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壁樵歌

紫壁樵歌

紫壁樵歌位于旧州风景区南2公里,处平(田东平马)龙(靖西龙邦)公路右侧200米,是一座石灰岩山林,山上悬崖峭壁,呈紫色,山周围浓荫绿盖,半山腰的石壁上刻有“紫壁樵歌”四个大字,为明人所刻,石壁下还刻有一首诗歌,相传古时有一樵夫,善唱山歌,天天来此打柴唱歌,久之,人们都来此聚集对歌,形成歌圩,因山壁色紫,故称“紫壁樵歌”,为靖西有名的八景之一,有“紫壁樵歌赏阴雨”之称。

鹤壁朝歌里景区门票 鹤壁朝歌里房价多少

1. 鹤壁朝歌里房价多少

朝歌(zhāo gē),是中国商王朝国都 ,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商王武丁时期,将商的国都迁到了沬邑,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以沫为都,商纣王执政时期将沫改为朝歌。

朝歌位于中原腹地,是现在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如今这里还保存着不少朝歌的遗迹。这里曾经是商王朝的都城,不过在商朝的历史中,他们曾经换了很多的都城,这里也是他们最后一个都城,后来著名的纣王,正是在这里被周人灭掉,商朝也就此结束。不过在商朝被灭亡之后,朝歌仍然掌握在商人的手里,周选择用分封制度拉拢人心,也给商人优厚的待遇,准许他们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可惜商人的辉煌,还是随着商王朝的衰败一去不复返,之后朝歌再也没有被当做国都,也渐渐走向衰败。根据后来的考古,在鹤壁等地也发现很多朝歌的遗迹,其中还发现著名的鹿台遗址,在这个周围,被认为是朝歌城的旧址。

朝歌具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中国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淇园是商朝的国家园林,还有三海子、摘心台、鹿台、淇水关、折胫河、三仁祠、箕子庙等历史遗迹。陶渊明、柳宗元、王十朋、于谦等都曾到朝歌并作赋题字。

2. 鹤壁朝歌里三期团购房

鹤壁市30户重点企业名单

1、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鹤壁万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3、河南省同力水泥有限公司

4、河南天海电器(集团)公司

5、鹤壁新飞无线电四厂有限公司

6、鹤壁天淇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7、维恩克(鹤壁)镁基材料有限公司

8、鹤壁格兰达镁业有限公司

9、鹤壁飞鹤股份有限公司

10、鹤壁迈世通(仙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1、淇县华源化工有限公司

12、鹤壁同发纺织有限公司

13、鹤壁朝歌纺织有限公司

14、淇县永达食业(集团)有限公司

15、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

16、河南食全食美食品有限公司

17、淇县永昌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18、鹤壁市鹤源热电有限公司

19、淇县众发肉羊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20、河南新亚服装有限公司

21、鹤壁市华德钢丝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22、鹤壁市浙东橡胶助剂制造有限公司

23、鹤壁市华夏助剂有限责任公司

24、浚县淇雪淀粉有限责任公司

25、鹤壁市诺亚电子有限公司

26、鹤壁环燕轮胎有限责任公司

27、美尔(鹤壁)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28、鹤壁市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

29、天章(鹤壁)信息纸品有限公司

30、鹤壁联昊化工有限公司

3. 鹤壁朝歌里二手房屋出售

鹤壁市的盛弘朗庭小区,开盘时间应该是在2016年。鹤壁市的盛弘朗庭小区,位于鹤壁市淇滨区朝歌路,小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明达小学,会展中心,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等,距离鹤壁高铁东站不到两公里,生活方便,闲暇时间,可以到淇河边欣赏美景,休闲散步。

4. 鹤壁朝歌里三期房子图片

据说朝歌区是包括淇县的全部地方,包括县城,好像以后就没有淇县了,淇县就成为鹤壁市的一个区了——朝歌区

5. 鹤壁朝歌里房价每:平米多少钱一平

朝歌里人文小镇,又名鹤壁市文化旅游风情街区,由河南国基集团和河南豫旅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鹤壁豫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项目总投资3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其中街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依鹤壁市厚重的历史文化,重点打造以殷商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区,规划的内容有文化 情街区、历史文化展示及体验区、朝歌文化旅游广场、文化艺术馆、游客集散中心、民俗酒店、文化艺术居住区及配套设施等。

6. 鹤壁朝歌里三期多少钱

朝歌是今河南鹤壁淇县的商朝古都;现在的朝歌位置,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朝歌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不过到2005年时,人们在鹿台遗址西北处的刘庄遗址,发现了大量商周时期的墓葬,于是人们猜测,朝歌应该在鹿台遗址附近,即在姬庄、郭庄、唐庄、申寨、刘寨以及王寨六个村庄的附近。

7. 鹤壁朝歌里人文小镇房价

不怎么样,房子的利用率实在是太低,而且和高铁只有一路之隔,噪音大,等到以后夜里开行动车成为常态的时候,绝对吵的人睡不着。以后这里规划的是个旅游区,人会比较多。

价钱贵,今年五月那次开盘的均价达到了4200一平,开盘时找的托能找一屋子,也真是服了。。

总而言之,朝歌里没有性价比可言。唯一好的一点可能就是离淇河边的公园近。

8. 鹤壁市朝歌首府

答:现在大家对西歧和朝歌这两个地名感兴趣,主要是受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

您看,该书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就提到了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因力大无穷,在帝乙游于御园飞云阁塌梁之时,托梁换柱,得立为太子,并在帝乙死后继承其位,都朝歌。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朝歌就是商纣王的都城。

但这是错误的。

商朝历史长达五六百年,期间曾多次迁都,有史料可查的有亳,敖,相,邢,庇,奄,殷这七个地方,大部分都在河南境内。

不过,殷是商朝最后一个都城,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因为,《竹书纪年》在讲到商代中期盘庚迁都于殷的时候,是这样表述的:“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也就是说,从盘庚到商纣王被周武王伐灭时,商朝始终都是以殷为都城,时间长达273年。

也正因如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这殷就是现在河南安阳的殷墟所在。

那么,许仲琳在著作《封神演义》时,为什么会把朝歌写成商纣王的都城呢?

许仲琳并不是乱写,要知道,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是始于在牧野决战的。

这场牧野大战的战场在哪里呢?

经考古专家考证,古牧野就在今天河南新乡境内。

《史记》写,“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纣王兵败后在一日之内就退回了朝歌,然后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古朝歌城遗址就在现今河南鹤壁市下辖的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因城西朝向歌山,故称“朝歌”,据牧野才70多里,而安阳在古朝歌城遗址往北120多里。

要满足纣王兵败后一日退回,似乎朝歌更符合史实。

并且,现在经过考古研究,古朝歌城遗址附近有纣王建造的摘星楼遗址,还有纣王墓。

所以,纣王就是死在朝歌。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何纣王不待在都城,而在朝歌抵抗周武王大军呢?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对殷墟进行大规模考古挖掘之后,考古专家证实:殷墟没有城墙!

殷墟没有城墙,显然不利于直接的军事防御。

而朝歌城墙遗址至今犹存,其部分遗存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城周20里,总面积24平方里。

朝歌城垣既然这么巍然壮观,纣王当然会选择驻守在这儿进行抵抗了。

即从这一意义上说,朝歌也可以算成商朝的“陪都”。

那么,许仲琳把朝歌写成了商纣王的都城并不奇怪。

说过了朝歌,再来说 西岐。

“西岐”的叫法,其实是个不确切的称呼。它的正确叫法,应该叫“岐山”,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附近。

之所以被叫为“西岐”,只因其位于中原地带的西面而已。

岐山不仅是周人的起源地,也是炎帝的发祥地。

商人信鬼神、好占卜,周文王崛起,抓住了商人这一特点,编造出“凤鸣岐山”的传说,说自己在岐山看到了凤凰。

“凤鸣岐山”的谣言越传越广,得到了很多人的相信。

这样,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得以顺利与数百个诸侯国组成盟军,共讨纣王。

不过,周朝建立后,建都在镐京,后来又在周平王时代迁都洛阳,岐山渐渐不为人所知。

稷山县玉壁城遗址:​当年敕勒歌犹在

运城日报 黄河晨报 运城新闻网 官方发布平台

当年敕勒歌犹在

张晓波

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村边的玉壁城遗址,是西魏、东魏玉壁之战古战场。

车过白家庄,深沟的出现让人感觉到古战场的气势。路边孤零零一座诊所,一老者立在门口,笔者便去打听遗址方位。老人向后一指:“就在这儿。”热情的老人表示要给我们带路。

对于玉壁城遗址,民间有传,史书有载,但具体位置一直未有定论,直到1999年9月新华社发出消息,确定玉壁城遗址就在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一带。2013年5月,玉壁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壁城始筑于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位居汾南高垣,北临汾河,城周回八里,四周几乎深沟环临,唯南面两沟夹峙的窄处筑有城墙建有城门可供出入,这样,玉壁城三面深沟一面壁垒,地势突兀,险峻天成,成为西魏在河东可进可守的桥头堡,因而也是东魏的心头之患。

542年初冬,东魏权臣高欢为打开西进道路,第一次攻打玉壁。高欢大军连营四十里直逼玉壁,西魏守将王思政死守,高欢强攻九日不下,适值风雪,东魏士卒饥寒交加,死伤很多,无奈解围而去。

546年,高欢第二次攻打玉壁,玉壁守将是王思政举荐的西魏名将韦孝宽。《周书·韦孝宽传》详细记载了第二次玉壁之战:

十二年,齐神武倾山东之众,志图西入,以玉壁冲要,先命攻之。连营数十里,至于城下,乃于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当其山处,城上先有两高楼。孝宽更缚木接之,命极高峻,多积战具以御之。齐神武使谓城中曰:“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遂于城南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昼夜不息。孝宽复掘长堑,要其地道,仍饬战士屯堑。城外每穿至堑,战士即擒杀之。又于堑外积柴贮火,敌人有伏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韝吹之。吹气一冲,咸即灼烂。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莫之能抗。孝宽乃缝布为缦,随其所向则张设之。布既悬于空中,其车竟不能坏。城外又缚松于竿,灌油加火,规以烧布,并欲焚楼。孝宽复长作铁钩,利其锋刃,火竿来,以钩遥割之,松麻俱落。外又于城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分为四路,于其中各施梁柱,作讫,以油灌柱,放火烧之,柱折,城并崩坏。孝宽又随崩处竖木栅以扞之,敌不得入。城外尽其攻击之术,孝宽咸拒破之。

神武无如之何,乃遣仓曹参军祖孝征谓曰:“未闻救兵,何不降也?”孝宽报云:“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岂有旬朔之间,已须救援。适忧尔众有不反之危。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俄而孝征复谓城中人曰:“韦城主受彼荣禄,或复可尔,自外军士,何事相随入汤火中耶。”乃射募格于城中云:“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邑万户,赏帛万疋。”孝宽手题书背,反射城外云:“若有斩高欢者,一依此赏。”孝宽弟子迁,先在山东,又锁至城下,临以白刃,云若不早降,便行大戮。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感励,人有死难之心。

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其夜遁去。后因此忿恚,遂殂。魏文帝嘉孝宽功,令殿中尚书长孙绍远、左丞王悦至玉壁劳问,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建忠郡公。

这次玉壁之战中,高欢忧愤发病,卧帐不出,传言蜂起,军心震荡。《北史·齐本纪》记载:“是时,西魏言神武中弩,神武闻之,乃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这是史书中关于《敕勒歌》的最早记载,一曲《敕勒歌》沾染着英雄末路和暮途思归的悲壮色彩。其实《敕勒歌》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应早在阴山下敕勒、鲜卑族中流传,只不过斛律金这一唱,使《敕勒歌》由此穿越历史的时空,唱响了千余年。

玉壁之战,西魏的胜利,东魏丞相高欢的愤疾而终,奠定了西魏—北周—隋朝统一的历史走向。

在老者的诊所后面,就是唯一进出玉壁城遗址的豁口,豁口两边是东西向城墙遗留,文物保护碑立在城墙前。豁口应是当年玉壁城城门所在,也就是当年西魏守城主将韦孝宽下令缚木连接两个高楼,以抵御东魏高欢大军筑土山欲乘之而入的地方。

进入玉壁城遗址后,沿一条土路向北,在城西深沟边沿,老者带我们来到万人冢,也叫万人坑。这是一个井状的深坑,据说深约30多米,里面骷髅依稀可辨,人骨累累。《资治通鉴》记载:当年“东魏苦攻凡五十日,士卒战及病死者七万人,共为一冢”。出于安全原因,笔者无法步行下去,探究坑内状况,深度无法估计,坑口直径估计有四五米,坑壁上的碎骨尚清晰可见。

东魏是鲜卑族政权,士卒多是鲜卑人。2010年11月,复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生王传超,为研究鲜卑族源流,曾到这个万人坑下挖掘人骨以提取古代鲜卑人的DNA。王传超是曹操族谱研究组成员。

再往北,有一片台地,高约3米,宽约10余米,长约百余米,平面为拱形,当地群众称其为“圈椅背”,也有称为“点将台”的。据说台地上原有宫殿式建筑,我想这里可能战时是“点将台”,战后设立勋州时建了官署。

东沟有当年玉壁之战所挖地道遗存,即“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之遗迹,老者不便下沟领路寻找,未去。西城墙南、北城角尚有烽火台遗迹。

站在城北沟边,北望汾河,当年汾河就在城下。城东北角,原有一条羊肠小道,传为玉壁城的“饮马道”,现在汾河北移了许多里,远望如带。再南望整个玉壁城遗址,野草也不怎么旺,一片空旷,令人倍感苍凉。清代稷山县令顾涞曾有诗凭吊曰:“玉壁城边旧战场,到今成败一苍凉。金风飒飒呤秋垒,月冷云迷草不霜。”明朝王时济也有《玉壁故城》一诗:“玉壁空城隐暮笳,郧君(韦孝宽后封郧国公)曾此建高牙。铁骑战后余秋草,金镞拾来半土花。落日断云归古堞,西风独木噪寒鸦。当年敕勒歌犹在,眼底兴亡更几家。”

现在,连残砖碎瓦、断锋残镞也了无踪迹了。

不过,络绎而来的远近游人,表明人们不曾忘记这里,因为,此处曾影响历史的走向,一曲《敕勒歌》也是在这里唱响。

图为玉壁城遗址一角。

☛ 浏览更多本地新闻资讯,请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

长按二维码通过图片识别下载客户端

欢迎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爆料

或拨打新闻热线:0359-2233366

▍ 本期责编:王运涛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运城网信备案号 A00049

汉中八景之一的汉山樵歌,你知道多少?

被誉为汉中八景之一的汉山樵歌,诞生于周朝,至今已逾三千岁了,成为陕南民歌的瑰宝。

汉山又叫旱山,雄踞于汉中盆地南郑县境内,汉山自先秦以来就是民众崇拜的神山与诗人关注的祖山。“汉山樵歌”起源于先秦的《诗经》时代,“文在雅俗之间,而音节自然天籁也。”清代诗人楚文璟在《汉巘樵歌》诗中咏道:“汉山耸地立,云内闻樵歌。伐木同声应,求仙未烂柯。乐从苦里出,典自静中和。蹊径行还住,听余清兴多。” 诗人们对汉山樵歌的描写,证明樵歌植根于民间,流传于劳动民众之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汉山樵歌”诞生在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汉中盆地,是汉中盆地农耕文明的精神写照,是汉中人的父亲山的原生态歌谣。

汉山樵歌发端于汉山,流传于汉中盆地。相传汉山附近的农民,每于农闲时成群结队上山打柴,一面辛勤劳动,一面高声唱歌,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叫作“对山歌”。汉山的秀丽风光和樵夫的嘹亮歌声,回荡山谷,随风飘逸可达数里。协调地组成一幅自然美景,这就是为“诗人”们赞美的“汉山樵歌”。

一担干柴双肩挑, 双肩挑起一担柴,

砍柴人儿没柴烧, 急风暴雨天上来。

地主高楼摆酒筵, 吹得高楼成平地,

樵夫坡前割野划! 下得满坡红花开。

多年来,南郑区协税镇马岭村农民马全忠凭着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钟爱之情,自筹资金创办汉山樵歌艺术团,毅然担当起抢救、挖掘、传承汉山樵歌的重任。市县民协被马全忠的善举所感动,支持以张海生、徐汉志等有志之士于去年成立汉山樵歌研究会,致力促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继研究整理出了一整套珍贵资料,并热忱指导帮助汉山樵歌艺术团接好地气、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高技艺,为汉山樵歌艺术的持续传承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使其幸免于濒临失传甚至灭绝的危险。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关注支持汉山樵歌,凝心聚力推动人文南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文章来源:美篇/余建强

图片来源: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