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乡革命历史纪念馆

列宁乡革命历史纪念馆

文昌列宁乡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文昌市公坡镇中心小学校园内。

1927年,中共琼崖特委派共产党员许侠夫、罗文淹到公坡乡(后改为列宁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他们走村串户,宣传革命道理,在很短时间内,就把该乡广大的贫苦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协会、妇女会、共青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并建立起了农民自卫队,很快就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风暴。在此基础上,建立列宁乡党支部,成立列宁乡苏维埃政府,周德锋任党支部书记兼苏维埃政府主席。列宁乡政权建立后,群众组织等工作得到了发展。为了扩大苏区,1927年七八月间,许侠夫、罗文淹等率领农民自卫队向列宁乡周边发展。1927年12月,国民党以一个团的兵力向列宁乡苏区发动进攻,对列宁乡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进行屠杀,许侠夫、周德锋等先后牺牲,列宁乡损失惨重。列宁乡红色政权被摧残破坏,当地革命工作转入地下。

纪念馆于2003年7月建成,钢筋水泥结构,两层楼,楼房正面顶部有红色五角星,中间为刻有“文昌列宁乡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大字。坐南朝北,地势较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北边、东边为公坡中心小学校操场,南边、西边有榕树、椰子、竹子等林木。纪念馆现保存较好。

地址:

海南省文昌市公坡镇中心小学校园内

红色旅游圣地系列——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

一片土地,可以用很多种颜色来形容。而三段地,应当是红色的。这里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被誉为草原上的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蒙古民族工作的桥头堡,也是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和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十分厚重,其三段地工委,更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辟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不仅有红色的历史、红色的信仰,还有红色的理想。

1935年10月,西征红军经长征到达陕北后,为巩固陕甘宁边区,向毗邻的伊盟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1936年3月17日,西征红军解放定边盐池两个县城,在定边成立了工委组建了骑兵支队,7月,党中央派高岗率领骑兵支队从盐池乌审旗进驻当时的鄂托克旗。10月随军代表金生华等在三段地成立了蒙民招待所(首建的鄂托克工委)并发展首批党员创建了二道川、三段地苏维埃政府。1939年,为了便于工作,将鄂托克工委改为三段地工委,在此期间三段地工委建立了党组织、组建保安队、民兵队,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开展了工作。1942年和1944年,乌兰夫两次到三段地视察工作,为加强鄂前旗的统战工作,任周仁山为三段地工委书记。1946年,三段地人民为人民解放战争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抗战和统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段地工委红色培训教育基地是鄂前旗向自治区70周年大庆献礼的9个重点项目之一。三段地革命纪念馆位于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三段地社区,展馆占地面积2538平米,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展览陈列分为红色政权、团结抗战、投身解放三大部分,以浮雕、展板、陈列的形式集中展现了三段地根据地革命历史。展厅里,鲜红党旗下习仲勋、乌兰夫两位卓越的共产主义者和民族工作领导人和蒙古族群众共同携手并进的场景的大型雕塑,向所有人诉说着三段地革命根据地蒙汉群众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习仲勋、乌兰夫带领下蓬勃发展的辛路历程;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的毛主席照片,彰显了伟大领导人坚定卓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睿智;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多位在战争中做出伟大贡献的革命烈士所做、所用的军鞋、电台、书籍、枪支等文物,每一件都向人们诉说着战争年代,蒙汉民族革命先烈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峥嵘岁月。

抚今追昔,革命的先驱者们在三段地这片热土上为鄂尔多斯乃至全国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如今,在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上,中华儿女们重新回顾革命老区三段地的风雨历程,重温三段地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三段地这段革命历史,更加坚定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弘扬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十五载别故地,今日归来满豪情。

同辈虽稀传统在,革命旌旗代代红。

人进沙退郁葱葱,牛羊满山骏马鸣。

民族和睦兴大业,老区群众振新风。

——布赫

一句“革命旌旗代代红”,唤醒了每个人心中的革命情怀和共产主义信仰;一句“民族和睦兴大业”,道出了三段地革命根据地的内在真谛;一句“老区群众振新风”,更让每个人明白:纪念是为了更好地记住,记住是为了更好地继承,继承是为了更好的继续,继续是为了更长久地前行……骄阳似火,红色圣地的一缕清风,一丝凉意,悄无声息的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文:张梦)

普宁​南阳山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的选址会议

南阳山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的选址会议

时间:2019年12月18日下午2:30。

地点:普宁市船埔镇樟树村委会、(德成楼)革命展馆。

出席:樟树村“两委”干部、红色促进会会长温龙清、执行会长黄永定、常务副会长温武助、罗和平、监事长温林国、副会长温德林、温锦源、林茶花、温伟华,温少方,温武飞,温汉兵;

特别邀请:红促会名誉会长温林送、普宁正能量志愿者协会:会长郑耿坚; 副会长:黄少健、吴群星、陈少莞、常务理事:赖辉强;

设计团队代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温文郎;

揭阳日报社记者:黄键新主任;

参会代表:樟树仔村民代表以及樟树村乡贤代表、烈士、老革命后代代表等一共30多人出席了今天会议。

主题:南阳山红色文化促进会关于“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选址会议暨樟树仔村民代表扩大会议。

会议由樟树村支部书记温武党同志主持。并首先由“红促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温武助公布了主要议题:

一、南阳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的扩建问题;

二、南阳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的选址及土地问题;

三、樟树仔革命堡垒村烈士故居和革命遗址、红军井的保护及修缮问题。

会上发言强调:今天在这具有光荣历史的德成楼革命遗址召开村民扩大会议,讨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具有重大历史的意义。

接下来会议由“红促会”执行会长黄永定作动员报告:①详细讲解了建造革命历史纪念馆及千人(多功能)会场的配套构思、目的及意义。力争做到整个南阳山区、甚至全普宁市具备重要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②动员村民让出土地,对用地补偿作出了指导意见;③提出要完善红促会机制建设,特别是完善财务制度问题,做到公正、廉洁、透明、公开,会计、出纳、财监管理人员要配套齐全;④强调烈士纪念碑后壁纪念墙及广场的铺设,在春节前加快速度完成规划并进一步做好图纸方案;⑤要求做好“美丽乡村”人文关系及乡村整洁。⑥要求做好年终总结及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寄希望于全部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做好与村民的沟通,相应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力度,根据实际意义布置并打造纪念馆。对樟树仔村全体村民的利益问题上要得到全体的支持,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将革命故居完整起来和保护起来。

强调“千人会场”是口头上的概念,但个人认为将来打造成为能够容纳700--800人的多功能馆(包括展览馆、纪念馆、改革开放纪念馆等)不存在问题。

多发动乡贤们发挥正能量,发挥山区人才对山区建设的帮助与意义。从自我做起,引导别人的参与,发挥老前辈的精神作为共同目标。

提到了民间组织会议的困难性,农村骨干要做好老百姓的思想工作,从支持与改善思路出发,结合政府政策的补助性补贴。将部分自愿捐出土地的村民考虑打造“光荣榜”。

红促会名誉会长温林送在会上作了建议性的发言:①红促会财务要清晰,制度要完善;②对红色基地用地问题,要求村民要提高认识,打造教育基地,要求大家积极响应与支持;③建议做好红色基地(纪念碑、纪念馆)的后续维护。

会上,红促会监事长温林国要求健全红促会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希望樟树村民一如继住地支持红促会,为红促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樟树仔村民代表温伟华代表村民作了发言:①提出纪念馆选址要因地制宜,要求纪念馆在樟树仔建设;②打造红色基地要结合新农村的建设;③同意烈士故居修复及租用。

最后,“红促会”会长温龙清作了会议总结:樟树村是重点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例如本次评选美丽乡村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有荣评选为十大美丽乡村称号!作为樟树村村民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把革命光荣传统发扬光大,首先要学会感谢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樟树村的关心支持厚爱。1、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做到三个好:①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②把红色传统发扬好;③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同意黄永定执行会长的报告,要脚踏实地,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3、我作为红促会会长,一定要带好这个头,把红促会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会议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在春节前完成两项任务:

1、完成纪念碑配套,即“纪念墙”石刻碑文、烈士英名简介,连同广场水泥硬底化一并完成;

2、完成樟树仔革命堡垒村公共场所水泥硬底化。

会毕,全体与会人员在温龙清会长的带领下,来到实地考察纪念碑广场和广场周边的配套建设,并征求樟树仔村与会代表的意见。

南阳山红促会秘书处

2019年12月21日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视频(1)

会议现场视频(2)

南阳山红色文化促进会秘书处

清涧革命纪念馆游玩攻略 清涧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1. 清涧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延川路遥纪念馆门票10元每人。

路遥故居门票为10元每人,开放时间为上午8:30-下午16:30。

路遥故居位于陕西延川县郭家沟村,距延川县城有5公里,在延川到延安的国道210边。这里是路遥伯父的家,也是路遥自7岁时,从清涧父母家过继给伯父的路遥真正的家。故居在沟口的崖畔平台上,实在是简陋之极。故居由两处房子组成。一处是纪念的,有7孔窑,是陈列路遥作品、播放路遥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室及追思路遥的名人题词陈列室。

2. 清涧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电话

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

3. 清涧县红色革命

杨家沟坐落在由重重黄土山梁“包围”而成的深沟里,距离榆林市米脂县的县城20公里。如果不是毛主席和党中央曾在这里驻扎了4个月,也许它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古村落。

故事要从抗日战争胜利开始讲起。长话短说,抗战胜利后,对共产党忍耐多时的蒋介石很快就调转枪头,欲把中共这个曾经的“抗日盟友”除之而后快。当时,国民党拥有430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是共产党人民军队数量的3倍多。兵强马壮的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而共产党节节退缩,连革命中枢延安都失守,毛主席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开始第二次“长征”——在陕北的黄土地上周旋长达1年零5天,行程1千公里,这就是党史上有名的“转战陕北”(1947年3月18日-1948年3月23日)。

杨家沟就是毛主席及党中央等转战陕北期间居住时间最长的驻留地。据统计,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及党中央等走过了12个县,驻留了38个村庄,时间最短的仅几小时,大多不过一两天,而在杨家沟,他们住了长达4个月。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及党中央等撤离延安,“流动”在清涧、子洲、靖边、横山等今榆林辖区县一带,经过大半年的“奔波”,赶在冬季严寒降临之前,这年的11月22日,他们离开“东方红”的故乡佳县,600余人转移到了米脂杨家沟这个全国有名的“地主村”,在这里度过了严冬,直到第二年3月21日才离开杨家沟。

两天之后毛主席及党中央等便从榆林市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离开了“庇护”他们长达13年的陕北。随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最终扭转局面,迎来最后胜利。杨家沟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指挥中心”,由此也享有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的曙光从这里升起”。

4. 清涧起义纪念馆

李子洲被叛徒出卖了

李子洲(1892—1929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陕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和卓越的组织活动家,曾先后参与组织领导了清涧和渭华武装起义。1929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与敌人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同年6月不幸病逝于狱中,时年37岁。

  为了缅怀先烈,1944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李子洲的家乡绥德西川及附近地区,新辟子洲县,以志纪念。

5. 清涧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简介

路遥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称号。“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位于陕西省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的路遥纪念馆,用展品真实再现了路遥的一生。

6. 清涧革命纪念馆介绍

正常开馆。疫情期间短暂闭馆。

枣林则沟纪念馆,亦即枣林则沟会议旧址。

1947年3月29日至31日,毛泽东和中央前委、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期间在清涧县枣林则沟居住过2天。党中央在枣林则沟村召开中央书记处紧急会议,史称“枣林则沟会议”。会议对 解放全中国有重要意义。

7. 清涧县革命烈士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地区建立的一支工农武装部队。其主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军。

最早始于1927年10月12日,由共产党员唐澍(唐东源)、李象九、谢子长(谢浩如)、白明善(白乐亭)、白自强、白锡龄等以党组织掌握的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第十一旅第三营为主力,联络其他几个连的千余官兵在陕西省清涧县发起的清涧县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1935年9月,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与由鄂豫皖根据地转移到陕北的红二十五军在延川县永平镇会师。不久三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副军团长刘志丹,政委程子华。10月,红十五军团取得劳山战役胜利后,并同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会师。11月3日,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

1937年9月陕北红军部队同其他红军部队一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1、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

1927年10月,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等人在清涧发动陕北军阀井岳秀部十一旅(石谦旅)部分官兵起义。同年12月,起义部队在韩城宣布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总指挥唐澍,副总指挥谢子长,参谋长阎揆要。部队隶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1928年1月起义部队在二次攻打宜川时失败。

2、陕东赤卫队

1928年4月,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为加强渭华地区的农民武装力量,分别从渭南、华县抽调了40余名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到驻洛南的许权中旅学习军事。4月下旬,许权中旅中共组织派共产党员李大德率领在许旅学习军事的渭华地区人员返回,以“踏团”的名义在渭华地区进行武装活动。不久,陕东特委正式将其命名为陕东赤卫队,李大德任大队长,薛自爽任副大队长,冯养浩任党支部书记。赤卫队下辖三个分队和一个大刀队,共100余人,隶属中共陕东特委领导。陕东赤卫队成立不久,移驻渭南塔山一带,在打击渭华地区的反动势力,配合工农革命军进行反“围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渭华起义失败后,陕东赤卫队随工农革命军一道撤往洛南山区,在洛南保安战斗中被打散,队伍解体,主要领导人薛自爽、李大德等在战斗中牺牲。

3、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陕西地方军阀趁冯玉祥在河南与奉军及河南地方军阀交战,冯玉祥在陕军事力量空虚之机发动了反冯战争。5月,由中共组织控制的许权中旅被李虎臣调往潼关参加反冯战斗。5月10日,李虎臣部在潼关北山被冯玉祥部击败。当晚,唐澍、刘志丹等人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率许旅一部撤出战斗,向渭华地区进发。部队到达华县瓜坡镇后宣布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唐澍任总司令,刘志丹任军委主席,廉益民任政治部主任,王泰吉任参谋长,吴浩然任军党委书记,许权中任总顾问,杨晓初任财政经济委员。工农革命军下辖四个大队,一个骑兵分队,一个赤卫队。赵雅生、武丕谟、谢浩如、雷天祥分任大队长,张汉泉任赤卫队队长,许权中兼骑兵分队队长,全军近千人。工农革命军成立后,开往华县高塘,与渭华地区的农民起义相结合,很快形成了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同年6月,冯玉祥在取得潼关战役胜利后,调集3个师的兵力及地方武装,对渭华起义的中心区域进行军事“围剿”。工农革命军虽经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离渭华地区,转往洛南山区。主要领导人唐澍、吴浩然等牺牲。同年8月,部队由许权中率领进入河南邓县后,被当地红枪会 散。

4、澄城县西南区农民问政总团

1928年5月,中共东府特委为配合渭华起义,领导发动了澄城及邻近地区农民起义。期间,以当地红枪会组织为基础,成立了澄城县西南区农民问政总团,马坤斋、马师古为常委,王育真为秘书。同年7月,起义农民将韦庄驻军赵桂堂部驱逐出境,斗争取得胜利,农民问政总团自行解散。

5、旬邑游击队

1928年5月,中共旬邑区委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领导发动了旬邑起义,建立了400余人的农民武装。同年底,由于国民党军队的镇压,起义失败,保留下来的部队由共产党员程百印、程双印、吕振邦等领导,成立了旬邑游击队,在旬邑山区进行武装斗争。游击队隶属中共旬邑区委领导。总指挥程永盛,队长吕振邦,副队长程双印。1932年初,旬邑游击队编入陕甘边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