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江县故城遗址

钦江县故城遗址

钦江县故城遗址位于广西钦州城东北郊的上东坝村。建于隋朝。故城遗址呈正方形,用黄褐沙土夯筑而成。城墙每面长150米,总面积2万平方米。有东西南北四门,南门外有古庙遗址。

深山藏故城—佛坪厅故城遗址(周至老县城)

六月底难得遇到一个阴凉天,决定和家人去位于秦岭山中的佛坪厅故城,它位于周至县南面秦岭中黑河森林公园里。沿途在户县县城和祖庵镇玩了一圈,沿着环山公路经过楼观台在马召镇向南进入秦岭,沿着黑河一直向前,大约一个小时左右进进入了黑河森林公园。沿着公园内的路,继续顺着黑河上游的峡谷行驶,路边不是可以看到古栈道黑龙潭一线天等景观,又是大半个小时才到达了厚畛子镇。

厚畛子镇并不大,就一条大约100米的街道,一侧紧邻黑河水,另一侧沿街开设有超市、食堂和医院等,前往周至县城的大巴车在这里停靠。在这里没有多停就继续向西南前往老县城,过了一座名为“象鼻吸虹”的石门道路变得坑坑洼洼,再往前就是狭窄的盘山路,一侧紧邻崖壁。走了半天也不见一个人影,四周森林茂密,道路有崎岖不平,望着旁边的悬崖,心里毛毛的。盘旋而上到达了秦岭梁,走出车门一阵阵浓雾扑面而来,好像下去了小雨,不过继续向前下了山梁,“小雨”就消失了,回来的时候经过这里,还是在“下雨”。

翻过秦岭梁佛坪故城所在的山间盆地就展现在眼前了,故城四周被大山环绕,中间平坦的土地上种有庄家。民居点缀其间,时不时可以看到几株直插云霄的高大云杉树,清心的田园风光瞬间展现在了眼前,这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佛坪厅故城又被称为“周至老县城”,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民国二年(1913年) 改为县治,民国十四年( 1925年) 遭遇匪患,民国十五年( 1926年) 县治迁至袁家庄(今佛坪县政府所在地),之后故城逐渐废弃。如今这里不仅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是一处生态良好的自然保护区,周围的山梁上生活着众多的大熊猫,有好几次熊猫都跑到了老县城中。因此这里又被誉为北方的“香格里拉”。

老县城并不大,但是城墙和城门保存较为完好,东、西、南三面有门,北侧湑水顺着城外流过,城墙用天然的石块垒砌而成。在西门外有一座仿古的院落,乃文管所,由于大门紧锁无法进入,透过大门可以看到其中摆放有大量的石碑,应该与老县城有关。从西门进入城中,城里由一条长约400米的东西向街道贯穿,其间零零星星的沿街有几处民房,墙体统一为土黄色,人字形的屋顶,大多为农家乐。继续向东很快就出了城门,但是这里依然有人居住,房屋旁边用树干作为围栏的院落,在青山的衬托下格外好看。再往东孤零零的有一座民房,门口的打着横幅“距离钟楼最远的西安人王三圈农家乐欢迎您”,前几年电视台做过一个节目,专门寻找“距离钟楼最远的西安人家”,虽然可能周围还有更远的人家,但是大体确定了这户人家!

我们的行程到这里就结束了,之后无事又绕到了西面的都督门,本以为是一座城门什么的,没想到不过是“引湑济黑”工程的水坝而已。

2014年6月25日下午

参考文章: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周至佛坪厅故城保管所《周至佛坪厅故城遗址一期考古调查简报》,《文博》2010年第5期

廉江有个350年故城遗址,你知道吗?

罗州故城遗址曾辉煌350年

来到廉江河唇镇,绕过铁路桥,再转入几条村庄,来到一片树林里, 罗州故城遗址就在这儿。

映入我们眼帘的,

是一块写着“罗州故城遗址”的碑文,

碑文周围是一片空地。

这里就是曾经辉煌350年的“罗洲城”?

往里走,还可以看到古城墙。罗州设于唐武德六年(623),称罗州城。宋开宝五年(972)废,历时350年。”

尽管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我们还能看到荒废的遗址四周有近1米高的城墙,其中临近河边的城墙高约3米。故城的城墙为黄泥、石灰混合夯筑。城址内遗物,以砖瓦最多,其次为罐、碗、碟、釜、器皿等,但大多已成碎片。在城墙上,我们看到一些瓦片,明显跟现代的瓦片不同。

罗州故城遗址位于河唇龙湖村东侧,总面积60000平方米,故城北有后山鹤地岭,南有案山鸭岭,九洲江从城北流过,成为天然的护城河。罗州城地势险要,交通方便,因而一直是唐代罗州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辖境主要是今化州吴川、廉江,中期也辖有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陆川博白三县的一些接壤地带。

遗址由几个独立又联结的城区组成,北城区为主城,城貌保持较为清楚。城区平面呈方形,南北长101米,东西宽95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南墙中央有一城门,透过丛生的杂树野草还隐约可辨。中部城区平面呈方形,依稀可辨东、南、西、北4个门,东西门和南北门各相对立。在南城区,有一条宽11米的平道贯通,这条平道是北城区、中部城区、南城区通往南郊的交通要道。

古城遗址布局仿效唐代长安

其特点是:以官署为主体,并有明显的区城界线,有集中的市场,还结合考虑防卫、用水、交通运输等项需要。1962年,此城址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州故城遗址,

不说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呢。

小伙伴们又长知识了吧。

来源:头条号/橙乡味道

株洲故事 |这座洣江边的小城,竟藏着多个古城遗址!

新闻热线/0731 -28829110

茶陵南宋古城应该是株洲境内保存最好的一处旧址。其实,茶陵在古代还曾修筑过一些古城,只是很遗憾没有保存下来。

茶陵南宋古城墙全景(本组图片:资料图/记者谭浩瀚 摄)

湖南俗谚云:“茶陵的城墙,安仁的城隍”。此“茶陵的城墙”多指茶陵县城的南宋古城,用其形容茶陵的古城多也十分恰当。

茶陵南宋古城墙

战争多,因此城多;城多,因此战争多。茶陵地处吴头楚尾,古称“三路襟喉”。这“三路”是指宋代划分的荆湖南路、广南西路、江南西路。

茶陵南宋古城墙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自汉至清代,有记载的规模较大、 历时较长的战争就达30多次。

迎湘门里多少说不完的历史故事

于是,在茶陵这块土地上,曾经耸立过许多座城池堡垒

镶嵌在石板中的标识

王城遗址

茶陵历史上以产茶著称。境内有茶水、有茶山。茶陵古作荼陵,也称茶乡。唐代陆羽的《茶经》载:“茶陵者,所谓陵谷产茶茗焉。”

西汉元朔四年(125),封长沙定王之子刘欣为茶陵侯,修筑茶王城,遗址在今茶陵县火田乡莲溪村。宋武德四年(621),设南云州,州治在火田故城

马王城遗址

后唐长兴年间(930—933),楚王马殷侄之孙马宏芳于茶水北岸马家屋筑马王城,亦称“古城”、“鼓城营”。古城遗址在今高陇镇古城村与湘东乡马家渡交界处。

据旧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旧址尚存。今残存高2米、厚8米的土城墙3段、烽火台1处,城址面积2万平方米。1986年发现大量绳纹残瓦和当时使用的青砖以及卵石镶嵌的地面。

茶王城遗址与马王城遗址两地相距约10公里,属于茶水上游的盆地,在今茶陵县城东北部,毗邻江西

金州城遗址

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邓宜任茶陵知县时所修筑。1986年专家考证,古城遗址位于今思聪乡大兴村城门组一带,城址面积约16万平方米。

今残存高2米、厚8.5米的土城墙1段。

晓塘古城遗址

在秩塘镇晓塘村后背坳发现一处古城遗址,专家推断为东汉建安二十年所建,可能系军事城堡

古城遗址约7万平方米。今存高3米、宽7米、长60米的土城墙一段。现场发现了青铜兵器。

鄂王城遗址

南宋名将岳飞屯兵茶陵时,曾在二十五都修筑了鄂王城,茶陵州志、县志均记载了此事。1993年版《茶陵县志》将二十五都注明为湖口,“城址待考。”

王薛刚《“鄂王城”遗址考》一文提出,鄂王城不在湖口而在秩堂的彭家祠的天营盘。理由是:岳飞当年在茶陵的活动主要是在秩堂及周边,“光泉”、“墨庄”均在这里。岳家军不可能活动在茶陵县城东而屯兵于茶陵县城南(湖口);清代的二十五都在湖口,但明代的二十五都属茶陵乡,是在境东部包括秩堂在内的地区;明经书院位于火田,有史料记载尹彦德曾“犒以牛酒”,岳飞请奏朝廷从国子监派太学生来明经书院执教。《叙伦堂彭氏族谱》载岳飞悼彭可安诗,提到彭可安曾犒劳岳家军。这些都发生在秩堂及周边。

南宋茶陵县城旧址

位于茶陵县城关镇的古城旧址为南宋绍定四年(1231),茶陵知县刘子迈主持修筑。元、明、清三朝多次修葺,尤其是明代展筑西城,增大面积三分之一。

城墙系用红料石浆砌,夯土其中。原墙体高8.4米、厚4.4米、周长2513米,设有聚星、迎薰、通湘、紫薇朝天5门。城上有敌楼8座、角楼4座、更楼22座、垛堞2366个。城外洣水环流三面,西北护城河环护。清代中叶后失修,多有毁损。

解放时,城楼、垛堞均无存,部分城墙损毁严重。在以后经过农田建设和私人拆城建房,大部分仅存城基,今存迎薰门至南门口一段约600米。

俯瞰茶陵南宋古城全景

茶陵有那么多古城遗址,为何只有今南宋县城旧址保存较好,其它或无踪影或只剩土墙垣一段。主要原因是南宋县城旧址的城墙是“砖包土”,其它旧城均为土筑墙。南宋县城由土墙改为砖石墙也还是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修时。

清代茶陵县城图

茶陵,曾有这么多古城遗址,堪称株洲第一古城。

注: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

来源 | 株洲晚报融媒体

文字 | 牛八

编辑 | 董介

审核 | 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