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位于庄浪县城的紫荆山下。

庄浪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共有耕地114万亩,人均2.5亩,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自然条件严酷,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彻底改善生存条件,从1964年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把梯田建设作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经过34年的不懈努力,共建成水平梯田96.4万亩,梯田占坡耕地面积的93.6%,移动土方2.76亿方,投工5670万个。有116人因之负伤致残,32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历史性跨越,铸造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创造了庄浪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建设成就,庄浪梯田化工程被专家鉴定为“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水土保持工程”,被甘肃省列为建国六十周年成就标志地之一,为庄浪的长远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为纪念庄浪人民在征山治水、改造山河中取得的伟大业绩,激励教育后人进一步弘扬“庄浪精神”,赋予庄浪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庄浪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10月建成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该馆为现代风格的单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523平方米,展厅面积502平方米。馆内陈列各类实物资料224件、照片题词290张、报刊文字资料155份、奖牌(杯)10个,分五个部分反映了庄浪人民兴修梯田的奋斗历程,一并展示了近年来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的建成,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真实情景,将红色经典文化与梯田内涵文化创造性结合,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梯田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和扩大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省、市、县当代青少年学习弘扬庄浪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进一步激励教育后人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鼓舞全县人民加快建设富裕和谐庄浪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馆自2007年11月2日正式开馆展览以来,先后接待了非洲雨水利用技术培训参观考察团、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中央党建研究会考察团、国家林业总局和农业部调研组等20多个团队,参观展览人数已达37万人次,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被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甘肃省廉政教育基地”。2015年4月,被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甘肃省第五批中-史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红色文化|庄浪县•全国水平梯田先进县纪念馆及革命历史故事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专栏(51)

庄浪县隶属甘肃平凉市,位居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西依静宁,北与宁夏隆德泾源接壤,南和天水张家川秦安毗连。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114万亩耕地中有103万亩分布在402道梁峁和2553条沟壑之间。为了纪念庄浪人民兴修梯田、改造山河的壮举,2007年在县城紫荆广场北侧建设成全国水平梯田先进县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523平方米,收藏展出反映庄浪梯田建设历程的相关实物和资料675件。

纪念馆全貌

庄浪县长期以来因陡土瘠,旱涝灾害獎繁,水土流失严重,民生苦不堪言。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酷的自然条件,使庄浪人民长期不得温饱,过着“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困生活。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生存条件,早日脱贫致富,从1964年开始,庄浪历届领导班子率领全县人民,矢志不移,锲而不舍,兴修梯田,改造河山,勇敢地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抗争。经过34年的持续接力,建成梯田94万亩,占山地面积92%,于1998年实现了梯田化,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全县基本解决了温饱。同年7月,水利部作出了《关于表彰甘肃省庄浪县梯田化建设的决定》,授予庄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荣誉称号,梯田化工程被国内知名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展馆右厅陈列一角

展馆左厅陈列一角

修筑梯田所用的测量仪、架子车等实物

庄浪人民使用的木锨、架子车、背篓等劳动工具

在30多年的梯田建设中,40万庄浪人民累计义务投劳5670万个,移动土石方276亿方,有116人负伤致残,32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更重要的是铸造和孕育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庄浪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全县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业绩。1998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庄浪人的骄乔傲》为题全面报道了庄浪人民艰苦创业的历程。2002年4月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子弘扬庄浪精神再造秀美山川的决定》号召全省大力扬庄浪精神。2002年8月,中宣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庄浪精神报告会。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考察了庄浪的梯田后,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庄浪县卧龙乡杨魏梯田建设旧址

庄浪县柳梁乡泉湾梯田建设会战情景

庄浪梯田美景

2011年纪念馆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图文转自甘肃省红色纪念馆网站

侵立删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在泰来县江桥抗战纪念馆举行

4月22日上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在泰来县江桥抗战纪念馆举行。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郭占力,齐齐哈尔市政府副市长高淑春为江桥抗战纪念馆揭牌并讲话,齐齐哈尔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冯子忠宣读《中国侨联确认决定》。揭牌仪式由泰来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志新主持。

郭占力代表省侨联向江桥抗战纪念馆获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表示祝贺,对关心支持侨联工作的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表示感谢,对齐齐哈尔市侨联工作给予肯定。他表示,江桥抗战纪念馆作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侨联组织对承载中华文化、富有侨的特色、广大侨胞向往、社会广泛好评的文化场所予以确认的展示窗口,同时也是融合社会资源、推进优势互补、合力开展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希望江桥抗战纪念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和资源优势,弘扬龙江地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龙江故事,为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凝聚力作出新贡献。

高淑春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江桥抗战纪念馆表示热烈祝贺。她说,江桥抗战纪念馆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为齐齐哈尔市对外开放、文化交流架设了新的桥梁,希望江桥抗战纪念馆加强建设,发挥好“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品牌作用,努力打造抗战文化阵地、侨胞精神家园、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揭牌仪式结束后,郭占力一行参观了江桥抗战纪念馆。泰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德文,省侨联、齐齐哈尔市侨联机关干部、基层侨联工作人员及部分侨界人士参加活动。

甘肃省康乐县,全国绿化模范县,最美中国·生态旅游胜地

康乐县隶属于甘肃临夏州,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最美中国·生态(自然)旅游胜地、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县等称号。

一、历史沿革

1、唐天宝三载(744年)置安乐县,属兰州。乾元三年(760年)改为长乐县。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康乐寨。金皇统二年(1142年)升康乐县,属临洮府。元废县。

2、1932年析临洮县设洮西设置局,次年改康乐设置局。1940年改为康乐县。1949年属临夏分区。1950年属临夏专区。1956年属临夏回族自治州。1958年并入和政县,1961年恢复康乐县。

二、地名来历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始置康乐塞,取“康泰安乐”之意。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康乐塞为康乐县,曾几次易名,1940年复设康乐县至今。

三、风景名胜

1、莲花山。位于境内南部莲花山,主峰海拔3578米,山峰崔嵬,林木蓊郁,山清水秀,形似一朵出水芙蓉。特别是传统的莲花山"六月六"花儿会,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悦耳的洮岷花儿,吸引了八方游客。

2、药水峡。位于境内西南白石山麓的药水峡,奇峰错落,古树参天,绿荫环绕,碧水荡漾,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优美的神话传说,别有一番景致。

3、西蜂窝寺。西蜂窝寺位于康乐县鸣鹿乡,,距县城西南20公里。相传始建于东汉章帝建初九年,只比公认的中国第一寺(洛阳白马寺)晚了16年,是甘肃境内最早的佛寺之一。

4、白云寺。白云寺位于县城西南角,龙头山下。创建于1944年,毁于60年代,1984年在原址进行了重建,1999年9月重阳竣工。寺内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斗拱飞檐,古朴典雅,凤飞龙盘,殿甍宝瓶,金光灿烂,八角凌云,双龙护殿,三转五轩,雕梁画栋,精湛的技艺和绚丽的色彩,使整个建筑望之栩然。

5、竹子沟。位于康乐县鸣鹿乡拔子沟村,是以牛文化为主题、休闲体验为核心,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区,观光牧场内规划设计有天然牧场区、主题民宿区、拓展训练区、烧烤区、露营区、滑草区、花海区、松林生态区等区域。

来源:综合自网络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明出处 | 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