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西北50公里的增冲寨。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楼基占地100多平方米,为木结构塔状建筑,五层,十三檐,八角攒尖顶,通高20余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楼的底层分立四根金柱,八根檐柱,檐柱外绕以木栏杆。楼的平面呈八角形,中心设有直径达1.4米的圆形火塘,金柱间放置着四条大板凳。底层的南、北、西三面各辟一门,东面置一石板桌。楼的底层悬挂着一块道光十年(1830年)的匾,匾-“万里和风”四个大字。另有四幅木刻的楹联,其一为“名楼艺高雕龙画凤映照碧树千秋永盛;侗寨秀丽精文就武辅育英才万代长春”;其二为“龙凤呈祥楼阁直耸冲霄汉;风云聚会山峦起伏绕碧波”;其三为“物华天宝龙楼凤阁交辉呈异彩;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相映显粼波”;其四为“百福龙宫聚众议事击金鼓;万寿凤阁集民歌舞庆玉楼”。

增冲鼓楼从底层到二层没有固定的板梯,但楼板上仍留出搭梯的孔洞。二层以上均设有固定的板梯。为了使烧火的柴烟易于扩散,二、三、四层只在金柱外装有楼板,金柱内就形成了空井,金柱之间及各层的外围都放置有木栏杆。五层的楼顶悬挂一个木鼓,由寨老执掌。四、五层有很长的出檐,檐口下还装有如意斗拱,既能承重,又是装饰品。

鼓楼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侗家-议事的政治中心,又是人们拜祭、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它还是寨老处理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又成了击鼓聚众的指挥所。此外,它还是寨中的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地方。凡是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鼓楼,它已经成为侗家村寨的重要标志。(国家文物局)

增冲侗寨国宝鼓楼下的芸芸众生

侗族有三大宝:鼓楼、花桥和大歌。其中鼓楼是侗族标志性的建筑,可以这么说有侗族的村寨就有鼓楼,没有鼓楼侗族人就没了主心骨。

在贵州省从江县西北大约9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增冲”的古老侗寨,建寨已经有600多年历史,而寨子里的一座漂亮鼓楼也矗立300多年了。

这座始建于1672的古建筑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侗族鼓楼,已经经历了344年的风雨。现在它不仅仅是一个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是国宝了,早在1988年就被授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了受保护的公共场所。

虽然地位提高了,但鼓楼并没有因此娇贵,也没有被完全保护起来,现在依然承担着鼓楼的使命,仍在为村寨使用着。

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现有人口不到300万,分别居住在贵州、湖南、湖北和广西等地。这个民族热情开朗,大度好客,喜欢临水而居,擅长农业种植,他们种出的稻米很好吃。

贵州省从江县隶属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少数民族人口占94%,聚居着苗族、侗族、汉族、壮族、瑶族、水族等19个民族,其中侗族占有很大的人口比例,这次到从江县一下子走访了好几个侗族村寨,了解到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还是很深厚的。

由于过去从江县处于偏僻地区,交通不便利,外人进来很少,本地人出去也不多,所以很多村寨依然保持着古朴而又原始的风格,民族风情很浓郁。

增冲侗寨因它的古鼓楼而扬名天下,成了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这座鼓楼是清朝康熙十一年建设的,为杉木结构,呈宝塔形,共十三层,高25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

鼓楼完全是木质结构,但没有一颗钉子,完全是使用榫卯技术,使木材咬合而成,通体是牢牢的。整个鼓楼不仅结实抗震、抗岁月侵蚀,还非常唯美,设计雕梁画柱,斗拱檐角,孔隔交错,放在今天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鼓楼既是侗族村寨的标志,也是整个村寨的绝对活动中心,它的作用就是平时聚众议事,休闲娱乐;战时击鼓报信,号令全寨。所以古往今来,侗族一直是建寨要先建楼,有鼓楼才有村寨。

增冲鼓楼至今依然发挥着这样的作用,虽然已经是国家级文保单位,但并没有完全封存起来,只是不许上楼了。一切还是原来的模样,平时村民在这里纳凉闲坐,遮风避雨话家常。小孩子追逐嬉笑打闹,节日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唱起侗族大歌。

但有一点还是让我有些担心,有人拿来几个纸箱在楼底下的燃烧区点燃了,这种习俗虽然在别的村寨鼓楼也看见过,但这里毕竟是文物,是国宝啊!而木楼最拍的又是火啊!

其实何止鼓楼怕火,增冲侗寨 整体结构都是木制的,为了防火寨子里还修了很多的水塘,防患于未然。据说寨子每户的粮仓也都是单个放置在村外的,一旦发生火灾,至少可以保证有吃的,这也是先民们血的教训啊。

鼓楼位于村寨的中心,整个村寨也是围着鼓楼而建筑的。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小巷已经被人穿行了六百多年,而这鼓楼下的芸芸众生也被鼓楼庇护了三百多年。

谁有知道这里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岁月是河也是歌。

同其他村寨看不到人的不同,增冲寨子里有很多人,有好几家超市。这里已经是旅行者的目的地。

明显感到这里的时代步伐,虽然这一天我没有看到其他游客进来,但还是感觉到了旅游给这里注入了新的生活含义。

人们可以坦然的面对镜头,孩子们也对生人不再好奇。

甚至有老奶奶看见你举起相机会说“要钱”。

但更多的人友善的配合你的拍照,甚至同你聊上几句,问你来自哪里?

一家的门神是关羽和张飞,让我看乐了,我们传统意义的门神是秦叔宝和尉迟恭啊!而关公关二爷已经是庙里的神了,这里怎屈就把门了,看来侗族的鬼神文化很有自己民族特点。

推开虚掩的门,看见一位大姐正在织布,这里的人们仍然穿着自己织就的民族服装,几乎家家都有织布机,每个侗族女子都会用。

这种布织好后用当地染料漂染成藏青色,然后用木槌敲打到一定密度,再缝制衣服。

而隔壁一个大姐正在用缝纫机做衣服,她说过去没有机器,完全靠手工缝制,一针一线要缝好久,现在做一件传统的侗族服装也比外买的要贵很多,但他们还是喜欢自己民族服饰。

行在村巷,仿佛每座房屋都有故事,每一块石头都是历史,抬头看见的都是过去。

村寨也是明显的老人多、孩子多。这些干干净净的孩子也告诉我们这里人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状态。

不用问,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他们要挣钱,耕种仅有的土地无法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在我们走进村寨来了解过去寻觅一段历史时,这里的人需要的是走向未来,拥有外面的世界。

一对年轻夫妻在给孩子剃头,孩子不哭不闹,很配合,或者他的内心真的享受父母在身边的美好时光。

带我们进寨的姑娘是个侗族美女,很多人赞扬这张照片,以前只是知道有侗族大歌,哪知道侗族女子有一种质朴而溢出的美,她 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

慈祥的老奶奶年轻时一定风采卓然,现在静静的坐在那里,坦然的面对我的镜头,在她的目光里仿佛有种历史诉说,一切都源于内心的美好。

我用暴增的10斤体重为你做了这份济宁市曲阜市鼓楼街美食榜单

熙顺紫菜包饭推荐他家的、肉松蛋黄紫菜包饭、培根芝士紫菜包饭、肉松沙拉紫菜包饭、蟹肉棒紫菜包饭、沙拉玉米紫菜包饭

全聚客如意麻辣烫以时尚的装修风格、营养健康的产品、整洁的用餐环境、高品质的服务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与创新思想、时尚元素相融合,全聚客如意麻辣烫,创造出更适合大众口味的独特风味。

美佳美滋每客(五马祠店)美佳食品是一家专业蛋糕店,一直专注于为顾客提供美味可口的西点和浪漫且与众不同的蛋糕,并始终坚持选用上等的原材料。

鱼道缘烤全鱼调料技术精湛,经锤炼结合川火锅,滋味千回百转,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考察。

吉阿婆麻辣烫(五马祠街店)吉阿婆骨汤麻辣烫,根据麻辣烫古有的传统做法,配合如今十几种精心调配的中草药锅底配方、工艺流程,采用含有现代生物科技的提炼技术:以鸡骨、猪骨、牛骨以及蘑菇等为原料。

德粒客脆皮炸鸡(五马祀街店)推荐他家的、超级鸡腿

姑姑宴精专麻辣香锅和川味小吃,多年来专注发展有潜力和有特色的菜系,金汤玉线为主打滇西新派过桥米线的连锁快餐厅,川成元以川味菜品为主。

马玉涛麻辣烫推荐他家的、麻辣烫

疯狂烤翅推荐他家的、羊肉串烤鸡翅

邀请函|@所有人,增盈侗寨鼓楼歌会和火塘民艺教室落成仪式,一起来参与吧!

增盈侗寨

火塘民艺教室落成仪式

暨守护与传承鼓楼歌会‍

2019.12.28-29日

活动时间:2019年12月28-29日

活动地点:贵州从江县往洞镇增盈侗寨

活动内容:

拦路歌、民艺教室落成仪式、民艺公开课、民艺互动、村寨走访、探寻金勾风雨桥、鼓楼歌会、民艺教师年会。

增盈侗寨

火塘民艺教室筹备一年

就要与大家见面

即将投入使用啦

学校和村寨 准备了丰富的活动

迎接这个特别的日子

期待更多人关注文化传承和乡村社区发展

增盈火塘民艺教室

民艺交流工作坊

6所学校民艺教师

6个村寨社区的寨老、歌师、青年骨干代表等

将齐聚增盈村

一起歌唱

共同探索

关于守护与传承

关于对未来的期许

关于我们自己民族村寨的家园

关于社区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的一切

关于增盈侗寨

增盈村位于贵州黔东南州从江县西北角往洞镇北部,全村2个自然寨,是往洞镇最大的一个村,两条小河环寨而过,环境优美。全村有鼓楼2座,其中一座八角楼,一座六角楼花桥3座。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从元朝开辟增盈,祖先首选平喜为住地,后因地势窄小于明朝搬移至岑注(增盈大寨)定居,至今一千余载。增盈的鼓楼与金钩花桥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建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之久,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

火塘民艺教室:‍

结合当地社区和儿童的实际需求,从本土文化出发,在民族学校开设民艺课程,提供基础设施建设、音乐器材、日常管理维护等一系列支持和陪伴成长服务,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授侗族大歌、民族乐器等传统民艺,给少数民族村寨的儿童带来更新奇的本土化教育体验。

希望通过民艺教室的持续推动,唤起各方对文化传承与保育的关注,让文化的多元性得以更好地延续。‍

具体日程

28号下午

拦门礼

火塘民艺教室揭牌仪式

嘉宾领导致辞

民艺公开课(琵琶、芦笙、牛腿琴、侗族大歌)

民艺互动

合影留念

多耶

村寨走访

侗族长桌宴

围炉夜话

鼓楼歌会

29号

民艺教师交流工作坊

1.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

2.讨论:

社区种子基金申请机制(邀请学校校长、社区村干、寨老、社区能人、青年骨干参加)

3.开放第一轮社区种子基金申请

中餐

送客礼

2020年我们将

设立社区种子基金

支持这6个社区

从学校更深入走进社区,探索适合自己社区实际需求的

社区相关活动。

让更多社区不同人群参与到活动中,提高社区对相关议题的关注。

通过社区互访与跨区域文化交流,彼此分享交流经验。

与社区携手关注、挖掘、梳理传统文化和生活智慧的载体,在学校和社区中形成相连互通的本土化社区教育,

激发社区的内生动力和向心力。

关于我们-

从江生态文化社是由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一群热爱家园的侗族青年人自发组织的本土公益团队,致力于保护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及民族文化的完整性,恢复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激发乡村新活力,探索民艺复兴之路,解决当地弱势群体生计问题,实现乡村可持续生活。

编辑:梁吉宇

转载自:从江生态文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