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居宅

罗氏居宅

位于老城区和平路,建于1942年,为罗景玉及其弟新建,平面布局南北长、东西窄,形成长方形,由临街前房、后房、西厢房及连接前后房之角楼组成,建筑均为三层单檐悬山顶,木构穿斗式,占地面积250平方米。此建筑在用料、选材及高大方面为当时老城之最。1949年后,此宅归县人民政府所有,现较完好。

中文名:罗氏居宅

地理位置:老城区和平路

创建时间:1942年

新建人:罗景玉及其弟

蔡氏古宅景区携程 蔡氏古民居门票

1. 蔡氏古民居门票

泉 州

泉州市

土坑刘氏古厝

土坑村地处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中部,湄洲湾南岸,是泉港区革命老区据点村之一。村内现保存较完好的古大厝有15座,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庭院式砖石木结构,具有闽南建筑特色。

蚵壳厝

蚵壳厝,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蟳埔村蚵壳厝始建于宋末元初。

南安市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漳里村,2001年06月25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

石狮市

番仔楼

养浩楼

景胜别墅

熙宝楼

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闽南一带对于洋楼的称呼,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民居建筑,多为民国时期,由闽南的南洋归国华侨所建,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贬称)。其中以石狮永宁镇丰富的番仔楼样式及丰富内涵为代表。

安溪县

蓬莱白头格

蓬莱白头格是侨建古民居,位于蓬莱镇上智村,现存较完整的建筑有7座,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白头格古民居群呈U型分布,以新安宅为中心,向山谷两边修建,分别有和安楼、德安楼、娱山楼、玉安宅、联安楼、泰安楼、美安宅等。1906年由菲律宾华侨胡典成与兄弟一起建造了这些房子。

永春县

沈家大院

永春蓬壶镇沈家大院又名德兴堂,于1941年建成,是永春籍台胞、著名企业家沈逢源的故居。这座典型闽南侨乡特色的古民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二进悬山式土石木结构,全座有房间32间、5个天井,精雕细作,结构讲究。尤其是正厅两根杉木柱上,雕刻着左鸾右凰、仙人骑凤等图案,并有对联一副。

德化县

杏仁古街

上涌镇杏仁古街,鹅卵石街面,两旁吊脚楼错落有致。千年前的宋朝,这里就是交通要冲的驿站;民国时,更成为当地最繁华集市。古街两百余米长,店面数十家,布行、棺材店,甚至银行,一应俱全。

2. 蔡氏古民居门票多少钱

闽南话里管房子叫“厝”,“大厝”即较大的房子,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寸。有名的“大厝”如蔡氏古民居、范志大厝、李光第故居等,尺寸与占地面积不一,但这种“宫殿式”大厝,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有着严谨精巧的布局构思,巧妙地结合了居住、家庭教育、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

现存三开间的古厝,大致占地在600-800平方米,五开间的大致占地1000-1200平方米,若大厝有榉头,榉头通常在120-150平方米左右。

3. 蔡氏古宅门票

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南,东经108°32′~109°15′,北纬22°54′~23°37′,处在北回归线南缘。县境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为28.8℃ ,便于多种经营。 宾阳县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昆仑关雄峙于南,屏障宾邕,前控关山,后镇古漏,扼桂中南交通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整个广西的重要城市南宁、柳州、桂林、玉林、梧州等来往都经过宾阳。桂海高速公路、南梧二级公路,南柳公路穿腹而过;湘桂铁路、黎湛铁路、黎钦铁路在黎塘交汇,黎塘火车站是 西第二大地方铁路编组站。目前,全县有公路干线12条,其中国道2条、省道1条、县道9条,有高等级路面110.65公里,柏油路面116.1公里。全县100%的镇(乡)、97%的村委已通汽车。   宾阳县旅游景点:清平旅游度假区 位于宾阳县新桥镇,距离宾阳县城5公里,离广西自治区首府南宁市78公里,至宾阳工业重镇、铁路枢黎塘镇33公里,与桂海高速公路最近的出口也只有25公里,南梧二级路更是从度假区旁经过。度假区正是处在广西“三区两带一主线”旅游发展格局的桂林—南宁—北海“王”字形旅游主线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明显的区位优势,为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度假区的清平水库是1959年建成的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总库容97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207万立方米,常水位海拨143米,相应的水域面积为725.1h平方米,湖面波光粼粼,碧波潋滟,湖中绿岛罗列,港叉、港湾众多,共有18个岛屿(半岛)。湖岸曲折多变,竹木竞秀,湖面开合有度,曲径通幽,山重水复,自然成趣,岛屿上多是繁殖良好的马尾松林,又间杂有少量天然竹林和阔叶乔灌林。  由于度假区内森林繁茂,加上湖面水体的作用,使度假区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超过1000个/立方米,加上这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夏长冬短,年均气温20.8,开发后这里将成为南宁市及其周边地区一处难得的旅游休闲、度假避暑圣地。  古辣蔡村:宾阳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蔡氏庄园建于明清年间,建筑群古雅函深,至今仍保持气势宏的神韵,为游人所向往。  蔡氏古宅是一组砖瓦结构的建筑群,堪称宾阳县历史、文化、艺术完美结合的一个缩影,但它深藏于广西宾阳县古辣镇蔡村的中心,而蔡村又被虞村、李寨、大陈等“古辣四厢”包围在中间,因而蔡氏古宅似乎真有点“养在深闺人未识”。  昆仑关:昆仑关位于宾阳县城西南方30.5公里处与邕宁县交界的昆关山东侧,是宾阳西南之门户。 昆仑关为秦代尉屠睢征服岭南后所建,但当时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至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始垒石为关,名曰“南雄关”。宋易名为“昆仑关”至今,并在关门刻“昆仑关”三个大字。周围层峦叠嶂,苍峰似海,群山环抱,绵亘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昆仑关正覆压在迂回曲折的山道之中腰,好比食道之咽喉,实为扼南北往来之要塞。明鲁铎有诗曰“路出昆仑关,中林不见天,巢卑幽鸟护,树才怪藤缠”,清张鹏展诗曰“北水归临浦,南方控古邕,一关通鸟道,万仞锁螺峰”,可见,她的险峻形势和奇丽风光。民国十五年(1926)开辟南柳公路经山下绕关而出,顺坡直下,昆仑关成为桂越国际交通线上控制着宾邕公路之扼要关隘,素有“雄关独峙镇南天”之誉,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天险,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宋皇佑四年(1052),狄青曾夜袭侬智高于此,流传着“上元三鼓夺昆仑”之佳话。民国二十八年(1939)十一月十五日,日寇在北海湾门港登陆进占钦州海防后,以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兵力于二十四日沿邕钦公路北犯侵占南宁,十二月四日进占昆仑关。为粉碎敌寇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的阴谋,国民党调集四个战区五个集团军的兵力进行桂南会战。三十八集团军第五军奉命担负夺回昆仑关的主攻部队,于十八日开始向敌寇发起攻击。攻关将士不辞攀峰之苦,不畏攻坚之艰,苦战兼旬几番夺关守隘,白刃相交几度干戈喋世血,英勇斩倭,血溅林麓,可歌 可泣,气壮雄关,计歼敌5000余众,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亦殁于炮下。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昆仑关大战。宾阳,是抗战的前线,也是战役的后方,宾阳人民为之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战役前,军队集结在宾阳。战役中,白崇禧的前线指挥部设在新桥的白氏宗祠和白岩小学,在那里指挥整个战役;担任攻关主力的第五军司令部随着战场的推进先后设在新桥谭蓬村、太守南天门和思陇柳洞村,杜聿明在此发发出了十六道作战命令指挥将士夺关;宾阳成立了游击大队开赴前线配合军队作战;设立了军运代办所运送弹药粮草;组织战地救护队抢救伤员;县城内外所有机关、学校、祠堂、庙宇及至闲房空屋均作为“临时医院”和收容所,医治受伤官兵和收容接待散兵;组织军民合作站,选派中学生协助军队同老百姓的联系;组织劳军队,慰劳受伤官兵;  成立政治工作力宣传抗战,发动群众;成立军粮筹办委员会,设立七个军粮代购点等。据完全统计,有6万多人参加支前工作,捐赠军粮315万斤,代购军粮270多万斤,劳军款25000元,捐献米粽11万条,甘蔗12000根,糕饼10余担,肉2100多斤,全县妇女自备布料做军鞋21000多双,木料10000多条,耕牛数百头,有300多人参军参战,20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3000多名无辜百姓惨遭日寇杀害,烧毁房屋3780多间,被劫其他物品难以数计。战役结束后,宾阳人民又积极捐钱捐物公墓收葬阵亡官宾,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面。  沃土膏田沦异国,腥风血雨注雄关,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战后,为了缅怀将士雄风,悼念烈士英魂,社聿明于1940年春派工兵连建“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于山上。墓园内有纪念塔、阵亡将士冢墓、纪念亭、碑记前后牌坊、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墓和古关楼等。雄关赫赫,她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以史育人,以史为鉴,不忘国耻,激励后人的最真实最生动的教材。  明袁帙有诗曰:“昆仑关外即邕州,迁客那堪此地游。”瑞的昆仑山宾阳占地三分之二。现存宾阳境内的“昆仑关战役遗址”尚有九处。山上的七个文物点,除前牌坊外,有个在宾阳一侧。为了保护好这些史迹,宾阳县人民政府于1960年8月23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4年7月8日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宾阳县人民政府于1995年3月决定将“昆仑关战役遗址”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划出了保护范围和控制建设地带。现在中共宾阳县委、宾阳县人民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将她建设成集教育、游鉴于一体的园林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黎明情人谷:情人谷风景区位于黎明镇三叉水库及水源峡谷。距黎塘镇城区约13公里,距南梧二级公路黎塘段只有2至3公里,景区山清水秀,自然风光旖旎醉人,自然形成四个主要景区,全长约8公里,是旅游观光、探险的好去处。(1)情人湖景区(即三叉水库),三面环山,水质清净,青松翠竹倒影其间,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明镜镶嵌于青山绿野之中,是游人游览、游泳、垂钓的好地方。(2)石潭景区。位于情人谷中部,全长约1公里,山谷溪流曲折咽旋,水声潺潺,瀑布直泻深潭,轰轰作响。沿途有大小石潭10多个,潭水清绿幽深冬暖夏凉。潭边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有的潭边一块石板可容百十人。身置其中,宛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3)峡壁景区。悬崖峭壁,长100米、宽10米,高达数10米,垂直若切,气势磅礴,峭壁间杂树丛生,藤条倒垂,宛若万蛇蠕动,与谷底石潭流水相影相对,更显得雄队而 深。(4)瀑布景区。景区由四、五条大小瀑布组成,总落差约60米,瀑布一个接一个,弯来曲去,飞瀑而下极为壮观。條萊垍頭

4. 蔡氏古民居在哪

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明清时期闽南民居官式大厝的典型代表,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营造技艺属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頭條萊垍

2008年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南安)”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正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图片

1、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推荐理由: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

2、安平桥

3、九日山

4、安海白塔

5、太阳河温泉

6、南安印山森林康养基地(印山林场)

7、凤山寺

8、南安天心洞

9、桃园玫瑰小镇

10、郑成功陵墓

6. 蔡氏古民居附近景点

【泉州十八景简介】  涂门街   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东湖公园   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东湖公园以闽南建筑文化为特色,中心湖为主体,环湖布置人文景观。构建星湖荷香、祈风阁、七星拱月、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静区;儿童乐园、双舟朝阳、游船码头为动区。精筑刺桐瑞林等20多处植物山石景观揽翠全园,以石雕、石刻突现闽南石文化。既有泉州历史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新潮气息,风格独特。曾三次获省“环境优美奖”,还被评为“市民喜爱十佳建筑”、“泉州十佳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丽、玲珑多姿的江南园林风格而入选百家中国名园。   五里桥   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蔡氏古民居?   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 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府文庙   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雕饰有小龙、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门生;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东畔明伦堂,为文庙现存主要附属建筑,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桥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宫及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十余座。庙内陈列资料十分丰富。大成殿正厅中央供奉着孔子圣像,东西两侧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陈列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文物共500余件。灵星门邻涂门街地段,原为府文庙建筑群范畴,后辟为他用。为了完整保护文庙建筑群,2000年,市委、市政府作为重点工程,投资1.2亿元,折迁菜市场及3个企、事业单位,建成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开元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主要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塔等建筑。大雄宝殿是中轴线的主建筑,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甘露戒坛始建于宋,现坛系明初重建,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为全国四大名塔之一。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两塔为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系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   崇武古城   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乍山龙喉岩,既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城外半月海 湾,著名画家洪世清创作的大地岩雕———“鱼龙窟”,以及著名书艺大师朱屺瞻、钱君陶、刘海粟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还建有现代石雕博览园及省级海边森林公园。登临古城,足可探古览胜。   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牛姆林   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四季如春,是旅游避暑胜地。目前申请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现区内建设有旅游饭店、动植物标本馆、旅游购物街、熊园、高空滑索、射箭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已成为闽南重点生态旅游区,每年有10万人到此旅游,是我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的典范。   清水岩?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清水岩是全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现存文物古迹中,有宋代29处,元代1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23处,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其中宋代“岩图”碑最为珍贵,系省级保护文物。   清源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十八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其中以老君岩为代表的六处宋元时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湖公园   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由于洪涝灾害严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被列为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号议案。从1999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公顷,广场道路面积1.72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种植树种达200多种。西湖繁花锦簇,波光潋滟,与清源山自然接壤,清源山秀丽翠绿的山色与西湖浮光荡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2001年12月获得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   深沪湾   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滩前碧波万顷。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沙滩清一色的细纯沙粒,如银屑布地,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滩床宽阔,舒展广拓,潮漫滩上,涛声柔和。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沿岸而来,国家级深沪海底古森林自然保护区、施琅将军纪念馆、镇海宫、龙泉宫、大道公宫和烟墩山上的烽火台等人文、自然名胜掩映其中。明季倭乱,这里曾经是抗倭前沿,清初为了统一祖国,施琅曾经在这里牧马练兵,现为全国著名侨乡,风俗淳,人情美,是游客观光的胜地,是海外侨亲和台港澳胞寻根谒祖的摇篮故地。   天后宫   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妈祖故里莆田一度隶属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辖,由于泉州民众不断向外移民和进行贸易活动,妈祖信仰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目前,泉州天后宫除较完整地保存有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代建筑外,在政府及海内外信众的热心资助下,还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厢廊等建筑,并将继续复建梳妆楼。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泉州天后宫是在泉州港逐渐成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之际的南宋时期建成,是研究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迹。   黄金海岸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由香港友帮国际集团独资兴建。规划占地6000亩,首期开发1980亩,投资近3亿元。目前度假村主要项目及设施有:金沙游乐园、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馆、海天佛国、踏浪观音、游艇俱乐部、练马场、海滨浴场、露天夜总会、购物街、黄金海岸大酒店、邮电宾馆、海洋宾馆、教育培训中心等较具规模与特色的游乐项目和服务设施。黄金海岸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为集行、游、吃、住、购、娱于一体、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是我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仙公山   原名“双髻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于南北朝时(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气势雄伟,岩崖陡立,云雾缭绕,径曲林幽,含烟凝翠,风光旖旎,拥有众多的寺宇亭榭、文物古迹和迷人传说;以“灵、奇、秀、险”为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丰山洞、白水岩、朝天阁、仙灵桥等胜境,还有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张瑞图等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是集宗教朝 、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修学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有“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之美誉,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首届泉州市十佳风景名胜区。   岱仙瀑布   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温文尔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浓荫覆郁,林木苍茏,藤萝虬结,蕴深涵幽,鸟鸣谷应,峰回壑荡,沿路神形俱备的自然奇观,构成了独特的原始生态幽境。油漏祭瀑布,溪水沿着宽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波光粼粼,喷珠溅玉,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织成的银毯,轻铺舒展镶在悬崖峭壁之上。岱仙瀑布,溪水从山势险峻的高峰直泻而下139米,云翻雪倾,雷霆万钧,十分壮观。站在瀑布下,烟雾腾腾,扑朔迷离。若是晴天,瀑布前方彩虹如天桥凌空飞架,美不胜收。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美丽故事。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烘托,气势非凡。   郑成功史迹   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位于石井镇鳌峰北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诏赐郑成功迁葬时所撰联一对。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上,占地3000余平方米。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陈列200余件珍贵文物。占地10亩的郑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国、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坐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处的郑成功陵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凡来泉州者,几乎都要到成功史迹走一走,默祝忠魂与山河共存,永垂不朽。頭條萊垍

7. 蔡氏古名居游览攻略

清源鼎峙为第一景,在泉州城北3公里的清源山。山有3峰,山中林泉清翠,怪石嶙峋,旧有三十六洞天景色,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誉。向为闽南游览胜地,宋人钱熙诗云:“巍峨堆压郡城阳,秀出天涯几万寻。翠影倒时吞半郭,岚光凝处滴疏林。”

泉州18景简介:清水岩、清净寺、东湖公园、五里桥、蔡氏古民居、府文庙、开元寺、崇武古城、洛阳桥、牛姆林、清源山、西湖公园、深沪湾、天后宫、黄金海岸、仙公山、岱仙瀑布、郑成功史迹。

泉州十八景都差不多吧,就是老城区的那些寺庙,开元寺,承天寺,关岳庙,文庙这些的历史相对悠久点。

8. 蔡氏古民居好玩吗

有郑成功陵园、“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五里桥、海交史珍贵文物的九日山摩崖石刻以及堪称闽南建筑大观园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南坑窑址等五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莲花峰石刻、五塔岩,还有山美湖风景区、泉州花卉城等众多自然、人文旅游景观,以及典雅多姿的木偶戏、高甲戏、南音等艺术奇葩和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 黄巢自然风景区、天柱山风景旅游区 注:没有寺庙,祝您玩的开心!

9. 蔡氏古居民建筑群

闽南话里管房子叫“厝”,“大厝”即较大的房子,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寸。有名的“大厝”如蔡氏古民居、范志大厝、李光第故居等,尺寸与占地面积不一,但这种“宫殿式”大厝,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有着严谨精巧的布局构思,巧妙地结合了居住、家庭教育、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

现存三开间的古厝,大致占地在600-800平方米,五开间的大致占 1000-1200平方米,若大厝有榉头,榉头通常在120-150平方米左右。

蔡氏古宅景区携程 蔡氏古民居要门票吗

1. 蔡氏古民居要门票吗

闽南话里管房子叫“厝”,“大厝”即较大的房子,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寸。有名的“大厝”如蔡氏古民居、范志大厝、李光第故居等,尺寸与占地面积不一,但这种“宫殿式”大厝,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有着严谨精巧的布局构思,巧妙地结合了居住、家庭教育、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

现存三开间的古厝,大致占地在600-800平方米,五开间的大致占地1000-1200平方米,若大厝有榉头,榉头通常在120-150平方米左右。

2. 蔡氏古民居门票多少钱

福建闽南地区的古厝,是闽南一带人生活的传统民居。闽南的每一处古厝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形式与美感,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这些古厝浓缩了闽南人坚韧,沉稳,豁达开朗的性格。每一处古厝的布局构思都巧妙的结合了当地的生活模式,秉承了闽南人性格中的温良,自省的特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东西慢慢在消失。这些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如不亲身去感受的话无法体会它们的魅力与价值。

10 百年古厝--漳州石码杨家大厝

漳州市石码的杨家大厝,坐北朝南,三进结构。于清光绪甲辰年(1904年)奠基,1906年落成。总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大厝建造的工匠都是名匠,工艺超群,实用上等建材,宏伟壮观,古香古色,堪称龙海之最。

杨家大厝

9 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和番仔楼

池塘湖大厝是印尼爱国华侨李功藏还乡建造的传统的二进屋开间双护厝的皇宫起大厝。位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南安市关山村。中西合璧的番仔楼,始建于1899年,经过百余年风雨的洗礼,依然散发着特有的魅力。闽南有句俗语“有关山富,没关山厝;有关山厝,没关山富”,是闽南的一颗建筑瑰宝。

番仔楼

8 宏美壮观--小三房古厝

小三房古厝群,位于泉州市泉港区,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群。由大小不一的9座古大厝组成,占地6700平方米。始建于1786年,是悬山式屋脊,有砖埕,杂石围墙,雍容大方,红梅壮观,最能体现闽南建筑艺术水平。

古厝

7 刘百万厝--土坑古厝群

刘氏古民居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土坑古厝群,整体规划颇具慧识卓见,这些古厝排列井然有序,分八排排列,每排相距30-50米,大部分坐西北朝东南,通风透气,冬暖夏凉,为闽南建筑的最佳朝向,又便于交通和活动。被评为泉州市“十佳古民居”,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土坑古厝群

6 恒久所爱--兰琴古厝

位于厦门市的兰琴古厝高堂大瓦,水榭歌台,曲径幽通,是厦门现今保存最完整的闽南风格古建筑。

兰琴古厝

5 红砖建筑典范--三落大厝

位于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的这座“皇宫式”的大厝,距今约80年。分左,中,右三落,因此称“三落大厝”.30房八厅七天井,占地4500平方米。这是一座奇特的古厝,也有一个变幻的故事。

三落大厝

4 传统建筑技艺的代表--福兴堂

位于永春县。占地约1443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由正门、门厅、天井、两厢、正厅和左右护屋组成,砖石木混合结构。红砖灰瓦,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燕尾脊,精美的雕刻,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一根根柱石,雕刻着名家题写的联句和家训;一扇扇窗户,嵌着栩栩如生的石浮雕人物。历经70载风风雨雨,福兴堂依旧美轮美奂、熠熠生辉。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绝唱。

福兴堂

3 老范志大厝

老范志大厝位于泉州市南俊巷东侧,前为九一街,后为桂坛巷。桂坛巷因有 座桂坛宫而得名;另一说法是该巷位于清源书院南畔,在早期的科举时代,中举登科折桂,书院乃举子云集之处,借喻举子登坛折桂之意,故巷取“桂坛”为名。

老范志大厝

2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862年,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1 闽南第一村--埭尾古厝群

埭美村位于九龙江南溪下游,为陈姓聚居地,这是漳州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被誉为“闽南第一村”。由276座古厝组成,“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第31世后裔陈仕进在此开基立业。其中49座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距今有560年左右的历史。古厝群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工艺精湛,四周被水围绕,埭尾村古厝群是漳州市目前现有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可以说是闽南建筑装饰的一个缩影,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研究闽南地区建筑风格嬗变及村落发展史的重要实例。

埭尾古厝群

3. 古辣镇蔡氏古宅门票

可以去南宁周边游宾阳古辣镇大陆村,车程不是很远,一个小时。那里有稻田艺术,还有玻璃桥,挺美的,空气清新,景色宜人,适合老人小孩。

还可以漫步在田野边,附近还有果园可以采摘,镇上还有农村集市逛逛,买点农产品回去。

还可以去古辣蔡氏古宅,两个地方不是很远。

4. 蔡氏古民居好玩吗

南安旅游景点: 黄巢山 黄巢山位于南安市东田镇西南部,海拔1095米,因唐未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在此屯兵扎营而得名,现已是名闻遐迩的自然风景区。

景区地势险要,奇峰嶙峋,怪石峥嵘,群峦叠嶂,风光旖旎。

天心洞 天心洞座落在南安水头镇的琼花山麓,是南安独一无二的佛道两较合一的游览胜地,新加坡佛教会长常凯法师和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因为琼花山的山水秀丽、风光旖旎,而且历史悠久 大佰岛 大佰岛面积仅0.3平方公里,一直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屿。随着两岸交流进一步发展,上岛观望游客日渐增多,给这片宁静的绿洲带来了欢乐和祥和的气氛。

九日山 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古民居 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福建南安官桥漳里村,距泉州市区20公里,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 南安景点:雪峰寺 雪峰寺位于正在开发建设的全省最大植物观赏园雪峰植物园中,前临东溪,背枕杨梅山,据山扼水,寺观林立,青山绵亘,秀水萦绕,既有瑰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霞美花卉广场 霞美花卉广场地处南安金霞公路与柳中公路交叉处,广场基地面积3500亩,花卉苗木品种一千多种,有花卉、苗木、盆景、鲜切花等几大类 五塔岩 五塔岩,原名灵水岩,又名灵水寺,位于泉州四大名山之一的紫帽山西北麓,属南安官桥镇竹口村,始建于北宋, 因南宋时在寺前兴建五座石塔,便称为五塔岩,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 安平桥坐落在泉州城南约30公里处的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全部用花岗石构筑,桥面用阔厚大长石条铺成桥板,最长者达2丈馀。 山外山 山外山位于南安市郊大埔村,为生态农业旅游渡假开发区,区内后桥水库水面面积达4800亩,水库以外为伸入后桥水库的半岛,三面环水,属低海拔缓坡之地,环境十分优美。 南坑古窑址 宋元时期,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瓷香弥漫的晋江两岸,有130多处烧瓷出产一批批青瓷、白瓷,装进木船经泉州剌桐港入海放洋,从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朝鲜、东南亚 雪峰植物园 雪峰植物园位于南安康美杨梅山,因山中有著名的唐代古刹雪峰寺而得名。杨梅山山体雄伟峻峭,傲立在四周丘陵平原之上,山顶森林植被保存十分完好,林木葱郁,为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 陀罗尼经幢 陀罗尼经幢位于桃源宫内,由花岗岩构筑,八角七层,高7米,建于北宋初,对研究宋代佛教雕刻艺术有重要价值。 南安码头温泉 码头新汤的温泉,泉眼旺、流量大、温度高(在35-40oc左右)、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而且地处青山绿水之间,附近风景秀丽,可供开发为疗养、游览胜地。 黄巢山 黄巢山位于南安市东田镇西南部,海拔1095米,因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在此屯兵扎营而得名,现已是名闻遐迩的自然风景区。景区地势险要,奇峰嶙峋,怪石峥嵘,群峦叠嶂,风光旖旎。 南安香草世界 香草世界度假村位于福建南安市蓬华镇天柱山风景区,海拔1033.5米,为本省第一座以香草为主题的健康休闲度假村。 南安英都宝湖岩- 南安英都宝湖岩简介湖内岩即宝湖岩,座落于英都芸林村龙湖山西麓,地号为“真人坐禅”。 南安灵应寺 地处南安市东北部洪梅镇境内的玳瑁山,海拔660米,因山峰拔峭,林壑优美,时有云雾盘绕峰巅,像戴着一顶大帽子而名戴帽山,雅称为玳瑁山。 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纪念馆位于南安市石井镇。距离泉州市区40公里,为经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1962年在其家乡南安市石井镇郑氏小宗祠建郑成功纪念馆 南安凤山寺 凤山寺,原名郭山庙,又名将军庙、威镇庙,位于泉州南安诗山镇西北角凤山麓,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闽南古刹,也是闽台和世界各地广泽尊王宫阙庙宇的祖庙。

5.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怎么样

有郑成功陵园、“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五里桥、海交史珍贵文物的九日山摩崖石刻以及堪称闽南建筑大观园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南坑窑址等五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莲花峰石刻、五塔岩,还有山美湖风景区、泉州花卉城等众多自然、人文旅游景观,以及典雅多姿的木偶戏、高甲戏、南音等艺术奇葩和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 黄巢自然风景区、天柱山风景旅游区 注:没有寺庙,祝您玩的开心!

6. 蔡氏古民居建筑讲解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古民居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建筑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7. 蔡氏古民居附近景点

作为有着“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泉州”美誉的泉州,古城内外处处有风景,现 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24个),这里就来说说5A级4A级景区及较有名气的景点,泉州的著名景区有位于市区北郊的清源山风景区(5A),有名扬天下的泉州西街佛教寺院泉州开元寺东西塔(4A),有闽台缘博物馆(4A),源和1916创意园(4A),有泉州博物馆(4A),有位于涂门街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伊斯兰教遗址清净寺,有位于市区中山南路弘扬妈祖文化的妈祖庙天后宫(4A)有“老子天下弟一”的道教石像老君岩,有体现古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祈风石刻九日山摩崖石刻,有著名的伊斯兰王子墓葬灵山圣墓,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景区,有著名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洛阳桥景区,市区洛江的双髻山(仙公山)风景区(4A),惠安的崇武古城风景区(4A),石狮的姑嫂塔风景区(4A),晋江的摩尼教(明教)遗址~草庵,晋江的“五店市”(4A),安溪的清水岩风景区(4A),永春牛姆林风景区(4A,,德化的石牛山风景区(4A),南安的郑成功陵园及蔡氏古民居群,欢迎各位朋友到泉州古城来!

探彭氏民居,品古宅韵味

疫情防控关键阶段,非必要不出行,今日一起云赏巴县老院子——彭氏民居。南泉抗战旧址群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旧址),又称彭氏民居位于巴南南泉街道重庆工程学院内,始建于清道光二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东向西,共有大小天井12个,房屋77间,由前、中、后三个厅、10个回廊式四合院组成。它既是重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也是巴渝庄园群落中最为精美的一笔。一柱一棂间蕴含的艺术价值,一砖一瓦中隐藏的历史密码让人百读不厌。建筑古朴、庭院幽幽,身在其中,似乎梦回芳华,回过神来,才道是陌上青草,曲径通幽,无论是繁花似锦的名门盛世,还是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都不过是百年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