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城隍庙大殿及寝宫

临洮城隍庙大殿及寝宫

临洮城隍庙大殿及寝宫位于定西市临洮县文化馆中院,清光绪年间重修。建筑整体坐北朝南,沿中轴线排列。大殿建筑面积236.3平方米,为悬山卷棚勾连搭结构,面阔3间,通长13.9米,进深3间,通宽9.2米,通高9.5米。寝宫在大殿北,建筑面积45.58平方米,为硬山加挑檐屋顶,面阔3间,通长10.6米,进深2间,通宽4.3米,前出廊、山面设廊心墙。该组建筑大殿斗拱、寝宫挑檐廊造型独特,对研究甘肃中部地区古代建筑有一定价值。1972年被临洮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分别以前殿和后殿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

都江堰景区城隍庙 都江堰城隍大殿

1. 都江堰城隍大殿

秦岭,在早些时候也被称为“昆仑”,或说是昆仑之一部,其大体也是沿着昆仑的方向,和昆仑一起,从更为西端的两河,途径戈壁草原,一路自西向东,象一个文明指示箭头,直达其北麓的中原和其南麓的鱼米之乡,而吸收囊括了东方古代史几乎所有的地域和文明圈,其完美程度现在看起来更象是一种人为构造。也基本上是先秦史范围,或说先秦史就是在它脚下完成的。

它是被黄河在上游与昆仑断开的,同时与黄河一起包括构造了一个几乎孕育了整个华夏的地方,关中。

骊山北构而西折,遂腾挪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地,出口在灞水西边河谷,相对对于那时的管理,其规模似乎刚合适,似乎再大些就会陷入分裂与统一,梦想与现实的泥沼而无法自拔的怪圈里,这在人类以后的大王国那里已被无数次验证,东西方有多少个不幸的民族,皆因一开始的过于膨胀与过度支出而消亡了,其又何止史书上记录的那些。所以,华胥国,关中之中的关中,当外部平原部落间相互讨伐拆斥时,它却有自己安妥的空间生存且发展了。它能得到外面所有的好,同时也能规避外面所有的不好。

罗马人之于他们的岛,也大概也就这个意思,当然还有许多封闭独立之半岛。先民在智识与交通能力上确实需要一个独立安全的环境,有如子宫一样,而秦岭就提供了这个东方子宫,且不止一个两个,一次两次。

庄子把华胥国描写的象是极乐世界,列子说黄帝梦游华胥而天下治。当时秦岭应该还是没有名字的,因为华胥本在其中,秦岭还看不见自己。

华胥国王是个美丽的女子,她以自己的姓氏为国号,有一子一女,伏羲和女娲。

伏羲女娲兄妹结合,始有华夏一族。

按照伏羲的活动范围,这时,华胥国已西接天水东至河南,关中初现,也就是秦岭北簏渭河平原和其东部渭河入黄河水域。这时候,秦岭便自然而然的映入人们眼帘了,相对于平原,它被称作“山”,其实更应该叫做“故国”,就象现在对故宫的称呼,应该是母系到父系的一个过度阶段,女娲则驻守秦岭山中故国,骊山上有老母殿,她常站在那里翘望东征西讨的伏羲,和她崭新的更为广阔的王国。

补天或是关于平乱的比喻,造人是因了其兄伏羲于故国之外的征讨而带来的众多人口,她仗着蓝田故国的政治传统应该还是实权派,伏羲只是众多家眷之一,但后来事情肯定是变化了的。

付羲斫桐为琴,绳丝为弦,画卦,演五行,一卦一琴,一体一用,却几乎成为后来整个华夏的行为准绳。

秦岭物产丰富,其丰富程度在世界山系里面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东不西,不南不北,刚好在世界上最大一块封闭大陆的正中间,秦岭,有桐有梓,有丝有漆,其阴多金,其阳多盐,本就出玉,如此物产地貌于琴于国,相因相成,是再也自然不过的了,互相选择,相互成就,确也暗含了先人智慧之发生与出处,对我自己来说是表达了琴之为琴之体,既琴之何以为琴。或可以这么说,文明本是且只是自然之最高表现,却也是秦岭一开始的态度。

再后来,黄帝与炎帝战,不知黄帝对炎帝作了什么,竟夺其志,其实炎黄最多算是华胥子孙辈内部间的家产之争,而蚩尤就是外人了,遂禽杀蚩尤,我一直惊叹于太史公对文字的冷静与吝惜,读来直教人毛骨悚然,这不算作题外话,这正是秦岭护佑的小关中华胥国到关中再到中原大关中的大概路线,就象后来的周秦汉唐,都是先于秦岭范围内的统一,然后再司机扩大,夏商 多是家族内部之争,以及与东夷间的共和与争斗,以至于后来东夷也没了,这样的游戏一直预演至今,看形势,应该还要再预演下去。

华夏,这个世界史上最为传奇与苦难的民族,在几乎于不可能的和平与各种光怪陆离的争斗间,越坐越大,相较于人类其他文明,真实的叫人费解,也最耐人寻味。

然而这时我们还得等另一个外戚的出现,周人。

周人从关中北部台塬而来,渗透渐进,先有沣水边的沣京,再有镐水畔的镐京,最终在秦岭脚下做大,琴大概也是在这里成为七根弦的,卦也在文王那里变得更为知性且普及了,特别是周公,他在秦岭最东部营造了洛邑,以会盟管理诸侯,而秦岭,就是这个王国的脊梁。

那似乎是一个更为高级的开始,是古代史上最为有效且廉价的管理系统,文治体系此时也终于成形,其成本之低,以至于后来的朝代直到当下依然获益匪浅,说周灭商时巴蜀人也参战了,这直教人想起同时发生于秦岭两边的另一件更为可怕的事情,古蜀国,秦岭同时孕育并护佑了两个古文明,只是它对古蜀国的爱恋与护佑,以至于使其自生自灭了也不被外族侵扰,那得有多爱呵。

然而,对于华夏影响最为深远的却一直是秦岭北麓地带这一支,直到这个时候,秦岭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时被称作南山或终南山,却还分出许多其他的山系,特别的,是到了春秋,这个祖群有些营养不良,烽烟四起,黎民蒸苦,大家心知肚明的期待着什么,却又不说,或不肖说,这样的状态在以后的分裂期反复了好多次,打又打不起来,合又不可能,这时候,我们还得耐心的等着另一个亲戚的成长与参与。

那是个大时代,大家在秦岭东部会盟干仗,问鼎饮马,各种表演,而秦人,东夷之一部,几乎是最后一支没有背叛纣王的军事力量,其之忠诚,定是感动了周公的,放之于西垂牧马,马大繁衍,得以继续姓嬴,不抵戎人,进陇西大山,因了秦岭的庇护,使这一对华夏后世极为重要,定不能消亡的族群,而有喘息之机,多少年后,秦人再一次出现在人们视线里,是护送平王东迁,确实的不是趁火打劫,忠勇于此,确也无可厚非了,识的大体,懂得天下,这一点是当时那些正经诸侯也没能达到高度,于是有功,平王赐周故地歧山以西,却是在解放了整个关中的前提下,又是政治,我讨厌这个,值得称赞的是,秦人真去那么干了,一群生冷的傻子,而正是这种生冷忠厚实干的傻劲成就了秦人,也因此成就了后来的华夏,我去秦岭山里也常能碰见这样的人,相较于外面的人,我常被感动,那或许就是先民,就是遗风。

穆公文治武功,却也只是霸于诸侯,他去蓝田大营,身临华胥故国,南望秦岭,定也暗自伤神,后因子孙不肖,还丢了河西,契机是孝公与商鞅,两个二十来岁的茅头小伙畅叙三天三夜,便有了两千余年以来之政,这教我们这些大人情何以堪,(其实大家并不缺少了那种苦难逼迫下的更为纯粹的浪漫与理想。从伏羲到文王周公再到孔子,他们在绝望与希望的夹缝里演绎出一整套健行生发的理论,至小无内,至大无外,阴阳交替,积极向上,无比浪漫,大抵喻为革命乐观主义是可以的)既然基本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收复河西,嬴驷称王,秦惠文王,武王举鼎,秦之东出大局已定,昭王嬴稷,眉县白起,大破六国,秦岭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有了自己的名字,秦岭,秦人的山岭,china 一词是英国人在印度对中国的称呼翻译的,印度人喜欢给地名加后缀-a,所以china 就是chin,就是秦,其实 china 倒更象是秦岭的发音,这 是趣话,暂不当真。

范睢通秦岭栈道,蜀米至长平,天下畏秦,造都江堰,蜀米得以顺江而下,亡楚只是时间问题,整个过程看来,秦人的自我奋斗,好象只是对秦岭的疏导与征服,通栈道,修水利,至此秦岭南北关中和蜀郡两大粮仓几乎占据了当时七国GDP总合的四分之三,这才是根本,虎狼之师只是态度。于是,始皇嬴政,天下一统,两千年之政基本成型,他在秦岭山下造阿房(大林考证其音斡磅,关中言语,指示代词那边的意思)宫。

中国的事情大概这时已经定型,其制度与天下观(可以直接呼之为世界主义)的早熟,外加理论上的简单易学容易操作,总可以使以后的王朝和个人在面对了各种困难时,闲庭信步,游刃有余了。王遽常在日本侵华时开始治秦史,我不知道他自己内心具体的想法,但可以基本猜测出他内心的期望,至此七国无别史,秦始有之,秦史,在复旦时,吕兄赠我(春秋鲁史不在七国之列)。

据章太炎考证,华夏一词来源于华山和汉江(汉江下游入江处为夏水)华是国号,夏为族称,这个说法有些牵强和政治号召,只是依然没超出秦岭范畴,(我不太喜欢章这个人,他一开始批评别人见钱眼开,后来他也见钱眼开,他和他的学生黄侃都很狂,他们的狂跟李白一样带着极其聪明的表演,我喜欢杜甫,骨子里面的狂,其实已无所谓狂,只是诚实和中肯,和朱熹说的秦岭脚下的周秦故人的性格比较接近,纵而观之,诗歌爱好者多是喜欢李白,真正识得诗歌的,都推崇杜甫)华肯定是国号和修饰,华胥国,秦岭之南有华阳,之北有华阴,这个华胥国肯定是跑不掉了,夏作为族号和地域范围,该是指上古秦岭脚下关中平原和其东部中原这片肥沃广袤的地方以及这片地方的人,这与华和夏在说文里面的意思也最为接近。

至于虎方和楚国,一开始都算作外国,不属于华夏,只是其与华夏间经济往来密切且相互讨伐侵扰,却又向往华夏之先进,时间长了也就华夏了。钱穆说狄夷与华夏间是错综复杂的杂居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散布于周边,这个就更加的耐人寻味了。他们到底是怎么玩的,现实版围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劫有眼,随便一步走不好,便是亡国,而不是输棋。另一个核心是,且还那么从容,弹琴钓鱼间,天下就安定了,确乎是神仙的游戏,平民百姓的小心脏确乎是受不了的。

说到神仙,秦岭中段子午峪有玄都坛,就是神仙居住的都城,资料上说是汉武帝造的,其下是韩国道教(金仙学)祖庭金仙观,子午东行五里,有太乙宫,西行五里是沣水,有太公钓鱼台,再西行半日,是钟馗故里,正北是城隍祖庭,继续西行半日,有楼观台,老子曾在那里讲经,中国道教祖庭,东北行,有重阳宫和活死人墓,是影响道教最为深远之全真祖庭,至于八仙宫,八仙祖庭,华山和陈抟,龙门洞和邱处机,其实事情一开始就发生在秦岭南麓,说是有一个叫张陵的人,张天师,创立道教,玉皇大帝也姓张,后羿也姓张,名挥。

佛教八大宗初祖祖庭也几乎一律的分布于秦岭脚下或秦岭山里,这里得强调一下,按照胡适的考证,天台宗和禅宗皆出于鸠摩罗什的三论宗,天台尊法华而成一宗,最早翻译讲授法华的就是鸠摩罗什。

坛经的核心思想却也直追鸠摩罗什的两个徒弟的两篇研究庄子的论文,其本意确与达摩祖师相悖的。且坛经之成书极有可能是在圭峰禅师,圭峰禅师就是那一花五叶里的那一花,五叶广大了,但那核心的一花一直没变过,度人的办法五花八门,但坛经没变过。圭峰禅师因隐居秦岭圭峰而得 ,后来更是一直住在安放了鸠摩罗什舍利的草堂寺,寺里有一通裴休著文柳公权书的圭峰禅师碑。以及圭峰西边的“若要拿我金碧峰,除非锁链锁虚空”,通悟霸气的金峰禅师。

却还有失传了的直达后现代的三阶教和牛头宗,牛头祖吃牛头开堂破肚洗肠子,直接成就了律宗初祖,三阶宗是唐时“垮掉的一代”,反世俗反政治反宗教反一切异化,以及中国第一个寺院,洛阳白马寺,前面说过了,洛阳本身就是周公在秦岭东部山脚营造的陪都,再加上龙门石窟,与秦岭西端的麦积山遥相呼应,中间是鸠摩罗什的草堂寺和玄奘的大慈恩寺。中国中世纪最为可观的思想史佛教史上最为可观的几件事和八大宗皆发生于秦岭范围。

近代的虚云老和尚在秦岭隐修时始得虚云之号,净土十三宗印光老和尚在大峪出的家,太虚和来果老和尚还有高鹤年大居士在秦岭同一个地方隐修,还剩一个,弘一,他虽然尊的是秦岭南山律,只是我没听老修行们说过他,他或许是个成功的艺术家,晚年对整理律宗典籍作出过贡献,只是老修行们皆称虚云和印光两位老和尚为菩萨。因为弘一没来过秦岭?不得而知。关于出家人的事情,一切以老修行为准。可弘一就是没来过秦岭。

而儒家之起机和秦岭的关系,大概就是周朝和秦岭的关系,孔子和周公的关系,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祖庭在沣镐之间,在秦镇,全世界有无数个镇,我只喜欢秦镇,全世界有无数种酒,我只喜欢秦镇的酒,秦镇老酒。

至此,中国的三大思想体系的发生基本上都提到了些。

当然《中篇》说到的东汉经学重镇关学马融;魏晋期间唯一一个和竹林清谈对抗的经学大家,关学傅玄,清谈误国误民,我最喜欢傅子, 竟以一己之力而教天下;另类关学鸠摩罗什(秦人尚略);北宋经学重镇关学张栽,陈抟;《下篇》明清经学重镇,关学之顾炎武(学并有成于华山王猛台),李二曲(康熙封其为太白山神,只不与清庭合作),李柏,杨斛山;韵学集大成者李因笃。梁启超最喜欢的明末清初中国六大思想家,关中有其三,可谓一半天下,熊十力最看好之清初三大思想家,关中有其二。于中国的核心学问经学上,至唐以后关学至始至终也没能让出几个位子来,至于文学诗词,才子佳人,秦腔少有,多的只是家国天下礼仪廉耻。

刚进行到这里,对面楼上忽的有女子撕心裂肺的尖叫,继而男子号啕,小孩哭泣,周公吐莆,他们可以读读诗经,里面说到了所有的美好,秩序,和智慧,那是全世界最为充足的,诗意的栖居。

而北京之于中国,有如栎阳之于秦国,只是个战时过度,这地方我确实的也待够了,太史公说中国的事情从来都是发起于东南而收获于西北,陈寅恪说国家将来必倾国力于西北,这个将来应该快些到来,东南已经有些不能承受之重,秦岭应该再次发力。

秦岭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太史公感叹秦岭乃天下之大阻,然秦人通之,遂有天下之大利,却也只是己之利,确乎是敌之阻,元时蒙哥,受阻于秦岭南麓水网沟壑,被炮气所伤而没了性命,蒙古帝国解体,欧洲中亚皆得以获救,日本侵华,地点是重庆,还是秦岭南麓水网沟壑,依然是秦岭的护佑,中华终于也得以安好。

从整个世界范围内思考,从来没有第二座类似秦岭这样一座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影响如此深远的山系,你可以试着在诗经读取有关秦岭最原始直接的信息,南山,终南山,蒹葭,无衣,它一开始就提供了最为素朴的存在和最为磅礴的史诗,无衣,朱熹最喜欢它,而又何至于朱熹,每当华夏危机,大家都想 它,至唐之边塞宋之豪放,竟无出其右者,蒹葭,一直以来都被誉为诗人之诗,是华夏远古信息和原儒本体的集中表达,作为一个诗人,我至今还没读到比它更好的诗,竟无出其右者。

秦岭,中国的父亲山,它与中国的母亲河共同发源于昆仑脚下,就像伏羲和女娲同出于华胥而兄妹结合的关系,它们共同孕育并护佑了华夏,我们从秦岭而来,也必将回归于秦岭,而这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

2. 都江堰城隍庙娘娘殿传说

都江堰城隍庙,是传统民宿场所,建议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便抚摸好奇的配饰

3. 都江堰城隍庙的实景图

从杭州出发,行驶1946.02公里,到都江堰。

环城北路 ——> 天目山路 ——> 紫金港路 ——> 杭长高速公路 ——> 泗安枢纽 ——> 沪渝高速公路 ——> 宣广枢纽 ——> 宣铜高速公路 ——> 钟鸣枢纽 ——> 沪渝高速公路 ——> 济广高速公路 ——> 沪渝高速公路 ——> 武汉绕城高速公路 ——> 沪渝高速公路 ——> 沪蓉高速公路 ——> 螺蛳坝立交 ——> 成都绕城高速公路 ——> 犀浦镇立交桥 ——> 成灌高速公路 ——> 迎宾路 ——> 彩虹大道 ——> 都江堰大道 ——> 终点

都江堰主要是左右两条观景路线,中间由安澜索桥连接。从离堆公园进景区,⼀路沿着左边的路⾛到了鱼嘴,从右边的安澜索桥过到对⾯,爬上秦堰楼可以看到⼯程的全景。之后下了⽟垒⼭,来到⼆王庙,沿着松茂古道可以到宝瓶⼝、城隍庙,出西街,到景区外的南桥。

景区内有观光车可以坐,⽐较节省时间,但是观景相对粗略。不赶时间的话,推荐步⾏。进⼊景区后沿着主要游览路线⾛就好。

都江堰每天还有⼀场放⽔⽂化实景演出,学名叫《道解都江堰》,每天上午10:30开始,演出时长60分钟,⽓势磅礴,场⾯很壮观。由都江堰景区北⼤门步⾏约5分钟可达演出现场⼊⼝处。当地⼈⼝中的“放⽔⼤典”是每年清明节当天举⾏的,规模和场⾯⽐平时的⽂化演出更盛⼤、更壮观。

4. 都江堰城隍大殿神像

4号门(李纪馆出入口)。

走过安澜索桥,沿着全长约128米、落差达56米的步云廊扶梯,我们可以一路攀登上玉垒阁,在阁台上远眺,向东可以将整个都江堰市尽收眼底,向西可以俯瞰这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全貌,景色非常壮观。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景点,在游览都江堰景区的时候,我们还会经过像清溪园、都江堰城隍庙。圆明宫、南桥、玉垒山公园等景点,这些景点不大,但也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小惊喜,建议大家来到都江堰,不要走马观花,细细欣赏才能感受千百年留存的自然之美。

5. 都江堰 庙

没听说成都有财神庙!

全国各地财神庙很少,原因是财神爷是家神,一般是供在家里的!腊月二十四要送财神爷去天庭过年,正月初五迎财神回来归位!所以一般都只是在家里拜!不过现在人都到处走动,应该佩戴随身财神爷, 可以去下个 吉星许愿 的手机软件, 里面就供奉了财神爷的神位。这样就能带着财神走,财运朝你流!

恭喜发财,猴年大吉!

6. 都江堰城隍大殿手链

如果是些小产品玩偶动漫之类的城隍庙就有不然只能联系义乌广州送货了

7. 都江堰城隍大殿在哪里

进出口有七处:

1、离堆公园大门:这是进出游客人数最多的入口。一般外地游客,尤其是旅游团队,不到玉垒山的,都从这里进出。

2.玉垒山公园大门;在古城的幸福路的尽头,进去就是城隍庙,往上500米登上玉垒山顶,可以俯瞰都江堰城 和紫坪铺水库,可以登上玉垒阁,还可以坐大电梯到二王庙。

3、二王庙后门:从城区坐公交车在这里下车,进去就是二王庙。

4、秦堰楼后门:离二王庙后门200米处,进去就是秦堰楼的二楼,可以直上楼顶俯瞰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饱览岷江和西部群山风光。

5、景区北大门:从鱼嘴过安澜索桥,再左转往北200米处。

6、鲤鱼沱入口:是景区的工作车辆、观光车进出的通道,紧靠外江。由此进出的游客不多。

7、外江大闸入口:从鱼嘴过外江大闸,有相距不远的两道门,可通车辆。一般没有游客进出。都江堰景区的全部入口就是这7处,都是有人把守,必须购票才能进入。从任何一道门进去,都可以走到其他的门。

离堆公园大门是都江堰景区的正大门,一般游客都是从这里进去游览的。

游览顺序是:

1、进离堆公园大门--堰功大道---伏龙观---宝瓶口---出公园后门---碑亭---飞沙堰。然后到鱼嘴,过索桥。

2、参观二王庙,登秦堰楼。

3、出二王庙后,建议走松茂古道回城。

4、途中景色美丽,有玉垒关、西关、斗犀台、玉垒阁、城隍庙等景点,还可以俯瞰都江堰工程和都江堰市区。

5、出玉垒山公园大门,就是古城区。

8. 都江堰城隍大殿对联

最初的城隍并不是神,而是指城郊外的护城壕。

城隍最早的含义是由水庸衍化而来的。

《礼记》中记载:“天子大腊八,祭坊与水庸。

”郑玄注:“水庸,沟也。

”古代人最早信奉的护城沟渠神是“水庸神”,以后逐渐演变为城郊的守护神,即城隍神。

早在公元239年中国就有了城隍庙。

后来,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

城隍是鬼神世界中的一城之主,是彰善惩恶、司阴阳两界之神,其部下神有文武判官、六部司、六将爷、三十六关将、七十二地煞。

文判手执生死簿,武判怒目执锏,牛头马面将军横眉竖目。

广额黑脸的八爷范将军,专炼生前作非的恶人;垂眉吐舌的七爷谢将军,专扶善人到极乐世界,是名副其实的“一见大吉”。

庙内正对城隍爷的上方,有一乌黑的大算盘,专门用来计算人世间的罪恶,算盘上有一副对联,一针见血,“世事何需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

”加上庙内光线不佳,幽暗昏黄,身临其境,如同进入阴曹地府,令人心生敬畏。

于都固院城隍古庙沿革及大事记

于都固院城隍古庙沿革及大事记

一、沿革

“雩自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立邑於东溪之阳(即古田坪)。陈永定二年(558年)徙县治於大昌村。(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再徙东溪。唐武德五年(622年),迁复(大)昌村。至贞观五年(631年),始迁今治(今贡江镇),即灌婴旧垒。”(清同治版《雩都县志·城池志》)

“固院城隍庙: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迁县於此,同建。后县迁而庙仍存,乡人至今祀之。”(清同治版《雩都县志·祠庙志》)

“城隍庙:在起元坊高街下。明洪武间,令宋宏建。后相继重修”(清同治版《雩都县志·祠庙志》)。此庙在20世纪50年代初毁。

历史上,于都县同时出现了新老两座城隍庙,这是于都城隍文化发展上特有的、颇具戏剧性的现象。随着岁月流逝,县治迁走,固院早已是普通的乡村。与县内其他乡村比较,唯一不同之处是,这里作为古代城市的特定建筑——城隍庙,在历经隋、唐、五代、两宋、明、清、民国各朝,依然存在,至今已1457年,而这在其他乡村是不曾存在过的。

清朝道光年间,固院城隍庙有较大损坏,固院的下潭村村民曾锡朝率众将城隍庙修复。

民国时期,由城隍会掌管会田出租,如罗牙岔、公堂前、高陂等村都曾有过会田,租谷供庙内正常开支。城隍会每年定期集中一天发文书(祭祀、上表)。

民国年间,固院村城隍庙的房屋曾用作学堂。但主殿仍保存完好,民众因袭清朝的风习,自发保持对城隍神的祭祀及供奉,一直未曾中断。

1948年,由于受战乱影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历10月,为济世度人,保地方平安,固院白竹围李仁祥、中坊易文炳等一些士绅发起,在城隍庙举行过一次7天8夜的大道场。当时设了3个法坛。道教师傅为主,设坛于主殿,另设2坛为释、儒师傅主管。

1949年于都县解放前夕,窝里黄华阑(又名东福仔)担心兵荒马乱会损坏城隍庙,将城隍神雕像和庙里古匾藏于自己家中保护。“文革”时,黄华阑曾因此事遭到批斗。

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城隍庙被潭芫小学占用作校舍,但正殿仍由民众用作祭祀场所。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在反对“四旧”的风潮中,城隍庙的一些器具、日用品被毁坏,庙内的祭祀活动不得不停止。

1978年,首士温景春等人募资重塑城隍神木雕像,各地民众又陆续开始到庙里进香,祭拜城隍神。

1992年,首士张益民等人募资对城隍庙进行初步维修,工程于1993年完成。

1998年,重修两侧酒楼、住宿用房。

1999年,重修门楼。

2003年, 城隍庙理事会在梓山供电所的大力支持下,架设了白石岭子至城隍庙的三厢四线低压线路一条,解决了城隍庙用电问题。城隍庙从此告别了用油灯照明的时代。

同年,重新雕刻了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四尊神像。至此,城隍神的吏役神像已全部复位。

2004年,首士周汉寿等人募资在主殿南侧修建城隍庙“积德堂”。

同年,江西省进行文物普查,于都县博物馆长李德阳来到城隍庙普查,确认城隍庙是文物,应当予以修缮保护。

2006年,以首士李普元为首的城隍庙理事会,在专业人士、已退居二线的原博物馆长李德阳、彭碧莲的指导下,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率众重建城隍庙仿宋古门楼。自此,理事会决定募集巨资,开始对城隍庙进行全面修缮。

同年底,为了进一步对于都的城隍文化进行保护、发掘、整理和研究, 在原于都县博物馆馆长李德阳、彭碧莲和原于都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张文钧等有识之士的提议和指导下,决定在城隍庙理事会的基础上组建于都县城隍文化研究会。理事会推举李普元、李磊、曾普光、刘地发等人为筹备小组负责人。

2007年以来,在理事会的不懈努力下,为城隍庙重新添置了不少桌、椅、橱、柜,以及招待客人的被褥、席子等生活必需品和办公用品,并为庙里安装了自来水。同年,为保存城隍庙建筑的完整美观,村名郭辉将紧邻戏台南侧的店房出让给庙里。城隍庙理事会拆除店房,改建成接待室兼办公室,与城隍庙其他建筑紧密连接,浑为一体。

2007年元月,由李磊起草编写城隍文化研究会的章程、制度,元月27日向于都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都县文化局、于都县民政局提交申请报告。8月28日,于都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下发《于社字【2007】04号文件》,同意成立“于都县城隍文化研究会”。11月13日,于都县文化局批复,同意成立城隍文化研究会,挂靠县文化局,属文化局下属单位。

2008年1月15日,于都县民政局正式下文,批复同意于都县城隍庙文化研究会成立。

2月,在城隍庙隆重举行了挂牌仪式和成立大会。研究会的成立,给城隍庙赋于了新课题,增添了新内涵,有利于提高于都城隍庙的软实力和知名度,也有利于改善于都城隍庙的整体形像。这是城隍庙自建立至今1400多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一件新事、大事,是于都城隍文化发展史上一次重大革新。

2010年后,理事会又着手改善周边环境,在城隍庙前新开辟了广场,使城隍庙拓展了整体空间, 扩大了活动范围。同时,新修通了从庙门前坪地连接老柏油公路的通车道路,方便了群众来城隍庙参观游览,进香朝拜。在广场西端新建了一座大戏台,使城隍庙唱戏和看戏的场所大大改善。而且,必要时还可以庙里庙外两座戏台同时唱戏,容纳更多的民众看戏。广场南侧靠老柏油公路新建起了一排两层楼房,可作城隍庙接待客人的招待所和膳厅,为远路来庙里的客人提供膳宿和购物的方便。

二、设置

固院城隍庙在于都县城東面约10公里处的梓山镇潭头圩。这里背靠缓坡,水陆交通便利。后有民居拱卫;前有田野铺锦。庙的南边,紧邻着323国道,朝夕车流滚滚。北邻贡江,直达于都县城。庙东3百米,是赣南有名的集镇—潭头圩。赣南自古有“头唐江、二古陂、三小溪、四潭头”之说,潭头圩在古代赣南的百余处圩镇中排名第四,颇负盛名。每逢农历一、四、七日就是圩日,潭头圩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城隍庙里也车水马龙,信众云集。本地乡民和许多外乡人往往利用到潭头圩赶集的机会,来城隍庙进香祈福。

城隍庙整个建筑占地约7000平方米,包括城隍庙,以及广场、戏台、办公室与膳厅等,.规模较为宏大。

城隍庙主体建筑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三进结构,由门楼、大殿、老戏台、廊房组成,面阔20.9米,进深33.3米,占地面积695.97平方米。

大门曾于1993年修复成旧时模样。由于原规模略嫌矮小,2006年,理事会根据各方面意见进行了重修。拆除门额以上部分,新建成四柱三间三楼的仿宋式門楼,高6.6米,宽8.4米。門额上嵌有砖式牌匾,上有仿宋体楷书大字:“雩都县城隍庙”,旁有小款:“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大門两边嵌对联:“善恶定有报;祸福岂无凭”。

走进门楼,南边紧连戏台。戏台正面隔中殿与主殿相望。戏台南侧是接待室和城隍庙理事会办公室。门楼北边紧连厨房。

第二进是中殿,长约15米,宽4.5米,高6.3米,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新建于2009年冬,2010年春竣工,投资约10万元,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无墙式殿堂,硬山顶。前后各有4个八角形柱子承重,横排呈3间,正间中央有木构仿古式藻井,两侧间是木构卷棚式面。每根柱头朝门一面挂着木质刻字楹联。

第三进居中是主殿。中殿与主殿之间放置了带庑殿顶的鼎式铁香炉。主殿系清代建筑,长22.2米,宽9.9米,高约8米,占地面积约219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殿内靠东墙设4.5米长的神台及神龛,主祀城隍爷及配祀神。木雕的城隍神像,正襟危坐,冠带执笏,像貌端庄威严。两旁有木雕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吏役侍立。神龛前面两侧安放着两座尖锥形旋转式长生照明灯塔,灯塔上排满了捐资点长生灯的善男信女们的姓名。灯塔前分别摆放着兵器架,有刀、棒、及“肃静”、“回避”等仪仗器具。大殿门额悬挂着清乾隆元年(1736)于都知县胡锡爵题写的“砥柱东流”木匾(原匾现存于都县博物馆)。殿前檐廊的红麻石柱上阴刻对联。殿两侧是卧室及杂物间,通常为庙祝居住。主殿南侧卧室再靠右是积德堂。墙壁上排满了大理石功德碑,上面镌刻着捐资者的芳名。

从第一进南边的接待室连接第三进南边的积德堂是一排两层建筑,上层是几间客房,下层是走廊。第一进北边的厨房连接第三进北侧杂物间的是木阁楼式的酒楼。古时,地方上的一些头面人物或来庙里的重要客人,可以在酒楼上一面看戏,一面喝酒聊天。酒楼下面是走廊通道。走廊的墙面上绘有彩色的十殿阎王图,并配有解说的七言诗,用以劝世。

城隍庙门楼前有一块约40平方米的砖铺坪地,坪地中央安放着三个铁铸的宝鼎,供香客插放香烛和焚烧纸钱。坪地前面低2米是新修建的广场,占地约十余亩,投资约38万元。

2011年,在广场北侧新建了一栋两层楼房,2013年竣工。楼房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6米,宽11米,高6.8米,占地面积约616平方米,砖混结构,硬山顶,投资约80万元。楼房耸立迎宾,可供四方来神庙参观瞻仰或进香朝拜之人膳宿。兴建楼房的同时,在广场西侧,面对主体建筑新建了一座戏台,坐西朝东。新戏台长14米,宽13米,高6.8米,占地面积约182平方米,投资约40万元。台基高 米,砖混结构,歇山顶。广场直通柏油公路。

三、大事记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颖阴侯灌婴定江南,分淮南置豫章郡,始立县於东溪之阳。以北有雩山,故名‘雩都’。今古田坪即治所也”。

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

徙县治於大昌村(后代习称“固院”)。同年,在此建雩都县城隍庙。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

又徙县治於古田坪。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

再徙县治於大昌村。

唐贞观五年(631年)

县治垫於洪水,安抚使任怀玉奏迁今治(古灌婴壘),即今贡江镇。

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

析雩都九州镇地置会昌县。当是时,雩都一县盖兼宁都安远瑞金石城会昌之域。吴赤乌以后,乃渐分而为六耳。(据清同治版《于都县志·沿革志》)

明太祖洪武年间

宋宏在今雩都县城的起元坊高街下,重建城隍庙。

清乾隆元年(1736年)

于都知县胡锡爵为固院城隍庙题匾:“砥柱东流”。

清朝道光年间

下潭村曾锡朝为首士,率众捐修固院城隍庙。

民国年间

固院城隍庙的房屋曾用作学堂。但神殿仍保存完好,民众对城隍神的祭祀、供奉一直未曾中断。

1948年

农历10月,为济世度人,保地方平安,固院白竹围李仁祥、中坊易文炳等一些士绅发起,在城隍庙举办了7天8夜的大道场。

1949年于都解放前夕

窝里黄华阑(号东福仔)担心兵荒马乱会损坏城隍庙神器,将城隍神雕像和庙里屏障藏于自己家中保护。

1950年—1966年

城隍庙被潭芫小学用作校舍。

1958年

大跃进开始后,城隍庙的牌匾、屏障被当地生产大队搬到公路旁边,改为标语牌使用。久之,无人问津。江埧下李××将“砥柱东流”牌匾取回家,用作楼板。其它的即不知所踪。

1966年

“文革”掀起,城隍庙像其他许多寺庙一样,神像、法器悉数被烧。

1978年

曾金寿生、李地福生、李应辉、吴炳文、温景春等,募资重塑城隍神木雕像。附近民众又开始陆续到庙里进香,祭拜城隍神。

1981年

以张益民、曾来发、周期永、曾子贤、刘明耀为首士,募资初步维修主殿。李××家中的“砥柱东流”牌匾归回城隍庙。

1983年

于都县博物馆在文物普查发现“砥柱东流”牌匾后,收归为馆藏文物。

1992年

以张益民为首组建第一届理事会。重修城隍庙工程开工。

1993年

重修城隍庙工程竣工,刘焕有记。

1998年

重修酒楼“酔仙楼”成,刘秀文有记。

1999年

重修城隍庙门楼及其它实施,刘恩宇有记。

2003年

以周汉寿为首组建第二届城隍庙理事会。在梓山供电所的大力支持下,架设了白石岭子至城隍庙的三厢四线低压线路一条,彻底解决了城隍庙用电问题。城隍庙从此告别了用油灯照明的时代。

同年,重新雕刻了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四尊神像。至此,城隍神的吏役已全部复位。

2004年

募资重建城隍庙积德堂。

同年,江西省进行文物普查,于都县博物馆馆长李德阳等确认城隍庙是文物,应当予以修缮保护。

2006年

以李普元为首组建第三届城隍庙理事会。重修城隍庙仿宋古门楼。同时,理事会决定募集巨款,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城隍庙进行全面修缮。

10月3日,理事会出版第一期会刊。

2007年

8月28日,于都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下发《于社字【2007】04号文件》,同意成立“于都县城隍文化研究会”。

11月13日,于都县文化局批复,同意成立城隍文化研究会,挂靠县文化局,属文化局下属单位。

在理事会的不懈努力下,城隍庙重新添置了不少桌、椅、橱、柜,以及招待客人的被褥、席子等生活必需品和办公用品。同时,利用梓山镇开展改水工程的有利时机,为庙里安装了自来水。

2008年

1月15日,于都县民政局正式下文,批复同意于都县城隍庙文化研究会成立。

2月19日,于都县城隍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城隍庙隆重召开。

2009年

城隍庙理事会主持新修中殿。

于都县城隍文化研究会与城隍庙理事会合编彩版册页1万份,对外宣传于都城隍文化。

2010年

组成以李普元为首的第四届城隍庙理事会。

同年,理事会分别与有关各方协商签约,征用庙前6000余平方米土地,扩建城隍庙广场等附属建筑,改善周边环境。

8月30日,出版第三期《城隍文化专刊》。

2012年

1月12日,于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于府办字【2012】15号》文件,公布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固院城隍庙”列入保护单位。

理事会主持新建戏台、会议厅与膳厅、广场。

9月20日,出版第四期《城隍文化专刊》。

(选自《于都县城隍庙志》,李磊主编;供稿:于都县志办)

◆来源:(供稿:于都县志办)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

◆备注:本文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城隍庙门票 上海城隍庙地址及城隍庙门票

1. 上海城隍庙地址及城隍庙门票

城隍庙是需要门票的, 10元一人。庙不大,就类似一个四合院,里面要求不可以穿短裤进去,是对神灵的尊重,在主庙里面有一个福袋箱,可以在里面免费抽签。但是现在疫情期间,关闭了好长一段时间了,如果去的话,最好查询一下!以免白白辛苦跑一趟!

2. 上海城隍庙的门票是多少钱

普通票:10元。开放时间 08:30-16:30老城隍庙。

道教庙宇。在上海市嘉定县城内。始建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明洪武三年(1370)由时任知县胡永安从南大街富安坊移建今址,明清两代屡次被毁,时有重修。原有大殿、寝宫、花园、即山亭、迎霞阁、碧兴亭、醉月轩、花神殿、池上草堂等建筑。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一度盘踞庙内,使庙内建筑大遭破坏,1960年被列为嘉定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9月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曾兴工对其部分建筑进行修缮。

1984年嘉定县再次对其庙内大殿及寝宫进行修葺,是嘉定著名的道教庙宇之一。

3. 上海城隍庙景点门票

城隍庙进去不要门票。城隍庙旅游区包含了老城隍庙、豫园及购物美食小商品等一大块区域,是很多人来上海必游的景点。

·“豫园”和“老城隍庙”是明代私人园林与道教道观,需购票游览,其他区域基本都是开放性的景点。

·夜幕降临时,整个步行街会变得更加金碧辉煌,喜欢摄影的蜂蜂一定不能错过。

4. 上海城隍庙地址及城隍庙门票多少

白天开放,豫园城隍庙是旅游景区,景区全天开放。但是里面收费景点开放时间只有白天,例如: 城隍庙:8:30-16:30 豫园:8:30-16:45,17:15清场。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占地三十余亩。

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

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上海城隍庙旅游攻略

1.

进入到上海豫园任务挑战中.

2.

接着击杀前期来进攻的怪物.

3.

到最后需要释放神灵帮助击杀怪物.

4.

击杀所有怪物后即可获得大量的奖励和装备。

6. 上海城隍庙地址及城隍庙门票多少钱

上海城隍庙门票:10元/人。 开放时间:旺季(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9月1日至11月30日) 08:30–16:30。城隍庙只是个统称,里面的几个景点是收费的。 豫园不在城隍庙里面,而是城隍庙临近豫园。豫园需要门票,门票价格:旺季40元淡季30元。 老城隍庙位于上海老城厢中部,现属黄浦区东南部,明朝永乐年间由原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城隍庙内供奉有三位城隍,分别是霍光、秦裕伯和陈化成。 清朝道光年间,老城隍庙达到全盛,占地面积达到约50亩。民国时期,庙宇屡遭火灾,民国15年(1926年)重建了大殿。文化大革命期间,老城隍庙受到冲击,庙宇被挪作他用。 1994年,老城隍庙被修复,重新成为道观。目前,老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等殿堂,总面积约一千余平方米。

7. 上海城隍庙票价多少

住在上海的奉贤,想去城隍庙,一条时间快捷且价格不贵的全地铁线路向你介绍一下

在奉贤,从奉贤新城站(地铁5号线起点站)坐上地铁5号线到达终点站莘庄(时间大约40分钟),在莘庄站内换乘地铁一号线(地铁一号线起点站)乘一号线往富锦路方向10 站到陕西南路站下(时间大约20分钟),注意也不要出站,在站内换乘地铁10号线往基隆路站方向,乘坐3站路(时间大约十分钟)就到达了豫园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城隍庙站

总的耗费时间包括换乘等车在90分钟左右,地铁票价为七元。

8. 上海城隍庙门票价格

城隍庙门票10块 高桥过去么81路到底,东昌路摆渡口摆渡过去是小东门,走东门路/方浜路过去10分钟就是了,很近的

9. 上海城隍庙地址及城隍庙门票价格

70岁以上的老人是半价门票,上海豫园门票价格具体如下:

旺季:40人民币 (4月1日-6月30日,9月1日-11月30日 周一周日)

淡季:30人民币 (7月1日-8月31日,12月1日-次年3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60岁以上老年人、全日制学校学生凭真实有效证件

免票:每位成人凭有效门票可携带一名身高1.3米以下(含1.3米)儿童免费入园(非团体);现役军人、伤残军人、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残疾人凭真实有效证件至售票处登记验证后,领取免费门票。

10. 上海城隍庙游玩攻略价格

上海城隍庙卖金子是到黄金专卖店去卖的。包括老凤祥、亚一、老庙等金饰品牌都推出了黄金“以旧换新”的业务,收费条目包括6元/克的服务费、耗损费、加工费等,同时有贴金20%的规定,即旧金10克必须换12克以上的金,超过10克的部分按照市场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