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院生态园

陈院生态园

AAA级旅游景区

成县陈院生态园坐落于素有成县“北后粮仓”之美誉的成县陈院镇,景区占地总面积为1.3万亩。景区以“生态观光、娱乐休闲”为主题,以“山中有树、林间有果、路路有花、四季常绿、有玩有乐、绿色生活”为景区特色。规划建成五个区:金银花观光采摘区、油用牡丹观光区、核桃种植采摘区、荷花观光莲藕采摘区、渔乐农庄垂钓休闲娱乐区为主体,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导,集徒步旅游、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区。寓旅游景观于其中,让游客在此体验自然生态和农村生活、同时品赏农村风味食品、领略田园风光之美。后期还将打造大型水上游乐园、农耕文化体验园、果蔬采摘区、露营基地等一批旅游项目。

1、金银花观光采摘区

金银花 ,又名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成县陈院生态园金银花观光采摘区目前已种植优质金银花200亩,每年5月至10月,花香阵阵,是奇异的药香。采摘体验,愉悦身心,让人回味无穷。届时将开展田园观光、金银花采摘等活动,除了观赏和采摘金银花外,家长们还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们走出户外,走进大自然,缓解学习压力,开阔眼界,拓展视野,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加强亲子交流,巩固家庭感情。

2、油用牡丹观光区

陈院镇油用牡丹观光采摘区于2015年引进建设,目前已栽植优质油牡丹1300亩,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农民既有流转土地收入,又有务工收益,示范效应不断呈现,同时,在牡丹园内试养殖散养土鸡,以核桃产业为主,中药材种植为辅的林下立体种养殖模式已初具规模。

每年4月至5月,这里各色牡丹竞相开放,红色牡丹开得奔放,粉色牡丹开得内敛,白色牡丹开得纯情,层层叠叠的花瓣犹如春天里少女的百褶裙,随风摇曳,美丽得很是醉人,是游人赏花消遣的最佳去处。

3、核桃种植采摘区

近年来,陈院镇通过政策引领、大户带动等多种途径引导农民发展核桃种植业,目前陈院镇农业生态观光内已栽植优质核桃1.16万亩。

陈院核桃皮薄、瓤饱、出油率高,具有提神、补脑等功效,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多年来科学管理和品种改良,提高了核桃良种率和优果率,打响绿色品牌。每年核桃成熟季节,游客可以带上家人、孩子前来采摘,既收获了劳动的快乐,又可以吃到新鲜、健康的核桃,让游人从喧嚣的城市生活压力中彻底解脱、彻底释放,获得心灵的满足。

4、荷花观光、莲藕采摘区

该区域规划种植面积三百亩,采取合作社 基地 农户(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发展模式,项目总投资20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50万元,完成栽植面积50亩;二期投资100万元, 完成栽植面积250亩;三期投资50万元,建成荷叶茶、藕片、藕粉生产线。目前,已种植优质莲藕50亩,并实现了科学化、标准化管理。

每到盛夏时节,这里荷花竞 ,清风拂过,清香沁人,连片的荷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组成了一幅巨大的夏日荷塘美景图。游人漫步其中观荷赏荷,感受荷花的姿、形、色、韵之美。

同时,这里还打破以往的荷花景区只供游客观赏的传统,让游客可以与荷花互动,如采莲藕、莲子活动,让游人们在看到美丽风景的同时,可以享受到参与和收获的喜悦。

5、渔乐农庄垂钓休闲娱乐区

渔乐农庄由成县渔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1600万元兴建,流转土地100亩,建成集养殖垂钓、果蔬采摘、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其中一期投资1000万元,建成标准垂钓养殖池塘4座,生态养殖区占地10亩,二期投入资金600万元,流转土地50亩,建设无公害果蔬采摘园及水上乐园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运营,二期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等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目前该农庄已成功举办了2016年“陇上江南杯”甘肃省-钓鱼锦标赛和第七届“龙王恨• 中原鲤杯”全国钓鱼大赛甘肃分赛,填补了全市钓鱼比赛项目的空白,又彰显了赛事举办能力,两场比赛400余名选手参加角逐,甘肃电视台、陇南电视台等300余家新闻媒体和微博微信宣传报道、推介推广。

渔乐农庄给外来游客以及当地居民建造一所自由,全面,舒心,个性的殿堂。在这及承接各种乡村婚礼宴会,将乡村婚礼打造成最温馨浪漫的华丽盛宴。承接各种宴会的同时我们将提供旅游住宿服务,让远近的宾客栖息在江南小镇——陈院的小天堂里。

​晋江英林陈山:石材矿山“变身”生态公园

晋江英林陈山村,是个传统的石材村,可以说,陈山人世代靠采石为生。改革开放后,先进的采石工具和更广阔的市场,让陈山村的石材远销海外,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2年,石材行业全面退出后,陈山村开始整治村庄环境,修复矿山,英山生态公园就是陈山村从石材村成功转型的最好见证。

传统石材业的兴盛

靠山吃山。在改革开放以前,陈山村村民以采石为生。那时候的采石完全依靠人工,运输则主要依靠畜力。将驮架放在马背上或者驴背上,左右各放上一个筐,一次只能运2块石材,最多150公斤。在这种条件下,矿山开采的速度十分缓慢。

改革开放后,最先得到改变的就是运输力,从人力车、畜力车到手扶拖拉机,采石技术也得到升级,采石业的效益越来越好。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机械化进一步刺激了采石业的发展,那时候,陈山村已经有2家出口外贸石材厂。进入21世纪后,石材厂的数量已经达到20家,村庄一年的产值,保守估计约有3亿元。

石材业的发展,让陈山村涌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口。人最多的时候,菜市场一天可以卖掉5头猪的猪肉。陈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于声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靠采石,他一天能挣4块钱。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还有当时的时髦物件。村民洪建筑靠着石材赚到了“第一桶金”,他还深刻地记得自己买第一台轿车时的情景。当时,他和朋友从英林到石狮中国银行去取钱,“都是现金,我们两个人就扛着2麻袋的钱去泉州买车。”洪建筑说,那次他花了40万元买了一台日本进口的三菱轿车。

洪于声说,在上世纪80年代,陈山村就有自己的信用社,叫“英山信用社”,全村村民在信用社的存款超400万元。

石材退出 实现华丽转身

石材业的发展,为陈山村民带来收入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后遗症”:石灰粉污染尤为严重。连古宅红色的砖瓦屋顶都变成了白色。家家户户紧闭门窗,早上刚擦干净的桌子,过一会又是一层石灰。持续的开采,也让陈山村的矿山开始大面积消减。

2011年,晋江市掀起石材行业退出转型的热潮,对于一个“靠石头吃饭”的村庄来说,突然被“端掉饭碗”,部分村民一时难以接受。但是石材行业毕竟高耗能、高污染,一些矿山周边的道路一到下雨更是泥泞横流,山上的石窟也成为一大安全隐患。

2012年,石材行业全面退出,环境问题摆在了陈山村两委面前,如何整治?如何重现家园昔日的青山绿水

矿山修复成了陈山村整治的第一步。2013年,原本的石材矿山——英山,开始整治建设。2014年,石观音秋风亭、望远亭……一座“空中花园”慢慢“降落”英山山顶,英山生态公园已开始成型。如今,经过6期的工程建设,英山生态公园已不复当时千疮百孔的矿山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登山道路、休闲走廊、休闲广场、健身路径等,沿途更有许多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地在英山上生长着。英山生态公园也成为英山村民及周边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风景秀美,令人心情愉悦。

英山生态公园的建设让村民欣喜地看到了环境的变化,也让村两委更有信心和动力。紧接着,陈山村开始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在环卫保洁、池塘清淤、绿化等环节下工夫。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古宅屋顶的红砖不再发白,道路变干净了,绿植也变多了,打开窗户,阳光洒进屋子,宁静而明媚。

微景观建设 挖掘文化扮靓村庄

在英山生态公园的山脚下,一堵立体的壁画墙格外亮眼。壁画的内容是“矿山修复青山绿水”。洪于声介绍,这是用石材打造的壁画微景观,既有记住乡愁的意味,更是体现陈山村对青山绿水的重视。

村委会旁的微景观,是陈山村的首个微景观。该微景观依托一处破旧的古宅进行建设,在保留了古宅原先建筑特色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环境。在这个微景观内,还有一口古井。“可以说,从有陈山村人开始,就有了这口古井。”洪于声说,这口古井现在仍在使用,而且还有一个和古井有关的习俗沿袭至今。

“在陈山村,每一对新婚夫妻在婚后的第二天,一定要来这口古井挑一担水,从古至今,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洪于声说,结婚意味着两个新人从此成家,要开始懂得操持家务,打水便象征着两个人以后要开始经营家庭了。

如今,陈山村已经建设了4个乡村微景观,第5个微景观也即将完工。短短几年,从环境脏乱差的石材村到“最美乡村”创建村,陈山村从追求经济效益到重视生态环境,成功转型,实现华丽转身。然而,陈山村追求发展建设的步伐并未停止。洪于声说,陈山村将以英山生态公园为中心,在吸引更多人前来休闲的同时发展农家乐,向着乡村休闲旅游的目标前进,努力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美丽乡村

据了解,陈山村今年在英山上种了近600棵的桃花树,待到明年3月春暖时,成片的桃花盛放,将是另一番美景

来源:晋江经济报

▓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予以删除

太心动了!陈村这些生态公园,不去就后悔了!

水环串联,公园为邻

这样的陈村,是否让你怦然心动?

(点击看视频!陈村这些亲水公园,太美了!)

近年来

陈村新建6个生态公园

使“开门见绿,出门见园”

成为每一位陈村居民身边的现实景观

陈村中央水系公园( 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马彦良”摄)

清爽醉人的江风

风光旖旎的大道

花团锦簇的公园

......

漫步在一个个城市水系景观公园中

感受生态型水系风景线的

绿水繁花,鸟鸣虫唱......

鸟瞰陈村(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马彦良”摄)

与公园为邻、同山水作伴、携花鸟为友

放眼未来

伴随着以水兴城、以水美城、以水为脉的建设理念

陈村将继续打造更多

集生态、生活、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

高品质美丽水

陈村中央公园

顺德区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

陈村坚持以

“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

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

传承水文化、激活水经济”为目标

实施摸查、清岸、活水、还河、净水、美岸等

治水攻坚六大行动

以“水”助力打造宜居宜游的品质陈村

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马彦良”摄

—END—

报料通道

顺德城市网论坛:bbs.shundecity.com

来源:顺德城市网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都很重要!

奔流文学院豫坡老基生态文化园创作基地授牌举行

2021年1月9日,奔流文学豫坡老基生态文化园创作基地授牌暨“西平文学奖”颁奖仪式在豫坡老基生态文化园举行。

《时代报告》传媒集团《奔流》杂志副总编郇岩,西平县文联主席孙艳芹,豫坡集团文化总监崔盘收、《时代报告》编辑部主任董海燕,《奔流》杂志运营总监樊连周,西平县作协主席田春雨以及县作协主席团成员和部分获奖代表参加了仪式。

仪式上,豫坡集团文化总监崔盘收致辞,他对与会人员表示了欢迎,对活动的举行表示了祝贺,并简要介绍了豫坡集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豫坡集团建于1958年,以“科技创新,生态共享”为发展理念,以“建百年老店、创百年品牌、树百年基业”为发展目标,逐步成为河南省一流的生态白酒文化旅游园区、一流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一流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奔流》杂志运营总监樊连周介绍了奔流文学院的发展情况,并宣读了授牌决定。

《时代报告》传媒集团《奔流》杂志副总编郇岩为授牌,豫坡集团文化总监崔盘收代表豫坡集团接受豫坡老基生态文化园创作基地的授牌。

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付友代表作协作工作报告。2019年以来,西平县作家协会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活动,坚持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创作出一大批符合人民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精品佳作,圆满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工作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一步,全县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依然坚持不懈创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县作协主席田春雨主持会议,并宣读获奖名单和优秀会员名单。

仪式上,还对获得“西平文学奖”的优秀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随后,县文联主席孙艳芹作重要讲话。她充分肯定了县作协工作,并希望全体西平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围绕“十四五”开局、开启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活动活动节点和全县中心工作,一如既往地勤奋创作,多出精品佳作品,为“四个西平”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图文来源:西平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