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塔

见龙塔

见龙塔又名仙沟塔,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龙滚坡上,由砖石砌成,共7层,高25米。塔砖有《千字文》的单字印记,底层正面额上刻有"见龙塔"三字。1956年人民政府拨款修整见龙塔,1986年,定安县人民政府定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着手抢救和保护。1996年,定安县文化馆集资对见龙塔进行修缮,使其保持昔日风姿。

中文名:见龙塔

地理位置:海南省定安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龙滚坡上

塔高:共7层,高25米

相邻景点:南丽湖、解元坊、太史坊

三塔见面,重庆毁灭!摆三塔不见面的老龙门阵

重庆城的老龙门

三塔不见面三塔见面,重庆毁灭

楼主:@俺老年痴呆病人

重庆南岸黄桷垭旁边有座塔叫文峰塔,江北溉澜溪人头山上也有座塔,同样的也叫文峰塔。这两座塔相互看得到,却看不到另外的一座塔。这看不到的塔在哪点喃?在龙门浩,在龙门浩河中间的石梁梁---塔子梁上,是用石头磊的一座“塔”。这座塔是哪个来磊的?这石梁梁为啥叫塔子梁?今天,我就来说这么一个流传在民间的故事。

❖南岸黄桷垭文峰塔

❖江北塔子山文峰塔

❖龙门浩

那不晓得是好久以前,有天,八洞神仙中的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三人转到这方来了。一方面,吕洞宾想回他那窝子纯阳洞看看,另一方面到老君洞,找李老君耍。吕洞宾先把两人带到老君洞,想让李老君做个东,然后带他们到自已的窝子纯阳洞喝茶。可到了老君洞,李老君却不晓得到哪点晃去了,找不到人。李老君的徒弟端来了茶水瓜子,说请三位神仙先坐到喝茶,等哈儿师傅就要回来。

三位神仙只好一边喝茶一边吹龙门阵。吕洞宾看着重庆城,热气腾腾的,像地下有火在燃烧。尤其是城外纯阳洞那一片片,更像是烈火熊熊。他想,这重庆城是火城,地下有几个火妖火怪正蠢蠢欲动,得想个办法把这妖怪镇住。不然的话,重庆城的百姓遭灾不说,就连自已的窝窝纯阳洞也怕要遭烧个精光。就说,铁道兄呀,你看到没得,这重庆罗,热重,如火在烧。刚刚我算了一下,有那么几个妖怪想要出来,只是功德没有圆满,还不敢出头。我们打个啥子主意,把这几个妖怪镇住,让它翻不起身来。

铁拐李还没有说话,何仙姑就说了,对头,我也看到重庆城是火魔之地,不如我们修一座塔,压在火魔藏身的地方,让它不得出头。

铁拐李拿起酒葫芦,往嘴里倒了一大口酒,才说道,何家小妹说修塔,我说就修塔。不过这塔咋个修,你吕道兄说一下。

吕洞宾本来就想修塔来镇火魔,不过是想让别个说出来。这铁拐李一说同意修塔,正说在吕洞宾的心窝窝上。吕洞宾说好,不过这塔咋个修,却有个计较。我刚刚看了一下,这重庆城有火魔三个,是一妖二怪,这三个妖魔各住各的,没住在一堆。我看这样,我们三个一人建一座塔,把这三个火魔镇压塔下。可是喃,这一妖道行要大一些,精灵一点,如果它看到我们在修塔,就晓得是要整它,肯定要躲藏,我们找起来也麻烦。所以我说,先修镇压火怪的两座塔,火妖看不到就不会跑。最后才修镇压火妖的那座,不过要快,一下子就要把它压住。而且这座塔不能看到那两座塔。至于哪座塔由哪个来修,就抓阄来决定。何仙姑、铁拐李都说要得。

吕洞宾从盘子中选出三粒瓜子,两粒黑的一粒白的,放在茶船里头。说道,摸的时候眼睛闭起,不准看。第一个摸到黑的就第一个修,摸到第二个黑的就第二个动手,不管摸第几,摸到白的就最后一个修,修镇压火妖的那座塔。

何仙姑是八洞神仙中唯一的女子,大家都让着点,吕洞宾想让她先摸。可铁拐李不等何仙姑动手,就闭上眼睛伸出了手。吕洞宾也不言语,悄悄的把黑瓜子取了出来,放进两粒白瓜子。这样子一整,铁拐李随便怎么抓,都是白瓜子。铁拐李摸到瓜子一看,是白的,也就不再说话,走到一边拿起酒葫芦喝酒,坐等吕洞宾、何仙姑把塔修好。

何仙姑一看吕洞宾在耍抖摆,也不言语,摸过一粒瓜子看也不看,转身就往江北跑。她已认清那火魔怪的所在,就是人头山,是龙尾巴,火魔怪就藏在龙尾巴下头修练。她要把塔修在龙尾巴翘起的地方,把火魔怪压住。

何仙姑早先说要修塔,就想好了,去把托塔天王李靖的塔借来,让文曲星官照到画一个,往那一放就行了。于是到了人头山看好了地方,立马上天找到李天王把事情说了。李天王见是何仙姑来借,不好推辞,只好借了。何仙姑拿到文曲星官那里,让他照着画一张画。文曲星官本来就想讨好何仙姑,一直没得机会。这回何仙姑找来了,当然没得问题,只是心不在焉,几笔就画了下来。何仙姑谢了文曲星官,还了塔,来到人头山。将纸塔吹一口气,往山头上一放,塔就立稳了。看看这塔与托塔天王的塔有点不一样,像笔尖,想到又是文曲星官画的,不如取名文峰塔好了,于是这塔就叫文峰塔。

吕洞宾看何仙姑走了,也站起身来,把周围看了一转,然后走黄桷垭,在一座山头上停了下来。这是一条龙的龙头,火魔怪就在这龙头底下。

吕洞宾远远看到何仙姑上了天,一哈儿又下来了,一座塔也修好了。掐指一算,何仙姑是照李天王的塔请文曲星官画的。心头一想,你何仙姑面子大,请人画得。我请不动文曲星官,我各人还不是画得来。于是用手指照着样子在空中挽了几挽,然后使了个法,暗叫一声,来。凭空一座塔从天而降,稳稳当当地搁在这龙头上。看这塔如同毛笔的笔锋,吕洞宾就说,铁道兄,我这文峰塔修好了哟,看你的了。

铁拐李站起身一看,吕洞宾的塔修好,何仙姑的塔也修好了,就等自已了。

铁拐李看出来了,吕洞宾压的是龙头,何仙姑压的是龙尾。自已镇压火妖的大致地方也找到了,在江边一带,一股黑煞气时隐时现,飘浮不定。他想这火妖大概是个母的,属阴,可能藏在龙的腰杆靠水的地方。可具体在哪点,还得费些功夫才行。

铁拐李不再多想,把酒葫芦往天上一抛,一个纵身,跳到酒葫芦上,往江边飞去。

铁拐李飞到龙门浩上空,往下一看,一股黑煞气从浩中冒出,再一细看,浩中有一石梁,石梁下端是平的,有一拳头大小的石孔,斜对着江面,孔中黑煞气直冒。铁拐李一看,是这点了,立马降下来修塔。

铁拐李一落地,那孔洞里火妖似乎晓得他的来意,就想走避,只见一股浓黑的烟气冲了出来。铁拐李一看不好,一脚将酒葫芦踢过去,压在孔洞上,那股黑气被葫芦压着,却没有压回孔洞,还在挣扎。铁拐李一看酒葫芦镇不住这火妖,想去捡石头来压。可那黑烟气越冲越凶,葫芦被黑气冲得一沉一浮的,铁拐李一想,这火妖如果冲开葫芦跑了,以后找它难了不说,这个脸就丢大了。

情急之中,铁拐李把拐杖往葫芦上一按,转身往河坝上一纵,一只脚打着拜拜,一只手把衣襟捏到,一只手捡鹅石宝。一哈儿,衣篼就装好几个鹅石宝。一看差不多了,转身一纵,跳回石梁梁上,伸脚踩在孔洞上。捡起酒葫芦,倒了一口酒进嘴里,往衣篼里的鹅石宝一喷,念了几句咒,开始修塔。他拿起一个圆圆的鹅石宝,将脚移开的同时,把鹅石宝压住孔洞,这才不慌不忙地摆放鹅石宝。第一层放了六个,第二层放三个,最上面放一个,总共放了十个鹅石宝,修了三层。塔建好了,高矮刚刚好,龙头龙尾两座塔看不到这里,这里也看不到那两座塔。铁拐李回去交了差。

三仙一看,大伙做的都要得。等了一伙,李老君还是没有回来。何仙姑说道,李老君不回来,不晓得哪个做东。不如请吕道兄带路,到你家看看,把你好吃的拿点出来招待我们。何仙姑这么一说,吕洞宾真不好推辞,只好点头答应,。铁拐李在一傍是暗暗好笑,笑的是吕洞宾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龙门浩河边,有一个打鱼的小伙渔郎,除了涨水把梁梁淹了外,天天要到这梁梁上打鱼。这天一上梁,就看见石梁梁上插罾杆的凼凼边边磊了一座“塔”,把那个石孔压住了,心想那个这样迁翻,在这里摆石头耍。

过了几天,桃花水涨了。水退了后,渔郎来到梁梁上老地方打鱼,一看那“塔”遭水冲垮了。周边的石头都冲了一边,中间那一坨石头却还在原地,压着洞口。用手扣,扣不动,像生了根。渔郎也没多想,把冲到一边鹅石宝捡拢来,照原样子磊成“塔”。这天渔郎的运气来登了,扳第一罾就弄了好几条大鲤鱼,第二罾、第三罾也不错。渔郎这天打的鱼卖了个好价钱。

以后每次涨水,这渔郎只要看到“塔”冲垮了,就要照原样修复,每次都有好运气。时间长了,大家都晓得这梁梁上有一座鹅石宝磊的“塔”,也晓得在磊得有“塔”的梁梁上打鱼,会有好运气,都来这里扳罾打鱼。以后,就把这龙门浩的石梁梁就叫作塔子梁了。

最新热文

罕见!今下午三塔倒影公园出现“龙吸水”奇观(视频)

今天下午,大理本土知名摄影师“大理摄手”在个人抖音号上发布了一段小视频。视频内容显示,今天下午时分,疑似有一小股龙卷风恰好经过三塔倒影公园湖面,并在湖面形成了貌似“龙吸水”的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据了解,近日大理多风,今天的奇观也只出现了15秒钟左右,由于视频背景为大理标志性景观——大理三塔,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和想象空间,确实难得一见。在此整理晒出和小伙伴们共享。

视频

(整理:大理微新闻)

新绛龙兴塔解放后有三大奇观,引数万参观者,你见到过几个?

寻访新绛县 龙兴寺

龙兴寺正门

新绛县龙兴寺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原名碧落观。唐朝末改名为龙兴寺,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这里寓居过,是一处县城内的名胜古迹

由于年代久远,龙兴寺的建筑遗存只有大雄宝殿龙兴塔,其他附属建筑亟待复建。

2014年,山西文物局投入300万元的专项修缮资金,对这里的建筑进行修复,主要的工程涉及面较广,有正殿、东西配殿、厢房、碑亭、山门等。目前,2A级景区已经建好,并早已对外开放,喜欢的朋友可以前去寻访。

一、文中看物:龙兴寺古塔

龙兴塔,作为寺内核心古建,历来有着扑朔迷离的历史,至今还有不少疑团仍然未被揭开。

根据当地传说,这座塔曾经先后多次“冒烟”,十分怪异。

龙兴塔 明清建筑

据寺内的《重修新绛龙兴寺碑记》记载:

“光绪乙亥(公元1875年),塔顶冒烟,佥为青云直上,为发达科名之征兆”;

甚至进入近代以来,这种现象依然没有终止,1937年、1971年、1976年先后三次,新绛老人都记得这里也“冒过烟”,最近的一次则是在1993年的8月,观者达数万人,到底是什么原理导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龙兴塔位于大雄宝殿之后,也称“绛塔”。据寺内碑文记载,此塔始建于唐代,塔身呈八面,一共有十三层之多,总高约为42.4米(一说43.4米),通体由磨光青砖砌筑而成。

这座塔是绛州的文化标志,塔内部还设计了爬梯,可以沿着逼仄的楼梯一级一级的登临塔顶,内部空间狭小,但布局精巧。

一层

塔身逐级收缩,每层设有四个瞭望窗,塔身每层设有塔檐,用砖雕的仿木斗拱、梁架清晰可见,叠涩明显。

塔外形呈八角状,每个角上都悬挂了一个铁铃铛,每当清风吹来,各处的铃铛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且不相同,此景也称为“八方协律”。

这座塔的文化属性非常明显,每级上都有独特的题额,从下到上,由一到十,十分有意,依次为:

一柱擎天、两茎仙掌、三汲龙门、四大跻空、五云献瑞、

六鳌首载、七星召应、八风协律、九陌看花、二园蓉境、

十方一览、十二碧城、十州三岛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古人的文化审美水平是很高的,切题还有寓意,且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突兀,底蕴也颇深。

一层的楹联

古塔在唐代初建时并不是十三层,而是八层;至清乾隆年间,增高到十三级,高耸入云,也不知唐代原景如何,可称“古城中第一景”。

二、扒一扒背后的文物冷知识:

据闻,龙兴寺塔有三大奇观:风铃、迷烟、铁葫芦

风铃

第一大景观是风铃,八角音色各不相同,细听起来韵味无穷;第二是塔顶多次冒出的奇烟,到底属于烟雾还是蚊虫,莫衷一是;第三则是塔顶的铁葫芦,这葫芦作为宝塔的塔刹,约有一人高,重以吨计,在葫芦周围长满杂草,即使是数九寒天,这些植物依然葱郁,从不凋谢,令人称奇,关于铁葫芦还有不少传说:

话说龙兴寺塔顶的铁葫芦原为黄金铸成,铸好之后日夜放光。有一外地人来绛州做生意,看上了这宝物,遂起了歹意,想要盗走宝物。

这天晚上,他独自一人带着家伙偷偷就摸到了古塔下面,塔刹太高,自己又爬不上去,于是就想到了搭弓放箭的法子,要把这黄金宝葫芦射下来。

他前两箭没留神都射歪了;第三箭就要射到葫芦上,恰是塔顶卧着的一条巨蛇出现了,巨蛇一个神龙摆尾,就把箭挡住了。但是,箭尖还是擦着系葫芦的铁链而过,而正是这一射之污,塔顶的金葫芦至此也没了光彩,变成了铁葫芦。

塔顶的宝葫芦

新绛还流传有另一个保护古塔的传说,在纷纭的众多版本中,一富户人家的门前石人显灵,夜里惊走了意图偷盗的歹人之说信众最多。

据传,龙兴寺塔顶上居住着“塔神”;国内古塔虽多,但塔顶为吨重的宝葫芦的寥寥无几,令人称奇。

这两则故事放在今天看来,肯定都是无稽之谈,而流传多年,显然可见龙兴古塔在新绛人心中的分量。

围观龙兴塔冒烟奇观的人群

(作者: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