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古墓群

南朝古墓群

南朝古墓群

融安县地处桂中北部,面积2.905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地属山区。全县大部分地区为山坡土岭。融安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代为融州。秦未汉初、三国时代为潭中县地。唐、宋、元、明时期为融州。南北朝以前中原文化己传入县境,随着外地人的不断迁入和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交融,县境一直成为人民繁衍生息的乐土。

融安县发现及发掘的古墓葬中都是以南朝古墓为主。于1979年至1997年间配合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区博物馆、地市文博部门先后在融安县大巷乡的安宁村、木樟村;大乐乡的红卫村、东圩村;浮石镇的泉头村等地发掘了十座南朝古墓。有土坑墓、砖室墓。结构有:短甬道的单室券顶墓;由前室、中室及后室组成的长方形砖室墓;竖穴土坑墓;多室券顶结构墓:呈“凸”字形砖室墓。出土器物非常丰富,有十二乳足瓷砚、滑石买地券、滑石俑、滑石杯、滑石猪、瓷碗、鸡首壶、陶罐等器物。其中滑石俑有的雕刻精美、线条细腻、面目清秀、衣纹自然;有的刀法粗简,线条流畅;有的肌肉丰满、神态端庄。滑石猪:形如现在的家猪,嘴微翘,四肢粗壮,有的个体扁长,形象逼真,制作精致。现馆藏文物中有36件国家二级文物和58件国家三级文物,当中,大部分是从南朝古墓中发掘而得,馆藏品位排列柳州市各县及来宾市各县之首位。在广西南朝古墓中很有它的代表性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融安县地处广西北部,北面有一条长约10、宽为3公里的狭长谷地,融江自北向南穿流其间。融安县大巷乡安宁村即位于谷地的南端。1979年间,当地群众在黄家寨和木寨西面的土坡上,不断挖出红色古砖和各种滑石器。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区文物工作队前往调查,发现了许多露土的砖室墓,并征集了一批文物,证实了这是一处南朝时期的墓群。1980年至1982年区文物工作队分别清理发掘了六座南朝墓。将其编号为融安县M1、M2、M3、M4,M5、M6。

M1系长方形砖室墓。墓室长约8米、宽约2.2米,墓底至墓顶高2米。分甬道、墓室、供台三部分,券顶系楔形砖砌成,墓底铺地砖有两层,红、灰二色砖相间以“人”字形铺砌。砖长33厘米、宽14厘米、厚6厘米。砖的正面摸印一人,正面站立,身着长衣,双手拱于胸前柱一长柄。墓因早难被盗,墓内仅存一批立于背道和供台上的人像砖。

M2略呈“凸”字形砖室墓。亦有甬道、墓室、供台、纵剖面呈三级阶梯状。墓长6.3米,宽2米,高2米,亦为券顶墓。墓壁由双层红砖以三组三顺一丁、一组四顺砌成,砖长32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甬道近墓室的门栏上方,两边各设一个小龛。墓底铺红砖两层,上层作“人”字形。下层一横一竖铺砌。出土器物有:瓷碗、滑石杯、瓷砚、滑石砚、滑石男女俑、滑石猪、滑石买地券,地券长18.7厘米、宽12.7厘米、厚2.2厘米。券文如下:太岁已亥十二月四日齐熙郡潭中县都乡治下里潭华薄命设归蒿里今买宅在本郡骑店里纵广五亩立冢一立自葬雇钱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文或之内生根之物尽属死人即日毕了时任李定度张坚固以钱半百分券为明如律。

M4长方形砖室墓,由前室、中室及后室三个部分组成。墓顶己塌落。从墓室内堆积的楔形残砖看,应为券顶。墓长7.60厘米、宽1.82-2.46米。四壁系用长31厘米、宽15厘米、厚5.2厘米的红色双层错缝迭砌,前室的前壁外侧附设一道横向单砖。前室的前壁内侧及前、中、后三室之间的两壁中,各设砌一砖柱。用以加固墓壁。后室的后壁内侧中间部分,亦附设一砖 ,用以支抵墓壁重力向内倾压。砖柱的砌法均为一顺一丁。墓室纵剖面呈三级阶梯状。墓壁均用红色双砖错缝迭砌。墓底亦用两层红砖平铺成人字形。出土器物有滑石桶、盘,滑石猪、铜镜。

M5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5.2米、宽2米。墓坑四壁平直,西壁部分被破坏,沿墓壁四周有一层厚约32厘米的木炭,坑内亦堆积大量炭块。坑内木炭层亦依稀可见,并呈现自北向南倾斜迹象。墓坑底部有三条横向的沟槽,其长度与墓坑宽度相等,沟宽10厘米、深15厘米。沟内填土均为纯净的沉积细沙土。可能是排水沟,它可将渗透到墓内的水积蓄于沟内,从而起到保护棺体的作用。这种现象在广西乃至邻近地区的墓葬里尚较小,其具体用途还不太清楚。出土器物有青瓷器、滑石器、陶器铜镜、金器等22件。

M6长方形砖室墓,单室。长3.90米、宽1.20米,有短甬道,平面呈“凸”字形。墓顶已塌,从墓内堆积有许多楔形砖看,应为券顶墓。四壁残高l.30米。南北两壁用单砖错缝迭砌,砌法为三顺一丁。后壁为平、侧交砌,内侧增砌一道砖,其砖均侧立,中间突出形成一柱。墓底用单层砖平铺成人字形。墓壁及铺底的砖形制相同,均为素面。在墓室北端底发现二件四耳罐。

融安县城东乡红卫村牛爬塘南朝墓群,虽然没有清理发掘过墓葬,但从群众在平常生产劳动中所挖掘得到的出土器物及器型来看,与安宁南朝古墓群出土的器物器型完全一样,故确定此处为南朝古墓群。

融安县浮石镇九龙南朝古墓于1997年清理发掘,为长方形砖室墓,由前室、中室及后室三个部分组成。长6.34米、宽2.68、4.23米。墓室结构与上述M4号墓相同。不同处是该墓有丰富多彩的花纹墓砖、出土的两块有铭滑石牌正面刻有道教符录外,两块有铭滑石牌背面分别刻有“正南方”“西南方”字样。由于以往清理发掘的南朝古墓后都是全部回填,这样很少有人目睹过南朝墓的结构及其悠久历史韵味,人民群众却无法领略到距今一千五百年前南朝风土人情及其丧葬习俗,更无法观赏到那独到墓室砌筑艺术和丰富多彩的花纹墓砖。鉴于这些原因以及九龙南朝墓固有的浓厚地方特色和独具南方特色的墓室结构,墓址的基本完整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位置,经区博物馆、市博物馆专家的建议决定:在原发掘遗址建设一个南朝墓文物阵列馆。

惊喜!济南小清河复航工地发现13座古墓!系北朝唐初家族墓群

近日

小清河复航工地

惊喜发现13座古墓

目前正在勘探挖掘的

有5座北朝和唐初时期的古墓

前期已有8座古墓挖掘完成

6月11日,记者今天驱车七十多公里,赶到了章丘北部合庄村南侧的小清河复航工地,济南考古研究所正在这里进行配合工地的考古挖掘。

此次考古挖掘时间线

这次考古挖掘是 5月中旬开始的,

5月16日发现了第一座墓葬,

5月24日又发现了第二座。

5月27日,根据山东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安排,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派考古人员进入现场正式展开考古挖掘工作。

在前期,在河道内一点的位置, 已经挖掘清理了8座古墓,没有发现特别的文物,清理完成后,已经交给了小清河航道的施工方。

现在正在进行发掘的有四座古墓,

还有一座已经勘测到位置, 下一步将进行挖掘。

3座北朝末期、1座初唐

何利说:“已经挖掘出的四座古墓有 三座是北朝末期的,还有一座已经清理出墓葬外部,但还没有打开墓门,从墓道和墓门的形制上分析,这应该是座唐代初期的墓葬。”

几座古墓都是用排列规则的青砖砌成,都是砖石墓。在北侧的三座都没有墓道,都是北朝末期的古墓。何利说这几座古墓的形制特点非常明显,虽然体量都不是很大,但可以看出彼此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在最南侧的古墓挖掘方坑内,有四五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墓室周围和墓道上的土层,墓门已经完全露出,但还没有打开。何利说,这座古墓和其他的几座有明显不同之处,比如有墓道等,从整体形制上进行分析,应该是唐代初期的。目前还需要一点时间进行外部清理,才能打开墓门,那时才能知道墓主人的身份。但是到底能发掘出什么文物,现在还不得而知。

此次考古发掘整体价值很高

说到发掘出的文物,何利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数量不多,有几件陶瓷罐、碗,在一座北朝墓里出土了一件铜钗,整体来说出土文物比较简单,可能和当时这个地区的葬制有关。

对于此次考古挖掘的价值,何利说,这次考古挖掘出十多座北朝至唐代初期,根据现场勘测,应该还埋藏有一定数量的古墓。在这么一个不大的区域内,发现这么集中的北朝末期、隋到唐初的墓葬,在济南地区还是第一次。通过勘测和发掘,可以基本确定这是一个家族墓地,位置正好处于小清河的一个拐弯处,再加上每座墓葬之间的位置和排列规整,说明在墓地修造之初就有很好的规划,这不是一个普通家族能够做到的。其中单人墓、双人墓和三人墓都有,都是南北向,之间大约都是间隔10米左右。

对于此次考古发掘的价值,何利总结说,这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不多,但整体价值很高。因为济南地区出土的北朝末期至唐代初期的墓葬数量非常少,像这样墓群就更少了,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地方。

还有,这次发掘的唐初古墓,可以显示出那个时期的墓葬制度,这是第一次发现。而且,排列这么整齐的那个时期的墓葬也是第一次发现。所以,此次考古的价值在于为我们研究那个时期几十年间,济南地区,尤其是章丘地域内的社会制度和风俗,还有葬制,研究当时这个阶层的基本生活状态,提供了最好的实物和第一手材料。

“根据我们调查,周围的很多村民都说,他们听老一辈人讲过,为什么小清河要在这里拐个弯,就是为了避开地下的古墓。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些古墓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何利表示,此次考古工作还没有完成,但这次考古的价值肯定是非常高并值得深入研究的。

济南日报记者 赵晓林 崔健

河南南阳发掘东周贵族墓葬群 “王子朝奔楚”千古之谜有望破解

豫味无穷 【河南南阳发掘东周贵族墓葬群“王子朝奔楚”千古之谜有望破解】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南阳卧龙区石桥镇龙窝村夏庄小组东北侧,发掘一处东周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群。随着29座陪葬墓发掘完毕,“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事件初露端倪,或为寻找遗失千年的那批周王室典籍提供了重要线索。“王子朝携周典奔楚”是春秋晚期影响深远的重大文化事件,《左传》《史记》等均有记载。有专家认为,华夏典籍因此事件南播入楚,不仅促进了楚地文化繁荣,还促生了诸子百家争鸣,对于研究先秦时期南北文化交流和中华文明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倍受学术界关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甘肃古墓葬丨崔家南湾墓群

崔家南湾墓群位于酒泉肃州区总寨镇,是一处魏晋时期的大型墓群。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出土画像砖彩绘朱雀、飞廉、翼虎、吏卒及银质“裨将军之章”、铜熨斗、尺和铁剪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魏晋考古和我国魏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甘肃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