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红色交通线南郑驿站

川陕红色交通线南郑驿站

川陕红色交通线南郑驿站,位于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碑坝镇。

川陕苏区红色交通线

川陕苏区红色交通线,由中共四川省委于1933年建立。先后在绵阳三台县境内建立3条交通线,现连接交通线的5个站点(三台小学巷2号城关联络站、县城东门外李沙罐联络站、秋林驿成恒药室联络站、柳池联络站、芦溪兵站)已全部损毁。

1932年12月红军入川后,中共四川省委为了畅通与川陕苏区的联系,建立了从成都出发,经三台、盐亭南部阆中苍溪五县,通向川陕苏区领导机关驻地巴中的秘密交通线。

三台县革命历史展览馆(图片来自网络)

一是途经三台——盐亭——南部——阆中——苍溪,渡东河到达根据地的人事交通线。交通线于1933年初建立,以三台中心县委为中心,沿线设9个联络站。其中,三台中心县委领导的有三台小学巷2号城关联络站、县城东门外李沙罐家联络站、秋林驿(今三台秋林镇)“成恒药室”联络站、“恒丰泰”绸缎铺联络站(现盐亭县境内)、富村驿(现南部县境内)联络站。这条交通线,除向红军和苏区输送干部、战士和进步青年外,还负责传送军事情报和中央、省委、红四方面军、川陕省相互往来的信函、文件以及食盐等急需物资。1933年秋,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海员工会党团书记廖承志(化名何柳华)、中央交通员王治齐(化名杨德安)、奉调根据地作省委军委书记的罗世文,就是通过这条交通线到达苏区。

二是途经三台(柳池)——盐亭——富村驿——南部(建兴)一阆中——苍溪,渡东河到根据地的情报交通线。1933年3月,省委为配合红军斗争,派人到三台沟通省委与川陕苏区的联系,为红四方面军提供军事情报。7一8月,省委指示三台中心县委“收集国民党二十九军进攻川陕苏区的一切军事情报,及时向红四方面军提供”,三台中心县委在三台与南部之间建立交通线。情报交通线由三台、阆南、南充三个中心县委及所属沿线基层党组织负责。情报交通线建立后,人事交通线不再传送军事情报。29军中共秘密军事小组获取的情报,都是经过这条交通线送达苏区。

三是途经三台(芦溪)——柳池(或县城区)——盐亭——苍溪,渡东河进入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1933年11月,四川省委派特派员夏育群(夏仲寅)在三台芦溪设立兵站,开辟了专门接待省委与苏区之间往来同志,输送白区失业工农群众去川陕苏区的秘密交通线,一些进步青年就是通过这条交通线进入川陕苏区,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1934年10月三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人事、情报交通线停止活动,芦溪兵站承担了沟通苏区的联络任务,直至1935年春才撤离。

今日三台(图片来自网络)

省委创建的途经三台的3条秘密交通线,在1933年至1934年间,向根据地输送了上千名各类人员,其中,党团干部和专业人才200多名。红色交通线,沟通了省委、中共中央、川陕苏区的相互联系,解决了四川地下党向川陕革命根据地传递情报、输送人员、运送物资的问题,为粉碎敌人封锁,壮大红军力量,支援根据地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川陕革命根据地(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岁月 | 伞铺街11号: 川陕苏区红色交通线的起点

关注我们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走进汉中汉台区的伞铺街,这里熙熙攘攘,商铺鳞次栉比,是汉中市区有名的繁华商业街。然而在80多年前,这里却隐藏着一条重要的红色交通线,川陕苏区所需的粮食、药品、通讯器材等大量物资,都是通过这里辗转运抵,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汉中市档案馆收藏的杨虎城写给当年汉中红色交通线创始人武志平的信,以及武志平亲笔撰写的回忆文章《回忆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工作时期的简要情况》(1983年5月15日《陕西党史资料通讯》第15期)等史料,可以确定伞铺街11号就是当年武志平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居住地(1933年冬至1935年初)。在此期间,大量物资在此集结,然后再化整为零,分散运到大巴山深处的川陕苏区。可以说,它是川陕苏区红色交通线的起点,为根据地源源不断提供了给养,是哺育苏区发展壮大的大动脉……

01

20世纪初,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27年,陕南第一个党小组和陕南特委相继在汉中成立,革命星星之火在汉中大地点燃。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西征途经汉中到达川北,开始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汉中境内的镇巴西乡南郑勉县宁强等,都属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频繁的战斗消耗,后勤保障遇到极大困难。1933年6月,武志平作为杨虎城特使(中共地下党员),代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与红四方面军达成以“互不侵犯”为重要内容的汉中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中共陕南特委和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中共组织,充分利用有利形势,以伞铺街11号为起点,相继建立起通往川北苏区的红色交通线。一条是经南郑牟家坝、青石关、回军坝、天池寺、羊圈关、西河口、碑坝,进入川北苏区;一条是经南郑牟家坝、城固二里、大盘、天明寺,再经南郑法慈院,进入川北苏区。

1934年,国民党开始“六路围攻”,南郑通往川陕苏区的交通线受到很大压力。武志平在中共陕南特委和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中共组织的帮助下,又开辟出红色交通线东线,以汉中伞铺街11号为起点,经城固县城、西乡县沙河坝、堰口、罗镇、杨家河、九打杵、镇巴县马岭、县城、毛垭、高脚洞、渔渡坝(后改为镇巴县城、九阵坝、长岭、降头山、黎坝)进入川北苏区。

02

红色交通线的建立,在沟通党中央、陕西省委和各地与川陕革命根据地之间的联系,打破国民党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封锁,解决物资奇缺,争取战争胜利,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红色交通线,红四方面军急需的大批重要军用物资和军事情报得以成功运送到苏区,一大批领导干部和革命骨干被护送到川北苏区开展革命斗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保障粮食、药品、食盐、通讯器材等重要军需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苏区,也为了隐蔽起见,三条红色交通线都隐秘在崇山峻岭、苍茫大巴山里,道路崎岖蜿蜒,甚至根本没有道路,哪里隐蔽就走哪里。而往往越是隐蔽的道路越艰险,在伞铺街借助商业街的掩护,采购物资分散到11号集中,再化整为零分散出去,到了交通站再化零为整,然后通过人背肩扛,再把革命需要的电池、汽油、粮食、药品等物资辗转运往大巴山深处的川陕苏区。

为了确保红色交通线畅通,许多从事地下交通工作的交通员,不仅付出了辛劳和智慧,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中很多人的姓名,我们至今无从知晓,但他们所创立的功勋就如巍巍大巴山一样,永远矗立在历史长河中。伞铺街11号作为历史的见证,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来源:各界导报老友周刊·岁月版

作者:陈文军

监制:田东

审核:刘 菁

责编:李 旌

编辑:马 娜

海报:贾 怡

走,一起去看看红色交通站,“聆听”隐蔽战线的红色往事

身边的红色印记

谍中谍,计中计。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中共地下工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一直是影视作品中长盛不衰的“宠儿”。然而,您可知道,在20世纪30年代繁华的汕头埠一隅,一个红色交通站里,每天都在演绎着隐蔽战线上“现实版”的无声战斗。

汕头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汕头交通站作为小公园开埠区又一处“被唤醒”的城市历史记忆符号,无疑将为我市红色旅游增添一张新的“红色名片”。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参观”这座汕头红色交通站陈列馆,穿过岁月的烟云,共同来“聆听”和重温80多年前那一段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革命历史和峥嵘往事。

1

旧址复原

重现隐蔽战线上的红色往事

汕头红色交通站陈列馆位于中心城区海平路97号,于2017年正式启动修缮保护和布展工作,并于今年元旦开馆揭牌对公众开放。

这是一座刚刚修缮一新的骑楼建筑物,共有3层楼高。门口正上方,红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微及“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的黑体字,方正、简朴而又庄重、醒目,让人一看便油然而生深深的敬意。

陈列馆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还原了当年交通站以“华富电料行”作为掩护的一些历史场景,一部分则作为相关内容的展馆。陈列馆每层面积约100多平方米,一楼的大沙盘勾勒出了长达数千里的水陆地下交通线;二楼“史海留声”展厅,展示的是苏维埃政权简介、交通站任务和“华富电料行”介绍等资料;三楼“汕头交通站历史贡献展厅”,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由电子显示屏组成的相片墙,里面包括了100多位曾受到汕头交通站护送的人物。

陈列馆内,图文介绍、实物展示、光影展播和历史情景再现交相辉映,不仅有宝贵的亲历者的回忆录和中共党史研究人员的论述资料,还有从民间广泛征集来的一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古董”——德国进口的老式自行车、老熨斗、老桌子、老保险柜、老报纸、老钱币、老相片,以及一张特殊的麻将桌等等。

而在“华富电料行”生动逼真的情景再现中,既复原了当时的店面,又模仿了地下工作者明为洽谈业务,实为开展地下工作的场景,还复原了当时站长、交通员的一些办公场所。如那张特殊的麻将桌,就放置在“华富电料行”的3楼。根据时任交通站交通员顾玉良的回忆记载,在当年人来人往的商埠,要经常传递情报并不容易,平时有交通员传递情报,很多时候就是通过打麻将的过程来完成。

如今,时光倒流,当年打麻将的情景再次重现,让许多参观者在不知不觉中“穿过”岁月的长河“走进”了历史,更真切地感受到隐蔽战线情报⼯作的艰难和危险性,再一次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人格和光辉形象。

2

史海回眸

周恩来亲自部署绝密交通站

作为现存的中央交通线革命史迹的珍贵建筑物证之一,汕头“红色交通站”的修复,旨在铭记历史,激励后人,传承红色基因。那么,当年的交通站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据了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保持中共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联络,中共中央交通局于1930年秋开辟了一条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江西中央苏区的地下交通线,全程约为3000公里。汕头交通站正是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上重要的枢纽,由周恩来同志亲自部署。该站以其历时(1931年初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从未被敌人发现,始终保持安全畅通,出色完成任务,而成为中共在隐蔽战线上的成功典范之一。

如此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为何会选择在汕头呢?汕头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在南来北往位置特殊,水路交通便利。1860年开埠之后,城市迅猛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商贸发展更达到开埠以来最为鼎盛的时期。华洋杂处,百业并存,南洋华侨与客商来往极为平常,汕头与上海、香港的商贸来往密切。同时汕头是进入大埔、闽西的必经之地。在汕头设立秘密交通站,有利于过往同志乔装打扮,隐蔽潜伏,不易被发觉。另外,潮汕群众有较高的革命觉悟。在20世纪20年代,汕头是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的革命策源地的次中心。如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在潮汕取得胜利,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创造了“潮汕七日红”的辉煌历史,红色革命的信念深入人民群众心中。因此在汕头开展秘密革命活动更容易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掩护。

真实再现

那段惊心动魄

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基于这种种优势,1930—1934年,中共中央在汕头先后设立了两个秘密交通站(1930年在镇邦街7号建立了秘密交通站,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于1931年停用,同年启用海平路97号作为秘密交通站)。

1931年初,当时担任中央内交科科长的顾玉良接到中央特科通知,要他与陈彭年、罗贵昆以客商身份,来汕头建立“华富电料行”,作为地下交通站。罗贵昆利用其亲戚关系,在离南京客栈不远地方租到房子,开了一家以专营批发代销的电料行,目的是可用商店名义购买苏区急需的电器材料。

1931年4月,“华富电料行”地下交通站开始运作,由陈彭年任站长和经理,顾玉良任店内会计并负责地下党联络接待工作,罗贵昆则任职员同时负责外部联络,充当媒介和翻译。

这个交通站的交通员虽然时时更换,但交通站一直保持安全畅通,直到红军长征前夕才撤销。

3

作用重大

护送二百多革命先驱入苏区

汕头交通站是个绝密站,直接受中央交通局领导,其在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当时,汕头交通中站外表是做“生意”的一间电器材料行,通过商场买卖和各种社会关系,把苏区所迫切需要的无线电器材、电器、药品和医药器材等,一大箱一大箱地购买后,托运到大埔再转上杭或峰市,这是其第一大任务。

汕头交通站的第二个主要任务是护送过路的中央负责同志。经过多方考证,从1930年到1934年红军长征前,通过汕头交通站的党员干部(不完全统计)有二百多人,其中许多是当时以及以后重要的党政军领导人。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早期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负责人瞿秋白、秦邦宪、张闻天;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杨尚昆;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副总理的周恩来、邓小平、陈云、陆定一、李富春等;开国元帅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开国上将张爱萍、李克农、傅钟;开国⼤将肖劲光、陈赓、罗瑞卿,等等。

此外,汕头交通站还积极解决筹款和押送款项问题。当时党在白区的活动费用很大,上海党中央虽从各方面筹借,但有时也难以按时发给各地。苏区没收地主豪绅的财产时,除粮食、衣物等发给群众外,黄金白银、钞票等便通过交通站集中送中央。

从1930年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在地方党委和沿途革命群众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汕头交通站的交通员凭借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圆满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而独特的作用。

场景再现

为汕头的革命斗争

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这里,小编还想给小伙伴们讲个故事,那就是汕头交通站交通员肖桂昌护送周恩来赴中央苏区途中有惊无险的英雄故事。

1931年末,周恩来乔装为牧师从上海坐船来到汕头,被汕头交通站安排在当时汕头最大的旅行社“金陵旅社”下榻。未曾想,旅社在下楼的拐⻆处有一个玻璃镜框,里面有一张照片,是1925年“汕头市各界欢迎黄埔学生军大会”时照的,相片里面就有周恩来。为此,周恩来旋即迁到棉安街一间小旅店去住,第二天,再在汕头交通站交通员肖桂昌的护送下坐潮汕火车潮安

当时,周恩来作商人打扮,买了二等火车票,谁知上车后二等车厢只有他们3个人,周恩来一看不对头,急忙走入三等车厢。三等车厢人多又杂,他们又和老乡挤在一起,拉下帽子看报纸。谁知事有凑巧,查票的是1925年东征时的一个铁路职工⻣干,曾到当时的东江行政专员公署去向周恩来请示过工作。周恩来认出他后,忙把头上戴的毡帽沿拉得更低点,扭过头去看窗外,肖桂昌机智地连忙站起来把周恩来挡住,随手把车票交给那个检票员,那个检票员一看是二等票,就用手指着隔邻二等车厢,要他们3人到那边去。幸好,当时只有一个检票员,肖桂昌当面答应,见那人走后就坐着不动,才免去一场虚惊。火车全程只有几十公里,很快就到潮安,他们在潮安吃过午饭,乘下午二时开往大埔的电船……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八十多年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但汕头交通站对中央苏区乃至中国革命事业的突出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红色基因必将在汕头大地上薪火相传、枝繁叶茂!

据张如强馆长介绍,陈列馆正在着手搭建数字平台,未来打算再建造一个数字陈列馆,拓展馆内空间;还将出版陈列馆的宣传小册子,把展览品及其背后的历史都印成宣传册;拍摄与陈列馆历史的纪录片,更加方便大家了解这座汕头红色交通站陈列馆。

入馆须知

【展馆地址】:汕头红色交通站旧址(汕头市金平区海平路97号)

【开放时间】:周二到周五 上午9:00-11:00 下午15:00-17:00;周六到周日 上午9:30-下午17:00

为保证参观顺利进行,请务必遵循以下几点

1.因保护展品需要,展馆每天限额招待;

2.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参观;

3.请自觉爱护展品,保护馆内设施。

邀您一同前来

感受汕头那段的红色光荣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