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明碑

建武明碑

董何明:重建黄龙庙碑记/重修北洞碑志

(21)重建黄龙庙碑记

【原文】

龙神之说,吾不知其何所昉也。易曰云从龙,又曰云行雨施,夫亦以云固龙之嘘气所为,而作霖雨以济苍生。实云之所为云固神矣,而实本乎龙。然则云之神,神似龙,龙又神乎,云者也然。不有神乎龙者以为主,则龙也能独行乎,是龙之兴神。固令之而无可合,亦令之而莫能分也。乡曲之间见云之能致雨也,而惟乎云之所以出则为龙。於是莫测其龙为何物?云为何物?而以为是有神焉。以为之操纵变化于其间,则不得不立庙以祀其神。盖以龙之行藏惟神司之,即雨之行止亦惟神司之,不可不祀也。明矣!吾村村之北旧即有龙王庙,庙之神有口口、口口,而未尝有黄龙也。俟道光十二年,本村又上巷父老因岁旱祷雨,复倡塑黄龙一尊。又闻地师论,韩奇山宜建龙王庙。遂共议建庙于此山之麓,亦以冀夫地之灵固神,以显神之灵因地以传。功成勒石嘱余为叙,亦聊以之志。夫立庙之始,使之历以不忘耳。

邑贡生赵乾撰邑增生赵鸿宾书

道光二十二年仲春毂旦

【译文】

关于龙神这一说法,我不知道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易经》中讲云总是伴随着龙,又讲当云积聚到一定的厚度时,就要下雨。云本来就是由龙慢慢呼出的气形成的,故而才有了天降甘霖,以养育众生。事实上云的行为,原本出自神的意志。而实际上又全在于龙,然而云的主宰就是神,这个神似乎是龙,殊不知龙却受控于神,当然云也一样,不过有的时候神也以龙为主,所以龙也能独立于神而行动,而这种情形要根据神的兴致了。因此龙本身就是完全由神操控,而无所谓合,自然更不存在分了。当人们置身于扑朔迷离之间,看到的就是云能变成雨,而云的出没变幻唯一依赖的就是龙。于是人们在诡异莫测中不禁疑惑,这龙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云又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乃至终于明白了其背后的主宰还是神,认识到了神的法力操纵变化于其间,所以人们纷纷立庙,隆重祭祀这位神灵。全是因为龙现身与隐藏的出没之间,唯有神能掌控。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下雨,雨下多大,什么时候停止,唯有神能左右。因此对这位神的祭祀,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忽视的。这是多么明白无误的道理呀!

我更乐村的北面,在很久以前就建有一座龙王庙。庙中供奉的神位是口口、口口,而就是没有黄龙。直到道光十二年的时候,本村又上巷的父老乡亲们,因为天旱祈雨,才又重新倡导塑造一尊黄龙神像。又请教地理风水大师称,应该在韩奇山建造一座黄龙庙。因而大家一致同意,并立即付诸实施,将庙宇肇建于韩奇的山坳之中。希望这块灵异之地,也是神的灵验之所,自然神的灵应也会因地而传播。总之这座庙的建立,不失为一次天人合一,神地相得益彰成功之盛举。故而立碑时嘱我作序叙,权为之志。让今天创建立庙的这段难忘的经历,留给我们的后世吧。

(22)重修北洞碑志

【原文】

村之东偏十里许有北洞在焉。所建神位一曰荤山昭懿圣母,一曰九龙圣母,历代重修,不知创于何时。至道光二十一年,予充膺香首。乡间父老咸啧啧焉,以北洞兴工为最余。因离村遥远,年岁又饥,目前且却心摇摇而未定。奈是岁之秋天来雨,而庙宇忽颓。此冥冥默默中或有神之所使耶,乃不意事犹未举。而张君春贵忽辞於世,斯时也,余与赵君文炳、赵君桂馨,欲择日兴工。苦于无水,欲待时修造,神无所依。不得已二十二年春,拔各巷总甲轮流送水,又念前人所造因陋就简,求能巩固。因而开山凿石,不求仑奂之美,止期完结之。及二十三年夏,虽无麦而秋成颇顺。始金像改作太補与山门、垣墙、周围柏树一并修理。工成之后勒石以誌之。

邑岁贡生候选训导王云峰沐手撰书

清道光二十三年吉日立

【译文】

在村子正东稍偏南,距村约十里的北洞山坳之中,有一座称作奶奶庙古建筑群。庙中供奉的有两尊神位,一位是荤山昭懿圣母,一位是九龙圣母。年深日远,历代多有修建。而这座庙宇究竟创立於哪一年,至今无人知晓。

时值道光二十一年,我当选为新一届香首之一。乡中老少爷们对新任香首多有赞许,并寄於厚望。上任伊始,盘点庙宇修缮状况,发现北洞奶奶庙的遗留问题最多。然而该庙离村远,又遇饥荒年。对此,我们几位香首深感纠结而举棋不定。怎奈当年秋天一场暴风骤雨的突然袭击,致使庙宇坍塌。这一切似乎都是在冥冥默默之中,神明所使然。当这件始料不及的事发生后,尚未理出头绪付诸行动时,而张春贵先生又恰在这个节骨眼上溘然辞世。我只好与赵文炳、赵桂馨两位先生共同商量,准备选择吉日开工兴建。然而,正当按计划推进之时,却因无水无法修建与重塑金身而被迫停工。只好等到第二年即道光二十二年的春天,责成各巷的总甲,(当时的基层组织,十户为一甲)分班轮流送水。又充分考虑到我们的先辈在修建施工中秉持的“因陋就简,严格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求实精神。因而在开山凿石中脚踏实地,尤其在加工构件时,不求表面的华丽之美,只求如期保质保量完工之固。修造工程至二十三年时春旱,虽夏收无麦,但秋收颇丰。因此,破败的神像由重塑改作全面的大修大补,殿堂与山门、围墙及四周的柏树一并修葺和整治。值此工程全部告竣之时,特刻石以志。

董何明 :笔名可月、曹重。更乐东巷人。长期致力于企业管理和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撰写专业技术管理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数十篇,分别在《文汇报》、《中国船舶报》、《河北企业》等报刊和省、部级专业会议和专题研讨会发表。其中获中国船舶总公司、河北省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同时,在报刊上发表报告文学、小小说、诗词、评论、杂文等数万字。先后出版了《企业配套改革探索》、《国企规章制度》、《董家圪节记忆》、《故墟长歌》等书。

启事

《故墟长歌》尚有部分存书,预购者请与本平台联系!

这块明代佳城碑建议保护

2020年12月9日《莆田侨乡时报》兴化寻宝08版

明代礼部尚书沈鲤立林鸣盛佳城碑

近日,我与文友到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峰村凤林自然村的唐林氏九牧陵园内大埕,看到一通被切断成两半的明代佳城碑(墓道碑),分开摆放,我们从附近找到二根大杉木棍把两半大碑石撬合拼接起来。佳城碑碑首高90厘米,碑身高240厘米,通高330厘米,宽100厘米,厚20厘米。碑首为双龙浮雕图案,正中篆书“皇明”二字。因为佳城碑文字已被凿,大都保存字的轮廓,有些文字已模糊不清。我们在现场仔细辨认,已辨识碑身正文:“赐进士第、中宪大夫、河南彰德府知府、前兵礼二部尚书郎,丹山林先生佳城”,上款:“□□□□□□岁□□中夏五月上澣之榖旦”,下款:“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龙江沈鲤立”。

明代礼部尚书沈鲤立林鸣盛佳城碑

品信息

沈鲤(1531—1615),字仲化,号龙江,又号潜斋。河南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市)人。明代名臣、理学家。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明神宗时,进左赞善,累迁吏部左侍郎,好荐贤士。万历十二年(1584)拜礼部尚书,修《景帝实录》。万历二十九年(1601),拜东阁大学士。又加少保、改文渊阁大学士,万历三十四年(1606)致仕。万历四十三年(1615)卒于家,享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万历帝非常悲伤,亲书谕祭文,赞其“乾坤正气,伊洛真儒”。葬于今商丘梁园区水池铺乡沈坟村。其著有《亦玉堂稿》《文雅社约》《南宫草》等。

▲ 沈鲤像

林鸣盛,生卒年不详,字元和,号丹山。莆田县赤柱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赤柱巷)人。林苇二十四世孙,父林应棐。与从弟林敬冕同中嘉靖四十三年(1564)福建乡试王大道榜举人。万历二年(1574)孙继皋榜三甲第四十四名进士。初授宁国南陵县(今属安徽)知县,兴学校,扩学田,筑城北圩堤15公里,省抚命名“林都圩”。万历五年(1577),知县林鸣盛建玉带桥。为官六年,政绩卓著,时人誉为“林南陵”。万历八年(1580)擢兵部职方司主事,升兵部武库司员外郎。万历十二年(1584),迁礼部郎中。万历十七年至十九年(1589—1591)出任彰德府(今属河南)知府致仕。万历二十三年(1595),鸣盛倡建明宗书院,讲学其中。万历三十四年(1606),鸣盛著有《林氏开闽分支总谱》(又名《闽林大宗世谱》)木刻活字印本。约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鸣盛爱凤林山,遂营寿域,左建凤林寺,右构巢云馆、环碧轩。万历三十八年(1610),林鸣盛、林及祖主持重修九牧祖祠。万历三十九年(1611)初夏(四月),时任福建南路右参将施德政(字正之,号云石)招邀林鸣盛同游福清瑞岩胜景,鸣盛赋诗二首并镌刻于福清海口镇瑞岩山瑞岩寺左侧崖壁上,诗(一):“旧闻海上拥神山,控鲤仙人去不还。鳌极忭来山欲舞,鸾栖峙处石犹斑。当年少保曾留碣,此日将军已驻颜。拟借摩崖题岁月,鲸涛万里静刀环。”诗(二):“吾家处士号团栾,四百年前此考槃。芝草当门频下诏,桃花有洞易还丹。三山翠滴穿云入,一水虹明带玉看。小队传呼天路近,鱼惊鸥鸟起江干。”款署:“辛亥初夏,大将军施正之招游瑞岩漫赋,莆中林鸣盛。”寿八十四。配周氏,封恭人;侧室杜氏、张氏、凌氏。葬凤林山。昔日礼部尚书沈鲤为其部下友鸣盛立佳城碑。邑人周婴《中宪大夫河南彰德府知府丹山林公墓表》云:“他若彭湖,内藩南郡,外控东番。夷舰经由,辄规窟穴。公令镇以阃帅,宿以重兵。则寇皆凫泛遥驰,鱼睨斜去。”太傅、中极殿大学士、福唐(福清)叶向高撰《知府丹山公(林鸣盛)像赞》:“公讳鸣盛,字元和。封兵部主事三子。万历甲戌(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直隶南陵县知县。时关寇变乱,公筹画擒捕,绰有成绩。(福建)巡抚金学曾时疏论荐,时论韪之,寻钦取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武库司员外。著有《蒭荛奏议》,调礼部主客司郎中,升河南彰德府致仕。倡建明宗书院,讲学其中。赞曰:‘才猷练达,器识深闳。贤科发颖,壮邑蜚声。运筹区画,寇难削平。用嘉乃绩,郎署时旌。枢曹仪部,参赞寅清。剖符建节,出守专城。归来五马,凤林逃名。’”

▲ 知府林鸣盛(号丹山)像

沈鲤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六月辛卯日(新历7月11日),推算林鸣盛约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间。

沈鲤曾于万历十二年(1584)任礼部尚书,而林鸣盛于本年(1584)任礼部郎中,沈鲤与林鸣盛为上下级关系。沈鲤作为曾经的上司能为曾经的部下林鸣盛立佳城碑,可见两人之关系亲密。沈鲤立此佳城碑时官居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宰辅),而款署时放下高贵身份,只署当时职官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这是自谦还是另有讲究?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 彰德知府林鸣盛墓在凤林山全图

建议莆田林氏委员会把此通明代礼部尚书沈鲤立林鸣盛佳城碑申报文物保护。

编辑:吴芹芹

编审:郑育俊

武汉最不起眼的建筑,明明是寺庙,却常被游客误认为教堂

金钱决定旅行的长度,眼界决定旅行的宽度,心灵决定旅行的深度

我国是著名佛教大国,不管是在哪座城市,都可以看到寺庙的存在,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样子,但是在武汉就有这样一座特别不正经的寺庙,经常被游客误认为是一座教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快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这座寺庙就在武汉市汉口镇的黄浦路上,名叫古德寺,这座寺庙最大的特点就是外观看起来特别的像是西方的教堂。屋顶上还有很多十字架,很多游客都把这里当成是西方的教堂前来拍照打卡,而且这座教堂特别的平凡,甚至很多人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很容易就错过了。

其中的原因应该就是周边的建筑都是仿造的西方文化,加上这座寺庙本身名气就不是很高,导致来这里的游客都在品尝美味小吃从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古德寺是在清朝的时候开始建造的,当时正是洋务运动兴起的时候,到处都在学习西洋文化,为了防止建成的寺庙遭到破坏,最后决定将外观修建成教堂的模样,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座寺庙里面所供奉的还是我国文化为主的佛教雕像。

严格的来说这里是一座正宗的尼姑庵,里面有50多位尼姑生活在这里。走到教堂的大门口,一扇不起眼的拱门映入了眼帘,从外观上来看,就是一座典型的西方教堂,从大门进入竟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建筑融合了三方文化的特色,整体虽然是一个塔形的建筑,但是里面却是别有洞天,每个小窗户的上面都是我国最出名的八卦图案。

里面的圆通宝殿最为出名,远远的看去还有点像古希腊神庙的感觉,我国其他地方的主庙是飞檐斗拱的外观,但是在这里却没有任何的表现,大殿的墙上全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圆圈,在圆通宝殿的顶上有9座佛塔,最让人意外的是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都只有7座。而在寺庙了里面供奉的则是我国佛教文化里的圆通菩萨,一共有25座,和周围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这处寺庙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光外观早已爬满青苔,如果不是来这里拍婚纱摄影者一般的游客绝对想不到在汉口这个闹市之中还有这样奇特的寺庙存在。如此宏伟的寺庙非常的有纪念意义,大家要是来汉口玩的话一定要来古德寺看看,相信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湖南最“豪气”的景区,每年亏损上亿元,却至今不收门票!

广东“最牛钉子户”,索要巨量拆迁款被拒,今却成著名拍照胜地

我国最“牛”陵墓,高铁竟因它绕弯多掏2亿,当地政府却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