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尔岩摩崖大佛

佛尔岩摩崖大佛

佛尔岩大佛位于威远县东联镇境内,为唐代摩崖造像。大佛身高11.82米,系省内最大的弥陀接引佛。大佛身披架裟,袒胸裸肘,腰系宽大褶裙,左手托舍利于胸前,右手长垂,倚北面南站立于莲台之上。佛像方正丰硕,两耳垂肩,慈眉善目,庄严古朴。

大佛左侧有四座摩崖佛龛,造型精美。佛像均身高两尺余,清巧大方。佛龛之下有山泉涌出,终年不断,水质清澈透明,口味甘醇,大佛下方新建有大雄宝殿,殿内刻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以及普贤菩萨等佛像均金光闪炼,富丽堂皇。每逢庙会,游人络绎不绝。佛尔岩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佛教活动点。来往交通十分便捷,威远县城每天有公共汽车直通佛尔岩。

四川第三大佛!半月山摩崖造像!四川第三大佛 四川佛像文物古迹 四川观察

四川第三大佛!半月山摩崖造像!四川第三大佛 四川佛像文物古迹 四川观察

我爱蒲江•每周一宝——大佛寺摩崖造像

大佛寺

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鹤山街道梨山村之长秋山南麓。据其造像风格,断代为唐代至清代摩崖造像,大多造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清代《蒲江县志卷二·方外·寺观》记载:“大佛寺,县东十里,石崖上大佛一尊,高丈余,前有石池,终岁不竭。”大佛寺摩崖造像1-22号龛,系一环首方碑,高1.27米、宽0.43米,文字漫没。这通龛碑应该是记述大佛寺历史的最确切材料,可惜文字不存。故而,大佛寺营建于何时,今已不可考。以摩崖造像时代推之,当于唐代兴建。

清代《蒲江县志》关于大佛寺的记载

大佛寺摩崖造像,现存17龛,303尊。该造像主要分布于大佛寺后南北走向长100米、宽5米、距地高10米的白砂石山崖上,可分为两个区域,一为崖壁东部的大佛区,另一处为崖壁西部千佛崖

大佛区造像4龛,均坐南向北,1、2号龛的时代大约在唐,3号龛未刻成,4号龛为清代造像。

1号龛,系马蹄形大佛龛,龛下方设高台。龛中造一尊弥勒佛像,高5.25米、肩宽1.62米、头高1.15米、胸厚0.56米。佛像倚坐即善跏趺坐于高台上,身体端坐,两脚自然下垂。螺髻,面相丰圆,披双领下垂袈裟,内着僧祇支。左手抚膝,右手上举,手心向外,小指、无名指下屈,余三指并拢上指,施说法印。大佛龛左右后壁续刻23小龛,计左壁11龛,右壁12龛。

1号龛弥勒佛造像

1号龛右侧造像

1号龛左侧造像

2号龛,系外方内圆双重龛,外龛高1.1米、宽0.96米、深0.32米。龛中造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后壁浮雕天龙八部造像。第一层台阶龛上左右侧各蹲伏一狮,第二层台阶正中刻一只鸟。内龛外左侧雕一座经幢,右侧刻一座七级方塔,内塑坐像一尊。

3号龛,初坯,未刻成。

4号龛,系双层方龛,内龛高0.82米、宽0.61米、深0.13米。龛内雕坐像一尊,龛楣刻“慈航普度”,龛左竖刻“西湖三月景”,右刻“南海一枝春”。该龛为清代造像。

4号龛造像

千佛崖造像13龛,编为5-17号,龛像均坐东向西,时代大约为唐代,造像题材主要为弥勒坐像,地藏立佛,观音立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等。

其中,12号龛造像极为独特。该龛,系双层龛,高1.5米、宽1.32米、深0.32米。龛内周壁刻6排52尊佛像坐于带茎仰莲台上,中间雕阿弥陀佛立像,合为53佛。龛口上方左右侧各刻1尊像立于云端。龛口左侧雕菩萨像1尊立于云端,左手下垂提瓶,举右手扬物。龛口右侧雕弟子立像1尊,头残。

12号龛造像

千佛崖造像(局部)

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最为世人所关注者,为那尊高达5米的弥勒佛像。

李良先生《四川石窟、摩崖造像综述》认为,唐代四川佛教石刻造像“为全国盛唐以后各省石窟、造像之冠”。并且,这时的佛教造像走的还是“巨无霸”路线,据蜀石先生统计,高达10米以上的石刻佛教造像就有17处之多。当然,其中最具代表者是高达71米的乐山大佛

只有5米身高的蒲江大佛,排列在这些大佛面前,就如同进入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大人国世界。然而,等而量之,人们惊讶地发现蒲江大佛宛如一尊“缩量版”的乐山大佛

蒲江大佛与乐山大佛,开凿时间均为唐代,其造像丰满圆润,充分体现唐代时尚。从造像手法而言,两尊大佛皆为倚坐说法印佛像,其共同点有四:弥勒佛造像、双手说法印、装饰宝座、垂双足坐。

蒲江大佛与乐山大佛

大佛寺大佛在蒲江知名度很高,民间相传:弥勒佛云游天下,见长秋山很有灵气,于是席地而坐,大修其行,化为“和尚山”,其座下二十四个弟子变成二十四个山头。

大佛之侧有白蟹井,盖清代县志记载之“石池”,乡人呼之曰“爬海井”。井中有一种少见的白色螃蟹,周身洁白银光闪闪逗人喜爱。据说,这口井原来是座银窖,井里的白螃蟹是银元宝变化的。相传,大佛寺的法昌和尚贪财,一次将化缘的银子藏在地窖,准备回家买地。当他挖开地窖时,惊讶发现银子化成一池清水,爬出来一堆白螃蟹,张牙舞爪瞪着法昌,还活生生夹断他的五个指头。有好事者,编打油诗一首:“贪心和尚贪银子,一窖元宝化成水。正经和尚念假经,爬海夹断五手指。”

大概,千年来被大佛仙气所感,此井之白蟹名声很大。2002年,《北京晚报》刊文“奇禽怪蟹齐聚成都大佛寺”,一时蒲江大佛寺与白爬海之名,成为京城侃爷们茶余饭后大呼神奇怪诞之谈资。

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亭廊

太兴乡佛子岩:射洪境内罕见的“摩崖石刻”

1

梓江

从天仙出发经过八一电站,

沿着梓江往下游方向行进5、6公里,

首先会路过我们在5月遇到的美景

夏末秋初的梓江比起初夏时节暗淡了不少,

水质和草木的颜色均不能与4个月前相媲美,

匆匆拍完几张之后,

直奔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佛子岩

那里与梓江有着不舍的情缘。

2

梓江河运

在佛子岩寺庙的脚下,

便是流淌了千年的梓潼江,

和涪江一样,

这里的河运也曾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上游的盐亭县甚至称它为“黄金水道”;

距离寺庙不远处是有名的马渡口,

数百年来承担着两岸经济交流的重任,

在梓江上的大桥通车之前,

这里是天仙与东岳之间的一个著名坐标,

大的渡口附近必定有一座或大或小的寺庙,

马渡口与佛子岩的关系也大抵如此;

宗教与码头的互生在射洪其他地方也很常见,

比如

香山渡与香山寺,大榆渡与大悲殿,东山寺与洋溪的渡口......

至于先有码头的繁华才催生了出寺庙,

还是先有了寺庙护佑才有了码头,

见解往往一时众说纷纭。

3

佛子岩

佛子岩,

位于太兴,天仙,东岳三个乡镇的交汇处,

这也意味着,这个地方到三个乡镇都很远,

因此,现在的荒凉便可以理解,

现在的佛事活动,

都由周边为数不多的信众自发组织,

寺庙的日常维护与运行已经停滞很久。

佛子岩的挂面和粉条曾大名远播,

寺庙以此为生持续了很多年,

在上半县,

它的名气甚至一度与兜率寺、独坐山齐名,

文革之前,射洪对当时的宗教场所做过详细登记,

受邀参与统计的除了柳树饶益寺金华天机宫等,

还有当时四乐乡(现太兴)佛子岩的僧人,

佛子岩在周边的影响可以由此窥见;

二十多年前,

佛子岩周边的人口开始急剧减少,

马渡口随着交通改善而衰落,

最后一个汪姓僧人的离世之后,

佛子岩的人流渐渐消散,

只留下了一处射洪境内少有的摩崖石刻

让现在来到这里的人们,

还能感受到这里曾经的香火鼎盛。

4

后记

梓江在此拐过了一个大湾,

历史在佛子岩也发生了转折,

寺庙与码头的的存在,

是射洪河运历史的活化石

以前的射洪人在此渡河,以求生计,

供奉神灵,虔诚地祈求风调雨顺,

而今,渡口的功能已被现代化的交通所代替,

人口迁徙与社会变革也让庙宇不复往日;

5

后记

从佛子岩回家之后,

我挑选了几张照片放到微信群和朋友圈

在射洪竟还“藏”着这样的一个地方,

这已陆续吸引了好几拨网友前往,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前往佛子岩的朋友,

绝不去带走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