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松古柏

曲松古柏

古柏

在离古墓北面约1公里的乡村里,保护良好。古柏大约有十棵,据考证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有些古柏绿叶葱翠,高耸蓝天,需几人合抱才能抱住。有些古柏枝杈交错,奇形怪状,枝杈伸展处已是别致的一景。

千年银杏、法眼古寺、松涛竹海!黄柏山,入画入诗入曲总相宜!

黄柏山位于河南商城县南,系大别山山脉,是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所谓鸡鸣听三省就指的是这里。

这里不仅有山的巍峨,石的险峻,更有那连绵几十里层峦叠嶂的山峰。站在黄柏山上远远地看去,你可以看到群山环抱、绿树相拥、林海相摇,奇石突出之处跳起飞溅的小溪,或成雾花、或成飞瀑,落逝的过程形成一种和谐的美、韵律的美。山间怪石中生长出许多叫不上名的山花和诸如摇钱树等名贵的树种。

黄柏山是历史。历史在这里留下了她的足迹。

明代京都御史梅之焕为黄柏山法眼寺开山祖师无念禅师捐金鸠工竖立的墓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息影塔,和无念禅师建起的法眼寺在那里静静地展示着她的博古和沧桑。

在息影塔的四周还有石梅、真伦、百纳、直愚等较小的塔群。据史料记载,法眼寺最鼎盛时期香火袅袅,香客不断,当朝名臣邹元标、邓文洁、梅国祯等多次入住法眼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长住法眼寺,在那里设坛讲学,传播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

明代后期文坛上最有影响的公安派“三袁”等都在黄柏山留下足迹,留下了《黄檗创建法眼寺记》等脍炙人口的名篇。由于众多名人的积极影响,使黄柏山乃至整个大别山这块热土都孕藏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法眼寺

法眼寺是明代高僧无念禅师建于1600年,在当时的佛界有着很大的名气与声望。寺前面有一座无念湖,为黄柏山上盆地水储存自然形成,一泓湖水,宛如明镜,保卫着寺院。

千年银杏

商城县志记载:大唐贞观之治时期,“报恩寺”(法眼寺前身)住持于山门前种下两株银杏树。历经1370多年岁月沧桑,当初的小树苗已然成为了参天古银杏,粗壮无比的树干之上依然枝繁叶茂,游人观之皆啧啧称奇。

息影塔群

息影塔群又叫祖师塔,因无念禅师是法眼寺的开山祖师而得名,是明代进士为纪念其友无念禅师而建,时隔多年,但依旧保存完好。

黄柏山是诗。“雾幛风光烟水紧邻湖北北,幢幡峻岭云山静居汝南南”。这幅贴在黄柏山大庙的对联是黄柏山这首诗的首句,她不仅准确地描写出了黄柏山的地域风貌,而且带我们走进烟雨葱朦的黄柏山,带我们走进激情奔放的黄柏山,让我们听啾啾的鸟鸣、闻烂漫的花香、看起伏的松涛

是松涛把我们的视野引入大、小林海。小林海就是位于法眼寺东南方向一公里处的一片原始森林,在那里不仅可以看到苍老与斑驳、古朴与宁静,看到岁月轮回的痕迹,而且还可以聆听现代与远古碰撞所产生的声音。

翠湖

滴翠湖又有着天池的美称,是豫南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水清澈,如一面巨大的铜镜倒映着山、树,无论是谁都忍不住将这一刻定格在相机中。

狮子

狮子峰巍峨险峻,山顶更是风光独秀,从远处观看如一头雄狮。

大林海就是4000公顷人工林。远看,一望无际的林海让人产生出许多遐想、许多感叹。走进林海深处,你可以看到那横竖成行的人工林,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根连着根,用一种集体的力量,连成波、拥成浪、撞成涛,形成波澜壮阔、豪情奔放的抒情诗。

黄柏山是歌。站在百步岩水电站的坝埂上,我领会了“高峡出平湖”的真正含义,在海拔1000米的山上建起了人工湖,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黄柏山人为了灌溉的需要,为了发电的需要,利用山泉水、天然水,硬是在百丈高的岩石上垒起了个人工湖。漫步在湖的坝埂上,看到落差很大的水电站,看到长长的输水管道,我仿佛看到了黄柏山人那千军万马大战百步岩的动人场面。那红旗飘飘、那人声鼎沸、那炮声阵天,让人眼热起来;黄柏山人那战天斗地,那敢向贫穷和落后宣战的豪气,让人敬佩起来;那喷薄而出、飞流而下、一泻千里的水流冲撞出的水电,照明千家万户,奏响时代凯歌的壮举,让人激动起来。

黄柏山是曲。黄柏山星罗棋布地流淌着众多的瀑布,叫上名的和叫不上名的都在那里静静地展示着她的风采。你看那远处的飞瀑在绿树掩映下飞出的白链,飘出舞姿、荡起飞絮,偶尔有三两只黄鸟和山雀飞梭其间,让山多了些灵性,让水多了些韵味。我们走入山中,融入山中用瞳仁去放大瀑布,用耳膜去聆听鸟鸣,用心灵去感受山谷的回声。

玻璃观景台

登上玻璃观景台,纵观整个黄柏山,群山绵延起伏,沟壑丛生,绿意盎然,不禁感叹也只有大自然才能有这神来之笔。

黄柏山是画。黄柏山的秀美,除了松以外就数竹了。那修长的竹不仅是黄柏山较好的经济林,而且也是黄柏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山上碗口粗的竹遍山都是,在竹的根部涌出了许多竹笋,有刚刚露出地面的,有长出一米多高的,那雨后的笋在竹的怀抱中欢快地成长着。

将军

将军石是一块造型奇特的巨石,高大雄伟,高达十五米左右,顶部圆,中部宽,为五菱形,其顶如冠,下如人的面部,五官皆露,威武雄壮,酷似古代戴着头盔的将军,因此而得名。

最让人叹服的要数百步岩人工湖边的那片竹林了。那竹长得十分茂密,叶与叶之间,竹与竹之间,相互拥簇着、互动着,那竹叶的颜色已呈淡黄色,在初夏万物苍翠欲滴的色彩中,越发显得别致了。特别是在蓝天白云下,在绿树掩映中,在清清的湖水旁,那一片淡黄的竹让人联想到金子般的色彩和秋的收获。

文/乐祥涛 

图/网络

曲阜三孔景区攻略,让你轻松玩转文化古城

曲阜三孔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曲阜市,是一处集中体现儒家文化的景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三孔分别是孔子庙、孔府和孔林,是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遗址之一。

孔子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是中国历史上座专为孔子祭祀而建的庙宇。现在的孔子庙是在明代重建的,占地面积达到了6.5万平方米。庙内主要建筑有大成殿、显圣门、东西长廊、钟楼等,其中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也是中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孔府是孔子的后代孔氏家族的宅第,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主要有东西厢房、前后厅堂、庭院等,其中前厅是孔府的主体建筑,也是中国现存的封建官府建筑之一。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陵墓,占地面积达到了187公顷,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墓群之一。景区内有很多古树名木,如千年银杏、千年柏树等,还有许多古建筑、碑刻和文物。

1.游览时间春季和秋季是游览孔庙孔府孔林的时间,此时气温适宜,景区内的古树名木和花草都十分美丽。

2.门票价格成人门票为140元/人,学生和老年人门票为70元/人,儿童免费。

3.游览路线建议游客先游览孔子庙,再到孔府,游览孔林,全程游览需要3-4个小时。

4.注意事项景区内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游客需注意爱护,不得随意涂刻或破坏。

总之,曲阜三孔景区是一处充满文化底蕴的景区,游客在游览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希望大家在游览时能够爱护景区,共同保护好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沂蒙霞客行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 ——寻访苍松古柏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

——寻访苍松古柏

昨日,寻天然大石臼不得,便驱车至奔五口村,寻访一棵古松。

谁曾想,途中被磨峪的淙淙流水牵绊住了呢?磨峪过去以盛产磨而闻名四乡。

汛期过了,水落石出,石被一夏的洪水漱洗得光滑洁净,水经历了一夏的喧嚣肆虐,此时沉静了下来,仿佛不惑之年的人,不再愤世嫉俗,不再桀骜不驯,有的只是宁静恬淡,优雅从容。

想起了志摩的诗,“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里的水,没有软泥,有的只是被柔柔的青荇包裹着的卵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纷披柔软的荇菜随水流飘飘摇摇,荇菜不只有逼人的青,还有柔嫩的黄,在明丽的阳光下,衬着激荡起的点点银色的浪花,简直就是一匹色彩斑斓的油画。

还有叮叮咚咚潺潺湲湲如金声玉振般的脆响啊,浸人肺腑,荡涤尘心,“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虽没有霜钟,但真的感觉是“别有天地非人间”啊!

从这块石跃到那块石,赏不尽的如诗如画,听不尽的如钟如磬,走吧,走吧,那拂云百丈的霜皮溜雨柏凌霜傲雪松等我许久了啊,都多少回负约了啊。

问了一下路,此路可直通九山官庄,先去看古柏,再去五口村看古松吧。哪里是直通啊,都出现两次岔路了,在第二个岔道口,凭直觉向北拐了,行数百米,发现远处的一个陡坡,不会是通向人家桃园的路吧?打开导航,提示往回走,路太窄,倒不回去啊。往前开,导航提示此路是无数据的无名小路,不管它,走走看吧。

不妙啊,开到一段低洼处,前面又一弯曲陡坡,愈加感觉是开向某个桃园的路,下车勘查一下吧。走上陡坡,发现前面一处变窄,目测过不去,走近发现是一大堆石子,靠里是一汪泥水,车胎很容易陷进去,走到尽头,是一个丁字路口,问了一下路上边一家看护桃园的,说可以过去,早上还有车从此经过,说此路尽头,往下到磨峪,往上到五口。

那就往上到五口吧,刚行了数十米,一片高大的松树,上面是公墓林,下车看看松树吧,这些年山上成片的松树不大多见了,人工种植的柏树居多,有一棵,树头折断了,枝叶铺地,但仍青翠如玉,不知是被雪压断的,还是被雷电劈断的,生命之顽强,令人震撼。

山坳里有三棵参天巨楸,看气象,那棵大的在二三百年,两棵小的也在一二百年。听到车响,赶忙跑回来,幸好是辆三轮车,若是汽车,很难错行啊。

这是什么路啊!坐在车里,看不到下坡的路,车似乎悬起来了,只能尽量靠山体那边行,悬崖那边连护栏都没有。幸而这一年来,行了很多的山路,否则看着都心惊,前面这段更惊险,急转而且陡峭,车仿佛竖起来了,我怀疑从下面很难开上来。

到大公路了,根本不是五口村,而是磨峪。回望来路,林深木茂,很难想象我是从山上开下来的。

到五口村,把车停在健身广场,一棵塔松下,砌了一层水泥石台,几位老人拿几个马扎坐在石台里面的空地上,问松,一路过的村民说在村北的坡上。好奇怪啊,那几位老人沉静得像石头,都不说话。

走上一段坡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如一团绿云亦如一把巨伞的山楂树,看不到树干,须钻到树冠下才见。哇!树干好粗啊,这棵山楂树也有百多年了吧。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老远就看到巨松的树冠了,好像不是很旺盛啊,有些枝叶干枯了,树叶黄绿参差。

没见有路,爬上一道地堰,从桃林里穿过去就是,是一片废弃的桃林,里面的草比我还高,深一脚浅一脚,感觉像是走上了一段土坡,却原来是坟茔,心中念道:“见谅见谅,实在无意冒犯啊。”走来走去,踏了五六座坟茔,终于深深地弯下腰,从一棵桃树底下钻了出去、

看来这个夏天少有人来瞻仰,树下的草木也茂盛得无处插脚,像很多被保护的古树一样,树下也砌了一圈儿石台,看看挂的树牌,二级,五百年,前段时间看的千年栗树王是一级。

比起西虎崖的那棵千年古松,这棵五百年的古松,是个大高个儿;比起龙凤湾那几棵二百年的古松,这棵五百年的古松,更壮健一些,树干上的鳞片完美无缺,张开手臂环抱了一下,须两人才能合抱。驻足瞻仰了一番,便回了。

当昊岩群的海鸥看了我发的这棵古松的照片,说该去九山官庄看五百年的古柏时,我已站在了古柏下。

看了这棵古柏,你更能领会沧桑一词的含义,硕大的树干光溜溜的,没有一丝树皮,上面还有青苔,如果不仰头看树顶的枝叶,你会以为这是一棵朽木,这就是杜甫所说的“霜皮溜雨”吧。

树干以上,五根粗壮的树枝齐齐地指向天空,没有一根旁逸斜出,树叶稀疏,仿佛一位快要秃顶的老人。

这棵古柏长在村口的路旁,“古人长抱济时心,道上栽松直到今”,五百年前,是谁栽下了这棵柏树?斯人已去,斯树长存。

树下同样坐了几位老人,也不交谈,就是彼此静静地坐着。

当我老了,开不了车,也走不动路,看不了风景,就看看现在拍的这些照片和视频,看看现在写的文章,也不错啊。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树如此,人也如此啊,生命珍贵,当不辜负每一个促你成现在的人、物和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