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佛爷湾石窟

柳林佛爷湾石窟

柳林佛爷湾石窟位于恩阳区柳林镇桅杆村,年代为唐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柳林佛爷湾石窟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柳林佛爷湾石窟东南最边缘造像外延20米;西北最边缘造像外延20米;西南外延15米;东北外延20米为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河南林州洪谷寺千佛洞石窟

河南林州太行山的边缘,向西南行驶十几公里,进入太行山区,洪谷寺在太行山的一条峡谷

顺山而上,谷中颇多古迹,有唐代的砖塔以及多处摩崖石塔,还有两处明代的塔林,顺着山谷一直往里走很,远远能看到山顶的山西平顺金灯寺,路边有一处千佛洞石窟

【洪谷寺千佛洞石窟】

【远处山顶上是金灯寺】

千佛洞只有一窟,修建了石头窟檐,门前空间狭小,窟内开凿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为坐姿,身形宽大,头及双手已残,弟子及菩萨都是立姿,身材修长,石窟内壁雕刻有高浮雕的千佛,一侧还有镶嵌上去的佛经刻石,内容是《金光明经》、《金刚经》等

【千佛洞主尊】

【左首边造像】

【右首边造像】

造像头、手残缺,明显是人工切割,被盗走的

【内壁雕刻千佛】

【石窟内的刻经】

石窟门楣位置还有一组小型造像,中间龛内也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造像的形态似乎比主窟要晚些

【门楣造像】

【窟檐上的造像】

窟檐外有两方题记刻石,其中一方上的文字:“大齐武平五年(574年)于洪谷寺四百余步,名山之侧,遂造大石像一躯,并二菩萨阿难、迦叶等”,题记的记载于题记所记载相符,可知主龛开凿于北齐时期

【武平五年题记】

窟门旁侧题刻了一首赞诗,时间也是武平五年

【武平五年题诗】

武平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年号,高纬在位十余年,以荒淫无道著称,唐朝诗人李商隐留下“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的诗句,石窟开凿三年后,北齐被北周消灭

北周武帝宇文邕孝陵>>>

窟檐上还有另外一方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题记,记录的应是近百年后有一次建设活动,今窟内刻经及门楣造像有可能是乾封时期所留

【乾封元年题记】

锦瑟华年 - 寻访唐代帝王陵遗迹>>>

窟内主尊背光左首边,还有一条后代补刻的题记“张商英结缘来此”,张商英在北宋晚期曾担任宰相,题刻时间大约在北宋元祐年间

【张商英题记】

探访北宋七帝八陵>>>

张商英是四川新津人,信奉佛教,曾经舍宅为寺,就是今天的新津观音寺观音寺宋代建筑已无存,但明代建造的大殿及壁画保存到了今天

【四川新津观音寺】

2016.01.02,河南林州洪谷寺

宣化柏林寺:凿山而成的石窟佛寺

多宝佛塔造型端庄,刻工精细。

柏林寺位于一处幽静的山谷中。

以大马群山为界,我市被分成坝上坝下两个自然区域,这也成就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相互碰撞和交融,为今天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这里是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汇聚、融合的三岔口。作为河北省的文物大市,张家口现存各类文物遗存790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全市各级馆藏文物截至2010年底共1.8万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500余件。被誉为“地下艺术长廊”的宣化辽墓,保存最完好的古驿站鸡鸣驿城宏伟瑰丽的元中都遗址……散落在张垣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就像一个个生动的文化符号,衔接起一幅敞开的历史画卷,为我们揭示出远古至今的沧桑变迁,它的博大、深邃和隽永为张家口增添了非凡的魅力。

柏林寺也叫石佛寺,始建于唐代,整座古寺就是一座山体石窟。全寺共有325尊佛像,多为凿石而成,它们风格粗拙,似有北魏石佛憨厚之态。

记者 王瑾涧 通讯员 王玮

“置身柏林寺,如到云岗窟”

出宣化城,向南偏西行约35公里,就到了柏林寺村。柏林寺位于村西一处的幽静的山谷里。

柏林寺又称石佛寺,因居地古柏参天,故后来更名柏林寺。柏林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该寺于明隆庆年大修,完成石窟、石塔雕凿,终成规模。柏林寺里面的佛像、佛龛、供台、石碑等全部都是由一块巨石雕凿而成。主要建筑包括三座石窟、多宝石佛塔、大雄宝殿和三官殿等,寺内的数百尊石雕石刻佛像,雕工细腻,技艺精湛,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堪称佛教文化瑰宝。

柏林寺作为京西唯一一座石窟庙,石窟洞可与大同云岗石窟相媲美,素有“置身柏林寺,如到云岗窟”之说。

“这里群山环绕,松柏长青,每逢庙会之际,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柏林寺居士崔智林说。

据1993年寺院出土的一块明正德年间《重修柏林寺》碑文记载“始建至德”,即建于唐肃宗李亨至德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另据千佛阁石窟原来凿就的碑文记载“隆庆元年上至隆庆四年修造大灯佛殿圆满……”等字样。初步推断柏林寺始建于唐中叶,历经宋元至明隆庆年间基本完成。清嘉庆年间又增建三关圣境等。

2013年5月,柏林寺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柏林寺村民姚胜龙介绍,“过去寺院里有一个老和尚信诚师傅,文革时被赶离古寺务农,柏林寺也被做为学校使用。正因为改作学校,柏林寺才没有在文革中被毁掉。”

近年来,宣化有关部门对石窟群进行了除险加固,同时,加大了寺庙周边的生态环境恢复力度,进行造林绿化,并建设储水窖、挡水坝等。千年古寺以其独特的魅力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

在山巅凿出的多宝佛塔

据姚胜龙介绍,柏林寺是佛、道、儒三教一体的寺院,周边民风纯朴,寺院保存完整,有东佛洞、关羽庙、玉皇庙、龙王庙、千佛阁、孔子庙等十座殿堂,所以也称十殿湾。

山路迂回曲折,拐角处一座九角八面的玲珑塔突然映入眼帘,亭亭玉立,宛如一个文静的秀女。

柏林寺主要建筑是三个石窟、一座石塔和大雄宝殿,最有看点的当属石塔。塔高12米,同脚下的洞窟、窟中诸多的石佛浑然一体,为同一石块雕凿而成。

柏林寺塔也叫多宝佛塔,塔身上遍布着佛像等雕刻,耸立在东佛洞之巅。这里峰峦叠翠,怪石林立,浓荫蔽日,空气清新。站在柏林寺后的山上,周边美景一览无余,树木青葱,风峦叠翠。清风徐来,送来一阵阵花香,是寺院周边上千棵青杠树正在开花。

多宝佛塔造型端庄,刻工精细,高约12米,耸立于东佛洞之巅。该塔为实心塔,共计五层八面,每层每面刻有佛像三尊,从塔基至第四层均系一块山石凿筑而成,塔顶为另雕后置于塔巅。多宝佛塔是为纪念以光明佛为主的88位圣僧而筑。各层佛像或立、或座、或卧,刻工简洁明快,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宝塔造型独特,古朴典雅,为柏林寺一大胜景。

该塔基本是由一块山石凿筑而成的实心塔,并且塔身较大,这在我国众多的佛塔建筑中较为罕见,故有京西第一石塔之美誉。

整座古寺就是一座山体石窟

柏林寺奇就奇在它的石窟建筑,整座古寺就是一座山体石窟。大雄宝殿凹进山体,山体上方分布着几块孤石,每块孤石就是一个洞窟。按其顺序被称为西佛洞、中佛洞、东佛洞。

东佛洞位于多宝佛塔之下,与多宝佛塔浑然一体。佛洞宽5米,深5米,高3米。东佛洞里的主佛是东方教主药教佛,他手捧宝塔,盘腿坐于莲,四壁有浮雕小佛108尊,色泽鲜艳,遗憾的是头面部在文革中被毁。石门内上方刻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及韦陀石像。佛洞内,侧面墙壁碑文记载,多宝佛塔与东佛洞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中佛洞也称千佛阁,正中端坐燃灯佛祖,传说他是释迦牟尼的师傅,由他度释迦成佛。洞内佛造型生动,它同刻工精巧的案几,窟壁联为一体,四周尚有形态各异的小佛43尊,作为陪衬。

双层殿西北角山坡上,有一圆中见方的巨石,也被凿空为室,名为“西佛洞”。有32个台阶通入石门,室内石壁共刻有55尊石佛像。西窟的佛象较大,释迦佛端坐于中,面孔圆润有光,双目沉静有神,大耳垂肩有轮。左边的文殊菩萨,威然跨于狮背,右边的普贤菩萨,安然坐于象身。西洞和中洞的佛象,经历千百年,虽然部分风化剥蚀,油彩脱落,但人物线条活泼流畅,图案纹理清晰秀丽,仍不失昔日的风采,堪称艺术精品。

三个洞窟都是由高20米左右的巨石凿成,全寺的300多尊佛像也多为凿石而成,它们风格粗拙,似有北魏石佛憨厚之态。

洞窟前面是“三官圣境”,它居于柏林寺的中心,背北朝南,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上为大雄宝殿,下为“三官圣境”,晚于洞窟,建于清嘉庆五年,玲珑别致,肃穆典雅。“三官圣境”洞内是大愿地藏王菩萨塑像。下面较小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的塑像。东、西禅房有同神、佛有关的彩塑壁画,院中有香炉,铺毡,供烧香之用。

4年前,耀尊法师来到柏林寺,当时寺里一些殿堂、房屋漏雨、坍塌、墙皮剥落等,急需修补。

“这几年,在善男信女和香客的捐助下,石佛寺房屋得到修补,殿前广场铺设了石板,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柏林寺原来的名字应该是古山石佛寺。”耀尊法师说。

陕西名寺古刹:榆林清凉山万佛寺石窟

清凉山万佛寺也称万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石空寺、千佛洞等。位于延安城东黄陵县西四十公里处的双龙镇峪村西清凉山,石窟开凿于半山石崖间。始建于隋唐,落成于宋,重修于金、元、明。石窟依山凿石而成,有大小石佛万余。其石窟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游览地。万佛寺石窟地处陕西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气候干旱,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适合春秋旅游

万佛寺石窟共有4 个洞窟,由北向南,依次编号。石窟东依山,西临延河。

  1号窟,为主窟,即万佛洞石窟。窟平面略呈不规则四边形。前部宽16.1米,后部宽17.6米,进深12.9米。窟中央凿石成基坛,基坛高1.43米,面阔11米,进深5米。基坛左右两侧各有一石屏壁连接窟顶。两座屏壁四面均有浮雕佛、菩萨、罗汉、弟子像。左侧屏壁外侧有佛涅磐图和十五级浮屠。基坛上主造像原为泥塑三世佛及二弟子,已毁无存。现有的泥塑三世佛及二弟子像,系1985年重塑。窟四壁浮雕小千佛、释迦弥勒、多宝等佛像和净瓶观音、文殊、普贤菩萨千手千眼观音等。窟内造像题记最早者有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的题记,还有金、元、明等朝代的造像或题记。

  2号窟,前部面阔为5米,后部宽5.7米,进深4.8米,高4.6米。窟无前壁,呈敞口状。窟正壁为三世佛及佛弟子像,下方为8尊罗汉像。窟北壁上方为骑象的普贤菩萨,南壁上方为骑狮的文殊菩萨。狮、象前侧分别有驯狮、牵象的昆仑奴。窟南北两壁近窟口处,分别站立一尊护法天王像,戴盔,着铠甲,倚长剑。南壁护法天王像右下侧为童子拜观音造像。

  3号窟,面阔6.7米,高4.8米,进深9米。窟中央九级仰莲宝座上为庞大的弥勒坐像。弥勒袒胸露脐,阔鼻薄唇,两耳垂肩,左腿下垂,右腿上屈,喜形于色。弥勒佛高1.8米。窟顶藻井别具一格,由内向外,依次为八卦图案、二龙戏珠、莲花、宝相花、佛传故事等图案。

  4号窟,位于鹫峰岩下。窟平面略呈梯形,窟前部宽4米,后部宽5.9米,深5米,高3米。窟口两侧为浮雕护法天王像。窟四壁用高浮雕手法雕刻成山崖、岩石、行云流水、亭台楼阁及童子拜观音、太子游西门等佛传故事图像,布局精妙,错落有序。但因潮湿,风化漫漶较为严重。窟顶中央为一覆斗式莲花藻井。藻井周围为平棋格式天井。平棋内雕有宝相花、如意云纹、飞龙、朱雀、花卉、几何纹等图案。尤其是其中的一组4个飞天造像,雕刻十分精美。飞天绕中心花卉急速旋转,衣带飘扬,富有动感。

  1956年8月6日,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