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山石刻

福寿山石刻

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黄湾中村以西,黄河西岸的红砂岩崖壁上,岩壁高约20米,长50多米。刻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阴刻双勾正楷“捧灯照岸”四个大字,以山喻景。旁有阴刻行草小字,内容为道教经文,落款为“乾隆二十六年九月吉辰”,乃临流道人吴大德所书之“福寿山初迹”、“创修福寿山记”等。

白银旱平川 福寿山下的摩崖石刻太惊奇了

黄河由东南向西北,在流经平川区平川沙湾地段时,水流明显减缓了许多,并在这里孕育了一个著名的渡口——鹯阴渡口,再往下游走不了多远,就进入了诡异险峻、长达90公里的黄河红山峡河谷。鹯阴渡口东岸,就是曾经的军事重地迭烈逊城堡,而今的道教圣地北武当;而渡口西岸,和北武当正对的,是神秘而著名的福寿摩崖石刻

勒石记事,神秘的摩崖石刻记载了什么?

站在北武当的高台上向西眺望,黄河西岸是连绵不绝的大山。在这些大山中,有一条著名的河谷地带——车道沟,向西延伸直通景泰川。这是一条古道丝绸之路开通后,无数的商旅在这条古道上穿行,在这儿的黄河边,形成了著名的鹯阴渡口。

就在黄河西岸,紧挨着黄河边的车道沟沟口,是一处突兀而起的红砂岩,在崖壁上,前人留下了一处神秘的石刻。

这组石刻大体有三块文字石刻及一个兽首石刻,刻于清代雍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由于风蚀雨淋,部分崖壁脱落,文字损坏,校补存在相当的困难。

文字石刻,从南到北,我们将其依次称为“福寿山初迹”“太上混元宗派”和“捧灯照岸”。

我们先来看看南边的“福寿山初迹”。

有研究者认为,这一块石刻的标题是“乾隆二十六年九月吉辰临流道人吴大德住趾”,书体介乎隶楷之间。正文叙述吴大德修建福寿山道宫南北二塔,即北斗塔七座、南斗塔六座,及逍遥宫之际“鸠工唯坚”的情况,以及“神灵灵应,载道之妙”的胜迹。为“贡生陈汝龙熏沐敬书”,书体为行草,间或有章草笔意,灵动飘逸,铁画银钩,堪称神品。以上作品均自左往右竖行排列,整幅石刻上端有径尺榜书“福寿山初迹”,自左往右横写,下则有“银瓶观道德冠福禄寿诞登道岸”等字,亦自左往右横写,但字形较小。

中间一块是“太上混元宗派”,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以雍正四年(1726年)给付巩昌府福寿山住持吴阳正整肃道教的文书为底本,由接任住持康通立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抄录后刻成,其中全真七派及龙门岔支混元派的派字诗,与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总簿》等文献中有关全真教各宗派派字诗基本相似,尤其是龙门派派字诗与明末清初伍守阳、伍守虚所言“邱真人门下宗派”派字诗相同,这是在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全真诸宗派派字诗石刻,是研究清代西北地区全真教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另一部分内容为一份土地买卖契约,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初十立约,二十八年九月九日刻石。这份内容完整、四至分明、表述清楚的土地买卖契约,在国内十分罕见。

最北面的一块是“捧灯照岸”。标题为“乾隆壬午春三年出家吴大德勒石”、“创修福寿山记”,记述山后五堡十方善男信女建设文昌殿、磨针宫及北斗塔的艰辛历程,亦为邑庠生陈汝龙书。最上面的阴刻双钩正书“捧灯照岸”四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字大约2尺左右,其中“照”字反书,在摩崖石刻中极为罕见。在此处刻石中间还有“圣境”及“北斗灯山”等字,不知何人所题,也许与“捧灯照岸”为同一人所书。

这三处摩崖石刻面积总计有100多平方米,内容多为记述道教活动的经文,总字数达数千字,由于周边环境险峻,人迹罕至,保存较为完好。石刻中反复提到一个人:临流道人、吴大德、吴阳正,有人考证到,这是同一个人,是道教龙门派第十二代传人。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道教成为中国的国教。清康熙《靖远志》记载:“迭烈寺(俗叫北武当)在黄沙湾黄河东岸,唐时建,历经重修”。明洪武三年,设迭烈逊巡检司。万历年间筑堡,旧址在今真武祖师庙东。因迭烈逊为古代渡河要冲,其始筑堡应在汉代,倚山面河,雄奇壮丽。北武当主殿岩体天然生成一蛇一龟,主殿塑真武大帝,亦足踏龟蛇,诚为自然奇观。大殿左前方蜿蜒而来一小山,形似巨象,温顺蹲伏,拱卫着祖师殿,巨象背驮宝塔,鼻触芙蓉大帝庙,浑然一体,经一百零八级台阶上祖师殿,暗合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之数。北武当渊源流长的宗教活动及文化宏伟的道教建筑群,使旱平川黄沙湾成为周边地区道教的活动中心,福寿山崖壁上出现道教内容的石刻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除了以上三块文字石刻外,还有一处兽首石刻。

在文字石刻的下方,山崖分裂成了上下两层,两层之间的缝隙有二三十厘米,大块乱石压在其间。古代工匠们将一块从缝隙中伸出的约莫一米长的大石头刻成一兽头,鼓目抿唇,两侧各长出一颗獠牙。兽头活灵活现,看上去像一个被压在山中的老鳖,挣着伸出的鳖首,没有任何文字说明这个兽首的来龙去脉。为何古代工匠们要在这里雕刻如此一个兽首呢?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说,这是测量水位的石兽,古代黄河水位比现在要高得多,人们把这个石兽作为黄河水文标志,提醒人们水位的高度;也有人说,这是当年玄奘大师取经东返,在这里过河时,驮他过河的老鳖,因为打湿经文而被压在了山崖下,就成了这个样子。大部分人认为,这应该是镇河兽,是当地民众为祈愿黄河不发大水而留下的。

“捧灯照岸”,“照”字反写的寓意猜想

福寿山摩崖石刻,最为人们称奇的是阴刻双钩正书“捧灯照岸”中反写的“照”字,这种反写的书体,在摩崖石刻中极为罕见。那么,“照”字为什么要反写?它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呢?后人有种种猜测。

流传最广、最为老百姓喜闻乐道的一种猜测是寓意武则天要“反”(反李唐)。福寿山,在当地人的称谓里,这座山并不叫福寿山。人们隔着黄河看到这座山,远看像一把太师椅,东低西高,低山为土,高山为石,似乎是神仙背靠的地方,故而称为“神仙山”,也有人因山上有石塔遗址叫作“塔儿山”。但依据摩崖石刻上的名称,今人将这座山叫作“福寿山”。唐代的时候,会州地非常繁盛,连武则天也极为关注,给这里留下了一段神秘故事。据说武则天要夺李唐江山,但又担心气运不够,就以巡视黄河为名寻找改造气运的办法,她请袁天罡帮忙。袁天罡来到福寿山后,依照北斗七星方位,修建了七座塔,补全了唐初大将秦琼未能完工的天罡图,替武则天祈天禳地,谋求迅速取得皇位。七星塔建成后,袁天罡故意留下反“照”(武则天名曌,取日月当空之意,“照”“曌”同音),暗示武则天要反,篡夺李唐的江山社稷。事实是否如此,人们就不得而知。但后人口口相传,说山顶上有七座古塔基座。据记载,明代嘉靖年间、清代乾隆年间,人们都曾修葺七星塔,但古塔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

还有人说这是后来的修行者留下的,意思是在河中拿着灯照岸上时,人们在水中看到灯笼上的字就是反的。或者在岸上灯光照到河里,而水波将字反射到岸上,就形成了反字。有人就做了这样一种猜想:当初北武当还是迭烈逊堡时,那里肯定少不了重兵把守与瞭望;后来改设为宗教寺庙,则又离不开宗教徒们的修行活动。可以想象其为军事城堡时灯球火把、亮子油松、巡营瞭哨是常见的事情;而宗教徒修行时虽没必要那么大规模的照亮夜空,但端着青灯巡视房屋周围也是应该的。打着灯笼火把可以照见河对岸,而一盏油灯所能照见的恐怕最远也就是自己周围,相比之下岂不是“反照”了?

有研究者还将此上升到道教中教徒们的修行方法,从摄生学的角度进行阐述,说是预示着一种修行方法。古代神仙家有一句名言:“顺则为人,逆则为仙”。意思是说,顺着性冲动而结婚生子,敦伦尽分,这是一种人道。如果想成仙,就不可顺其自然去做事,而必须逆向操作,通过修炼,使元精尽化为元气,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大脑等受到这些元气的灌溉而得到修补增强,更进一步炼气而化神,使人的心神智慧得到提升,甚至引发各种特异功能。节欲固精也是养生治病的第一等功夫。一个人若不知“节欲固精”,即使其他的功夫练得多厉害,食物方面如何的讲究,中药吃得多么有恒心,心性功夫做得多好,依然不免于“破功”的命运。他们还认为,修炼之要在于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修炼到后来,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超越了世俗的欲望,获得益寿延年。这种修炼方式归结于一点,就是不能顺其自然,要反其自然,要修炼,这就是“照”字反写的寓意。

神秘的历史遗迹,隐含着某种神秘的暗示,各种各样的猜测与遐想,是人们探究真相的努力。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真相有大白的那一天;也许,这种猜想会一直持续下去。

“中华第一吉祥福寿”石刻在佛教文化圣地五台山落成!

2017年12月26日,寓意吉祥、平安、好运和福寿绵长的“中华第一吉祥福寿”景观石刻在佛教文化圣地五台山安装落成。

据介绍:“吉祥福寿”石刻位于五台山核心景区,采用山水绿玉石雕刻,高5.6米,重21.9吨;南侧福字,北侧寿字;由爱新觉罗皇家写福文化第十一代传承人观同先生题写;汇聚佛光灵气,寓意平安、好运、福寿绵长;被誉为:中华第一吉祥福寿。

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国家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遗产。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福是佛文化的表现,佛是福文化精神的承载;“吉祥福寿”石刻的落成将作为标志性祈福景观永驻五台圣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众祈福必去之处。

“吉祥福寿”创作者观同,是我国知名福寿文化学者,创建了以“写福、送福、说福、解福”为理念的“写福文化”传播体系,阐释了传统福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有“中国当代写福送福第一人”和“国福书法家”之称;现为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研究部主任。

此次落成的“吉祥福寿”与八达岭长城万里长城中国福”景观石刻,成为观同的主要代表作品。观同希望以此,为中华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尽微薄之力,并为世界人民带去千年吉祥和好运。

编辑整理:晓文

福州寿山石旅游文化城 福州寿山石文化介绍

1. 福州寿山石文化介绍

周六白马路和杨桥路交界点的藏天园,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寿山石交易市场,有近一千个摊位摆地摊从早上六点到中午一点左右。

周日在福州六一北路特艺城,也是六点到一点。 周五在汉唐文化场,地摊也是上午。 周四的晚上九点到第二天天亮,樟林村原石交易,都是地摊。要打着手电照石头和看路,俗称鬼市。 樟林是原石市场,其他的几个都是大集市,东西应该来说是中下档次,价格集中在百元到一万元之间。但偶尔也能淘到性价比较高的东西。

如果要想买高档次的,要去东街口衣锦华庭一楼店面(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下面),全国高档次寿山石集中度最高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东西很贵 ,进门第一家店里的东西大部分每件都要大几十万上百万。其他的也都不逊。

2. 福州寿山石文化村

寿山石古矿洞遗址地处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寿山村。现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坑头古洞”是寿山现存开发最早的一个名洞,原名“溪中洞”,因洞穴深入溪涧之中而得名。寿山石的开采已具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古今矿洞达数百处之多。然而,许多古洞随着岁月的推移,反复挖凿,几经兴废,已失原貌。

3.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

历史上寿山石开采始于什么时候,至今未有定论。此事说来话长,得由福州出土南朝“石猪”说起。


1954年,在福州仓前福建师范学院桃花山工地,发掘了一座南朝墓葬,出土的殉葬品中,发现有石猪一件,高1.1厘米,长6.4厘米,作平地卧伏状,系用寿山石中的老岭石雕刻的,型制简易粗犷。在此后的数年中,又从福州各处的15座六朝墓葬中,陆续出土一批此类的“石猪”。到了1965年,更在发掘北郊二凤山工地一座古墓中出土了同类的“石猪”一对,同时出土的还有刻上“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字样的纪年墓砖若干。“元嘉”为南北朝时宋文帝的年号,“二十二年乙酉”为公元455年。由此可见福州寿山石的开采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4. 福州寿山石文化介绍资料

中国四大名石之一—寿山石【福建】

寿山石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天遣瑰宝生闽中”,作为福建的地方特产和名产,天资瑰丽、色彩迷人的寿山石,让上到帝王之家,下到平民百姓,无不为之为之倾倒。因此,寿山石作品题材、雕刻形式也极具包容性。

5. 福州特产寿山石简介

寿山石的产地只有在福州市晋安区的寿山乡。 因为产地在寿山,所以才叫寿山石! 我们那里有很多人搞雕刻的。所以知道@!

6. 福州 寿山石

你好,福州每周六上午在西门藏天园、每周日上午在六一路特艺城、每周四在汉唐文化城都有寿山石集市,可以摆摊售石。

7. 福建东南寿山石文化网

又称为善伯洞石,寿山石的一种。寿山石出产于福州市北部约30公里的寿山村,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计有100多个品种。善伯洞石又名“仙伯洞石”,属于山坑石的一个品类。矿区位于寿山村东南面的善伯山,与月尾峰相邻,与都成坑山隔溪相望,这里树木较多,景色秀美。

善伯洞矿脉出产善伯洞石、月尾石,与其相邻的旗降仔山出产善伯旗石.

8. 福建寿山石文化网

寿山石含有铝硅酸盐矿物。寿山石 矿物学名是叶蜡石。叶蜡石是一种铝硅酸盐矿物,它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具玻璃光泽或珠宝光泽。由于这种矿物质最早发现与福建寿山,所以人们又称为寿山石。 随着这种矿物越来越多地别人们发现,后来,也只有福州寿山所有的用于工艺雕刻的叶蜡石才被称为寿山石。寿山石与所有的矿产一样,都是质地运动的产物。

寿山石含有铝硅酸盐矿物。寿山石颜色十分丰富,五彩缤纷。有的同一块石头里,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根据矿物学家的分析,寿山石之所以有这么瑰丽的颜色,主要与氧化、铁、镁、钾、及一些微量元素等含量有关。一般来说,石色愈是浓郁,三氧化二铁的含量愈高;所含的微量元素不同,颜色也就不同。各颜色混杂时,就会形成漂亮的斑纹。有时一颗石头内不同的颜色还是经过多次的地质运动形成的。

寿山石的矿物学名是叶蜡石。叶蜡石是一种铝硅酸盐矿物,它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具玻璃光泽或珠宝光泽。由于这种矿物质最早发现与福建寿山,所以人们又称为寿山石。随着这种矿物越来越多地别人们发现,后来,也只有福州寿山所有的用于工艺雕刻的叶蜡石才被称为寿山石。寿山石与所有的矿产一样,都是质地运动的产物。据地质工作者勘察,寿山石是在侏罗纪时期,由于火山喷发或者岩浆浸入引起了特定成分的岩石的变质作用而形成。

寿山石作为印石,是一种主要由呈隐晶质或微晶质的含水层状硅酸盐组成的岩石。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曾经认为组成寿山石的矿物主要是含水层状硅酸盐中的叶蜡石,但续后更详细的研究证明,叶蜡石仅是寿山石中个别品种的主要组成矿物,更大多数的寿山石是由其他的含水层状硅酸盐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开石。

9. 福建寿山石简介

寿山石(Shoushan Stone),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其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并于2003年被确定为“国石”候选石。

10. 福州寿山石文化介绍图片

正因为寿山石产于寿山村,所以才叫寿山石

在地质的中生代(距今约2.3亿年至6700万年),浙、闽、粤的东部处于板块边缘地带,受到来自南东方向另一板块挤压、碰撞、俯冲、下插的岩石板块被地壳深部炽热岩浆所熔融,沿上复板块内北东向断裂上涌、侵入或喷发,形成闽东沿海北东向的火山—侵入岩浆岩带。在大规模火山喷发间歇期,形成寿山—峨嵋火山喷发盆地。

盆地基底地层为流纹质凝灰熔岩。盆地内火山喷发岩系,分为两个岩段:下段以沉积的火山碎屑岩为主,包括晶屑凝灰岩、粉砂岩、角砾熔结凝灰岩等;上段由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等组成。

盆地中另一类构造是环形构造。环状断裂控制一系列的寿山石、叶蜡石矿脉分布,如黄巢山火山口周边环状断裂控制瓦坪、柳坪、旗降、松柏岭等矿点;加良山火山口控制峨嵋叶蜡石矿及寿山石脉分布。

寿山石脉产生于中生代火山岩岩层中,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用。不同品种的寿山石,经历的地质作用是不同的。各种原生矿是内生矿作用形成的。田坑石、坡坑石(独石)则是外生地质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