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墓

赵墓

赵墓

赵墓1975年2月24日出土。赵是龙英州第15任土官、奉训大夫军功钦赐蟒玉加四品服色世袭知州赵彦麟之世玄孙。清乾隆七年(1742年)死,葬于今龙苟进宁村百六屯边。墓穴深入地下1.4米,周围夯20厘米厚的三合土层。墓室用青砖砌成,尸体用椁相套下葬。椁长270厘米,宽、高各95厘米,板厚10厘米棺长215厘米,高、宽各60厘米,板厚7厘米,外层用6层油麻布包裹。椁棺之间塞满松香及生石灰。尸体包13层绫绸缎衣服。出土时,尸体已在地下埋葬233年,但仍完好无缺,皮肤尚有弹性,椁棺也完整无损。尸体仍在广西医学院,衣物现存广西博物馆。

赵云墓旅游景点嘛 赵云的墓在哪个地方

1. 赵云的墓在哪个地方

说起赵云是哪里人,很多人都会说是现在河北正定人,从网络上搜索赵云,或是正定,都已经将两者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比如赵子龙,第一句介绍就是“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而紧邻107国道正定西大门处那个一大牌坊,其上就书写有“常山古郡,子龙故里”字样。

更加令人信服的是正定县城内还有座赵云庙,庙内除了有高9。9米的赵云塑像外,还保存有1952年在正定南门里发现的“汉顺平侯赵讳云故里碑”和“饮马槽”(现存正定文保所)。赵云庙之始建年代不详,据清《正定府志》记载,乾隆帝经过正定时看到位于南关的赵云庙残破不堪,即拨款予以修缮,并勒石曰:赵云故里。

  正定常山公园的子龙像  临城有关赵云故里的说法虽然是近几年才开始说起的,但是赵云赵子龙各种各样的传说在临城境内可是流传了1800多年,如“赵云是小白龙下界”,“赵云崆山收复地府马面为坐骑”等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而且相传临城县澄底村还有赵云墓。

2003年起,临城开始挖掘整理关于赵云的各种传说;2005年5月,从临城古鲁营村一口枯井中发现“赵云故里碑”。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临城赵云故里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于2009年7月份成功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地举证:正定搬出史料 临城拿出地图  关于赵云是正定人的说法,总部设在正定的河北省赵子龙文化研究会搬出了各种史料作为依据。

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永辰提供的各种资料中,《三国志》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三国志辞典》记载:赵云,字子龙(?—229)三国时蜀大将,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记载:赵云(?—229)三国蜀汉名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1992年版《正定县志》‘古代人物篇’记载:赵云(?—229)字子龙,三国蜀将将领,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而且记者还注意到,在1992年版的《正定县志》中还记载有,1958年毛泽东主席接见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杨才魁时,曾风趣地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  面对正定拿出的种种历史材料,临城也有自己的说法。临城县文体局工会主席,主管文化的副局长牛志峰对记者讲到,“赵子龙是常山人,而常山的范围很大,临城旧时称房子县,也属常山郡境内”。

在一张名为《三国魏常山下去地图》的地图中明确地画出了常山的辖制范围。而且记者也确实在《河北地名文化志·千年古县》找到“西汉置房子县,属恒山郡。三国魏属常山郡,且为郡治。”的记载。在谈到“真定”这个地名时,牛局长以《辞海》和《中国历史大字典》为依据,证明“真定”这个历史地名现在的位置应为“正定南”,而不是现在的正定县。

临城古时属常山郡,且地理位置在正定以南,所以临城才是赵云真正的故乡。  两地态度:正定认准不动摇 临城互惠求分享  正定和临城两县都拿出了对各自有利的证据,证明自己才是赵云赵子龙的故乡,而对于彼此双方,两个县城的态度则有很大不同。  据了解,正定在得知《临城赵云传说》入选省非遗后,就多次向负责省非遗工作的河北省文化厅反映情况,讨要说法,而且在正定县报《正定风采》中数次刊登文章对赵云故里进行追根溯源。

并认为临城将“赵云传说”申请省非遗,是假“传说”之名,行“故里”之实,是对赵云故里标识的曲线抢注。  现在临城在县北环路入市口竖起了“赵云故里河北临城”的宣传牌,将 赵云故里”写进县歌,开始筹建赵云文化园,并出版《关于赵云故里》一书。  对于正定如此强烈的反应,临城方面,牛志峰认为,赵云首先是中国人,而后是常山人,赵云的精神和文化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继承的。

赵云做为“忠勇仁义”的武德表率,作为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寄托,不能被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赵云这个历史名人是属于整个河北人民的,应该共同分享,同惠共赢。“临城不反对正定对赵云的其他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城方面对赵云故里一事也是态度明确,但似乎更温和一些。

  发展前景:正定赵云故居将开工 临城赵云公园正招商  3月16日上午,河北省赵子龙文化研究会第九次工作会议在正定金河大厦召开,研究会主要成员和正定县的一些老领导在一起经过反复探讨,依据手头的历史资料和证据,对赵云故居遗迹进行了认定。他们认为,赵云的故居遗址就在现在正定县南门里附近,与华塔隔街相望。

作为子龙故里,正定现在已经将赵云故居的修建工作提上日程,目前正在请有关设计人员按照汉代的建筑风格进行设计。按照目前的规划,赵云故居的修建工作将于4月26日开工建设,赵云故居将建造成81米长、81米宽的正方形,面积正好为9。9亩,契合了赵云9月9日生日,活到81岁的说法。

除了赵云故居,研究会还考虑在故居周围修建练武场、赵云庙和赵氏祠堂等其他文化建筑,丰富赵云故居的内涵。  在临城县文体局,记者看到了一份《打造赵云文化主题公园招商方案》的文案,按照文案中的设计,将会在3-5年内,在临城县澄底村西,以赵云墓为中心,建设包括赵云故居、赵云故里牌坊、碑亭、塑像、家庙、洗马(饮马)池等建筑,构成占地300亩的赵云文化主题公园,如果后期在修建陵园的话,其总面积将达到800余亩。

  部门说法:“传说”不做依据,“故里”很难界定  就“赵云故里传说”入选省非遗一事,记者采访了我省负责审理入选非物质文化的相关部门。在了解到记者的来意后,该中心负责人首先表明立场,称临城“赵云故里传说”是做为民间文学作品入选省非遗名录的,因此对其省非遗的身份认定仅仅是对临城地区流传的各种与赵云相关的传说的肯定。

该负责人称,传说不是史实,因此并不能做为“赵云故里”的认证依据,临城以此做为其是赵云故里的依据,是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错误理解。  记者同时了解到,由于“故里”这个词的解释是故乡,家乡,目前对于“故里”到底是属于物质文化范畴还是非物质文化范畴还没有定论。

因此如果正定的赵云庙确实是古代建筑的话,可以对赵云庙申请入选省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同的,如果能整理挖掘出真实可靠的历史物证,证明赵云庙或者赵云故居的存在,也可以向省文物部门进行申请,但目前要想对“赵云故里”进行申请还不行。  常胜将军赵云是我国历史名人,也是河北的一张文化名片,他忠勇仁义的武德典范为世人景仰,在国内外都有着重大影响。

  “天下人虽乡愚妇孺,无不知古有赵子龙将军,亦无不知将军为常山正定人。”这一有关赵云故里的描述千百年来一直未受到质疑,但是随着2005年临城县出土赵云故里碑以及2009年《临城赵云故里传说》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云的籍贯便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2010年初始,正定将建设赵云故居提上日程安排,并已经对故居遗址进行了认证,而临城也干脆撤掉了“传说”的幌子,戳起了“赵云故里 河北临城”的招牌,招商引 开始筹建赵云文化主题公园。于是,关于赵云赵子龙到底是哪里人的争论悄悄拉开了序幕。

2. 赵云墓找到了吗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

他一生都在打仗,飘泊不定的,大概跟著他那时侍奉的君主跑吧~頭條萊垍

如果你问他现在大概的安眠位置

现代赵云祠墓地址:

四川大邑:子龙庙,顺平侯赵云墓

河北正定:赵云庙

明朝和清朝记载祠庙另有:

河南南阳南三十里屯东赵云祠墓垍頭條萊

四川黎州(今汉源)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坝左赵云祠

湖广桂阳州(今湖南郴州桂阳)城外芙蓉山下赵云祠

雅安县,清溪县,蒲江县各有顺平侯庙垍頭條萊

湖北当阳(长阪)有子龙阁,子龙路;赤壁有子龙滩;监利有子龙岗。湖南常德安乡有子龙庵;桂阳有蒙泉(又名万军泉,赵云八角井)及平阳戍。四川成都和平街原名为子龙塘街,和平街小学在相传是顺平侯洗马池故址;成都龙泉石经寺(历名灵音寺,天成寺)相传初为赵云祭祀家庙。四川金堂鸿都观後有洗马池,云顶山有汉将军柏;广汉有白马寺仁圣宫。重庆长寿有赵云寨;重庆市中大阳沟白龙池相传为赵云驻江州白龙马厩;奉节有子龙屯兵处卧龙岗。陕西宁强有子龙驻军处子龙山。

3. 赵云的墓地在哪里?

刘备墓:刘备在虎亭之战中遭到惨败,退守白帝城后次年即亡,其灵柩于公元224年8月葬于成都惠陵。惠陵,以圆形古砖墙一圈相围绕,长180米,高1米。陵前因年代久远,早已无门阙、石刻之类,寝殿也相当简陋狭小。墓上封土高达12米, 绿草丛生,秀木繁茂。近年新建的刘备殿更显高大宽敞。

孙权墓:三国君王中,孙权在位的时间最长,共达30年之久。其71岁时卒于建业(今南京),不久葬于钟山独龙阜玩珠峰下。悠悠千年至今,孙权墓仅剩下一山岗,有碑存。

诸葛亮墓: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8月,后葬于成都。诸葛亮墓早已荡然无存,后在原地建起武侯祠。武侯祠于成都南门,在唐代就已成为游人观瞻之景。

周瑜墓:赤壁之战后,周瑜病亡,年仅35岁。死后葬于安徽庐江。墓为圆顶,高2米,封以灰色麻布纹大汉砖,墓门朝东,墓周松竹环绕,墓前有明刻“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一块。

张飞墓:位于四川云阳县,墓早已无存,现有张飞庙依山而立。此庙又称张恒祠,为 宋代建筑,内有结义楼、九凤轩、得月亭、杜鹃亭等楼亭,形式各异,造形奇特。

华佗墓:名医华佗曾为关羽刮骨疗毒,后为医治曹操的头风病,被曹操疑忌而加以杀害于河南许昌。此墓在江苏徐州市彭城路华祖庙旁侧,墓前有石兽、石供桌,墓碑为明代永乐年间所刻,此墓为衣冠冢。

关羽墓:此墓位于湖北省当阳县西,现称为关陵。

洛阳魏正始八年墓

出于洛阳涧西,该墓县有前后两室,前室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耳室。墓室全长近8米,前面还有1.62米的砖甬道和长25.5米的斜坡状土墓道。

由于早年被盗,后室遭到较大的破坏,棺椁无存。但在前室和其两侧的耳室中尚保存了一些遗物。前室平面呈方形,在室内后部中央原陈放有一座帷帐,现只存有五件铁质的帐钩。其中一件上带有“正始八年八月”纪年铭文。可知造于公元274年。在帷帐附近放置的随葬器物仅存玉杯、博山炉等数件。左耳室内有陶俑、陶磨、陶井、猪圈以及家畜模型等,当是模拟庖厨。右耳室出土了七件带盖陶罐,或许是模拟仓房。

从墓葬的结构和随葬器物看,当时还较多地承继着东汉晚期砖墓的传统, 且流于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

武昌、南京的东吴墓

自50年代中期以来,在单室(今鄂城,武昌、南京地区)单室发现了一些东吴时期的墓葬。在南昌、浙江等地也有发现。

从墓葬形制来看,约略可以分为多室墓和单室墓两类。多室墓一般分为前后两室,其间以通道相联,前室平面近方形,左右两侧各设一耳室,在墓门前后有较短的甬道,前接长斜坡墓道。后室较大,平面呈长方形,券顶。如武昌任家湾的黄武六年(公元227年)墓,莲溪寺的永安五年(262年)墓、鄂城的孙将军墓、江西南昌的高荣墓等就是这样的形制。

现以武昌任家湾黄武六年墓为例介绍如下:棺木放置在后室,棺底铺铜钱,名刺木简及银钗等服饰用具出于棺内,大约是墓主人随葬携带之物。铅券压在棺下。在后室四隅均堆放铜钱,全墓共出铜钱达3600余枚之多。在墓室左后隅还放置一件青瓷虎子,及9件小碗。前室内放有铅耳杯和盘、铜洗。漆盂、陶炉等器皿,还有铁矛和铁剑等兵器。右耳室放置各型陶罐和釉陶罐,似象征储屋的仓房。左耳室放置有陶灶模型等器,似象征庖厨。

早期东吴墓从形制和随葬器物等方面看,都还仿效中原曹魏墓,后期墓出青瓷器较多,显出地方特色。

单室墓多是只有长方形券顶穹窿顶的砖室,有的前面连有较短的甬道。出土器物也较少,多为陶瓷日用器皿。此类墓主人身份较低。

成都蜀汉墓 

墓葬形制有具前、中、后三室的。也有具前、后两室的。数量多的是单室墓。随葬品有陶釜、甑、罐、灶、井、家禽畜和俑等。上沿汉制而制作粗糙。

4. 三国赵云墓在哪里

 张飞是三国时蜀国“五虎上将”,刘备进川后,张飞镇守川北重镇阆中长达7年,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张飞的头被带到东吴,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  张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区西街,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故名。张飞墓在祠后,墓外形为圆形石围土堆结构。墓上有古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宛若伞盖。  刘备平定益州后,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七年之久,为巩固蜀汉政权,保护阆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章武元年,为部将范彊、张达所杀。“乡人慕其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自此之后,张桓侯祠屡废屡兴,历时一千七百余年。现存的张桓侯祠为一组四合庭式明、清古建筑群,占地六千六百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二千四百多平方米。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桓侯祠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门,敌万楼及左、右牌枋、大殿、后殿、墓亭及张飞墓和墓后园林组成。  祠内还有众多的历代名人碑刻匾联,陈列有武后铜钟等1000余件历史文物,展示了阆中几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汉桓侯祠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有雄伟壮观的气势,又幽雅精美,是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游客络绎不绝。

5. 赵云的墓在哪个地方建的

赵云陵墓无人盗过

赵云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历史人物,他一生立下很多的功劳。

在四川成都大邑县城东两华里处的银屏山下,有一座古墓,墓主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

墓碑刻有“汉顺平侯赵云墓”字样,两侧有对联“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

”蜀汉建兴六年,赵云随丞相诸葛亮 打曹军,一度分兵抗击曹真,因与对方兵力悬殊,转而退守汉中,第二年病逝。

蜀汉后主刘禅“敕葬赵云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时享祭。”

为什么赵云墓千年无人去盗?

作为历史上的一位大将军,有很多盗墓贼都想对这座陵墓下手,甚至,当地人还想在这修建一所学校,但是,据传说,有“灵蛇”护卫,而且,一挖就会涨大水,瞬间下起了暴雨,而且一下就是三天,山洪夹着泥沙冲了下来,那些掘开的土洞,又全部都被泥沙给淤积填平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云的陵墓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赵云虽然是蜀国的大将军,但其实他并没有什么钱财,因为赵云几乎都是以军营为家,一直在外面征战,所以他的墓中应该没有什么值钱的宝物。

有人会觉得赵云使用的武器应该会很值钱,但是那支纯银打造的长枪纯粹就是无稽之谈,因为银硬度不够,不适合打造兵器,如果赵云用的纯银长枪,不可能百战百胜,而且赵云的名气太大,把这个长枪销赃是很难的,说不定饨鸡不成蚀把米,所以盗墓贼几乎就放弃了。

6. 赵云的墓葬在什么地方

赵云是常山真定人,汉初南越王赵佗之后,真定人,本为秦将,平定南越后自立为王,拒不臣服,後文景之时软硬兼施,将南越收服为附属,後吞并。当时为拉拢赵佗,汉室封了真定赵家,并修葺祖坟宗庙。大概赵家在真定是有势力的。而志汉五志里也写,赵云少读书,有智谋,勇力绝众。(他的少时朋友,夏侯兰也是熟通法律。)裴注三国志称"为本郡所举,将义 从吏兵,"是指赵云为本郡太守所推荐,相信有一定家族背景。而先主 在袁绍时,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募数百人,皆号刘左将军部曲,也就 是刘备的私兵,想来赵在河北也不是一般人,有一定影响,否则刘备不 必对他如此亲密。刘备一直是结交利用士族的,虽然他和关张都不是大 家出身。 南越王陵,据称是在桂阳,不知这是不是赵云前去为太守之原因。赵范 既是太守,在当时等级森严,规矩多多的情况下,(同姓亦不可婚)也 不会轻易将嫂嫂许给出身贫寒之人,所以此事也可以说明赵云出身决不 普通。 而赵云一生,谨慎小心,是否因为他招募的手下,也就是刘备的私兵, 後来成为刘的骨干,为了避嫌,所以处处留心。尽管如此,还被人谣说 已北去投曹。 另一问题也是老生常谈,就是赵云的年龄。三国志不详,游戏三国志太 过误导,三国演义又前後矛盾,所以给人印象是赵比刘关张都大。我不 敢茍同。有一种说法是赵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後先主至袁绍时才在见先 主于邺,那麼中间几年是否在家居丧?若他早已成家立业,似乎不用为 长兄守丧太久。而先主刘备对他的态度,则有些象对少年人的态度。 (时先主亦在瓒处,每接纳云…) 不过既然史中无对赵云生年记载,就不要再说他比刘大了,免得不少人还 信以为真。至於他到底多大,也只好说是千古之谜,也许有一天发现他的 墓葬碑刻呢就知道了

7. 赵云的墓地在哪里

三国时期结的婚,妻子名叫马云禄(马超的妹妹),大儿子叫赵统,二儿子叫赵广 ,在他们父亲赵云死后,他们两个人被任命给赵云看守坟墓.

8. 赵云墓地在哪里

  1、关羽墓在中国有三座,一座在河南省洛阳市的关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佃庄乡关庄村的关庄村关羽墓,位于湖北省当阳市的关陵和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关羽墓。  2、张飞墓,位于四川省阆中古城西街汉桓侯祠内。张飞遗体葬于阆中,墓坐北向南,全用黄沙土垒成,隆然高起,宛若 座椭圆形的山丘,墓周全用长方形石条垒成花墙。墓地绿树成荫,碧草铺地,是目前阆中保护最完整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3、赵云墓位于四川省大邑县东郊的锦屏山。  4、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有三国名将黄忠的墓。史料记载黄忠死后安葬何处,《三国志》没有说明,但他卒于吴蜀夷陵之战发生以前,故乡南阳当时又被曹操占据,自然应该葬于成都。至于墓茔的具体地点,由于一千余年来史志失载,后人难以确知而已。  5、马超墓又称马超庙、马公祠,是东汉末年军阀、蜀汉骠骑将军马超的墓地 ,在陕西勉县定军山附近,北依雷公山,南临汉江河。在勉县城西两公里处的108国道旁,隶属于武侯镇继光村,与武侯祠相距约1公里。

赵氏隹城还是赵氏佳城?——赵子褫墓相关争议辨析

我们大港赵氏的祖墓——赵子禠墓

于2011年12月19日被江苏省人民政府

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保护规划于2013年获省文物局

审核通过

赵子禠墓坐南朝北,从北面的墓道拾级而上,迎面看到两侧望柱后,竖有一座三门石牌坊(墓道坊)。牌坊中门上面的横匾刻有楷书“赵氏隹城”四字,横匾下方雕有双龙戏珠图案和云纹花饰。穿过牌坊,转身看到牌坊背后中门横匾亦刻有四字楷书,为“赵氏佳城”,横匾下方雕有鱼跃龙门和云纹花饰。

根据牌坊正面和背后横匾上的两处四字楷书,多年来称赵子褫墓为“赵氏隹城”者有之,称“赵氏佳城”者亦有之,且居多数。哪一种称谓更为妥贴呢?概括起来,基本上有三种意见:一为“赵氏隹城”说;二为“赵氏佳城”说;三为“两者皆可”说。然而,笔者在投“赵氏隹城”一票的同时,则另持“主次有别”说。

一、隹城和佳城在古汉语中皆特指墓地。“隹”据《辞海》,通崔。《庄子.齐物论》:“山林之畏隹”。“畏隹”即“嵬隹”,高峻貌。“隹城”指有石头的土山上的墓地 ,冠以“隹城”名称的国內家族墓地有诸如“骆氏隹城”、“钟氏隹城”、“翁氏隹城”、“凌氏隹城”等;佳城,典出《西京杂记》卷四,“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后人遂以“佳城”喻指墓地。

二、赵子褫墓墓道坊横匾正面为“赵氏隹城”,背面为“赵氏佳城”,这本身就明确无误地表明了主次关系。用佳城替代隹城,是罔顾主次之分而“废长立幼”。

三、书写在牌坊背后横匾上的“赵氏佳城”有其重要的补充说明的作用。

四、“赵氏佳城”直面墓主人,能否作这样大胆的推测,即赵氏后人在建墓时,根据墓主人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经历,别具匠心地设计了这一横匾,以满足逝者的临终心愿。试想:赵子禠作为皇室宗亲,亲身经历了失国丧邦之痛,临终前最挂念的是什么?是故国家园,是故乡的亲人,是不能随同南迁的埋在故土的列祖列宗!因此,志南公家族一反墓莹坐北朝南之风俗,选择仙墓山阴,安排大港赵氏墓葬群坐南朝北,以便北顾中原,以便让墓主人时时看到故土的亲人,看到千里之外的赵氏佳城!按照这一思路,再看看直面墓中人牌坊上的横匾,就不难理解其中的奥妙了。家国情怀,尽在其中!一块墓道坊背后的横匾,似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使大港赵氏家族的精神幅射扩至半个中国!还有一处细节,亦有助于说明这一思路。面对墓主人的牌坊上雕有鱼跃龙门图案,不正是说明要满足墓中先祖“望”子成龙的心愿吗?

综上所述

赵子褫墓应以“赵氏隹城”为其主称,但也不能忽视牌坊背后“赵氏佳城”四个大字及其深厚內涵。

然而,在“赵氏佳城”还是“赵氏隹城”的问题上,有资深学者认为“佳”字就是“隹”字。笔者经过再次查阅资料,向专家讨教以及认真思考,不敢苟同,仍然坚持“主次有别说”,理由如下:

▲“赵氏隹城”与“赵氏佳城”的拓片

01书法的书写规则

向诸多书法专家讨教,这两个字能否互为异体?回答是一致的,不能。“隹”和“佳”是两个不同的字,怎能把甲随意写成乙而指鹿为马呢?以名人笔下“隹”写成“佳”为例来说明可以把“隹”写成“佳”,这似乎很有说服力,但经不起推敲。请仔细看一下,名人笔下“霍”和“歡”字里的“隹”,只是这两个字里的一个部分,不影响对整个字的认定,不能把偏旁部首当作一个字,以偏概全。“隹”作为偏旁部首其中一点书写时可以连笔,但作为一个完整的字,就不允许了。经查书法字典,没有发现“隹”“佳”通用的说法。经查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泰公先生编、启功题签的《碑别字新编》,发现“隹”字没有别写,就是说不能写成其他任何一个字;“佳”字则有 四种别写,但其中没有“隹”式别写。因此,根据书法的基本规则,只能认定赵子褫墓墓道坊背后横匾上书写的是“赵氏佳城”而不是“赵氏隹城”。

02牌坊设计的规则

牌坊(包括墓道坊)设计一般有单面雕刻和双面雕刻两种。如是双面雕刻,正面匾额上的文字为主称表述,背面则可以不要求一致,往往另作褒扬性的补述。图案设计一般采用隐喻的手法,有图必有意。赵子褫墓道坊是双面雕刻,正面匾额下方雕有双龙戏珠图案和云纹花饰,表明了墓主人宗室身份。背面则设计为鱼跃龙门的图案,背面图案设计的变化除了证明它所籿托的匾额上的文字与正面有所区别外,还有寓意。这似乎启迪人们作这样的联想:1、墓主人逝世后,太祖一脉终于承继大统,实现了“鱼化龙”(见后注);2、望子成龙,体现大港赵氏始祖对子孙的殷切期望,尤其是希望在南渡后逐步平民化的大港赵氏子孙要奋发图强。

03对“佳”字的理解

依照牌坊设计的规则,充分发挥牌坊背面特有的功能,当年的墓道坊设计师参照正面的“隹”字,在背面巧妙地写成“佳”字,仔细品析,其味无穷:①佳城乃为平原墓地,可联想到千里之外安葬列祖列宗的赵氏佳城;②充分理解志南公临终前的心愿,就像陆游诗中所说“死时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因而在墓道坊背后横匾把“隹”写成“佳”,连笔直下,这刚劲有力的一竖,贯穿二土,一统天下,以实现还我河山之夙愿,这是何等的“佳”事壮举!③由“隹”写成“佳”,还有一层含义,即“佳”是个褒义字,中国的汉字由像形字而来,圭为玉,人怀玉,乃执圭者,指有爵位的贵族,须知大港赵氏始祖乃宗室簪缨啊。“佳”还有“一人执圭”意指皇帝之说。编撰于明代嘉靖年间的《重修大港赵氏宗谱序》如此评述大港赵氏:“宋艺祖以迨朝散大夫子禠公或帝或王为侯为伯世有显达代有簪缨”。对此,大港赵氏深以为荣。用“佳”隐寓“执圭者”,不仅贴切,亦暗含对风光不再的往日之思念。

04墓道坊的建造年代

墓道坊是文字的 承载物,建于何时,何人所建,对理解文字大有帮助。根据明代万历年间著名贤相李廷机于1594年亲自撰写的《宋朝散大夫赵公子禠配戴氏仲氏合葬墓誌铭》记载,元代至元年间,大港赵氏受文天祥案牵连,族人“将燕王院宇家庙木主封植碑记灭其迹”。数百年后,志南公十八世孙赵纯父为光宗耀祖,专程赴京托其学友,一代名人、进士榜眼及第的李廷机为始祖撰写墓誌铭。由此可以推断,大港始祖墓复建工程应动工于李廷机撰文期间,从墓地古柏的树龄亦可佐证。此时已华夏一统,事过境迁,早已平民化的大港赵氏族人完全可能在重修祖墓时籍此发抒家国情怀,从墓道坊背后的设计上寄托自己的深厚情思。

由此可见,当年墓道坊设计师奇思妙想,寓意深刻,在背后横匾图案和一个“佳”字上寄寓着多少情愫!文化底蕴,值得发掘,仔细咀嚼,耐人寻味,莫辜负了大港赵氏先人一片匠心!当然,笔者只是作些探究、分析、推理和设想,试图与大港赵氏宗亲以及关心我们大港赵氏文化的朋友共享对先祖的追思,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底蕴的发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仅供参考,欢迎参加探讨,批评指正。

注:南宋皇帝除高宗外,皆复为太祖裔孙,其中燕王一脉有四帝。

●“赵氏隹城”,还是“赵氏佳城”?——和赵顺凌同志商榷 (链接)

小心!镇江新区大港这里有个“陷阱”,有人因它头破血流......(链接)

(链接)

(链接)

(链接)

联系我们

编辑丨小焕 主编丨洪溪小子 审核丨愤怒的奶嘴

赵佗公园(赵佗公园里是谁的墓)

丛赵佗公园到中级人民法院做几路车

1、首先从赵佗公园步行261米,到达中华赵佗路口,做108路公交车,经过13站。

2、其次在解放广场下车,同站换乘,做368路公交车。

3、最后经过3站,在长青民心河下车,步行540米,到达高级人民法院。

广东历史上之一位皇帝赵佗,是广东人还是河北人?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正定县)人,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赵佗是正定人,他的先人墓在现在石家庄赵佗公园。公园里有一个赵佗的雕像,

看这个雕像,大家感觉非常普通。如果大家细心观察发现,他的手中握有书卷腰间还有佩剑。即像一位文人大家,又像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将,大家发现了吗?可能大家会说。古代文人喜欢佩带佩剑很正常。

但是我老耿感觉,这座雕像设计的非常符合赵佗本人的。又为什么是南下听老耿给大家详细谈谈缘由?

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开始征伐岭南这个地方,于是秦始皇派赵佗本是秦朝一员将军。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之后屠睢这个人很嚣张跋扈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愤恨,之后让当地人给杀死了。之后呢,秦始皇又重新派了个“省委书记”任嚣,并和赵佗一起在岭南勤勤恳恳披荆斩棘,经过四年不懈努力,终于不负重任完成了秦始皇的重任,岭南也总算顺利地划进了大秦的版图。这就是赵佗塑像腰间佩剑的原因。因为它就是一员虎将。

之后,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正式为“省委书记”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而赵佗当了一个小“县委书记”。不久陈胜吴广起义,接着就是“楚汉相争”,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这时候,南海郡的任嚣这位“省委书记”病重,他临死前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嘱咐他“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公元前203年,赵佗起兵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对于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政治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仿效汉朝制度,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并实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确保政治上的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在军事上,设立将军、左将军和校尉制度,又分为步兵、舟步和骑兵。

经济政策上,赵佗是中原先进耕作技术、打井灌溉技术和冶金、纺织技术的传播者、推广者。他和首批南迁的中原官民把中原耕牛犁田和使用铁制农具的技术传播到岭南,极大地促进了岭南农耕业的发展。

文化方面,是引导岭南百越部落从原始氏族社会迅速走向文明时代的文化先驱和伟大政治家。非常重视“以诗书而化国俗”,注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利用中原先进的文化和伦理道德教化、诱导越人,教育他们赡养老弱、废除群婚。还利用行政手段推广汉字和汉语,教育越人“习汉字,学礼仪”,从而使“蛮夷渐见礼化“。迅速推动岭南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民族政策上,赵佗实行“和辑百越” 的政策,提倡汉越通婚,尊重越人风俗,促进融合和社会和睦发展。赵佗带头尊重和顺从越人风俗习惯,他公开宣称自己是“蛮夷大氏老”,还脱掉汉族的正统官服,采用越人的服饰。

石家庄有一座公园,设施齐全,免费开放,这是什么地方?

石家庄这座设施齐全,免费开放的公园是翠屏湿地公园,这座公园是踏青赏花都比较好的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