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口二郎庙

板桥口二郎庙

板桥口二郎庙位于通江县板桥口乡板桥口社区居委会,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板桥口二郎庙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建筑本体四周向外延伸15米为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许昌二郎庙啥来历?刘仅桥啥故事?一听就入迷!‖梁耀国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101站:二郎庙和刘仅桥

许昌二郎庙啥来历?刘仅桥啥故事?一听就入迷!‖老家许昌

文·图‖梁耀国

以往多次去或路过二郎庙村,这才敢略带夸张地说,挤着眼咱也能摸到地方。

出繁华热闹的五女店镇,沿311国道继续往东骑行约三公里,路北便是二郎庙新社区。仿牌坊式、简洁大方的大门,整齐划一、灰砖灰瓦的两层小楼,树木葳蕤、花草斗艳的庭院环境,住在如此美丽的乡村,谁还愿意往拥挤嘈杂的城里搬?

牌坊下,一老太太踢腿甩胳膊,正锻炼得有劲。听她说,她家过去紧挨公路边,2017年311国道扩路,房子被拆迁,所以是全村第一批搬过来的住户。临路住的最大坏处,就是噪音大,还很不安全,生怕哪一天过往的大货车失控,一头钻进家里来。前些年她得了偏瘫,落下后遗症,走路腿脚不利索,自从搬到新小区,起码有地方活动了。

瞅着老太太脸上挂着的笑容,我臆断,她对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也很知足。

下图:新社区大门。

继续往前骑,就是旧貌旧颜的老村子。一到村西口,两座巍峨气派的古建立刻映入眼帘,不用说,这里即是赫赫有名的大二郎庙了。二郎庙仍在扩建,在西侧半圆形的殿宇上,看到有工人推着灰斗车运料,有工人站在脚手架上往上系水泥,还有工人蹲在房坡上扣琉璃瓦,他们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以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我找了个不碍事的地方,把车锁在那里。然后,踩着用木板钉制的简易梯子,登上高出地面一米许的殿座,步入宽敞明亮的二郎殿。大殿正中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右边是王母娘娘,左边是二郎神。(嘿嘿,您知道吗?梁耀国老师的“逛许昌”系列出专辑了,以后想逛许昌,就有旅游指南了。还犹豫什么,喜欢的朋友快快点击以下链接吧:想痛痛快快逛遍许昌?当然找牛气哄哄许昌老梁!)

中国神话故事中,玉皇大帝是至高无上的大神。因为这个缘故,尽管此庙庙号二郎庙,二郎神为尊奉的正神,位次却要往后排。世间人分三六九等,看来天庭亦如此。

以往,很少涉读中国神话故事,故对这神那神知之甚少。可能想得太投入了,一进后面的安阳宫,突然从神像后面闪出四位壮硕的妇女,把我的小心脏着实吓了一跳,恍惚间,错以为四位女神下凡呢。

待四位女神叽叽哝哝出了大殿,我稍微平复一下狂跳的心绪,才看清里面供奉的都是谁。正中供奉的是无极母、太极母和皇极母。靠东山墙从南到北依次供奉的是观音母、西王母、黎山老母、娲皇母。靠西山墙从南往北依次供奉的是九莲母、九龙母、普贤母、文殊母。总之,这里供奉的是清一色女神。

此上说的无极,是指太古时代。太极,是指上古时代。皇极,是指人类社会。无极母,劈开混沌宇宙,方有天和地。太极母,使天地变得泾渭分明,而且她呼出的气变为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为雷声,左眼变为太阳,右眼变为月亮,头和四肢五体变为田野和五岳,血液变为江河,筋络变为道路,肌肤变为沃土,汗毛头发变为小草和树木,汗变为雨露。皇极母,团泥为人,教人学会了耕种和养殖。

正是有了这三位女神,才有了完整的世界和人类。人们为感恩她们的造世功绩,将她们请入庙堂奉祀,与此同时,告诉后世我们的家园来之不易,需要共同保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这人记性特差,因为害怕脑子里记不住这些女神的名字,连忙跑回存车处,从车袋里找出纸笔,打算将拗口的名字一一抄录下来。常言道:好记性不如赖笔头,我是深有体会。

拿着纸笔回到安阳宫,一壮汉前后脚跟了进去,质问我走了又来,想干啥。一听这口气,就明白他是误会我了,忙解释了一番,以取得他的谅解。

壮汉说他叫杨玉玺,是看护这处庙院的。他之前在下面薅蒜,看见我才离开马上又折回来,担心要么是搞破坏的,要么是来检查的,于是一路小跑追进了殿内。

下图:安阳宫(文首图:二郎殿)。

话说透以后,老杨告诉我,二楼大殿也摆有神位,并将我引至西边的楼梯口。这时,我幡然意识到,先前从神像后闪出的四位女神,想必是从楼上下来,恰好被我撞见。

二楼正中供奉的是盘古大帝,东侧是鸿钧老祖和地皇爷,西侧是天皇爷和人祖爷。靠东山墙自南往北依次是南极仙翁、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祖师爷,以及药王爷。可以说,二楼供奉的是清一色男神。

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仙界之祖,即为元始天尊。”由此来看,盘古和元始天尊实为一人,如果在一个大殿内把他们分开奉祀,显然不妥。

从前,有“先有鸿钧后有天”之说。鸿钧老祖,也叫元阳上帝、盘古圣皇,其实还是盘古原神所化。民间诗曰: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袖,一气化鸿钧。我之所以写这些,只是觉得这里的神位摆得有些乱,仅此而已,别无他意。

出了安阳宫,我和老杨来到殿前广场上,一谈及二郎庙的历史,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说,这还得从王莽撵刘秀说起。

西汉末年,刘秀带着五马三枪,被王莽一路追杀至这里。眼看要被追上了,刘秀拍马让马先跑了,自己躲进旁边蛛网密布的小庙里。他刚躲进去,王莽的人就到了,见门口的蛛网完整无损,以为里面没人,看了一眼就走了,刘秀因此躲过一劫。原来,庙里诸神已经看出刘秀为真命天子之身,施法术恢复了蛛网原样。

刘秀坐上金銮殿后,先是封这里为宝安寺,建起几百亩大的大庙宇,后来又改名大二郎庙,居全国二郎庙之冠。如今,此庙全称为大二郎庙天宫书院。

重建中的二郎庙依八卦理念设计,前后各一大殿,周围建环形殿宇,正中建一十三层塔,下为地宫。整座庙宇以弘扬传统文化道教文化为主。

为了找寻声名远播的刘仅桥,与老杨作别后,我匆忙进了村子。很快,在村当中碰见了李保林老先生。听他说二郎庙社区由二郎庙、景张、岗头李、岗头卢四个自然村组成,约三千口人。说起二郎庙,他不无惋惜地说,解放之初,周围几个大队联合在庙里办起民办农业中学,殿宇改作教室,石碑石像砸毁后,扔进趁着路沟挖的土窑里,全烧成了石灰。

下图:311国道上的刘仅桥标牌。

他家屋后,曾经是东西向的古路沟,是许昌到鄢陵的必经之地。过去的官道之所以修在大沟里,主要是过往的官差商贩不易被发现,相对安全些。刘仅桥就建在古路沟与古潩河交汇处。他清楚地记得,红石磙做桥墩,青石板做桥面。

许昌到鄢陵的备战路(当时还不叫311国道)修成后,古路沟逐渐被废弃,青石桥面拆下后拉到五女店铁工厂,砸砸说是炼铁用。石磙有的拉走碾场用,有的散乱扔在河滩里。去年还在郑(州)合(肥)高铁桥下扔了几个,现在已不知去向。

下图:李保林老先生和下面的古路沟。

关于刘仅桥的传说,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刘秀为感恩这里,派手下刘仅来修的,故名刘仅桥。一个版本是刘仅的母亲进宫给皇子当乳娘,皇子长大后继承了皇位,刘仅的母亲求皇上给自己的儿子刘仅找个事做。皇上看在乳娘的份上,大笔一挥拨了些银两,让刘仅在此地修座功德桥。刘仅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就动了贪念之心,将大桥修成了小桥,还在石料、工钱上百般克扣。这事很快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派人查实后,就地正法了刘仅。为了警示后人勿动贪欲之心,名曰刘仅桥。

下图:古潩河河道。

现如今,311国道横跨古潩河的桥依旧起名刘仅桥,这既是提醒,也是告诫后人莫要忘记。既是告知后人莫要忘记历史,又是告知后人莫动贪欲之心。先人之虑可谓长矣!

下图:郑合高铁跨古潩河河道。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为此,钟爱许昌文化的我们,于2016年1月申请成立了志在宣传许昌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老家许昌”:“老家”随身携带,情感永不落下。截止到2019年5月24日,“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已刊发原创文章2000余篇,订阅人数数万人。

注:1、本文原题:《藏在二郎庙村的故事》。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梁耀国先生提供,版权归梁耀国先生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欢迎转发微信公众号“老家许昌”作品,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单位或个人需使用“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号相关作品,使用之前请务必联系后台,后台邮箱:hnxc126@126.com。

(砸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

曾享誉京城的灯市口二郎庙留下无数谜团,一尊石兽有何神秘之处?

前段时间,随着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的整治,不少历史建筑再次恢复它原来的面貌。在史家胡同与灯市口大街交会处,一尊嵌入商铺门前的石兽再次受到人们关注,这尊石兽破损严重,从形态上看,它头扭向左侧,躯干挺拔有力,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威严。

关于这尊石兽,历来说法颇多,不少人认为它是二郎庙门前的石兽之一。从最新发现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灯市口一带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二郎庙周边共有三尊石兽。因此,这座幸存的石兽是否为二郎庙门两侧的石兽,无法确认。这也为二郎庙增添了更多“神秘”之处。

如今幸存的石兽,它是否为二郎庙的石兽还存疑

二郎庙在明清时期有很多独特之处:庙很小,只有一间殿宇,却在京城享有盛名;庙的朝向也很少见,坐东朝西。如今,庙已无存,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疑问。二郎庙有着怎样的神奇故事,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建成年代说法多样

根据多方资料,与北京城历史上临街的狭小简陋的土地庙、财神庙不同,二郎庙居然曾经拥有过一块2米多高的石碑(有碑帖拓片留存),另有高大的香炉(民国时期寺庙调查有记载)。因此,在一开间的小庙里安排这么多东西,这多少让后人感到无比奇怪。不仅如此,从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开始,二郎庙就被一种神秘气氛所笼罩。“灯市口东,有二郎神庙,其庙面西,而晓日初出,辄有金光射室中,似乎返照。其邻屋则不然,莫喻其故。或曰:是庙基址与中和殿东西相直,殿上火珠(宫殿金顶古谓之火珠,唐崔曙有明堂火珠诗是也——原文注)映日回光耳。”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二郎庙 资料图

围绕二郎庙,出现了诸多传说,比如上面的“夕照金光”,还有“狗神显灵”“野狗附道”等。有意思的是,在这些情节中,二郎真君逐步淡化,哮天犬逐步成为主角,庙外的石兽也被描述为哮天犬的造像。民国年间,在北京的外国人,将二郎庙直接描述为“狗神庙”。

在传说中的神奇内容被大家口口相传的同时,关于小庙的正史逐步被遗忘。这恐怕是当年建立庙宇的人意想不到的。那么,它真正的历史是怎样的呢?笔者通过综合整理关于二郎庙的有限资料,试图还原小庙的变化过程。当然,很多内容是笔者一家之言,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根据有限的资料,来推断二郎神的建成时间。从康熙年间的碑刻拓片可以了解到,这个寺庙传说是唐代贞观二年(628年)始创,元延祐二年(1315年)重修,明万历甲寅(1614年)复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发生了火灾,后用了10年时间才把寺庙重新建立起来。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建成后,还请到当时的户部右侍郎(相当于财政部长)石文桂撰写了碑文,道士马良骏等人把文字刻成了石碑。

这是唐代建庙说法的来源。不过,1936年的寺庙调查资料中,则直接声称二郎庙建于隋代,这可能和当时一些资料考证二郎神在隋代成神有关。

而1928年的寺庙调查中称,二郎庙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这个说法在碑刻上没有提到,只提到万历年重修。不排除当时负责调查之人不相信这座小庙有那么多历史,就直接引用年度较近的记录,但为何不是碑文中提到的万历,或是真有什么其他资料证明嘉靖重修过,一时无从考证了。

民国时期的几次寺庙调查,对二郎庙的历史考证很少,对寺庙本身也只是做简单记录,很程式化。所以民国寺庙调查所记载的建成时间可能不准确。在没有更准确的资料的情况下,只能相信碑刻内容。

但唐代始建的说法是比较值得怀疑的,因为碑刻上都说只是“相传”建于唐代。在唐代,虽然已经有了二郎(清源真君)的信仰,但这种信仰是否已经传到了当时较为偏远的幽州(北京)还不得而知;而且,如果庙宇的位置没有变化的话,唐代时灯市口一带,是什么面貌,是否有条件建庙也比较存疑。因此,碑文提到的元代重修这个说法还算合理,整个北京城的格局就是从元代开始规划,元代时灯市口也是大都城内的街巷,在人口聚集地建庙,也比较合理。

支持二郎庙建成时间比较早的另一个依据就是民国时期二郎庙照片中的石狮子,躯干造型挺拔有力,狮子鬃毛是长卷发状,有些唐宋狮子的遗风。民国时期的学者考证后记载,石狮子至少是明代以前的造型。这和元代重建契合。笔者猜测,二郎庙是元代建起,并不是元代重建,希望将来能找到支持这种观点的新证据。

原有西侧建筑或在乾隆年间被拆除

二郎庙在明代万历年间重修,不过关于重修并没有更详细的内容。康熙年间重建寺庙募化耗时十年,落成后甚至请朝中高官撰写碑文,可以看出那时应该是二郎庙最辉煌的时候了,庙宇的等级和地位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只是从这些记载中,人们无法了解二郎庙的建筑布局。目前,唯一能看到二郎庙布局的是乾隆时期的京师全图。

从图上看,二郎庙分三部分:一座南向的殿宇,其右前方和右后方分别有一座西向的殿宇。整个寺庙的三座殿,都整体突出于东四大街西侧的临街铺面。二郎庙没有院墙,没有山门,没有偏殿。民国的<北平旅游指南>中记载,这是因为当年修路而拆掉,进而变成只有一间西向的殿宇。但书中对这个说法并没有提出更多证据。

笔者怀疑,二郎庙从前是一座传统的坐北朝南的庙宇,其建筑群远不止乾隆京师全图上看到的三座殿,甚至更不是民国年间记载的只有一间殿宇的小庙。这其中的变化过程有待研究推断。

当然,乾隆京师全图中,二郎庙的布局虽然奇怪,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按清代寺庙的规制,图上的二郎庙,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座完整的庙宇被拆改后的形态。笔者推测,它被拆掉了西侧的所有建筑,并且整体拆除了围墙。被拆掉的部分包括山门、正殿西配殿,后殿、后殿的西配殿,大殿的原始位置没有变,依然坐北朝南,而且大殿原本位于庙宇的中心,因为拆去西侧的建筑,在乾隆京师全图上,就变成突出街道的庙宇了。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那么二郎庙的西侧墙或许就是元朝街道的边界线,也就是元代东四大街的东边缘线。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四大街人流量增大,这条南北的道路不断外扩,变宽,其他临街房子都在不断向后退。直到乾隆年间的一次扩路行动中,为了保证交通顺畅,二郎庙也被迫拆毁了西侧的建筑。使得留存的三个殿宇,都变成了当街庙。值得一提的是,二郎庙因为扩路而成为当街庙,并不是孤例。

在乾隆京师全图上,沿着东四大街,一直向北,到达东四牌楼,在东四北侧牌楼的东北角,同样有一座临街小庙,和二郎庙类似,两进殿宇带山门,被围成当街建筑。

综合分析,在元代东四南大街并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宽阔,二郎庙的西侧墙就紧邻东四南大街,明代万历年间以及清代康熙年间重建时,也保持了相同的格局。但乾隆年间,东四南大街经历了一场大的扩路工程,进而把二郎庙的围墙和西侧建筑都拆除了,大殿也变成了独立于其他建筑的单体建筑。到清末光绪年间,再次扩路,这次连大殿也被拆除。在街道东侧,当时人们另寻一西向空地建成一个小殿,变成了二郎庙的唯一建筑。

当然,这些内容完全是个人的推断,只是希望提出一种可能,供大家探讨。

周汝昌详细记载过二郎庙

民国时,关于二郎庙的布局,资料多了不少。周汝昌所著的<北斗京华:北京生活五十年漫忆>中,有一段民国时期(大概上世纪40年代)二郎庙的描写。

“庙虽极小,名气则大。庙供奉的是二郎神杨戬。庙并无门,只是木栅为栏,那不过一间小屋的大小,窄小得有趣……”“印象最深的是庙外两件文物:一是庙门南侧(墙由此缩进数尺,成一拐凹之处)有一汉白玉碑;二是庙门北侧墙上深嵌着一尊古石兽,面与双前腿外露,身子在墙里不知有多大。看碑,其体制大约不过是清初所建,这在北京是‘很晚’的、不值细看的‘东西’,碑上文字从未见路人驻足赐目。那石兽可就古极了。看‘面型’不像狮子,似乎略与西城的石虎有相仿之处。前腿高而挺直,此特点表明至晚也是金、元之古物,与明清做法大有分际。此为何兽?未闻谈者。也许就是二郎神的那个捉孙大圣的神犬?愧不能知。”这是民国时期对该庙最为详细的记载。

最近笔者整理发现的一张老照片,大概是1920年左右拍摄的北京街景。从拍摄顺序看拍摄者是从崇文门沿街向北随意拍摄的街景和人物的。其中一张是灯市口大街附近,画面中有一座很小的寺庙,单开间。殿宇两侧各有一块空地,庙门左侧有一座高大的石碑。石碑前有一个造型古朴的石狮子。正中是一个铁香炉,香炉体量不小,连石座估计2米左右,这种体量的石碑香炉通常是中型寺庙所用,和这个微型小庙非常不相称。在香炉远处,隐约能看到一个石狮子,但造型不同于石碑附近的那个。石碑附近的狮子,整体呈坐状,但头部呈大角度的扭曲;四肢健壮有力,造型完全不同于明清风格,与现存二郎庙遗址那座古朴造型的狮子外形非常相像。

虽然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但小庙、香炉、狮子、石碑等级比较高等这些特征,都非常符合二郎庙的独有特征。看到这个场景,再根据其他记载以及周先生的文章,这照片拍摄的应该就是二郎庙。如果属实,那它就是目前发现的为数不多的二郎庙影像资料了。

通过照片上的场景,对照周先生文中描述的小庙的景象可知,在上世纪40年代前,二郎庙就剩下一座石兽,且早已破损,不像狮子,这或许就是“神犬”传说的由来。

根据一位生活在这里的老居民的文章,上世纪50年代这个小庙还保持完好。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小庙墙壁坍塌,二郎神像裸露出来,“瞪着三只神眼,浑身尘土站在瓦砾之中”(塑像留存至1976年这点存疑),周围群众报告有关部门,政府派来工作人员把小庙里的文物取走保护。从此,小庙便消失了,也给后人留下了诸多谜团。

(原标题:灯市口二郎庙有何独特之处)

文/韩立恒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贺梦禹

延津故事:庙堤、沙庄、二郎庙和二郎神的传说

延津县马庄乡庙堤村西头过去有座二郎庙,王楼乡则有徐、姜、冯三个“二郎庙村”,僧固乡沙庄之所以叫“沙庄”,传说这些村都流传着二郎神的传奇故事。

1、劈山救母

传说二郎神是玉皇大帝的外孙子,生的膀大腰粗,能把一座大山抓在手里,一哈腰就是几千万斤,手使一把三尖两刃刀,砍山山崩,劈地地裂。他的母亲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贬了,压在凡间一座大山底下。二郎长大得知后,用三尖两刃刀劈山救母,把母亲背到山坡上,让太阳晒掉母亲身上长期被压产生的霉气。

2、复仇斩太阳

那时侯,天上共有十二个太阳,本来一天一个轮流值班,早晨从东边出来,晚上从西边回去,地上这才有白天黑夜。玉皇大帝闻听二郎劈山救母,怕二郎母亲复活后再犯天条,就传旨给十二个太阳一齐出动,把二郎母晒死!于是十二个太阳一齐出来照耀大地,像喷火一样,河水被晒于,石头被晒化,二郎母也被晒得连个肉星儿、油星儿也没剩!二郎神一见太阳把他母亲晒化,气的眼晴都红了,提起三尖两刃刀和十二个太阳打了起来。二郎力气大,那刀又是宝刀,十二个太阳打不过他。只见二郎“扑通”砍了一个,随手抓起一座大山压在这个大阳身上。“扑通”又砍了一个,随手抓起一座大山又压在那个大阳身上。一口气砍了十ー个,用大山压了十ー个。

3、担山攆太阳

剩下的那个太阳,眼看着一个个弟兄被砍被压,急忙逃命,一头钻进蚂蚱菜下面躲藏起来。蚂蚱菜是种神菜,遂支起叶子,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二郎神觉得太阳往东跑了,东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无山可抓,于是担起两座山往东追赶太阳而去。行至延津县沙庄,跑的累了,停下来坐在地上休息,觉得两只脚憋得难受,原来是跑得时间长了,两只鞋中灌满了尘土,就把鞋脱下来,倒鞋中的土,结果两只鞋中的土倒出来就成了两座沙岗,后来人们在此居住,这就是现在延津县僧固乡的沙庄。原来的两座沙岗被一条大路分开,现在已被村民拉土垫牲口圈用完。二郎神担的两架山填进东海,变成了平川,但远远不够,往前看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二郎消灭太阳的计划终于落空,从此整个大地呈西高东低之势,西部是高山,东部海洋,天空中只剩一个太阳。

4、賭博输妻

二郎神不能把晒化母亲的太阳消灭光,剩下个太阳无能为力,从此意志消沉起来,无所事事,干啥也没劲儿。为了寻找刺激,竟和居住在无梁庙中的崔府君玩起牌,赌起博来,以至于赌博上瘾,时常强迫崔府君啥也不能干,专门和他玩牌賭博。有一天,二郎神喝得酩酊大醉,又来找崔府君赌博,最后把钱输了个干干净净。二郎神不甘心,不服输,一怒之下把爱妻押上又赌,结果又输了!崔府君要人,二郎妻说啥也不跟他走!二郎神理亏,唉声叹气让妻按他的承诺办事,去跟崔府君过。崔府君见二郎神不说别的,又有言在先,就派了两个差人硬把二郎妻从庙堤村拉到原屯村西的无梁庙,让二郎妻站在崔府君右边。从此,无梁庙又多了一尊夫人的塑像,这尊塑像愁眉苦脸,与安然自得的崔府君成了鲜明的对照!当地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郎爷,本姓邪,老婆输给府君爷。自已成了光棍 汉,那边妻子泪涟涟。 夫想妻呀,妻恨夫,夫妻团圆在何年?”

后来人们发现,从二郎庙到崔府君庙中间,一条小道被踩的光明,路旁的野草、小树、庄稼都向西北躺着,传说这就是二郎神夜里想念妻子踩的,歪着的草、树、庄稼是二郎妻思念丈夫心气所致。

5、力保大水落

二郎神因赌博输妻之事激怒天庭,天兵天将纷纷谴责二郎神的不轨行为,于是玉皇降旨,要二郎神改邪归正,为老百姓办好事,不然将严厉惩罚之!于是就有了“二郎神力保大水落”的佳话。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黄河泛滥,河水猛涨,淹没了延津县王楼一带许多村庄,人们纷纷爬上大树以避水患。一天,人们看见从上游冲来一根五六把粗的大木头,到了现在的王楼乡二郎庙村那个位置,却打漩不走,还发出怪声,持续了三天三夜。方圆十几里无家可归的人们听说后很感稀奇,争先恐后以门扇当小船划着来看。突然,人群中有一人狂笑不止,自称是“二郎神”,说他要在此地安家,要人们以此木作骨胎,修庙三间,如能做到,力保大水降落。众人一听,齐声应允,并立即行动,连夜削木塑胎,大水果然降落。大庙落成后,善男信女们纷至沓来,每日香烟缭绕,热闹非凡。由于庙前一条大道通往牛屯,来往赶集的人,常在庙前歇脚,久而久之,原来的村名“郑家邱”不提了,都说成“二郎庙”了。后来分成三道街,分别以姓氏命名,成为徐、姜、冯三个“二庙郎”村。

源自:张法祥先生所著《延津乡村记忆 》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