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兴祝家大院

普兴祝家大院

祝家大院位于峨眉山市普兴乡光明村一组,村西10米坡上。走进祝家大院,那迎面而来的清新空气,那古色古香的韵味,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里称得上是山区乡的一处风景。祝家大院占地面积2970.35平方米,由两个独立相连的建筑组成,窗棂、帘架、梁枋等部件风格古朴典雅,现今的祝家大院虽显得有些寂静,却依旧难掩旧日宅内的人丁兴旺。

祝家大院坐南向北,建于中华民国,原为四进四合院,呈一字型布局,现存1进半。完整的四合院由正房,前房,左右厢房组成。均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通高7米,素面台基。其中:正房,面阔四柱三间16.7米,进深七柱六间10.3米,通高7米;前房为吊脚楼,面阔六柱五间16.7米,通高6.4米,明间为通道,有垂带式踏跺17级;左右厢房各面阔十柱九间30.75米,进深四柱三间4.9米,通高7米。

如今,祝家大院作为全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一直受到省、市、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坊间历史文明的整体缩影,同时也是人们追溯历史渊源的良好平台。

祝家大院是全市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完好的吊脚楼四合院特色民居建筑。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东至原庭院挡土墙外延4米,南至建筑台明外延30米,西至以西侧建筑台明外缘外延20米,北至以四合院中厢房外缘外延6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30米,向南外延20米,向西外延30米,向北外延10米。

隋唐皇家寺院-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是隋唐皇家寺院,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隋唐帝都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位于长安城东靖善坊内(今西安市小寨兴善寺西街)。《长安志》卷七载:“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

大兴善寺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距今已1700余年,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至今。

隋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阇那崛多、达摩笈多等先后来长安,在大兴善寺译经弘法。唐开元年间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驻锡本寺,翻译经典,设坛传密,再经一行、惠果传承弘扬,形成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宝库――唐密,后来又经空海、最澄等传之日本韩国,再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流布广泛,影响久远,大兴善寺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佛教唐密祖庭。

西安动车

姜家大院——茶商巨子的百年兴衰

配乐:沙漠绿洲-历史

姜家大院,是川藏茶马古道上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豪宅。这座幽深大院,铭刻着几代茶商巨子前赴后继的坎坷记忆,也承载着汉藏边茶贸易的峥嵘岁月。

姜家大院位于四川荥经县民主后街,明末由当地徐姓土司所建,清道光年间卖与姜家先祖,几经改建,成为川藏线上名噪一时的“裕兴号”茶厂,算下来有170年历史。

“裕国兴家”的清代豪宅

荥经古称严道,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两条千年古道交集重叠,合二为一,这在国内极为罕见。黄炎培先生曾赋诗曰:“荥经之水,岩石嶙峋;荥经之城,空气氤氲。”

深秋时节,我来到荥经县城,问起姜家大院,人人都晓得,说它就在民主后街开善寺上边几百米。

那天上午,阳光透过树枝落下斑驳的光点,屋脊上鸟儿在鸣叫,衬托出这里的寂静,这种寂静,是从岁月深处延伸而来的。推开街边一扇厚重的大木门,一座看上去颓旧的大院呈现面前。

姜家大院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坐南朝北,平面中心轴上有个龙门,两个天井、两个过厅、一个主房。另有一小天井,五个厢房,主房正对过厅,共有3间,中间一进为堂屋,堂屋两侧为主居室。堂屋的开间相对两侧的住房稍大一点。天井内的石阶,长满厚重潮湿的青苔,蝼蚁从容爬行,传递着陈旧的气息。

昔日堂屋的主要用途是家族祭祀、聚会、婚丧嫁娶等大典活动,也是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的场所。主居室只有当年的长辈才有资格居住,厢房则供子女居住或接待客人。这种布局设计,体现了古人“正堂宽敞出贵人、堂屋有量不出灾”的建筑思想。

姜家大院是典型的木结构穿斗式建筑,懂行的人说,屋面荷载和楼面荷载,由桷角及楼板传递给檩条,再由檩条传给木柱,木柱再将荷载通过柱基传达到地基,建筑结构受力和传力途径简单明确。难怪姜家大院经受百年风雨、地震雷击,依然牢固。

姜家大院仍保留清代“裕国兴家”的楠木牌匾。“裕国兴家”四字写得遒劲敦厚,雄健流畅,这是清末荥经一位官声颇佳的县官为姜家大院题写的。裕国兴家,既是姜家大院当年的立身之本,也是雅安地区茶马古道的文化精髓。

秋风萧瑟,鹧鸪飞过,落叶簌簌飘零,为这座冷清大院平添一些古意。院子越是寂静,我脑子里越是鼓荡。眼前看到的情景同一幅幅历史画面瞬间拼接连缀起来:近200年来,一代代姜家人前赴后继,将醇香边茶运往康藏高原,在茫茫雪域踩踏出一条汉藏商贸往来的艰辛之路……

姜氏茶享誉康藏近200年

“兴边茶,和康藏,富荥经,裕中华,我祖先功劬卓著;崇善举,启人文,沐桑梓,淳教化,姜氏族瓜瓞绵长。”这是姜氏外孙、荥经民间文化学者吴阿宁为姜家大院题写的一副对联,概括了姜家的从业宗旨和立家之本。

康熙末年姜家从洪雅迁居荥经后,除了开银铺,更多向茶业生意转型。当然,本来盛产茶叶的雅安地区也有这种强大的商业吸附力。

姜家先祖早已看准火候,和藏地茶商广交朋友,很快研制出适合西藏人饮用的藏茶配方。到清嘉庆年间时,由姜家八世祖姜凯、九世祖姜荣华两代人筹建,在荥经县成立了华兴公司,并经北京登记“请引”,创立了后来近两个世纪享誉康藏的“仁真杜吉”边茶品牌。

由于“仁真杜吉”制茶工艺独特,很快在众多边茶品牌中脱颖而出,他们生产的极品砖茶受到西藏高僧贵族的喜爱,一时占有垄断性。

“好长一段时间,其他边茶都销不到西藏去,只有姜家‘仁真杜吉’可以卖到那里去,因为数量不多,也只有西藏上层人士才能吃到。于是,一个个背二哥背着姜家砖茶,顶风冒雪,翻越大相岭,走过化林坪,深入康藏雪山,年年月月,号子声和吆喝声混在一起,在山旮旯里传得老远……”姜世民老人激动地说。

商运起伏,一如茶道坎坷

姜家遭受的第一次考验是在清末民初。

由于社会的动荡,清末的专用茶票渐渐取代了之前的茶引(指茶商缴纳茶税后获得的茶叶专卖凭证,等于执照)。各省商贩凡纳税者都可领票运销康藏之地,市场热闹了,也良莠不齐了。严格控制茶叶质量的姜家茶店一时有些不适应,生意做亏了,欠了些债,甚至经常没法开工生产,家里除了一些田产,只剩下“仁真杜吉”的商标和债务。

老二姜永兆派大儿子永昌和侄子永吉去西藏谈判债务解决等事宜。西藏上层人士之前听闻过姜家的情况,更被兄弟俩不远千里赴藏协商的精神打动,于是借了一些钱(金银和药材)给哥俩,还送了一个无价之宝鼻烟壶留作纪念。在打箭炉,永昌、永吉将金银和药材换为流通的钱后,一路披星戴月,又步行回荥经。

凭借这些借来的钱和姜家的技术,在姜永兆的主导下,茶厂又重新开工,逐渐走上正轨,终于把欠债还清了,还有了盈余。

1851年春,姜家人从一徐姓土司手里,购得了始建于明朝末年的大院。到手后,姜家在徐氏院子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装修,请工匠在家里精工雕琢,西面建造了茶叶生产棚架(存储茶叶的库房和制作茶砖的车间),并添建了居住的后院,形成“七星抱月”的院落格局。这,也就是后来的姜家大院。

过了几十年,到1914年初,姜永寿当家后改“华兴号”为“裕兴茶店”并亲临康藏与各债主见面,“裕兴号”茶店再度走红,年产边茶价值10万两银。姜永寿办事老练智慧,精于茶叶鉴别,人称“茶状元”。

1915年,姜永寿又将“裕兴茶店”更名“公兴茶店”,此时姜氏茶业已达年产边茶40万余包的规模,成为当时荥经茶业之首,又一次享誉雅安,誉满康藏。

茶商之星最后的陨落

商运起伏,一如茶道坎坷,蜿蜒在缥缈云端。

1917年,姜家“裕兴号”就与闻名县内外的兰贡爷(荥经著名茶商兰荣泰之父)结成了儿女亲家。如此,姜家获得颇有权势的兰贡爷的保护,兰家则获得姜家生产边茶的技能传授和贸易支持。久而久之,姜家为扶持兰家茶业付出了代价。

姜家衰落的另一原因,始于“康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

1939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后,西康省主席刘文辉成立了西康最大的“康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要求所有茶商一律统一到康藏茶叶公司旗下,不允许私自卖茶入藏。

姜家于是转行其他生意,把钱投资到了一个做绸缎生意的远房亲戚处,亲戚凭姜家的巨额投资赚了大钱,在香港上海成都都开了铺面,却只将投资的本钱还给了姜家,其余占为己有。

1946年前后,姜家濒临破产边缘。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姜家已大量欠债,只好把所有土地都卖了,家业也完全垮了。当时的掌门人姜永清借钱做了点茶,勉强养活家人。

到20世纪50年代初,姜家老小已沦为“城市贫民”。

离开姜家大院时,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一道猩红色光晕将大院涂下浓浓的阴影。桂花树上,跳出几只雀儿,它们吱吱鸣叫着蹿向天空,也将我的视线拉向大院的屋脊。屋脊上那些龙、凤、狮子、天马、麒麟等雕饰物栩栩如生,好像随时可以跳下来和我们诉说一番,但我实在不知道该跟它们说些什么……

责任编辑:关牧

本文刊登于《美丽乡村》杂志2019年第12期

把时间交给阅读

推荐丨低调的皇家寺院——大兴善寺

花开花落,岁月如梭,1400多年过去了,这里依然一派欣欣向荣的佛门气象,皇家风范。

如果您是来西安自由行的外地游客,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打卡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您不介意多走几步,不仅可以解决吃饭问题,还可以顺道参观一座同样闻名遐迩的古寺庙----大兴善寺。看看地图,原来历史博物馆的后门与大兴善寺的大门就在一条街上。

大兴善寺

寺庙的附近还有一家经营了25年的“兰家烤肉”,这可是西安老牌子的烤肉店。这条街因为比邻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大学等校区和小寨商业区,多年来一直是本地年轻人的最爱,也让这巷子里藏了不少特色的时尚餐厅和咖啡馆。

当然不得不提下,最让书迷欢喜的是,西安本地的一家图书馆:万邦关中书房,走的是类似台湾诚品书店的风格,里边有不少台版的图书。

从小寨十字向北几百米,就看到大兴善寺西街的标识,街道入口开始,就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和老街的味道。

近年,不断修缮的大兴善寺和以前的记忆完全不同,入口是座焕然一新的高大山门。

西安大兴善寺

大门对面的街口还设计了一枝气势威猛的金刚杵,展示佛教密宗的神秘和力量。金刚杵又叫做降魔杵。密宗的金刚杵象征着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是密教诸尊手持的法器。

金刚杵

进入山门后豁然开朗,沿着步步生莲的步道远眺大雄宝殿,古朴大气又隐隐藏着一股皇家气势,不愧是汉传佛教密宗的祖庭。

历 史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笃行佛教,当年起建“大兴城”的时候,就把规划中靖善坊内西晋时期建的老寺庙遵善寺另赐名为“大兴善寺”,隋皇用城名+坊名的方式:“大兴”+“善”倒也独具一格。其名护佑这座王城大兴、大善,寓意一点也不输于“长安”。

到唐开元年间,大兴善寺“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大师是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帝师。哦,对了,“开皇三大士”、“开元三大士”一共6人都是印度僧人,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到访大兴善寺,特别提到隋代“开皇三大士”中的达摩笈多和他是同乡。看来这里绝对是时跨隋唐俩代的皇家寺院。只是比不远处的大慈恩寺要低调了太多。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参观大兴善寺(与方丈宽旭合影)

参观时不断看到有日本游客,日本空海大师来唐求法,也曾在大兴善寺参学,回国弘扬密宗,所以这里同样和乐游原青龙寺一起被尊为日本真言宗祖庭。

青龙

大兴善寺的大雄宝殿供奉五方佛,"五方佛"又称"五方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俗称"大日如来"、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细细一看是陕西作家贾平凹的题词

从左到右看,以右手为主,这五尊佛的手印分别有结施无畏印的北方不空成就佛,结根本定印的西方阿弥陀佛、结讲经印的大日如来佛、结施愿印的南方宝生如来、镇地印的东方药师佛,分别代表了帮助人去除固有的嫉妒、贪心、痴心、傲慢、嗔恨这五毒。

文 化

佛教通过种种言传身教、留下各种典籍让世人学习,传下各种法门让世人修行。

走出大雄宝殿,阳光普照,寺内的角角落落修缮一新,细细走一遍,处处景色宜人,古朴淡雅,让人安神静气,心旷神怡。

文物遗存

大兴善寺现存唐刻青石狮和历代整修寺院的碑碣、香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佛像、清康熙年间西藏喇嘛向朝廷进贡的二十一度母像、明代如来佛像及很多宗教艺术品。

舍利塔

舍利塔是为纪念历代为大兴善寺的建设和弘扬佛法作出贡献的高僧所建,坐落于大兴善寺西侧。

不空三藏碑

不空和尚(705年—774年),“开元三大士”之一。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年)圆寂,代宗辍朝三日,敕赠“司空”号,谥“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敕准不空弟子慧郎在大兴善寺为不空立碑。

转法轮殿遗址

唐朝转法轮殿遗址,础石二十八个,为唐代遗物。唐转轮藏经殿遗址处在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转轮藏经殿始建于唐代,用以收藏经书。

旅游信息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兴善寺西街55号

开放时间:08:00—17:00

门票:免费

如今城市商业繁华,多希望有更多的古寺、古建能够在城市化的蚕食中保留下来,而且尽量减少商业化,让它成为民众的一方净土,也可保留一座城市更多的记忆。

来源: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