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红军烈士陵园

达州红军烈士陵园

达州红军烈士陵园位于达州市通川区陵园路。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时期,十余万巴山儿女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数万革命先烈长眠于此。为纪念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万源保卫战、宣达战役、营渠战役牺牲的烈士,陵园于1958年始建,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有烈士事迹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等,安葬烈士3000多名。陵园是四川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红色印记 |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起义烈士就义地 “红陵旭日”耀四方

广州市中山三路,有一处肃穆、幽静的地方——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27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兴建的纪念性公园

今天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以下简称“烈士陵园”),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园,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往昔

广州起义“东方巴黎公社”诞生

记者从《街巷里的红色印记——广州越秀红色革命史迹全纪录》、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官网了解到,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苏兆征、聂荣臻、徐向前等同志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包括崔镛健在内的150多名朝鲜同志和苏联驻广州领事馆人员也参加了起义)。当天上午,在原广州市公安局所在地,广州苏维埃政府诞生,这是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经三天三夜浴血奋战,起义不幸失败,57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部分烈士遗骸丛葬在红花岗。

血祭轩辕亭

广州起义是创建人民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连接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造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1954年,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当年烈士牺牲的红花岗修建陵园。1957年,中苏人民血谊亭建立,1958年5月,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开放。

据介绍,多年来,烈士陵园根据时代新要求,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扩建纪念建筑物。1964年,中朝人民血谊亭建成。1987年,广州起义纪念碑建成。2007年,为纪念广州起义80周年,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纪念广场建成。2009年,烈士陵园“刑场上的婚礼”雕像纪念广场正式对外开放。

今日

苍松翠柏肃立 景色清幽古朴

烈士陵园正门门楼两边是红琉璃瓦顶的白花岗石座,汉白玉石上有周恩来同志亲笔题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进入正门,直行是陵墓大道,大道宽30米,两旁苍松翠柏肃立。墓道北端是高达45米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造型是冲破三座大山紧握枪杆,象征“枪杆子里出政权”,四周塑有广州起义过程中激战场面的浮雕,碑身有邓小平同志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从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东面沿级而上,到达烈士陵园地势最高点——广州公社烈士墓,朱德同志在墓墙正面题字“广州公社烈士之墓”。

漫步在烈士陵园里,有景色清幽的叶剑英墓、古朴端庄的四烈士墓和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纪念广场。

据悉,在1927年广州起义中,有很多外国友人积极投身其中,失败后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烈士陵园因此修建了两座规模较大的纪念亭纪念这些烈士:一座是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为中国人民献出生命的朝鲜同志而修建的中朝人民血谊亭;另一座是为当年参与广州起义被杀害的苏联驻广州副领事及馆员而修建的中苏人民血谊亭。

中朝人民血谊亭

中苏人民血谊亭

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是1927年广州起义得到国际社会支持的见证,也是中朝、中苏人民友谊的纪念。

红色文化名片 游客驻足缅怀

据悉,烈士陵园每年约接待学生、社会各界人士600多万人次。人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通过参观革命史迹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清晨,红日从广州公社烈士墓东方冉冉升起时,霞光万道,绿树芳草闪耀着金色的朝晖,流光溢彩,这就是著名的羊城八景之一“红陵旭日”。

记者来到中朝人民血谊亭、中苏人民血谊亭所在的位置。记者到访时正好是中午时分,亭子里凉风习习,不少游客在亭子里休息、纳凉。游客林先生忙着用手机拍照。林先生是第一次来广州,他特意来烈士陵园打卡,“拍拍亭子,拿回家给老人看”。

中苏人民血谊亭四周种有荷花玉兰、南洋扇、红花楹等高大乔木,虽然不时有游客前来参观、拍照,现场气氛始终庄严肃穆。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她这次是陪同外地朋友来参观。刘女生透露,她在广州住了十几年,曾多次来烈士陵园参观,她计划下次带孩子一起来。

近年来,烈士陵园组织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2020年,烈士陵园结合疫情防控,创新开展“云祭扫+代祭扫”,开展网上祭扫活动270场次,60余万群众参与。同时,烈士陵园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点,成为广州一张著名的红色文化名片。

信息时报记者 成小珍

摄影记者 陈引

信息时报编辑:严璐

往期精彩回顾

15秒13下!广东一女子用拖鞋抽打婴儿面部,警方通报→

视频看吐!知名餐饮连锁店摊上大事!很多广东人都吃过…

最新明确!中小学校内不得设置小卖部、超市

红色地名丨二路红军烈士陵园

红色地名

地名,不仅是指特定方位或地域范围,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对优秀传统的寻根感怀。“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重庆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等厚重的人文底蕴,也构成了富有重庆特色的红色地名文化。“重庆民政”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红色地名》栏目,讲述红色地名故事,弘扬红色地名文化,延续红色文脉,传承红色基因

二路红军烈士陵园

涪陵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罗云乡罗云坝社区,距罗云乡政府驻地300米左右,现占地40余亩,绿化面积达24700平方米,环境幽美。园内竖有纪念碑,碑上刻有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亲笔题写的“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纪念碑”字样;建有烈士墓,安放了中共罗云支部创始人钟善辅和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李焕堂、尹觐阳等烈士遗骨;建有红军烈士浮雕墙,中间是七位革命烈士的头像,左边是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革命活动示意图,右边是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简介。中间七位烈士的头像从左边依次是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中队长、红三十三军政委杨克明;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前敌总指挥赵启民;中共早期优秀军事指挥员李鸣珂;四川工人运动先驱、涪陵最早入党的中共党员钟善辅;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赤卫队总司令尹觐阳;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赤卫队副司令李焕堂;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赤卫队副司令刘伏洋。陵园建有陈列室,约100平方米,室内以图片、文字资料和烈士遗物反映了罗云土地会暴动和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革命斗争历程,并配有记述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革命史实的书籍《武陵风云》和纪实电视片《涪陵往事》等宣传资料。

来源丨重庆市民政局

供稿丨区划地名处、涪陵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红色滁州▍藕塘烈士陵园

藕塘烈士陵园位于定远县东南藕塘镇境内。

抗日战争时期,定远县藕塘镇是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1942年5月,为缅怀在抗日根据地创建过程中英勇牺牲的数以千计的新四军将士,津浦路西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决定在藕塘修建抗日烈士陵园,时任中共津浦路西区委书记兼津浦路西参议会参议长黄岩和副参议长梅子明负责筹建任务。

1944年9月18日,陵园建成。当时整个陵园占地20亩,陵园正中央矗立着高20米的六边形纪念塔,塔的正面镌刻着由参议员蔡蹈和先生书写的“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二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19个魏体大字。塔前立有一块高2.2米、宽1米的纪念碑,碑文由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撰写。建成当日,津浦路西地委、专署和军分区举行了有5000余人参加的落成典礼。

解放战争初期,新四军二师奉命进行战略转移,该纪念塔及陵园内建筑先后被国民党炸毁拆除。

中国成立后,1964年4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定远县委、县政府在原址上重建了藕塘烈士陵园,24米高(寓意“新四军第二师”)的纪念塔和360平方米的纪念馆先后建成并对外开放,每年接待参观人数达万余人次。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等都曾前来祭拜过革命先烈。

2011年,为适应定远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需要,经请示安徽省民政厅同意,定远县对藕塘烈士陵园进行了迁址重建。新建的藕塘烈士陵园坐落于藕塘镇南侧,于2015年9月建成。陵园占地26万平方米(约390亩),总投入资金约1亿元。园内景区主要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墓群、纪念馆、挺进亭、踏血亭等。其中藕塘革命纪念馆,建筑面积约4053平方米,全馆展示各类珍贵历史革命文物近千余件。

藕塘烈士陵园先后获“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安徽省少先队员教育基地”“安徽省文明窗口”“安徽省中小学生旅游研学基地”“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等称号,2005年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每逢重大纪念日,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及驻军部队以及外省籍人士纷纷前来藕塘烈士陵园举行各种悼念活动,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教育作用。

来源: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档案馆)

主办:滁州文化和旅游局

运维:滁州学院蔚然新媒体中心

编辑:谢申娇,初审:王勇,审稿:刘永江

联系:chzu@qq.com (如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个赞,点亮在看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