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渡槽

奇峰渡槽

奇峰渡槽(泸县)

1.胜利渡槽

保护范围:东北至宝丰村二组公路上坡20米的长石塔山坡处,西南至阳高村7组河坝头屋基方向黄桷山分水渠处,西北、东南以渡槽桥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2.华丰渡槽

保护范围:西北外延50米至长林村六组芭蕉湾屋基山甘立惠住宅后水槽闸门处,东南外延50米至宝丰村八组大灰堡渡槽交叉口五星洞口处,西南、东北以渡槽桥基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2019年10月7日,奇峰渡槽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道林沟、奇峰渡槽一日游召集

如今,泸州周边可去的景区小品不胜枚举,但能将它们巧妙的串联起来,却有着一番学问。利用春暖花开的周末,给自己放一天假,体验自驾乐趣,是个不错的选择。

活动时间:2020年4月18日(周六)

活动线路:市区—奇峰渡槽—道林沟 —屈氏庄园 —市区,全程 140KM。

线路特色:体验农耕文化,道林沟自然风光,川南庄园屈家大园

活动费用

活动费用:会员价60元,非会员价80元。

包含一顿丰富的农家午餐,自驾游意外保险,领航服务费用。

活动下限成团人数,不少于20人。

活动流程

8:00在石堡湾现代4S店旁边大道集合;

8:30发放车贴和对讲机后,准时出发,经特兴,兆雅30公里;

9:30到达奇峰镇阳高村胜利渡槽,游玩时间大约1小时;

11:30农家小院休息,可以组织棋牌游戏(40分钟);

12:30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农家午餐;

13:30道林沟游玩,茶山,竹海,环湖途步踏青;

16:00开始前往屈氏庄园参观(视景点开放情况);

再转高速路到达泸州市区,结束一天的行程。

奇峰渡槽群起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于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重工修建,当时是因奇峰境内连年干旱缺水,田土缺收短收,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和出行难问题而修建的水利设施,至今都具有很高的群众生活价值。奇峰渡槽群共长65000 米,其中石拱式渡槽33 座,长达4000 米。奇峰渡槽群中最典型、最艰苦,最宏伟,设计施工技术难度最大的是“ 胜利渡槽” 和“ 华丰渡槽” 。

道林沟景区资源分为人文、自然、科教三大类,有27个景点,22个自然景点,5个人文景点。景区自然景点资源以较好的植被条件为基础,山、水兼有,湖阔水深,湖水优美明净,湖畔绿树成荫,湖外青山相连,绿树掩映,湖光山色浑然一体。人文景观资源以玉泉寺、隆兴寺、十三坡、陵墓等为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泸县屈氏庄园,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809-1845)。民国1912年—1916年扩建碉楼、戏楼、佛堂,庄园基本完善成现在的格局。屈氏庄园现存部分占地12亩,坐西南向东北,整体布局似一艘大船,它是我省现存较为典型的高墙碉楼民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继大邑刘文彩“收租院”之后成为四川第二个阶级教育展览馆,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粹”。

五一节线路预告:点击进入

1、 【5.1】追寻历史的足迹--阆中剑门观音故里

2、 【5.1】眺望贡嘎,伍须海四日自驾

3、 【5.1】朝圣色达、墨石公园四天经典环线之旅

4、 【5.1】彝区深度4天穿越--探寻“悬崖村”、去西昌水果

【注意事项】

1、提前做好汽车检查和保养。提前准备好随车工具、备胎、润滑油等,检查户外装备是否齐全。遇旅途中出现意外事故,承办方有义务和责任为客人协助解决相关问题,但不负事故责任和经济赔偿,如产生赔偿将按保险公司规定赔偿。如遇人力不可抗拒因素所产生的费用由客人自理,如塌方、自然灾害等。

2、游客必须身体健康,游程中应遵守纪律,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必须听从领队劝说不可擅自行动,否则后果自负。

3、请自备好照相机、晒霜、爱好摄影、注意照看相关器材。

4、自驾车请保持在高速路上的车距,行驶中车主自觉遵守相关交通规则,不随意超车,严禁在弯道处停车、听从领队安排协调。

5、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请戴上太阳镜,涂抹防晒霜以护肤;爱护环境,安全第一,全部垃圾带出景区;

泸州人工天河,奇迹般的渡槽“万里长城”

这些快被遗忘的水利工程奇迹,泸州的渡槽!

龙门

《渡槽》

好多的朋友都熟悉

在泸州,有这样一些渡槽

它很美,构造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泸州,虽然地处巴蜀之地,但因为山地丘陵比较多,田高水低,又常年深受亚热带季风的影响,雨水不均导致旱季缺水严重。

而历代泸州人亦是修塘蓄水,筑堰引水从未间断。年年干旱,年年抗旱,饱受天旱之苦,面对大自然所带来的困境,机智的泸州人民开始修建渡槽。

据了解,以灌渠、渡槽构成的石渠泸县境内大约有5000公里。其中奇峰镇、立石镇、云锦镇、喻寺镇的渡槽规模较大。

这些渡槽设计巧妙,构思别致,建造科学,那拱上加拱,桥上架桥的设计,干渠蜿蜒如龙,蔚为壮观,称得上水利建筑的“万里长城”。

看世界

渡槽作为古代文明使用的引水工具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渡槽诞生于中东和西亚地区,已有5000年的历史。

塞哥维亚罗马大渡槽约建于公元53年,大渡槽的两层拱门别具特色,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塞哥维亚旧城和输水道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而今的渡槽虽已被废弃

但抹不去它曾经的辉煌和功劳

长岗坡渡槽工程,由广东人创造出的这一段历史奇迹

历史上,罗定曾经被称为“饿定”,饿者,饥饿、饥荒之意也。

历史上的罗定一直因为干旱饱受无粮裹腹的痛苦,自从盘古开天劈地,将罗定划分为有人类居住的一类地方,这里就因为干旱无水而受尽了苦难。

十年九旱,这是对那个时期罗定的一种定义。而这个定义带给罗定人民的、便是数不清的饥饿和困境。据史料记载,仅建国后发生的旱灾就有34次之多,且干旱情况一直维持到了1985年前后。

因为干旱,导致粮食绝收欠收,老百姓只能喝粥咽糊、吃不饱肚子。为了求生,罗定人开始外出谋活路,由此催生出了著名的“走三行”行当。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罗定发展的干旱问题,从明清时期开始,历朝历代都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治理,效果却一直不甚理想。

解放后,罗定县委极其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在人民政府的动员和号召下,罗定人民开展了长期性的、轰轰烈烈的水利设施建设,由此,才彻底地改变了罗定干旱缺水的状况,使罗定真正、彻底地摆脱了困扰千年的干旱问题。

1951年,罗定县罗平镇牛路迳水库建成,这是罗定历史上建成最早的一座水库。此后,在罗定县委的坚持不懈和大力倡导下,在罗定人民的艰苦努力下,先后建成了山垌、湘垌、罗光、金银河等一批水库,并先后完成了引太、引泗、引沙、引镜等一系列农田灌溉工程,由此完成了罗定由旱区向鱼米之乡转换的完美兑变。而在这一系列水利工程中,尤以长岗坡渡槽工程最为艰苦、最为引人瞩目,也最具有历史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长岗坡渡槽工程是能否有效解决罗定十年九旱问题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一个工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罗定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以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和勇气创造出的一项奇迹,是罗定人引以为骄傲的一座里程碑。

全长5.2公里的长岗坡渡槽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引水渡槽,工程建设者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可以辅助的情况下,完全依赖钢钎、铁锤、人力车等原始工具,最终筑成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被喻为奇迹的伟大工程。

长岗坡渡槽工程持续时间之长、耗费精力之大、动用人力之多几乎都可以称为“最”,它之所以能够成功不外乎于几点:有着坚强有力的、具有实干精神和作风的领导集体;有着能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的人民群众;有着全国人民无私、无畏的支援和鼓舞。

据曾经参与长岗坡工程建设、祖籍罗定市船步镇的参战老兵刘天荣介绍,当年他们参与建设渡槽的时候,条件是十分艰苦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恶劣。“大热天的,工地上所有的人都是头顶着烈日在干,没有一个叫苦的。那时候的老百姓很能吃苦。”对于当年那些难忘的经历,刘天荣至今仍记得十分清晰。

长岗坡渡槽工程的建设完成,是中国人“人定胜天”思想的复制和写照,也是罗定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人民力量,以人民力量战胜一切困难的最直接结果。

长岗坡渡槽工程被赞为“广东红旗渠”,在经历了近40年的风雨洗刷之后,如今的长岗坡渡槽仍然骄傲地挺立于这世界的一角,在发挥着巨大的、无可比拟的引流作用的同时,也在接受着人们的赞叹与观摩。

那个令人振动和兴奋的中午,就在我们结束参观、准备离开纪念馆时,从广播里传来了一阵并不熟悉的歌声:罗定在哪里?罗定在我心里,在我的梦里。罗定在我回忆里,在我的血脉里,深深地爱着你。

深深地爱着你,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