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石刻

仙山石刻

仙山石刻位于武鸣县双桥镇伊岭村广寺屯仙山西面,时代为宋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88年,仙山石刻被公布为武鸣县文物保护单位,仙山石刻,仙山石刻简介,仙山石刻-南宁市武鸣区仙山石刻旅游指南

走 带你上九仙山赏摩崖石刻

核心提示

摩崖石刻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指在山崖石壁上镌刻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是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德化九仙山主峰海拔1658米,为闽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重要场所之一,该景区风光旖旎,气象万千,内藏丰富文物,特别是宋、元、明、清时期的50余处摩崖字刻、诗刻,更为此山增添了厚重的人文内涵。

通讯员郑那君连江水徐艺星

本报记者吴拏云文/图

摩崖石刻遍布山崖

九仙山,位于德化县西北赤水镇,素有“中土蓬莱”美称。早在南北朝,就有求道的隐士慕其秀美在山中炼丹修行,到了唐代开元年间,有僧邹无比与徒弟普惠在此创建灵鹫岩,九仙山遂成释道同住的山岳。灵鹫岩附近尚存“甘泉”“说法台”“回照池”等胜境。由于宗教兴盛,游人香客纷至沓来,千百年来,这里的岩、石、洞有不少被先人们一一“点化”,造就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大多以九仙山气象站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于四周的岩石和山崖上,其中以西南区弥勒洞周围最为密集,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禅思”体系。

传说之中的“只有天”

一行人驱车直达灵鹫主峰,入眼的是高插云霄的绝顶奇岩和依岩而建的灰褐大屋——九仙山气象站。气象站建于1955年,一度为古老的仙山带来时尚的鲜活气息,只是如今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沧桑,墙皮也已斑驳不堪,整幢建筑有了岁月流淌的痕迹。

于山巅,视野开阔,只见北侧有一傲踞的绝顶岩石,上刻“只有天”三字,远远望去,与天相接,直指苍穹。周遭的峭壁上还有“极于天”、“直上云霄”、“峻极于天”等形容山势挺拔、高插云际的景物题刻,只言片句里,九仙山高峻巍峨的气势已喷薄而出。只是大家的心里都明白,无论谁伫立于“尺五天”之上,都无法“极于天”。

据说山巅上原来还有一块巨石,人称“仙棋盘”,棋盘上留有“将、仕、卒”三枚棋子,传为“九仙弈棋”的遗迹,可惜今已湮灭。

关于摩崖石刻“只有天”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相传,当年有一位樵夫沉湎观棋忘了回家,待回家时已儿孙满堂,方晓得是遇到神仙了。遂返,只是仙人已去,唯余苍天,樵夫懊悔不迭,连连哀叹“只有天,只有天……”明末年间,九仙山下琼溪村有个叫赖垓的年轻人,在山中“摩云洞”面壁苦读圣贤书,不久中了进士。明末朝廷昏庸,赖垓一生崇尚名节,为了不致受辱,弃官归乡结庐,寄情山水。赖垓听说了樵夫观棋一事,也为其感慨,遂在石上刻下了“只有天”以做纪念。后人为纪念赖垓,在崖壁上刻下“面壁”两字留念,又称“摩云洞”为“赖垓洞”。这是后话。

不事雕琢的“天然室”

灵鹫山顶沿着西南方向的山脊前行,一伙人来到“大千世界”。这是个千石堆叠的地方,有的状若巨人,有的形同草芥,有凌风而立者,也有隐匿而藏者,俯仰之间,伫立成山尖的巍巍奇观。

再往前,斜在路旁的岩石上,有一个宽近一尺、深六七寸的小坑,坑底有水,浅浅的,据说久旱不竭,当地人称它为“仙井”。再往前不远的岩壁间,有一个看似由几块岩石随意堆砌而成的石洞,远观又似一间石室,洞顶上刻有“天然室”三字。只是外形虽似一间石室,里面却不大,大小只能容下一张石床,据说这里就是唐开元年间的名僧邹无比修真坐禅之地。经这么一解释,愈发觉得“天然室”的名字取得好,有着不事雕饰的朴实自然,也有佛家推崇简约素居的禅意。

千古绝对亦有故事

走出“天然室”,穿过狭窄的“云路”,就是有名的“弥勒洞”。

传说,“弥勒洞”原为“九仙洞”,八仙常在此聚会,严重打扰了在“天然室”里修禅的邹无比。邹厌其聒噪,一气之下,施法将洞内一形似张果老的巨石变成弥勒像。众仙慑于邹的法力,遂从洞顶上的“飞仙台”飞遁海外,仙乐遂绝,只留下“蓬莱第一”的题刻。“九仙洞”也就此改称“弥勒洞”。相传九仙洞,也就是现在的弥勒洞,是由仙人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垛迭而成的,石与石之间只留少许的缝隙。其中一块巨石仅由一小块岩石支撑着,路过时总让人不免担心一阵风儿就会将它吹落。

移步洞中,一股清凉伴着幽幽檀香扑面而来,恍惚间,一组五行竖写的红色诗刻跃入眼眸——“直入琀砑洞,摩云迥接天,漫言勾漏隐,烈处可探玄”,这是明万历卅二年(1604年)进士郭维翰题刻的。旁侧还有无名氏题刻的“洞里乾坤别,山中日月长”对联,同样意味悠长。据传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早年一个姓周的秀才所出,而下联直到周秀才去世很久了也没人能够对出,周秀才心有不甘,阴魂不散,化作一只小鸟,天天在弥勒洞前啼唱:“洞里乾坤别……”明末,有一天,在摩云洞里苦读经书的赖垓,一日来此参禅,惊闻小鸟的啼唱,又见夕阳西下,已近黄昏,心有所感,随口应道:“山中日月长。”小鸟闻后即回应唱道:“感谢翰林赖大人知遇之恩。”从此,“洞里乾坤别,山中日月长”成了九仙山的千古绝对。

当然,最令我们感兴趣的还是静坐洞中的弥勒石刻造像。此造像高2.7米、座宽3米,是闽南地区最早的弥勒石造像之一,虽经千年风化,线条依旧清晰,保存异常完好。弥勒袒胸露腹、慈眉善目,与平常所见的大开笑口模样不同的是,此弥勒的神态异常平静,双目微阖,自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安详感。

据说九仙山上,还有一尊可与眼前弥勒造像相媲美的造像,那是一尊高近1.7米的“戴冠观音”石刻造像,就伫立在山的另一边的“普陀岩”洞前。那观音造像分头和身躯两段雕刻,整体造型简练流畅,服饰纹理清晰,可惜面部风化较为严重,为德化罕见的元代石刻造像。

探究人文的好线索

弥勒洞内外的摩崖为九仙山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

这不,刚走到洞外,一抬头,洞门上又有明代进士、刑部侍郎詹仰庇留下的“兜率陀天”横写题刻,左右各有竖刻“侍郎詹咫亭”与“温陵张文奎”,字体不大,但遒劲飘洒。再往前,两旁巨石堆叠,状如大门,这便是步入弥勒洞必经的“圣门”。“圣门”正中有两行竖写的“丹鼎何年鹤驭,白云此处仙家”诗刻。西侧顶端有一巨石如鼓,名为“天鼓”,当地群众视“天鼓”为陀兜率天洞内的“法宝”,与之相对的是一块凝视苍天的“天狗”岩石。据称,“天鼓”与“天狗”一并镇守于圣门,有保护净土之意……

有人说,大凡释道同住的山岳,必然藏着大彻深悟的东西。九仙山历史悠久,每一寸山头几乎都遗有先人履过的足迹,千余年来,多少物事已湮没无闻,但时至今日,那些藏于深山皱褶里的摩崖石刻,却依旧遒劲开张,华采不减,不仅颇具审美情趣,更不失为探究九仙山人文内涵的好线索。

旅游景点石头上刻仙界二字「崂山风景区门口的石头上俩字」

旅游景点门口刻有景点名称的石头怎么定义的,石头需要什么类型的?

一般是根据景区的名字来定义,也有人是根据当地的地名,亦或者可以找专门负责

景观石

的景盛园艺奇石来做,不用操心

旅游时往旅游(石头或木头)景点上刻字,违法吗?当事人公开道歉就算完了吗?

违了吧,现在要保护文物,古人法律不完善,不会想到保护,再说,我们的诗作水平照古人差很多。公开还不行,要赔偿

对于石窟遭游人刻字事件,你怎么看待?

年年说“文明旅游”,年年有这样“动手动脚”的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旅游景点的石头上、木头上、彰显自己来过这里。如果是人造景点也就算了,有的人偏偏还把字刻在文物古迹上,这个可就是太过分了!

文物古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承载着那个时期灿烂的文明,是古人曾经存在的最好证明。因为文物古迹的不可复制性,一旦遭到破坏,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文物表面刻字就是属于破坏文物,尤其是刻上“谁谁谁到此一游”,是极度不文明、极度丑陋的行为!

2013年,一个15岁的少年,出国旅游期间,在埃及一座有着3500年历史的古庙建筑上刻字。不知道用啥工具在石头雕塑上写下“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字体,被人曝光后,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网友用愤怒的语言,讨伐这个“熊孩子”,还有的网友发起来“人肉搜索”,很快,这个“熊孩子”的资料就被人晒到了网上,他的父母出来道歉,表示孩子已经知错了,以后再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不怪网友们言行过激,方方正正的中国字,被乱涂乱画在埃及古庙上,实在是太刺眼太扎心了!最初曝光的网友称自己看了这几个字,只觉得有深深的愧疚感,想把字擦掉,可是又怕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想想以后的情景吧!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看了雕塑上的中国汉字,做何感想?会不会觉得中国人没有素质?“熊孩子”这不是刻字,他是在给祖国抹黑啊!我就不明白了,在石头上刻字有那么好玩儿吗?

出去旅游是增长见识,开拓眼界,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能去瞻仰一下先人留下的奇迹,感知几千年前的文化,是一件幸事,干嘛要去破坏这种来之不易的文明?留下名字你就和古迹一样辉煌了?标记了这个,你就能光荣了?得了吧!刻字只能让自己被别人骂上千百遍——“素质低下”、“不文明”!君子动眼不动手,才是游览所有名胜古迹的最正确打开方式。

大足南到南山石刻景区 大足石刻南山石刻的景点

1. 大足石刻南山石刻的景点

大足石刻包含了很多景点,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五处:

1、宝顶山门票(含圣寿寺) 135元(3月1日-11月30日)、110元(12月1日-次年2月底)

2、北山门票 90元(3月1日-11月30日)、70元(12月1日-次年2月底) 需要同时去宝顶和北山的,购买联票更优惠 〔宝顶山和北山联票 170元(3月1日-11月30日)、120元(12月1日-次年2月底)〕 3、南山石刻 5元 4、石篆山石刻,我去的时候不收门票 5、石门山石刻,我去的时候不收门票

2. 大足北山石刻旅游景区

大足石刻博物馆位于宝顶山景区,进入博物馆需购买宝顶山景区门票。凭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门票,免费参观石刻博物馆和观看环幕电影。

1、淡季(12月1日——次年1月31日)

  宝顶山(含圣寿寺):100元/人(半票:50元/人)

  宝顶山(含圣寿寺)、北山联票:120元/人(半联票:60元/人)

  2、旺季(2月1日——11月30日)

  宝顶山(含圣寿寺):115元/人(半票:55元/人)

  宝顶山(含圣寿寺)、北山联票:140元/人(半联票:70元/人)

3. 大足石刻的北山石刻

著名的大足石刻。

词语:著名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4. 大足南山石刻简介

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美轮美奂,璀璨夺目,真正体现了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性融合,集中呈现了中华民族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核心价值理念,至今影响着中国,感染着世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大足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近万尊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且以“神的人化,人的神化”创新形式和精湛技艺,将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为各类文化层次旅游者所能欣赏和感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

5. 大足南山石刻景区门票

门票价格:135元(宝顶北山景区联票为170元)

大足石刻”是对大足境内所有摩崖造像石刻景区的统称,现目前,大足石刻旅游区共五个景区,较熟悉的有三个石刻景区,分别是: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南山石刻,石篆山石刻)。

宝顶山石刻,大家都比较熟悉吧,是大足石刻旅游区核心景区,千手观音便位于该区域内。

6. 大足石刻的景点介绍

是世界文化遗产,唯一儒释道三家融合的摩崖石刻,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的千手观音,真正的千手眼,无一雷同,独一无二。

7. 大足石刻北山有哪些景点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其景点顺序依次为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5处,一般人们所提及的大足石刻大部分都指的是宝顶山石刻。

建议游玩景点顺序:先去南山石刻,再去宝顶山石刻。南山石刻的规模较小,而宝顶山石刻规模大完整。

8. 大足 石刻南山石刻的景点有哪些

大足古号“海棠香国”,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是闻名世界的石刻之乡。大足石刻是对其境内摩崖石刻群的统称,共计石刻造像70余处,总计10万尊,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保存最为完好。

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美轮美奂,璀璨夺目,真正体现了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性融合,集中呈现了中华民族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核心价值理念,至今影响着中国,感染着世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5处摩崖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特色

大足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近万尊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且以“神的人化,人的神化”创新形式和精湛技艺,将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为各类文化层次旅游者所能欣赏和感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

位置 

宝顶山位于大足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镇,海拔527.83米。

造像

宝顶山石刻由“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以一代宗师之坚毅,于南宋淳熙至炉子佑年间(公元1174-1252年间)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刻势磅礴,雄伟壮观,生活气息浓郁,近万尊造像宛如一卷镌刻在500多米长崖壁上的连环图画,前后内容连接,雕刻无一雷同,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最高峰。其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更是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 北山石刻是大足佛教石窟艺术鉴赏旅游圣地,人物造像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华丽,璎珞蔽体,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浓。普贤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文殊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美男子”、数珠手观音像被昵称为“媚态观音”,故北山石刻有“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之美誉,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位置

大足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龙岗镇以北1.5公里,海拔545.5米。

造像

北山石刻位于佛湾,开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公元892-1162年)。造像崖长约300米,高为7-10米,造像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造像近万尊,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其次有三阶教、净士宗等,异于中国前期石窟。136号转轮经藏窟是宋代石刻之精华和代表,堪称北山石刻“镇山之宝”。窟正众观音造像秀美、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整体布局和谐、保存完好无损,堪称东方美神之大荟萃。 石门山石刻题材主要为佛教和道教人物故事,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佛、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题材诸窟造像最具艺术特色。作品造型丰满,神态逼真,将神的威严气质与人的生动神态巧妙结合,在中国石刻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位置

石门山石窟地处重庆大足城东石马镇新胜村石门山山巅,因其山有两巨石夹峙如门故名。

造像

石门山石窟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094 - 1151年), 沿岩崖造像,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 - 5米,造像12龛窟。所造石像或仙或释、或诸鬼神、居于一区,皆玲珑万状,鬼斧神工,精妙绝伦。此外尚存造像记20件,碑碣、题刻8件、培修记8件、以及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等工匠师的镌名。

石篆山石刻是中国最早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区,特别是6号龛儒 石窟造像“孔子十哲龛”世界少有。石篆山计有造像九组,约四五千躯,其中地藏像、老君窟、三世佛窟、文宣王窟、文殊窟、鲁板窟等保存完好,其余均已模糊难辨。

位置

石篆山位于距重庆大足区约20公里的三驱镇佛会村,海拔444.6米,因山势回环形如“篆”字得名。

造像

石篆山石刻,开凿于公元1082-1090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其中“诃利帝母像”是最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石刻群,龛正壁主像诃利帝母,凤冠霞帔,冠带垂肩,面目秀丽,颈戴项链,身著广袖长服,飘带贴肩压臂垂身两侧,善跏跌坐宝宣台上,左手于身前抱一小孩坐左膝上,右手于胸前持一吉祥果,双脚着靴踏双孔方几。主像左右各立一侍女,头盘双髻斜垂于两耳,著对襟长裙服腰间系带束衣。右侍女之右壁,刻一乳母和两小孩,乳母头绾两髻,两耳垂珰,身着开领广袖长服,袒胸露乳,双手正抱一小孩怀中喂奶,小孩儿天真活泼,煞是可爱,或酣睡,或游戏玩耍。

大足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为代表,共刻像421尊,在洞窟形制上体现出道教仪式中旋绕一法的运用。在中国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为精美,有着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价值。

位置

南山古名广华山,地处大足龙岗镇南2公里,海拔514米,素有“南山翠屏”之誉,自古为大足十景之一。

造像

大足南山石窟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崖面长86米,高3.5至10.2米,摩崖造像一共有15龛,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罕见的神仙体系最多、最集中、最完备的纯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书卷气最浓的一处石窟。生动反映了公元12世纪道教已由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演变为神系、神阶明确的“三清”、“四御”信仰的历史事实。

9. 大足石刻南山石窟

三圣母,道教三位女神的合称,分别为注生后土圣母,卫房圣母(又称九天监生大神),保产圣母(又称九天送生夫人)。

重庆大足南山石窟有三圣母龛保产圣母像,为南宋绍兴年间所建。

华岳三娘——三圣母。

天旱,她呼风唤雨,遇涝,她施力排除,乡亲们有了难处前来求她皆有求必应,抽签问卜无不灵验,在她的关照下,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们十分感激她,都尊称她为“华岳三娘娘”。

为了报答她的恩德,便给她在西岳庙里专门为她修了一座庙宇(即:西岳庙的圣母殿)。

西岳庙是为华岳之神——白帝少皞而建的,当然华山上的女神三圣母也常来此地。

10. 大足石刻 南山

出重庆北站的南广场右前方就是龙头寺汽车站(若是动车是在北广场下车,出站后坐专线668到龙头寺汽车站),从早上7:10到晚上20:30都有到大足老汽车站的班车,基本是50分钟一班,到大足约一个半至两小时。大足石刻分南山、北山、及宝顶,南山北山就在大足城区,可乘坐出租或者公交前往,去宝顶就在老汽车站有直接去的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