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梁遗址

黑土梁遗址

黑土梁遗址位于庆阳市镇原县平泉镇八山村南,东至宋沟,南依北徐庙咀,西通前山,北接洪沟。遗址地处沟底,林木茂盛,土呈黑色,堆积厚约6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采集有各种动物化石和打磨石器,属旧石器时代遗址。

新发现!吕梁信义遗址揭露12座庙底沟二期遗迹,还出土了这些!

山西又有新发现啦

这次的发现跟以前的可不一样

到底怎么不一样

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就知道了

总之,山西的历史底蕴真的很浓!

10月8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于今年3月至8月在山西省吕梁信义遗址 主要揭露了12座庙底沟二期(距今4800年至4300年)房址,它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为探索史前中原北方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及不同建筑模式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素材。

信义遗址位于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信义村北,面积约40万平方米,时代为仰韶晚期至龙山时期。2020年3月至8月,为配合国道209改线工程吕梁新城区段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吕梁市文物调查考古勘探队,对遗址内1600多平方米进行了发掘。

项目负责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民族融合研究所副所长赵辉介绍说, 本次发掘共揭露房址13座、灰坑5座、陶窑1座。根据出土陶器和测年数据,确定其中12座房址、5座灰坑、1座陶窑为庙底沟二期的遗迹,剩下一座房址为龙山时期的遗迹。

据了解,此次信义遗址发现的庙底沟二期的房址和灰坑出土陶器 主要有夹砂深腹罐、小口高领罐、敞口浅腹盘、圆腹罐、折沿盆、陶豆、陶杯等,未见斝、釜灶和鼎等器类,与以陕晋豫交界地区为核心的典型庙底沟二期文化差别明显,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

赵辉说,信义遗址发现的房址全部为土构建筑,先民们利用山梁断崖,在土梁边缘地带挖掘了底平面为圆角方形、上部为穹隆式结构的土窑洞,并且依自然地形成排分布。每座窑洞前都有一个活动空间和将它们串联起来的路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小型聚落。 这种居址形式与河套地区流行的石构建筑完全不同,形成了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特色鲜明的两大建筑传统。

(图片来源:考古中国

中国出土最早的玉器——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双鸭山饶河县境内。

南山文化成为三江平原在已发现的新开流文化后又确立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南山遗址发现的早期遗存经探在距今9000年左右,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是目前中国出土最早的玉器

该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东部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其中包含大量玉器的高等级墓葬的发现,更为小南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1958年发现后,共发掘面积1000余平方米,发现墓葬40余座,房址1座,出土石斧、箭杆整形器、刮削器等石器文物标本1000多件,出土玉璧、玉环、玉珠等玉器文物标本800多件,出土陶罐、陶杯、陶钵等陶器文物标本700多件。

这些文物标本包括青铜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数量较大、类型较多,经测定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玉器。

李有骞说,出土的大量珍贵玉器表明,邻近我国东端国境线的小南山早在8000年前曾是东北亚地区“用玉”中心之一。小南山遗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陆续有文物出土,是黑龙江省出土玉器最多的遗址,它在黑龙江流域及东亚、东北亚史前研究中有重要地位。此次正式发掘促进了对小南山遗址文化内涵的认识。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说,小南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丰硕,极大地推进了三江平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为架构区域考古学文化体系提供了新的资料,尤其是发现的早期墓葬遗存代表了该地区一支新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时代早于该区域以往发现的新开流文化。

小南山遗址(3号)是新时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是目前中国出土最早的玉器(距今9000年左右),是饶河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三江平原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黑龙江的文化名片。

探索发现 | “国保”徐水东黑山遗址:一盘老土炕 温暖两千年

引子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天津十渠的文物保护项目之一,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保定市文物管理所对徐水东黑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工作,揭露遗址面积5400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战国、汉代文化遗存。

对于这里西汉火炕的发现,着实让专家兴奋了一阵,因为在此之前我国发现炕的遗迹多分布在东北地区,且时代最早的为东汉晚期。此处西汉时期火炕的发现,无疑填补了汉代建筑史的研究空白。

“国保”徐水东黑山遗址:

一盘老土炕 温暖两千年

文/刘柯旋

夜幕降临,男子劳作归来,倚靠在温热的炕头,消除一天的劳累。孩子们在炕脚嬉戏玩耍,妻子端上热乎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温馨时光。屋外寒风凛凛,室内陈设简陋,因为一盘暖暖的土炕,使这幅两千年前的和美画图一直温暖到今天。

炕,《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北方一些地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形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想通,可以烧火取暖”。相对人类祖先洞穴席地而居,炕的出现意义重大。

河北省文物局编著的《徐水东黑山遗址发掘报告》(2014年6月出版)中记述,“目前我国发现的炕的遗迹多分布在东北地区,且时代最早的为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晚期。东黑山遗址中的火炕是华北平原地区首次大面积发现,其年代最早可到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中晚期,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同类建筑形制,填补了汉代建筑史的研究空白。 ”东黑山遗址位于徐水区大王店镇东黑山村村南,处于丘陵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北距境内燕南长城约6.5公里,为2003年南水北调文物调查时发现。

2006年4月至次年1月,省文物研究所组织发掘,重要收获是战国小城和汉代房子的发现。小城是燕南长城外围重要的军事设施,城址分为南北两城。北城略小,东、北、南城垣正中各有城门一座;南城的西、南、东垣无门,城北门处有宽4米的道路一条。城址东、南侧的护城河依然存在。

汉代房子大多长、宽在3至4.5米之间,分为半地穴式和地面式两种。房子大多有炕,炕和灶相连,烟道有两条或三条。两条烟道的时代较早,为西汉中晚期,三条烟道的为东汉早期,炕长3米、宽1.5米。整个遗迹约150万平方米,面积之大、内涵之丰富是近年来河北发现的战、汉时期遗址中少见的。 2013年3月,东黑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日清晨,走在东黑山村南崎岖起伏的乡路上,透过高低错落的山楂树、玉米田和沟堑里过膝的绿草,探寻历史遗迹。拐弯处,路遇70岁的村民田树林,身板硬朗,声如洪钟。多年习惯,暑天开始割草为他20多只羊准备冬天的饲料,犹如过去人们提前备足入冬烧炕的柴火。他说,眼前这两块地老辈人都称作“南城”“北城”。明明是地为什么叫“城”?后来考古才知道,这里本来就有城,有住户,只不过时日长了废为耕地,但是盘火炕一直沿袭了几千年。如今天然气入户,家家有了暖气,一些上岁数的人还留着老土炕不舍得拆。

对于北方人来说,一盘简单而又丰富的土炕联系着一个人的生老,一个家庭的冷暖,延续着黄土地上的灿烂文明。从炕上落生、牙牙学语、翻身爬行,到下炕独立行走,便开启了人生的航程。有一天窗棂贴上大红喜字,灶头飘出肉食香气,预示着一个家庭的建立,炕上又将孕育新的生命。

炕是情感的寄托,有了炕才是一个家。一家人团聚融合,庆祝丰收祥日,商议生计大事,体味亲睦离合,品尝人生五味。三垧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成为世代北方汉子的梦想。多少外出游子,千里万里归来,躺在土炕上嗅一嗅家的味道,找回无忧的梦境。

坚硬而温暖的土炕,养育了北方人挺直的脊梁,坦荡的性格,暖心的待人方式。宾客亲友到来,“上炕”成为最高最热诚的礼遇。小炕桌一摆,即立下了长幼之规,人生之范,读书习字,绣红缝衣。一盘土炕生长出多少家国事,岁月情,文明史。

放眼四望,斑姬山、凤凰山釜山雄踞南、西、北三面,东为广阔平原,当年战国小城护城河痕迹依稀可辨。南水北调天津干渠从遗址发掘地自西向东穿过。

汩汩汉江水奔涌而来,从明渠顺势陡然下沉,进入地下暗渠。因为这一跨世纪工程,才使埋藏数千年的东黑山遗址面世。如今,两个“国字号”相依相伴,都在中国发展史上留下惊艳一笔。

隆隆水声从地底传来,如战鼓、马嘶、人沸,如灶膛熊熊的火,讲述激越的记忆,呼唤远古的文明。又恰似时光不停的脚步,勃发滚滚向前的力量,奏响伟大复兴的恢弘乐章。

《古代这里曾有一条“国道”》

讲述人: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