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井西夏遗址

四眼井西夏遗址

四眼井西夏遗址位于吴忠市青铜峡市广武乡四眼井,年代为西夏。

2005年9月15日,四眼井西夏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重大发现|云南上西河遗址13眼古井揭开古滇人生活面纱

西河遗址考古现场,工人在按年限对土质贴标分类

触摸着考古现场发掘出来的白色螺壳,时空仿佛穿越:两千多年前,古滇人在这片土地上,开荒种植,繁衍生存……

近日,随着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在晋宁区上蒜镇金砂村上西河遗址乙区发掘出的13眼古井,以及多所房屋基址、动植物遗存的“现身”,古滇人的吃穿住行一点一点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现场出土的水井井盖

出土的牛头

云南人的先祖是怎么生活的?滇文化是否只是短暂的文明?

遗址的发掘,仿佛一把开启时空的钥匙,找到了被遗忘的古滇村落,也弥补了古滇文化考古研究中,滇池盆地只见墓葬遗址不见村落遗迹的空白,为进一步确认古滇国都城遗址等指明了方向。

现场发现汉时13眼古井

大量陶器遗留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莊蹻将兵循江上,略近楚黔中以西。莊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沃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如此记载。

然而,除了这寥寥数句,古滇国更多的历史就像是一个谜。

1956年,晋宁石寨山发现的滇王金印印证了古滇国的存在,但古滇居民的村落形态及生活方式,却无从追溯。

经过数年的大量调研和考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晋宁考古队终于在晋宁上蒜镇金砂村有所收获。如果说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的墓葬出土文物是灿烂古滇国文化的印证,那么晋宁上西河遗址的发现,则填补了过去古滇国文化中只见墓葬不见村落遗址的空白。

来到考古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色螺蛳壳堆成的小山包,在整齐排列的长方形深坑里,研究人员和工人们正顶着炎炎烈日,在深坑里埋头取土、采样、测量、绘图、拍照。

现场发现的螺蛳壳堆成一个小山包

工人正在清洗、挑拣挖掘出的碎片

“这里总共发现了13眼水井,全为汉时期的。其中9眼较为集中,其中J8还保留着完整的陶制井圈和木制井栏,这在全国来说都是不多见的。”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介绍,现场考古人员把井圈做了简单的加固,还用薄膜对木质井栏进行捆扎,留待室内进一步整理与修复。井栏的造型就是汉字“井”的形象。新发现的汉代水井均为圆形桶状,井深各不相同,井栏以原木层层叠筑,以卯榫方式固定,水井底部发现有陶釜、陶罐等器物,推测是汉代不同阶段人们取水的设施。

站在三四米高的考古深坑土壁上,从上到下明显有不同颜色的土壤分层,土壁下部都是密密麻麻的白色螺蛳壳,每一层土壤部位都粘贴着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识从最下面开始一直到①。“从最底层还没有人类生活痕迹的原土层算起,①层是现在人类的活动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师陆永富说,这些土层是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从出土文物可以判断该土壤层的大致年代,标识⑥的土壤层是汉代形成的,标识⑦⑧以下数字的土壤层就是古滇时期形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古井之外,考古队还在时代更早的地下发现了大量房屋柱洞、灰坑和灰沟,并在地层、房屋和灰坑等遗迹中,发现了大量的陶片、石器、骨器和少量青铜碎片等遗物,这些都是古滇村民生产和生活的遗留。

发现肉食来源多样

半地穴式房屋为主

除了古滇村落遗址的发掘,在此次考古中,还有不少有意思的发现。

考古队员在地层和灰坑中发现了大量的螺蛳壳堆积,据了解,这些螺蛳壳堆积是古时候人们在取完螺蛳肉以后丢弃的,相当于现在的厨余垃圾。当然,也有部分是自然死亡的螺蛳。除了螺蛳以外,还发现了各种鱼类的骨骼以及各种陆生动物,如牛、狗和鹿等骨骼遗存,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古滇人肉食来源的多种多样。

在汉代地层堆积的下方,考古人员清理出了大大小小的房屋基址20余座,以半地穴房屋基址为主。“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复原滇时期的房屋。很多人认为,在古代临水而居的地方,应该是以干栏式建筑为主。但在这次发掘的房屋基址中,有半地穴式的,而且所占比例还比较大,只有将来做进一步分析,才能弄清楚这一区域的真实情况。”蒋志龙说。

干栏式建筑指在木或者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以南以及东南亚,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我们所熟悉的傣家竹楼。晋宁石寨山滇墓中发现的4件汉代青铜干栏式建筑模型,亦有长脊短檐式屋顶,代表干栏式建筑的原始特征。

而半地穴式建筑,则被认为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半地穴式房屋被认为具有“北方血统”,但除了长江中游地区外,在位于澜沧江上游的卡若文化遗址中,也曾发现使用半地穴式房屋。

此外,根据考古发掘的汉代和古滇时期的聚落所处的地表判断,这两个时期的滇池水位都比现今的滇池水平面低。现今的滇池水平面海拔为1887米,汉代和古滇时期的滇池水面比现今要低4米左右,考古工作人员对滇池沉积物的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说明距今5000年以来,滇池的水位是不断变化的。

出土的陶器

上西河遗址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正在作业

期许探寻古滇国都城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古滇国是云南历史上创造过灿烂文明的古王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中部东部地区,境内主要民族为古代滇人部落。长期以来,由于考古资料匮乏,外界对古滇国文化认知极为有限。

2014年国家文物局批复了石寨山古墓群大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将整个滇池盆地纳入石寨山古墓群大遗址考古之中。

目前开展的仅是滇池盆地东南片区的考古工作,目的是弄清聚落遗址和墓地的分布规律,重点寻找古滇文化的聚落遗址和城址,为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上西河村落遗址的发掘仅是该项系统工作的极小部分。

蒋志龙介绍,上西河遗址位于晋宁区上蒜镇境内,遗址分为甲、乙和丙三区。今年,考古人员开始对遗址乙区南边区域展开考古发掘,目前发掘工作已正式结束,接下来是发掘资料的整理。待整理工作完成后,将按计划开展其余区域的野外考古工作。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遗址洪积层下发现汉代地层堆积和水井等遗迹,累计清理水井13眼;在汉代堆积的下面,发现古滇国时期的房屋基址和灰坑、灰沟等堆积。

古滇国是否有都城?都城到底在哪里?这是考古队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方向。在全方位调查、大面积普探和重点勘探与小规模发掘相结合的考古方针的引导下,整个滇池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古滇文化将逐渐呈现出来。

古滇国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搞清楚、研究好、保护好、展示好古滇国文明是云南考古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蒋志龙说,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在近期将石寨山申报并建设成石寨山大遗址考古公园,使灿烂的古滇文明呈现在世界面前,待将来条件成熟时,把古滇文化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古滇文明的特殊魅力、展示云南的风采。

作者姚丹苹、江雨珂,图:杜文蕾,资料来源:《昆明日报》2017年6月

旅游攻略|西北-宁夏-中卫-银川-四天三晚自由行|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大话西游拍摄地+史前遗址=2000元搞定!

五一假期我去西北宁夏旅游,一共四天,中卫市两天银川两天。到中卫第一天被司机拉去了相邻的内蒙阿拉善盟。这一趟玩下来总体还是很有意思的,妈妈和姐姐看了我的朋友圈都让我写个攻略,以后她们也去。所以我来写这篇文章,我觉得3天时间,2000块钱就能拿下来,还是以我这次出游的时间线为轴展开。

准备阶段:

先说说为什么这次我会选择这里出游,中卫市有很著名的“沙坡头”,爸爸去哪儿和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综艺都是在这里取景。我是很想去感受一下沙漠黄河

北京飞中卫,平常机票只要170-190元,因为是五一假期,所以涨到了480元。

从银川飞回北京,平常机票210元,这次我花了550元。

从中卫市到银川市,高铁1个半小时,二等座65元,我是提前买好票但后来档期有变我改签了,高铁还是很多趟的并不紧张,平常出游可以当天订票。

中卫银川的住宿都不贵,一般连锁酒店档次的一个晚上100-120元。四星级酒店也就250元左右。

这次我还提前订了一个沙漠帐篷,我想的是晚上在沙漠里躺着看星星,还是太年轻了幻想总是丰满的,其实沙漠里的气候瞬息万变,住帐篷根本防不住风沙是很不明智的选择。但是我钱已经交了且不可退,我最后还是没住,浪费了一晚上帐篷钱。和本地人沟通过,沙漠只有7月8月的晚上还算能住,其他时候沙子都是潮湿的。

中卫市建议住市区鼓楼附近,方便出行;银川市建议住银川火车站附近,公寓式酒店比较新,交通也方便。

出行day 1 :

飞机落地中卫市,我本来想去“金沙岛”“金沙海”“通湖草原”这种景区(都是私人的但宣传做得不错),坐上出租车,司机开始给我说是这几个地方里面不好玩(这是实话),带我去更好玩的地方(有点忽悠)。直接把我从中卫市带到了相邻的内蒙,阿拉善盟左旗。因为我想去腾格里沙漠,这个沙漠横跨三个省,是中国第四大沙漠。司机把我拉到了阿拉善盟的一个私人景区,景区里可以滑沙,坐沙漠冲浪车,开沙漠摩托,沙漠卡丁车,骑骆驼骑马,沙漠游乐项目基本都有,套票270,沙漠也确实是腾格里沙漠。只是腾格里太大了,被私人分割承包一片一片。五一期间我觉得人不算 ,每个项目排队半小时左右吧。

拉警报!我自己开沙漠ATV——全地形越野车,翻车了!这里建议出行的朋友们注意安全,不管是开车,坐车,骑马,都不要放松警惕!整辆车怎么也有500斤,直接压我身上了,当时我整个人被拍进了沙子里,安全员来拉我我都起不来,迷糊中我问的是“我流鼻血了吗?”“鼻子断了吗歪了吗”。沙漠里的项目都比较刺激,坐车系好安全带,不要学我自己开车,这些都有安全员开,骑马的人也让教练牵马!从马上摔下来不亚于车祸。景区负责人直接给我安排车送去医院了,索性没有内出血,骨头也没事,但是神经肌肉都受损了,我是战损美人实锤了。

这一天我玩得其实也挺开心,但是我是觉得大家来玩,没必要去没有评级的景区,因为第二天我去了沙坡头,发现里面什么都有!

出行day2 :

打车直奔沙坡头5A级景区,车费50元,景区分为黄河区和沙漠区。可以在携程app上买套票或者一些项目通票,很方便,没多少优惠就是了。我买的门票加景区内交通票,110元。交通包括从游客中心到黄河区,从黄河区到沙漠区,及返程。我建议大家从黄河区进入。

在黄河区,我买了“黄河快艇+羊皮筏子”项目票,120元。一进景区你就可以去坐快艇,从黄河区下游坐到上游。那天天气很好,阳光强烈,西北的天总是那么蓝,从黄河吹来的风里带着一股泥土的味道,但是一点也不臭。黄河段的水流不温柔,风大的时候甚至有些湍急,在快艇上很有起伏感。穿过黄河可以看到两岸玩滑索的,蹦极的人,飘在景区上空有很多尖叫声。

坐到上游,排队坐特色交通工具,羊皮筏子,坐到中游后开始黄河区的游玩。羊皮筏子都是真羊皮做的,三年左右一换。除了船夫,一个筏子能坐4个人,慢慢顺流而下。羊皮筏子是没法逆流而上的,以前靠人背回上游,现在有专门的运输船。船上船夫会给你唱西北民歌。

上岸后,去坐:沙漠天梯,可以说是中国沙漠里最长的扶梯了。上到沙坡后,可以玩滑沙,黄河滑翔翼,黄河滑索,黄河缆车,黄河蹦极。滑翔翼和滑索都是穿越黄河,从这头的沙坡上滑到黄河对岸,再从黄河对岸滑回来。我选择了滑索+缆车,套票98元。

别看沙坡头景区大人多,但是很井然有序,每个项目排队也就半小时,平日里去估计排队时间更短。滑索真的恐怖,给我穿上安全绳后,我整个人悬空等待安全员把我松开滑出去。滑出去的一瞬间我开始尖叫,是从很高的沙坡上俯冲下去,冲向黄河,我感觉我听到了自己肾上腺素迸发的声音。滑到对岸,我说我再也不玩了我要去坐缆车,然后工作人员告诉我,要滑回去才能坐缆车,当时我都石化了。又滑一次又尖叫全程,这次是贴着黄河河面滑向对岸低处。

再说坐缆车,从沙坡自下而上,坡特别抖,缆车也啥防护,我在上面真 是不敢动不敢动。

黄河区的游玩项目就有七八种,玩完后坐景区大巴前往沙漠区,深入沙漠腹地。在沙漠里可以继续游玩项目,骑骆驼,开沙漠越野车等。所以我建议没去过的朋友第一天就死磕沙坡头就行,这个景区里啥都有,玩一天没问题,而且能把所有沙漠项目都玩到。

我因为沙漠区的项目都玩过了我就回到市区里,去了中卫的高庙保安寺。这个寺不收门票,建筑得很美,还有非常有特色的地宫,是古代四大地狱之一,现在改进的有点像鬼屋。这个景点我建议没去过的朋友放到第二天早上游玩,2小时。然后中午坐高铁去银川。

出行day3:

第三天我早上睡觉哈哈,中午前往银川,到酒店放完行李打车前往镇北堡影视城,车费50元。我在这两个市基本都是打车出行,因为要坐公共交通比较麻烦,车费我觉得也不贵(毕竟我是在北京天天打车历练出来的人)。

镇北堡影视城就是《红高粱》《大话西游》的拍摄基地。门票到现场买就行,不要买套票没有游乐的项目,门票80。影视城有个大碑,上面写“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指的就是红高粱。但是更多人打卡的是大话西游里紫霞和至尊宝对峙的墙头。基地里很多租衣服,cosplay紫霞的服务,还有很多代拍艺术照的店,我玩了一下午遇见了100个紫霞,算是特色项目。

景区里也分两个大块,一边是拍红高粱,牧马人的区域,一边是拍大话西游的区域。逛逛看看还是很有意思的,可以看到每个小景点都有很多电影电视剧里在这取景。这个影视城也是5A级景区,我这次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去景区还是得去A级认证的,起码四五级以上的,游玩体验才有保证。

从影视城回市区后,晚上我去了怀远夜市。这个夜市好像上过天天向上和央视,是个热闹的长街。我在这里吃到了辣糊糊等特色小吃,我觉得很值得一去。

在宁夏吃的最多的就是羊肉,不管是中卫还是银川,我每顿都离不开羊肉,我本来就超级喜欢羊肉而且不贵,一斤90-100元吧,我一个人一顿能吃一斤哈哈哈。而且宁夏是回族自治区,这里大部分都是回民,大家说话做事还是要有一些避讳的哈。

出行day4 :

今天去官方宣传“宁夏旅游第一站”5A级景区——水洞沟!我觉得 的很好玩,体验感拉满!

去水洞沟一定要买通票,就是什么都包含的票,应该项目你都避免不了,不买通票单买会多出很多钱。我买的套票178元,基本项目都包含了。这个景区还有很好的一点就是重点景点都有免费导游,讲的也很不错,基本是等一波人或者等5分钟就发一次小团讲解游玩。而且景区地理规划的特别好,是很成熟的设计。

水洞沟的卖点是“穿越时空”,这里有四百万年前的史前遗址,还有明代古长城和明代藏兵洞。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出土过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

穿过遗址可以看到北方明代古长城,爬上古长城又来到了内蒙鄂尔多斯境内,在这里也可以骑骆驼坐沙漠冲浪车,这里的冲浪车真的是我坐过最刺激的。在水洞沟换乘了很多特色交通工具,牦牛车,骡子车,骆驼车,船,竹筏,一顿换乘经过雅丹地貌大峡谷,来到了藏兵洞。

藏兵洞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设施,类似近代的地堡暗道。这在我国的古代战时防御体系中,把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防御系统,全国这是独一处。洞中分叉路口颇多,犹如迷宫久久不见尽头。洞内辟有居室、粮食储藏室、水井、兵器库、陷阱、暗器孔道等设施。可以在洞里感受古代陷阱,在洞里爬上爬下,游戏体验感很强,真的超级好玩!最后从藏兵洞回景区出口坐的拖拉机,哈哈哈很独特!到此我宁夏旅游就告一段落啦。

我给首次出游的朋友设计的日程是:

Day1:

中卫—沙坡头景区(玩一天)

机票(暂以北京出发)250+景区玩乐(黄河区+沙漠区)550+住宿100+交通150+饮食100=1150

Day2:

中卫—高庙—中午坐高铁到银川—镇北堡影视城—怀远夜市

高铁65+影视城门票80+市内交通150+饮食255(包含一顿一斤羊肉)=550

Day3:

银川—水洞沟景区(玩大半天后回程)

市内交通200+景区门票180+饮食120+机票(暂以回北京为标准)300=800

三天合计1150+550+800=2500

省的朋友可以更省,有钱的朋友可以更铺张。我是五一出行全面涨价,我花的肯定不止这些,但是平时去是差不多的。

这次有新认识的回民朋友说,想不通你怎么会来宁夏旅游这里有什么玩的,但是我觉得真的还不错!这里的风景很美,羊肉足够好吃。但是体验后,我不会再去沙漠了,四天我的手吹到皲裂哈哈哈。五一前两天我去了坝上草原,没啥玩的感觉写不出这么长的游记,就有空再说吧!

探访塔儿湾遗址:目前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瓷窑遗址

地处甘肃武威城南35公里的古城乡上河村一组,当地人一直沿袭着先民们流传下来的地名“塔儿湾”,因为早在1982年就曾出土过西夏瓷器(先后出土115件),因而在西夏研究历史中赢得了“武威塔儿湾西夏址”“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村落遗址”等赞誉。

塔儿湾西夏村落遗址地处杂木河上游,两岸依山,村民以放牧和种地为主,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塔儿湾仅居住十多户人家。道路阻塞和交通不便对保护当地的西夏文化遗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08年8月9日,走进塔儿湾西夏遗址进行考察,走进村庄时,看到一片裸露的土层中有一些像瓷器的碎片,便伸手去抠,没想到竟然“抠”出一件稀世珍宝——西夏瓷“白瓷马头”。这只马头长3.5厘米,头宽2厘米,颈长2.5厘米,颈宽2厘米,耳长8毫米。整个马头为白釉底色,黑斑点缀,马眼炯炯有神,活灵活现,造型十分精致。这件瓷器既像是浮雕,又像是两个单面瓷器中的一半。马头造型逼真,体格健美,飘逸洒脱,在马的脖子上还有几个圆形的“豹斑”,其做工技艺精湛。从整个西夏出土文物看,浮雕西夏瓷马头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

如今,走进这个古老的村落,依然能在渠边、路边和田间地头发现碎瓷片。据村民介绍,当地村民为了省事,在打桩盖房和建羊圈、牛圈等基础设施时,把碎瓷片和泥土一道都用上了。那些瓷片后来经专家考证,几乎全是西夏时期的瓷器碎片,而且沿山坡的土层里露出的许多烧焦或腐朽的木头也都是西夏人当初住过的房屋留下的痕迹。村庄南边的山坡和台地已经被当地文物部门确定为西夏遗址。甘肃武威文物部门勘定的结果显示:该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60米,以西为草木茂盛的山区牧场,以东杂木河两岸是开阔的平原农田。西夏时期,这里是党项族放牧、从事手工业生产和居住的地方。如今,整个村落遗址,不少被辟为农田,现已耕种。

1992年9月-1993年上半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考古研究所对塔儿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的西夏黑釉剔花牡丹瓮和黑釉牡丹瓮,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史金波先生称赞为“线条流畅,活泼大方,刻画精细,疏密得体,是瓷器中少见的作品”。同时挖掘出的双耳乳丁饰纹褐釉小扁壶等都是西夏瓷器中的珍品。塔儿湾还出土了烧制瓷器用的匣体和支垫,附近还产瓷土,可以推定这些瓷器为当地烧制。虽然目前尚没有挖掘出西夏瓷窑以证明这些瓷器是当地烧制的,但从发掘情况看,该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村落遗址。

当时出土数量较多的是一批西夏时期烧制的各种瓷器和大量瓷片,其中较为珍贵的有墨书西夏文的白釉绘花瓷罐,高46.5厘米,大圆口,短颈,直圆腹,下略收,施白釉,腹部用褐釉绘缠枝牡丹,古朴豪放,反映了西夏较高的手工业制瓷工艺水平,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白釉高足盘、碗,黑釉扁壶、瓶、灯、罐等一批文物。另外还在此地陆续发现了许多窑具和窑址留下的灰层堆积物。

因塔儿湾西夏遗址是我国西夏考古史上迄今发现出土西夏瓷器数量和种类最多,釉色、花纹繁杂的一处遗址,甘肃本土不少媒体指出,已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塔儿湾西夏遗址,是“目前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瓷窑遗址”。

文章选自/信昶资料库,原文链接/http://www.gzartjy.cn/news/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