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林寺大殿

花林寺大殿

花林寺大殿,位于四川省盐亭县富驿镇火星村,始建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建筑面积为180平方米。

中文名:花林寺大殿

地理位置:四川省盐亭县富驿镇火星村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422-3-225

批准单位:国务院

始建时间:1311年(元至大四年)

建筑面积:180 m²

大林寺桃花景点 大林寺桃花景点介绍

1. 大林寺桃花景点介绍

不相同,山下桃花大约在三月盛开,而大林寺在四月始盛开。相差近一个月。

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同友人游大林寺,写下了《游大林寺序》,在这篇序中,附了一首绝句《大林寺桃花》,绝句前两句,就写出山下桃花与山寺的桃花花期不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如盛开”。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因此与山下形成气候差异,从而形成了这种特殊的物候景象。

2. 大林寺桃花盛开的地方

不是。

附录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与西林寺、东林寺并列为庐山“三大名寺”。

大林寺位于庐山山上大林峰下, 东林寺与西林寺位于山下西部山麓。

西林寺和大林寺皆毁于日本侵华战争, 被日本人用大炮摧毁,只剩下东林寺和离寺不远的西林塔。

3. 大林寺桃花欣赏

主旨: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

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4. 大林寺桃花最独特之处

大林寺桃里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把人间的桃花和山上的桃花做了鲜明的对比。

5. 大林寺桃花的大林寺在哪

初夏时节。《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著的一首七言绝句。 本诗为作者初夏时节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白居易将自然界的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这也正是该诗妙处所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一个珍品。

6. 大林寺桃花是哪里的景色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因而,该诗创作地点是今江西省九江市。

7. 大林寺桃花好在哪里

答: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是描述江西省。

1、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歌《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2、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回答完毕希望能审核通过谢谢!

8. 大林寺桃花景点介绍作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因此作者失望,去了大林寺寻觅春天,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山寺桃花始盛开”。诗人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 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大林寺桃花的景点 大林寺桃花盛开的地方

1. 大林寺桃花盛开的地方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意思是: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诗中“人间四月芳菲尽”一句交代了季节,是四月。“山寺桃花始盛开”交待了地点,是高山古寺,即大林寺。

2. 大林寺桃花最独特之处

大林寺桃花描写了春天在平原春天过去了桃花已经凋谢,诗人非常眷恋春天去了哪里,偶然间来到山上,看到山上桃花才开始盛开,春景咋现,心中无比惊喜,所以说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不同的海拔高度春天来的时间的不一样,海拔越高春来的越晚。

3. 大林寺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哪里

四月。

唐代白居易纪游诗《大林寺桃花》,创作于元和年间初夏,是其游览江州庐山上大林寺时所作,在全诗中描写出了芳菲落尽后而桃花照旧往常一样盛开的自然景象。

宋代沈括实地考证了在“人间四月芳菲尽”之时,为何还“山寺桃花始盛开”呢?而是因为“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的差异而形成,所以才有“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的自然景象出现了,由此他得出了乃是“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的实证结论。

4. 大林寺桃花是哪里

诗句出自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描写的是海拔一千多米的大林寺的景色,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

5. 大林寺桃花山寺桃花始盛开

描绘了一副在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的初春美丽的景色。

原文: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6. 大林寺桃花的地点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7. 大林寺的桃花在几月盛开

初夏时节。《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著的一首七言绝句。 本诗为作者初夏时节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白居易将自然界的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这也正是该诗妙处所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一个珍品。

8. 大林寺桃花盛开的地方是哪里

不是。

附录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与西林寺、东林寺并列为庐山“三大名寺”。

大林寺位于庐山山上大林峰下, 东林寺与西林寺位于山下西部山麓。

西林寺和大林寺皆毁于日本侵华战争, 被日本人用大炮摧毁,只剩下东林寺和离寺不远的西林塔。

9. 大林寺 花开花时间

大林寺桃花这首诗写的是初夏四月的景色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0. 大林寺桃花不一样桃花盛开的时间

大林寺桃花这首诗写的是初夏四月的景色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福州南地区景点华林寺 福州华林寺大殿

1. 福州华林寺大殿

福建有三座国保宋代木构建筑,分别是华林寺大殿、玄妙观三清殿、陈太尉宫。

福州华林寺大殿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屏山南麓,是福建三座宋代木构中最古老的的一座,为我国南方乃至黄河以南最古老的木质结构建筑。大殿建于公元964年,此时北方已是北宋乾德二年,而华林寺所处的的福州仍在吴越国治下,因此,华林寺大殿既是现存最后的五代十国建筑,也是最早一批宋代遗构;在全国范围内,年份高于它的木构建筑不超过十座。

2. 福州华林寺大殿构架

西禅寺: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巍峨而壮观。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以荔枝闻名。

西禅寺有白龟吐泉的遗址、唐代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心铭碑、五代慧棱法师塔、唐代七星井,还有弘一法师放生池碑......都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华林寺 :

被誉为国宝的华林寺,位于福州屏山南麓。它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等并入,华林寺规模更大了,后又增建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诸胜。清嘉道年间(1789-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门、廊庑、客堂、僧舍等。

华林寺大殿是中国南方古木构建筑的代表,其建造方法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华林寺大殿是我国南方遗存的、屈指可数的宋代木构建筑之一。它是极其珍贵的古建筑,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

涌泉寺:

福州市鼓山涌泉寺为“闽刹之冠”,又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相传它的旧址为“华严寺”。

鼓山涌泉寺的名人题句甚多,在鼓山摩崖题刻最集中的灵源洞至听水斋沿途,布满宋元明清题咏300多处,有相传朱熹所书的“寿”字,高达4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古代石刻。这些题刻,荟集篆、隶、草等书法精华,是研究鼓山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崇福寺雪峰寺等等。。

3. 福州华林寺大殿解放前样子

五峰屏山的门票价格为40元每人,1.2米以下儿童免费进入。五峰屏山高62米,东南为冶山,旁有欧冶池,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又称剑池,华林寺。北麓有1987年新辟的屏山公园,园中有不少游览点。山下一泓清泉,传为闽越王饮马泉,在今华林寺大殿前院东南。山南麓有福州第一座佛寺——乾元寺,毁于明初,今半野轩系其残余部分。山南现存五代十国之一吴越鲍修让兴建的“越山吉祥禅院”,即今之华林寺。

4. 福州华林寺大殿立面图

开封城楼、岳麓书院 、海清寺塔、绍兴越城区八字桥、江西婺源的彩虹桥、西湖的苏堤、北宋皇陵、六和塔、宁波的保国寺、福州华林寺大殿、河北正定隆兴寺、苏州文庙、开封佑国寺的铁塔、泉州开元寺内的双子塔等,都是较为有代表性的宋代建筑。

5. 福州华林寺大殿建筑特点

正常开放,周二至周日9:00-19:30开放,周一闭寺维护

福州的华林寺位于华林路上的省政府正大门的东部,与省政府相邻,在宋,明时代曾经规模巨大,可惜目前只剩下了一个大殿的建筑物,其他均不存在了,但这个大殿是全木结构,还是很有特色,也很气派的。

6. 福州华林寺大殿的斗拱< /h2>

广州有名的寺庙分别是、

六榕寺:佛教;六榕路-小巷-净慧路(步行)

华林寺:佛教;长寿路,209路-恒宝广场;地铁一号线-陈家祠

海幢寺:佛教;海珠区同福中路,地铁市二宫站

大佛寺:佛教;惠福东路-小巷-广仁路-越华路(步行),从北京路进不到5分钟路程

三元宫:道教; 应元路-锦汉展览中心-步行-兰圃,33路,地铁中山纪念堂站

五仙观:道教; 惠福西路-小巷-大德路-小巷-大新路-小巷(步行)

仁威庙:道教;陈家祠,193路-石基路。

其光孝、六榕、华林、海幢四寺称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现在香火比较鼎胜的有光孝寺、六榕寺、三元宫等。

光孝寺,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州越秀区光孝路北端,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据《光孝寺志》记载,这里最初为公元前200年南越王赵建德之住宅。寺名曾几次更改,南宋1151年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1650年清军南下,炮轰广州城,光孝寺也笼罩于战火之中。清军入城后,光孝寺被占为兵营,隔年又由于广东贡院在清军入城时毁于战火,故把光孝寺作为贡院。期间,光孝寺进行过修建。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孝寺是岭南最早的古刹之一,也是现在广州最著名的古迹。寺院气势十分雄伟,殿宇结构威严壮丽,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作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筑,构筑在高高的台基上,面宽35.63米,进深24.8米,显得十分雄伟壮观,是广东最大的佛寺大殿。

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东晋至唐,印度许多高僧曾到光孝寺讲律传法,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南北朝梁朝时代,印度名僧智药禅师途经西藏来广州讲学,并带来一株菩提树,栽在该寺的祭坛上。

7. 福州华林寺大殿现在开放吗

鼓山

鼓山耸立于城东10千米许的闽江北岸,方圆1890公顷,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山中古松参天,怪石嶙峋,洞穴林立。在曲径灵岩、清泉幽壑、雄亭杰阁之间,常有岚烟笼罩,构成风光胜迹160多处。自宋以来,历代名士文人在全山各处镌刻的摩崖题刻计有500多段,"宇内名人铭刻之盛,未有逾此者"。鼓山的风景胜迹以涌泉寺为中心。

青云山风景区

青云山位于永泰、莆田、福清三个县市结合部,距县城10公里,景区海拔1130米。青云山著名的景点有20多处,如状元洞、通天洞、红军洞、正德洞、通天大王洞、一线天、鹰爪岩、云涛观日岩、玉女相思岩、三轿岩、神龟岩等景观。自然景观主要可分为山、岩、崖、谷、水、瀑、泉、洞、潭和动、植物两类。处处体现了山水自然美,险峻的山峰崖壁,奇特的空洞竖穴,幽深的溪谷,秀丽的水景以及各种造型地貌之形态美,翠绿的植被、艳丽的山花、湛识的溪水、斑驳的岩层等之色彩美,飞瀑流泉,鸟翔蝶舞之各种动态美,瀑落深潭之轰鸣,溪流山涧之潺潺以及幽林鸟语和寂夜虫呜之听觉美等种种自然美感都处于和谐统一之中。有"南武夷"之美称。

华林寺

被誉为国宝的华林寺,位于福州屏山南麓。它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等并入,华林寺规模更大了,后又增建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诸胜。清嘉道年间(1789-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门、廊庑、客堂、僧舍等。

华林寺大殿是中国南方古木构建筑的代表,其建造方法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华林寺大殿是我国南方遗存的、屈指可 的宋代木构建筑之一。它是极其珍贵的古建筑,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

西禅寺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冶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巍峨而壮观。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古寺距榕城中心约1.5千米,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海外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庙、观音寺等寺院,都属西禅廨院,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

涌泉寺

鼓山涌泉寺为"闽刹之冠",又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建在海拔455米的山腰,前为香炉峰,后倚白云峰,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奇特建筑格局。相传它的旧址为"华严寺"。

涌泉寺占地约1.7公顷,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寺依山偎谷,槛廊连缀,25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涌泉寺曾为中国寺院的一所重要经书出版机构,现在仍保留有明未清初及近代的各种雕板2万块。

林则徐纪念馆

福州的林则徐祠堂额称"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楼式的大门樯,气势凌空。大门前有一对石狮拱护,栩栩如生。入大门是"仪门厅",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兽,两旁的回廊里,则陈列20多面的仪仗执事牌,"紫禁城骑马"、"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陕西巡抚"等等。有楹联曰:"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为"林则徐纪念馆"。临街的门墙新匾"林则徐纪念馆",又左匾"中兴宗衮",右匾"左海伟人"。

西湖公园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是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称福建园林明珠,名列全国36个西湖前茅。现占地面积为42.5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2.21公顷,水面面积30.3公顷。

集福州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利用自然山水形胜,并以乡土树种配置为主,讲究诗情画意,"小中见大"。景点有仙桥柳色、紫薇厅、开化寺、宛在堂、更衣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