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古建筑群

峨眉山古建筑群

峨眉山古建筑群(峨眉山市)

1.报国寺

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圣积铜钟

保护范围:钟亭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2.伏虎寺

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3.清音阁

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4.洪椿坪

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5.万年寺

保护范围:东至万年寺东侧山门,南至大雄宝殿南道路南侧、行愿楼南墙及法物流通处南墙,西至围墙,北至大雄宝殿北僧舍北墙、般若堂北墙及贝叶楼北墙。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万年管理处以东100米,南至万年寺南侧院墙以南100米,西至万年寺西侧院墙以西100米,北至万年寺北侧院墙以北200米。

6.慈圣庵

保护范围:以占地范围为界。

建控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武当山古建筑群在什么景点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传说

1.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传说

楼主朋友你好,武当山的古建筑群主要是明永乐和明嘉靖年间建造的。关于武当山的简介我贴给你参考下: 武当山概述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2. 武当山古建筑群文化价值

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其东接闻名古城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高峡平湖丹江口水库。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

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06年被整体 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7年,武当山和长城、丽江、周庄等景区一起入选 “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

2010至2013年,武当山分别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入选最美 “国家地质公园”。

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而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山榜”。

3. 武当山的古建筑有哪些

武当山上具体官方没有公布有多少个台阶,大约一万多级台阶。但是从乌鸦岭到金顶约为是6500多级台阶。

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武当山坐落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东界南河,西界堵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

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4. 武当山最古老的建筑

武当山有以下九个地方可以烧香:

1、太和宫(金顶)

太和宫全称“大岳太和宫”,俗称金顶,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蜂顶,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包括古建筑20余栋,主要由紫金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是武当山的精华。

2、紫霄宫

紫霄宫,又名“太元紫霄宫”,明代宫观建筑,坐落在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占地面积约27.4万平方米。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

3、琼台中观

琼台中观,又称“紫岳琼台”,始建于元代,明清时修葺扩建,坐落在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脚下,是整个琼台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观。琼台中观现存古庙房14间,建筑及遗址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三清殿是琼台中观的主体建筑,此外还有祖师殿、慈航殿、财神殿等古建筑。在中观还保存着一座用青石构造的元代石殿,里面供奉着用青石雕塑的玄武圣像。

4、南岩宫

南岩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的南岩上。

5、净乐宫

净乐宫是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素有“小故宫”之称。景区面积达121785平方米,东西宽353米,南北深345米,宫门前是六柱华表式冲天大石牌坊,宫内重重殿宇,巍峨高耸,层层院落,宽阔幽深,环境幽雅,宛如仙宫。明、清名人游记中,把净乐宫描绘成皇帝居所,气势近似于北京故宫。

6、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是武当山建筑最早的九宫之一,历经唐、宋、元、明几代修缮,供奉着铜铸鎏金玄天真武神像,高达1.95米,是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神铜像。

7、武当山遇真宫

遇真宫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属武当山九宫之一,始建于永乐十年,现存庙房33间,建筑面积1459平方米,占地面积56780平方米。其真仙殿中存有张三丰铜铸鎏金像。

8、武当山玉虚宫

武当山玉虚宫是武当山建筑群中较大的宫殿之一,位于老营的南山脚下,距玄岳门西约4公里。

9、武当复真观

武当山复真观,又名太子坡,位于武当山狮子峰60度的陡坡上,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年间三度重修,现基本保持了当年的规模。复真观的祖师殿内,供奉着真武神像。

5.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传说故事

众所周知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原来这五岳,即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都和盘古有着莫大的关系。那盘古开天辟地为何又是东岳为首呢?且看下文。

泰山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顶天立地的活着。经过了漫长的1万8千年后,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的极高了。

盘古

他的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眨一眨,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的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的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

盘古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先祖,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人们把泰山誉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泰山

当然盘古是最出名的神话人物,也和泰山一直有的荣誉关系深厚,除了盘古之外,泰山还流传着两位神话人物。第一位就是东岳大帝,被称为泰山的神,又名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以五岳之首。还有传说这样描述东岳大帝,为盘古的第五代孙,它掌握人们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贵贱和官职,是万物之始成地。自战国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禅之地。

东岳大帝

还有一位就是碧霞元君,俗称是“泰山娘娘”。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查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一说为华山玉女。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被人称为泰山神之女。

碧霞元君

也不知古代传说是否真的存在,尤其是天上有没有神仙呢?

6.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历史

明代永乐11年

净乐宫: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11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米,石凿榫卯而成。正中坊额上刻着嘉靖皇帝亲书“治世玄岳”4个大字,笔势隽永刚健。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 个较大单元。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赐额“大圣南岩宫”,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大到460间。今存石殿,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当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进深为三间,高5.54米,长4.4米,宽3.15米,全为铜铸鎏金。是世界罕见的铜建筑精品。

7.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传说有哪些

武当在湖北,可很多人不知道四川也有个武当山。四川武当山在当地挺出名,而且也是道教圣地。这座四川武当山就位于广元市苍溪县,又称“西武当山”或者“苍溪武当山”。苍溪是川北的一个小县,似乎不太出名,但这里与道教颇有渊源,而且苍溪的名片也不止武当山。

苍溪县城所在地叫陵江镇,嘉陵江穿城而过,据说陵江镇曾是广元第一大镇。苍溪县城北距广元市区约110公里,南到著名的阆中古城不到30公里,走G75兰海高速或者212国道都能到达两地。

说起苍溪道教,东汉末年,这里便是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的修炼传道之处。苍溪南部的云台山乃是张道陵炼丹飞升所在,至今仍存张道陵墓。除了云台山,西武当山也是重要的道教场所,一直是正一道在西部的主要活动中心。

西武当山位于陵江镇城东,嘉陵江几字湾头左岸。西武当山海拔虽比不得湖北武当山,也没湖北武当山那样磅礴的体量,但它一样古柏森森,俯瞰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西武当山真武宫主神供奉圣真武灵应真君,也就是真武大帝。真武宫始建于明朝,几经劫难最终被毁,现在的真武宫乃今人重建,仍气势恢宏。不过,古真武宫留存下来一面真武镜,传说为照妖镜,几经辗转,命运传奇。

西武当山上的仰天楼可是该山一宝,有“千里嘉陵第一楼”的美誉,楼高39米,5层楼阁,采用八面飞檐样式。登上楼顶,放眼望去,江山尽收眼底。

崇霞宝塔算得上西武当至宝,此塔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距今快四百年了。塔身六棱形,由下至上逐层减小,一共9层,象征九级浮屠。一至五层有精美的石刻造像,一到七层留有各种墨宝,每层都有窗口可供远眺。崇霞宝塔在当地人心中分量颇重。

站在高处寂寞远眺,能看到远处竹柏微藏的临江寺和烟丛寺。杜甫和旅游都曾有过游历,并留下佳文。这里还有拦秀亭、城隍庙等去处可供游览。

就在西武当山下嘉陵江畔,85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影响红军长征的大战,今天战役的痕迹仍然可见。红军渡,多么优美的一个名字。1935年,为策应红军北上抗日,红四方面军渡嘉陵江西进。国民党反动派集结30多个团阻挡红四军,双方在武当山脚下发生激战,红军顺利突破防线,但也付出了惨重牺牲。红军街,当年 红军在王渡场准备船只和训练,无意间形成一条街道,如今按原样恢复了红军街。渡江指挥部,原本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民居,徐总的办公室就在这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有3600多件当时的文物。功勋馆,镌刻有英雄的名字,当年的战斗中,牺牲了两万多名战士。红军渡,这里厚重的历史震撼着每一个来这里的人

济南有座峨嵋山,现存四千多平清代古建筑群将迎提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悦

提起峨眉山,多数人会首先想到四川峨眉山。殊不知就在济南西郊还有座峨嵋山,与前者只有一字之差。这座山上现存有一片清代古建筑群,经历几次修缮后,近日再次迎来改造提升。

历经两次修缮改造

再次迎来提升

在位于济南槐荫区大金庄西侧的峨嵋山,山上的古建筑群院落即将迎来再次提升改造。“这次修缮主要是对古建筑群进行一个提升,包括院落监控系统安装、上院院落太阳能灯安装、院内各建筑展示牌制作及安装,上院遗址后院门周边道路、台阶铺设,上院北部院墙局部高度加高,上院南侧东段毛石墙砌筑等。”负责施工的济南齐鲁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工程将在3月27日左右竣工。

据了解,在此次提升工程之前,峨嵋山古建筑群已经历了两次提升改造,目前古建筑已经基本修复完成,而古建筑群所在的山体也修建了登山步道,成为山体公园

从2018年开始,峨嵋山及其古建筑开始进行修复。2020年10月19日,峨嵋山古建筑群修缮保护工程二期开工,主要修缮内容是对上院碧霞宫建筑遗址进行基址展示,保留现存墙体,去除西山墙顶部欲坠落瓦件。另外还对上院文昌阁建筑遗址进行基址展示,保留现存墙体,按山体走势平整一期未涉及院落地面,按设计要求铺设道路,铺设石板地面。院落补栽松柏、桂花紫薇、小叶黄杨等植被。

将打造西部亮点景观

专家:进行整体开发对外开放

峨嵋山古建筑群属于清代建筑,东西宽65.5m,南北长70m,占地面积约4585㎡。最初为佛教寺院,后来逐渐添建道教建筑。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峨嵋山古建筑群依山势而建,分上、下两院。上院为道教建筑,东为文昌阁、西为碧霞宫。下院为佛教建筑,东北角建有院门,北部居中为三大士殿,东西建有配殿及附属建筑,南部建有钟鼓楼。由于年代久远、自然灾害及后期不当维修等多种因素影响,殿宇逐渐坍塌,现存下院院门、钟楼、三大士殿及六处建筑遗址、数通残碑。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李铭表示,峨嵋山古建筑群位于济南西大门,是济南西部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它的历史价值此前常被忽略。“济南西部缺少这样的历史建筑,应该充分挖掘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整体开发,重点打造成西部的文化景点对外开放,提升西部和全市的文化氛围。”

今年的槐荫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峨嵋山改造提升工程。据了解,今年槐荫区将推广兴福寺古建筑保护利用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峨嵋山古建筑群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西兴”亮点景观。未来这里也将成为济南西部的旅游地标之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

武当山古建筑群,敕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历时12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统一布局,并采用皇家建筑规制,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的意境,绵延140里,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l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

金殿: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

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

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中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武当山金殿,1961年03月0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当山金殿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顶端。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在湖北丹江口市境内,是中国的名山之一,方圆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山中有二十四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风景名胜,它同时也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山中有很多宫观亭殿,有“五里一庵,十里一宫”之称,是中国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武当山金殿俗称“金顶”,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顶端,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物。金殿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4米,宽4.40米,深3.15米,是铜铸烫金、仿木构建筑,重檐叠脊,翼角飞翘,殿脊装饰有仙人禽兽,造型生动逼真。下设圆柱十二根,宝装莲花柱础,斗拱檐椽,结构灵巧精美。额枋及天花板上,雕铸流云、旋子等装饰图案,线条柔和流畅。殿基为花岗岩砌筑的石台,周绕石雕栏杆,益显庄严凝重。殿内神像、几案、供器都是铜铸的,中供奉着真武帝君,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侧立有金童、玉女,拘谨恭顺,素雅俊逸,“水火”二将,列立两厢,威严勇猛,是全山铜铸造像艺术精华所在。

金殿是分件铸造,榫铆拼焊,连接精密,浑然一体,毫无铸凿之痕,虽经历五百余年风霜雪雨和雷电的侵袭,至今仍金碧辉煌,绚丽如初,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

殿下的山峰腰绕石城一周,名紫金城,长1.5公里,临崖面险,悬空熊峙,四门石阙巍然屹立,极其险峻。

登上金顶,远眺群峰环峙,苍翠如屏,丹江水库碧平如镜,俯瞰太和、南岩、五龙诸宫,层叠有致,布局严谨,美不胜收。晨观日出,晚看云海,游人至此,如至仙境一般。

在武当山的小莲峰有一座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从主峰天柱峰移到此的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铸造的铜殿,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建筑物。

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铜殿元代置放在天柱峰顶,也被称为金殿。在明永乐大修武当时,明成祖朱棣因其规模小而另铸了一座金殿,下旨将元代铜殿转运至小莲峰保存。

这座铜殿完成于元大德十一年,在武昌铸造。造型古朴凝重,瓦棱、檐牙、栋柱、门隔、窗棂、门限等诸形毕具。殿体镂刻有铭文,记述化缘道士姓名和各地捐资造殿信士的姓名及地址

这座元代古铜殿是因为是从天柱峰转运下来的,所以叫转运殿。从字面上看,转运,有“时来运转”的意思。有意无意之中,武当金顶就又增加了一个神秘的景观,人们沿着铜殿转上一圈,据说能够解除厄运,转来好运、官运、财运等等人生运气。所以,来武当金顶的人,许多都愿意在这里转上一圈。

紫禁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紫”取自“紫气东来”,表祥瑞,“禁”指皇家禁地,由此可见紫禁城除保护金殿外,还有政治寓意。再者,金顶位于天柱峰巅,无屏障,无靠山,更无左右砂山,为了聚气,风水先生沿峰峦建立这道城墙,用以“藏风聚气”。紫禁城有四道城门,只有南门是真门,其它均为虚设。在南门的一侧并列有神门、鬼门,供以告诫人们,“人鬼神”各行其道。

紫禁城,亦名皇城,因金殿在其上而得名。明永乐十七年(1419)敕建,高达数丈,周长344米多,环绕天柱峰巅,由每块重达千斤的条石依岩砌成。紫禁城有一奇妙之处,即从里向外看墙体向外斜,而从外朝里望墙体却向里倒,远看美如灿烂的光围绕金殿,十分玄妙壮观。紫禁城四方设四座石质精雕石门,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

进入南天门,就是灵官殿长廊,幽暗阴森,石冷袭人。登上一段石级,是一块小平场,上有锡铸的灵官殿,玲珑古朴,为稀世之文物。殿右有明代御碑数通,殿前置碗口粗钢鞭数根。相传,凡是不虔诚的朝山进香者,到此都要受到灵官的严厉惩罚,上不了金殿。这一传说,竟把一些人吓得心惊肉麻,两腿发软,甚至昏厥倒地。出灵官殿长廊,手拉铁索,攀登“九连蹬”,九转而登一百数十级饰栏石梯,便是金光熠熠、名扬古今中外的金殿了。 紫霄宫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

紫霄宫创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元代重修,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赐额“太玄紫霄宫”。嘉靖三十一年(1552)增修扩建,共有庙宇806间。建筑布局充分利用地势,在纵向陡峭横向宽敞的地形上,构筑轴线建筑,层层递进,逐次升高,形成三进院落。由下而上依次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父母殿,两侧为配殿、东西宫和东西道院,主次分明,庄严肃穆,极具皇家道场气派。

紫霄宫是武当山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宫殿,其主体建筑至今已历590余年。进宫第一座殿堂为龙虎殿,殿内两侧供奉的青龙、白虎塑像,高达丈余,塑造手法细腻,技艺高超,有元代遗风。出龙虎殿,拾级而上,为朝拜殿,亦名十方堂,殿后是一青石墁地大院,正中即为该宫正殿——紫霄大殿。

紫霄大殿是全山最大、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坐落在三层饰栏丹墀崇台之上,巧妙利用地形落差,更显其雄伟壮观,气势轩然。大殿为九脊重檐歇山式顶,孔雀琉璃瓦屋面。整座殿堂碧瓦重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堂内陈设考究,供奉着道教神仙和各类供器、法器,工艺精湛,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紫霄宫不仅是武当山旅游观光的最佳去处,还是武当山道教活动中心,每逢道教传统节日,都在这里设坛建礁,祈福禳灾。

紫霄宫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由三层崇台衬托,比例适度,外观协调。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头和斗栱显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结构用九檀,高宽比为5:2.5,保持宋辽以来的用材比例。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镂空雕花,装饰丰富多彩华丽,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见。 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lO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南岩宫坐落在武当山南岩(又名紫霄岩、独阳岩)绝壁之上,上接碧霄,下临绝壑,周围峰岭奇峭,林木苍翠,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景色最美之处。南岩宫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宋、元均有较大规模建筑。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赐额“大圣南岩宫”。嘉靖三十一年增修扩建,共有殿宇640余间。南岩宫建筑群在总体布局上匠心独运,巧借地势,依山傍岩;在手法上打破了汉族建筑传统的完全对称的布局和模式,座座宫室镶嵌于悬崖峭壁,虽系人工,宛若天成,使其与环境风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营造了“天人合一”的至高意境。

南岩宫现存山门、龙虎殿、大殿、东西配殿、两仪殿、皇经堂、石殿、八卦亭、御碑亭等建筑90余间,其主体建筑玄帝殿民国十五年毁于火灾,200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修复后的玄帝殿重檐歇山,丹墙碧瓦,崇台高举,巍峨壮观,宛如天宫。大殿丹墀之下为青石墁地院落,中有一口古井,名甘露井,井台以青石雕制,六角饰栏,水质清洌甘甜,犹如甘露。从皇经堂到两仪殿之间的长廊,遍布摩崖石刻,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明嘉靖初年内阁首辅夏言和其弟子王顒所题“寿福康宁”四字。两仪殿前有一石雕龙首,长2.9米,宽仅0.3米,从悬崖峭壁上横空出世,面对金顶,下临深涧,顶端置一香炉,这便是号称“天下第一香”的龙头香。过藏经楼,即为建于元代的“天乙真庆宫”石殿,整体为石作仿木结构。南岩西侧一峰突兀,名梳妆岩,上建“梳妆台”,相传为真武大帝修道成功飞升之处。

南岩宫周围还有滴水岩、仙侣岩、黑虎岩、洪钧洞、雷神洞等景观,移步换景,变幻无穷,让无数中外游客陶醉其间,流连往返。 磨阵井又名纯阳宫,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一座四合院式道院,布局精巧,结构紧凑,现存山门、大殿、配殿、姥姆亭、北道院等建筑52间,大殿内壁画《真武修真图》形象地叙述了真武修真,得道成仙的故事,画风古朴。院内一口古井,旁立一根铁杵,传说当年真武太子在此受紫元君化身姥姆以“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哲理点化,最终修道成仙。

磨针井之名,取自真武大帝刻苦修炼,最后得道成功的故事,故事说:净乐国太子得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启示,到武当山学道修炼,但意志不坚,欲下山还俗。走到这里,遇见紫元君变成的一姥姆在井边磨铁杵。太子感到奇怪,上前问道:“磨铁杵做什么?”姥姆回答:“磨针。”太子惊问道:“那不太难了吗?”姥姆偏过头,笑容慈祥地点化太子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太子闻言顿时大悟,遂转身回山修炼,最后终于得道升天。后来,人们称这里为磨针井,并修建了磨针井和回心庵。

又名“磨针井”。从武当山镇(老营)乘车南行7.5公里,紧挨登山道旁,有一座纤巧玲珑,布局紧凑的道院,这便是磨针井。它周围峰峦拱拥,翠林环绕,竹铺凉云,梅送暗香,被誉为“竹月梅风巧相映”的胜境。

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此宫占地面积5千平方米,计有庙房52间。其主体建筑祖师殿,为三开间殿堂,殿内原供有真武青年时塑像。四壁绘《真武修真图》壁画,线条古朴高雅,色彩陈淡苍然,山水云树有致,各种人物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汉族民间画风,生动地反映了真武上山修炼的曲折故事。殿前埋着两根碗口粗的铁针,乌黑光亮,象征姥姆当年所磨铁杵。殿旁栏台高举,拱拥井亭一座,重檐雕脊,凌空展飞,婷婷秀立,轻俏典雅。

亭中有井,亭内有一眼井泉,水质清洌,甘甜如饴,据说品尝后,能增智开慧。其上神龛内置铁饰金姥姆磨针像,据说这尊像是供奉的紫气元君像,手捧铁杵,头微侧偏,笑迎过往游客,以相当高的艺术造型,渲染了这个道教故事。离磨针井不远的山巅上建有关帝庙,从前供奉关公像,现仅存一把铜制青龙偃月大刀,重达30多公斤,明万历年间造,亦为历史文物。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据记载,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门、廊庑等29间。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清代康熙年间,曾先后三次修葺。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门等殿宇。后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公元1982年经国家投资,对复真观开展全面修缮,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被列入全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