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墓

陈圆圆墓

陈圆圆墓

明末清初美女陈圆圆墓,葬于思州城东北38公里,今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绣球凸上,墓座东朝西,泥土封堆,立有1984年出土的清雍正六年隐姓埋名碑,墓门碑面一方,碑盖一块,左檐柱一极。碑面高0.73米,宽0.48米。阴刻铭文是: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立。孝孙男仕龙、杰,杨氏;曾孙大经、纯;孝玄孙朝达、选、魁、政、玺、桂、相、仪。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吉日。

据考,陈圆圆墓碑上没有直书真名,系对外保密而隐讳。按吴氏密传云:“吴门”二字,暗指陈圆籍贯苏州,对外界公开则释为吴家。使用“聂”字简化字,因“陈圆圆本姓邢,六岁后跟着姨父姓陈”。“邢”有右耳旁,“陈”系左耳旁,“聂”字双耳代表陈和邢两姓。一字双义,下半截“双”字,古体为“�”,上半截为双“佳”字与好同,“圆”也是好或佳的意识。如“圆满”、“团圆”、“花好月圆”等,都是美好之意,当“佳”字解。双“佳”代替“圆圆”之名。“位席”二字,“位”,特指帝王或诸候之位;“席”,即大也,吴三桂封圆圆以正妃之意等等。据吴氏后裔世代密传,墓碑铭11个字连贯起来就是“苏州氏陈圆圆王妃之墓”的隐讳应用,是吴三桂王妃的暗释。

马家寨名为马家,实际居住者全部姓吴,历来自称为吴三桂后代,如今吴氏已有后裔1000多人口。为保护陈圆圆墓,雍正年间立碑之后未进行重修。而对吴启华墓、马宝衣冠墓作了复修。吴启华墓联云:“隐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马宝衣冠墓联铭载:“重垒土茔人祖即已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据吴氏相传,陈圆圆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在今大有乡桐木寨,死后从桐木寨抬至马家寨安葬,并留有皇伞、御字薄(家谱)、大刀、金银等物。同时,马家寨还有“七颗针的寿鞋”、“吴启华藏达木洞”、“襄子家屋场”、“马宝护送陈圆圆”等传说故事。

陈圆圆墓地有何传说轶事?

陈圆圆是明末的一位梨园女妓,按理说一位女妓就算再怎么出名,也不可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但陈圆圆她却做到了。

她能够出名,以至于被写入史书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和吴三桂的事情。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风云人物,他们俩人故事的影响之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她的墓,很多年以前一直都是个谜,有人说是在这里,有人说是在哪里。一直到了2010年,陈圆圆的墓地最终才被发现。本来,墓地被发现是一件好事,毕竟很多年都在找但一直没找到。可陈圆圆墓被发现后,考古专家却沉默了,这是为什么呢?

色美艺绝的陈圆圆陈圆圆究竟有多美?美得让吴三桂对其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刘宗敏甚至冒着把吴三桂逼向满清的风险也要把她占为己有。

陈圆圆原姓邢,出生在小商贩的家里。早年的陈圆圆是比较可怜的,她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她主要是在姨夫家生活的。

陈圆圆是属于很早就出名的那类人,她从小就冰雪聪明,少女时期已经很漂亮了,乡里的人见了,纷纷夸赞陈圆圆是个美人。

并且,陈圆圆不仅是长得好看,其他方面也很不错,能懂诗词,唱歌也好听。这样的一位美女,长大后找个好人家出嫁,是绝对是没问题的。

但是她偏偏有个重利轻义的姨夫害了她。当时的时候,江南地区处于荒年时期,收成不好,钱也赚得少。陈圆圆的姨夫想了想,决定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

刚开始登上歌台的陈圆圆,就表现出在表演方面极高的天赋。她扮演的红娘,让很多观众都看到入迷,直到表演结束后都在细细的回想着陈圆圆的精彩表演。

改变自己人生的关键——被带入京城后来,陈圆圆被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大舅子田弘带到了京城去,田弘原本的想法是把陈圆圆献给皇帝,因为他觉得陈圆圆很独特,不是一般的美女能比拟的。

把陈圆圆献给皇上,让皇上开心开心,自己也能够多得到些皇帝的支持。但没想到崇祯对陈圆圆这个美人却没有心思,为什么呢?崇祯时期,大明朝是风雨飘摇,矛盾多,危机重重。

内部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不断起义,山海关外有皇太极、多尔衮等满清八旗的威胁。崇祯为了这些事情是费劲了心思,忙得不可开交,又不肯向李自成或皇太极,任何一方妥协,坚持要同时对付这两大威胁。

因此,崇祯背负的巨大的压力,他不想把有限的精力投在女人身上,最后使得自己因为女色而亡国。皇帝不想要,田弘也没有办法。无奈之下,田弘只能把陈圆圆又带回家里。

当时处在乱世之中,田弘很想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田弘找啊找啊,发现了吴三桂是个可以拉拢的人。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吴三桂对陈圆圆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十分的喜爱。因此,田弘就把陈圆圆送给了吴三桂,得到了这个手握重兵的靠山。

吴三桂的兴盛与衰退吴三桂在听到刘宗敏霸占了他的爱妾陈圆圆的消息之后,勃然大怒,打开山海关和满清八旗一起攻杀李自成,留下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奇。

并在清军入关之后,带着他的部队,为清王朝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吴三桂封王后,陈圆圆也进入了平西王府,开始过起了舒服的日子。

但我们知道,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康熙帝决定撤藩,吴三桂选择了起兵反抗。经过了几年的战争后,吴三桂病逝了,叛乱最终被镇压下来,而陈圆圆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发现陈圆圆之墓专家沉默了,陈圆圆之墓究竟在哪?早些时候,专家们一直说是在昆明,因为他们认为吴三桂之前 是在这里当藩王的,吴三桂的叛乱被镇压后,陈圆圆就死在了昆明。

但后来经过了多方的努力和寻找,终于发现了陈圆圆的墓地是在贵州省的马家寨,墓碑上写有“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一开始有很多人怀疑墓的主人是谁,经过多方努力仔细调查后,最终确认是陈圆圆之墓。

到这里,专家们沉默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啊!原先的时候,许多专家坚称陈圆圆墓是在昆明的,现在的事实是在贵州马家寨,这不得不说是给专家们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不过,专家们其实没有必要集体沉默的,因为世界很大,真相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是很正常的。面对这种情况,大方的承认事实,想必会比沉默更好。

贵州发现陈圆圆墓地,隐藏了怎样一段历史?

这个问题,实则是一件旧闻,一桩考古憾事一一

1983年的一天,贵州省文化厅专家奉命编写本省文化名人,在马家寨探访时,无意中从一老者口中听到了吴三桂的名字。经多次釆访,他们从一些村民那里获悉一条隐秘信息一一大清名媛陈圆圆墓在此。

这一惊人发现立即引起文史学界的极大关注,相关专家考察后,初步断定这就是陈圆圆之墓。但由于当地对这座墓发现的报道太过张扬,由此引来祸事。

俟专家对古墓进行正式勘察时,此墓已被盗墓贼抢先光顾。专家挖开封土,里面除一具女性骸骨,啥也没有。这次挖墓,让专家们选择集体沉默。

而陈圆圆墓,一直以来都是马家寨人的隐秘,从不外传的。这座村庄虽叫做马家寨,居民却全部姓吴,据说是吴三桂的后代。这个大家族自古就流传着一个规矩,陈圆圆墓的消息只能家族秘传,而整个家族每一代仅有两个人能够知晓,所以这座墓一直都保存完好。

昆明都有哪些古建筑、老房子?他们都有哪些历史故事呢?

昆明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说到古建筑、老房子,特别是要有文化还要有故事的这些古迹,还真的是汗颜!因为,昆明的很多古建筑,要么是不够“古”,要么不是“原版”!

勉强满足“古建筑、有文化、有故事”这三点,而且能够去让人去旅游、去参观、去打卡的地方,主要有:

云大会泽院,“会泽”两个字大有来头作为云南最高学府的云南大学,在全国大学排名中不一定有多牛。但是,从“校园旅游”的角度来说,云南大学在昆明翠湖片区的老校区,绝对应该能够名列前茅。校园内的银杏大道,绝对是冬季昆明旅游的亮点之一。

当然,到云南大学校园旅游,首先看到的、感受到的就是一栋有点年份的老建筑:会泽院。会泽院是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于1923年4月20日奠基,1924年落成,设计考究,做工精良,系典型的法式建筑,为云南至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甚至还在使用的“古”建筑。

时间虽然短了一点,但现在去,看到的基本还是“原装”。尤其是徜徉在这学术气息浓郁的校园之中,再游览会泽院周边的映秋院、云南贡院、至公堂、钟楼.....,真的会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说到云南大学会泽院的故事,最有名、最有趣的应该是它大有来头的名字。

会泽,是今天云南的一个县,说实话,在云南的地位、名气和地位,都不算什么,但为什么要以“会泽”命名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云南的近代名人:时任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于公于私,唐继尧对云南大学的设立功不可没!学校为纪念唐继尧倡导教育、创办东陆大学(云南大学)的功绩,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新建的主楼,主楼故以唐继尧别号“会泽”命名。

因此,云南大学会泽院中的“会泽”两个字,既是地名,更是人名,人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会泽院不是一个院子而是一栋楼!一栋楼以“院”来命名,这不多见,也有一番渊源。

当年,筹备人员在唐继尧别号后用“楼”或“堂”或“院”也煞费苦心。考虑到主楼建在明远楼旧址,为区别新楼与旧建筑,不用“楼”;主楼紧挨贡院的衡鉴堂、至公堂,也不再用“堂”。最后用泛指一般屋宇建筑的“院”字,并将“会泽院”三个字镌刻在主楼前后门的门楣之上,会泽院因此得名。

昆明大观楼,楼以“联”出名如果说云大会泽院还不够“古”的话,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兴建,道光八年(1828)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同治五年(1866)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再修的昆 大观楼,可以算是名副其实上古建筑了。

当然,这样一座名楼,自然不会缺少故事,这些故事中,最著名的就是楼以“联”出名。

这里说的“联”,就是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大观楼撰写的一百八十字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现存的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无论是作者孙髯翁,还是书写者赵藩,都是那个年代昆明的文化名人。

大观楼因长联出名,到并不是因字数多,写起来比较长,而是因为其独特。上联开头”五百里滇池......“,写的是古代滇池的美景;而下联开头:数千年往事......,写的又是各个历史时期云南的大事;更不用说其中的文人情怀和历史韵味了。因此,毛泽东评价长联“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长联一出,谁与争锋?为作者孙髯翁赢得“联圣”的同时,也为本来很普通的大观楼赢得了天下名楼的声誉,真的是一件幸事!

当然,昆明有文化、有故事的古建筑不止这些。比如说那座不知道是否存在的”平西王府”,以及围绕着平西王吴三桂的金殿太和宫、莲花池“安阜园”.....;近现代各路名人昆明的各种故居、旧址等等。

欢迎对昆明历史、建筑感兴趣的更多“明白人”在评论区补充、完善!

陈圆圆埋在哪里一直争论不休,为何发现其墓后,专家却沉默了

陈圆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堪称历史名人。就因为其名气太大,有着巨大的名人效应,因此近几年关于她死后究竟葬于何处,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口水仗是一出接着一出。

(陈圆圆剧照)

这不,云南贵州就围绕陈圆圆墓地的“归属之争”,开始了隔空角力。

云南的观点貌似理由充足。

这陈圆圆不是在昆明莲花池投湖自尽了吗?当年吴三桂在此处特意为他的挚爱陈圆圆修建了“安阜园”,还为她塑碑立像。现在这块碑像虽经百年风雨侵蚀,还完好无损屹立在这里。而且,单单是在昆明就可以找出三处陈圆圆的墓地。至于文献记载,那更是多如牛毛,随便找出几篇史料,就能力证陈圆圆最终葬在了昆明。

当然,贵州的证据也非常有力。

在贵州岑巩县马家寨,有一处地名叫襄子的地方,就是依据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的名字得来的。在这里发现了极为隐秘的陈圆圆的墓葬。

墓碑上刻着如下文字:“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立,孝孙男吴仕龙、吴仕杰……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月吉日立。”

据墓葬的后人解释,之所以称为“聂氏”,不称作“陈氏”,其一是为了保密;其二是为了表明墓主人的身份。陈圆圆本名叫邢沅,后因其幼时家贫,被寄养在一位姓陈的姨夫家中。出道学艺后,改名为陈圆圆。而“聂”字拆开来讲,隐含有“双耳”的意思,恰好符合“邢”“陈”左右各有一耳的解释。

而“吴门”也是一语双关之意,一是代表陈圆圆嫁给了吴家;二是指代陈圆圆的出生地苏州,因为在古代,苏州也称作“吴门”。

(吴三桂剧照)

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是吴三桂后人落脚的地方,为何叫做马家寨呢?

这是因为当初吴三桂被清廷打败后,陈圆圆在大将军马宝的一路护送下,历经千难万险,才逃到这个当初异常荒凉的地方,从此繁衍生息。吴氏血脉也才得以延续。后人为了纪念马宝的不世之功,才将这个村寨称作马家寨。现在村子里的1000多人全部姓吴,没有一个姓马的。

同时,马家寨的人,对马宝当年如何护送陈圆圆逃亡至此的故事如数家珍,还声称拥有“皇伞”、记载家谱的“御字簿”等。

甚至还言之凿凿地说,村里原来有两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都是当初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将军们使用过的武器,只是由于在贫困潦倒时期被变卖来维持生计了。

人们还在马家寨发现了大将军马宝的墓葬,墓碑上刻着“上寿先考明公号公玉老大人之墓”。“明”暗指明朝,“玉”指代宝。其墓联上写着“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我翁”。这句话就表明了吴家人对马宝的感恩戴德,誓把马宝当做祖先来供奉的意愿。

实际上,各地之所以要争夺陈圆圆墓葬的归属,主要是看中了其名人效应下面巨大的经济效益。表面上是文化属地之争,其实质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大背景下,以历史名人为契入点,发展地方经济才是各地政府的初衷。

(陈圆圆墓地遗址)

​那么,为什么陈圆圆的墓地在贵州被发现以后,考古专家就沉默了呢?

其一,贵州发现的陈圆圆墓证据确凿。

在贵州陈圆圆墓地发现之前,她的最终结局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定论。

有的说她在吴三桂病死后,入宫做了女婢;也有人说她自缢而死,追随吴三桂而去;还有人说陈圆圆最终出家为尼,老死在了寺庙中。《吴逆始末记》有如下记载:“当吴逆将叛,圆圆以齿暮乞为女道士,于弘觉寺玉林大师坐下剃度,法名寂静。”

而此次在贵州的发现,似乎让专家们较为信服。虽然仍然缺少直接证据(如DNA鉴定),但专家们拿不出反驳的理由,只好三缄其口。

其二,少数为个别地方经济 “服务”的考古专家,被事实封了口,只好沉默不言了。

其实,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陈圆圆才是最无辜的人。

她不但身逢战乱,劫难重重,九死一生。还屡屡被人当作棋子,喜欢时信手拈来视如珍宝,而后又弃之如敝履。最终还因吴梅村的一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背负“红颜祸水”的千古骂名。

(参考资料:《明史》、《岑巩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