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杨氏家族墓地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墓地南距瓮峪3000米,北距老310国道800米,东西占地约1000米。

中文名:弘农杨氏家族墓地

地理位置:陕西省华阴市

所处时代:汉至北魏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喜讯!我市弘农杨氏家族墓地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

10月16日,经国务院核定并公布,我市弘农杨氏家族墓地被列为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弘农杨氏家族墓地位于华山大城村北,南距瓮峪3000米,该墓地原由十八座墓冢构成,俗称“杨氏十八冢”,但在随后进行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此墓地远远不止十八冢,而是一处杨氏家族墓群,现发现各类规格形制的墓葬已有三十余座。遗址内原有石碑一座,碑文记载汉将军鹦、奋、彪、熊、鹳、魅都葬于此地,在遗址西侧为汉赤泉侯杨喜的墓葬,碑文乃当朝丞相陈平所书,其后北魏太保椿并津、逸、颖子范也起冢葬于此地。

通过十年不懈努力,我市境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已由4处增加至5处,全市国、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由最早的十余处,增长至39处。全市各类文物保护单位都能得到有效管护,文物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得以落实,为我市提升城市品位,充实文化元素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市建设国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消息来源:徐浩)

漫话张家口:说说蔚县的杨氏家族墓地

文/吕海峰

杨氏家族墓地的“杨贇碑”即“蔚州杨氏先茔碑铭”,立于蔚县南阳庄乡麦子町村西北约1000米处的杨氏家族之北端。可以说是河北省保存的一件最古老的书法艺术珍品之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蔚州杨氏先茔碑铭》立石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身首体相连为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碑首笏首形,高l.1米,浮雕二盘龙,龙身盘绕中抱圭形碑额,额题篆书“蔚州杨氏先茔碑铭”两行八字。碑身高2.2米,宽1.2米,厚0.32米,碑文行楷竖式22列,满列38字,计702字。记述了杨赟一生的功德政绩。《蔚州志》载:杨赟,蔚州麦子瞳人。元至元四年(1267年)受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授蔚州采木同提举,后历任泰安莱芜等处铁冶提举以及岚州、平定州知州、忠顺大夫、宣德府知府。至大二年(1309年)卸任于晋宁路治中。

其实,要说起来,杨贇的官位也不是很高,但他的墓碑却为何如此值钱?这就与碑文的作者有着很大关系。那么,这作者是谁?他就是元代的大书画家赵孟頫,他是一位将篆额、撰文、书丹者集于一身,撰文流畅,书体典雅的大家。从石碑上的行书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字体:飘逸流洒、圆润清秀,且刚柔并济、结构严谨。而且相当精练,情起语伏,生动活泼,叙事记人,犹如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应该说是赵孟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所以,《蔚州杨氏先茔碑铭》一文被收录在赵孟頫的《松雪斋文集》中。

繁峙县古墓葬:范氏家族墓地

范氏家族墓地石碑

忻州网讯 范氏家族墓地,位于繁峙县东山乡天岩村西200米处。南北长150米,东西宽30米,分布面积4500平方米。地表现存封土堆43座,底径0.5~1.4米,残高0.5~0.9米。存明嘉靖十三年(1534)按察司副使范伯谦至清嘉庆十二年(1807)明远将军范芸等人墓碑22通。依据墓碑判断,是一处明代至清代延续使用的家族墓地。(《忻州文物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