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伯英烈士纪念馆

侯伯英烈士纪念馆

侯伯英1907年出生于林山乡龙泉村,早年投身革命,先后担任三台县共产党小组组长,中共四川省军委委员、秘书,并被派往广安、永川、灌县等地从事革命工作,后任邛崃游击区军事指挥,并兼任中共邛崃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农民参加抗粮、抗捐、追缴契约债务等反土豪劣绅的斗争,成立苏维埃政权。1934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侯伯英夫妇被捕入狱。1935年1月20日深夜,侯伯英同志被敌人杀害于邛崃县西河坝,为国捐躯。解放后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为缅怀先烈,盐亭县政府批准侯伯英故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

东北烈士纪念馆附近景点 东北烈士纪念馆纪念什么

1. 东北烈士纪念馆纪念什么

在延边和龙市药水洞革命圣地。东北第一个党组织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

2. 东北烈士纪念馆内容

东北抗联纪念馆有1个。

辽宁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位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城小市汤河东畔。辽宁是东北抗联活动的重要区域,本溪则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率领的抗联一军一师抗击日寇的主要战区。

全国抗联史实陈列专题中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建成开馆。这也是辽宁省范围内第一个东北抗日联军题材的纪念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于2005年7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建筑面积504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共分序厅、主展厅、英烈厅三个部分,展厅共有12个展室。截止2019年,馆藏藏品数量1123套,其中珍贵文物48件套

3. 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简介

文化博览园是个综合性场馆,以冯庸博物馆、东北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为主线,配有东北名人馆、东北民俗馆等。在冯庸博物馆中,以实物和照片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冯庸组织“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的爱国精神。东北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详实介绍了54名东北抗日航空烈士参军、学习、作战、牺牲的情况,其中包括七位鞍山籍烈士。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4. 东北烈士纪念馆的由来

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发生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是一场神圣的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英勇不屈,顽强抗争,不畏牺牲,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持久的斗争,为中华民族获得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的东北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气壮山河的伟大斗争,直到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创造了永垂不朽的光辉业绩,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战争中,其气质风貌和精神品格的集中展现。东北抗联精神寓意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邃,主要包括: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不仅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更是一个永久的传奇。从1947年6月13日第一个公营农场——宁安农场诞生始,北大荒农垦事业走过了70余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70余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北大荒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向亘古荒原宣战。他们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动力,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上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堪称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今天,北大荒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

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在开发、建设北大荒过程中形成的好思想、好作风。1986年王震将军将北大荒精神概括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进一步总结北大荒人的勤劳和智慧 ,将北大荒精神内涵概括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可以说,这16个字是北大荒人在开发建设北大荒这片神奇热土的过程中,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大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大庆石油人共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群体智慧的结晶。大庆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铁人精神内涵深刻,博大精深,是一个非常丰富巨大的精神宝库。自强、自律、负重、拼搏的铁人精神蕴含着伟大的人格力量,包含着深刻而积极的人生思考,留给我们的是人生智慧。它作为大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力量,是人们心中永远不朽的丰碑。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其主要内涵有:“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无私奉献精神。

记者从东北烈士纪念馆了解到,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东北烈士纪念馆暂停对外开放。网友在观看线上展览后,纷纷留言:“专题展让黑龙江优秀精神变得生动具体,将其形成、主要内涵、时代意义展现出来,把红色基因挖掘、传承下去,真正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中国的今天,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一句句留言也成为人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

铁人精神。

据悉,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也被纳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之中,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更好地鼓舞激励党员干部群众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5. 东北烈士纪念馆纪念什么人物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是我国首个展示东北抗日联军光辉业绩的大型纪念场馆,位于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保护区内,2003年修建,2005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为半地下护坡式建筑,造型独特、美观大方。

东北烈士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1948年10月10日开馆。该馆馆舍是1931年建成的西欧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3层楼房。1933年9月,伪哈尔滨警察厅占用了这座大楼,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罪恶场所。

东北亚艺术博物馆坐落于堪称长春东部迎宾“第一客厅”的东北亚文化城园区,由东北亚艺术中心投资建立,是以东北亚区域民族文化和商旅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博物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展馆面积1.8万平方米,展线长度2344米,馆藏东北亚六国(中国、朝鲜、日本、韩国、蒙古国、俄罗斯)书画精品3000余件,以连续举办五届的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展获奖作品为主,各国人民艺术家、功勋画家的精心力作,具有 烈民族文化、地域特点、民间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千姿百态的艺术品衍生工艺品为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东北烈士纪念馆纪念什么历史事件

南极街附近有 清真西寺, 耶稣是主, 长青公园, 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 黑龙江伍连德纪念馆, 滨江工委遗址, 东三省防疫管理处旧址, 承德广场, 伍连德纪念园, 星河大酒店-会议厅, 东北抗联博物馆, 东北抗日联军博物馆, 黑龙江省中共党史纪念馆, 黑龙江历史纪念馆, 太古健身广场, 东北烈士纪念馆, 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 张氏墓塔, 赵一曼烈士纪念塑像, 赵一曼碑 等景点。

7. 东北烈士纪念馆纪念什么文物

东北烈士纪念馆、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大兴安岭资源馆、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

8. 东北烈士革命纪念馆

东北抗联博物馆开放时间为9:00—16:00(15:30 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实行实名制预约。观众通过“东北烈士纪念馆”微信公众号预约。

东北抗联博物馆在原有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和扩建,采用仿古式的欧式建筑风格。

该馆于2010年底建成,将与紧邻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形成完整的展览体系,生动、全面地展现东北抗日联军14年光辉历史。

东北抗联博物馆将还原东北抗联的真实形象,挖掘弘扬抗联精神。其设计风格将突出标志性、地域性和时代性,成为哈市红色旅游景点中一个具有较高文化、艺术品位的标志性建筑。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东北抗联博物馆位列其中。

9. 东北烈士纪念馆在哪个地方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张氏帅府博物馆、秀水河子烈士陵园、沈阳军区后勤史馆、八一双拥博物馆、东北航空历史纪念馆、东北解放纪念碑等。

探访朝阳赵尚志纪念馆、赵尚志烈士陵园——家乡人以这种方式纪念英雄

尚志乡、尚志村、尚志小学、尚志桥、尚志柳……在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家乡朝阳,经常见到“尚志”的字样。家乡人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赵尚志的怀念和对尚志精神的崇敬。

赵尚志在朝阳生活的11年时光里,跟着父亲念书识字,懂得孝道,伸张正义。随着父母流离失所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之后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中,他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对党的无限忠诚,被后人传颂。

在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的将军山上,赵尚志烈士陵园巍然矗立,墓室里安葬着赵尚志的颅骨。60公里外位于朝阳市区的赵尚志纪念馆,详细记录了赵尚志革命战斗的一生,开馆至今接待人数已近800万人次。

“走出去请进来”讲尚志故事

4月8日上午,王文党从40公里外的朝阳县西五家子乡西五家子中心小学赶到赵尚志纪念馆,和他一起来参观的,还有学校的32名学生代表和老师。他对记者说,给孩子们讲述家乡英雄赵尚志的故事,让他们感悟英雄精神,能够真正激发孩子们对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的内在动力。

纪念馆里,孩子们边听讲解员的讲解边在小本子上认真地记录。

赵尚志纪念馆负责人许国利站在纪念馆门口的广场上,看着从纪念馆门口进入的参观者,感觉很欣慰。这座位于朝阳市双塔区中山大街2段、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建筑,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也将给予无数人奋进的力量。

许国利指着面前的这幢高大建筑对记者说,当初修建这座纪念馆有很多寓意,比如纪念馆高11米,正面长34米,象征赵尚志11岁离开家乡以及34年短暂而壮烈的人生,俯瞰纪念馆可以看到平面为一个方正的“尚” 字,纪念馆正面像张开的手臂,寓意家乡人民张开怀抱迎接英雄魂归故里。

赵尚志纪念馆于2008年10月25日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者近800万人次,今年清明节期间有3600余人来这里参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更为忙碌。为了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赵尚志纪念馆推出了系列活动,包括“请进来”共享红色资源,“走出去”开展“六进”活动,“网上行”推出系列节目,“育新人”培育时代新人等。

许国利介绍道,纪念馆除了组织观众进馆参观、拍摄视频、线上直播,还组建由优秀讲解员组成的宣讲团,带上悉心策划的故事、节目、展板走出纪念馆,通过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六进”活动,把赵尚志的故事、党史故事讲到基层。此外,与媒体合作,通过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及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推出一档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百年故事”为主题的系列节目。面向全市学生开展“宣讲尚志故事,培育时代新人”活动,公开招募、培训小志愿讲解员。

许国利说:“搞这些活动,就是要把红色火种播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从小培育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记者采访当天,正赶上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来这里宣讲,赵尚志纪念馆副馆长郑滢认真地做着笔记,她说,宣讲团专家提出的关于纪念馆发挥更大教育作用的建议,对他们下一步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保护颅骨 一刻不能等

在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的将军山上,有一座肃穆的陵园,这就是和赵尚志纪念馆同期修建的赵尚志烈士陵园,墓室里安葬着赵尚志的颅骨。

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他的遗体被敌人沉入松花江,头颅被敌人锯下后一直不知所踪。2004年,赵尚志的颅骨在失踪62年后于长春被发现,后经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鉴定为赵尚志颅骨。

2008年10月25日,在尊重赵尚志亲属意愿的情况下,赵尚志的颅骨被安葬在他的家乡尚志乡尚志村。与此同时,英雄颅骨的保护问题也提上日程。

最初,赵尚志颅骨安葬地温度湿度变化较大,工作人员担心颅骨会受损。郑滢联系到了国内颅骨保护的权威机构之一——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几番沟通,制定了一份详细的颅骨保护方案。

“起初,我们想对安葬地附近微环境进行改造,但权衡之后这个方案被否定了。最终将这里大环境改造成恒温恒湿。每天上下午,工作人员都会到墓室检查两次温度、湿度并做好记录,确保墓室内的环境保持在骨骼保护最适宜的温湿度。”郑滢说。

在赵尚志烈士陵园纪念堂的墙壁上,写着赵尚志将军的词作《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郑滢逐字逐句地诵读着,她说每次读到这首词作,都仿佛看到赵尚志将军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身影。她希望纪念馆能通过不懈努力,将赵尚志的故事讲出去,将尚志精神传承下去。

如今,在赵尚志的家乡尚志村,除了赵尚志烈士陵园,还有赵尚志将军故居、赵振铎(赵尚志的父亲)墓、尚志柳广场等,这些基本形成了以赵尚志烈士陵园为核心的纪念园区,每年吸引很多人来这里感悟英雄精神。

建设英雄故里

朝阳市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雷凤祥多年来潜心研究赵尚志档案资料,先后撰写了《铁血军神》《满门革命》《英雄故里尚志乡发展战略研究》等纪念赵尚志的文章和著作,在他心中,两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多次被捕入狱,依然矢志不渝的赵尚志,是传承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最好的榜样。

1993年,雷凤祥第一次到尚志乡担任党委书记时便开始宣传尚志精神,用尚志精神激励自己的工作,激励人们建设家乡。

蒙山上建起了千亩杏树林,村里发展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教育,在雷凤祥看来,建设好英雄家乡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尚志乡原名王伦沟乡,为了纪念英雄赵尚志,1997年3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尚志乡。

4月8日,记者来尚志乡采访,随处可见英雄名字的印记,尚志村、尚志桥、尚志柳、尚志希望小学、尚志少年宫、尚志卫生院。71岁的尚志村村民赵文德站在村里那棵170多年树龄的“尚志柳”下,向记者讲述赵尚志的故事,讲述村子的变迁。在他心中,这里是英雄的故乡,他们时刻铭记英雄的事迹。

村里有一座灰色的四层楼房,是尚志红军学校。这是辽宁省第一所用红军名字命名的学校,而选择在赵尚志的家乡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据了解,学校先后荣获朝阳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朝阳市文学教育特色学校和辽宁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学校的活动室里,陈列着赵尚志的照片和事迹展板,副校长李曦东告诉记者,学校以“崇德尚志,慎思笃行”为校训,一直肩负着传承“尚志精神”和“红军精神”的双重使命。在他们心中,红色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滋养着青少年,让他们茁壮成长。

每到清晨,尚志红军学校红星广播站都会播放一首红色歌曲,充满力量的旋律在村子里久久回荡,让英雄故里充满了向上的力量。

专 家

“一门忠烈”的 赵尚志家族

雷凤祥

朝阳市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

朝阳市赵尚志研究会秘书长

1908年10月26日,赵尚志生于朝阳县王伦沟乡喇嘛沟村,即今天的尚志乡尚志村。

赵尚志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深谙兵法,骁勇善战。1926年回东北,他先后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开展革命活动。他曾被错误地开除党籍,但他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不变。在他就义40年之后,1982年6月8日,中共黑龙江省委重新审查后,决定恢复赵尚志的党籍。

赵尚志一家有多人先后投身革命,堪称“一门忠烈”。

赵尚志的父亲赵振铎,是清末秀才,他经常对族人说的一句话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母亲张效乾,相夫教子,深明大义。在父母的教育下,年幼的赵尚志心中打下了“除暴安良”“忠贞爱国”的烙印。

在父亲的影响下,赵家的子女都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的二哥赵尚朴、四妹赵尚英、四弟赵尚武相继走上革命道路

1932年,赵尚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在绥远前线与日寇作战。后受党组织派遣到延安,随后在晋绥地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赵尚朴回到东北,是解放哈尔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赵尚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团体,先后在东北文教队、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从事文艺工作。

“七七事变”后,赵尚武加入八路军,在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从事文艺工作。后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工作。

传 承

祖孙三代讲尚志

在今年赵尚志纪念馆开展的“六进”活动中,有一个名为《祖孙三代唱党歌》的群口快板节目颇为引人注目,这个节目由赵尚志纪念馆名誉馆员李国文创作,并与儿子李铁丹、孙女李沁陶同台演出。4月8日,记者采访时遇到李铁丹,他正在忙于录制这个节目。

李铁丹在赵尚志纪念馆工作,在2007年纪念馆筹建时就来了。他的父亲李国文已经年近七旬,是一位专业戏剧作家、曲艺作家、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李铁丹告诉记者,父亲这些年来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赵尚志的资料,从1995年开始创作关于赵尚志的作品,曾创作50集长篇快板书《神虎将星赵尚志》,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创作30集系列快板书《东北抗联英雄谱》。父亲创作的大型现代评剧《赵尚志在1933》在2009年参加全国优秀地方戏展演时,获得文化部参演剧目奖。

受爷爷、父亲的影响,12岁的李沁陶也是一个“小红星”,虽然年龄小,但演出经验很丰富。“她在抗疫演出中演过很多节目,曾获得过省里的大奖。”李铁丹说。

《祖孙三代唱党歌》虽然是李沁陶演出的第一个关于赵尚志的节目,但她一直听爷爷、父亲讲赵尚志的英勇事迹,赵尚志早已成为她崇拜的大英雄。

李铁丹说,现在全家人都在为《祖孙三代唱党歌》的演出忙碌着,而能把赵尚志的革命精神用这种方式传承下去,对他们全家来说,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来源:辽宁日报

记者:赵 雪

从东方红到太阳升 | 黑土英魂 英名不朽——东北烈士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筚路蓝缕,世纪铿锵前行,万里河山处处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从抗联烽火到开垦拓荒,从大国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红色脚印”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

龙视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推出大型融媒体专题“从东方红太阳升”——云打卡黑龙江省百个“红色印迹”,三条足迹,连点成线,带您跨越时空,重温一段段鲜为人知而又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

东方红,太阳升……”是歌曲《东方红》中的第一句歌词,巧合的是,“东方红”和“太阳升”也是黑龙江两个火车站的名字,绵延的铁路线仿佛把我们带回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们从“东方红”出发,一路西行,直抵“太阳升”,经虎头要塞、跨万顷良田,品味北国冰城的厚重、感受铁人精神的洗礼,追随共产党人的初心足迹,探寻龙江百年发展脉搏。

第二十七站 东北烈士纪念馆

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为缅怀和纪念在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牺牲的革命先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辟建为东北烈士纪念馆。1948年10月10日,伴随着辽沈战役的隆隆炮声,东北烈士纪念馆正式开馆。据权威统计,东北烈士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建立最早的纪念革命烈士的博物馆

这栋1931年建成的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3层楼房,从1933年7月开始成为伪满哈尔滨警察厅的办公地点。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这里成为日、伪政权审讯、折磨、屠杀抗日爱国同胞的魔窟。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就曾在此遭到残酷的刑讯。

东北烈士纪念馆主要介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170多位烈士事迹。基本陈列有“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伪满哈尔滨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两部分。纪念馆陈列着多年以来征集的东北抗日联军和解放战争初期先烈们用过的物品。现有馆藏文物2万余件,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7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2件;历史照片、烈士档案及资料文献3万余件。重要藏品有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穿过的大衫和用过的褥子、赵尚志用过的手枪、李兆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时穿的旧呢料裤子、赵一曼用过的大碗及写给儿子的信、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后荣获的特级军功章——毛泽东奖章。这些文献、文物构成了一部史诗般的东北革命文库。

赵尚志将军使用的手枪

靖宇在哈尔滨做地下工作时穿的大衫

展厅中先烈的遗物、遗像让人感受到革命先辈可歌可泣、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团结各阶层民众,在白山黑水之间,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在东、南满地区消灭了大批敌人有生力量。北满抗联总司令赵尚志充分利用冰天雪地的当地气候,率领抗联第三路军赢得了抗联史上最著名的“冰趟子战役”胜利,以牺牲7人的较小代价歼灭敌寇200多人。赵一曼、冷云等女性英烈则演绎了一出出木兰从军的抗日新篇。尤其是七七事变后,东北抗联牵制了几十万日本关东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范围的对日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先后选派2万名党政领导干部和10万大军挺进东北,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建立起东北解放根据地。在东北人民的全力支援下,驻扎在后方的东北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了剿匪、土改、建政以及发展生产和支援前线的任务。前方的解放军将士则不畏流血牺牲,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推动我军迅速转入战略反攻阶段。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东北地区的率先解放,成为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序曲。

在解放战争隆隆炮声中诞生的东北烈士纪念馆,对几代人产生了巨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建馆60多年来,这里接待观众3000余万人次,其中有来自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侨胞及港、澳、台同胞。周恩来、刘少奇、彭真、罗荣桓、李济深、郭沫若等百余位老一辈革命家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曾来馆参谒并留下了珍贵的题诗、题词。1949年8月,刘少奇由苏联回国途中,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谒视察。1953年1月1日,周恩来总理视察纪念馆时特别指示“要把烈士纪念馆办好,广泛地宣传革命的历史和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以教育人民”,并书写了“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题词。2009年9月,习近平向东北烈士纪念馆烈士塑像敬献了花篮。

革命烈士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和那些无名英雄们,他们无一不是抱着一颗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视祖国解放事业高于一切,将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他们所深爱着的祖国。烈士们长眠了,然而不眠的历史却依然健在,烈士的精神依然在我们的胸中激荡。

追随初心足迹

探寻发展脉搏

出发!

责任编辑:平静

东北烈士纪念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从东方红到太阳升 | 重温峥嵘岁月 打卡红色纪念馆 从东方红到太阳升 | 红色通道 播撒火种——中东铁路印象馆 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丨以笔为剑 以墨为锋 燃起革命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