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嘴李邓氏墓

向家嘴李邓氏墓

向家嘴李邓氏墓(宣汉县)

保护范围:向东外延6米至村道公路,向南外延11米至李红益住房,向西外延8米至胡海东住房,向北外延10米至山林。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甘肃古墓葬丨李氏家族墓地

李氏家族墓地位于临潭县新城镇,是一处明代墓葬,俗称李家坟。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为明代“镇守洮州荣禄大夫佥右军都督”李达家族墓地。

(甘肃省文物局)

大荔八鱼李氏家族石墓群,共发现大型石墓22座

大荔县八鱼石墓博物馆依石墓群原址而建,紧靠原址北边,坐北朝南,新建成的石墓博物馆大气恢弘,四面高墙筑垒,更显神秘。

大荔八鱼李氏家族石墓群,共发现大型石墓22座,清理发掘11座,从已发掘的情况来看,墓葬结构、规模及出土实物,对研究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官僚制度,乃至当时社会葬俗文化,特别是其书法绘画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石墓群位于黄河流域华山脚下的渭洛河附近的沙苑边缘中段,距大荔县城仅12公里,这里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地下物藏丰富。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皇家放马养鹿之地,史称"沙苑"。

明清两代,同州辖治,商贸繁荣,文化生活灿烂多姿,据出土墓志记载,此清代李氏望族墓地群,最早可上朔到乾隆时期,最晚延续到民国末年,延续300余年。每座石墓和墓石构件上都雕刻书法绘画装饰图案,达400幅之多。雕刻手法应有尽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减地刻、阴刻等巧妙运用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充分表现出雕刻者精湛和娴熟的技艺,也说明了墓室主人李氏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石雕、石刻中有山水、人物、动物、花草等图案及文字楹联。

1号墓墓主李怀瑾,该墓共有书画雕刻41幅,其中两石柱上刻楹联;'后嗣繁昌漫言钟秀,吾亲寿考是谓治谋'。石柱上楣额刻三幅图案,左右两幅被破坏,中间图案是一老者在健身,左右各有一对老年夫妇对座观看,身旁男仆、侍女、儿童相伴。院落石柱侧壁上刻'五蝠(福)捧寿'图案。庭堂南壁为,隶书石刻'得梅之青,与松俱古'的条幅,两侧有幅对联,'文华仙掌露、人品玉壶冰'。北壁雕刻内容为青竹四条屏画。东、西两壁刻有团扇画、方框画、杂宝图。中墓室石壁刻太极八封图。

2号墓墓主为李树德(1804一1877)字滋亭,皇帝浩授中宪大夫,道元职衔,禀贡生出身。曾做兴平县儒学教谕。其院落对联为'一邱方是安闲地、万古常同兜率天'。楣额上刻三格,左格为兰花,右格为竹子,中间是杂宝图。庭堂南壁刻'忠'字.北壁刻'孝'字。字体均为楷书.一米见方。刚劲有力,体正大方。给人以德性为本之教。中墓室前有一对圆雕童男童女。

3号墓墓主李天培(1830-1875),字介候,诰封资政大夫赏戴花翎候选郎中。一生喜好结交品行端正的名人雅士,经常救助贫苦乡邻。其墓地对联为'翠柏苍松一带浓阴庇寿城,青山绿水四围秀气绕佳城'。南壁屏风雕刻松鹤图、北壁为双鹿圈。院落和庭堂上均为花鸟、人物、山水楼阁画。中墓室前有幅对联'地接蓬莱学可传经筑石室、名登仙籍才培作赋咏罗天'。后壁刻有一屏风。南墓室前对联为'泉壤百年皆聚瑞、闺门千载亦流芳'、横批'泉台挹秀',北墓室对联为'宝婺星辉垂额范,瑶池仙境慰的魂'。横批'漆灯朗照'。

4号墓墓主李怀珍原配夫人董夫人。墓葬院落对联为'董草堂前风月冷,芙蓉城里梦魂香'。院落南壁有一屏风,北壁被破坏,院落、庭堂刻满花鸟、人物、果实、树木、山水等图。此墓只有两个墓室(一般为三室),南室对联为'别有洞天培小隐,新成庐舍乐长眠'。北室为'郁郁泉台埋白玉,深深庭院隔红尘'。两墓室后壁雕有人物故事画。

5号墓墓主李怀珍(1807-1862),字聘卿,皇帝浩授中宪大夫,钦加道衔,赏戴花翎,议叙郎中候补充禄寺暑回,是当时级别、职位较高的京官。曾祖父李壁,祖父李朝恩,父亲李忠清都是朝廷命官。其院落、庭堂、南墓室均被破坏,只剩中、北墓室。中墓室后壁浅浮雕海水波涛、波涛上有仙鹤、楼台等。北墓室后壁刻有海水、海水中有一瓶,瓶中插三戟。

鱼石墓博物馆为 AAA级景点

红椿民宿

古墓探秘3:向“阴曹地府”买地?六朝罗氏家族墓地手续齐全,阴间合法

2011年5-6月,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南京江宁区博物馆江宁淳化街道双岗社区施工时发现的5座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墓地位置示意图

这5座墓葬的年代均为南朝时期,分别编号为M1-M5。其中,M2位于墓地的最北端,向南依次为M1、M5、M3、M4。它们的平面分布情况如图:

墓葬平面分布图

M1和M5早年曾遭受盗掘,墓室都南部有一个较大的盗洞。除M2在发掘前已遭施工机械的完全破坏以外,其余4座墓葬也都遭到施工机械不同程度的破坏。

M3全景图

这四座墓葬的平面均呈“凸”字形,为单室砖室墓,由斜坡墓道、排水沟、墓坑、甬道和墓室组成。

M1全景图

排水沟位于斜坡墓道中部,经过墓坑、甬道,直至墓室,与墓室中的阴井相连。

M2平、剖面图

从斜坡墓道深入地下,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墓坑。穿过墓坑,进入甬道,甬道与墓室被石门阻隔。石门仍有两侧门柱和门槛尚存。石门用封门墙密封。只有打开封门墙,穿过甬道的后段,我们才能够真正进入墓室。

M4平、剖面图

墓室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墓室前部有一长方形石祭台,下设四足,其后方有一座阴井,与排水沟相通。墓室后部铺设砖砌棺床,与墓室同宽。墓内人骨、葬具均已无存,仅能见到部分锈残的铁棺钉。

M1墓室图

虽然遭受盗掘和盗掘,四座墓中仍然出土48件器物,包括青瓷器、陶器、铜器、买地券等。其中,M1出土器物32件。

M1平面图、剖面图,出土文物分布图

陶灶

陶俑

滑石猪

买地券是我国古代以地契形式置于墓中的一种迷信物品,又称墓别、地券、冥契、幽契。从东汉到明清,历代皆有。买地券的用材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东汉时地券仿简策之形,多刻于长条形铅板上,也有用玉板或陶柱者。三国、西晋开始,多刻于砖上。从南朝到明清,除砖外还常用石,形制、大小和墓志相象,有的甚至还带盖。

买地券的内容大致为墓主向“后土”“地夷王”之类的神灵那里买地,用以作为墓葬,包括土地价值、见证人等。一般买地券的见证人是“东王公”“西王母”。为了使买地券能在“阴曹地府”产生“法律效力”,不少券文文之末常有“一如五帝使者女青诏书”一类的话。

将买地券埋入墓中,相当于墓主与地府神明确立了他对土地的所有权,因此,便可不受鬼神的侵犯。买地券受道教影响很深,因而有的还画有符文,作为压胜之物。

这四座墓葬出土三件买地券,均为砖制,长约39厘米、宽25厘米,厚2.3厘米。有线栏,竖行阴刻券文。

M1出土买地券

根据买地券的内容可知,M1墓主为罗健夫妇。罗健生前官至兰陵太守,封刘阳县开国男,葬于刘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

M1出土买地券

M5墓主为罗道训,东晋义熙五年(409年)袭爵刘阳县开国男,曾先后任武原令、广川令、南广平太守、龙骧将军、左卫殿中将军、行参征北军事,葬于刘宋元嘉三十年(453年)。从罗道训券文称其袭父爵刘阳县开国男看,两人应为父子关系,即罗健为父,罗道训为子。

M5出土买地券

六朝家族墓地一般有长者、尊者居右的排葬规律,这一墓地中,M1-M5相距不远,且墓葬方向一致、形制基本相同,因此推测此处为罗氏家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