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

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

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古路坝天主教堂):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的董家营乡古路坝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荷兰人设计,我国优秀工匠施工修建。整个建筑群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用料考究,建造工艺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现存有主教公馆和修女院,全部保存完好。

抗日战争爆发后,西方传教士纷纷回国,国内大批高等院校迁入汉中,因古路坝天主教堂空闲,原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国立西北联大工学院,共设8个学系,院址设古路坝天主教堂,办学达八年之久,培养本科生130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两院院士的有25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琅琅的读书声替代了往日的诵经声,这里成了唤醒民众、启迪智慧、追求真理、寻求幸福的所在。古路坝与成都华西坝、重庆沙坪坝并称为抗战时期全国著名的中国文化“三大坝”,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从董家营乡入七里沟到教堂,沿途风景秀美,特别是四五月间,沿山沟而过,满山遍野的油菜花、野菊花、槐花等竞相开放,花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

子长|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旧址

位于陕西延安子长县(原安定县)李家岔镇阳道峁村。

1934年1月22日,谢子长中央北方代表驻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回到陕北。他首先恢复了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连打几次胜仗,壮大了斗争声势,后又相继成立第二、五支队。4月上旬,陕北特委在佳县神堂沟召开党团特委扩大会议,决定建立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使各游击区连成一片。

1934年7月8日,郭洪涛带领清涧二支队和绥德五支队来到安定县杨道峁,与一支队会合,成立了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会上,郭洪涛代表陕北特委庄严宣布:谢子长兼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会后还举行了庄严的阅兵式。从此,陕北的武装斗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旧址,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阳道峁村阳道峁小学院内,坐北向南,院内现存旧砖窑18孔,其中北面有坐北面南的窑洞13孔,西面有坐西向东的5孔,窑洞均进深9米,宽3米,高4米。2002年在校园内修建了一栋坐南面北的教学楼,教学楼东西长60米,南北宽10米。整个旧址占地面积840平方米。

2005年11月被子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坚守西单商业街最后的文化阵地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位于北京西城区西单地区,南侧为小石虎胡同,北侧为堂子胡同,西侧紧邻西单北大街。原学校坐北朝南,门牌号为小石虎胡同33号。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悠久的建筑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明初此地为常州会馆,是京城最早的会馆之一;明末此地为崇祯朝大学士周延儒宅邸;清初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府邸;清雍正二年(1724年)朝廷为培养宗室子弟创立的右翼宗学位于东路院落,相传曹雪芹曾在此做过短期教习;清乾隆九年(1744年)宗学旧址赏赐大学士裘日修为宅;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帝长子定亲王永璜之子绵德被封为镇国公,西路院落被赐为绵德府;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绵德晋封为贝子,府邸的贝子府规制自此形成;清朝末年,府邸由毓祥继承,又称为祥公府。

1913年由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简称贡王)统领的蒙藏事务局利用祥公府原址创办国立蒙藏学校;1924年在东路院落创立松坡图书馆第二馆(第一馆位于北海快雪堂),梁启超任馆长,徐志摩留学归国曾工作和暂居于此,并在此成立“新月沙龙”;1950年成立中央民族学院,国立蒙藏学校改为中央民族学院附中;1988年学校旧址被民族大世界商场占据,用于服装商铺摊位出租;2001年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民族大世界商场被关闭并腾退,学校旧址空置至今。

国立蒙藏学校创办者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

国立蒙藏学校学生合影

松坡图书馆第二馆阅览室外景旧照

学校旧址基本保存了原先贝子府的府邸格局,占地面积1188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路建筑。西路有三进院落,建筑尺度较大,均为灰筒瓦硬山顶;东路有四进院落,建筑尺度较小。

从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变迁可以看出,清代及民国时期对于中国古建筑及城市建设的态度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大拆大建有所不同,大多是对原有旧建筑加以翻修后重新利用,正因如此,国立蒙藏学校数百年前的府邸格局得以基本维持至今。

民族大世界商场2013年腾退前的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中国历史上各朝都有摧毁前朝宫殿并大兴土木重新营造皇城及宫城的做法,唯有清代原封不动地保存了明代的紫禁城并重新加以利用,或许是因为游牧民族初入主中原时财力薄弱,但客观上却是遵循了经济、节约的建设原则,使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紫禁城原貌基本未变而延续至今。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的前身从明初的会馆至明清两代屡易其主的王公大臣府邸而一脉相承。会馆和府邸是尺度介乎于紫禁城及民宅之间的城市肌理单元,这种对应于较广阔宅基地的城市形态单元在最初的土地封建分配中一旦确立,其历史延续性则会表现为与其尺度相对应的相同、相近甚至不同的城市土地功能之间的兴替演变,因而可能从会馆变为府邸,也可能从府邸变为学堂,从府邸分解为多座民宅的可能性则较小。封建时代的府邸也常因其主人的升迁贬黜而被重新分配,被御赐封赏给新的主人。这种沿革规律客观上使屡易其主的府邸古建筑得到有效维护,既符合建筑再利用的效率与经济性原则,也维持了城市肌理形态和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中国古建筑的木构体系具有高度模数化、标准化、产品化、通用化的特点。建筑构件都由符合型制及模数的“材”构成,由面宽方向的“开间”和进深方向的“举架”构成单个的房子,又由正房、厢房、倒座房等单个的房子围成院子,院子在南北方向上连接起来形成“多进院”,“多进院”在东西方向上连接起来形成“多路院”。民居、府邸、寺庙、会馆、衙署、皇宫都是如此,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组成,只有型制等级的不同,而建筑形态趋同,共同组成老北京城均质的城市肌理。

西单迆东复兴门内大街北侧旧城肌理(1966年)

正因为建筑在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通用性,使得尺度介于民宅与皇宫之间的中等尺度的院落形态单元既可作为王府,也可作为衙署,也可作为寺庙。这种通用性利于实现不同建筑功能之间的转换。清朝雍正皇帝继承大统之前居住的王府被舍宅为寺形成至今依然香火旺盛的雍和宫即为典型的例子。国立蒙藏学校的前身曾是会馆及各朝诸位王公大臣轮番登场的府邸,也表现出以院落为空间形态特征的中国古建筑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西侧的西单北大街曾是以西单牌楼著称的明清商业街,自古为商业繁华地带。随着北京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西单一带寸土寸金的地段区位价值日益凸显。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2015年8月14日)

除去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仍为残存的平房院落之外,在西长安街至灵境胡同之间的西单北大街东西两侧已被以商业百货为主的高楼大厦占满。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呈现为被大体量高层商业综合体包围的态势,南侧为汉光百货,北侧为西单购物中心和新一代商城,东侧为西单明珠市场,西侧隔西单北大街为北京君太百货。搁置数年的学校旧址现为被高高的广告栏板围着的空置状态,从架设于西单北大街上的人行过街天桥上可以俯瞰院子中已经残缺破败的古建筑,呈现出荒芜落寞的惨淡景象。这种景象或许暗示其背后仍处于不同利益方博弈的胶着状态。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2016年7月29日)

早在1980年代就曾有在此地开发建设民族大厦的计划,幸好后来搁浅未实施。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所处西单路口附近的绝无仅有的黄金地段难免被众多开发商所觊觎,在此情况下学校旧址能保存至今也实属不易,期许西单北大街这处仅存的沿街古建筑群能够得以留存,但如何进行修旧如旧的历史建筑保护并为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是仍将面对的困难课题。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2016年9月28日)

国家文物保护部门往往强调文物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对于历史建筑而言,意味着建筑物的原有形式及其所处环境的场所语义不容改变。

不由想到去年五月竣工的山西芮城五龙庙环境整治工程,来自文物部门的争议在于环境整治为唐代庙宇添加了开放的中国古建筑史博物馆的新功能并用当代环境设计手法改变了建筑原有的环境。但对于经常处于重修与翻建交替往复的较难长期保存且并非一成不变的中国古建筑来说,什么才是其原真性?拿五龙庙来说,是经过落架大修的唐代木构?是明清的屋顶和墙基?还是当代为界定文物范围而新修的一圈红墙?

五龙庙及环境整治工程俯瞰(2016年)

在当代失去了道教祈雨功能和龙王信仰的五龙庙不具备依然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的功能延续。用于展览宣教的博物馆新功能的注入,正如诸多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古建筑的文物保护做法,例如一些古塔、城门楼、名人故居等的保护都是在失去其原有功能后注入供游客参观的新的展示功能。

与五龙庙近在咫尺的永乐宫是整体从三门峡库区迁建过来的,永乐宫现在所处环境已非其原来数十公里外的环境,因而已丧失环境的原真性。如果按照文物保护部门的文物建筑本体及其功能与环境属性不能改变的原真性原则,脱离了皇室朝政起居功能的故宫、卢浮宫现在作为博物院(馆)使用并经过诸多当代环境改造、十三陵的定陵园区内建设定陵博物馆、天安门城楼落架大修后比原来高出近1米且安装电梯等实例似乎也悖离了原真性原则。

脱离时代性空谈文物建筑的原真性难免显得苍白乏力。眼前的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也是如此,其原真性是清代的贝子府还是民国的学校呢?学校初建伊始对府邸建筑的改造是否也改变了府邸的原真性?文物建筑的保护毕竟不同于云居寺石经的保护,如果按照某些文物保护专家倡导的一成不变的封存式保护才是尊重文物原真性的观点,如果仅做剥离了功能的封存式保护,也就缺失了建筑使用者的日常维护,恐怕文物建筑也难逃最终衰落湮灭的厄运。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的困境也正在此,如果不是维持这种业已凋零的屋架及残垣现状,势必要重新建构场所环境并重新塑造场所精神,还须为修缮后的古建筑注入不同于原先府邸与学校的新功能。新功能的可能性有哪些?是否符合文物保护的原真性原则?这一切还都是问号,答案令人拭目以待。且看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将何去何从——是销声匿迹?还是修旧如旧?抑或华丽转身?

相关链接:

www.dingdesign.cn

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立西郊公园(国立西郊公园大学地址)

2019河南有哪些211大学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是属于“211工程”和“双一流高校”的国家级重点大学,也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211高校。

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之一所综合性大学,在1961年郑州师范学院并入,在1991年黄河大学也并入;后来的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而在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了郑州大学。

截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的主校区、北校区、南校区和东校区总共占地面积5700余亩,并且开设46个院系和114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职工5700多人,专职院士8人;在校本科生约5.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约1.9万余人,可谓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学”。

现在的郑大新校区环境优美、同时兼具浓浓的大学气息,更具大学魅力,这里有湖有山,河水蜿蜒,草木繁盛,四季皆是风景,春天赏樱花海棠,夏天听莲荷蛙鸣,秋天看梧桐落叶,冬天踏木桥厚雪,有郑州的“国立西郊公园”之称,尤其是春天初到,周围的群众纷至沓来赏花拍照,热闹景象可以与武大的樱花时节相媲美。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郑州大学有43个学科入榜,在数量上为全国高校排名第13名,对比第三轮评估,进步明显。

郑州大学还有一个值得自豪的地方,就是教师数量全国第二,根据武书连2018中国大学教师数量排行榜,郑州大学的教师数量仅次于清华大学。

国内哪些学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这个专业呢?

本人就是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是主修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还有计算机编程语言等等。

那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知道的几所比较有名的学校吧~

一、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类的龙头学校,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办学实力不用多说,北京地域也不用多说,就业基本稳稳当当。北师大的教育技术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资源多,有很多跟老师出去做项目的机会,非常锻炼自己的能力。

二、华东师范大学

同样国内数一数二,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创办最早,教学经验足。各种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可以做,尤其是对于这种计算机相关专业来说,如果是报考研究生,在实践方面会有很大的优势。教育部直属,不夸张的讲,考上就相当于拿了“铁饭碗”。

三、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环境没的说,就业情况也和北京一样,不用愁。尤其是教育技术这个专业,全国排名至少前三。同样是国家重点学科,获奖无数。但是此学校不是教育部部署院校,毕业要想当老师的话,门槛高些。

四、深圳大学

虽然非985、211,所以分数要求没那么高。但是深圳大学的办学实力真的很强,各种课题和项目,还有各种奖学金,学生创业和实践的机会很多。最重要的是,深圳大学都是由学生自己安排课程,可以随意跨专业学习。而且深圳这个高速发展地方,技术型人才也是非常容易就业的。

总的来讲,我们教育技术这个专业是偏冷门了些,开设这个本科专业的国内高校大概有200多所,但是了解的人确实寥寥无几。在这个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时代,相信这个专业未来注定会是一片光明。

希望大家都能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欢迎向我提问哦~

郑州大学和西北大学那一个发展的更好?

郑州大学。

对比各项指标看,郑州大学的综合实力更为突出一些。

目前,郑州大学作为211高校,又被列为全国42所双一流 高校,建设地位更为突出。该校校区共占地5700余亩,开设46个院系、114个本科专业;有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工程硕士领域;6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教职工5700余人,专职院士8人  ;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4万余人、研究生(含非全日制)1.9万余人。

PS:西北大学目前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拥有博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 ;本科专业86个。学校在册教职工2736人,其中专任教师1703人,院士4人;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

郑州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那个好

当然南京邮电大学啊

学校环境还行,树还算多,

就是有些教学楼好象旧了,

教学质量不错,相关专业毕业生工作也好找

看起来不怎么光鲜.

郑州大学作为河南教育的代表,为什麽网站做的那么难看,多少年了都这样,太差劲了

不知道就别瞎说,网站是远程教育学院张子蛟老师独自设计开发的,后台采用Delphi写的CGI,和大部分用免费代码修改的大学主页完全不同,安全性不言而喻,抵御过无数次黑客攻击。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或者听说过学校网站被黑过?我曾经是张老师的学生,现在码农月工资税后12万(1和2之间没有小数点)。可我觉得我写代码的能力永远也超不过张老师!他的编程思想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

有什么是你去了郑州才知道的事情?

去了郑州才知道郑州的庞大,才知道郑州的发展历程,才知道郑州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之一次去郑州还是2014年大一的时候,当时对于郑州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之一次去郑州火车站坐火车感觉火车站非常大,坐车的人真多。之后便经常去郑州,对于郑州东区的发展也是深有感触,郑州这几年在卫生、交通方面都有一个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龙子湖附近的绿化建设非常漂亮。

前段时间登上郑州二七纪念塔,从各个展厅可以清晰的看到郑州的发展历程,非常令人震撼。百年德化街传承着郑州的商业文化,现在凌晨2点-4点在二七还能看见很多大货车拉来商品。

在郑州时间久了,看着车水马龙,再去其它地级市感觉最深的就是车少,拥堵情况明显减少,自驾比较舒适。但是在其它地级市也没有郑州那样方便快捷的公交车、地铁等,尽管现在郑州市内因为修建地铁道路并不畅通,不过总有一天我相信郑州市内的交通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总之,郑州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大熔炉,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同时也暗藏了很多 社会 上复杂的挑战。

1.

到郑州我才知道炒凉粉原来要捣那么碎。我们新郑离郑州那么近,炒凉粉都是炒菜一样切成块儿炒,好不好[捂脸]

2.小时候最喜欢吃的炒米皮,原来郑州炒的那么奇葩,放酱油放青菜,害的我n年不吃炒米皮,一回新郑老家就吃我们那儿的炒的碎碎的炒米皮。这也不知是我们奇葩,还是郑州奇葩?!

去了郑州才知道郑州的庞大,才知道郑州的发展历程,才知道郑州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之一次去郑州还是2014年大一的时候,当时对于郑州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之一次去郑州火车站坐火车感觉火车站非常大,坐车的人真多。之后便经常去郑州,对于郑州东区的发展也是深有感触,郑州这几年在卫生、交通方面都有一个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龙子湖附近的绿化建设非常漂亮。

1.郑州人从小喝到大的酸奶叫“花花牛”,“牛花花”是“花花牛”出的产品,不是山寨。

2.很多人刚 来郑州时对“荆芥”这种口味清奇的蔬菜敬而远之,后来竟然越吃越上瘾。

3.郑州的小油条(郑州人叫“ 油馍头”)会刷新你对油条的认知,比手指胖点,和火锅、胡辣汤都是绝配。

4.出租车上:

“师傅,郑州有啥特产可以带走的呀?”

——“san(河南话),新出的。”

“蒜?”——

“是啊,最近新蒜上市了,很不错的。”

5.郑州老国棉厂附近有很多好吃的,国棉一厂的麻辣猪蹄、国棉四厂的烩面尤其出名,四场烩面相传是当年上海女工把咖喱引入到了烩面里,虽然厂子倒闭了,但烩面一直流传着,所以吃四厂烩面一定要选有咖喱粉的那种,吃一次就忘不掉。

6.郑州人吃饭爱喝的饮料叫菠萝啤,虽然名字里有个“啤”, 但其实是无酒精饮料。

7.在郑州,没有什么是一顿巴奴火锅解决不了的,菌汤和毛肚答应我一定要点好吗?

8.不能吃辣的外地游客来郑州,还是不要吃方中山了,连湖南人都会被辣哭。

9.郑州人觉得早上喝个胡辣汤,暖乎乎的很舒服,但一些外地人会觉得为啥郑州人一大早起来就喝火锅底料。

10.合记烩面一定要吃一楼的,别被忽悠上二楼。

11.郑州街头随处可见大盘鸡店,强烈推荐老狼大盘鸡!

12. 健康 路夜市开了快20年了,有人觉得它已经没落,但是一到晚上, 健康 路夜市依然热闹得很。

13.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有个节目叫《香香 美食 》,晚上不要看!

14.在外地的郑州人,可以试试速食烩面“老郑州烩面”,羊肉滋补味煮着吃,味道很郑州!

15.夏天紫荆山公园的荷花很漂亮,也有很多汉服 *** 姐专门去那里拍古风照片。

16.郑州有个地铁站的名字很好听,叫“小乔”。

17.郑州公交车让座率全国排之一。

18.郑州很多公交车都有手机充电u *** 接口。

19.郑州的阿姨们都超可爱的:“妮儿,可不敢坐黑车,都是坑人嘞~”

20.郑州大学新校区因为风景太美,被起了个绰号叫“郑州国立西郊公园”。

21.《快乐星球》是在郑州拍的,大部分星球戏和特效是在郑州的河南影视基地拍的,学校的戏是在二砂寄宿学校,“丁凯乐”的扮演者李瑞也是郑州人。

22.郑州嵩山路和中原路交叉口有个公园,是郑州的相亲角,被称为最有诚意的相亲角,因为旁边就是婚姻登记处。

23.郑东新区CBD是个圈,很容易迷路,绕来绕去你会发现自己还在原地,外地司机也很容易奔溃。

24.郑州有个颜值超高的商场叫永威木色购物花园,连卫生间都设计得像个图书馆。

25.最后说一句暴露郑州人年龄的广告词: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

以上是我对郑州特色的总结,仅作参考,欢迎互动交流~

郑州素来有“邪都”之称,多的不说,简单举两例子:

1.坐公交车,想坐某一路,左等右等就是不来。别的车,刷刷的一会儿一辆。

遂转换念头:“我不坐这一路了,换一路坐吧!”结果之前等的那一路来了……后来有别的老郑州告诉我,公交车左等右等不来的,点个烟它必来……

2.地标建筑以及路斜二七塔上面有六面钟,朝向对着二七路。二七路本是一条正南正北的路,但突然在靠近二七塔的附近折了一下,成了一条斜路。

斜路的起点二七塔,终点金博大,为什么设计成这样无从考证。不过据说就是因为这个歪门邪道,才导致二七塔周围商厦开一个倒一个。此外,郑州市中心主干道也是斜的,人民路,解放路,西大街……这些冯玉祥时期老郑县遗留下来,以及省会建设时期苏联人规划的斜路,许多外 地人到了郑州问路,在市中心,你根本没法用“东西南北”指出个所以然来。有的路,在卫星地图上看明明是一条,可是它拐个弯儿,或者打个小角度的折儿,就换名字了…其实,郑州地邪是有传统的,你看,几十年前的那个郑县,就是个斜着建的县城,郑州的地邪(斜)是祖传的……

来了郑州后才知道什么是拆二代

有些区域普遍分房比例每人100-200平方,如果家中有6口人,平均户型面积在80平方左右,分到手中7-20套房,房子下来后,手中不宽裕的处理两套房子来装修其它的,基础来说自己这一代及小孩子的房子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郑州是个北方版武汉,城区被铁道线割裂到没要紧事甚至老东区和老西区的人都互相不怎么往来。

郑东新区已经很大了,零几年还是只有会展中心那一点地方,然后13年开始郑东新区就像点燃了裂变反应似的突然开始建设起来了,13年到16年左右的热门是东车站和附近的CBD,16年之后又出现了好几个湖,北龙湖开放了,象湖也出现了,龙子湖来了甲骨文公司,从鬼城逆袭到现在就像个不夜城,到处都是mall,到处都是人和车……整个新区和过去老城区一般大了。

郑州是个坐落在河南的苏北味道的城市,整一个淮河气质。吃饭饮食是淮扬口儿的,甜党咸党也不分。一碗加糖的豆腐脑下肚再来一碗胡辣汤两掺。一些早餐店豆浆还有放酱油的。另外郑州不像别的地方甜党咸党打架,二者之间比较融洽。郑州的气质其实不太像华北城市,甚至一河之隔的新乡跟郑州的差别都挺大的。这个城市到处是法国梧桐,尤其是西郊,还有省委门前那条路。有点像个被拆了一半的南京。

水不是很好喝,但是也看地方。高中的时候我住二七区,之一次体验到下一锅饺子都是消毒水味。刷牙,杯子里一股84消毒液的味道。但是我从小生活的区域金水区省委二区自来水一向没异味。后来到外地,上海的水没味道也没水垢,北京的水也有消毒水味但是不重,煮一煮就没了。山东的水发咸,但是个人觉得山东的水比较适合泡北方茶。这些都题外话了。

这几年郑州发展巨快,互联网和半导体产业就像凭空出现的似的。西开发区都成了互联网和 游戏 公司的红海了,16年郑州的各个孵化器还都半死不活呢,后来靠着富士康,吃到了点 科技 的甜头,紧接着就开始布局半导体产业,拉半导体晶圆片,然后接着科大讯飞,猪八戒,新华三,甲骨文,育碧就都来了,完全不顾教育短板。今年开始本土的uu跑腿一步用车天基人才网也起来了。有人说产业会反哺教育,希望如此。

郑州气候还算可以,就是雾霾大,过去全国雾霾还不是个问题的时候郑州雾霾就很大了(更多的是平流雾),90年代郑州的天就是灰里泛一点蓝,老照片里郑州的天也是灰蒙蒙的没怎么蓝过,郑州很少有真正的蓝天白云天气,要么一片晴空,要么一片灰白,团云都不多见。但是春秋天蓝天就比较多。郑州所处的地区叫南华北黄淮盆地,是个小盆地,过去这里是一片大湖,叫荥泽。荥阳过去就在荥泽北岸,所以这里除了有寒潮或者高压气团外很少刮风。现在郑州西南边千沟万壑的地貌就是古荥泽水域,这里经常起平流雾。郑州地处中原四季分明,同纬度上的城市是徐州,连云港,大阪和东京。最近几年气候变得有点极端,经常刷新夏季省会城市高温记录和最早入夏记录,春季一年比一年短,三月就开始出现30度高温。但是郑州冬季很舒服,温度经常在保持在零度以上,只有寒潮天气才会降到零度以下几度左右。户外只需要穿一件普通夹克,甚至不用系扣子 。郑州不是大面积集体供暖,零几年新式小区开始出现的时候有个词叫双气,有双气的小区才有暖气,其他的小区过去老式的会自带锅炉房。没暖气的,室内很冷,到室外晒晒太阳会比较暖和。郑州冬季的阳光很给力,又耀眼又温暖,而且干燥没有南方的那种湿冷魔法攻击加成。经常是冬至的时候走在大街上还暖洋洋的。这两年郑州空气质量急剧飙升,从去年12月至今,经常都是蓝天白云,整个夏天几乎每天傍晚都是火烧云。

郑州是个北方版武汉,城区被铁道线割裂到没要紧事甚至老东区和老西区的人都互相不怎么往来。

郑东新区已经很大了,零几年还是只有会展中心那一点地方,然后13年开始郑东新区就像点燃了裂变反应似的突然开始建设起来了,13年到16年左右的热门是东车站和附近的CBD,16年之后又出现了好几个湖,北龙湖开放了,象湖也出现了,龙子湖来了甲骨文公司,从鬼城逆袭到现在就像个不夜城,到处都是mall,到处都是人和车……整个新区和过去老城区一般大了。

郑州是个坐落在河南的苏北味道的城市,整一个淮河气质。吃饭饮食是淮扬口儿的,甜党咸党也不分。一碗加糖的豆腐脑下肚再来一碗胡辣汤两掺。一些早餐店豆浆还有放酱油的。另外郑州不像别的地方甜党咸党打架,二者之间比较融洽。郑州的气质其实不太像华北城市,甚至一河之隔的新乡跟郑州的差别都挺大的。这个城市到处是法国梧桐,尤其是西郊,还有省委门前那条路。有点像个被拆了一半的南京。

水不是很好喝,但是也看地方。高中的时候我住二七区,之一次体验到下一锅饺子都是消毒水味。刷牙,杯子里一股84消毒液的味道。但是我从小生活的区域金水区省委二区自来水一向没异味。后来到外地,上海的水没味道也没水垢,北京的水也有消毒水味但是不重,煮一煮就没了。山东的水发咸,但是个人觉得山东的水比较适合泡北方茶。这些都题外话了。

这几年郑州发展巨快,互联网和半导体产业就像凭空出现的似的。西开发区都成了互联网和 游戏 公司的红海了,16年郑州的各个孵化器还都半死不活呢,后来靠着富士康,吃到了点 科技 的甜头,紧接着就开始布局半导体产业,拉半导体晶圆片,然后接着科大讯飞,猪八戒,新华三,甲骨文,育碧就都来了,完全不顾教育短板。今年开始本土的uu跑腿一步用车天基人才网也起来了。有人说产业会反哺教育,希望如此。

郑州气候还算可以,就是雾霾大,过去全国雾霾还不是个问题的时候郑州雾霾就很大了(更多的是平流雾),90年代郑州的天就是灰里泛一点蓝,老照片里郑州的天也是灰蒙蒙的没怎么蓝过,郑州很少有真正的蓝天白云天气,要么一片晴空,要么一片灰白,团云都不多见。但是春秋天蓝天就比较多。郑州所处的地区叫南华北黄淮盆地,是个小盆地,过去这里是一片大湖,叫荥泽。荥阳过去就在荥泽北岸,所以这里除了有寒潮或者高压气团外很少刮风。现在郑州西南边千沟万壑的地貌就是古荥泽水域,这里经常起平流雾。郑州地处中原四季分明,同纬度上的城市是徐州,连云港,大阪和东京。最近几年气候变得有点极端,经常刷新夏季省会城市高温记录和最早入夏记录,春季一年比一年短,三月就开始出现30度高温。但是郑州冬季很舒服,温度经常在保持在零度以上,只有寒潮天气才会降到零度以下几度左右。户外只需要穿一件普通夹克,甚至不用系扣子。郑州不是大面积集体供暖,零几年新式小区开始出现的时候有个词叫双气,有双气的小区才有暖气,其他的小区过去老 式的会自带锅炉房。没暖气的,室内很冷,到室外晒晒太阳会比较暖和。郑州冬季的阳光很给力,又耀眼又温暖,而且干燥没有南方的那种湿冷魔法攻击加成。经常是冬至的时候走在大街上还暖洋洋的。这两年郑州空气质量急剧飙升,从去年12月至今,经常都是蓝天白云,整个夏天几乎每天傍晚都是火烧云。

从衣食住行说起吧:

"衣":到了郑卅后,如果你想买衣服,更好到银基批发城,这里是全国服装批发集散地,款式应有尽有。

"食":郑卅最有名的小吃叫"郑州烩面",以箫记烩面最为著称,有机会您可品偿一次,保让您终生唯忘。

"住":来郑卅不担心找不引起住的地方,大街小巷都有不同档次的宾馆,从一宿几十元的到五星级的应有尽有。

"行":郑卅是全国交通枢纽,京广与陇海在这里交织,市内一元公交可以通全城,乘地铁文明出行已成为习惯。

去了郑州才知道这个城市没有一点人情味,

去了郑州才知道这个城市生活节奏多快,

去了郑州才知道这个城市的出租车宰客多严重,

去了郑州才知道生活压力那么大,

去了郑州才知道你的工资永远不够花,

去了郑州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追求那么低,

去了郑州才知道原来城市可以那么大,

纵然千般万般不好,可也选择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