商丘商均墓

商丘商均墓

利民镇:虞城县辖镇。解放前称商均镇,解放后为县府驻地称城关镇,1954年县府迁出撤镇属利民乡,1981年改镇。位于县境北部,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北大街、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西关、南关、北关、东关、范大楼、老东庄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食品、卫生用品、造纸、纺织、焊条、针织服装等厂。.……

商丘这地方惊现近千年的宋代墓群!

4月15日上午,河南永城市苗桥镇发现一处宋代古墓群。永城文物专家立即赶赴现场指导对该古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截至4月15日下午6时,共清理宋代墓葬7座,目前发掘工作基本结束, 后期将对墓室进行合理迁移,并在苗桥镇文化馆进行重塑进行保护。

经专家考察,该古墓群多数保存完整,初步判定有的为唐末宋初墓葬,墓室呈方形或正方形,上部穹窿顶,表示天圆地方;有的为北宋早期宋代墓群,橄榄球状,上面穹窿顶。所有墓葬全部为纯砖结构,由墓室、墓门两部分组成,前门脸仿宋代地面房屋结构,有屋檐和斗拱。这为认识北宋时期科技建筑工艺水平及审美提供了详实的考古材料。

据永城市博物馆馆长李俊山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永城境内只在邞城和茴村的吕店各发现一座独立的宋代墓。 现在发现的几座宋墓,极有可能是该墓群的一部分。苗桥是北宋开国大将苗光义(苗训)故里,宋代墓在这里集中出现,也许与此地是其家族有一定关系。“墓群的发现对永城的考古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李俊山表示。

来源:大河报、永城广电汉兴网

编辑:小 图

商丘这里一建筑工地发现古墓,疑为东汉晚期!

据网友爆料,在商丘夏邑绿城施工工地处发现一处古墓,墓址位于原丘庄村西头,墓室位于地平面5米以下,周围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公安人员也做了拍照记录。

被挖出的部分是墓室的一角,

从特征看显然是一座石墓。

仔细观察石板上的花纹是一些有规则的图形,经过咨询有关专家,疑为画像石墓。1998年在夏邑胡桥乡程庄村群众起土时就曾发现过一座画像石墓,根据当时画像石墓的结构形式、出土遗物及画像雕刻技法,推测程庄村的那座墓时代应为东汉晚期,推测墓主人应为大夫一级。

石板上放着一些散碎的陶器,

是施工现场捡拾的碎片。

石墓周围有零星的青砖。

施工墙体上残存一些陶器碎片。

透过石板的缝隙向里看,

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

该墓址离夏邑古城南门仅有1公里的距离,

夏邑古城筑于战国时期

距今已有2300余年的历史

编辑:墨水 | 校对:丸子

点击“阅读原文!

春秋的6个小国,均位于今商丘市一带,你都知道吗?

周口市,古称陈州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东临安阜阳市,西接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和开封市、商丘市接壤。截至2020年6月,周口市下辖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7个县:川汇区淮阳区、项城市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太康县鹿邑县。对于周口市来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那么,问题来了,春秋的6个小国,均位于今商丘市一带,你都知道吗?

一、陈国

首先,陈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妫姓诸侯国。对于陈国来说,受封的君主是帝舜后裔,为三恪和春秋十二诸侯之一。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陈国的第一位国君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职(也就是掌管制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称阏父)之子妫满。对于陈国来说,建都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是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地区

从公元前1046年妫满受封起,至公元前478年陈湣公被楚惠王所杀为止,陈国共历25世,国祚568年,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值得注意的是,公元前672年,陈公子完(陈厉公跃之子)为齐国大夫,其后裔以田为氏,即妫姓田氏,于公元前386年代齐国吕氏姜齐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从这一角度来看,陈国的宗室后人,成为了齐国的君主。

二、养国

养国,西周时期的嬴姓小国,伯爵,国君称养伯,故址在今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一带。有关养国的详细情况,历史文献资料基本没有记载,仅记 “养国与淮域上游的江国、黄国、樊国等诸侯国同族,皆是东夷少昊族的后裔”。据传世西周养史尊铭上的铭文记载:“养史作旅彝。”养史,即诸侯史官,说明在西周前期,养国已经拥有自己的史官。此外,春秋时期著名的将领——养由基,因其射箭百发百中,故有百步穿杨成语问世。养由基之养姓是最早见诸史籍的人物,其故里史书仅载楚国人。而这,意味着养国应该是被楚国消灭了。

三、沈国

沈国,姬姓,周朝时期的诸侯国。聃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周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季载贵为周成王王朝司空,位列三公。聃国是侯爵大国,疆域在今安徽、河南一带,北至黄河东至杞县(杞国)、西至荥阳(东虢)、南至淮阳(陈国)。

周平王东迁后,季载后裔另封沈国之地于上蔡平舆、沈丘一带。沈国故地在今天安徽临泉、河南平舆、河南沈丘一带,有很多沈国古迹遗存可考。因此,对于沈国来说,疆域包含了今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一带。

沈国的国力比较弱小,又因为地处楚国、齐国、宋国、郑国、晋国等大国之间,所以处境十分艰难。公元前624年,晋、鲁、宋、陈、卫、郑等联合伐沈,使之一蹶不振。公元前506年,沈国被晋国支持下的蔡国灭掉,从而告别了春秋历史的大舞台。

四、厉国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厉国,商朝至周朝春秋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东。厉国为炎帝之后所建立,国君姜姓。从这一角度来看,厉国和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可谓同宗同源,都是姜姓诸侯国了。春秋时期,厉国依附于强大的楚国,也即成为了楚国的附庸。当然,因为出于向中原地区扩张的需要,楚国最终还是吞并了厉国。

五、顿国

顿国,是周武王灭商后于周朝时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子爵,亦称顿子国,都城在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带的顿国故城。顿国从公元前1122年建立,经历了比较稳定的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开始,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争霸中原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春秋时期,因为来自陈国的压力,顿国这个姬姓诸侯国被迫南迁,号南顿(今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南顿镇),与陈国、项国、沈国等相邻。到公元前496年,顿国终于被楚国消灭了,所以,顿国存在了626年。顿国的存续,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换而言之,周王室走向衰落之后,自然没有精力顾及周朝的姬姓诸侯国,这促使众多姬姓诸侯国被楚国、晋国、齐国、秦国等大国兼并。

六、项国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项国,周朝的姬姓诸侯国,,存在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对于项国来说,出自周文王的后人。获得西周的册封之后,项国的爵位为子爵,又称项子国。

依据《水经注·卷二十二·颍水》记载“颍水又东,右合谷水,水上平乡诸陂,东北径南顿县故城南,侧城东注。又东径项城中,楚襄王所郭,以为别都。都内西南小城,项县故城也。旧颍州治。谷水径小城北,又东径魏豫州刺史贾逵祠北。谷水又东流,出城东注颍。”来看,项国都城在颍水南岸,谷水与颍水交汇西处,今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一带。

关于项国的历史,史书记载十分简略,仅见于《春秋》及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僖公十七年》记载“(夏)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灭项一事,《公羊》、《谷梁》传以为齐灭,与《左传》见解不一致。有关灭项一事,鲁灭抑或齐灭,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的来说,在西周和春秋时期,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带存在至少6个小国。不过,这些小国都在春秋时期被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