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古镇革命旧址群

恩阳古镇革命旧址群

恩阳古镇革命旧址群

年代:1933年

2019年,恩阳古镇革命旧址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㉖兴国革命旧址——中央兵工厂旧址群

26

人民军工发祥地

建筑名称: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总务科旧址

年代:1920年

建筑面积: 1022.4㎡

风格:中式

地址江西赣州兴国县兴莲乡官田

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总务科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又名礼布民房,是当地陈姓地主的住宅,共有三十多间房间。旧址坐东向西,砖木结构,悬山顶,两层楼房,建筑面积1022.4平方米。中央兵工厂的总务科及其下属机构驻扎在右侧横屋,正门匾额书“金芝毓秀”。正中横屋书“梅香瑶圃”,是兵工厂开会的地方。左侧横屋书“玉树含辉”,是中央兵工厂职工委员会和党委会办公室驻扎的地点。

总务科旧址

1931年9月,中央红军3万多人粉碎了蒋介石30万兵力的第三次“围剿”,缴获枪支2万余支。然而,这些枪支中有许多零件不全、无法使用。同时随着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赣南和闽西地区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红军和地方武装迫切需要大批枪支和弹药。在这种形势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原有修械所和修械处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担负日益繁重的修械和弹药生产任务。

当年,官田村以出铁匠闻名赣南朱德总司令亲自到此地勘察,判断官田村西侧背靠高山,山上植被茂盛,常年云雾缭绕,敌人的飞机难以发现,即便发现,为了避免撞山坠毁,也不敢俯冲发动空袭,最终确定将村西北山面水的七栋房子作为厂房。

1931年10月,红四军军需处处长、时任军委总供给部财政处处长的吴汉杰带领几十个人,来到官田村,开始创办中央红军官田兵工厂。吴汉杰任厂长,张健任党委书记,陆宗昌任特派员,马文任职工委员会委员长。官田中央兵工厂对外称“中央兵工厂”,又称“中革军委兵工厂”“中央红军兵工厂”。

官田兵工厂最初由白石红军修械厂、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修械所、红三军团修械所、吉安县东固养金山修械处、赣县田村龙头修械处和其他一些小型修械组织合并而成。初建时只有枪炮科和弹药科、利铁科、总务处、警卫特务连和运输马队;技术力量也缺乏,干部和工人仅250 余人;厂房和设备十分简陋,只有200 多把锉刀,100多把老虎钳,4座打铁炉。

兵工厂的工人除了少数木匠、铁匠及原来国民党部队军需人员外,大部分人不久前还是农民。他们多数人不要说制造,修理都不会,甚至没有看过、摸过枪。但工人们热情高涨,他们乐观地表示:“除了生孩子,我们什么都能学会。”

在工厂党组织的号召下,全厂掀起了钻研修枪、制枪技术的高潮。厂长吴汉杰把力量配搭开来,提出口号:“虚心学、快快学,我们多流汗,阶级弟兄少流血!”十冬腊月,大家忘掉寒冷,白天丢下饭碗就去干活,夜里没有灯就摸着黑研究技术,躺在床上还讨论着怎样找窍门。

兵工厂场景复原

1932年1月,兵工厂分设弹药厂。4月,红军攻克国民党钟绍奎军的巢穴岩前,缴获了敌人兵工厂和造币厂的机器设备;攻克福建的重镇漳州厦门后,又缴获了国民党军张贞部修械厂的两部车床、一个30马力发电机、一批汽油和其他一些修械材料。后来又逐渐增加了手摇钻床、手摇冲压机,四尺、六尺、八尺皮带车床、皮带钻床等共十几部。5月,在枪炮科、弹药科的基础上,中央兵工厂发展了枪炮厂、杂械厂(生产刺刀和镐、铲等军用器械)、弹药厂等3个分厂。1932年夏,又在古龙冈镇寨上村分设杂械厂,在银坑分设弹药厂。

生产机器

中共地下组织秘密广泛动员萍乡汉阳广东、福建、上海等兵工厂的工人,突破重重封锁来到中央苏区。1932年9月,从沈阳兵工厂调来了韩日升、郝希英、刘广臣等熟练技术工人,兵工厂的技术力量和生产技术进一步充实。工种多了,分工也更加细致,下设七个部门:枪炮科、弹药科、制造股、木壳股、牛皮股、刺刀股、炸弹股。鼎盛时期,官田兵工厂人数近1000人,能修理步枪、机枪、迫击炮,也能手工试制步枪,造出的地雷威力极大,一个20多斤重的地雷,可以把周围3丈远的树木炸断。

生产场景复原

由于国民党对苏区的封锁特别严密,原材料和工具很难从苏区外边买到。红军战士每打一发枪弹,都要将弹壳拾回,按级送回兵工厂进行复装。另外,也从市场上兑换收集铜钱,每枚铜钱可制造出一枚弹头壳。

为解决原材料问题,全力让机器转起来,大家绞尽脑汁,摸索了一套综合解决生产原材料的办法:一是想方设法自己生产。如打制铁砧、铁锤、锉刀等造弹工具;买不到燃料用油,就造大木轮利用水力发动机器;没有硝酸,就设法用腐朽的木头磨成粉末,和白药配成火药;做底火的铜皮用光了,就用弹壳打成薄铜片来代替。二是派人化装进入敌占区,秘密输运原材料。总供给部还派出由300多名老战士组成的特务队多次秘密潜入白区,接运从福建厦门、漳州等城市采购的原材料。

战场上收集的敌军武器残件

1933年4月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官田兵工厂奉命组建成三个分厂:一是红军弹药厂,主要负责复装和生产枪弹,也制造麻尾手榴弹和地雷;二是红军杂械厂,主要负责打制刺刀和铁器杂件;三是由原枪炮科改为枪炮厂。

官田兵工厂重视职工的政治和文化技术学习,规定每周1个晚上学习,3个晚上开展文体活动。由党团干部讲政治课,知识分子辅导学文化,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负责传授技术。职工的文化、技术和政治觉悟都有很大提高,不少青年工人后来成为了生产突击手。

中央兵工厂驻官田两年多时间,总计修配步枪4万余支,机枪2千多挺,迫击炮100多门,山炮2门;翻造子弹40余万发,制造手榴弹6万余枚,地雷5千余个,刺刀、大刀、洋锹、洋镐不计其数,丰富了红军的军事装备,对我党我军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以官田兵工厂为标杆,各地大小苏区也开始着手建立兵工厂,以弥补各地工农武装武器装备的不足。到1934年长征开始前,苏区先后建立大小兵工厂约80余所,修复和制造的大量轻武器在历次反围剿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

官田兵工厂生产的以树干为炮筒的“树炮”

1934年夏,中央兵工厂迁往瑞金岗面。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成立了隶属于总供给部的军事工业局,并将根据地原有的杨砭与贺家湾兵工厂合并,加上随长征迁过来的原官田兵工厂员工,在吴起镇正式建立总供给部兵工厂,后来人们称之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红色军工制造的事业在陕北得以延续。

兴国官田中央兵工厂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兵工厂,是苏区时期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先进、人员最充实、机构最完整、实力最雄厚的兵工厂,是我军武器装备工业发展的发端,被誉为“人民兵工的始祖”“人民军工发祥地”。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弹药科旧址

弹药科旧址原为文华公祠,坐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硬山顶,飞檐翘角,穿斗式梁架,建筑占地面积335平方米,建于清代晚期。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弹药科有工人百余人,下设炸弹股、子弹股。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利铁科旧址

利铁科旧址原为民宅,坐北向南,土木结构,悬山顶,建筑面积260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利铁科的主要成品有大刀、刺刀、梭标、鸟铳等土枪土炮。在职员工100多人,主要分为铁匠、木匠、皮匠、女工、童工等。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枪炮科旧址

枪炮科旧址原为陈氏总祠,坐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硬山顶,飞檐翘角,抬梁式梁架,建筑占地面积414平方米,建于清代晚期。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枪炮科有工人200余人,下设修理股、制造股、木壳股、牛皮股、刺刀股。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工人俱乐部旧址

职工宿舍与工人俱乐部旧址原为万寿宫,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结构,硬山顶,穿斗式梁架,建筑占地面积628平方米,建于清代晚期。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工人俱乐部为活跃工人业余生活的群众自治组织,在这里工人们举办了各种文艺活动。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江西省博物馆

编辑:胡代江

【热点】遇见美丽江西丨赣州冬季旅游,三条精品线路等你来

革命文物巡礼 | 两处革命旧址,讲述浏阳往事

原标题:两处革命旧址,讲述浏阳往事

湖南浏阳市境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1.6万余件。因为秋收起义各部会师于浏阳市文家市镇,浏阳也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发源地之一。

近日,记者踏上了这片红色热土,来到浏阳市大围山镇楚东村。桃林掩映间,一座坐北朝南、砖木两层结构的清代天井院式民居——锦绶堂映入眼帘。这里是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1930年至1931年间,以杨幼麟为代主席的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两度在此办公,历时9个多月,领导人民开创了全省苏区革命斗争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扩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和管理省级苏维埃政权积累了宝贵经验。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全貌 浏阳市文物管理局供图

在讲解员朱丽利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这座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三进五开间的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这里共有108个房间、17处天井,当时的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最多有200多人在此办公。”朱丽利说。墙面上留存着大量当时的红军标语和油印小报,面积超过36平方米。踏着镂空木质楼梯登上该建筑的二楼,湖南省苏维埃政府财务收支表在墙面上清晰可见,详细记载着没收反革命财产等收入以及办公费、宣传费、军事费等开支状况,是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建立的8个省级苏维埃政府中最早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当时行政省份名义成立的政府。它的建立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一件震动全国的大事件,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全国的革命运动。”浏阳市文物管理局文物保护科资料员彭志敏介绍,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建立了齐全的组织机构,贯彻实施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方针和政策,颁布实施了《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暂行土地法》,有力推动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墙面上保存的红军标语。张玲 摄

2013年,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后五六年间,浏阳市文物管理局先后对旧址进行了本体维修和防雷、消防工程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外围环境整治工程。“锦绶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集木雕书法、彩绘、泥塑等精湛技艺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我们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对建筑当中的壁画彩绘等进行保护和修缮。”浏阳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张雪章说。

从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步行200多米,记者来到正在修缮中的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这座清代建筑在当地被称为楚东山大屋,由东西两个建筑群组成。1931年7月5日,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会期10天,到会代表200余人,中共中央派黄火青同志出席指导。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共湘鄂赣省委,选举李宗白为省委书记,赖汝樵、胡梓、杨幼麟等为省委委员,并对今后有关军事、土地、组织、党费、宣传等10项工作作出了相应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和中共湘鄂赣省委的成立,增强了党对湘鄂赣苏区的领导,有力推动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

走进楚东山大屋,40多位工人正各司其职开展文物修缮工作。据悉,工程从今年2月启动,现已接近尾声。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景。张玲 摄

今年3月,《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公布,列入湘鄂赣片区分县的浏阳市结合《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要求,立即开展了革命文物调查和研究工作,对文物家底进行了进一步摸排,初步编制了《浏阳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纲要(2018—2022)》,提出将全市革命文物分为东南、西北城区三大板块,实现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抱团发展,重点打造秋收起义纪念园、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4个园区。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楚东村的这两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相关文物遗址保护级别不同,但史实关联,价值重大。”张雪章说,“近几年,我们对这两处旧址进行了全面修缮修复,并将其纳入楚东村传统村落整体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完善相关设施,全面保护革命文物本体及其历史风貌,并积极征集展陈品,计划按照当时湖南省苏维埃政府的办公现场进行复原陈列。”

翻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游客登记簿》,记者发现,每天都有长沙常德衡阳等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据了解,自2015年6月对外开放以来,除去闭门维修的时间,该景点累计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

“我们将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充分挖掘、保护浏阳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展示革命文物的深刻内涵,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在浏阳形成生动实践。”浏阳市文物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寻民初表示,未来两年,浏阳市还将围绕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2020年)、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90周年(2021年)等主题,举办系列纪念活动,进一步扩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浏阳片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研学旅行路线,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惠及百姓。

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位于梅县区东南部的梅南镇,面积145平方公里,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区。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素有“粤东井冈山”之称,是粤东地区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均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东江革命的一面旗帜。

大革命时期,农运先驱彭湃曾带领骨干来梅,在九龙嶂区域宣传开展农民运动;东征军建国粤军二师师长张民达、参谋长叶剑英率部前来,留下战斗足迹;中共党员胡一声、郑天保以龙文公学为梅南早期活动据点,培养了大批骨干,为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司令部设在梅南九龙村九里岌黄屋,“五县暴委”“七县联委”亦在此成立;1929年6月,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在梅南水美村星拱楼成立,并在此举办东江军事政治学校,先后培养了政治军事干部200多人;1929年夏至1930年春,梅县革命委员会与梅县苏维埃政府相继在梅南镇顺里村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支援抗日前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梅兴丰华边县委在梅南镇黄礤村罗屋金双居成立,隶属中共粤东地委(后改称梅州地委)。同时将梅兴丰华边县人民游击队改番号,成立闽粤赣边区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独立第三大队(简称独三大队)。梅兴丰华边区成为粤东解放战争的策源地。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九龙嶂中心区域经历了大小战斗达233场,牺牲烈士1276人,其中红军烈士302名。彭湃、周恩来曾在这里留下革命足迹;朱德、林彪、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6位开国元帅和粟裕、谭政、罗瑞卿3位大将曾在这里战斗过。

据统计,梅南镇有近20处革命遗址、纪念设施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从2016年起,该镇对部分重点革命遗址加以保护、修缮和场景复原,按照“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讲解变互动”的总体思路,通过修缮建设红军驿道、红军战壕、红军人物雕塑红色文化浮雕墙、户外红军军事文化教育点、军事拓展营地等,切实打造党性教育实境课堂,很好地再现了当年艰苦的斗争环境及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如今,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经过加强保护开发和推动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带旺了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水美村由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变身红色旅游打卡地。现在的水美村,已发展出了红军客栈、红军茶、红军酒、红军餐、红色土特产等红色生态富民产业,“水美鸡”“水美鱼”“水美蜂蜜”“水美茶叶”等品牌远近闻名,对推动乡村振兴、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