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坟

三人坟

三人坟

三人坟位于修文县谷堡乡哨上村的蜈蚣坡山腰,距县城12公里,奢香夫人所开龙场驿至六广驿的古驿道从坟旁经过,坟为块石合砌的墓冢,封土高1.6米,直径3米。蜈蚣坡巍峨雄奇,陡峭险峻,古树盘垣,荆棘丛生,王阳明曾在此有感而吟出了“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的名句。

明正德四年(1509)秋天,一吏目带其子和仆人,自京城来准备去南边上任。行至龙场(今修文县城),因天不停地下着细雨,加上已到黄昏时候,便投宿在龙场苗民家里。第二天早上,王阳明准备去向他打听一下京城的近况,不料3人已经离开宿地往前走了。

由于3人因长途跋涉,顶风霜,冒雨露,又饥又渴又劳累,加上筋骨疲惫,又被瘴疬侵袭,中午行至蜈蚣坡时,吏目死于坡下,当天傍晚和第二天上午,其子和仆人又先后死在蜈蚣坡。王阳明听说后,想到三具暴露的尸体无人收殓,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便带领两个童子拿着畚箕和铁锸,亲自到蜈蚣坡将三具尸体掩埋,并作《瘗旅文》祭奠。文中对客死路旁的主仆3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无限感伤。然王阳明认为,为人应该大义凛然,无私无畏,人生不应为升官发财去忙碌奔逐,为财丧身,不论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应该忧心忡忡,垂头丧气,要力争自立自全。《瘗旅文》文辞凄戚,哀惋动情,情凄意切,催人泪下。文章朴实深刻,脍炙人口,感人至深,前人已将其作为古代散文名篇收入《古文观止》,并与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合称为祭文“三绝”而广为传诵。

清乾隆八年(1743),山东通判孙谔因办理公事到修文,与修文知县王肯谷一道到蜈蚣坡寻找三人墓。因年久无人管理,坟被荒草湮没,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瘗旅文》中所讲的三人坟在哪里,最后找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才带他们找到三人坟。只见坟墓及四周被荒荆蔓草覆盖,几乎不能辨别,不免感到悲伤,于是捐资修筑坟墓,并于乾隆十年(1745)春季赋诗撰文刻碑立于坟头,碑文云:

癸亥秋,因公同王明府过蜈蚣坡,询三人墓,里人无知者。有老生,年七十,扶杖拔藤,导引而至墓前,则荒烟蔓草,几莫能辨。余凭吊久之,不胜怆然。因与明府共谋,捐金筑墓立碣,并口占一律,使后之吊者得有所据。三人有知,当吟吾诗于青枫落日间也。

东鲁

孙谔

主仆扶男来瘴地,可怜同日葬幽云。

史书已失三人姓,驿路犹存一尺坟。

魂叫青枫天欲暮,骨缠白草昼常曛。

蜈蚣坡下伤无限,痛哭当年瘗旅文。

余幼时读文成集至瘗旅一篇,其一种至诚侧怛之意洋溢于卷轴间,真千古不可研磨之文也。而吏目遂藉以不泯,其子与仆俱籍以不泯。嗟乎!彼三人者,亦云幸矣。庚申春,余选授修邑,修即古龙场驿文成谪居旧地也。抵任后,即询访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皆不可复识,惟龙冈书院遗址尚存,惜已鞠为茂草。余请诸各宪重建并扩新之。距县城廿余里蜈蚣坡下旅坟三塍,即瘗旅故处。蛮童猓女,往往樵牧其间,岁久渐平。屡欲往视未果。适署别驾 水孙公因公至修,偕余俱道经墓侧凭吊,不胜感慨。因命居民封其墓,周围各留空地丈许,不得侵占,更必勒石垂久。孙解囊捐金,欣然对余曰:“必如是,庶可使遗泽不致久而遂湮,且将与阳明书院不朽矣。”

落款为修文令醴泉王肯谷谨跋并书。后县人又把《瘗旅文》刻成石碑,立于坟侧驿道上,供过往客人凭瞻,因碑位于蜈蚣坡 两山之间,碑又高又大,当地人叫做“大碑垭口”,沿袭至今。

三人坟墓碑在民国年间被毁,《瘗旅文》碑在“0”中作为“四旧”被造反派砸坏,坟墓因年久失修坍塌。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三人坟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修文县文物管理所筹集资金培修了坟茔,搜集残碑和残碑拓片,反复核对文字,按核准的碑文和书体恢复了王肯谷撰书的墓碑,又请贵州文史专家陈福桐手书《瘗旅文》,重刻大碑竖于坟后垭口处。三人坟因为《瘗旅文》而闻名,国内外的王学研究者赴修文后多到三人坟凭吊。三人坟附近有风景点天生桥,且去天生桥又须从三人坟经过,王阳明也曾到过天生桥,写有《过天生桥》诗。故天生桥和三人坟两处阳明遗迹,是研究王学和寻访阳明遗迹不可遗漏的去处。

王阳明《瘗旅文》与修文三人坟

阳明先生的《瘗旅文》是可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相提并论的古代祭文名篇之一,讲述了三个异乡人,仅为了微薄的薪俸而万里奔走,最终暴死异乡的故事。阳明先生与他们素昧平生,却埋葬了三人,并写下了这篇感情相当深切的祭文。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阳明先生被贬龙场驿,其景况就像客死之人,悲客死之人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被贬异域的凄苦哀伤之情。

《瘗旅文》中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在贵阳修文县谷堡乡哨上村大碑丫口。这个地名的来源,正是因为1745年重修三人坟时,古人曾在垭口上的驿道旁立了一通《痊旅文》大石碑。虽然这块古碑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是有一块崭新的石碑取而代之。

明正德四年(1509)秋,一吏目带其子和仆人,自京城来准备去南边上任。因长途跋涉,顶风霜,冒雨露,又饥又渴又劳累,加上筋骨疲惫,又被瘴疬侵袭,中午行至蜈蚣坡时,吏目死于坡下,当天傍晚和第二天上午,其子和仆人又先后死在蜈蚣坡。王阳明听说后,想到三具暴露的尸体无人收殓,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便带领两个童子拿着畚箕和铁锸,亲自到蜈蚣坡将三具尸体掩埋,并作《瘗旅文》祭奠。

《瘗旅文》石碑的右侧,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石碑背面有三人坟的来历简介。

但是三人坟并不在这两块碑的近旁,而是得沿着文保碑旁边那段残留的古驿道向下行才找得到。

若沿着这段古驿道一直向下走,可通往山谷中的田坝。在石板路上的第二个岔路口处左转,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座墓碑,那里就是三人坟了。

三人坟前立有一通圆顶的石碑,是1996年立的。

由于这是一座三人合葬墓,封土堆比一般的坟墓略大。周围垒砌的石块却并不像是年代久远的样子,可能是后来添加的。

最后附上三人坟附近的卫星地图,三人坟所在坐标是北纬26°53'28.90"、东经106°31'5.83",如果到了那里找不到人问路,别忘了还可以打开手机指南针和GPS定位。

三人坟附近的卫星地图

修文谷堡乡“蜈蚣桥景区”包括三人坟、天生桥、蜈蚣坡古驿道和蜈蚣桥等几个自然与人文景点,建议前往的朋友留足时间把这几处一次性游览完。

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

修文三人坟地处贵阳修文县历史王阳明曾经在这里写了《痊旅文》凭吊死者,所以这也是王阳明遗迹所在地之一,被列为省级文物单位,得到了妥善的保存,下面给大家分享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

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

王阳明先生画像

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

五百余年前,阳明先生被贬修文龙场驿当了一个小小的不入流的驿丞。某曰遇一小官携一子一仆赴滇就任,路过此地时三人不幸得瘴疠先后暴亡。

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

三人合葬

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

阳明先生感境遇之苦,怜生存不易,与仆埋葬三人,并写下著名的《瘗旅文》,砥砺悟道,终于大成于阳明洞,从此留下心学一支,开创圣人之境,是为不朽。

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

滇黔古驿道

沿奢香六广驿道前行三里,山重水复桃映春,有天生桥一座,小溪穿流而下,巨石崩崖,盲谷深幽,珠玉吐漱。奇哉!

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

四月二曰

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

天生桥

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

桥下盲谷

修文三人坟一日游攻略

天生桥瀑

自驾路书:贵阳-修文-谷堡乡-三人坟(有路牌及石碑指示)-哨上村(顺驿道步行约500米到达天生桥)

国内三大称“林”的坟墓,一个万人敬仰,一个香火鼎盛,一个招人热议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人的坟墓被称为“林”,他们分别是山东曲阜的“孔林”,河南洛阳的“关林”,河南安阳的“袁林”。三个坟墓中,一个万人敬仰,一个香火鼎盛,一个却招人非议,接下来随小编一起看一下,历史上被称作“林”的三座坟墓。

【孔林】

“孔林”原称“至圣林”,位于山济宁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现为中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人造林和宗族墓群。

“孔林”当初占地面积不过一顷,两千四百年来,孔子后裔及孔氏族人多埋葬于此,历代帝王不断赐给祭田、墓田,因此面积逐步扩大,至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历时三年,大兴土木,建成这座古树三万余株、占地面积达三千多亩的人造林。

相传,孔子去世后,依“厚养薄葬”的观念,据说是葬后不起坟土。孔子的弟子们担心天长日久找不到老师的墓地,故不约而同带着树种来到孔子的墓地,围绕墓地种植了许多树木,作为老师墓地的标志。同时,孔子的不少弟子,还为老师守墓,诸如孔子最器重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外交家和富商,他在老师墓前盖了一座茅屋,为老师守墓六年,这些弟子守墓时,也是年年植树,因此遂有了现在的“孔林”。

【关林】

“关林”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于首级埋葬的地方,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名胜古迹——龙门石窟、东依潺潺的伊河,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在千百坐关庙中独称为“林”,是中国唯一冢、庙、林合一的古代景点建筑

关林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乾隆帝时得到扩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朝所建。关林的建筑规格,是按照宫殿形式进行修建的,空间布局严谨,蔚为壮观。庙前有戏台,沿中轴线建筑依次为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关墓。

中轴线两侧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对称建筑物。其中最具特色的当数舞楼,前台的歇山式和后台的硬山式组合任一起,重檐楼阁,构筑之妙全国罕见,也为“洛阳古代艺术馆”所在地。2008年洛阳市申报的关公信俗,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以来,关于作为忠与义的化身,深受广大民众的敬仰和爱戴。他的“忠义仁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由此形成的“关公信仰”文化,已成为海内外华人、华侨联络友谊、沟通亲情的重要纽带,关林也因此成为海内外华人拜谒的圣域,中国民族精神的脊梁。

【袁林】

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始建于1916年6月,建成于1918年6月,占地面积9万多平方米。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人物、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的合葬墓。

袁林的营建,是按照明清皇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建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中体西用”为蓝本的陵墓建筑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由于年代比较近,其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

1982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袁林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安阳市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民国初年,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其名不正言不顺、最后四面楚歌,不到60岁便一命呜呼。袁世凯去世后,他的大儿子袁克定起初想效仿历代帝王,把自己父亲的墓地称为“袁陵”。却遭到当正政人徐世昌的反对。他说:“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 袁陵 之名,实为不妥。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这多好啊!”,当时,徐世昌的话还是有分量的,于是弃“袁陵”而改用现在的“袁林”。(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