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

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

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岳西境内的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最近被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3A旅游景区。

该旧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一座保存完好的古祠。上世纪30年代,岳西天堂地区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农民革命——请水寨-。-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潜山革命军,后相继更名为潜山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红军中央独立二师。这座宗祠由于地处要塞、保存完好,成了这支革命军队的司令部。

近年来,岳西县加大古建筑保护力度,投资对该旧址进行了维修,并在旧址内相继开设了 “王步文生平事迹展”、“独立二师司令部历史展”、“岳西古建筑图片展”、“大别山民俗展”等,使之成为岳西旅游的新看点、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第二十二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建于1927年,占地面积341平方米,单体二层骑楼建筑,砖木结构。1929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红四军第三次攻克龙岩城后司令部设于此,军长朱德、参谋长朱云卿、军委书记刘安恭住二楼,一楼为军司令部参谋处、副官处、警卫班和传令班办公室。1929年6月25日,朱德在此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与毛泽东、陈毅等共同制定了红四军七月分兵计划,对开展军事斗争、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等作出重要决定。1930年龙岩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设于此,后为国民党福建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龙岩地区行署办公楼。198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

该旧址原为龙岩市文化出版局办公楼,现为闽粤赣边老同志联谊会等机构办公场所。

红色印记 | 走进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来源:北方快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河北,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聚集地,留下了很多弥足珍贵的革命史料和红色印记。

今日主笔特别策划《红色印记》,带您走进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邯郸涉县城西4公里的赤岸村,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就坐落在村中央,由下、上、后三个具有北方民族风格的农家四合院和一个防空洞组成。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率领下,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展开了创建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从1940年6月进驻涉县,到1945年12月离开,在涉县驻扎了6年之久。 战斗的间隙,部队没有忘记当地的群众,他们身体力行,关心、参与着赤岸村人的生活。他们的行动感染着淳朴的赤岸人,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流传着很多故事。

当年,亲眼目睹了将帅们与村里人交往的老人,都已经耄耋,而提起往事,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跟群众的关系,很好。军队早早起来,打扫院子、担水。那个时候妇女推碾子推磨,给妇女们抱小孩、给她们筛罗。给群众们种地。

城外面不是有一条渠嘛,这条渠通到河南的,那都是刘邓首长在这开的。当时老百姓说,这不是开渠,是开辟战场、挑战壕呢,村民误解了。首长们就给讲,我们是帮助生产的,最后还是引水上山。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的后院,现存有刘伯承、邓小平、太行区党委书记赖若愚的宿办室,还有人把后院叫做129家属院,邓小平的大女儿邓琳和二女儿邓楠就出生在这里。赖若愚宿办室窗下有一个磨得光溜溜的小石桌,据到此参观的原129师的老首长介绍说,当年邓小平晚上喜欢在这里品茶静坐,思考抗敌大事。

1945年10月,平汉战役前,刘伯承潜心研究、制定平汉作战方案,为了有一个更安静的环境,刘伯承迁出了司令部大院,住进了同村的武委会主任张义库的家里。

张义库长子张中林:跟我父亲商量之后就住到这了,就是这个房子,一住住了好几年。这儿僻静,研究平汉战役,得找个僻静地方,又得安全又得僻静的地方。有一次我听父亲说,有一次研究完平汉战役以后啊,首长们开会、商量事儿都在这开。

平汉战役胜利后,刘伯承离开了张义库的家。为了保留住这段珍贵的历史,多少年过去了,张家只把房子的外层进行了粉刷,其他一直保持原貌。现在,站在屋外往里看,穿越时光,你似乎依然能见到那个忙碌的身影。

在抗战时期,涉县是晋冀鲁豫边区的腹心地、首府县,是华北抗战的战略要地,而司令部这三座农家四合院就是根据地的心脏。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大小战役、战斗3100多次,抗击歼灭了40多万日伪军,解放了大半个中国,部队从挺进太行时的9000多人发展壮大到30万正规军、40万地方部队,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

提醒 | 已有多人“被任职”!赶紧自查!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游览完娲皇宫风景区,来到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参观。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涉县,由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一二九陈列馆三部分组成。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我们先到将军岭拜祭革命先烈,再到一二九师陈列馆参观,然后去探访司令部旧址印迹,游览赤岸古村落。

1940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开辟、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一二九师司令部12月底迁驻赤岸村,其司令部便设在村中央小山坡上。

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广大军民,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残酷扫荡,指挥了解放战争中的上党、平汉等战役,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将军岭

将军岭上安放着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等将帅的灵骨,在灵骨安放处镌刻了将帅雕像和纪念碑,并建造了刘伯承元帅纪念亭。1990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将军岭”题写了岭名,为“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题写了亭名。

▼陈列馆

并在司令部旧址北面将军岭北侧,建成了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的陈列馆。馆内陈列的多是一二九师将士浴血太行的实物和文字图片资料,再现了一二九师在太行山区抗战的辉煌历史,展览内容丰富、展示形式独特、展示手段先进、参观路线为一条龙回环式结构。

馆内以时间为顺序,采取图、表、沙盘、雕塑、及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一二九师将士浴血太行的革命事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向广大观众形象地再现了一二九师将士当年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的精神风貌。

▼司令部旧址

司令部旧址由3座相邻的农家四合院组成,依势而建,错落有致。

下院是司令部办公的地方,北屋正房为会议室,西屋为刘伯承的办公室,东屋为警卫室,南屋为办公室。院内有刘伯承、邓小平亲手栽植的丁香和紫荆树。

▼中院,门上有刘华清题写的"刘邓旧居"匾额,是首长住处兼办公室。南屋是刘伯承、邓小平的旧居。东屋为二层楼房,是李雪峰的宿舍和办公室。院东南角有一防空洞。

▼上院是司令部作战室,为机关办公地,院东南角有一防空洞。

该院设置有一二九师军政办公室,太行区党委书记、太行军区政委李雪峰的宿办室和房东宿舍。后院和上院相通,南房五间原为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刘伯承、邓小平就在这里指挥了大小战役三万一千多次,收复了一百九十八个县城。

现在院落内成为廉政教育基地。

▼赤岸村

赤岸村因有一红土岭而得名,是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的山区古村落。全村院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建筑以石、木、砖为原料,由石砌街巷相连,堪称“太行山四合院”博物馆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华北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长期驻扎于赤岸村。刘伯承、邓小平在邯郸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成功地进行了陇海、定陶等一系列战役。为野战军南征、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里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刘邓大军南征会议。这里还是《人民日报》诞生地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印刷地。

今日的赤岸村,已经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缅怀革命先辈,凭吊抗日英烈,感受先辈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八路军129师红色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滔滔漳河水,巍巍太行山。一二九师旧址这座丰碑永放光芒,一二九师红色精神永远传承!

制作:侯忠(逸翁)

责编:毛 秘《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