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乡村文旅创意园

春风十里乡村文旅创意园

AA级旅游景区

日照春风十里乡村文旅创意园,位于日照市东港区河山镇申家坡村东,山海三路与潮石路交汇处,距城区5公里。

春风十里以“众创、共享”为发展理念,积极实践“共享乡村”的发展新模式,在不改变其所有权的基础上让出经营权,充分尊重农村的发展现状与传统民俗风情,引导村民盘活闲置资源,把乡村与文化、旅游、民宿、度假等产业融合。60余个文艺小店和艺术工作室,汇集了民宿、茶室、书屋、咖啡厅、小酒馆、餐厅、服装设计店、画廊、艺术展览馆等多种形态,以无数天马行空的设计,各自独立却又暗自统一的格调,将这里改造成风格独特的乡村艺术聚落,变身成为这座城市的艺术乌托邦。

经过两年的发展,已逐步迭代升级为田园、旅居、文创为一体的文创旅游小镇及乡村文创综合体;融和了旅游业态、文化体验项目、民宿客栈、众创、儿童拓展、乡村音乐等产业型业态。目前,春风十里有茶木古雅艺民宿、KIKI的花园、白驹谷乡居、素颜归来、燕居暖园等多家民宿。

春风十里小镇 九星田园生活——艺术文创

过去,人们在物质贫乏的中国通过快消经济模式生活,热衷于制造和购买实用且廉价的东西。机器快速地运转,人们也在快速地丢弃。一直以来没有人觉得异常。

但近些年,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也愈发繁荣富强,物质的丰盈让更多的人有闲暇去关照内心,精神消费需求也因此增多。购买商品时,实用和廉价不再是最重要的标准,精美的设计、讲究的做工、产品背后的文化甚至更为重要,中国迎来了品质消费的时代。正是这种消费理念,促进了文创艺术高速发展。

如今,文创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总值上所占的比例在稳步增长。“文创”一度成为年度热词。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文创产业整体发展已成为一种经济趋势。文创产业的发展既突破了地域同质化发展模式,又释放了当地经济的活力,为文化打造了更加亮眼的“名片”。

当然,文创不是孤立的产品形态,它与大众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密切相关,也与藏品的文化属性相匹配。文创的核心在于挖掘文化内在的独立属性,文创品不是简单的工艺品、纪念品,不是把图案和文字简单印刷上去就成产品,需要挖掘和提炼文化内涵,再结合巧妙的设计构思

文创是需要匠人们通过智慧、技能、天赋和文化积淀,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而产出高附加值的艺术品。这些也是文创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创意让产品变得不一样,变得独特,更具魅力。文化因此也得以承载和寄托,根源上避免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的遗失。若要真正做好中国文创,对供给侧(生产者)进行“工匠精神”“创意设计”“平台建设”的赋能就变得尤为重要。

乡关科技集团推崇的九星田园生活,其中一部分,就是要将传统艺术与文创产业结合在一起,打造双创集市、手工作坊、非遗文化传承、手工艺商业街区等项目,构建小镇的文创产业链。这里不仅是情怀的安放地,还将成为文创产业的聚集地。

九星田园生活是以宽阔的美好田园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同田园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田园生活方式。九星田园生活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优点和便利,与优美愉悦的田园生活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打造集艺术文创、休闲运动、家庭农场、爱心慈善、幸福邻里、禅修福报、康养医护、亲子游学、乐活度假的九星田园生活,为所有幸福家庭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它将产生我们大家梦寐以求的效果——人们会主动地从拥挤的城市投入大地田园母亲的怀抱,体验全新的生活、快乐、财富、文明。

文创把艺术与美,诉诸日常用品之中,使产品有了灵气。日常生活中每一次的接触,都是对我们内心的滋养。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或许就是艺术最好的归宿。而中国文创之路,才刚刚开始。

- END -

| 或许你还想看 |

○ ○ ○

用眼睛去看世界,用心去体会世界,在各种教育、文化、技能体验中收获拥抱世界的热情,让孩子在小小的心里点燃大大的梦想。

在小镇里禅茶禅食禅神农耕、禅书禅画禅乐鸣。回到小镇,可以让奔波的灵魂,得到诗意的牺居,寻回新中式的田园生活式。

音乐会文艺演出、饮食购物、游玩路线、科技体验等,无论哪一样,小镇都可以满足你追求的生活方式。

艺术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

1.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

含金量高,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是由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认定的省级A类学科赛事,旨在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乡村、研究乡村、热爱乡村、建设乡村,用乡村梦实现青春梦,助力乡村振兴。本届大赛由浙江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联合社主办,以“创意,让乡村更美好”为主题,跨学科、多领域、全开放、参赛面广,共吸引了2000余支团队上万名师生参加

2. 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答:开发乡村旅游产业,是我们党和国对农村发展的重要部暑,这对三农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何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需要你发现挖掘你村的历史特点,如:历史名人,红色历史事件,你村在地理位置中,存在着哪些美丽风景等等,来进行再造开发利用,把乡村旅游产业作大作强。

这里我介绍一下我村的经验:

我村在党的历史上岀了一位名人,林一山,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周总理指派林一山,开展长江水利工程的主要领导人,他又是山东胶东地区,天福山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所以,村两委研究决定,开发红色旅游文化。

(一)和长江委合作,把林一山出生地林村,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文化。

(二)现在农村闲置农房比较多,进行侧所卫生间改造,房间进行装修,达到城市化标准,开发利用这些民用闲置房屋设施,成为红色旅游文化度假村。

(三)林一山遗产开发,林一山生前他把房产都捐给了林村人民,园子里有一棵百年老树流苏,我们叫他四月雪,是珍贵流苏品种,我们每年要在四月份,开一个四月雪节,吸引游客,拍照留念。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要根据自己村的实际情况,找出亮点,进行开发,绝对不可以塑造虚拟工程,我是这样认为的。

3.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研发

文化资源能为旅游业提供不同元素,两者是相辅相成融合发展关系。

只有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才会促进彼此转化,转型升级,在过程中实现文化创新创意的价值。

同时它们在每个时期都具有关联性,边界模糊特点。

我们只有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度渗透的融合发展关系,在已有基础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开发旅游业和文化资源,以旅游为价值,文化为导向,更好的利用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品牌和知名度,并在产品展示实践过程中,文化创意会为旅游产业提供丰富的内容,反之,旅游会为文化消费创造巨大有利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Ps:图为家乡百亩河田20191010

4.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设计

发展乡村旅游就不得不提我们的政府近些年来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而发展乡村旅游也是“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一部分。我们国家随着这些年的蓬勃发展,工业化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程度,紧跟着中国的城镇化也接近了60%。因为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定居就业,所以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缺少了青壮年劳动力的农村开始变得萧条。从长远发展战略来讲工业和农业必须要协调发展,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这个时候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说振兴乡村是很及时和必须要去努力做的。

我是出生成长在农村现在在城市买房工作的一个农民,发自内心来讲将来我还是希望回到农村生活,一是因为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二是因为自己就属于那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就在乡村,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就要发掘出传统文化,广袤的乡村大地有青山绿水有没被污染 的环境,有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有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乡村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要以生态农业、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宜居的方式来促进乡村旅游。因为乡村主要是以产出农产品为重要基地,所以它的发展建设注定不能像城市那样搞。对乡村来说有些地方是可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有些地方就不能。比如说乡村的道路就必须要修的非常便利,这方面我们的政府做的非常好,现在全国各地基本上做到了村村通水泥路或者沥青路,早些年“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终于得以实现。乡村原有历史人文景观就不能进行现代化改造,那样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即使改造那也是保护性的修旧如旧。

乡村的振兴也要秉持农产品出的去人进的来的理念,让人进的来,乡村旅游就是可以发展起来。乡村怎么吸引外面的人进来消费旅游,其实去问问久居都市中的人们就有一个很简单的答案他们会说:喜欢乡村的蓝天白云、诗情画意慢节奏的田园生活、喜欢乡村的柴门鸡犬吠;喜欢乡村的绿色食品、喜欢乡村的邻里宗族人文关系;喜欢乡村的民俗传统文化。所以在乡村要做好这些事情是一个很系统很全面的事情,政府现在已经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农民要有足够信心的同时也要改变旧有的思维。

农村是一块风水宝地,每一地方都可以依据本地的地域特征和传统的人文历史来打造属于自己的地域名片。比如安徽的凤阳小岗村,因为它是中国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源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在这里你可以见识到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可以体验到牛耕手锄的老式传统农耕画面、也可以领略到篱笆墙茅草屋那种惬意的居住场景。凤阳花鼓向你展现古人讴歌美好生活的愿望,大包干带头人和新时期的优秀村干部沈浩向你展示小岗村人大胆探索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小岗正因为拥有这样独特乡村人文历史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使小岗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了自己富裕的当地农民。所以说发展乡村旅游小岗村的成功也是一面可以很好借鉴的镜子,当然每个地方的乡村都有每个地方的不同,发展乡村旅游都需要当地政府和农民去积极摸索实践找出适应自己的发展模式。

最后真心希望我们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乡村都能繁荣安康、农民安居乐业!

5. 乡村旅游创意开发

模 式 一

花卉 + 婚庆产业 = 世界爱谷

模 式 二

苗木 + 休闲娱乐 = 美丽中国生态城

模 式三

林业 + 游乐项目 = 树上穿越游乐

公园

模 式 四

牧场 + 牧场生活体验 = 勇士狩猎乐园

模 式 五

果业 + 创意体验设计 = 创意瓜果王国

模 式 六

渔业 + 多元化渔乐体验 = 百渔乐园

模 式 七

大田 + 创意景观种植 = 大地景观

模 式 八

民俗技艺 + 情景化体验设计 = 梦回十八坊

模 式 九

新农村建设 + 街道庭院生态廊道设计+ 五谷杂粮创意化设计 = 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模 式 十

田园养生 + 度假模式 = 主题休闲度假庄园

6.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毕业论文

这个你要先去找找旅游专业的方向,旅游专业有很多方向的,这个要看你熟悉那个方向,选择号方向之后再去确定题目,这样就可以缩小范围了,不然旅游专业那么大题目可以写的很多的,这样不是很乱了吗。 旅游管理有这些方向: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游会计学、酒店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管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等。 旅游资 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统、微观经济学旅游安全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态旅游、旅游客源、地区概况、旅游财务管理等等。 有了方向还得去找找这个方向的范文多去看看,还有技术方向相关的资料和文献,这样才能够确定自己要写什么题目。 1旅游旺季酒店与旅行社的关系之我见(旅游管理选题) 2如何设置旅游饭店营业收入核算机构(旅游管理选题) 3旅游饭店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刍议(旅游管理选题) 4中国旅游饭店集团化管理的出路(旅游管理选题) 5旅游饭店内部洗涤成本的分摊方法(旅游管理选题) 6旅游饭店的形象战略和情感战略(旅游管理选题) 7饭店管理的制度创新及经济分析(旅游管理选题) 8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旅游管理选题) 9我国现行的导游管理体制及其弊端(旅游管理选题) 10携程与传统旅行社的业务对比分析(旅游管理选题) 11以知识联盟塑核心能力——论我国内资旅行社的市场竞争战略(旅游管理选题) 12旅行社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经营(旅游管理选题) 13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研究(旅游管理选题) 14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初探(旅游管理选题) 15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旅游管理选题) 16旅游购物消费的非规范利益分配链解析与优化(旅游管理选题) 17试论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新增长态势(旅游管理选题) 18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旅游管理选题) 19旅游目的地节事营销研究——以××城市为例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旅游管理选题) 20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旅游管理选题) 21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探析(旅游管理选题) 22国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及主要思想方法(旅游管理选题) 23论工业旅游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旅游管理选题) 24浅析主题公园与都市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互动(旅游管理选题) 25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本质分析与应用 (旅游管理选题) 26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管理选题) 27旅游产业科学发展需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旅游管理选题) 28女性自助旅行者的主体性与性别认同的建构(旅游管理选题) 29论旅游内涵延伸的新形式:特种旅游特色旅游——国外旅游业的新趋势 (旅游管理选题) 30中国宗教旅游活动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关系初探(旅游管理选题) 31影响人们旅游消费决策的心理因素分析(旅游管理选题) 32浅析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管理选题) 33论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谈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选题) 34韩国影视剧对中国大学生旅游旅韩动机的影响--以某热门韩剧为例(旅游管理选题) 35红色旅游去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案例研究(旅游管理选题) 36浅析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旅游管理选题) 37浅谈我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旅游管理选题) 38旅游立法缺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旅游管理选题)

7. 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农家➕乐➕特色”作为一个设计师,做这种命题作文当然首先要把标题理解透彻,农家=接地气,乐=舒适,特色=文化,那咱们再放在一起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把这家餐厅也好,客栈也好,还是类似于田间地头的各种空间打造的创意且实用。首先“风水”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我所谓的风水并不是奇门遁甲,八卦阵这类。设计师认为的风水很简单,舒服便可,空间不阴暗,不暴晒,风不倒灌,不穿堂过,水不漫进门就行了。说这么多意思就是做好一家农家乐选址 很重要,大环境选择比小空间的装修重要,大自然永远都是人们最向往的归宿。真正的“接地气”就是尊重自然环境,不可以为之。

内部环境的布置与设计当然也是要花心思,切记设计上不可繁杂花俏过度装饰,尤其是自然环境越好的地方越不可以复杂,越靠近大城市周边的地方越不能繁琐,安静最重要,去到乡间田园上的人们绝对不是为了去享受繁华热闹,各种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堆砌都是多余的,去到农家乐的人们都是为了那半日清闲与静静,所以空间上留白放空很重要,减法要做好。农家乐在我们生活中之所以会流行起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可忽略,现代城市的大部分人是农村走出来的,在城市生活的压力下都在找回忆。找灵魂归宿,所以做一个舒适的农家乐不尽精神上要做到能治愈人们的记忆,让人彻底的放松下来,功能实用还要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细节上给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于心于身都舒适。

回归生活本真,让无处安放的灵魂有栖息的地方,让木楞的味蕾从记忆中苏醒,这就是我们记忆里回不去的那个家但可以常来的地方我觉得就是特色。不慌不忙,朴素又高级,就是我认为有特色的农家小院。

8.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有哪些

乡村旅游发展着眼于乡村独特的地域文化、生态环境、民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资源,并有效地将乡村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吸引物,通过旅游地景观、文化、农产品等因素的创意开发,将民间气息的传统村落打造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村。根据个性化不同分为:

1.休闲度假型主题乡村旅游(主题庄园、观光度假村、高尔夫球场、游乐施舍)

2.民俗文化型乡村旅游(当地特色民宿文化、古建筑文化、民俗习惯研究、设施创意)

3.健康养生型乡村旅游(温泉度假、体育健身设施、养生疗养馆、药膳)

4.自然体验型乡村旅游(科技馆体验、天文夜象观察、婚庆文化体验、手工艺品制作、年代街区)

9.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 、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十一五”时期,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分散,信息不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有很大优势,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农

民的组织化程度。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从我们先情况来看,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不要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洁”,不能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长。 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按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得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一定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经济更大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客 要求。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三、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 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4、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鼓励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拓展经营网络和销售空间。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

5、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 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7、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 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0.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由高增速转入高质量发展,结合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更是对多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这种背景下,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消费质量逐渐提高,促使旅游行业衍生出更多的形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是人民需求的体现,也是开展新型旅游模式的必要途径。将文化旅游扩展至乡村范畴,可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拉动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丰富乡村旅游形式,真正使得农村旅游资源发挥作用。

行走在乡村的文化春风里

行走在乡村的文化春风里——临猗县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侧记

峨嵋上下、涑水两岸,村村组建了锣鼓队,80%的村成立了秧歌队,170余个村成立了“庄户剧团”,20余类文艺品种根植农村田园……近年来,临猗县按照“听音、游园、看景、品食”文旅发展新思路,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礼堂落地生根、“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全面铺开,各类以文化为元素的产业蓬勃发展,描绘出一幅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图景。

特色鲜明的文旅精品示范圈

临猗县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产业和景观四大优势,为该县的农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该县既有元代县衙、宋代双塔傅作义故居等历史遗迹,又有“晋商鼻祖”猗顿、田园诗人王维文学名家司空图、书画名家张彦远等历史商贾文化名人,更有百万亩果林、百余种果品农业生态资源。立足四大优势,全县着力打造了三大精品示范圈,即围绕涑水河沿线打造了以张嵩村乔阁老文化、王寮村猗顿墓、景滑民俗博物馆、华祁葡萄庄园、庙上鲜枣观光带、七级林红樱桃庄园、临晋代村石榴庄园等为主要景点的文旅精品示范圈;围绕峨嵋岭沿线打造以北辛大嶷山有机农业采摘园、王万保苹果产业基地、焦家营抗日民主旧址、三管银杏观光庄园等为主要景点的文旅精品示范圈;围绕黄河沿线打造以姬鹏飞故居、吴王古渡、傅作义故居、薛公黄河旅游基地、孙吉传统民俗扎马角等为主要景点的文旅精品示范圈。

为了让三大农文旅精品示范圈有内涵、有看点、有魅力,该县广泛动员文化能人进景区、入庄园,挖掘民间艺术元素,歌唱美好田园,通过镜头聚焦、多媒体报道,讲述涑水河畔的故事、黄河岸边的传说、峨嵋岭的传奇,把“猗顿故里”“乔阁老的传说”“二郎担山赶太阳”、吴王古渡历史典故宣传出去,把“临猗味道”“临猗牛人”等特色文化通过旅游融入乡村大世界。日前,美丽临猗乡村游系列活动已拉开序幕,灼灼桃红、遍野金黄,吸引了众多游客。

绵延乡村的文化记忆

临猗县把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强县战略的核心内容。2012年以来,该县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农村文化八覆盖”,先后组织舞蹈、戏剧、声乐、器乐、曲艺五大组,奔赴全县14个乡镇100多个村庄进行教学排练,将广场舞蹈、鼓乐艺术等优秀文艺品种撒播到农村田园。在播种文化中,充分发挥农村文艺队伍作用,指导他们根据身边的人和事编排演出,各村的舞蹈队、秧歌队、锣鼓队、演唱队、庄户剧团组建以后,积极编排了鼓舞人、接地气的文艺节目,自然形成了“文化餐桌”上的“家常菜”。目前全县群文活动已逐步形成“群众文艺大看台”“民间艺术调演”“文化惠民月”“群文风采下基层”四大品牌。

为推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该县全面铺开“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组织人员对14个乡镇、375个行政村进行普查员培训,目前各村都建立起普查台账,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普查体系,首批“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展览馆”示范点已建立。楚侯乡张嵩村的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展览馆特色显著,村里从2004年起开始收集有关“乔阁老”资料,连续多年举办“乔阁老”文化展,春节时家家户户最喜欢挂的是“乔阁老”楹联挂历,村里人学楹联、写楹联,是全国有名的楹联文化村。全村文化气息浓、文体活动丰富,44名离退休回村的老干部历时十余年,集体编写出版了《乔阁老传奇故事》等三部书,楹联文化从张嵩村向全民普及,中小学开设了楹联课。2012年,该县获得“全国楹联文化先进县”这一国字号荣誉。

日益浓郁的乡村文化氛围

“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的实施将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每个小村落都各有情怀,该县一批产业特色村、文化特色村、景观特色村逐步形成。三管镇新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快板村”,全村1400余口人,男女老少能编会演快板的就有七八百人,进而形成了独特的快板文化;角杯乡吴王村在开发黄河风情旅游的同时传承古老的“桌子戏”,由十余名村民原生态表演的“黄河岸边一声吼”经典剧目,已走出远古的村落,走向全国各大剧场;七级镇文家营村被称为“泥塑之村”,县西一带曾流传有这样一则谣谚:“文家营一百家,九十九家捏娃娃,只有一家不曾捏,挑着担儿卖娃娃。”这里的泥塑作品以人物、花果为主。如今除了泥塑,面塑的花馍也很热销,其形态各异、鲜艳好看,作为传统的喜庆礼品一直流传至今,全县加工花馍的产业目前已发展有20余家。

文化礼堂不仅刷新了各村的颜值,更提升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覆盖力和影响力。该县在建设乡村文化礼堂时采用改建、扩建等多种形式,由闲置校舍、厂房等进行改造,文化礼堂中除了有党员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外,还结合各村的特点建起村史馆、家训墙、行善义举榜等。猗氏镇黄斗景村礼堂由闲置的小学教室改建,一些废旧老物件在建设中被盘活,营造出一个具有本地农耕文明气息的复古院落:墙上的296块砖来自于村里的296户人家,院里的老物件则来自于村民的捐赠。村史馆创意独特,起名为“黄斗景乡愁记忆储蓄所”,村民可以在这里储蓄自家承载着乡愁记忆故事的老物件,存储的织布机、纺车、木叉等登记在册,文艺活动、演戏、下棋、运动甚至是接待家宴等都在这里进行。文化礼堂留住了美丽乡愁,也打造了美丽乡村的新模板。

如今,郇阳大地处处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以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一个“处处有风景,村村有欢笑”的幸福农村新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