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壮飞烈士墓

钱壮飞烈士墓

钱壮飞烈士墓,原在后山乡梯子岩,1977年8月,迁葬张家垭口公路侧,石裙土封冢,前立三层台碑,碑正文铭“钱壮飞烈士永垂不朽”。碑右刻对联竖2行,联为:“先辈遗志似日月,经千秋万代照青史;红军精神犹江河,行五湖四海挽狂澜。”碑左落款为:“0后山乡委员会、金沙县后山乡人民政府。”钱壮飞烈士纪念碑位于沙土镇东面,钢筋混凝土结构。1990年0金沙县委、县人民政府兴建,碑记载烈士生平事迹。

枞阳文史|钱铺香炉山烈士墓

一座墓碑,就是一段历史。抗战时期,时间约在1942年,新四军淮南支队三连连长王正夺,带领他的队伍在庐江黄泥河剿灭了一个反动组织,迅速撤退到枞阳境内的钱铺香炉山下。

香炉山东面有一座寺庙,名凌云寺,在凌云寺正西面有个小茶馆,队伍到达这里正在休息,留一人站岗放哨,结果不巧的是遇上了广西军阀李宗仁的部队,地方农民习惯称他们为“广西佬”。

这次,李宗仁的得力干将李品仙,带着一个团的队伍从南面上来,由于“广西佬”来的太突然、人又多,岗哨慌了,来不及报告,直接开枪与他们打了起来。连长王正夺迅速作出决定:留下一排人由他直接指挥,掩护大部队撤离!

在这场阻击战中,新四军牺牲了十四名战士,其中有实名记载的只有三人:王正夺连长,庐江砖桥人;王朗,枞阳钱铺虎栈村肖家湾组人;王远长,枞阳钱铺将军上街组人。

激战中,有三位新四军战士,从香炉山西南方的一个山坳冲了下去,山坳里原住着五户方氏族人(现已全部移居高岭组),有两位新四军战士躲进了方家院子里,两天后回到了新四军淮南支队。而剩下的那一位受了重伤,倒在了走向方家路边的柴草堆里,幸运的是,第二天凌云寺的主持采药路过时发现,请来村民把他抬到了斋洼组,与地方农民头天解救下的那两位战士一并交由章老太太救治,伤好后他也回归了新四军淮南支队。

而那十四位新四军的遗体则被当地农民就地挖了三四个坑掩埋了起来,他们的忠魂一直守在香炉山下。为了不忘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后人在香炉山下为烈士立起了一座墓碑,供庐江、枞阳两县人民瞻仰,上有挽联:

香炉有幸埋忠骨

碑碣无由勒令名

满怀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本人特填词一首,以作悼念:

巫山一段云·忆忠魂

可叹香炉劫,悲哉新四军。青烟缭绕悼忠魂,常聚一段云。

思入遥途逆境,惊看红旗革命。英雄热血付青春,至今石留痕。

注:

1、连长王正夺:2001年一位年过九旬的庐江老人,要求来香炉山烈士墓祭拜,此时人们才知道他是连长王正夺的上司,才得知连长的姓名。

2、王朗:准确的说香炉山那次战役中牺牲者是十三名,王朗是在另一场战斗中牺牲的,因为同在香炉山,都是新四军烈士,人们自然的把他们放在了一起。

3、王远长:本人几经波折,亲自查询,寻找到烈士亲属,才得知其真实姓名。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王立新网名后来

枞阳县钱铺镇虎栈村人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平台刊载的原创作品,文责自负,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及支持!

悲壮英雄冢 忠烈红军魂——踏察集安市榆林镇刘金铎抗联烈士墓纪实

悲壮英雄冢 忠烈红军魂

——踏察集安市榆林镇刘金铎抗联烈士墓纪实

位于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沟门的刘金铎烈士陵园(资料片)

肃穆的松柏,寄托着后辈的哀思;庄重的花篮,承载着人民的敬仰;凝练的碑文,永远铭刻下英雄的光辉事迹……

时间拉回到1935年的这片土地上,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和他所领导的抗联战士同日寇浴血奋战,11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沟门的刘金铎烈士陵园就见证着那段历史。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抗联遗址和集安市非公党组织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每逢重大节日,都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党员群众肃立于碑前,深深三鞠躬,向安眠于此的的军魂道声安好。

近日,笔者跟随原集安市榆林镇文化站站长丛培仁一行来到刘金铎烈士陵园前,听丛站长讲述刘金铎连长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935年冬,抗联一军的刘金铎连长来到老岭山区的榆树林子区治安村沟里葫芦头子、大小天桥沟一带,进行抗日活动,他们向广大群众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采取认干亲、拜把子等形式,团结广大群众,联合抗日力量。当年,在小天桥沟的杜家大坡山上,有个烧炭窑,当地人称“窑棚窝子”,这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烧炭窑洞口狭小,非常隐蔽,是个绝佳的藏身地点。东北的冬季特别漫长,山上物资也极其匮乏,尤其是粮食极其短缺。1936年冬,刘金铎连长的妻子即将临盆,为了不给部队找麻烦,在勤务员的陪同下,他们藏身治安村山上的窑洞里。

在这个村,刘金铎有一个磕头弟兄叫王春富,他将50元钱交给王春富,让其帮忙到山下买些小米和鸡蛋给妻子坐月子用。没想到,叛徒王春富见利忘义,向当地伪警察署长王鹤年报告了刘连长等人的秘密住处和一些重要情况,并带着当地伪军围剿刘金铎三人所在的窑洞。面对凶残的敌人,刘金铎三人毫不畏惧,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慷慨就义。

据后来王春富交代,刘金铎妻子腹中胎儿被敌人用刺刀剖出丢在雪地中,刘金铎的头颅被伪军拿去领赏了。当地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捶胸顿足,要为刘连长报仇。新中国成立后,当年的叛徒王春富受到了正义的审判。1971年,治安村革命委员会为纪念抗日英雄,将烈士的遗骨迁葬至天桥沟门,并立碑修了一大、一小两座英雄冢。大墓埋葬的是刘金铎和他的妻子金顺子,小墓埋葬的是刘金铎身边的勤务员。2006年,由村民捐资4万余元重修墓地,建起占地2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并撰文立碑:“缅怀烈士英灵,弘扬先烈遗志”、“温历史而知荣辱,祭先烈而育后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说:“我们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一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二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三就是东北抗联十四年苦斗。”这个故事只是东北抗联苦斗故事中的一个,却能集中体现出东北抗日联军是以人类最低的生活条件,进行了抗战历史上最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他们的精神,成为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让更多党员群众了解这段艰辛而又光辉的历史,集安市委组织部、市非公党工委,全力开展全市在职党员党性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并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党校课程。2017年,利用抗联遗址组织各单位“重走抗联路”180余次,采用唱红歌、吃“忆苦饭”、朗诵入党誓词等形式追忆峥嵘岁月、重温光辉历程,让党员干部亲眼看看当年抗联战士生活的艰苦环境,亲耳听听当年抗联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使全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灵魂上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忠骨埋青山,军魂卫国土。朝阳升起,写着英雄名字的墓碑愈发闪耀。继承抗联志士艰苦奋斗、顽强不屈、忠贞爱国精神的我们,走抗联路、唱抗联歌、吃抗联饭,高举抗联旗帜,将抗联精神永远传承!

来源:通化日报

这是三明市区第一座革命烈士墓!八旬老人追忆,再现悲壮往事

这是三明市区第一座革命烈士墓!八旬老人追忆,再现悲壮往事

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先后有3万多名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三元区

有一座为纪念

冀金贵、孙树涛、张如荣

3位剿匪英雄而建的革命烈士墓,

这是三明市区第一座革命烈士墓。

剿匪战斗历时两年半

“1950年9月,当时的三元县人民政府,在城关印山修建了一座高5米、宽4米的革命烈士墓。这是三明市区第一座革命烈士墓。”5月18日,记者走进三元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今年已81岁的《三元区志》主编方建国向记者讲述了三明市区第一座革命烈士墓背后的故事。

方建国自1998年开始编纂《三元区志》。23年来,他已将三元的剿匪历史深深镌刻在脑海之中。

1950年1月28日,三元县解放。实施减租减息运动,大力发展生产,繁荣城乡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当时的三元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然而,被推翻的一小撮反动派不甘心灭亡,他们纠集国民党残渣余孽、惯匪和叛变分子上山为匪。那时,小小的三元县就有余大昆、罗光辉、邓占山、王水仙、练昌金、邓日初等匪帮六七股

“1950年3月至8月,连续5个月,这帮土匪拦截了我军运送粮食、物资的车船,抢夺武器弹药,杀害民兵和无辜群众,包围攻击了当时的松阳乡政府及岩前区公所。松阳12名村干部的房子被烧光,岩前村被一次派款2000块银元。”方建国编纂这段历史时十分痛心。

匪患不除,民无宁日!1950年3月,三元县成立了清匪委员会和剿匪指挥部,由主持县政府工作的副县长吉乐山任总指挥,下辖永安军分区三元独立第二营、独立第一营一连和列西、莘口、居阳3个区武装中队,以及莘口民船基干民兵连,共500多名兵力。

历时两年半,经过松阳保卫战、岩前反击战、眉山歼灭战、台溪持久战等20多次大小战斗,至1952年8月,三元全县土匪基本肃清,共击毙、俘虏匪特560余人,缴获轻重武器400多支。在肃清匪特战斗中,三元县干部群众15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其中,就包括冀金贵、孙树涛、张如荣3位英烈。

上世纪80年代初,烈士墓从红印山迁至下洋占地20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内

剿匪英雄血染三元

打开《三元区志》,3位英烈生前剿匪的故事也徐徐展开。

1950年,当时的三元县内出现了一个名叫余大昆的匪首。他出身土匪世家,曾任国民党军排长,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在绿林中号称“铜菩萨”。在方建国编纂的三元剿匪历史中,“铜菩萨”有匪兵百余人,大本营驻扎在曹源村。

曾任三元县莘口区农会主席的张如荣,1950年5月16日到星桥执行任务时,途经欧坑,遭“铜菩萨”匪帮伏击,惨遭杀害,年仅27岁。

第二天,三元县莘口区民兵大队长孙树涛来到增坊村剿匪。当晚10点,借住在增坊村部后贫农家里的孙树涛被“铜菩萨”匪帮包围。经过一番激战,由于自己的驳壳枪子弹全部打光,他投出最后一枚手榴弹却未爆炸。此时,几名土匪已爬上了农户家的屋顶,“砰砰砰”随着几声巨大的枪响,孙树涛倒在血泊之中,时年30岁。

同年牺牲的还有任三元县居阳区委书记的冀金贵。8月21日,接到在中村米洋村召开“选举农会代表”通知的冀金贵,在杜水村开干部碰头会时,途经半溪拱桥遭到了土匪伏击,胸部中弹牺牲,时年37岁。

“他们都是江苏人,奉命转业参加地方政权建设来到了三明。他们发动了群众参加减租减息运动,组织民兵参加了剿匪反霸斗争。时光虽已流逝,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却不断流淌进一代又一代三明人民的血液之中……”方建国感慨道。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为了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1950年9月,三元县人民政府修建了这座革命烈士墓。方建国清晰地记得墓碑上刻着的名字,及一副挽联。

“‘恨一弹无情夺我六年奋斗勇士,喜三元有光赋她千载明朗乾坤。’这副由三元县副县长剿匪总指挥吉乐山撰写的挽联,寄托了后人的真挚哀思,让人感慨良多。”方建国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红印山地块需要建设灯光球场,烈士墓就从红印山迁至下洋(今三元区交通运输局南侧)占地20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内。每逢清明节,不少师生到此祭奠,缅怀先烈。

去年9月23日,烈士墓被迁至富兴城市公益性公墓英烈园,一同迁葬的还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4位英烈。

2020年9月23日,烈士墓被迁至富兴城市公益性公墓英烈园

革命精神代代传

“翠柏青松伴英烈,清明祭扫寄哀思。”今年清明节,我市各地各部门及多所小学、中学的师生们相继来到麒麟山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他们手拿鲜花,到纪念碑前献花、默哀。师生们体悟着革命精神的伟大,也汲取着成长的力量。

“‘三明人民英雄纪念碑’是2001年,我市为纪念三明人民在革命战争和和平建设事业中献身的先烈、英雄,在麒麟山公园聚英园建造的。”方建国描述道,纪念碑由一座主碑和5块环形横向碑石组成。主碑顶上是一支火炬,象征着革命精神薪火相传;5块横碑展现三明儿女在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中,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创建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等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三明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土匪肆虐的景象早已成为历史,长眠的烈士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如今,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方建国说。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莉婷 通讯员:陈诗宇 编辑:王艳蓉)

新媒体编辑:李雨青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