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寺

南塔寺

南塔寺位于罗江城南的天台山,古时候这里有墨香泉、上天梯、钓鳌台、文笔峰、南塔等古迹,这里曾是明代罗江八景之一的“天台秀色”,卢雍有诗赞曰:“城南绣岭横,岚翠入江清。晴旭霞光烂,依稀是赤城”。清乾隆五年,罗江县令王会嘉因感慨罗江已间隔80年无一人登贤书,乃补修天台山之文笔峰,翌年秋李化楠中举;乾隆十七年,罗江知县孙法祖建南塔、文昌宫以培文风,并亲自撰联:“百代蒙麻绵甲第,六村赐福眺和平”,塔、庙建成,李调元、李鼎元、李骥元陆续中进士步入翰林,钱林虎、柴邦直、李本元等先后中举,于是罗江人文蔚起,士林光彩。

南塔寺景区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401平方米。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罗江县城,请看:罗江县城四面环山,泞水、灅水会合于城北云盖山下,整个县城就像一只“大船”;在“大船”的中舱也就是原老南街,建造的五层高木结构的奎星阁,恰好是这艘“大船”高高耸立的桅杆;船头直抵天台山,此处层峦叠嶂,山势俊秀,罗纹江水顺流而下,有一泻千里之势,而当年这里的南塔也就成了这艘“大船”定位的锚桩,但很可惜南塔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仅存塔基在寺后。

【寺门石狮子前】

门前一对青光石狮子,右边这一尊石狮子左脚踩着绣球,右脚踏着一只海螺,栩栩如生,十分奇特。别看这是一只石海螺,却能吹出相当动听且浑厚的声音,只可惜现在石海螺后半部已经损坏,再也不能发出声音了。

【天王殿】

天王殿,是弥勒佛像。弥勒佛是我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此佛常怀慈悲之心。在《经书》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后,弥勒托生于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

弥勒佛像两边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此楹联告诉我们,愉快地接纳别人,欢笑地面对人生,自然自己也能心无烦忧,天天开心了。

此殿两侧雕塑的是四大天王像,栩栩如生,寺中的塑像全是青光石材料雕塑而成,菩萨塑像的金身部分全是用黄金镀成,这是南塔寺的一大特色。

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副楹联“前拱云盖后枕玉瀛,右带纹江,左环龙洞”,此副楹联概括出了县城附近多处著名景点。“前拱云盖”是指罗江县城北面的云盖山,为古时罗江八景之一的“云盖仙峰”,山上有张任墓,现在山上的云盖山庄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后枕玉瀛”是指寺后的玉瀛山,山上旧有龙池故名;“右带纹江”是指穿城而过的罗江母亲河——纹江河;“左环龙洞”是指县城西外美景“龙洞仙踪”,这些都是十分值得游玩的景点。

【大雄宝殿】

前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庙中最庄严神圣的地方,也是寺庙中和尚们修行的地方,所以游客朋友到了这里也都要严肃安静。左边是寺庙接待室,右边是斋堂,可容纳数百名香客同时享用斋饭。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吃多了,同时高血压、高血脂等毛病也就相随而来,很多朋友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经常相约到寺庙吃吃斋饭,南塔寺离县城近,所以节假日游客就很多,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到南塔寺品尝一下斋饭。

【观音殿 】

观音殿,殿里供奉的是汉白玉观音坐像,汉白玉象征着观音的圣洁无暇。观音是慈善、爱心的象征,许多心情浮躁的人希望拜了观音以后让心情宁静下来,上了年纪的游客则希望保佑全家平安幸福,商贾大户则希望财源滚滚,因而这里也就香火旺盛了。

【药师殿】

南塔寺的第四殿药王殿,许多上了年纪的游客来到这里都要参拜药王,祈求全家安康、平安、幸福。

现在的南塔寺,法相庄严,一方净土,香烟缭绕,晨钟暮鼓,祥和安谧。

信息来源:罗江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信丰城区大圣寺塔:江南现存最高宋塔,堪称“江南第一塔“!

大圣寺塔,位于信丰县城内。建于北宋 时期,为平面六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大圣寺塔九层十八级,重修后高66.45 米,史称“凌霄绝顶,通省无以伦比”,为江南现存最高宋塔,堪称“江南第一塔“维修过程中,在塔内部发现各朝代的铜钱,年号包括开元、太平淳化、咸平、景德、天禧、元丰等,又于第七层北面假壶门左侧发现一铭文砖,刻有“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正月初”等字眼。这一年号比元祐年十一月(公元1087年)推前了二十三年。以此年号推算,“大圣寺”塔距今已有九百四十八年的悠久历史

大圣寺塔为九级六面楼阁式砖塔,穿壁平座,塔内楼共17层,有明暗层之分。每级设有平座、檐、廊、栏杆、砖叠涩出檐,檐下为砖砌额坊,各层辟有真假门各三个。塔身各角为八棱柱。塔内有藻井并绘有彩绘,塔顶为坊,塔刹由覆盆、相轮、宝珠等组成。塔座占地90平方米,1953年和1954年国家文物局曾2次来县考察,第一次取下木雕像一尊,铜钱数枚,一为“开元”一为“大观”。

第二次发现木雕像一尊,像上有铭文,云“朱叶氏及妻来大圣寺,在塔上供养,乙丑年十一月X日题”,字迹苍劲,似宋人手迹,因塔上发现木雕像铭文“大圣寺”而得名。大圣寺塔相传大圣寺塔建于三国赤乌年(公元238年)。《赣州府志》称:宝塔寺在县城北教坊,中为大雄宝殿,殿内宝塔为吴大帝赤乌年号建。唐贞观年(公元627年)重修,晚唐时期被毁,宋治平六年(公元1064年)县民在原址上重建宝塔。千余年来,虽经风雨剥蚀历经沧桑,仍古貌苍然,巍然屹立展现与世人眼前。“凌霄矗立,通省无与伦比”,它在研究古代历史和建筑艺术上极具价值,是现存的江南最高宋塔。

关中古塔—渭南庆安寺塔

离开丰图义仓已经六点多了,开始往回走,过来大荔县城就有些瞌睡,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突然我爸喊我说前面有座古塔,我马上正看眼,绕过一座遮挡的建筑物,一座不大的古塔就出现在眼前了,顿时精神起来。

古塔正好位于大荔县和渭南临渭区交汇处,交口镇东堡村旁,紧挨公路南侧的一个路口上。古塔周围被一圈围墙包围着,门开在南面,由于大门紧锁,所以只能在外面仰望一番。塔前有一座大殿,塔有9层,呈楼阁式,每层高度由下往上逐渐缩小,四面开有券门,虚实相间。平砖叠涩出檐,一二层有仿木斗拱,四角上悬挂有铃铛,塔身略微向东南侧偏斜。跑到南侧的小树林里方便时,发现地面和土层里有很多的瓦片,可能是原来这里建筑上的。

此塔名为“庆安寺塔”,又被称为“来化塔”“镇风塔”,原塔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1月)的华州地震中被毁,三十七年(1558年)重建。如果有机会进入参观的话,可以在塔门两侧看到介绍这一段历史的题刻。

2014年5月31日傍晚

参考书目:赵克礼《陕西古塔研究》第227—228页,科学出版社。

云南旅游崇圣寺三塔 昆明崇圣寺三塔

1. 昆明崇圣寺三塔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崇圣寺三塔地理坐标:北纬N25°42′32.38″ ,东E100°08′53.01″。海拔:2033.59 米。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

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

2. 昆明崇圣寺三塔的简介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名胜古之迹,年代远,不倒不歪。

3. 云南崇圣寺三塔

大理三塔拍照游玩攻略

对于每个到大理的游客来说,崇圣寺三塔可以说是不亚于苍山洱海的一张文化名片了。三塔是崇圣寺的标志性建筑,历史上曾有十多位大理国王到崇圣寺出家修行。

很多摄影爱好者都会很想拍一下三塔的全貌,这里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经验:拍三塔比较常规的机位是正面拍,如果只是追求正面照的话,可以在公园大门马路对面的小广场拍,不过要找到没有建筑和树木遮挡的位置,最好站高一些;又或者去到公园里三塔正前方的广场上,也可以拍到没有人头的全貌。

而如果想拍到不一样的烟火,最佳机位则是三塔的倒影。拍三塔倒影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景区里面,一直走到三塔右后方有一个叫聚影池的水潭,不过据说要找很多个角度才拍得到完整倒影。还有一处则是在景区外的三塔倒影公园。三塔倒影公园很小,但里面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水池,这里拍的三塔倒影最有大片感。

4. 昆明崇圣寺三塔是哪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833年-840年),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1108~1172年),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崇圣寺三塔集三种功能于一身,建塔艺术登峰造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1961年3月4日,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昆明崇圣寺三塔在哪里

答: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组建筑群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

6. 云南崇明寺三塔

1、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

2、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833年-840年),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1108~1172年),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3、崇圣寺三塔集三种 能于一身,建塔艺术登峰造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1961年3月4日,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昆明崇圣寺三塔图片

关于崇圣寺三塔的名句有:

1、题崇圣寺唐代:许浑西林本行殿,池榭日坡阤。雨过水初涨,云开山渐多。 晓街垂御柳,秋院闭宫莎。借问龙归处,鼎湖空碧波。

2、寓崇圣寺怀李校书唐代:许浑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 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3、崇圣寺斌公房唐代:贾岛近来惟一食,树下掩禅扉。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4、寄崇圣寺僧(一作关山寄诗赠清越)唐代:曹松不醉长安酒,冥心只似师。望山吟过日,伴鹤立多时。 沟远流声细,林寒绿色迟。庵西萝月夕,重约语空期。

5、崇圣寺斌公房宋代:高翥近来唯一食,树下掩禅扉。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8. 昆明崇圣寺三塔附近的旅游景点

云浪村隶属云南省大理市风仪镇。地处风仪镇东边,云浪村附近有凤仪文庙、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南诏风情岛、银都水乡新华村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大理独头大蒜、白族扎染、云南下关沱茶、邓川牛、白族喜洲粑粑等特产。云浪村村民欢迎你的到来啊!

9. 云南宗圣寺三塔

共16层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

10. 云南什么圣寺三塔

  云南大理崇圣寺有三塔,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对洱海,西靠苍山。

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崇 圣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崇圣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

11. 云南崇圣寺三塔的由来

大理三塔即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

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籍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