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梦吕仙祠

黄粱梦吕仙祠

AAA级旅游景区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北10公里黄粱梦镇,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和保存状况最好的道教宫观之一。始建于宋代,明、清时代及1984年均有大规模修复。1982年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黄粱梦吕仙祠

地理位置:邯郸市黄粱梦镇黄粱梦村

开放时间:8:30-17:30

景点级别:AAA级

门票价格:30元/人

占地面积:14000 m²

官方电话:0310-7165366

黄粱梦吕仙祠景点 黄粱梦吕仙祠旅游

1. 黄粱梦吕仙祠旅游

黄粱梦吕仙祠是河北省著名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北10公里黄粱梦镇,黄粱梦位于河北邯郸市北10公里处的黄粱梦镇,始建于宋代,明、清时代及1984年均有大规模修复。

2. 参观黄粱梦吕仙祠的心得体会

你好 目前免费到2021年10月30日

3. 吕仙祠门票

市里的也就龙湖,从台,还有赵苑这几个大的公园还不错,要是到邯郸的其他县城那就多了

1,最好的推荐景点,武安,朝阳沟.景色真的很不错.属于太行山脉的一部分,不仅有关于京剧朝阳沟的一些旧址,而且自然风光很棒,在那能住几天最好了,很幽静.建议跟旅行团去.顺便一条线的还有京娘湖.

2,涉县娲皇宫,小时侯去的,印象中很美,旁边传说有129师遗址,没去过.

3,峰峰响堂寺石窟,还可以,门票还比较便宜,20?大概.

4,永年弘济桥啊,去看过,是很像赵周桥,但是就一座桥.永年还有一个杨式太极拳创始人的故居,以及永年老城,路过但没进去过.

5,至于邯郸市边的还有一些,比如黄梁梦,可以看看;赵王城遗址,去过,一大片荒地,看头不大;玉佛寺,目前还不收票;圣井冈,小时侯去的,就那样吧,印象不深了;古石龙,没去过,传说现在还在开发,建议过段时间再去.想去看但找不着的话打个车好了. 幸、�� ̄畐 2008-07-23 12:30 检举

邯郸,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是赵文化、梦文化、陶瓷文化、太极文化的发祥地。有著名的赵武灵王丛台、赵王城遗址,回车巷等文物古迹。还有黄梁梦吕仙祠,中国名窟--响堂山石窟,神话传说中女娲练石补天外--娲皇宫,三国时期曹魏邺城和铜雀台遗址,宋代磁州窟遗址。邯郸是著名的成语典故之乡,中国盛传的上千条成语典故源于此地。

邯郸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是赵国的都城。“千古一帝”秦始皇就诞生在这里,“邯郸学步”、“胡服骑射”、“完璧归赵”、“黄粱美梦”等许多动人的历史和传说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被誉为成语典故之乡。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保单位104处。

邯郸市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价值颇高,磁山文化、赵邯郸故城遗址、邺城遗址、武灵丛台、南北响堂石窟、娲皇宫、北朝墓群等有很高的历史文物和观赏价值。邯郸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4. 邯郸市黄粱梦吕仙祠门票优惠政策

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介绍

为进一步丰富我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共享旅游业发展成果,切实增强广大市民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邯郸人游邯郸的热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邯郸,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在全市主要收费旅游景区实行旅游惠民一卡通制度。

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是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邯郸市常住居民、在邯的大中专学生和在邯居住或工作两年以上的非邯郸籍人员,分别凭身份证、学生证和相关证明证件购买,单位和企业可作为员工福利发放。

凭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可在有效期内,不限次数游览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涵盖景区,随着全市旅游景区的不断发展,今后新增收费景区再适时酌情纳入。第一批纳入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范围的旅游景区共18个,分别是:广府古城、娲皇宫、太行五指山、七步沟、京娘湖风景区、朝阳沟、长寿村、古武当山、东山文化博艺园、十六沟、聚龙山莲花洞、响堂山石窟、 雀三台遗址公园、古石龙、圣井岗、紫山、黄粱梦吕仙祠、武灵丛台。

进入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旅游景区时,此卡须与本人居民身份证、学生证等相关证件配合使用,享受景区门票相同待遇。在“十一”黄金周及冬季防火封山的旅游景区,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暂停使用。

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实行常年滚动式发行,随到随办,办理次日24时生效,有效期为1年,期满后可续办。

5. 黄粱梦吕仙祠简介

在葫芦山上刻福、德、好、寿字比较好。葫芦上刻“寿”字最好。“葫”谐音为“福”也。写“寿”字寓意“福寿”双全。

在邯郸市的黄粱梦吕仙祠里,有一个看似普通不过的大葫芦,在葫芦的北边下方,刻着6个普通的汉字:“天”、“难”、“过”、“想”、“不”、“通”,正是这几个汉字组合后,让人读后深思也因为。这个葫芦,倍受人关注。

6.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是否开放

吕仙祠-公交车站

车次:17路

黄梁梦东口-公交车站

车次:801路 70路支线

7. 黄粱梦吕仙祠实践感悟

801路

46分钟(12.0公里)| 步行1.3公里 | 3元

时间短

上车站火车站

邯郸站

步行 174米 至 火车站(约3分钟)

801路(永年建材市场方向)

火车站 上车

黄粱梦东口 下车

运营时间:06:20-19:00 约8分钟/趟17站

步行 1.1公里 至 终点(约17分钟)

黄粱梦吕仙祠

8. 黄粱梦吕仙祠

汉城华都属于丛台区 ,

东至高速公路,西至世纪大街,南至人民路,北至新城路,辖汉城华都小区。小区位于汉成街106号,18栋楼,含回迁户1800户左右,人口约5500人。居委会位于小区东区东门兼庄乡政府一楼大厅。

汉城华都社区与文苑社区、世嘉名苑社区、锦华社区、安居东城社区、南程庄社区、春光社区、汉霸庄村、仁达嘉苑社区、东辛庄村、政和社区、王安堡村、连城别苑社区、东军师堡村、政通社区相邻。

汉城华都社区附近有黄粱梦吕仙祠、武灵丛台、邯郸市博物馆、月爱寺、邯郸龙湖公园等旅游景点,有邯郸丛台酒、一篓油水饺、丛台大曲、临英兔肉、篓油水饺等特产。

9. 吕洞宾黄粱美梦

黄粱梦与蝴蝶梦.南柯梦(又称槐安梦)合称"三梦",都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黄粱就是指的小米饭,而那个道士吕翁就是我们所说的吕洞宾,黄粱梦又称邯郸梦,“富贵声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梦醒黄粱方悟道,心同明月可寻梅”,都是写的这个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剧《邯郸记》描写的也是这个故事. 黄梁梦醒说明美梦结束了...

10. 黄粱梦吕仙祠门票

如果是看自然风光的话,可以去京娘湖,七步沟等山水风光的景区如果看历史文化建筑的话,可以去广府古城,黄粱梦吕仙祠,丛台公园等历史遗迹。如果看风景和文化综合的话,去古武当山和娲皇宫。

黄粱梦吕仙祠景点 黄粱梦吕仙祠实践感悟

1. 黄粱梦吕仙祠实践感悟

旅游景区分别是:广府古城(广府城墙、广府弘济桥、武禹襄故居、杨露禅故居、广平府署)、娲皇宫、太行五指山、七步沟、东太行景区、京娘湖风景区、朝阳沟、长寿村、古武当山、东山文化博艺园、十六沟、聚龙山莲花洞、响堂山石窟、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古石龙、圣井岗、紫山、黄粱梦吕仙祠、武灵丛


2. 黄粱梦吕仙祠社会服务心得

黄粱梦吕仙祠是河北省著名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北10公里黄粱梦镇,黄粱梦位于河北邯郸市北10公里处的黄粱梦镇,始建于宋代,明、清时代及1984年均有大规模修复。


3. 黄粱梦吕仙祠心得

邯郸的成语有200余条

在汉语言文字当中,有一种非常简洁、独到的词语表达方式——成语。它以人们长期以来概括出的、一般由4个字组成的词组或短语,来精辟地表达出某种意思。它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简洁明了,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主要是出于人们表达上的习惯,琅琅上口,比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另一部分则蕴涵着特定的历史典故,讲一个具有传世或警世作用的历史故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现象或道理。成语是汉语文字艺术中的瑰宝,特别是后一部分,其所蕴藏的文化含量,已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范畴。

在成语形成的过程中,与邯郸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竟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而且这些成语大部分属于有历史典故的部分,比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

邯郸有许多因成语典故而得名的文物古迹,比如学步桥、回车巷、黄粱梦吕仙祠、毛遂墓等,到那里不仅能欣赏历史遗存,而且能感悟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弘扬成语这一语言文字艺术的奇葩,邯郸在市区内修建了一座“邯郸成语典故苑”,邀请著名书法家将100多条成语典故书写、篆刻于奇石、碑林、亭台之上,成为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


4. 游黄粱梦吕仙祠有感

吕仙祠-公交车站

车次:17路

黄梁梦东口-公交车站

车次:801路 70路支线


5. 黄粱梦吕仙祠感悟心得

丛台区是河北省邯郸市的一个区,是一座千年古城,三千年未改名字,有煤炭,钢铁,陶瓷等资源。太极拳之乡,成语故事之都,滏阳河畔,太行山鹿,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黄粱梦,吕仙祠,南北响堂寺,还有飘香的丛台酒,学步桥,回车巷,美丛台,广府老城,磁州府


6. 参观黄粱梦吕仙祠的心得体会

军师堡村:军师堡村位于兼庄乡东部,处于邯郸东区的核心位置。

东邻尚璧镇西孙庄村,南靠兼庄乡王安堡村,西接兼庄乡西军师堡村,北连邯郸经济开发区东填池村。

据传说汉朝时,该村曾出过一个军师,故称军师堡。

后来形成了两个村,按方位称为东军师堡和西军师堡。

军师堡村附近有黄粱梦吕仙祠、武灵丛台、邯郸市博物馆、月爱寺、邯郸龙湖公园等旅游景点。

有邯郸丛台酒、一篓油水饺、丛台大曲、临英兔肉、篓油水饺等特产。


7.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心得体会

在葫芦山上刻福、德、好、寿字比较好。葫芦上刻“寿”字最好。“葫”谐音为“福”也。写“寿”字寓意“福寿”双全。

在邯郸市的黄粱梦吕仙祠里,有一 看似普通不过的大葫芦,在葫芦的北边下方,刻着6个普通的汉字:“天”、“难”、“过”、“想”、“不”、“通”,正是这几个汉字组合后,让人读后深思也因为。这个葫芦,倍受人关注。


8. 黄粱梦吕仙祠观后感

芦英堡村位于中华路西,青兰高速以南。全村占地2000亩,有村民600户2800口,其中党员90人,小学一所,村民以务农为主。


卢英堡村与苏里村、贵龙岗村、袁庄村、冯村村、西三家村、黄粱梦村、东三家村、胡村村、西耒马台村、官前村、官后村、十五里铺村、丛东村、丛南村相邻。


卢英堡村附近有黄粱梦吕仙祠、扳倒井及刘秀庙遗址、张箴墓、武灵丛台、邯郸市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邯郸丛台酒、一篓油水饺、丛台大曲、临英兔肉、篓油水饺等特产。


9. 黄粱梦吕仙祠心得体会150

武灵丛台

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故名丛台。”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故称武灵丛台。

赵武灵王修筑丛台的目的是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古人曾有“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扬鞭耀武士”的诗句。据传当时丛台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以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饰精雅而名扬列国。

响堂寺石窟

响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市西南部。它最初开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齐时代(公元500—57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现在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分南北两处,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两寺相距15公里,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娲皇宫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茸、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娲皇宫设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宽广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为四层楼式结构,歇山式琉璃瓦顶,依山就势,结构奇巧。二至四层,左右前三面均带有走廊,可以登临观望。背靠山崖处有8根铁索,凿崖而系,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据说,每逢游客云集之际,索即伸展,故有“活楼”、“吊庙”之美称,堪称中国建筑之一绝。

阁外山崖上,有北齐摩崖石刻《法华经》、《神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盂兰盆经》、《十地经》等十部真经,13万多字,面积达157平方米,字迹工整,字体挺拔秀丽,距今已有1400余年。其年代之久、字数之多,堪称“中华之最”,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属国家瑰宝,它对研究历史、古代书法及佛教等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国内享有盛名,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中也极为珍贵。

永年古城

永年古城位于邯郸市东北25公里的永年县广府镇,又称广平府城,始筑于隋末 经元明增修而成规模,是我国平原地区城墙、护城河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当年的永年城城墙雄伟坚固,城河宽广,周围环水,自古就有“北国小江南”之美称。

现存的永年古城,墙高10米,厚8米。除城楼、角楼等建筑已毁外,墙体及护城河等基本保存完好。西门券内尚存明嘉靖二十一年纪年石匾一方。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

邺城三台遗址

指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位于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其建筑精美,风格独特,这里还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金凤台在三台村西,原名金虎台,是三台最南边的一座,为东汉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所建。现存的金凤台夯土遗址比较完整,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0米,高12米。台的南侧有清顺治八年修建的文昌阁,阁前镶有金凤台匾额,门前有北朝石刻螭首一对,造型古朴,雕工精细。阁后碑亭内名人题咏碑碣甚多,其中元代“邺镇金凤台洞清观首创之碑”,碑额雕六龙盘结,古雅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碑亭北边有53级石阶,拾阶而上,便可达金凤台项。台顶现有文物陈列室,陈列着邺城及其附近出土的珍贵文物。在石级西侧有一个地洞,是曹操的藏兵洞,可通到磁县的讲武城。

铜雀台在金凤台北,为三台之主台,建安15年(公元21年)曹操所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也是兵家战略要地。曹操在其上平定严才叛乱,并接见和宴请了从匈奴归来的著名诗人蔡文姬。曹植也曾于此挥笔立就《登台赋》,至今传为美谈。后赵、北齐时铜雀台又加以修筑,素有“铜雀飞云”之美称。该台驰名中外,历代名人题咏甚多,其中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铜雀台怀古》中曾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名句。

冰井台,位于“三台”之最北端,建于建安十九年(公于214年),高8丈,有房屋140间,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食盐等物,以防不虞。北周时台上建筑被焚,明末时又被漳河水冲毁,地上遗迹无存。

磁县北朝墓群

在我市磁县一带,座落着漫山遍野、错落有致的北朝墓葬群落。远远望去,墓园在松柏的环绕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墓葬多达134座,主要是皇族的皇陵及功臣墓,尤其以塞外草原上柔然族茹茹公主墓最为著名。

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30公里处武安县磁山镇磁山村南?河边。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1972年发现。经多次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家鸡骨的发现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记录,修正了国际学术界认为它起源于印度的定论;粟的发现证明这里是世界植粟最早的地区之一;胡桃的出土,修改了原谓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目前,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

赵王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郊邯山区境内。总面积1894万平方米。由大北城和王城两大部分组成。大北城是邯郸古城,也是赵都郭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最宽3240米,南北最长4880米,全部叠压在今城区地下6~9米处。王城为赵国的宫城,兴建于赵迁都邯郸前后,面积50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战国古城址。该城址由西城、东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整个赵王城四周城墙残存10余米,轮廓完整,城内有大小台址数座。其中西城内有最大的建筑基址"龙台",东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国内同期规 最大的王宫建筑基址。

学步桥

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内北关。横跨沁河,贯通古城南北,也称"北关桥"。原为木结构桥,创始年代待考。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改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附会"邯郸学步"典故而取名为"学步桥"。桥面宽9米,长32米,高近8米,两旁各19块拦板和望柱,均雕有神兽,栩栩如生,曾为邯郸古八景之一。1987年对该桥进行了维修。

回车巷

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内中街。相传是赵国上卿蔺相如给大将军廉颇让路回车的地方。明代于此巷口镶嵌"蔺相如回车巷"6个大字的石碣,后被毁。1980年邯郸市人民政府复立碑碣,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给廉颇让路回车,争取将相团结,共保社稷的感人故事。

赵王陵墓群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北15~30公里范围内的邯郸县三陵乡与永年县北西岗乡温窑村一带。属战国赵王陵墓区。每座陵墓均建在近6万平方米的陵台中央,周围有陪葬的将军墓。墓冢残高6~15米。陵台均坐西朝东,东边均建有宽达70米的神道,呈斜坡状直达陵台。5座陵墓犹如5座高大的土山,蜿蜒数十里,气势恢宏。

清泉寺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110公里处涉县胡峪乡石岗村青头山上。据传始建于汉代,初名累通寺。中有二泉,常年沸涌,泉水甘美清洌,故名清泉寺。寺院面积15万平方米,原有房86间。前有山门、钟鼓楼,正院建有天王殿、毗卢殿、大雄殿、雷音殿以及东西配殿(藏经殿、伽蓝殿)、仙境台、没梁阁、月牙井、石柱、八角莲池等。寺内有汉代张道陵所书"龙"字,晋王羲之所书"白鹅飞到凤池中"和清康熙所书"虎"字碑刻,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因遭火灾,现仅存藏经殿、山门、钟鼓楼等19间建筑。

大名故城遗址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东南约110公里处大名县大街乡大街村。遗址内的南门口、东门口、北门口、铁窗口4个村庄是当时的4个城门遗址。总面积36平方公里。大名自唐代后期以来直至本世纪20年代,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对大名城郭进行了大规模的增修,成为北宋的北京。内城周长2公里,外城周长24.3公里。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漳、卫两河因同时发水,水位漫溢城墙,城郭沦于水中,淤泥5米多深,遂为废墟。至此,大名府城迁修于今艾家口,即今大名县城所在地。

磁州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60公里处磁县观台镇、白土镇、贾壁乡、都党乡、黄沙乡和峰峰矿区彭城镇、临水镇一带。方圆90平方公里。是我国宋代北方民窑最杰出的代表。窑址分布范围很广,现存数十处主要窑址以观台和彭城两大区域为中心。在宋元时期,磁州窑影响到了我国北方以至南方部分地域,形成了"磁州窑系"。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器物装饰以铁绣花、刻花、剔花及白地黑花为突出特点。历史上曾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称,史籍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描述。现代"磁州窑"仍是全国八大瓷产区之一。

峰峰古地道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35公里处临水镇、峰峰镇、彭城镇范围内,面积达64平方公里。古地道分布宽广,构造复杂,保存完好,是华北地区一处罕见的地下古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宋元时期的文物。当地群众称其为"躲金洞"。古地道距地表9~12米。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距地表5~7米的中层范围最广。每层地道均有洞口、巷道、洞龛、通气孔、水井、灯龛。现已发现洞口、巷道30余处 巷道高0.8~2米,宽0.8~2米,整个古地道走向四通八达,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它是宋元时期平原地区人民在防御战争中的一项伟大创举。

妙觉寺舍利塔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北30公里处武安城内。占地总面积330多平方米,其中塔基占地55平方米,塔高38.71米,共13层。通体砖砌,平面呈正八边形,造型玲珑,古朴幽雅。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地震,至今矗立无恙。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弘济桥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东北32公里处永年县广府镇东桥村。东西横跨在滏阳河上,长44.6米,宽6.5米,高4米。石头砌成,与赵州桥结构相同。拦板上刻有狮猴等兽,形象逼真,大券两边对刻二龙戏珠及飞龙、飞凤,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桥大券正上方有"弘济桥"3个石刻大字。始建年代待考。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因修桥时四面八方捐助,故名弘济桥。至今保护完好,车辆畅通。

黄粱梦吕仙祠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北10公里处邯郸县黄粱梦镇。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殿宇建筑180余间。附会唐人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而建。始建年代待考。宋代已有建筑,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扩建而初具规模。现存主要建筑有八仙阁、八卦亭、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钟鼓楼,以及清代东西行宫等。影壁镶嵌"蓬莱仙境"4个石刻大字,相传出自得道成仙的吕洞宾之手。丹门原有明嘉靖帝题匾"风雷隆一仙宫"。吕仙祠古建筑群间有石海、假山、亭榭,松柏青翠,环境幽雅,历代文人骚客多游于此。现修葺一新。

赵苑旅游区

赵苑坐落在邯郸市区西北部,占地2100亩,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规模最大的、融古代文化与现代游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园林。

赵苑正门坐南面北,整个建筑是群雀式建筑,雄伟壮观。高高耸立的两门柱之间,镶嵌着巨大的“古赵名宝”—和氏璧。鲜明地突出了古赵特色。

苑内景观由四部分组成:

东部为古名胜遗址区。在插箭岭、梳妆楼、照眉池、铸箭炉等古赵遗址的基础上,又兴建了气势雄伟的赵王殿、诸子百家殿、历代帝王宫、古代兵器陈列馆和成语典故园等。

南部为苑囿区。区内荟集鸳鸯园、野炊园、家家乐游艺园、植物迷宫园、吉祥园、鲜果园等,六个园中园风景如画,各具情趣,是家庭、集体游玩,情侣、挚友外出漫步的理想去处。

西部为现代游乐区。主要项目有:九宫城、枪手乐园、水上世界、元辰殿、胡服骑射场、垂钓园等。

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黑龙洞风月关

黑龙洞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滏阳河发源地,神麋、南鼓两山南北对峙的“滏口陉”处。洞下的泉水概称“黑龙泉”。黑龙泉是太行山区地下河水流向地面的一部分。据《水经注》记载,此处“泉源沸腾,滚滚如汤,其水冬暖夏凉”。清泉从岩缝、石洞喷射而出,犹如群 龙吐水。其中大泉二十余眼,小泉不可胜计,水质清甜可口,黑龙洞便是最大的喷水口。  黑龙洞上的庙宇建筑群称风月关,又名“滏口祠”,座落在神麋山阳一条东西长数十米的石券之上。券西口石上刻有“风月关”三字。由西门拾级而上进入庙院,院内坐南向北建有卷棚式歇山顶、深宽各三间的黑龙庙,庙内有黑龙爷塑像。庙东侧建有上下两层琉璃瓦顶的昆山明月阁,阁内供有观音菩萨像,前厅西墙上还嵌着明进士张应登亲书“登昆山明月阁观泉”诗的石刻一块。据史载,该阁、庙均始建于唐代,由于历代重修改建,已失去原貌,但其建筑庄重紧凑,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赵王城

亦称赵都宫城,位于邯郸市西南郊约4公里处,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

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总面积50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保留着残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内部有布局严整、星罗棋布的建筑基台,地下有面积较大的十几处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门阙遗迹多处。

西城比较完整,近正方形,边长约1420米,遗址上现存五座大土台,其中部偏南有一座长285米,宽265米,高19米的“龙台”,是当时宫殿主体建筑基址。由“龙台”往北尚有两个大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条中轴线,在中轴线两侧还残存着地面夯土台及地下夯土建筑基址6处,这是以“龙台”为中心的一组规模宏伟的殿宇建筑群。

东城与西城仅隔一道城墙,南北最长处1442米,东西最宽处926米,城内中部偏南尚存南北对峙的两大土台,相传是赵王阅兵点将的“南将台”和“北将台,两台之间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是东城以将台为主体的南北中轴线建筑群。

北城为不规整的正方形,除西墙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残墙外,其余仅有地下墙址。遗址西部的土台,面积仅次于“龙台”,与西墙外侧的土台东西对峙,也是一组殿宇建筑群基址。

赵王城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前后,据记载,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历经八王,共158年,至赵王迁八年(前228年)为秦国所占。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攻赵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从此毁坏,以后逐渐变为废墟。这座古城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至今仍雄伟壮观,它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黄粱梦吕仙祠景点 - 黄粱梦吕仙祠实践感悟

1. 黄粱梦吕仙祠实践感悟

在葫芦山上刻福、德、好、寿字比较好。葫芦上刻“寿”字最好。“葫”谐音为“福”也。写“寿”字寓意“福寿”双全。

在邯郸市的黄粱梦吕仙祠里,有一个看似普通不过的大葫芦,在葫芦的北边下方,刻着6个普通的汉字:“天”、“难”、“过”、“想”、“不”、“通”,正是这几个汉字组合后,让人读后深思也因为。这个葫芦,倍受人关注。

2. 黄粱梦吕仙祠心得

龙门石窟在洛阳,邯郸只有黄粱梦有吕仙祠有个书生睡相叫卢生。

3. 参观黄粱梦吕仙祠的心得体会

吕仙祠对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黄梁梦吕仙祠 黄梁梦吕仙祠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建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附近,创建于宋朝(960-1279年),后来的朝代都曾对其进行过重修和扩建。现存建筑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规模宏伟、保存较好。 该道观主要供奉的是道教著名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并根据关于他的一个传说故事而修建。吕仙祠坐北朝南,门前有高大的琉璃照壁,大门上镶嵌着“邯郸古观”四个大字;进门为前院,院南的照壁嵌有据说是吕洞宾亲自书写。 黄粱梦吕仙祠的“蓬莱仙境”四个字;与它相对的是通向建筑群中轴线的丹门,门上悬挂着古代一位皇帝题写的匾额。  吕仙祠主体建筑包括有钟离殿、钟楼、鼓楼、吕祖殿、东王母殿和西王公殿。另外还有卢生殿,就是叙述吕洞宾的故事。传说他引导一位姓卢的书生在睡梦中领悟了人生,决心修道。殿内有大青石雕刻卢生睡像和睡床以及墙壁上的壁画,展现了卢生一枕而觉,一觉而梦的意境。现黄梁梦吕仙祠已经成为河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頭條萊垍

4. 黄粱梦吕仙祠观后感100

总过有18个景点包含:广府古城,十六沟,蜗皇宫聚龙山莲花洞,太行五指山,响堂山石窟,七步沟,铜雀三台遗址公园,京娘湖风景区,古石龙,朝阳沟,圣井岗,长寿村,紫山,古武当山,黄粱梦吕仙祠,东山文化博艺园,武灵丛台

5. 黄粱梦吕仙祠观后感

门票20元

邯郸黄梁梦吕仙祠,始建年代不详,据历史文献和历代-维修碑刻记载,唐末宋初已有祠宇,是负能量依据唐唐代沈既济所撰传奇小说《枕中记》产生的著名梦典“一枕黄粱”而肇建,现存为明代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重建,清代续修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是一组保存完整的道教文化,梦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同时在海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其综合价值在国内是罕见的。

6. 黄粱梦吕仙祠梦文化心得体会

黄粱梦吕仙祠是河北省著名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北10公里黄粱梦镇,黄粱梦位于河北邯郸市北10公里处的黄粱梦镇,始建于宋代,明、清时代及1984年均有大规模修复。

7. 黄粱梦吕仙祠心得体会150

军师堡村历史:东军师堡村位于兼庄乡东部,处于邯郸东区的核心位置,东邻尚璧镇西孙庄村,南靠兼庄乡王安堡村,西接兼庄乡西军师堡村,北连邯郸经济开发区东填池村。据传说汉朝时,该村曾出过一个军师,故称军师堡,后来形成了两个村,按方位称为东军师堡和西军师堡。随着邯郸市东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东区路网、项目、储备地先后征用了该村近2000亩土地,目前全村剩余土地仅240余亩,人均耕地不足0.1亩。2015年11月28日,东军师堡村征收工作圆满完成。

东军师堡村与西军师堡村、王安堡村、北陈庄村、东辛庄村、东耒马台一街村 汉霸庄村、东耒马台三街村、春光社区、东耒马台四街村、锦华社区、世嘉名苑社区、东柳林村、汉城华都社区、文苑社区相邻。

东军师堡村附近有黄粱梦吕仙祠、武灵丛台、邯郸市博物馆、月爱寺、邯郸龙湖公园等旅游景点,有邯郸丛台酒、一篓油水饺、丛台大曲、临英兔肉、篓油水饺等特产。

8. 游黄粱梦吕仙祠有感

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介绍

为进一步丰富我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共享旅游业发展成果,切实增强广大市民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邯郸人游邯郸的热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邯郸,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在全市主要收费旅游景区实行旅游惠民一卡通制度。

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是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邯郸市常住居民、在邯的大中专学生和在邯居住或工作两年以上的非邯郸籍人员,分别凭身份证、学生证和相关证明证件购买,单位和企业可作为员工福利发放。

凭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可在有效期内,不限次数游览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涵盖景区,随着全市旅游景区的不断发展,今后新增收费景区再适时酌情纳入。第一批纳入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范围的旅游景区共18个,分别是:广府古城、娲皇宫、太行五指山、七步沟、京娘湖风景区、朝阳沟、长寿村、古武当山、东山文化博艺园、十六沟、聚龙山莲花洞、响堂山石窟、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古石龙、圣井岗、紫山、黄粱梦吕仙祠、武灵丛台。

进入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旅游景区时,此卡须与本人居民身份证、学生证等相关证件配合使用,享受景区门票相同待遇。在“十一”黄金周及冬季防火封山的旅游景区,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暂停使用。

邯郸市旅游惠民一卡通实行常年滚动式发行,随到随办,办理次日24时生效,有效期为1年,期满后可续办。

9. 黄粱梦吕仙祠感悟心得

明山景区

聪明山永年人俗称明山,位于县城临洺关以西5公里处。唐状元洺州刺史卢顼曾作《祷聪明山记》,说明唐代此山就称聪明山。历史上著名的“平干八景”第一景即为“聪山蕴秀”。主要景点有昭惠王祠、凌霄殿、魁星阁等,其中聪明山下昭惠王祠据说供奉的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昭惠王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山以东、石北口西南台地为仰韶文化遗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山石刻文化园

朱山石刻文化园位于临洺关以西4公里处。朱山石刻为河北现存最早的西汉石刻之一,全文为“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据考证为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诸侯国赵国大臣为赵王祝寿时所刻,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开发为朱山石刻文化园,景点有朱山石刻系列展馆、玻璃吊桥、汉唐书院、水上漂流、缆车索道等,已成为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为旅发大会参观项目之一。

临洺关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县城临洺关南大街,阁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烽火台,隋唐时期观音阁始具规模,清代县志图谱记为鼓楼。该建筑底层原为南城门通衢门洞,历史上的观音阁匾额上“燕赵第一境“,据传是清道光年间邯郸贡生王琴堂所书。1986年重修的观音阁匾额上“燕赵第一境”,2010年后开发为观音阁景点。1995年8月,被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铺进士府

河北铺“进士府”位于临洺关以北1.5公里处。为清末进士赵世德家族宅第,建于清道光年间,属家族合聚式的民居建筑群体,由22座大院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共有房屋400余间。光绪廿一年赵 德赴京中进士,参加公车上书,呼吁变法革新,因变革维新被朝廷赐死。2018年进士府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观进士府可顺路游览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井村冉子茔。

温窑赵王陵

赵王陵在位于临洺关西南5公里处。共五座、之间相距不过2-3公里,其中,在原邯郸县三陵乡三座,从东至西编号为1、2、3号;另两座为温窑陵台和张窑陵台,为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帝王陵寝。气势恢宏,遥望像一座土山,被称为“东方的金字塔”,赵王陵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临洺关出发,探访赵王陵必经永年区烈士陵园,建议顺道拜谒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

三环洺湖公园

洺湖公园位于临洺关东三环两侧,2018年9月建成,占地3000亩,总投资3.3亿元,目前湖面1000余亩。该项目以水环境治理为主,结合生态治理和休闲活动进行设计 ,功能分区有入口区、生物处理净化区、生态林带净化区、表流湿地净化区、山林花田净化区等七个区域,景观结构为“一轴三环七区”。2018年10月1日入园游客突破2万人次,已成为县城和周边居民休闲胜地。为旅发大会参观项目之一。

洺州植物公园

洺州植物公园位于临洺关东南3公里处,露禅大街南侧、阳光路东侧,总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360亩。2014年8月开工建设,2016年9月建成。建设洺州公园是我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填补了我区县城没有大型绿地公园的空白,给城乡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天然“氧吧”。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保持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秋季采摘,独孤求剑、突出植物建园、生态建园和文化建园的理念。

新安村佛山景区

佛山景区位于临洺关西南10公里处永合会镇新安村。占地1万余亩,总投资数亿元。始建于2014年3月,预计2019年全面建成并开放。是邯郸市最大一处集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也是河北省2015年十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旅发大会参观项目之一。景区内有冀南名刹佛光禅寺,相邻的景点焦窑村“一里三孔桥、二柏担一孔”和进士府,紫山湖和紫山马氏宗祠。

王边溪谷画家村

溪谷画家村位于临洺关西南永合会镇王边村。改革开放后由于村民都搬到公路旁边建房,老村逐渐形成了“空心村”。2014年市里的几位艺术家结伴到王边写生,被这里保存完好的大量明、清、民国古建筑所吸引,于是在此建立了工作室,并命名为溪谷画家村。2015年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县镇两级政府投资,加上艺术家的加盟,二十多处古民居得到了保护性修缮。2017年王边村被评为全省特色民居村。

临洺关清晖书院

临洺关清晖书院位于县城健康东大街南侧、永年第三实验学校附近。历史上的清晖书院位于广府古城东北角,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为明清时期府学。1912年改名为直隶(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校,后被洪水冲毁。2002年7月原县人大主任袁梅秀的倡议下,于临洺关重建,同年12月竣工,次年又进行了扩建。清晖书院包括清晖堂、聚贤堂、初日轩和碑廊等,已成为永年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和创作地。

10. 黄粱梦吕仙祠社会服务心得

武灵丛台

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故名丛台。”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故称武灵丛台。

赵武灵王修筑丛台的目的是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古人曾有“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扬鞭耀武士”的诗句。据传当时丛台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以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饰精 雅而名扬列国。

响堂寺石窟

响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市西南部。它最初开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齐时代(公元500—57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现在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分南北两处,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两寺相距15公里,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娲皇宫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茸、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娲皇宫设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宽广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为四层楼式结构,歇山式琉璃瓦顶,依山就势,结构奇巧。二至四层,左右前三面均带有走廊,可以登临观望。背靠山崖处有8根铁索,凿崖而系,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据说,每逢游客云集之际,索即伸展,故有“活楼”、“吊庙”之美称,堪称中国建筑之一绝。

阁外山崖上,有北齐摩崖石刻《法华经》、《神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盂兰盆经》、《十地经》等十部真经,13万多字,面积达157平方米,字迹工整,字体挺拔秀丽,距今已有1400余年。其年代之久、字数之多,堪称“中华之最”,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属国家瑰宝,它对研究历史、古代书法及佛教等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国内享有盛名,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中也极为珍贵。

永年古城

永年古城位于邯郸市东北25公里的永年县广府镇,又称广平府城,始筑于隋末,经元明增修而成规模,是我国平原地区城墙、护城河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当年的永年城城墙雄伟坚固,城河宽广,周围环水,自古就有“北国小江南”之美称。

现存的永年古城,墙高10米,厚8米。除城楼、角楼等建筑已毁外,墙体及护城河等基本保存完好。西门券内尚存明嘉靖二十一年纪年石匾一方。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

邺城三台遗址

指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位于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其建筑精美,风格独特,这里还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金凤台在三台村西,原名金虎台,是三台最南边的一座,为东汉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所建。现存的金凤台夯土遗址比较完整,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0米,高12米。台的南侧有清顺治八年修建的文昌阁,阁前镶有金凤台匾额,门前有北朝石刻螭首一对,造型古朴,雕工精细。阁后碑亭内名人题咏碑碣甚多,其中元代“邺镇金凤台洞清观首创之碑”,碑额雕六龙盘结,古雅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碑亭北边有53级石阶,拾阶而上,便可达金凤台项。台顶现有文物陈列室,陈列着邺城及其附近出土的珍贵文物。在石级西侧有一个地洞,是曹操的藏兵洞,可通到磁县的讲武城。

铜雀台在金凤台北,为三台之主台,建安15 (公元21年)曹操所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也是兵家战略要地。曹操在其上平定严才叛乱,并接见和宴请了从匈奴归来的著名诗人蔡文姬。曹植也曾于此挥笔立就《登台赋》,至今传为美谈。后赵、北齐时铜雀台又加以修筑,素有“铜雀飞云”之美称。该台驰名中外,历代名人题咏甚多,其中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铜雀台怀古》中曾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名句。

冰井台,位于“三台”之最北端,建于建安十九年(公于214年),高8丈,有房屋140间,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食盐等物,以防不虞。北周时台上建筑被焚,明末时又被漳河水冲毁,地上遗迹无存。

磁县北朝墓群

在我市磁县一带,座落着漫山遍野、错落有致的北朝墓葬群落。远远望去,墓园在松柏的环绕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墓葬多达134座,主要是皇族的皇陵及功臣墓,尤其以塞外草原上柔然族茹茹公主墓最为著名。

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30公里处武安县磁山镇磁山村南?河边。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1972年发现。经多次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家鸡骨的发现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记录,修正了国际学术界认为它起源于印度的定论;粟的发现证明这里是世界植粟最早的地区之一;胡桃的出土,修改了原谓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目前,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

赵王古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郊邯山区境内。总面积1894万平方米。由大北城和王城两大部分组成。大北城是邯郸古城,也是赵都郭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最宽3240米,南北最长4880米,全部叠压在今城区地下6~9米处。王城为赵国的宫城,兴建于赵迁都邯郸前后,面积50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战国古城址。该城址由西城、东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整个赵王城四周城墙残存10余米,轮廓完整,城内有大小台址数座。其中西城内有最大的建筑基址"龙台",东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国内同期规模最大的王宫建筑基址。

学步桥

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内北关。横跨沁河,贯通古城南北,也称"北关桥"。原为木结构桥,创始年代待考。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改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附会"邯郸学步"典故而取名为"学步桥"。桥面宽9米,长32米,高近8米,两旁各19块拦板和望柱,均雕有神兽,栩栩如生,曾为邯郸古八景之一。1987年对该桥进行了维修。

回车巷

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内中街。相传是赵国上卿蔺相如给大将军廉颇让路回车的地方。明代于此巷口镶嵌"蔺相如回车巷"6个大字的石碣,后被毁。1980年邯郸市人民政府复立碑碣,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给廉颇让路回车,争取将相团结,共保社稷的感人故事。

赵王陵墓群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北15~30公里范围内的邯郸县三陵乡与永年县北西岗乡温窑村一带。属战国赵王陵墓区。每座陵墓均建在近6万平方米的陵台中央,周围有陪葬的将军墓。墓冢残高6~15米。陵台均坐西朝东,东边均建有宽达70米的神道,呈斜坡状直达陵台。5座陵墓犹如5座高大的土山,蜿蜒数十里,气势恢宏。

清泉寺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110公里处涉县胡峪乡石 岗村青头山上。据传始建于汉代,初名累通寺。中有二泉,常年沸涌,泉水甘美清洌,故名清泉寺。寺院面积15万平方米,原有房86间。前有山门、钟鼓楼,正院建有天王殿、毗卢殿、大雄殿、雷音殿以及东西配殿(藏经殿、伽蓝殿)、仙境台、没梁阁、月牙井、石柱、八角莲池等。寺内有汉代张道陵所书"龙"字,晋王羲之所书"白鹅飞到凤池中"和清康熙所书"虎"字碑刻,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因遭火灾,现仅存藏经殿、山门、钟鼓楼等19间建筑。

大名故城遗址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东南约110公里处大名县大街乡大街村。遗址内的南门口、东门口、北门口、铁窗口4个村庄是当时的4个城门遗址。总面积36平方公里。大名自唐代后期以来直至本世纪20年代,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对大名城郭进行了大规模的增修,成为北宋的北京。内城周长2公里,外城周长24.3公里。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漳、卫两河因同时发水,水位漫溢城墙,城郭沦于水中,淤泥5米多深,遂为废墟。至此,大名府城迁修于今艾家口,即今大名县城所在地。

磁州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60公里处磁县观台镇、白土镇、贾壁乡、都党乡、黄沙乡和峰峰矿区彭城镇、临水镇一带。方圆90平方公里。是我国宋代北方民窑最杰出的代表。窑址分布范围很广,现存数十处主要窑址以观台和彭城两大区域为中心。在宋元时期,磁州窑影响到了我国北方以至南方部分地域,形成了"磁州窑系"。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器物装饰以铁绣花、刻花、剔花及白地黑花为突出特点。历史上曾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称,史籍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描述。现代"磁州窑"仍是全国八大瓷产区之一。

 峰峰古地道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南35公里处临水镇、峰峰镇、彭城镇范围内,面积达64平方公里。古地道分布宽广,构造复杂,保存完好,是华北地区一处罕见的地下古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宋元时期的文物。当地群众称其为"躲金洞"。古地道距地表9~12米。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距地表5~7米的中层范围最广。每层地道均有洞口、巷道、洞龛、通气孔、水井、灯龛。现已发现洞口、巷道30余处。巷道高0.8~2米,宽0.8~2米,整个古地道走向四通八达,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它是宋元时期平原地区人民在防御战争中的一项伟大创举。

 妙觉寺舍利塔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西北30公里处武安城内。占地总面积330多平方米,其中塔基占地55平方米,塔高38.71米,共13层。通体砖砌,平面呈正八边形,造型玲珑,古朴幽雅。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地震,至今矗立无恙。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弘济桥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东北32公里处永年县广府镇东桥村。东西横跨在滏阳河上,长44.6米,宽6.5米,高4米。石头砌成,与赵州桥结构相同。拦板上刻有狮猴等兽,形象逼真,大券两边对刻二龙戏珠及飞龙、飞凤,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桥大券正上方有"弘济桥"3个石刻大字。始建年代待考。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因修桥时四面八方捐助,故名弘济桥。至今保护完好,车辆畅通。

 黄粱梦吕仙祠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北10公里处邯郸县黄粱梦镇。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殿宇建筑180余间。附会唐人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而建。始建年代待考。宋代已有建筑,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扩建而初具规模。现存主要建筑有八仙阁、八卦亭、钟离 殿、吕祖殿、卢生殿、钟鼓楼,以及清代东西行宫等。影壁镶嵌"蓬莱仙境"4个石刻大字,相传出自得道成仙的吕洞宾之手。丹门原有明嘉靖帝题匾"风雷隆一仙宫"。吕仙祠古建筑群间有石海、假山、亭榭,松柏青翠,环境幽雅,历代文人骚客多游于此。现修葺一新。

  赵苑旅游区

赵苑坐落在邯郸市区西北部,占地2100亩,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规模最大的、融古代文化与现代游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园林。

赵苑正门坐南面北,整个建筑是群雀式建筑,雄伟壮观。高高耸立的两门柱之间,镶嵌着巨大的“古赵名宝”—和氏璧。鲜明地突出了古赵特色。

苑内景观由四部分组成:

东部为古名胜遗址区。在插箭岭、梳妆楼、照眉池、铸箭炉等古赵遗址的基础上,又兴建了气势雄伟的赵王殿、诸子百家殿、历代帝王宫、古代兵器陈列馆和成语典故园等。

南部为苑囿区。区内荟集鸳鸯园、野炊园、家家乐游艺园、植物迷宫园、吉祥园、鲜果园等,六个园中园风景如画,各具情趣,是家庭、集体游玩,情侣、挚友外出漫步的理想去处。

西部为现代游乐区。主要项目有:九宫城、枪手乐园、水上世界、元辰殿、胡服骑射场、垂钓园等。

  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黑龙洞风月关

黑龙洞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滏阳河发源地,神麋、南鼓两山南北对峙的“滏口陉”处。洞下的泉水概称“黑龙泉”。黑龙泉是太行山区地下河水流向地面的一部分。据《水经注》记载,此处“泉源沸腾,滚滚如汤,其水冬暖夏凉”。清泉从岩缝、石洞喷射而出,犹如群龙吐水。其中大泉二十余眼,小泉不可胜计,水质清甜可口,黑龙洞便是最大的喷水口。  黑龙洞上的庙宇建筑群称风月关,又名“滏口祠”,座落在神麋山阳一条东西长数十米的石券之上。券西口石上刻有“风月关”三字。由西门拾级而上进入庙院,院内坐南向北建有卷棚式歇山顶、深宽各三间的黑龙庙,庙内有黑龙爷塑像。庙东侧建有上下两层琉璃瓦顶的昆山明月阁,阁内供有观音菩萨像,前厅西墙上还嵌着明进士张应登亲书“登昆山明月阁观泉”诗的石刻一块。据史载,该阁、庙均始建于唐代,由于历代重修改建,已失去原貌,但其建筑庄重紧凑,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赵王城

亦称赵都宫城,位于邯郸市西南郊约4公里处,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

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总面积50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保留着残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内部有布局严整、星罗棋布的建筑基台,地下有面积较大的十几处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门阙遗迹多处。

西城比较完整,近正方形,边长约1420米,遗址上现存五座大土台,其中部偏南有一座长285米,宽265米,高19米的“龙台”,是当时宫殿主体建筑基址。由“龙台”往北尚有 个大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条中轴线,在中轴线两侧还残存着地面夯土台及地下夯土建筑基址6处,这是以“龙台”为中心的一组规模宏伟的殿宇建筑群。

东城与西城仅隔一道城墙,南北最长处1442米,东西最宽处926米,城内中部偏南尚存南北对峙的两大土台,相传是赵王阅兵点将的“南将台”和“北将台,两台之间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是东城以将台为主体的南北中轴线建筑群。

北城为不规整的正方形,除西墙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残墙外,其余仅有地下墙址。遗址西部的土台,面积仅次于“龙台”,与西墙外侧的土台东西对峙,也是一组殿宇建筑群基址。

赵王城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前后,据记载,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历经八王,共158年,至赵王迁八年(前228年)为秦国所占。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攻赵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从此毁坏,以后逐渐变为废墟。这座古城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至今仍雄伟壮观,它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