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观音洞遗址

黔西观音洞遗址

黔西观音洞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沙井乡井山村,为旧石器时代遗址,时代约从距今20万年到4万年。

洞穴堆积厚达9米,分为上、下两部分。已经发现石制品3000多件,种类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等多种。石器的原料、制作与类型组合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了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已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20多个种类,其中尤以剑齿象、犀牛等的数量为多,与早期人类的狩猎活动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为研究早期人类在西南地区发展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

黔西沙井观音洞的出土文物,经中国古人类学家鉴定,是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证明早在五、六十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国家文物局)

贵州毕节紫金洞景区 毕节市黔西观音洞风景区

1. 毕节市黔西观音洞风景区

黔西县有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 百里杜鹃森林公园花区。花区距县城30公里,位于县城北部红林、金坡、仁和等乡镇境内,绵延23公里,总面积35平方公里,杜鹃花品种达19种之多。花开时节,繁花簇锦,争奇斗艳,漫山遍野,蔚为壮观,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黔西县旅游资源除百里杜鹃外,还有东风湖、洪家渡库区、柯家海子淡水湖泊群、九龙山象祠、沙井观音洞、水西公园、李世杰尚书坊等自然山水、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共同构筑了旅游基地开发建设的基础,将成为黔西县今后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之一。

2. 毕节市黔西观音洞风景区在哪里

贵洲是中国古元谋人发祥地,古国楼兰国、大理国、夜郎国之一的夜郎国就在贵州,保留有许多夜郎的足迹,都是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的证据。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现已发现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40多处。

观音洞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大量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文物还表明,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

3. 贵州黔西观音洞

考古研究发现,异常活跃的史前文化证明,被视为“蛮荒之地”的贵州曾经是备受早期人类青睐的宜居环境。

贵州高原目前已知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130处以上,大多数属于数万年至1万年左右的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这里的旧石器遗址不仅数量多,而且时间分布完整,由于九成以上属洞穴遗址,因此得以在漫长的自然演变中较好地保存下来。

在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文化是辉煌的,涌现了黔西观音洞、桐梓马鞍山、水城硝灰洞、六枝桃花洞、安龙观音洞、普定穿洞、盘县大洞等一大批璀璨耀眼的史前文化明珠。无论是早期、中期或晚期都显得光彩夺目,不仅在西南、华南,甚至在全国都占有显著地位。

石器时代遗址众多,表明早期人类活动十分活跃。从这个意义上说,贵州并非自古就是“蛮荒之地”,与此相反,这里恰恰是备受古人类喜爱的适宜居住的环境。

远古时期,贵州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使生产力低下的早期人类能够过上安稳日子。加上独具特色的各种洞穴,能够帮助他们躲避猛兽的侵袭,因此,在早期人类眼里,群山绵延的贵州山地,正是生存繁衍的伊甸园。

4. 贵州观音洞风景区旅游

昆明西游洞风景区位于昆明市昆禄公路6公里处,是距昆明市区较近的喀斯特地质溶洞,是<<西游记>>的拍摄地点,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到后留下"天下第一奇洞"的美誉。西游洞风景区包括:西游洞、水帘洞、观音洞。游玩项目:高山滑道、空中娱乐、水上乐园、鬼国天宫、印象西游大舞台、高山水滑艇、超级5D、迷宫等。2015年斥巨资打造秦王宫项目。

美丽神奇的喀斯特地质溶洞-----昆明西游洞,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云南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区包括:西游洞、水帘洞、观音洞。

西游洞位于景区半山腰,全长2000余米,洞中奇观可称天下一绝,钟乳悬积、石笋林立、泉水滴哒、金色若碧、玫丽透明、沿河交融。西游洞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外有泉。主要由妖精洞、神田、东海龙宫、盘丝洞等景点组成,洞中五彩辉映、泉水滴答。石竹、石笋、石花千姿百态,乃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

西游洞

水帘洞位于主峰之底,全长800余米,主要由水帘 布、花果山、通天河组成,春城的母亲河沙朗河自东向西穿过,河水清澈见底、水平如镜。珍稀鱼类"金钱鱼"遨游其中,河面游船观看,更为壮观雄伟。美猴王的安身之地--花果山便是一道奇景。水帘洞气势磅礴,浩瀚深邃。

观音洞--礼佛拜祖的圣地,高达10余米的天然观音仿佛真人亭亭玉立,千年的观音,历史悠久,她的故事世代相传,神话名垂千古,观音背后18尊罗汉像栩栩如生。观音洞佛陀云集,佛光普照,身在洞中,如临仙境。

神奇美丽的西游洞风景区真诚欢迎您的光临。

游玩项目

秦王宫

西游洞新增项目,孙悟空带你穿越大秦王朝。

秦王宫巍峨屹立,兵马俑神奇震撼。

秦王宫

云南第一滑--高山滑道

首家引进的云南第一滑--高山滑道,滑道似银蛇盘卧,又如丝带飘舞,盘旋在西游洞观光区林木花丛中,是游客的代步工具,也是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空中娱乐空中娱乐由空中索链桥、吊桥、空中缅甸桥组成。此项目惊心动魄,意在考验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的平衡协调性。

水上乐园

儿童的乐园,水上畅游园,新鲜刺激的体验,无限精彩,乐在其中!游玩项目有梅花桩、铁索桥、水上逃生、水上秋千等。

鬼国天宫

惊骇!刺激!让你毛骨悚然!

西游文化演绎--印象西游大舞台

印象西游大舞台以《西游记》文化为背景,节目有:天竺少女、西天取经、八戒背媳妇、女儿国征婚、特色民族舞、西游狂欢(团结舞)等。

高山水滑艇

挑战勇敢者的游戏,体验高山流水,顺流而下的急速快感!

超级5D

体验超级5D:让体验者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及动感五个方面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感受风暴、雷、电、下雨、撞击、喷洒水雾等超刺激体验,体验虚幻仿真、惊心动魄的冒险旅行。

迷宫

沿着弯弯曲曲、困难重重的小路吃力地行走,寻找真相。

交通信息

交通方式:可在昆明市内岷山车场、普吉路口乘C10路公交车到西游洞下车,自驾车可从龙泉路转北三环经岗头山隧道、普吉隧道到西游洞。

5. 毕节市黔西观音洞风景区介绍

历史上,贵州黔西华南虎众多。

贵州曾经多虎,是名副其实的华南虎故乡。冉景丞告诉记者,华南虎曾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各省区,贵州是华南虎重要的分布区之一,几乎遍及全省各地。

考古专家在贵州水城硝灰洞、桐梓灰洞、兴义猫猫洞和黔西观音洞等洞穴,对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的研究,都发现有虎的骨骼或牙齿化石。这足以证明很久以前,贵州境内就广泛活动着华南虎,是古人类的重要狩猎对象。

6. 毕节市溶洞景区

贵州是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区,形成了密集的峡谷、峰林、悬崖、天坑、溶洞等景观,三大溶洞是:

1,双河溶洞

双河溶洞位于遵义市绥阳县温泉镇双河村,是中国最大的溶洞群,亚洲第一、世界第五长的溶洞。根据2019年的最新探测结果,双河溶洞的长度为257公里,比中国第二长的腾龙洞长了200公里。双河溶洞有8条主洞,200多条支洞,5条地下河,34个洞口。由于双河溶洞的地下河长度、水溶洞长度也是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双河溶洞开发的景区有双河谷景区和地下裂缝景区;处于半开发状态的有银河洞、山王洞。

2,笃山溶洞。笃山溶洞群位于黔西南州安龙县梨树乡暗河村,溶洞群集地面天门、天坑、岩溶盆地、峰林和地下溶洞、暗河为一体体,大小共100余个溶洞。其中最长的犀牛洞 达17公里,由10个洞厅组成。有专家评价道“发育之多、类型之全、洞道之长、洞厅之巨、竖井之深、洞口之多、埋藏之深、烟窗效应之良好,确实国内罕见的岩溶奇观”。目前,正在启动开发。

3,织金洞: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六冲河南岸,长6.6公里,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地下奇观。其中十七米高的“霸王盔”,五十米高的石佛、十七米高的“银雨树”是其中的标志景点。织金洞是拥有100多座石塔,被誉为“地下塔林”。目前是世界地质公园。

7. 黔西沙井乡观音洞风景区

 儋州市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位于东经109.5 北纬19.5 陆地面积3265方公里,人口89万,市政府驻地那大镇。儋州市是海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也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均在其境内。陆海交通发达、环岛西铁路、环岛高速公路横穿市境,海运可直抵东南亚和祖国各沿海城市。儋州抓住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和洋浦开发的契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走“重视工业、强化农业、搞活贸易、开拓旅游、发展渔业”的经济发展路子,使全市经济得到超常规的高速度发展。  悠久的历史给儋州市留下了众多古迹,且多为宋代以前的古迹,如汉代伏波井、中和古镇、东坡书院等。尤其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从师东坡。儋州在此时成为了全岛文化的中心,也培养了民众尊师重教的传统。苏东坡北归九年后,儋人符确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此后,儋州人才辈出,名声远播,在海南历史上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儋州民风淳厚粗犷,古风犹存。在苏东坡带来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下,这里的人民爱好吟诗作对,使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有许多民间诗社。  儋州人喜爱唱歌。有一首民歌唱道:“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多似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儋州民歌种类繁多,其中儋州山歌和调声最为盛行。革命战争年代,人们利用山歌和调声等体裁编写《抗日状》等,产生过宣传鼓动的巨大效果。如今,每年正月十六、八月十五,儋州中北部地区的男女青年,穿着统一的服装,汇集山坡或沙滩,举行赛歌会。他们对歌调声,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赞美。儋州调声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而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解放后,一批批音乐工作者前来儋州采风,陶醉在婉转悠扬的乐曲声中。  儋州山清水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儋州市的森林资源居全省首位,拥有森林面积1万公顷。珍稀树种资源更是首屈一指,仅华南热作两院植物园就保存有上千个珍贵树种。儋州著名的旅游景点的东坡书院、热带植物园、蓝洋温泉、光村银滩,还有一批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儋州方言繁杂,有儋州话、客家话、粤语、军话、村话、临高话、黎话等方言,反映了海南移民的特色,也展现了与东部迥异的民俗风情。   近年来,儋州市曾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示范市”。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儋州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构成。丘陵占76.5%,滨海平原占23.13%,山地占0.37%。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带,西南属平原阶地地及火山熔岩台地,东南部为沙壤土, 拔多在100—200米之间,中部为河流冲击平原,北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第四纪的海相沉积层,海拔在5—10米之间,境内大部分都在海拔200米以下。  儋州市境内大部分都在海拔200米以下。西南部的纱帽岭海拔752米,为境内最高点。境内大小山峦160座,多在东南部。  儋州市全境大小河流36条。其中发源于境外流经境内的有:南渡江、珠碧江和文澜河;发源于境内的有:北门江、春江、光村江、大江和山鸡江等5条。地表年径流量达189亿立方米。全境海岸线长225公里,且曲折多海湾。   主要海湾有:后水湾、儋州湾和洋埔港。主要海岸港口有:洋浦、 干冲、白马井、新英、海头、排浦、峨蔓、英沙、顿积、神充等。其中洋埔港湾阔水深,建有万吨级深水码头,是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  松涛水库  松涛水库源发自五指山流经白沙进入儋州境内。全库水面面积130平方公里,库容33.45亿立方米,集雨面积1496平方公里。库岸线长达544公里,水域主要航线66.5公里,其中南丰至白沙牙叉港约39公里,南丰至松涛大坝约27.5公里。  松涛水库始建于1958年,费时10年建成,是我国最大的土坝工程之一。高81.1米,长760米,将奔腾的南渡江水截在南洋和番加洋河谷里。它把南渡江上游两岸1400平方公里地区的雨水蓄存起来,通过各级渠道联结着一大批水利工程,组成统一的灌溉系统,松涛水库浇灌着海南岛西部和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自然资源 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水源丰富,年降雨量一千八百到二千毫米,海南省儋州市境内的松涛水库容量三十一点九亿立方米,水利灌溉条件好,有蕴藏量相当丰富的石英砂、油页岩、花岗岩、火山灰、重品石等十多种矿产。有海参、红鱼、鱿鱼、松涛鳙鱼、墨鱼、石斑鱼、对虾等600多种水产品。  矿产资源 比较丰富,土地肥沃宽阔,气温和,年均气温23.30C,海南省儋州市受台风影响少而轻;海岸线长二百二十五公里,港湾众多,浅海和滩涂面积达三十万亩,水质好,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前景广阔。  旅游资源 以得天独厚,国家级重点文物东坡书院及兰洋温泉、两院热带植物园、“八一”通天园莲花山观音洞、松涛水库、兰洋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或逐渐成为海南岛的旅游热点。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拥有洋浦港等天然深水良港,环岛西线高速公路、粤海铁路(在我市设有那大、八一两个站)贯穿境内,交 通发达,已形成水陆交通网络,是海南西部的交通枢纽和连接内陆、通往东南亚地区的桥梁。   儋州的公路  儋州市公路里程虽较长,但大部分是等外砂土路面或无路面公路,路况较差,通行能力低,通达深度不足,群众的交通环境还很差。  儋州市公路现状网的布局为二层次,一个层次是国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的干线网,另一个层次是乡道公路网。  1、儋州市公路干线网 由两横两纵呈“井”字型分布,再辅以两条省道连线。“井”字型的二横为西线高速公路和225国道海榆西线,大致呈东西走向。“井”字型的二纵为那大美扶至洋浦公路及乌石至那大公路和白沙至洋浦春兰公路,大致呈南北走向。二条省道连线,为波莲至洛基公路和白沙至洋浦春兰公路马井至洋浦春段,大致呈东西走向。路网总里程287.946KM。  2、县乡公路网 也就是农村公路网。县乡公路网是在国省道干线网的基础上,由树状发展到连接成初步的网络状,是连接各外伤行政村的公路支线。路网总里程1711.68KM。 [编辑本段]气候状况  本市处于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岛内中部隆起的五指山脉的阻隔, 于被风面,又濒临北部湾,故本市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光热充足年平均光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西部沿海最多,达2500小时左右。雨量适中,分布不均,本市各地年降雨量900~2200毫米,年均1815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全年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干季雨季分明。5~10月为雨季,占年雨量的84%,11~次年4月为干季,占年雨量的16%。雨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儋州,古称“儋耳”。  秦朝 象郡之外徼,又为离耳国。一名儋耳。  汉朝 元封元年,得海上大洲,始设儋耳郡。领县二至来、九龙。始元五年,省儋耳并入珠崖郡。初元三年,并罢珠崖。永平十八年,儋耳降附,以潼伊为太守。  三国 吴赤乌五年,讨平儋耳珠崖,以珠崖郡于徐闻。  齐朝 属越州。  梁朝 大同中,置崖州于废儋耳之地,即今儋州。  陈朝 崖州仍梁制。  隋朝 大业三年,改崖州为珠崖郡,又折崖之西南地,置临振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郡为州,将“儋耳郡”改为“儋州”。  唐朝 乾元元年,复为儋州。  五代 南汉儋州仍唐制,废富罗县。  宋朝 儋州。熙宁六年降为昌化军。端平二年,改为南宁军。  元朝 南宁军,属琼州。  明朝 儋州,洪武元年为南宁军,仍属广西。寻废军号,复为儋州,仍领三县属广东。三年,以属琼州府,十九年以感恩改属崖州。  清朝 清初琼府管州三,县十。儋州、崖州、万州。  民国 民国均设州为县。又称儋县。  儋州古名“儋耳”。据《 汉书》云:“儋耳者,大耳种也。”《山海经·海内南经》注:“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 即儋耳也。”《儋县志》说的干脆“其人耳长及肩。”这种说法未免有夸张之嫌。郭沫若在《说儋耳》一文中说:“儋耳可省言为儋,则耳殆助语,有音无义,故儋耳并非垂大之耳。”  儋州,古称“儋耳”。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两郡。这是海南岛上最早同时出现的行政建制。  以后各朝代虽相继变更为昌化军、南宁军等,但明清仍沿用儋州。  1950年海南解放至1992年,儋县建制没有改变。  199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儋县,设立儋州市(县级市)。儋州自建制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1995年底,儋州市总面积3235平方千米,总人口76.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2万人,农村人口62.36万人;非农业人口16.82万人,农业人口59.96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0个村委会、42个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在境内。市政府驻地那大。  1996年底,儋州市总面积3235平方千米,总人口78.32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17个村委会、42个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在境内。市政府驻地那大。  1997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35平方千米。人口79.64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0个村(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在境内。市政府驻地那大。  1998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500平方千米。人口81.13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0个村(居)委会、1676个自然村,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市政府驻地那大。  1999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2.96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1个村(居)委会、1453个自然村。市政府驻地那大。  2000年底,儋 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6.59万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1个村(居)委会、1453个自然村,境内有国有农场10个。市政府驻地那大镇。  2001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7.6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84726户、总人口8760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1097人)。辖1个办事处、24个乡镇、261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政府驻那大。  2002年,白马井镇、松鸣乡(除新地村委会)合并,设立白马井镇;王五镇、松鸣乡的新地村委会合并,设立王五镇;光村镇、松林乡的沙井、欧宅、扁墩、大老村委会合并,设立光村镇;兰训乡、木棠镇与松林乡的神冲、周坊、谭乐、长老村委会合并,设立木棠镇;洛基镇、那大办事处合并,设立那大镇;东成乡、长坡镇合并,设立东成镇;番加乡、兰洋镇合并,设立兰洋镇;富克镇、雅星镇合并,设立雅星镇;新英镇、新州镇合并,设立新州镇。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88.64万人。辖17个镇(那大镇、南丰镇、雅星镇、和庆镇、大成镇、新州镇、光村镇、东成镇、中和镇、峨蔓镇、兰洋镇、王五镇、排浦镇、海头镇、木棠镇、白马井镇、三都镇)、261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政府驻那大镇。  2003年底,儋州市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90.1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78087户、总人口9009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0476人)。辖17个镇、216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政府驻那大镇。(行政区划一览)  2004年底,陆地面积3265平方千米。人口90.08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98198户、总人口9407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3535人)。辖17个镇、262个村(居)委会,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市政府驻那大镇。  2005年,儋州市政府批准了《关于和庆镇美扶村委会区划调整方案》,将和庆镇美扶村委会划入那大镇管辖。调整那大镇行政区划是儋州市构建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壮大经济实力,适应中等城市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儋州市人口已经超过90万,是海南省人口最多的市。  儋州民族众多,语言复杂。有汉族、黎族、苗族等2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3%,主要方言有儋州话、客家话、军话、临高话、广东话、黎话等,语言交流主要以普通话和儋州话为主。  为了进一步弘扬儋州调声艺术,近年来儋州市连续成功组织了庆祝建国50周年调声汇演、万人调声赛歌会等大型调声活动。2001年,经儋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正式确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儋州调声艺术节。同年中秋节,隆重举办了首届儋州调声艺术节。当时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等曾对其盛况作了较详细的报道。2002年儋州市调声山歌协会成立,首届会员83人。2002年儋州调声艺术节转由政府主导,中秋之夜在市区组织展开的自由调声活动达10万人。   每年的“万人调声赛歌会”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欣赏观看。还没正式组织万人调声赛歌会前,每到元宵、端午和中秋节时,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儋州的中和镇上,那里才是原调声的主会场。随着儋州调声被关注并包装起来,万人调声赛歌会逐渐成为节日里的亮点。人们盛装而来,广场外、大街上,人头攒动,各乡镇自然村的近百支调声队伍将广场点缀得五彩缤纷。   赛歌会上,调声的曲目既有来自田野乡间、原汁原味的自然调声,也有经过搜集整理、创作提高的艺术精品。独唱、对唱、齐唱、合唱,歌者即舞者,歌声此伏彼起延绵不绝,一首首调声唱出了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唱歌 ,将最拿手的调声倾情演绎;听歌的,早已醉倒在这一片歌海之中。街头上,还会出现一批自发的调声队伍,那些喜欢调声但没能在万人歌会上一展歌喉的小青年挤上街头唱了起来,还有一些五六十年代在各乡镇有名的调声好手也组成了一支队伍,边歌边舞,乐在其中。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儋州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十分之一。经济总量和总人口仅次于海口市居全省第二位。 农业方面,已形成了33万亩甘蔗、27万亩瓜菜、13万亩水果、100万亩橡胶、30万吨水产品、75万亩粮食等农业支柱产业的生产规模;工业方面,形成了年产13万吨机制糖、100万吨水泥、5万吨标准胶,以及家俱、建材、轻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产业体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6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5亿元,第二产业9.0亿元,第三产业19.5亿元。 [编辑本段]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  本市辐员面积3265.18平方公里,合4897768亩,可耕地面积206.20万亩,其中水旱田47.02万亩,旱地81.79万亩,待垦荒地77.38万亩。水资源:本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15毫米,年地表径流量18.9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约250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1.18倍。地下水动储量11.46亿立方米,理论可开采量2.24亿立方米。本市径流落天然总落差643.8米,最大天然落差180.7米。可利用落差391米,电能理论蕴藏量1.43万千瓦(未含过境河流南渡江、文澜江和珠碧江)。另外,渠道跌水电能蕴藏量1.39万千瓦。合计2.82万千瓦,可开发2.25万千瓦,年可发电1.5亿度。人均电能理论蕴藏量0.04千瓦/人。  海涂资源:  “海涂”乃沿海潮间带上淤积的烂泥,是由陆地上的物质和海中的物质沉积发育而成的滩涂。潮涨时被淹没,潮退时露出,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酸度6.5~7.0。滩涂上繁育着丰富的浅海生物资源,如:文蛤、贻贝、牡蛎、毛蚶、泥蚶和青膏蟹等。新英、海头和排浦等港湾的滩涂还生长着4668亩茂盛的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特有景观,大片红树林可阻挡风浪,保护海岸不受侵蚀。全市滩涂138329亩,30%适用于浅海养殖。  生物资源:  本市动、植物种类繁多,据初步统计,市内植物有644种,隶426属128科。其中珍贵本材树种有青梅、母生、坡垒、银珠、油楠、花梨、白格、红本罗、苦梓等20多种。热带经济作物主要有橡胶、胡椒、咖啡、香茅、油棕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金钱豹、果子狸、水鹿、猕猴等,其中水鹿(俗称“山马”)、猕猴、穿山甲、蟒蛇等10余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海产资源主要有红鱼、石斑鱼、马鲛鱼、乌鲳、海鳗、海鲶、五刺银鲈、马六甲鲱鲤等鱼类600多种及贝类、澡类等100多种其中白蝶贝是生产名贵珍珠的贝类,洋浦至排浦一带海域初省水产厅划为白贝类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  褐煤-主要分布于东成乡、长坡镇一带,储量约1.58亿吨。油页岩-主要分布于长坡镇,储量约28.3亿吨。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海头、南丰、兰洋、那大等镇,储量约100亿吨。石英砂-主要分布于光村镇、松鸣乡,储量约0.85亿吨。石灰石-主要分布于侨植、八一农场等,储量约2.3亿吨。重晶石-主要分布于兰洋镇,储量约42万吨。钛矿-主要分布于排浦至海头一带海滩、陆地,储量约16万吨。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儋州市辖17个镇:那大镇、和庆镇、南丰镇、大成镇、雅星镇、兰洋镇、光村镇、木棠镇、海头镇、峨蔓镇、三都镇、王五镇、白马井镇、中和镇、排浦镇、东成镇、新州镇。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国营西培农场、国营西华农场 国营西庆农场、国营西流农场、国营西联农场、国营蓝洋农场、国营新盈农场、国营八一农场、国营龙山农场、国营红岭农场。   儋州市政区图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蓝洋温泉度假区   蓝洋温泉世界奇泉——冷热泉,一石之隔,冷热分明。位于儋州市兰洋镇峡谷处,距儋州市12公里,该温泉带占地2平方公里,日自流量达2000吨以上,是海南较大的温泉之一,有自然泉眼十几个,平均水温78.4℃,偏硅酸及氟含量达到医疗执矿水的命名标准,氧含量达到矿水浓度标准,含有锌、锶、鲤、溴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是理想的保健泉水。   泉区内景点众多,特别是"一石之隔,有一热泉、一冷泉,冷热分明"的冷热泉,世所罕见。区内已建温泉公园、蓝洋温泉度假村和一批温泉度假设施。这些旅游设施与观光果园、观光花园、观间园、观音洞、莲花岭瀑布等组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温泉旅游度假区。    东坡书院   位于儋州市中和镇,离现儋州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镇40多公里,是为纪念苏东坡而修建的。建于1098年,后经重修,明代更为现名。东坡书院,为历代儋州最高学府,培养了不少人才,成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载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   载酒堂为苏东坡被贬昌化军(现儋州市)时居住、讲学的场所。《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载酒亭为重檐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中绘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  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民图》。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连,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行幽静肃穆。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苏过、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院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松涛水库   在儋州市区东南20公里处,跨儋州、白沙两市县,是享有"宝留心明珠"盛誉的高山天池。始建于1958年,费时10年建成,是我国大型的土坝工程之一。大坝高81.1米,长760米,将奔腾的南渡江水截在南洋和番加洋河谷里,库区面积达144平方公里,水库中有岛300多个。库区广阔,四周群山环抱,遍布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最受欢迎的是乘船览库区风光,泛舟碧波上,但见群山逶迤,古木参天,湖水幽碧,渔舟隐现,真有船行画中之感。    海南热带植物园  位于儋州市那大镇西郊,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植物标本园,占地32公顷,1958年建立。有40多外国家1000多种珍稀热带植物。是中国热带植物资源的宝库,也是世界热带作物资源的缩影。现有热带珍贵树木、热带香料植物、热带药用植物、热带果树、热带油料植物和热带观赏植物7个区,是很有观赏价值的景点。    光村银滩度假村  距洋浦千年古盐场38公里,距龙门激浪海景20公里,距海口120公里。度假村沿海沙滩既平坦又宽广,沙滩长达8公里,最宽处1.7公里,最窄处有300米,总面积达488公顷,沙质洁白细腻柔软,海水湛蓝清澈,四周树影婆娑,绵延十几公里。清新的空气、充裕的阳光,幽静的环境和舒展绵延的海岸线,构成了秀丽的滨海风光,是 块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加上度假村距四周旅游景点较近,形成一个完整的山海湖旅游体系。   龙门激浪   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山为海滨岩石山,海拔39米,山上怪石滋生,从北望南,绵延起伏,状似万里长城,十分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中空通风,北风吹来,卷起巨浪,撞击在石门上,浪击石鸣,犹如击鼓,响彻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这里沙滩洁净,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    云月湖  位于儋州市西南6公里处。雾海云天山作黛,月色空明水亦悠,镜湖碧水充满着盎然绿色。方圆数百里,四周青山环绕,林木叠翠,山川逶迤。山脚陡斜,凹落成天然的低洼山谷大盆地,盆地荡漾着波光粼的湖水。水波不惊,青山飘浮于湖面。湖畔有大片橡胶林、木麻黄林,山绿水绿,构成一幅绿色基调的水彩画。在这里游泳、荡舟、娱乐,都会时时感到清新舒畅、心旷神怡。云月湖以其怡静幽邃的独特景致,成为一个迷人的旅游胜地。    白马井古迹   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距那大镇50多公里。主要景观有"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庙。传说汉代英雄马伏波将军南征时,因将军的白马用蹄刨沙涌出清泉得名。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汉代英雄而造伏波庙设伏波井,于是"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庙便成了旅游胜地。    观音洞  邻近蓝洋温泉,是莲花峰上一个石灰岩大溶洞穴纵横交错,曲幽宁静。洞内奇形怪状而形象各异的景点有几十处,洞内有处温泉,当地人说这是观音菩萨留给后人的延年益寿的甜水。洞天相通,奇妙异常。    桄榔庵   坐落在儋州市中和镇南郊,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同其子苏过住了三年的旧居。苏东坡父子抵儋之初,为州官张中所敬重,住官房,吃官粮。第二年,即宋绍圣五年四月,湖南提举董必赴广西察访,得知东坡居儋州官舍,便派人将东坡父子逐出。东坡父子无室可居,便在城南桄榔林买地建屋,当地群众都前来帮助,仅一个月时间,就把房子建好了。茅屋 建于桄榔林中,东坡就命名为"桄榔庵"。此后,历代对其多次修葺扩建。现陈列有关苏东坡的历史文物,以再现其父子居儋实状,寄托海南人民对苏东坡永久的缅怀和纪念。    东坡井  当年,苏东坡帮助乡新们打了一口井,泉旺水甜,乡新们为了纪念苏东坡便把它命名为"东坡井",数百年来,清甜的井水从未干枯过。    魁星塔   位于儋州市中和镇,是海南省保存完好的古塔之一。清代晚期建造的小型石塔,平面作不等边八角形,外表七层,竖立在方形的石座上,塔身内部空心,每层平出短檐,首层拱门狭小不能进入,窗作金钱形,塔刹作仰蓬承托圆珠,宝顶石榴形,造型别致,保存完好。    鹭鸶天堂  位于儋州市城北10余公里的洛基镇屋基村。村中三、四层楼高的三棵大榕树和茂林修竹,成为万只白鹭生活的"天堂"。白鹭又称鹭鸶,属鸟纲鹤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白鹭群栖于屋基村已有多年。每年临近清明成群结队飞来,12月以后分批离去,在此生活八、九个月之久。为便于观鸟,村中修建了高达6层的观鸟楼。   

8. 毕节黔西观音洞风景区建设

黔西观音洞遗址证明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居住、活动。

距今1万年到4千年,贵州进入新石器时代。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人类逐渐定居而成村落。

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期,贵州逐渐向铜石并用和青铜时代过渡。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贵州出现了铁器。期间 现了牂牁、夜郎、且兰等“部落方国”。

战国末年,楚将庄途经且兰、夜郎等地入滇。

公元前277年,秦于今川、鄂、湘、黔边境地区置黔中郡,这是贵州有行政建置之始,“黔”之名亦由此而得。

前135年,汉王朝拜唐蒙为郎中将通夜郎,借夜郎精兵浮船牂牁江以控制南越。夜郎,且兰及旁小邑皆归附于汉。

前111年,汉王朝设牂牁郡。采取“募豪民田南夷”的措施,将“三蜀大姓”移入贵州。

公元225年,蜀相诸葛亮领兵南征,“南中”平定后,设郡县。其中六县在今贵州境内。

公元264年,牂牁等郡归附于晋。

公元639年,唐太宗根据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今贵州地大部属江南道。

公元974年,彝族首领普贵纳土内附,因赐王爵以镇一方。宋太祖《敕普贵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眼”之名,“贵州”之名始于此。

公元1282年,元朝置顺元等处宣慰司,其地在今贵阳市及黔南地区。

1382年设贵州都指挥使司,与贵州宣慰司同城,隶于右军都督府。

1413年建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自此贵州始为一省,成为全国十三布政使司之一。

1425年贵州始行科举,有愿应试者到湖广就试。

1658年清军分三路进攻贵州。

1680年清军击败吴三桂叛军,进入贵州,直抵省城贵阳,并逐次收复叛军占领的各府、州地。

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派兵征广顺长寨奏请改土归流,揭开了贵州境内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序幕。

1890年青溪铁厂正式开工生产。

1895年贵州90多名举子参加“公车上书”签名。

1896年贵州人二品大臣李端上《请推广学校折》。

1911年11月4日,贵州响应武昌起义,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清朝在贵州的统治结束。

1915年5月贵阳群众示威游行,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1916年1月27日贵州响应护国运动,宣布独立。

1917年,王伯群、华之鸿成立“群益社”,拟发展贵州实业。

7月4日贵州省议会通电反对张勋复辟。

1919年5月贵州响应“五四”爱国运动。

1931年9月19日贵阳学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

193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红军主力自湘入黔。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937年贵州大旱,灾情严重

1939年唐山交大迁福泉,浙江大学迁遵义

1945年抗战结束

1947年国民党贵州当局在贵阳成立“剿匪宣传总动员委员会”。

1949年11月15日 贵阳解放。

山西旅游攻略:禹王城遗址、西王茅溶洞等,假期带着父母来参观!

禹王城遗址位于夏县禹王乡的禹王村、庙后辛庄、郭里村一带,相传是夏禹居住过的地方。同时禹王城即春秋战国时的魏国国都安邑城,也是秦、汉及晋时的河东郡治所。

西王茅溶洞溶洞处于大片喀斯特地质区域的边缘,现已开发4公里,但仍深不可测,洞内蝙蝠成群、泉水潺潺、钟乳倒挂、石笋林立,犹如一个巨大的海底迷宫,其景观有的红岩若烛,有的白瑕若玉,有的如珍禽猛兽,惟妙惟肖,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地下洞府王国。

黄河古栈道位于平陆县东部三门乡至曹川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化遗产,分布在黄河岸边的石崖上。黄河漕运始于秦汉,隋唐时有了较大发展。平陆县境内多处栈道均为唐代遗留,可见摩崖石刻

三湾湿地位于平陆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三湾村,区域面积3.9平方公里,濒临黄河,植被丰富,生物多样,野生动植物繁多。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2月中旬,有上万只白天鹅和红嘴鸥到这里越冬。

茅津渡位于平陆县城南约4公里处。历史上曾名陕津渡、茅城渡、会兴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茅津渡地形险要,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有“铁码头”之称。

傅相祠位于平陆县城东北傅岩山上,为纪念商代名相傅说而建。傅岩在唐大历年间已建有傅相祠,祠内有主殿、配殿、碑台、戏楼、砖塔等建筑,平陆古八景之一的“傅岩霁雪”就在这里。

咸阳还藏了个“关中第一奇观”!陕西最大佛像遗址,山崖上神秘洞穴,

对于盛唐

你的印象是否停留在

陈凯歌导演用奇幻谱写的盛唐梦歌

极具东方美学和文化意蕴的电影《妖猫传》

《电影:妖猫传》剧照

但是你可知道

丝绸之路的北道上

有一座号称丝绸之路北端路标的著名建筑

在这里就能窥得几分当年的盛唐景象

来往的商人都知道

看见大佛寺

就离长安不远了

今天就跟随驴小妹的步伐

一起去看看这条贯穿

世界文化遗产+地道美食+神秘洞穴的活动

探秘那些佛像石窟背后的故事

千年石窟见证丝路风云

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咸阳彬县城西十千米西兰公路旁的清凉山脚下,是陕西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地理坐标。

大佛寺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大规模开凿于唐初,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基本建成。寺内有446处佛龛,1980余尊精美造像,是盛唐京师长安附近重要的佛教石窟寺,其唐代大佛为关中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2014年6月22日,大佛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佛寺石窟也是唐都长安及京畿地区规模最大、佛像体量最大,艺术特征最为鲜明突出的一所唐代石窟寺,它位于西出长安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第一站,反映的是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后发展的鼎盛时期的佛教状况。

大佛在玄奘西行的第二年,成为丝绸之路北道的地标,丝路商旅见到大佛,就知道长安近了,因此大佛寺与丝绸之路有密切的联系,是研究丝绸之路历史的实物宝库。

大佛窟展现佛国威严

这尊贞观盛世时期的巨型石雕边是闻名遐迩。它位于整个石窟群的中心,是全寺规模最大的一个洞窟。佛像高达20米,仅一根手指就高达2米,它是陕西省最大的佛像。

整个佛像气势恢宏,雍容华贵,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能力。

千佛洞中保存的雕刻精美的菩萨造像也是石窟一大亮点,这些菩萨宽胯细腰、身躯丰满、而且身姿呈现出动感极强的歌舞姿态“S”型,完美地刻画出菩萨的妩媚与婀娜,但让人可惜的是头部均被毁坏。专家们推测,是在唐五代(五代十国)灭佛运动中被毁。

为了更好的保护石窟,当地政府政府将大门外的312国道向北迁移150米,以减少灰尘和来往车辆震动对石窟的破坏。

近几年当地还聘请西北大学的教授、研究生在景区内做文化大讲堂,并且组建大佛寺宣讲团,走进学校、社区、矿区进行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价值,以此自发的参与的保护文物的行列中来。

走进旬邑古县

旬邑县在陕西省咸阳市东北方向,属古豳国旧地,古称豳,秦封邑,汉置县,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孙公刘,在此开疆立国,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先民的古老习俗和传统,花子馍就是其中之一。

据考,花子馍源于周代的礼馍,在旬邑民间的逢年过节,庆生祝寿、婚丧嫁娶、建房筑屋等活动中较为流行,也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花子馍

在旬邑县城东北12.5千米的汃河北岸,沿岸的悬崖峭壁上凿有不少看着神秘而又精致的洞窟,远远望去,恰似镶嵌在绝壁上的一座座楼房,这便是赵家洞石窟群遗址。

▲石窟群遗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旬邑长长的饸饹有的是旬邑人长长的情。逛一天饿了正好来一碗正宗的旬邑饸络,简直不要太美(悄悄说这可是咱驴窝给大家特别赠送的哦)!

常言道,“荞面黑,能待客”,说的是正宗的旬邑饸饹面是必须用荞面搭底的,旬邑的饸饹是压出来的。

通常的吃法有凉调、油泼、炒、烩、浇汤等,尤其是牛羊肉豆腐等为主料的浇汤饸饹,辅以香菜、葱花等佐料,食之味美、酣畅,令人回味。

饸饹成为旬邑一种抹不去的记忆和文化,是连接每一位亲人和游子的纽带,那是骨子里深爱的味道,也是黄土地里埋藏了千年的味道。

看到石窟,

就知当年盛唐景象,

看到大佛,

就知道离长安不远了,

走进旬邑,

就能感受到一方水土的美味和文化!

周末好还不赶紧约起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