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沟遗址

银沟遗址

银沟遗址

时代:唐—明

地址:渭南市富平县城关镇华朱管区华朱村

保护范围:南距温泉河约2000米,北临砖瓦窑取土场北沿,西接京昆高速公路引线,东毗郭窑村。

2014年,银沟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景点介绍

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景点介绍

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景点介绍

水洞沟遗址如同一个被遗忘的世界,原始而纯粹,荒芜的草甸,留着一座座风蚀斑驳的断岩,让人仿佛置身于异星球。以下是我整理的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景点介绍,欢迎阅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石器时代的神秘,让水洞沟的美誉纷沓而至:“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宁夏我最喜爱的十大旅游景区”等等,难以一一罗列。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银川市灵武市,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的发祥地,发源于宁夏灵武市与盐池县交界处的宝塔,在明长城南侧拐弯,流经鄂托克前旗西角的上海庙镇的芒哈图后入黄河干流,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950平方公里。水洞沟沟宽50-200米,沟深6-14米,两岸为棕钙土。由于沿河有泉水溢出,形成许多小洞,故称“水洞沟”,水洞沟遗址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这里保持了古朴的'雅丹地貌。该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洞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距银川市60公里,位于水洞沟遗址灵武市临河乡水洞沟一处面南的崖壁上。它是是中国目前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规划重大遗址之一。中国发现的材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将高科技、艺术性、文学性等元素完美融合,使万年的时光和历史场景倒流,可实景体验三万年前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和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是我国目前唯一面积最大的室内动感体验性展馆。由长城、烽燧墩台、城堡、大峡谷和蜿蜒曲折于峡谷绝壁中的藏兵洞等构成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可身临其境体验明代地道战的惊险刺激。

从三万年到五百年,从史前遗址到边塞文化,从土林景观到高峡平湖,从大漠边关到江南秀色,神奇水洞沟可谓处处有惊险,步步有亮点。 ;

水洞沟游记

2019年2月17日,游览银川水洞沟景区。

几位河北同事来宁夏进行业务交流,结束之后正值周日,他们是下午16:30的航班,有半天多的空余时间,于是决定大家一同到水洞沟景区游览。

2012年到宁夏自驾游时,去了沙坡头、沙湖和镇北堡影视城三个景区。当时还没有听说过水洞沟这个景区,后在查看各省的5A景区时,才发现宁夏还有一个水洞沟景区未曾光顾。经过了解,水洞沟景区是在2015年建成5A景区后才开放的,原来并没有什么名气。

水洞沟景区是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景区。位于宁夏银川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旅游的纽带,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从天津入境,沿黄河两岸进行考古考察,在水洞沟村发现大约4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遗迹,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解放后,国家分别在1960年、1963年、2005年和2012年进行了四次与国外合作和独立的考古发掘工作,最终将水洞沟古人类生活的年代推断到4万年前。水洞沟因此而成为中国最早发掘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8月,被公布为国家地质公园。2015年,水洞沟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5A国家级旅游景区。

约9:20,一行人在市区红雷拉面馆吃过早饭,驱车前往水洞沟景区。大约40-50钟的时间来到景区,因为是冬季,原本以为和游览西夏王陵一样,景区没有几个人,及至来到景区,却发现景区外的停车场居然停放了几十台车,看来5A景区的魅力确实要比4A的景区大的多。

购票进入景区,首先参观水洞沟遗址博物院,博物院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展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主题博物馆。里面展出了人类进化的头盖骨、石器、陶器、装饰品等,我们随着导游员的讲解慢慢前行,最后来到馆内的核心部位―动感体验展示厅。展示厅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的基础上融入了艺术性、文学性和高科技的创新元素。以270度超大型半景画、实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的运用,真实再现了4万年前远古人类其乐融融的渔猎生活和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暴雨倾盆、洪水肆掠、山崩地裂等震撼的灾难场景,场景唯美逼真,让人震撼,艺术的构思让游客很快融入4万年前的生活场景中。

参观了遗址博物馆,我们来到实景景区游览,导游引导我们来到张三小店,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矗立着的四座人物雕像,他们分别是对发掘水洞沟遗址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几位中外考古学家―法国的德日进、桑志华和中国的裴文中与贾兰坡。早晨出发的时候还是晴天,没想到到了景区天却阴沉了起来。原本阳光照耀还有些暖意,但在博物馆阴冷的室内环境中走出来再进入到阴冷的室外,大家还是感受到了宁夏冬日寒冷的余威。还好小店里有免费饮用的酸枣汤,热热的,酸甜适口,接连喝了三杯,驱走了身上的一些寒气。

水洞沟实景有遗址区、明长城、芦花沟、大峡谷、沙枣湾、红山湖、藏兵洞等大约十几个景点。我们因为时间限制,另外因为是冬天,到处光秃秃的,有一些景点也失去了夏日的神韵,因此我们决定只游览遗址区、明长城和藏兵洞等几个核心景点。

水洞沟的景交方式独有特色,其他景区无非是中巴车、电瓶车,但这里却是独树一帜的骆驼平板车。我们怀着新奇乘着驼车前往遗址区,路上还花费每人一元听车夫唱了陕北的信天游《兰花花》。

遗址区的“水洞沟遗址”标志碑刻是按照发掘出的水洞沟人的古石器―尖状器的形状建造的。沿着芦花沟向遗址区腹地探寻,木栈道一侧是潺潺流水的清澈小溪,在零下8℃的天气,水居然没有结冰,不知道水是从哪里流出的。小溪的河套中,密密的芦苇已被收割,只留下了苇茬,一些地方还有放火烧过的痕迹,溪水的右岸是一丛丛没有收割的较低矮的芦花丛,紧挨芦花丛的都是壁立高耸的雅丹地貌,一些遗址探方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再现了当时艰辛而细致的考古发掘场景。

行至芦花沟尽头,我们没有沿木栈道原路返回,顺着明长城的脚下走土路来到明长城景点的入口,这里是明长城灵武段。明长城遗址西至入黄河的长城小龙头,东至盐池境内,是相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明长城遗址也是银川灵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分界线,站在长城之上,我们可以一只脚在内蒙古的土地上,另一 脚在宁夏的土地上。尽管眼前的明长城已经经过了50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是从现在的风貌仍然能看到当年建筑气势的恢宏,再回想在镇北堡影视城看到的所谓的明长城遗址,和这里相比,只能算一个土堆而已。

游完明长城,依然乘坐驼车返回景区入口,出景区再乘坐中巴车前往4公里外的藏兵洞景点。藏兵洞是明朝时期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这在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我们跟随导游进入藏兵洞游览参观,每到一处,导游都会进行细致的讲解。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确如迷宫。洞中除洞道外,在居住区左右辟有土屋,可以住人,是专供领兵的将军住的。洞内还设有粮食储藏室,水井、灶房等,只要储藏够一定的食物,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洞内所藏将士不出洞照样可以生存。在作战区,洞道内,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不同样式的机关埋伏,用于杀伤敌人。陷阱、凹阵、凸阵、生死门、铁蒺藜等等,真是机关算尽,险象横生。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既便爆发山洪,藏兵洞都不曾为水淹过。对于古人用兵的智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本来只想参观藏兵洞,但红山堡遗址和宁夏长城博物馆与藏兵洞是一系列景点,因此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又顺便参观了这两个景点。没想到红山堡的城门遗址居然还是电视剧《乔家大院》的取景地,这也算是意外收获所得吧。红山堡因位于红山地区而得名。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距今已有500多年。长城博物馆仿宁夏西北地区传统堡寨建筑形制,一层建筑,二进院落。以照片、模型、图表、绘画及仿制实物的形式展示长城兴建、长城戍边、长城攻战、长城管理、长城与民族文化交流等内容,展示了宁夏历代长城风貌及变迁。

游完水洞沟,感觉这里5A景区的称号还是名副其实的。这里有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有500多年前明长城和藏兵洞的遗址,又是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如果是夏天,还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景融汇交织在一起,确实不枉5A景区的称号,夏天的时候,值得再来漫游一番,在风景宜人的景观中细细地品味这里悠久的远古文化。

西安杜陵遗址公园(西安杜陵遗址公园银杏林在哪)

杜邑遗址公园是谁的墓?

杜邑遗址公园是西汉皇帝刘询与其妻子的合葬墓群。

西安杜邑遗址公园围绕汉代皇帝刘询与其妻子的合葬墓群改建而成,总面积8.7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周边道路提升、景观绿化、停车场及卫生间等配套设施,以及三兆村外立面提升改造等。

杜邑遗址公园的特点

杜邑遗址公园是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城市公园,一进入公园映入眼帘的就是杜陵历史文化与遗址保护展示区,陶俑、竹简、瓦当等岁月悠悠,就近在咫尺,文物展品和图画影像带着思绪回到从前。出了展区,驻足都是新鲜,全新的杜邑八景渐渐展现,开苑山、何青坪、芳菲憩、杜东苑、树花苑、紫薇林、红枫林、汉风台。

从西安电视塔乘公交车去杜陵遗址公园怎么去

1、首先从西安电视塔步行301米到达会展中心乘坐地铁2号线。

2、其次到达凤栖原D口下车并步行28米到达北长安街凤栖路口乘坐736路公交车。

3、最后在雁翔路雁引路口步行1210米到达杜陵遗址公园。

杜邑遗址是谁的遗址

杜邑遗址是西汉皇帝汉宣帝刘询及其妻子合葬的遗址。杜邑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于2020年8月1日正式面向市民游客开放。杜邑遗址公园的建成,承担了杜陵文化教育、休憩娱乐等非核心功能,传承优秀历史文脉,彰显曲江文化新地标,提升了城市文明软实力。

杜邑遗址公园总面积8.7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周边道路提升、景观绿化、停车场及卫生间等配套设施,以及三兆村外立面提升改造等。这里包含陵园遗址展示区、陪葬墓群保护展示区、杜陵邑旅游服务区、杜东苑汉学展示教习区、文创产业体验区和杜陵博物馆区,共分三期建成,其中一期占地约3100亩,已于2020年8月1日建成开放。

扩展资料

1982到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陵园、寝园遗址和陪葬坑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建设了一处秦砖汉瓦博物馆,该国博物馆是唯一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展馆与陵墓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处汉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每年全国各地游人及当地大中小学生前往接受传统汉文化的教育,对保护汉文化的遗迹遗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张沟遗址和洪岭寺遗址:散落先行区境内的商周文明

文物名片

01、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沟遗址

张沟遗址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先行区孙耿街道张沟村东北70米处,遗址地标暴露部分南北长49米,东西宽47米,面积约2303平方米。遗址上覆盖着黑土,四周长满了松树,遗址北部还有一排30米左右的杨树。远远望去十分优美壮观,当地人称为“冢子”。20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在此挖出一个秦代灰陶鼎。1979年,考古人员又在此发掘出商周时期的陶器标本多件,青铜剑一件。

2013年12月,张沟遗址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洪岭寺遗址

洪岭寺遗址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太平街道东坡涯子村东北约300米处,现存高台,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高出地面1~2米。从遗址中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有灰陶、褐陶2种陶器及红陶鬲足、鬲口沿,还有石刀残片、骨匕残片等。据考古学家分析,洪岭寺遗址属商周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据记载,早年此处有洪岭寺,后被烧毁。

2013年12月,洪岭寺遗址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1、遗址有“传说”

01、“张沟遗址”传说

张沟遗址位于孙耿街道办事处张沟村东北70米处的一个高地,当地村民称之为“冢子”。由于其年代久远,经过代代相传,这里便被赋予了“神秘”的“民间色彩”。

张沟遗址和邝冢遗址一样,因为历史感、年代感而被当地百姓添加上了很多“神秘色彩”。这些没有经过历史考证的传说就这样靠着口耳相传一代又一代的传了下去......

听村里的老人说,过去每逢三月初三人们都会来张沟遗址这里赶庙会。高跷队、玩旱船、烧纸烧香的男女老少有很多,非常热闹,特别是逢年过节来冢子上玩的人也特别多。此外,当地百姓传言,此地“神通广大”能驱散“来历不明的阴晦之物”,此冢子还能助百姓“心想事成”。于是,这里便成了人们祈福还愿的地方。

后来,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加上土地整改,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少,此地周边也被百姓用来种田。除了遗址仅存的高台,其余四周都已是茂盛的庄稼地。直到文革结束后几年,考古人员来此挖掘,因其出土文物才被再次重视起来。

02、“洪岭寺”传说

位于先行区太平街道东坡村东北约230米处的洪岭寺遗址被当地百姓称为坡涯子冢子,(东坡村与西坡村本是一个自然村,村名就叫坡涯子)。这处流传到现在并不起眼的田间高地同样有着民间口耳相传的“神奇故事”。

据当地百姓相传:当年洪岭寺遗址这里有一座寺庙——洪岭寺,香火旺盛,附近十里八庄的善男信女常来此祈福还愿,庙里的僧人也是越聚越多。到了后来,人们发觉很多年轻的女子来寺院烧香拜佛后却不见了踪影,于是便报告了官府。

官府接到报案后,当即派兵包围了洪岭寺。经过搜查,很快找到了那些失踪的女子。原来这些女子都被僧人绑架在寺内,并关押起来。查明真相后,官府大怒,处决了为非作恶的首犯,并烧毁了寺院并强令其他僧人还俗。从此,这个寺院变成了一堆瓦砾。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匮乏,该传闻是否真实已无从考证。但是中国历史上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其中最近的一次是五代时期的后周朝,后周一朝,兴起于951年,960年灭国,包括现今山东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在那个时代都属于后周,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柴荣执政时,曾在后周朝范围内大举灭佛。据《旧五代史》记载,所谓世宗灭佛确切地说是限佛,并不是全部拆毁寺庙、强令所有僧尼还俗,而是拆除了一部分,保留了一部分,对普通人出家做僧尼规定了详细的条件。目的是减少寺院僧尼的不断增多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日益阻碍。因此,洪岭寺也极有可能是在这次灭佛运动中被销毁的。不管洪岭寺最后消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该寺庙曾经香火旺盛后,又致倾颓应是一种事实。

《旧五代史》

无论是张沟遗址传说还是洪岭寺遗址传说,归根结底还是“传说”,没有历史可以考证,它的流传靠的是百姓的代代传承。如果说传说是虚无缥缈的彩云,那么遍布眼前的古老遗址,则是可以震撼人心的历史见证。遗址里发掘出土的文物则印证了历史,也为后人认识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02、遗址有“文物”

01、“张沟遗址”出土文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专家来先行区孙耿街道办事处张沟村进行过2次考察,村内组织了8人对遗址进行挖掘,挖出了2米宽、3米长、2米深的大壕。经过现场考察,发掘出土了青铜器剑、陶器、陶瓷碗、陶瓷罐、陶瓷片、香炉等文物,现已存入原济阳县文化馆。除此之外还有古老的大青砖块,长60公分,宽30公分,上边带有花纹,很是精致。经专家评估,此遗址属于商周文化遗址。

张沟遗址出土的陶罐

02、“洪岭寺遗址”出土文物

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对洪岭寺遗址进行了探沟挖掘,出土了大量文物。根据出土的文物分析,洪岭寺遗址属商周文化遗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当时挖掘出土的文物有灰陶、褐陶两种陶器,以及红陶鬲足、鬲口沿;另外还有石刀残片、骨匕残片等。

洪岭寺遗址出土的陶片

洪岭寺遗址出土的陶片

现如今的洪岭寺遗址

考古专家对两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了评估研判,将遗址历史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时期。发掘出土的文物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张沟村和坡涯子村,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两处遗址的“悠久历史”。

03、遗址有“历史”

01、遗址“溯源”

无论是张沟遗址还是洪岭寺遗址,据考古专家分析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以将遗址追溯到商周时期。遥想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居住着“繁衍生息”的人类,就已经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开始了早期的“人类文明”......试想,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这里也是一片繁忙,一片欣欣向荣,一片生生不息。

现如今这两处并不起眼的“遗址”,曾是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也曾是商周时期文化的重要代表,更是人类发展足迹不可逾越的重要部分。

时至今日,这里已经没有了曾经的繁华与壮观,但其现存的高台和围挡圈起的高地依旧诉说着曾经“博大精深”的千古文明,而考古人员在此发掘出土的文物更是曾经“辉煌”的历史实证。周边被三千年风雨洗涤的黄土地,见证了三千年历史的起起落落,目睹了这古老文明由盛转衰再到后人发掘的整个历程。三千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古老文明的延续,不变的是曾经辉煌的历史,不变的是一代一代黄河北岸人民的初心和坚守,不变的是人们对商周文化的敬仰和对那个时期的新奇和热爱。

02、“走进”古老的商周文化

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56年),古通常分为商朝(约公元前1600—约前1046年)、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东周(前770—前256年)三个时期。商周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最为著名的是司母戊鼎),并进而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的转变。

司母戊鼎

《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用"商周"比喻两者难以匹敌。由此可知,商周时期包含了两个朝代即:商朝和周朝。商朝是原夏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帝国后建立。经历17代31王,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商汤画像

周武王画像

文字——金文

商周时期使用的文字是金文。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7世纪—约前11世纪)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政治制度

商王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中央分设管理政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机构。地方用侯、邦伯加强各地的统治,还有大批宫廷侍卫。同时商朝王室还掌握有大批武器和军队,贵族还设立了残酷的刑法和监狱。另外,还使用宗教观念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商王甚至自称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即“天子”的观念),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

武器配备

商朝军队的武器装具,据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记载,主要有战车、弓、箭、戈、矛、刀、斧、钺、干盾、矢镞、头盔、甲胄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镞、头盔等是用青铜铸造的。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号商王陵墓内有大量武器出土,其中有70捆矛,每捆10个,说明商朝对于武器的存放可能有一定的制度。

科学发展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光学: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关于商周文化的历史知识还有很多,我们能展示的也仅是这伟大古老文明的一星半点。但张沟遗址和洪岭寺遗址属于商周文化遗址的事实却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是考古人员的伟大发现,我们是万万不曾想到这片茂密的庄稼地属于曾经辉煌的商周时期。这两处没有生命的遗址,却是真切的历史见证者和参与者,它们用自己的“执守”“保护”着历史,“保护”着沉睡在地下的商周文明。

04、遗址有“情感”

无论是张沟遗址还是洪岭寺遗址,渐渐远去地是历史的年代感,逐渐淡化地是民间代代流传的“遗址故事”,但百姓对这些遗址的敬重之情却丝毫没有缩减。

现如今,遗址四周都被大量农田包裹,但原址的方圆数里依旧被朴实的农家人用围栏挡了起来。站在高空俯瞰,这两处万亩良田里的“方框”格外“扎眼”,虽然都是绿色的植被包裹,却依旧能够层次分明的看出这两处隔离的区域,这是百姓对历史的敬畏,是百姓对历史的瞻仰,是百姓对历史的缅怀......

远眺洪岭寺遗址

黄河以北,450平方公里的先行区代管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历史文化。境内的一座又一座遗址,是历史参与的痕迹,更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遗址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岁月的“洗涤”越发地沉淀下古老的墨迹,在黄河北这片万亩平原里熠熠生辉。

黄河北岸,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现有的遗址已经没有了曾经的辉煌和繁华,历史的痕迹却依旧存在。三千多年来,先行区的百姓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用勤劳和勇敢铸就了属于自己的文明。这两处散落在先行区境内的商周遗址,也见证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巨变,像极了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无闻的“守护”着自己的“儿女子孙”......

来源:乐活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