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南山烈士陵园

贵港南山烈士陵园

黄彰,号文波,曾用名黄源、吕二、吕善修、林爱,1901年10月20日出生于广西贵县西山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黄彰自幼机灵聪颖,高小毕业后无法继续升学,先后到宾阳县芦圩镇和南宁等地的药材店、杂货店当店员。黄彰脚勤手快,心灵手巧,深得店主的赞赏。开药材店的老中医还决定培养他当医生。黄彰非常感激他,但没有接受他的善意。因为在黄彰看来,医治社会病比人体生理病更迫切。……

谭寿林(1896~1931.5) ,号祝封,曾用名覃树立,笔名曼殊、勉予。广西贵县(今贵港市) 人。生于农民家庭。民国6年(1917年)春,考入贵县中学。10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英文预科班。1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年秋,进入北大国文系学习。1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负责《工人周刊》。任新广……

2021山里孩子去看海第二天:黄骅烈士陵园、盐业博物馆、南大港湿地......孩子们玩儿嗨了

(来源:河北自然资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1年7月20日,由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海洋局)、河北省地矿局主办的第六届“山里孩子去看海”公益活动进入第二天。活动组来到沧州黄骅市,从早七点到晚七点,一共转了五个地方,边参观旅游边学习总结,一整天下来,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同时也收获满满!

黄骅市烈士陵园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黄骅烈士雕塑亭、赵博生烈士雕塑亭、烈士纪念碑廊、烈士纪念大厅、黄骅烈士纪念展馆、赵博生烈士纪念展馆、音乐广场及烈士墓区,这里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共902位,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精神文明阵地。

在烈士纪念碑前,师生共同缅怀先烈,向革命烈士敬赠花篮。孩子们齐声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以斗志昂扬的少年姿态,告慰烈士英魂。

通过实地参观,孩子们了解了烈士陵园中黄骅烈士和赵博生烈士光辉的革命历程,感受革命前辈为国家和民族复兴做出的巨大牺牲。

井陉矿区凤山镇中凤山村13岁的张诗雨被烈士的革命事迹深深感动,她说:“听到老师讲了黄骅烈士和赵博生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后,我非常敬佩他们为国家牺牲的精神,我以后要好好学习,成为像他们一样舍身为祖国付出的人。”

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榆树沟村党支委副书记李国良表示:“对于山村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他们走出来,看世界。现在是和平年代,必须让孩子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以此激发他们各方面的勇气和意志,树立爱国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

第二站河北海盐博物馆,展览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自4000多年前就开始的盐业生产和盐民生活的多层文化全貌。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孩子们知道了生活中离不开的盐的发展历史和煮盐、晒盐等制作方法,知道了海盐、湖盐、井矿盐等盐种,以及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老师和孩子们纷纷表示,在这里学到各种实用知识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展厅内展出的大量盐的制作工具和衍生产品让人在耳目一新的同时,切身体会到了盐的无尽用途和真正魅力。

下午,活动组来到了素有“京津南花园,天然大氧吧”美誉的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带领孩子们感受当地群众爱鸟护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这里是候鸟南北与东西迁徙带的交汇点,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众多,每年都会有大批白天鹅到这里栖息。

很多孩子是第一次坐游船, 坐游船环绕湿地游览一圈,很是兴奋。

登上观鸟亭眺望台登高远眺,湿地风光一览无余。盛夏时节,满目青翠,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利用专业设备可以清晰地观察湿地各种珍稀鸟类的活动,“我也来看看望远镜!”

“看那边的飞鸟!”“老师请帮我们拍照吧!”孩子们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

放飞孔雀更是引起了孩子们阵阵尖叫——“我在动物园里见过孔雀,却从没见过它们飞翔。原来孔雀能飞这么远!回去后我一定讲给我的好朋友听。”承德丰宁大滩小学的唐彤小朋友告诉记者。

承德丰宁北梁小学四年级的王晓晨是个不太爱说话的男孩子,但他学习特别好。这次出行他用手机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他说,他要带回去给妈妈看。

黄骅港三期装船码头,孩子们第一次看到了大海,知道了现代煤炭装船运输都是电脑操作无人搬运的;在翻车机房,孩子们更是看到了干雾抑尘,环保节能,翻、堆、取自动化作业的煤炭装卸全过程,这一工程还获得了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呢!

在园区的海水淡化景点,孩子们参观了拥有国内技术最先进、单机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听讲解海水淡化技术及应用,还亲口品尝了淡化过的海水呢,丝毫没有咸涩,竟有丝丝甘甜,堪称“海水变甘露”。

孩子们在参观结束后兴奋地说道:“通过这样的设施能将海水转化为能够饮用的淡水,简直像变魔术一般,太厉害了!”

据了解,由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地矿局主办、公益河北节目组、宗尚传播承办的“山里孩子去看海”公益活动自2016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已有100多名山里娃通过活动,走进了唐山秦皇岛、沧州等海滨城市,领略与山区不一样的风景,见识河北丰富的地貌和物产,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END

主办单位: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文章作者:李 哲

编 辑:孙玉霞

审 核:王 爽

审 签:申延同

投稿邮箱:hbgtzy@126.com

都昌南山革命烈士陵园,太气派了!

突发事件

都昌县南山公园入口的右边,正在建设“南山革命烈士陵园”,目前已经初具规模。陵园前的牌楼上“红色记忆”四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陵园的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碑”已经基本完工,上面是红旗,接着是一个红色五角星,然后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金色大字,下面是基座。整个陵园建成以后,这里将是人们祭奠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⑮|灌南县烈士陵园

每个地名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一个红色地名

记录着前人奋斗的历史

回响着后人拼搏的呐喊

连云港民政》现推出《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栏目

让我们一起

聆听连云港的红色地名故事

追寻镌刻在这些地名里的红色印记

灌南县烈士陵园,由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塔、解放新安镇纪念冢及烈士纪念亭和烈士碑林组成。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2005年6月筹建,2006年4月建成布展开放。南门中轴线把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的烈士陵园一分为二,革命烈士纪念塔坐落正中,后面是一条小河。纪念塔的四周用梧桐树围成一个廊道,构成一个大大的“回”字,寓意英灵回归,也方便前来瞻仰的人们出行。通过后面小河上的拱桥,右后侧(东北方)为吴书烈士纪念亭,左后侧(西北方)为汤署红烈士纪念亭,河的北边与革命烈士纪念塔在同一中轴线上的便是解放新安镇烈士冢,通过烈士冢左边的曲桥凉亭,穿过明塘可到达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烈士冢右边是灌南人民革命烈士碑林。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建筑面积860平方米,设9个展厅,陈列着各种珍贵图片资料2800多份、实物318件,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把你的思绪带回1928年至1949年灌南人民革命斗争的烽火岁月,浴血奋战的那个革命年代。如同一幅壮丽画卷和铭刻着灌南县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1208名烈士的英名,以及灌南人民革命的杰出代表惠浴字、周惠、芮杏文等老前辈的革命生涯和光辉业绩。

雄伟高大的灌南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塔,像一尊巨人屹立在灌河大地,它是1208名灌河儿女献身革命事业的化身,叙说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必胜的人民革命信念。

大拐圩保卫战便是其中之一。今灌南县李集镇拐圩村,抗日战争时期是淮海区灌云县一区李集乡的一个自然村,地处敌我边界,是淮海抗日根据地的东北大门。1942年5月上旬,灌一区区委获悉“日寇从新浦、涟水等地抽调兵力,在新安镇、武障河据点集中”的情报,立即引起了重视。在5月9日区委召开的区乡干部紧急会议上,区长汤承裕、教导员何春台分析说:“敌人这次可能是冲着我们来的,他们人多武器好,不管他们矛头指向哪里,我们都必须做好战斗准备,准备打大仗,打恶仗。”为对付来犯的敌人,乡村领导发动群众,在村的四角修了8个地堡,地堡与地堡之间又修了圩棚,并将80多名自卫队员、40多支步枪、21支“土大龙”分配在圩东门、东南角、东北角等几个重点防守地段。5月11日深夜,日伪军果然从新安镇、武障河据点蝗虫般地向大拐圩扑来。12日拂晓,据可靠情报,这次来犯的日寇共有600多人,拥有山炮1门、八二炮1l门、小钢炮6门、轻重机枪56挺;并从大伊山据点调来伪军两个连和驻守王马庄的伪军周法乾部两个连,共1000多人。敌人的枪响后,拐圩民兵狙击手当即进行了还击,日寇被当场打死2人、打伤3人。当群众听说小鬼子已来到了家门口,国恨家仇涌上心头。5月13日清晨,日伪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向大拐圩发动了疯狂进攻,都被英勇顽强的民兵打退……15日清晨,日伪军集中所有的重武器,再度向拐圩民兵自卫队坚守的阵地狂轰滥炸。霎时,大地抖动,浓烟滚滚。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东南的圩房被炸塌,圩门口用以隐蔽的墙头被轰倒;农会会长陆思桂、自卫队员孙文义、张耀宣相继受伤,自卫队员孟庆桃中炮牺牲。15日上午,正当自卫队子弹快打光时,滨海大队的两个连和区民兵基干分队、新四军三师十旅二十九团赶来增援。至夜间,新四军二十九团指战员在炮火掩护下,迅速接近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抗日军民经过三天三夜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共俘敌200多人、打死(伤)18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5挺、长短枪160多支;抗日军民伤亡60多人。这一战,在苏北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走过革命烈士纪念塔北边的拱形小桥,迎面便是解放新安镇烈士冢,在墓门护墙上镌刻有“解放新安镇烈士冢”几个字。在这个硕大的陵墓里安葬着1947年为解放新安镇浴血战场,英勇牺牲的300多名革命烈士遗骨。

1947年9月12日,为了策应陈、粟大军第三纵队开辟淮北地区的行动,华野指挥部决定第十一、十二纵队,向华中第六军分区境内的新安镇发动进攻。第十一纵的任务是攻克新安镇、武障河两据点,为主力西进打开缺口。

新安镇守敌的工事构筑与其它地方不一样,在新安镇大圩子里有核心据点;分散的暗堡火力可互相支援。所有工事都以条石和水泥砌成,牢不可破。

为了顺利攻克新安镇,华野指挥部决定用围点打援战术。战斗从10月16日晚9时开始,到10月18日凌晨2时结束,历时29个小时,共毙、伤、俘敌550余人,缴获迫击炮、六○炮各2门,掷弹筒5具,轻重机枪19挺,长短枪430枝,各种弹药4万余发,军马5匹和许多其他军用物资。授予九十二团九连“新安连”荣誉称号,九十一团班长王兴华被记特等功一次。

在吴书烈士纪念碑的后面,是排列整齐的527座清一色的中国大理石制成的卧式烈士墓,庄严而肃穆,偶有风来,墓两侧那翠绿的松柏在龙须兰草中轻摇枝干,仿佛在诉说着那曾经的壮烈。为褒扬革命烈士,弘扬烈士的英勇献身精神,安慰英魂。自2009年起实施“慰烈工程”以来,不断对全县散葬烈士墓进行集中安葬。灌南县三口镇大港村四组年过八旬的革命烈士邱业清的后代邱方宇老人在迁墓时激动地说:“‘慰烈工程’好啊,党和政府能够想到集中安葬散葬的烈士,真正让我们烈士后代感到无比的光荣。”

: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①|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②|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③|抗日山烈士陵园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④|小沙东海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⑤|安峰山烈士陵园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⑥|苏鲁交通线白石岭交通站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⑦|开山岛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⑧|海曙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⑨|苏光故居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⑩|刘少奇旧居和符竹庭将军殉国纪念处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⑪|吕祥璧烈士纪念馆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⑫|磨山烈士陵园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⑬|灌云县烈士陵园

连云港红色地名故事⑭|大兴沟烈士陵园

拟稿:曾庆礼 焦伟华 潘法如

审核:李 强

发布:张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