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曲乡达姆寺骷髅墙

茶曲乡达姆寺骷髅墙

茶曲乡骷髅墙位于达姆寺-台,距比如县65公里,该-台是由达普八世界、白玛白扎-创建,达普-关照当年的-师,把尸首喂鹰,头骨保存起来,使每个活着的人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自己的归宿。可惜的是,太宰-,三-台头骨毁失大半,80年代,落实宗教政策,缺代寺-台不再保留头骨,日丹寺-台仅有少量头骨,达姆寺-台头骨较多。两寺-台由一名-师主理,两寺间有索桥相连,可看作为一体。达姆寺-台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四周有约一人高的土墙,在南墙和西墙上修有木架,木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头颅骨,组成两面长长的骷髅墙,被称为达姆寺骷髅墙。有的骷髅还被画上眉毛和眼睛,让人对当地人对死亡平和的态度油然而生敬意。

在院子内还有一个秘密——院子下面全是空的,很像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存储菜的窖。这里四边及底部全部是用石块砌垒而成,里面塑着佛像,存放着经书、宗教用品和供品。有趣的是这里冬季的气温极低。然而,尸体在别处不管冰得有多结实,只要在-池里放上一夜,第二天准会百分之百地解冻,并可进行政策-,其中原因谁也说不清楚。由于这个谜的存在,使得-台声名远扬。附近许多县里死了人,都把死者驮到这儿-。达姆寺的建造据说是因文成公主进藏途径此处时,认为此地是块风水宝地,便委托其“伦布”在此建寺,并由达布-主持,而实行-并保留头骨的作法,大概只有一百三十多年左右。达姆寺-台是西藏唯一保存头骨的-台,由头骨组成的骷髅墙举世无双,堪称世界一绝,是研究人类丧葬文化的绝好例证。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那曲地区比如县城西郊

信息来源:比如县旅游局

西藏最神秘的骷髅墙,文成公主都曾经来过

替换高清大图

西藏那曲比如县可以说与萨普齐名的就是达姆寺骷髅墙了

一年前去过一次,这次进去却觉得倍感沉重

替换高清大图

贞观15年,那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当时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后途径此地见此地风水灵韵便在此地修建了这座寺庙,名之达姆寺,至今已有1313年的历史

后来达普八世白玛白扎活佛效仿佛祖割肉喂鹰在此设立天葬台,并关照当年的天葬师,把尸首喂鹰,头骨保存起来,使每个活着的人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自己的归宿,而后人便把骷髅堆成了墙。

散落在地上的便是近日的先人骸骨

达姆寺位于茶曲乡,距离比如县城60左右公里,是怒江黑河交接的地方。从这往上游称黑河,而下游称怒江。听当地长者言道:怒江的藏语含义便是汉族女子的洗浴后的液体。

相传文成公主停驻时,当地老百姓常患有眼疾和鼠疫,而文成公主心生怜悯便留下为老百姓医治,且命人在寺庙的后方开辟了一眼泉水

当地老百姓便用此水洗净身体,病也自然慢慢的好转了。而文成公主也常用此水沐浴洗漱,这水流进了黑河,所以从此地开始往后便以怒江为称。

大峡谷的黄昏时分

回到达姆寺天葬台,主台便是寺中那块有大石居中空地。喇嘛说主台只允许珍视生命之人的人进行仪式。而非正常死亡的人,只能在主台的下方。

天葬台正对着的便是死门,逝者皆过此门

替换高清大图

替换高清大图

常言道:“不以成败论英雄”。如此不分贵贱,只论心诚,真当让人敬佩。仪式进行时,寺庙约有500只秃鹫盘旋在四周,喇嘛念经为死者祈福,秃鹫便行驶他们的使命。相传使者带走你越多的肉体,那你今生功德便是越多,且天葬师则会帮助死者完成最后的仪式。

在达姆寺天葬台院子内还有一个秘密——院子下面全是空的,很象我国北方地区冬天贮菜的窖。这里四边及底部全部是用石块砌垒而成,里面塑着佛像,存放着经书、宗教用品和供品。有趣的是这里冬季的气温极低。

然而,尸体在别处不管冰得多结实,只要在达姆寺的天葬池里放上一夜,第二天准会百分之百地解冻,并可进行正常天葬,其中原因是个谜,使得达姆寺天葬台声名远扬。

骷髅寺文革时期曾遭破坏

后来百姓从怒江中将骷髅打捞了上来

对于高原上的人们来说,死后能奉献自己的肉体与佛祖使者,是修行得来的福分,没有人会畏惧。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高原氧气稀薄,植被稀少,作为能量消费者的人类死后能迅速的被作为分解者的秃鹫作为食物,也是自然界循环,百利而无一害的历程。

墙上的斧头便是天葬师分解死者所用,这些便是近日逝去的人。

左边的墙顶,酷似飞机跑道

据说是为了秃鹫在吃饱后缓冲飞行的道路

天葬是藏族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保留头骨确是十分罕见。先人构建骷髅墙警示后人,需要得到后人的尊重。望到访之人,能携诚心与信念,在岁月垒成的墙前,感知生命参透自我。

在寺内驻留近一个小时,内心却没有一丝阴森与晦暗之情,只知若自己选择之道那便是要义无反顾。

人生在世匆匆数十载,许多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若如行尸走肉一般失了魂,那便还不及这些死后还能警示小辈的骷髅先人来的透彻。

当地百姓相信文成公主曾经到过这里,便建造了一个铜像!而今已经有一个广场了!就在达姆寺的正下方!

替换高清大图

替换高清大图

替换高清大图

TIPS

达姆寺比萨普可能好去多了!因为他就在路边而且还有文成公主指路!

替换高清大图

双色湖大概是这次旅行的惊喜

双色湖也在萨普的背面,所以去的路线也是大相径庭。一样要先到羊秀乡,然后和萨普不同的路过去大概两个小时。

替换高清大图

经过了羊秀乡后!

去的时候一路都是红褐色的,回来的时候夹着层层的白雪

替换高清大图

俯拍公路,都是视频截图所以画质...

替换高清大图

替换高清大图

替换高清大图

到达5500的垭口

跳跃庆祝!

替换高清大图

双色湖位于比如县白嘎乡境内的那若沟郭布塔杰十三峰中间,双色湖的神话传说郭布扎西塔杰十三峰传说相吻合,在那若沟一带家喻户晓,代代相传,传说至今已经有八百年历史了,是当地乃至整个藏北的文化瑰宝。

替换高清大图

白度母湖的颜色很像牛奶

替换高清大图

白度母湖中有大量无鳞鱼和大片的野鸭栖息,当地人多数不会食杀。

替换高清大图

布扎西塔杰峰在故事中时当地降魔英雄

郭布扎西塔杰的化身。神灵那就是降妖除魔,保平安

还是挺受当地人尊重的,海拔6995.

当地人还有个特别的传说,就是郭布扎西塔杰峰曾经给萨普神山戴过绿帽子。萨普的老婆还替他生下了一个私生子(其实都是山....)

替换高清大图

过去那天天色不好,没有看到扎西塔杰锋山尖!到后来就直接变天了,导致我们的车子陷在了小支流中,九牛二虎之力才出来!藏历5月15日当地群众都会邀请本地僧人在双色湖拜山祈福!

替换高清大图

比如县原始森林密集,时常有熊、狼、鹿群出没,不时还有雪豹等珍惜掠食动物,而去双色湖这一段正是动物最多的地带,大家过去要注意保护野生动物啊。

替换高清大图

绿度母湖中心有个小岛,当地人都特别爱往那儿跑

替换高清大图

娜若沟双色湖瀑布

这次还是主要是视频为主,写游记还是希望大家可以有看视频的渠道!

这次游记比较粗糙,主要为了一些需要攻略的朋友。

有问题的可以私信我

weibo公号同名

从比如县城包车去萨普一天来回大概是1500-2000左右!

路差的时候可能不愿意跑。

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圆寂后葬于河南陕县西李村乡陡沟村定林寺?

菩提达摩,意为“觉法”,简称达摩,他是南北朝时期来中国传播佛教印度高僧。达摩为南印度人,系南天竺国今印度南部香至王第三子,姓刹帝利,生有瑞相,学法于西天二十七祖般若罗尊者,达摩曾自言年岁有一百五十余岁。达摩是在南朝宋代(420—479)年间先到达中国南方,后又到北魏传授大乘禅法的。达摩到北魏传法之时,魏境主要盛行经论讲授之学,对达磨的大乘禅法不能理解。只有慧可和道育等少数弟子能理解、传承达摩禅法,尤其是慧可,后来被尊奉为禅宗二祖。相传,农历十月初五为菩提达摩禅师的圣诞日,有关达摩的记载最早见于《洛阳伽蓝记》。

达摩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一直以来被强调至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西祖第二十八祖”和“禅宗初祖”,中国禅宗因此也称“达摩宗”,达摩所传的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相传,达摩祖师来到中国后曾见梁武帝,虽然梁武帝笃信佛教,但达摩所传的禅法与梁武帝的崇佛主张发生冲突。因此,达摩在南方的传教也因机缘不契而转向北方。在达摩渡长江时,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飘然过江,这就是达摩祖师著名的一苇渡江的故事。北上之后,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得“壁观婆罗门”之雅号。

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的原因,即达摩禅法的教旨,道宣解释为:“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着。”在达摩之后有二祖慧可断臂求法,由此建立了禅宗的法脉传承。达摩的事迹充满着传奇色彩,一直流传着达摩多次被毒之说,从中不难见到传法之艰辛。至于达摩的最终结局,在《续高僧传·菩提达摩传》中记载为“游化为务,不测于终”,也有传是因为法脉终得传续,虽中毒而不再自救。禅宗传人中国后,经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而分为两派,北方神秀主张渐修,南方慧能主张顿悟,时称“南能北秀”。

中唐以后,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提倡,南宗成为禅宗正流而盛行。宋元以后继续流传,对宋明理学的形成发生了重大影响,曾传播至朝鲜日本,现在还流行于欧美各国。达摩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如此重大,但他圆寂何处,历史却无定论。据史载,达摩归宿有两种说法,一是“携只履西还”,《旧唐书·神秀传》和《重修菩提达摩大师塔铭并序》记载,东魏使臣宋云自西域回国时,见达摩大师于葱岭,手携只履翩翩独行,所以便有了“携只履西还”之说。二是圆寂于“洛水之滨”,《旧唐书·神秀传》、《续僧传》记载,“534年至537年灭化洛滨”。

另外,日本禅宗博士铃木还说达摩祖师晚年去了日本。那么,达摩祖师晚年到底去了哪?圆寂何处呢?根据《河南道志》记载,“空厢寺在州城东一百又七里处,熊耳山西,即初祖达摩葬处。”空厢寺位于河南三门峡陕县西李村乡陡沟村北约1公里的熊耳山西麓,原名定林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至75年。相传,达摩离开少林寺后,游至定林寺,在此地继续传播禅法,后圆寂于此。有人见他携只履西还,此处留下只履空棺,故将定林寺改名为“空厢寺”。实际上,达摩在此地圆寂后,遗体被火化,火化后棺内放达摩的一只履,便成为“只履空棺”。

据史料记载和文物部门的勘察,空厢寺原有的主体建筑,坐东向西,依山势而建,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山殿、大雄宝殿、千佛殿、山陆殿、白云观音阁、钟楼、鼓楼、藏经楼等。其南有达摩塔、达摩殿、转角楼、南僧院、北僧院等,寺院殿合计400余间,占地50余亩,寺院南50米为塔林,占地30余亩,有大小墓塔400余座。兴盛时僧众达800余人,房屋400余间,占地160余亩,堪称名扬天下的佛教圣地。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昔日兴盛的空厢寺现仅存遗址。古寺遗址上,仅有达摩塔一座、房舍三间。达摩塔是达摩圆寂后,由积庵法师于东魏孝静帝元象六年(538年)初建,当时定名为“圆觉空塔”。

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改为“圆觉空观”,今通称达摩塔。塔为砖结构、两层基座的七级浮屠,高约十二米,呈八角型,西南面有一拱窗,第二级塔身腰部有砖雕花卉图案,每面两幅,共十六幅。明洪武五年(1372年)古庭禅师重修达摩塔。在离达摩塔不远处,现存有三通石碑,其中一通是由梁武帝萧衍为表彰达摩创立禅宗的无量功绩,亲自撰写碑文的《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石碑,碑文显示达摩祖师圆寂后葬于定林寺。

无阿里,不西藏。阿里地区是古老象雄文明的中心区域,象泉河流域则是旷野上的象雄博物馆。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西北面约3公里处的象泉河岸,有一处古城堡借助山势傲然屹立,如同展翅的大鹏,这里是“曲龙遗址”,历经千百年风吹日晒的佛塔、玛尼石墙、洞窟、城堡静静伫立着,置身其间,很难不去想象穹隆银城的繁华往事。关注我,带你云游大美中国!#最美观景拍摄点 #摄影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