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悬空寺石窟

榆林悬空寺石窟

榆林悬空寺石窟位于城南约55公里的镇川镇石崖底村之西夏罗兀城遗址山崖上。西南依群山,东濒无定河,地势险峻,风景秀丽。石窟原系西夏梦兀城前哨关隘,当年西夏和北宋均曾在此屯兵设防。后相继在此石窟造像建庙。至今,尚存石窟庙宇11处,有万佛洞、三霄殿、圣母行宫、观音殿、真武祖师殿等。

其中,以万佛洞石窟规模为最大,古迹保存亦较完整。窟中凿有四方形撑顶石柱,柱之正面,彩绘创建寺观之僧人、道人画像2幅,其余三壁均彩绘山水风光,构图精美。窟之四壁彩绘神态各异之佛像万尊。窟之正面有泥塑高约3米许之静态佛、真武祖师及圣母等5尊大像。可见这里已是融佛、道于一体的寺庙。

悬空寺曾是当地居民躲避战乱的栖身之地,现万佛洞内仍存有石碾、石盘等用具,石窟外壁还有多处开凿搭建的洞孔。此外,寺院内尚有姿态神奇但未予查明的稀有树种一株,与石窟本身的历史一样,亦引起了游人及有关方面的极大兴趣。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镇川镇石崖底村西

乘车线路:榆林市内乘开往镇川镇的班车,到镇川后在换乘小巴至石崖底村即到。

榆林悬空寺石窟,叹服这些悬藏多年的空中秘密。

提起悬空寺,其实大多数人脑海了出现的第一反应是山西大同悬空寺,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在榆林也有一座悬空寺,而且距离榆林并不是太远。这就是榆林悬空寺石窟了。

榆林悬空寺石窟,在榆林城南约55公里,其实石窟就在镇川镇石崖底村之西夏罗兀城遗址山崖上。西南边依偎着群山,东边濒临无定河,地势非常险峻,风景十分秀丽。石窟的前身是西夏梦兀城前哨关隘,当年西夏和北宋均曾在此屯兵设防。后相继在此石窟造像建庙。至今,尚存石窟庙宇11处,有万佛洞、三霄殿、圣母行宫观音殿真武祖师殿等。站在底下往上看,真的是十分的壮观。

走进石窑,你会发现,其中以万佛洞石窟规模为最为宏大,古迹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窟中凿有四方形撑顶石柱,柱之正面,彩绘创建寺观之僧人、道人画像2幅,其余三壁均彩绘山水风光,构图精美。窟之四壁彩绘神态各异之佛像万尊。窟之正面有泥塑高约3米许之静态佛、真武祖师及圣母等5尊大像。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悬空寺石窟已是融佛、道于一体的寺庙

悬空寺因其地势险要,所以曾经也是当地居民躲避战乱的栖身之地,现万佛洞内仍存有石碾、石盘等用具,石窟外壁还有多处开凿搭建的洞孔。除此之外,寺院内保存着一株姿态神奇但未予查明的稀有树种,就像石窟本身充满传奇的历史一样,吸引着游人及相关部门的极大兴趣。

揭开榆林悬空寺石窟神秘面纱



说起悬空寺,人们第一个想起的定是山西大同恒山金龙峡的悬空寺,金庸笔下《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曾被哑婆婆绑在悬空寺中,说的也就是大同的这个悬空寺了。然而在陕北诗歌爱好者的笔下有这样一句诗“片瓦难寻罗兀踪,荒山古寺半悬空。”这里所说的悬空寺却就是在榆林

榆林的悬空寺位于榆林镇川镇石崖底村西的西夏罗兀城遗址山崖上,因是在山崖上层层凿窟而建,远远望去如半挂在山间,故而得名悬空寺。

初看榆林悬空寺虽不及山西大同的悬空寺悬、巧、妙,但是顺着台阶拾级而上,才会发现榆林悬空寺的景观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据资料记载,悬空寺又称万佛洞,是西夏罗兀城遗址的组成部分。罗兀城是由西夏国相梁乙埋始建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的防御工程,由于此城三面临崖,一面为坡,地形险要,一直是宋与西夏反复争夺的军事要冲。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罗兀城被宋军占领后改名同武城

悬空寺既又称万佛洞,那么万佛洞便是这里的最大看点了。万佛洞也称大佛洞,是因为洞内有万尊彩绘佛像和高约3米多的5尊大佛像而得名。洞中留有方形撑柱两根,殿内正面列西天古佛大像5尊,四壁为彩绘万佛壁画,佛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极为优美。

在万佛洞左边石壁上,刻有“崇宁癸未四月二十八日过此以纪岁月,子仪奉命题”的摩崖石刻,右边石壁上,有“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三月二十一日重吉旦”立的“崇祯八年”重修碑记两块,祖师殿外悬挂有明万历二十八年铸造的铁钟一口,这些历史遗迹都表明悬空寺石窟历史非常悠久。

悬空寺不仅历史悠久,还曾是当地居民躲避战乱的栖身之所,这里迄今依然存放着当年的石碾、石盘等用具,石窟外壁上还遗存着很多当年开凿搭建的洞孔。

有着千年历史的罗兀城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而这悬空寺依然保存完整,也许只有到这里,才能找到当年罗兀城的些许痕迹吧!

追寻完历史的遗迹,来一品镇川美食吧!

镇川干炉

镇川干炉是圆形的麦面烧饼,形如小车轮,边厚心薄,分上下两层,上层中间鼓起一个大红心。与普通烧饼的区别是,干炉饼体中空,似由上下两个硬壳相扣而成,并无软糯的内瓤,吃起来有酥、脆、香的特点,入口一咬脆格争争,细嚼酥沫满口,后味香格喷喷,的确是香酥爽口、美味怡人,赢得了“镇川干炉,吃着香、咬着脆、打上来饱嗝干炉味”的赞誉。

镇川麻辣肝碗托

荞麦磨面,过滤掺水,搅拌成浓度适中的面糊后,就可以装碗蒸制了。一炉能保持四十分钟热度不减的急火,是蒸制碗托的关键。炉火太慢,碗托会发粘,而影响成品的口感。碗托蒸熟出炉后,需要自然散热,凉至稍有余温,是口感味道最好的时候。地道的镇川碗托一定要配以新鲜的麻辣肝,色泽诱人的酱料层层裹挟在劲道粘滑的碗托片上,瞬间能激发食客对于这一碗美食的所有欲望。

出行路线

自驾:210国道——204省道——韭殿路——榆林悬空寺石窟

乘车:榆林南站乘车到镇川,后可乘坐摩托车到达悬空寺。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来源:榆林旅游

榆林这座穿越千年的悬空寺石窟,藏着殿堂级的人文风光

山河瑰澈,岁月平仄。时光的轮轴,兜兜转转,多少辉煌的建筑,在流年的浸染下,早已披上尘沙,遗失最初的晶莹透亮。繁华落尽,多少美好散落尘埃,不留一丝痕迹;时过境迁,多少古寺又湮灭在时光长廊……

©薛春生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建筑,它们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碧水,楼阁悬空,结构巧奇,被称为悬空寺。说到悬空寺,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定是山西大同恒山金龙峡的悬空寺,即电视剧《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曾被绑起来的悬空寺中。

然而在陕北诗歌爱好者的笔下有这样一句诗:“片瓦难寻罗兀踪,荒山古寺半悬空。”这里所说的悬空寺就在榆林。这里虽不及山西大同的悬空寺那般悬、巧、妙,但顺着台阶拾级而上,你就会发现榆林悬空寺的景观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在榆林镇川以北的无定河西岸,座落着一座名为“石崖地”的小村庄,关于这个小村庄名字的由来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石崖地村西侧是一座高数十丈,坐北朝南的石崖,因崖间常有山泉滴流,因而得名“滴水崖”。旧时的人们便在这滴水崖下建窑居住,村庄因此又得名“石崖底”。后来,或是误传,或是方言,村名由“石崖底”转而变成“石崖地”。而罗兀城悬空寺就建在这石崖底村之中。

罗兀城又名嗣武寨,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据《续资治通鉴》载,该城始建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由于地处险要,一直是宋与西夏反复争夺的军事要冲。宋神宗元车四年(1081),罗兀城终为宋军占据,后改名“同武城”。此城遗址北、东、南三面临崖,西面为山坡,城垣呈三角弧状,尚清晰可见。

遗址内里东低西高状,城内遍布砖、石、瓦、瓷、铁等残片。1987年,经陕西文物普查队鉴定,这些残瓷片大多为宋代瓷碗、碟、瓶等,出土文物有兽面滴水、覆莲柱础和宋代简板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罗兀城遗址崖下便是悬空寺,悬空寺又称万佛洞,建于北宋,有石刻“崇宁癸未二年(公元1103年)四月二十八日过此以纪岁月,赵子仪奉命题”可证。

西南依群山,东濒无定河,地势险峻,风景秀丽。洞窟精美绝伦,珍贵无比,窟壁彩绘亦堪称一绝。洞内有万尊彩绘佛像和高约3米多的5尊大佛像而得名。且留有方形撑柱两根,殿内正面列西天古佛大像5尊,四壁为彩绘万佛壁画,佛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极为优美。

悬空寺不仅历史悠久,还曾是当地居民躲避战乱的栖身之所,这里迄今依然存放着当年的石碾、石盘等用具。此外,石窟外壁上还遗存着很多当年开凿搭建的洞孔。此外,寺院内尚有姿态神奇但未予查明的稀有树种一株,与石窟本身的历史一样,亦引起了游人的极大兴趣。举头望,山崖顶上的岩石千姿百态,形象各异;低头看,脚下河水一马平川,良田无数,树木葱茏。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饱经岁月沧桑的罗兀城已经在历史长河中伫立了千年,悬空寺依附于罗兀城也存在了千年,这里不仅有最美的风景,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历史价值待慢慢欣赏与考究!

探寻完历史的遗迹,来一品镇川美食吧!

美 食 推 荐

镇川干炉

镇川有一种烤饼类食品,名曰“干炉”,它与绥德黑粉米脂驴板肠等榆林名食齐名,而且只要一提“干炉”榆林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镇川,从而使小镇之名顿生光彩。

干炉饼体中空,似由上下两个硬壳相扣而成,并无软糯的内瓤,吃起来酥、脆、香,细嚼酥沫满口,后味香酥爽口、美味怡人。

镇川河神庙碗托

在榆林,碗托尤以镇川河神庙麻辣肝碗托最具盛名。地道的镇川碗托一定要配以新鲜的麻辣肝,色泽诱人的酱料层层裹夹在劲道粘滑的碗托上,瞬间能激发食客对于这一碗美食的所有欲望。

碗托已经成为镇川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餐桌上永不过时的美食,它蕴含着祖祖辈辈手艺人的奇思妙想,更是镇川人一代代的用心传承。

出行Tips:

地址: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石崖底村

路线:榆林市汽车站客运北站—迎宾大道—开源大道—榆蓝高速—包南线—横米路—石崖底村

图文来源:榆林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