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博物馆

阳关博物馆

敦煌阳关博物馆位于敦煌市区西南70公里处的阳关景区。于2001年4月21日动工建设,2003年8月28日正式开馆。该馆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由两关汉塞陈展厅、丝绸之路陈展厅、阳关研究所、汉阙牌楼、仿古兵营、阳关都尉府、仿汉阳关关城、仿汉民居一条街、旅游工艺品展销中心等九部分组成的砖混结构仿汉城堡式建筑群。

该馆现存馆藏文物近4000件,包括青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石器,骨器,毛麻丝织品等,其中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142件,三级文物487件,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冷兵器,主要有弓、箭簇、弩机、钺、戈、矛、戟、啄、斧、剑、刀、短剑、鞭、锤、叉、削刀、匕首等。其中戈,矛,斧箭簇,削刀,短剑具有各种式样,且数量之多,又自成体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基本反映了春秋,秦汉,魏晋,唐宋等历史时期的兵器演变过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发展和丝绸之路边塞地区多民族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阳关博物馆先后举办“两关长城学术研讨会”、“《敦煌诗选》出版发行座谈会”等大型文化学术活动,并出版《两关长城论文选粹》、《敦煌诗选》和《阳关博物馆讲解基础知识》等数百万字的正式出版发行刊物和内部读物。

阳关博物馆秉承“承传古文化,发展新文化,文经结合,多元互补发展”的理念,不断地完善馆内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已累计接待游客百万余人。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属敦煌西线游,包车西线一天约350-450元

门票

阳关遗址和博物馆共50元/人,学生半价,有讲解员讲解

开放时间

8:00—20:00

景点位置

甘肃省酒泉敦煌市西北古董滩上

阳关博物馆的介绍

一、阳关博物馆的介绍

阳关博物馆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处的阳关,始建于西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期。阳关博物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馆内面积7.8万平方米。主要设施有:两关汉塞馆,丝绸之路馆,汉阙牌楼,阳关都尉府,仿建阳关关城,仿汉兵营,工艺品展销中心,仿古民居一条街。馆仙外尚有王维石雕像、张骞铜像、壁画《丝路友谊图》、阳关刻石区等精美艺术品。博物馆整体呈现仿汉风格,古朴典雅。馆区的仿汉建筑群与周围的汉唐历史遗迹及大漠绿洲景观交相映辉,蔚为壮观。

二、阳关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阳关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加之地理位置重要,长期以来,为世人留下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两关(阳关、玉门关)长城文化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术界所关注。在久远的历史岁月中,阳关都与武帝拓疆、迁民实边;张骞出使、凿空西域;去病出征、收得河西;天马西出、龙颜大喜;广利伐宛、用兵神奇;玄奘取经、途经此关;王维劝酒、渭城谱曲等风云人物、历史事件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形成了壮丽的历史画卷,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但限于各种原因,阳关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因此研究阳关文化、保护其遗址,以承传古文化、建设新文化,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赋予当代敦煌人民的重任。

所谓山以贤称,境缘人胜。近十几年来,到阳关观光者日益增多。但限于其展示内容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影响了游客的兴致,一些游客甚至乘兴而来,扫兴面归。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要求开发阳关文化资源,以实现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满足广大游客的内在需求。

在顺应两关文化建设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阳关博物馆应运而生。她对文物遗址进行保护的同时,挖掘其价值,丰富其内涵,为人们展示追想历史的空间,提供解读阳关的线索,把史有所载的历史烟云变得清晰、明朗,使人们对阳关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

如何营建阳关博物馆,是建设者们经常思考的头等大事。建造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的阳关博物馆核心在于抓住地域文化的特征,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去表现。系统工程的基础工作是整理资料,将其归类整理,对博物馆定位,认定其价值,确定其开发方式。其次,借鉴其他兄弟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亦很必要。为此,阳关博物馆项目发起人纪永元与党政文化部门领导先后赴北京、陕西、江苏等地考察、研究,提高了认识,形成了开发思路和营建方案。在方案形成之后,市政府邀请北京、陕西古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教授在我市召开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评审肯定了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后,阳关博物馆于2001年4月21日破土施工。

阳关博物馆的建设是一个文化性、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采用何种手段去展现阳关文化,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是其中根本性的问题。建设者们通过周密的思考设计,确定了以下开发方案:根据两关文化内涵特点、价值和遗址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以及国际国内建设博物馆的新理念,确定以编辑出版两关文献、文物陈列展览、雕塑壁画的手段和艺术形式展示风云人物和历史事件;采用建筑艺术、环境艺术等综合性物化建筑手段和历史人文活动来展示边塞文化、解读两关。

编辑出版两关文献资料是建设阳关博物馆的基础和核心部分,即收集有关阳关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将失散和资料搜集、整理、校勘,组织专家研究撰写新论文,为阳关的保护、研究、发掘、承传、发展奠定 期的基础。文物展览是阳关博物馆建设的精华所在,搜集文物用新的综合性陈列手段,为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展示两关长城文化、解读丝路阳关的文化内涵。

雕塑壁画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是展现文化非常好的手段。阳关博物馆用雕塑表现张骞、王维等历史风云人物,用壁画表现丝绸之中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传说,用组雕表现两关、丝路的战争事件,以此提高阳关博物馆文化的观赏性,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在瞻仰先贤、启迪襟怀的过程之中,思接千载,浮起连翩,与先贤们默默进行情感的交流,增强爱国之情,提高对阳关文化的认识。建筑既是构成阳关博物馆的硬件框架,更是借助建筑艺术语言展现汉唐边关风貌,营造两关军事、民俗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

在如何突破传统博物馆的局限方面,我们有新的思路。通过组织让游客登高望远,观赏烽火狼烟,乘坐古战车,走阳关大道,让其体会古丝路风情;通过让游客着古装、骑马射箭、调兵遣将、办理通关文牒、举行出关仪式等展示历史的人文活动,使游客走进历史的时空,达到旅游活动文化性、观赏性、参与性、刺激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完整统一,从而让游客认识阳关文化,体味大漠风情、边塞风光。

敦煌文化博大精深、举世公认,要在敦煌进行文化建设必须是高起点、高品位,否则不敢面对后人、不敢面对世人、不敢面对未来。因此阳关博物馆的建设组织了大量的专家,而且经过一段搜集整理、调查研究、观摩学习、思考创作、承传拓新,既有艰难痛苦、又有兴奋刺激的建设历程,此中之酸甜苦辣,难以备述。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邀请李正宇、颜廷亮、李并成、刘进宝、初师宾、吴骧、张德芳、李斌、窦侠父、纪忠元、王渊、张仲、张友仁等敦煌学专家和其他学科专家研究阳关文献,确定其文化内涵和处延,编辑出版文献资料,同时制定研究两关长城文化的长期规划。邀请王铮、曹斌、方兆瑞、邢同和、邓延?、赵君、李成岗等建筑、环艺专家研究设计监造。邀请娄溥义、杨晓阳、陈云岗、阎玉敏、王可伟、赵云、刘建强、朱一圭、杜永卫等艺术家研创、制作雕塑壁画。邀请初世宾、吴?骧、那拉、樊一、徐征野、邹人倜、韩金科、王万宏、李宏伟、付立诚等文博专家讨论研究设计阳关博物馆文物陈列方案。

阳关博物馆历时三年零五个月(1999年12月16日?2003年4月16日)建成,她是一个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工程,同时又不断建设、不断调整、不断提升,既保护承传古文化,又不断累积现代人文行为的一个长期工程,今天呈现给大家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阳关博物馆的基本概况

根据建馆宗旨和性质,阳关博物馆的任务是:

1、 履行对阳关文物旅游景区文物保护利用和旅游经营项目的管理职能,做好有关工作。

2、收藏展览敦煌及两关长城有关历史文物,宣传、普及有关历史文化知识。

3、开展敦煌及两关长城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发展敦煌文化事业。

4、做好阳关,玉门关地区旅游服务,发展地区旅游经济。 阳关文物旅游景区是独特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大漠绿洲自然景观、古代人文景观和现代人文景观荟萃一地,雄浑壮美。自然景观有南湖绿洲、戈壁沙漠、龙勒山、阿尔金雪山;古代人文景观包括丝路南道遗迹、古董滩遗址、汉唐边塞烽燧、汉魏晋墓葬群;现代人文景观为阳关博物馆仿汉建筑群和雕塑壁画艺术品。

按照功能划分,阳关旅游景区由管理区、展览区和游览区三部分组成。展览区即阳关博物馆,游览区下分古董滩游 览区、沙漠森林公园、农家风情园。

四、阳关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处,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始建于西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期,汉属龙勒县,魏晋设阳关县,唐属寿昌县。系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也是河西长城防线重要据点,与敦煌郡、玉门关互为犄角,遥相呼应,历史上曾经为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挥过重要作用,故“阳关大道”被喻为康庄光明之路。人们又常于此为西行者送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以一首《渭城曲》的千古绝唱更使阳关声震四海,名噪天下。

阳关景区名胜荟萃,蔚为大观。龙首山岗上矗立有汉代烽燧,位于景区制高点,被称为“阳关耳目”。南有古董滩,专家推断阳关遗址即在此地。东有唐寿昌城及出天马的汉渥洼池故池。沿西南而行,丝路南道遗迹在群峦叠嶂中蜿蜒远去。附近的沙漠森林公园林荫茂密,古木参天,且多暗泉、溪流、潺潺流淌。登高远眺,阿尔金山之皑皑白雪,浩瀚戈壁、苍茫大漠的宏阔壮丽景色尽收眼底。阳关美景,最佳时在黄昏日暮,阳关烽燧在落日云霞相映下熠熠生辉,令人心醉神迷。

阳关博物馆位于景区中心地带,距烽燧遗址北800米处。由一群错落有致的仿汉建筑组成。总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布局上采用借景入园、轴线对称的建筑原则,突出古朴、凝重特色,并营造古代边塞与周围风光相融合的氛围。共分三个区:管理区、展览区、游览区。综合动用建筑、文物陈列、雕塑壁画、环艺等多种艺术手法,系统而生动展现汉武帝拓疆通路之后,对河西早期开发的骄人成绩,突出丝绸之路开通后对我国封建社会盛世形成所产生重大影响,以及敦煌、阳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另有仿汉军营、民居一条街、“阳关大道”等旅游服务设施,突破以往博物馆功能狭隘局限,集博物、旅游、文物保护与研究等于一体,是目前敦煌市构建功能最全的博物馆。

五、敦煌阳关博物馆怎么样

虽然是后人修筑的建筑 但是我觉得阳关博物馆还是值得看的到底要不要票 好像几乎是个开放的景点有一个博物馆记录了古代阳关的风貌和展示军事模型有个所谓的阳关关口 是后人建的 还有扮演古代官员给你发通关文书 大概2,30块一个 可以做纪念品真正的阳关只剩下一个沙石的包包 下面有一个荒漠叫珍宝滩 曾经有很多文物挖出站在阳关有很多风沙 一定要保护好你的摄影设备 小心沙子进去就不好用了

六、河北博物馆馆名是郭沫若的书法吗?

[cp]@罗向军Dirarmiuse: 原来“河北省博物馆”是郭沫若的亲笔,现在“河北博物”还是原笔,“院”是集的郭老的。[/cp] 馆长说的。河北博物院这几个字确实是郭沫若写的。

地方我倒是去过,河北博物馆没有署名,不过字看上去像是郭沫若的。也许是自己弄的郭沫若的集字?

七、敦煌有哪些景点?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 米,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月牙泉】月牙泉在鸣沙山下,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花罗布红麻是泉边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也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每年6,7,8月小花盛开,犹如夜幕中的点点繁星,根据老辈人的说法:敦煌特有的狗鱼也许就是铁背鱼,月牙泉南岸的罗布麻就是传说的七星草!

【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地貌地处敦煌西200公里处,分布区长宽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长200~300米。又名三陇沙的地名始见于汉代,位置在古玉门关外,丝绸之路北线由此通过。三陇沙雅丹地貌,其走向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门关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区,因其怪异特点,故有魔鬼城。

【敦煌古城】

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造沙洲古城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具备拍摄古代西部国边塞军事片的独特优势,现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已先后拍摄了《封神演义》、《新龙门客栈》等二十多部影视剧。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乡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

【三危山】敦煌三危山旅游区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和莫高窟与佛为缘,相互辉映,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了一道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风景线。

另外三危山还有纪念中国文化圣人孔子的“大成殿”,祭祀龙王山神的“龙王庙”,“山神庙”等庙宇这些建筑与三危山对互对应,是为游人提供修心养性的场所。老君堂附近的慈寺塔,据考证建于北宋早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因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特殊价值,1981。

三危山为敦煌第一圣境,在地方志中被列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东屹”。而三危圣境的开发与建设,特别是三危大铜佛的落成开光,使游人参观完千年佛教胜迹莫高窟后,再来大铜佛观音殿前烧香拜佛了却了心愿,可以极大的满足僧俗心中的愿望。

有以下景点

鸣沙山月牙泉:打卡沙漠奇观

这是敦煌的名片景点之一,由鸣沙山和月牙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流沙堆积的小山,沙尘游走时咚咚作响像在鸣叫。一个是自汉代就存在 一汪碧潭,两者和谐相处堪称沙漠奇观。

莫高窟:沙漠里的艺术奇迹

莫高窟以精美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历经千年开凿,有700多座石窟,每个窟都各有特点,在全球找不到第二处规模如此宏大的佛教艺术石窟。

雅丹魔鬼城:大自然雕塑博物馆

魔鬼城比较正常的名字叫雅丹地质公园,位于神秘的罗布泊东部,是片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区域,除了黄土砂砾,这里没有一草一木,引得多部魔幻主题电影在此取景,如英雄和天脉传奇。

玉门关:中原和西域的分界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便是玉门关,历史上这里是西域和中原的分界点,千年后只剩下残垣断壁。

玉门关又被俗称为小方盘城,现在作为旅游景点的玉门关和历史上的并不完全一样。

敦煌博物馆:了解敦煌前世今生

要了解莫高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敦煌博物馆是个好去处,而且免费。其外观像烽火台,内部像石窟群,共设六个展厅,从西汉灭匈奴到明清先弃后兴,从发现莫高窟到保护一段段的细讲。

东千佛洞:西游记原型的出处

东千佛洞以玄奘取经图知名,是小说西游记的原型出处。比起莫高窟,东千佛洞小而精,游客通常只能看4个窟,但洞窟里没有防护玻璃等干扰物,比起莫高窟更能近距离欣赏壁画之美。

敦煌影视古城:拍摄新龙门客栈

敦煌影视古城为后人仿建,用于再现唐宋时期的敦煌,这是西部最大规模影视拍摄基地,新龙门客栈、奔跑吧兄弟、神探狄仁杰都是在这儿拍的。

影视城缘起于1987年中日合拍的《敦煌》,这个景区不大,转一圈用不到1小时,有趣的是可以租戏服在里面拍照,身临其境体验电影场景。

沙洲夜市:喝杏皮水闲逛

沙州夜市位于敦煌市中心,是最为热闹的闲逛地。

阳关遗址:“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遗址又称阳关博物馆,位于敦煌市西侧,距离敦煌市区车程约60公里,是一处以古阳关遗址为基础修建的景区。景区内修建了一些仿汉代的城楼建筑,还设置了多个展厅,展示了古丝绸之路上的众多文物。

汉长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敦煌境内北端现存有玉门关至阳关、阳关至党河口、马迷土至弯腰墩的汉长城支线。其中玉门关西面党谷隧一带的长城保存较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敦煌古城 西千佛洞 阳关 玉门关汉长城 敦煌沙漠露营 雅丹地质公园 说起敦煌,就会联想起文化艺术,敦煌有许多人类艺术的瑰宝,假如你去之前没有对敦煌做一点了解,那么你可能只会觉得那是一个满是风沙的地方,有点荒芜,但是你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你就会对人类闻名肃然起敬。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具备拍摄古代西部国边塞军事片的独特优势,现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已先后拍摄了《封神演义》、《新龙门客栈》等二十多部影视剧。

西千佛洞

西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之西而得名,距离敦煌市区约35公里,开凿于党河河岸的悬崖峭壁上,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藏于巴黎的敦煌遗书记载,西千佛洞的开凿时间应早于敦煌莫高窟,最晚也于莫高窟同一时期。工作人员会跟 我们讲解不同时期的人做壁画和雕刻时不同的习惯,例如不同朝代的人身体比例的不同,人物数量的不同,雕刻手法的不同等等。

阳关

阳关遗址又称阳关博物馆,位于敦煌市西侧,距离敦煌市区车程约60公里,是一处以古阳关遗址为基础修建的景区。景区内修建了一些仿汉代的城楼建筑,还设置了多个展厅,展示了古丝绸之路上的众多文物。阳关因著名古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名扬天下,本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镇。

玉门关汉长城

小的时候背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尽管经过千年风沙的侵蚀,在这广阔天地下玉门关还是带着那么一点苍凉和雄伟。

汉代古长城遗址,虽历经千年风雨,部分地段仍屹立于戈壁沙漠中,诉说着当年的金戈铁马、鼓角争鸣~

敦煌沙漠露营

敦煌沙漠露营,给你全新体验,无限次自助滑沙,山脚下麻辣鲜香的风味火锅,啤酒不限量畅饮,特色烧烤,来大西北就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热情的篝火晚会,静静地欣赏夜幕下的星空。

一般的沙漠露营都会包括这些项目:【大漠日落,滑沙,越野,自助烧烤,BBQ,沙漠KTV,篝火晚会,星空银河,露营,观赏日出】

雅丹地质公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也叫雅丹魔鬼城,因为地上有磁石,所以指南针在此不起作用。公园里以大片的独特雅丹地貌群为主,在戈壁之上显得奇幻壮观,而每到傍晚时夕阳西照,更是摄影的绝妙地点。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敦煌的景帝啊还是很多的,除了有名的自然景观,还有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人文景观,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最出名的就是敦煌壁画了,敦煌还有许多卖工艺品的,非常精美。

1.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

2.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AAAAA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山峰陡峭,势如刀刃……

3.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AAAA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西北约180公里处,玉门关西北约100公里处。公园面积398平方公……

4.敦煌阳关旅游景区 AAAA

阳关,位于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上,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

5.敦煌雷音寺 AAA

雷音寺原名解脱庵,亦名观音堂。位于古丝绸之路的重镇-甘肃敦煌市南4公里处鸣沙山下,月牙泉边。占地面积300亩的新寺院对山……

6.敦煌同舟岛景区 AAA

敦煌农场同舟岛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区距敦煌市区30公里,毗邻古疏勒河、汉长城、烽火台遗址、雅丹地貌,与举世闻名的莫高窟、鸣沙……

7.党河风情线 AAA

党河风情线作“城市十大景观工程”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汇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之智慧。科学决策,大胆创新,因地制……

8.敦煌光电博览园 AAA

敦煌光电产业园位于七里镇以北,国道215线以北的戈壁滩,规划面积254平方公里,是西线旅游的必经之地。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

9.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镇民俗文化旅游景区 AAA

年敦煌・月牙泉小镇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接待点,全长511米,总占地面积113525.74O,建设面积……

10.敦煌夜市景区 AAA

走进沙洲夜市,尽情体验丝路风情。沙州夜市位于阳关东路,是敦煌市最大的夜市。沙州夜市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每当夜幕降临……

八、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一座遗址性博物馆。馆名是谁写的?

不给分,谁要回答啊?只有三天了,只有些不准确的答案!

是邓小平吧!!!!!!我反正是猜的拉,错了不要骂偶啊

九、敦煌主建筑的建造年代

【莫高窟】 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月牙泉】 月牙泉在鸣沙山下,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花罗布红麻是泉边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也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每年6,7,8月小花盛开,犹如夜幕中的点点繁星,根据老辈人的说法:敦煌特有的狗鱼也许就是铁背鱼,月牙泉南岸的罗布麻就是传说的七星草!

【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地貌地处敦煌西200公里处,分布区长宽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长200~300米。又名三陇沙的地名始见于汉代,位置在古玉门关外,丝绸之路北线由此通过。三陇沙雅丹地貌,其走向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门关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区,因其怪异特点,故有魔鬼城。

【敦煌古城】 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造沙洲古城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具备拍摄古代西部国边塞军事片的独特优势,现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已先后拍摄了《封神演义》、《新龙门客栈》等二十多部影视剧。

【阳关】位于敦煌 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乡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首“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据(元和郡县志)载阳关,在县(寿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巴黎藏敦煌石室写本(沙州地志)(P.5034)载:阳关,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寿昌)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址见存。西通石城、于阗等南路。以在玉门关南,号日:“阳关”(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可见唐时阳关已毁,仅存基址。古寿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附近,阳关在寿昌故城西6里,或10里处,当指约数而言。专家考证,阳关故址就在今南湖乡西面对‘古董滩”的流沙地带。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故址:“古董滩”。1943年向达先生在这里考察时写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滩,流沙壅塞,而版筑遗迹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时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钱之属,其时代自汉以迄唐宋皆具,古董滩遗迹迤逦而北以迄于南湖北面龙首山俗名红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东西流沙湮没,广阔不甚可考”。1972年酒 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古董道西14道沙渠后,发现大量版筑墙基遗址,经试掘、测量,房屋排列整齐清晰,面积上万平方米,附近有继续宽厚的城堡垣基。阳关故址当位于此处。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

阳关古塞何以建在这片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 已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沟平时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汇成水溪北流,时有山洪暴发。洪峰过后,沟岸纷纷塌落,河床加宽,大量泥沙顺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积。泥沙在西北风吹扬搬运下,形成条条沙垄,阳关古城送逐渐被水毁沙埋。

游客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古迹并没有多少好看,关键是去凭吊历史,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延续历史的哀音。阳关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长廊,风格殊具,可参观当地民俗。

【三危山】敦煌三危山旅游区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和莫高窟与佛为缘,相互辉映,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了一道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风景线。 三危山东西绵延数十里,主峰隔大泉河与鸣沙山相望,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三危山是敦煌历史的一座名山,是敦煌文明历史的发源地,据山海经记载,三危山是神鸟三青鸟居住的地方,在远古神话传说中,三青鸟是为神话人物西王母取食的童子,这给三危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结合上书左传,史记等记载,原住于洞庭湖,鄱阳湖之间的三青部落,在当时的部落战争中战败,一部分三苗人被流放到了三危山,据史书考证,三青本来是以鸟声龙身为图腾的民族,所谓的三青鸟居之,就是南方以三鸟为图腾的民族被流放 了这里,三苗民族迁移到了三危山,成为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敦煌居民,也由此翻开了敦煌灿烂历史的第一页。

三危山古代又称碑羽山、神羽山,从敦煌绿洲看,隐三峰崇之,如危欲坠,而得名三危。三危山是一座神山,蕴育了世界文化艺术宝窟莫高窟,当地的百姓自然将此山奉为神山,修建了众多的宇寺棺、王母宫、观音井、老君堂,南天门等一批古建筑至今,遗迹犹存。站在三危山顶峰的王母宫前,俯视莫高窟及整个敦煌绿洲全景,敦煌人称三危山为坐镇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将三危山列为敦煌第一景,称做“危峰东峙”。

三危山隔大泉河与莫高窟毗邻,莫高窟则因三危山之佛光而建,据莫高窟佛龛碑记:“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止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岩,造窟一龛”。由此可见,三危佛光是开凿莫高窟的动因,也可说三危山是莫高窟的摇篮,因此有“敦煌八景”之二“千佛灵岩”,三危山与莫高窟就像情同手足的兄弟密不可分了。如果说莫高窟是一座佛教艺术宝窟,那么三危山就是一座佛教艺术名山了。

由敦煌太阳旅游集团和荣兴建安公司建设旅游景区“三危圣境”,修建了高达36.6米高的中国第二大铜佛乐尊堂,山门观音殿,王母宫,龙王庙,大成殿等一批景点,被世界著名艺术家平山郁夫誉之为“佛国圣境”。乐尊堂是为纪念莫高窟的开凿创始人乐尊和尚而修建的,位于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上,莫高窟开凿的圣像和开凿洞窟的史迹图。观音殿观音殿建在观音井旁的北山坡上,重圆山顶式仿宋建筑,坐北向南面和约235千方米,内有观音井画像和壁画。大铜佛是三危山景区的主体景观,大铜佛坐东向西,面向莫高窟,高36.6米,以纪念莫高窟开凿于公元266年,是中国第二大铜佛。

另外三危山还有纪念中国文化圣人孔子的“大成殿”,祭祀龙王山神的“龙王庙”,“山神庙”等庙宇这些建筑与三危山对互对应,是为游人提供修心养性的场所。老君堂附近的慈寺塔,据考证建于北宋早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因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特殊价值,1981。

三危山为敦煌第一圣境,在地方志中被列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东屹”。而三危圣境的开发与建设,特别是三危大铜佛的落成开光,使游人参观完千年佛教胜迹莫高窟后,再来大铜佛观音殿前烧香拜佛了却了心愿,可以极大的满足僧俗心中的愿望。

一周一馆——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高清图片 博物馆标准参照物资料库必备 欢迎分享、关注)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殷墟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馆,该馆严格按照科学、环保、安全、符合遗址保护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尽可能地与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从平面上看,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馆内展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国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及甲骨文等国宝级文物共500多件,展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殷墟的历史价值

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奠定了殷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古代都城地位。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殷墟的范围和内涵仍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近年来,殷墟考古仍不断有惊世发现,1990年的郭家庄、1991年的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1999年的洹北商城、2001年的花园庄东地等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震惊中外学术界,从而更加证明殷墟的价值与潜力。根据目前殷墟发掘的情况和现有地域判断,殷墟范围内必然还有大量的文化遗存未被发现,这些遗存也必然会给人们以新的知识和宝藏,殷墟的范围还会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而得到扩展,而殷墟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安阳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 A级旅游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又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并荣获全国首批旅游景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这里有中国最早的都城殷墟宫殿遗址;中国最早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国内最早的车马坑遗迹和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墓;世界出土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经过近百年的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众多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王陵大墓、祭祀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景区就建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首批全国旅游景区级青年文明号,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以前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1961年3月,殷墟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和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乙二十仿殷大殿

乙二十仿殷大殿是在乙组基址上复原的其中一座,它东西长51米,由于东侧的20米地下尚未发掘,所以只复原了西侧的31米,是宫殿宗庙区主要建筑之一,该建筑以黄土、木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坐落于厚实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房基置柱础,房架用木柱支撑,墙用夯土版筑,屋顶覆以茅草,正如《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建筑风格,造型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中国宫殿建筑特色。整座建筑规模巨大、左右对称,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秩序感和审美意趣,集中体现了殷商时期的宫殿建设格局、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建筑技术,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

乙七基址

殷墟时期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突出表现在丧葬和祭祀制度中,在营造宫室宗庙等建筑时,要举行一系列非常血腥的祭祀仪式,借以除妖避邪,镇宅安居。殷墟发现的大量的人祭和人殉的遗迹,为商代晚期大规模的人祭、人殉现象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乙七基址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基址为商代宗庙建筑遗址,规模宏大,推想其地面的建筑也定为不凡。宗庙建筑一般要经过奠基、置础、安门、落成四个步骤。(1)、奠基:地基夯成后,在基址挖坑埋狗,重要的建筑兼埋儿童,这是奠基仪式;(2)、置础:在夯实的地基上放柱础石,起到加固柱子和防止腐烂的作用,这是要埋入牛、羊、狗三牲,有时也加用人牲。然后填土夯实。这是置础仪式;(3)、安门:在门槛前后左右挖方坑,分别埋置看门的侍卫1——3人,皆跪仆相向,手执铜戈、盾牌,防卫目的异常明显,这是安门仪式;(4)、落成:整个建筑完成后,要举行隆重的落成仪式,这时的用牲种类多,规模大,有时要杀掉上百人,连同牲畜,车辆,整整齐齐埋在建筑物旁。在乙七基址之南曾发现成行的密集小葬坑和车马坑遗迹,有北、中、南三组,仅在中组80座祭祀坑中,就发现人牲390余人。由此看来,中国古代早期大量地使用“人祭”与“人殉”的野蛮残酷的祭祀和殉葬方式,在殷墟时期达到了极致。

丙组遗址一角

54号凹形遗址

54号基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该基址濒临洹水西岸,整体呈凹字形,缺口向东。包括南、北、西三组基址,这些房基构成半封闭状的建筑群,面积达5000平方米,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已具备了中国“四合院”的雏形。该基址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宫殿宗庙区内发现的最重要的建筑基址。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的纳贡、收贮、整治、钻凿及占卜方法、程序和卜辞的语法、辞例等形成一套严格而有系统的制度。据甲骨文记载,殷代已有专门掌管占卜和纪录的贞人,见于卜辞的贞人约有上百人。占卜涉及内容包括祭祀、天象、年成、征伐、王事等,甚至于商王游猎、疾病、做梦、生子等。商代以后,甲骨占卜逐渐失去了其显赫地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其书体虽然又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由甲骨文演变发展而来的汉字,在传播华夏文化、促成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YH127甲骨窖穴

殷墟宫殿宗庙区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0片,震惊了世界。最著名的有YH127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穴。YH127甲骨窖穴发现于1936年,位于宫殿宗庙区中部偏西,共出土刻辞甲骨17000余片。这些甲骨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

车马坑

中国最早的车马遗迹——殷墟车马坑

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发现过商代车马坑。但由于受当时发掘技术的限制,都未能将坑中的木质车架清出。1953年在殷墟首次成功清理出商代车子的残迹,搞清了车子的大体结构及部分构件的尺寸。殷墟发现并清理的多座车马坑以及道路遗存,展示了我国古代道路交通的基本雏形,对研究商代社会的阶级、等级关系、亲族制度、埋葬习俗及工艺水平等,都是极重要的研究资料。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殷墟博物苑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分别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妇好墓

著名的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

中国出土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国相比较,殷墟的青铜文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以青铜礼器为基础,发展成为一套以等级为核心的礼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这在世界青铜文明中是绝无仅有的,体现出独特的东方色彩。殷墟出土青铜器种类繁多,器形厚重,纹饰繁缛,铸造工艺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尤以王陵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最负盛名,大鼎高达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它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原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通体以雷纹为底纹,饕餮纹、夔纹为主体装饰,给人以稳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是古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商王为祭祀其母所铸造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先后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南京博物院,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司母戊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口沿宽厚,轮廓方直,立耳、方腹、四足中空,是殷墟考古发掘以来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身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致,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四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鼎身四周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底纹,其上铸有盘龙纹和饕餮纹。盘龙纹细致精巧,饕餮纹生动文威武,四面交接之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纹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两虎口含人头,鼎耳侧面饰以鱼纹。鼎足之处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整个司母戊鼎的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器文化巅峰之作的典型代表。

鼎的内腹部铸有“司母戊”三字,亦有人释作“后母毋”,应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为之后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巨大的青铜器,需要二三百人用七八十斤重的“将军盔”(即商代炼铜用的坩锅),协同合作才能制成。所需金属原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如此精致的铸造技术和庞大的铸造规模,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妇好玉龙

龙是商代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主题,仅妇好墓即出土9件玉龙。在龙的刻画中,眼部多作“臣”字状,身尾多饰鳞纹、菱形纹,中脊以扉棱表现,程式化的纹样既反映了商代艺术的成熟,又是时人对于龙的诠释。

妇好玉凤

妇好墓出土了很多玉龙,而玉凤仅此一件,说明妇好对凤的极端重视。此器与商代甲骨文中的凤字极为相似,是研究商代人心目中凤的形像的极佳实物。玉凤高冠勾喙,短翅长尾,作亭立回首欲飞状,飘逸洒脱,舒展的长尾自然弯曲,尾翎有合有分,素洁无纹。身前有透穿镂孔,更使凤体丰满迷人。背部外凸的穿孔圆钮,应是供穿绳悬挂之处。

凤的形像美丽、精巧,玉质晶莹润洁,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而持之难

妇好三联甗

殷墟出土的三联甗是“妇好”生前蒸饭或祭祀时使用的器物,不仅铸造精良,造型更是非常独特:甗在古代是专门用来蒸煮的一种炊器,平民用的多为陶制,而且器形较小,只有拥有一定权力和地位的族长和族内主要首领才能使用如此大器形的铜制甗。每件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称为“甑”,盛放待蒸的食物;其底部是“箅”,有若干通气的孔;下部分为“鬲”,用以煮水。商代的铜甗大多是甑、鬲连体,一次铸成,并且都是单体,即一甑一鬲。而这件三联甗则是由一件长方形鬲和三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的甑组成。这种样式的铜甗到现在为止仅此一例。

亚址卣

卣,便是一种专以盛鬯酒的酒器,甲骨金文习见“鬯三卣”、“秬鬯一卣”。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其形态变化较大,分为矮圆卣、长圆卣、方卣、鸮形卣四种类型。

亚址卣,作为矮圆卣的一种,其时代为殷墟三、四期,延续至西周早期。1990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市郭家庄商代墓葬。因器盖内壁与器内底铭“亚址”二字,故名之。

该卣通高35.8厘米、口径13.5*15厘米,重10公斤。其截面为椭圆形,有盖,长子口,束颈,下腹外鼓,圜底,高圈足,圈足沿下

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

中国青铜技术为历史上第一个顶峰时期,当然中国象牙雕刻的历史也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象牙雕刻又称牙雕,是指将象牙雕刻成各种实用器或艺术品的技术,也泛指各种象牙制品。商代的象牙器物与模仿铜器的纹饰而雕刻,而向您展示的这件商代象牙杯——“镶嵌绿松石象牙杯”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商代艺术珍品。

嵌绿松石象牙杯是当时的饮酒器,杯的主体是用象牙的根部制作成的,腹腰中空,杯的把手也是用象牙制成的,象牙杯上部敞口辱薄,杯的中部微有收敛,腹腔下部安有圆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的一侧上下钻有两个对称的小圆孔,以此镶入榫,使杯和手连在一起,杯身通高30.5厘米,杯身通体饰满饕餮纹等花纹,饕餮纹的眉、眼、鼻均镶有绿松石,中下部雕刻有三组变形夔纹,眼用绿松石镶嵌,上部有用绿松石镶的细带纹一圈,下部有三圈,下腰部有一圈,手的两面上部雕成鸟形,钩喙短冠,眼为绿松石镶嵌,背中部雕一兽面,下有一突出的兽头,上竖双耳,用绿松石镶着兽的眼、眉、口、杯身通体饰满花纹,纹饰分为四段。

该杯是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时出土的,该墓出土象牙杯三件,其中两件镶有绿松石,此杯是其中一件,器身的纹饰雕刻结构十分巧妙,再镶嵌上绿松石更加引人注目,它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新的光辉。

虎纹石磬

1950年,考古学家对殷墟武官村大墓进行考古发掘,一件看似并不起眼的石头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注意。这块石头呈片状,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仅为2.5厘米。薄薄的石片表面雕刻有一只老虎,这只老虎怒目圆睁,虎尾上扬,虎口扩张,尖尖的獠牙清晰可辨,老虎的身躯呈匍匐状,做出猛虎扑食的架势。经专家辨认,这块薄薄的石片正是殷商时期所使用的重要乐器石磬。磬是一种由石头制成的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古代先民在生产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乐器。这只石磬表面雕刻的虎型纹造型优美,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专家称之为虎纹石磬。

按照使用场所和演奏方式的不同,磬可以分为特磬和编磬两种。虎纹石磬为特磬,是单个大磬,也是古代人们祭祀天地和祖先时演奏的乐器。在商代,祭天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在盛大的祭祀典礼中,乐舞宏大庄重,而给乐舞助阵的乐器在形式和功能上也要有相应的庄重感。正如这件虎纹石磬,表面以细双线刻画伏虎图案,瞪目张牙的虎形与长度近一米的器形浑然融为一体,让人们对古代先人敲击石磬、众人舞蹈祭祀的宏大场景浮想联翩。

中国古人对制作石磬的石料精挑细选,最终发现了最适合制作磬的石材--灵璧石安徽宿州市自古盛产灵璧石,因其本身密度的不同,所以灵璧石可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虎纹石磬磨制细腻,纹饰清晰,音色纯美,正是殷商时期的先民用灵璧石所创造出来的石磬杰作。

牛尊

2001年1月在殷墟花园庄东地发掘的54号墓。是殷墟发现第三座保存完整、面积较大、出土文物丰富的高级贵族墓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牛尊。

“牛尊”,又名牺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出现于殷墟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由于出现的时间不长,数量也不多,所以非常珍贵。

这件牛尊通长40cm 带盖高22.5cm 腰围52.5cm 重7.1kg。整体呈体态健壮、形象非常逼真的水牛,牛头前伸,头顶有一对向后弯曲的扁三菱状大角,嘴微微张开,面额下凹,目字形眼,眼球上凸,两耳外展,头上有扁三棱状。牛的背部微微下凹,牛背上有一长方形盖,盖中部有一半环形小钮,盖与器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结合的非常巧妙,牛腹丰肥,腹下有思条壮实粗短的腿,组末端显蹄瓣,足后部有突起的小趾,牛臀部呈弧线状外鼓,臀后部有一下垂的短尾,整件器物的外表碧绿,栩栩如生。

牛尊的最大特点,还是表面的纹饰。牛眼两侧各饰一小虎纹,卷云纹角,通体饰有鳞状纹,牛的下颌两侧各饰有一鱼纹,双耳下饰小鸟纹,牛颈上部饰饕餮纹,腹部两侧饰虎纹,虎头向下,对着前蹄,在牛尾的左右两侧,各有一s型的直立夔纹。与牛身扣合的盖钮顶部饰菱形纹,牛足的两端饰有饕餮纹。“牛尊”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参观的宾朋。

在殷人观念中,体格健壮,有一双弯曲而有力的大角的水牛更具灵性,所以让他充当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担负通天地神兽的重要角色,主要用于祭祀。同时牛尊的器身满饰动物纹,在商周时代的神话和美术中,动物或动物纹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祭祀中被视作神奇力量,扮演沟通天地的助手。

这件商晚期的“牛尊”集铸造、设计、雕刻艺术于一身。既是精美的艺术品又是生活中的实用品,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精品。

妇好铜镜

镜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居用品,即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人类使用镜子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古代人类最初是从河池水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的,因此曾有过以水为镜的阶段。在江河池水中看像受大自然条件限制,刮风,下雨时水面不平,或是水流浑浊就看不清楚了。于是从生活经验中发展到用器皿盛水照像,这就是“水镜”.

最早的用陶盆盛水来看自己的形象,我国西安的半坡村出土的原始社会的文物中,就有盛水的陶器。后来有了铜盆,又用铜盆盛水,利用“水镜”只能俯看形象,不能抬头到了青铜时代,由于铜面反光,人们便用铜镜照像。

中国的青铜镜最早出现在大约四千年前的乔家文化遗址。

3300前的安阳殷墟遗址中,同样也出土的一面非常精美的商代铜镜,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内出土了一个直径11.8厘米,边厚0.2厘米的圆形铜镜,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铸有叶脉纹,弓形纽,镜背饰凸玄纹三周。一周素面,二周四出双平行线分为四区,每区有片树叶纹相对两区纹饰相同。外侧整齐排列乳钉纹一周。此镜是我国中原地区最早的铜镜之一。

到了战国时制作轻薄精巧的花纹,多做几何图形或动物形图案。东汉中期到魏晋时,出现浮雕的神兽和画像镜很精美。唐代多于人物,花草,清代以后逐渐为玻璃镜所代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镜子的发展不仅是社会的工业进步,同样也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提高。

偶方彝

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说起青铜,它是人们最早广泛使用的金属,将铜、锡、铅科学混合非常贵重。所以最初只有武器及祭礼用具才能使用青铜。方彝一般为青铜所铸,是古代祭祀中常用的礼器,一般只有身份显赫的贵族才有权力拥有,而且件件精美,造型独特。它一般腹部为方形,或者微鼓、方足、周身都有花纹,方口、顶有一方盖,它与其它青铜器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这顶部的方盖。方盖的形状很像是当时四面斜坡的屋顶,非常独特。但是所饰饕餮纹都是反着的,是错误吗?其实当商人想要取出方彝中的酒,将盖子打开放在桌上,花纹不就是正的。这使我们看出商人心思的细腻和巧妙。

目前所发现的方彝多为单个,国宝偶方彝更为独特,看上去就像两件方彝联成一体,结合而成,郭沫若老先生见到它时非常高兴,将它命名为“偶方彝”。这件偶方彝的口呈长方形,稍内敛,体腔中空,长方形的底部同其它方彝一样也是长方形圆足,并且有一处独特设计:在它两侧边缘的口沿各有7个槽,而且这些槽是专为放置盛酒的斗而设立的,可谓独具匠心。偶方彝的纹饰也十分独特精美,在偶方彝两侧的附耳上铸有象头,象头大耳长鼻。在偶方彝口下中部铸有立体兽头,两侧饰有鸟纹,腹部饰有一饕餮纹。饕餮纹是商代的一种青铜纹饰,古代传说是贪吃的龙,而且怪异狰狞。添以夔龙纹,圈足饰夔龙两组。而状似屋顶的盖子左右两侧各有一方形立柱,盖面中部有一突起的鸮面,两侧饰有鸟纹,整个偶方彝给人以庄严华丽的感觉,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我们从这件偶方彝上也可以看到商朝青铜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那么这件造型罕见,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的主人是谁呢?

1976年,一个考古发现震惊全国。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了一座竖井型墓葬,面积虽然不大,但保存完整,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青铜器、玉器、骨器、宝石器等1928件,其中出土青铜器468件,以武器和造型别致的礼器为主。偶方彝就是其中一件。在上面清楚的铸有它主人的名字“妇好”,她就是甲骨文中记载的商朝第二十三位国王武丁的妻子,并且是我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曾参与祭祀,立有战功,能文能武。在她去世后,偶方彝作为重要的礼器被放在了墓葬的最底层。现在存放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正向世界人民展示着中国先人的智慧。

妇好鴞尊

尊,是一种形体高而大的古代盛酒器,早期的酒尊为陶制,到了商代,青铜质地的酒尊开始出现,并流行于世。作为容酒器的尊,从形状上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三类。鸟兽尊因造型具有雕塑特点,身兼实用、美观两职,故备受人们青睐。

仿照鸮鸟的形象所制成的青铜酒尊在商代晚期极为盛行。鸮,俗称“猫头鹰”。鸮鸟,以其特殊的外表及独有的生活习性在商代人眼中充满了神秘感,久而久之将这种神秘感转化成一种神圣的宗教情感,成为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之一。

妇好鸮尊通高46厘米,重16.7公斤。内壁铸有“妇好”二字的铭文。整体造型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以鸮作生活原型,宽喙高冠,圆眼竖耳,头部略扬,挺胸直立,双翅敛羽,两足粗壮有力,同垂地的宽尾构成一个平面,给人沉稳之感。鸮首后部有一呈半圆形的盖子,盖子的前端站立着一只小的鸮鸟,小鸮鸟后面还跟随着一只小的夔龙。在鸮尊的颈部还出现了一只弯曲变形的鸮鸟,巧妙地构成了把手,使整件器物集完美艺术和实用为一身,浑然天成。鸮尊的噱部和胸部的纹饰为蝉纹,颈部两侧装饰了夔龙纹,在两边的翅膀上对称装饰了盘绕的蛇纹,在尾部还出现了一只展翅欲飞的鸮鸟纹样,整个铜尊的花纹布局可以说是平面线条和立体纹饰的精妙结合。在通高仅有46厘米的鸮尊之上,布满了饕餮纹,云雷纹,羽纹,蛇纹,蝉纹,夔龙纹等八种纹样,每一种纹饰既可以独立表现,也可以相互勾连缠绕,将这个神秘的夜的使者装扮的更加肃穆凝重,同时也透露出几分稚气可掬,天真活泼的艺术气息。

古人在制作鸮尊的时候,不是为了实用,也不是追求“为艺术而艺术”,而是把鸮作为崇拜的对象,是意志和精神的寄托。从妇好鸮尊那毫不掩饰的威慑和怪异夸张的立体造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人类童年时期纯真而高尚的审美观念。它体现了商代青铜艺术特有的庄严狞厉的美,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妇好跪坐玉人

高7厘米,1976年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这件圆雕玉人,是妇好墓中所有装饰品中最精美的一件。玉料为和田玉,呈表色,通体有黄褐色的浸痕。玉人双手抚膝跪坐,头梳长辫盘于顶,头上戴箍形束发器,接连前额上方卷筒状装饰,像一个平顶冠。

人的面庞狭长,细眉大眼,宽鼻小口,方形小耳,表情肃穆,身穿交领长袍,下缘长至足踝,衣袖窄长至腕,腰束宽带,腹前悬长条“蔽膝”,两肩饰臣字形动物纹,右腿饰S形蛇纹,背后有一卷云状分叉装饰物,气度雍容。

跪坐玉人是殷商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它以丰富的想像和细腻的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状貌,玉人身体、衣饰、发型的雕琢一丝不苟,近乎写实,是了解当时衣饰的最珍贵的资料,当为玉器中的绝品。

亚址铜方尊

现藏于殷墟博物馆的“亚址”铜方尊,1990年出土于安阳殷墟郭家庄M160墓中,器型庄重大方,为殷商晚期大口折肩尊之经典之作。器物高43.9cm,重21.4kg,内底中部铸有“亚址”二字,其方口外侈,束颈,斜肩,平底,高圈足外撇。器体共有八组扉棱,口沿处扉棱伸出口沿外近3厘米,气势颇为壮观。口下饰一对倒夔蕉叶纹。腹及圈足四面为分解式的大饕餮纹。饕餮眼呈圆角方形,有长条形瞳孔,目上有眉,大张其口,云状大耳以扉楞作鼻梁。肩部及腹部、圈足的饕餮纹之上有一夔纹带。方尊肩部四角及四边中部,各有四个圆钉头,其上分别套有象头和鹿头形饰件。象头长鼻圆眼,象牙高挺;鹿头生有大角,似手掌,五指张开。这八个兽头皆为单独铸造出来,被安放在钉头上,兽头是活动的,可以随时取下,这种利用榫卯结构铸造的方法在商代铜器中极为罕见。

此件方尊,与传世的清宫旧藏——“亚酗”方尊、“亚醜”方尊和“亚醜者(女司)”方尊的形制、纹饰和大小基本相同,特别是与后者,连重量都完全相同。成组的“亚醜”器多出土在山东青州益都苏埠屯大型商墓中,青州在商代原属东夷薄姑氏所统,可以想见殷墟M160墓的墓主与当时的东夷薄姑氏族之间存有某种特殊关系,亦是商文化在当时分布于山东半岛的又一例证。

其他铜器

其他玉器

石器

陶器欣赏

其他

此博物馆建议有条件的朋友一定前往,对于了解商周器物的完整性、整体性和北方物件地域特征有非常丰富的物件参考和学习信息。

〔交通指引〕: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殷墟路北端,距安阳市中心5公里,游客可通过二种方式到达。

汽车〕:自驾车沿京珠高速公路安阳北出口站下道(全程约180公里),沿人民大道至第五人民医院右转即到。(车程约8公里20分钟)。

〔公交〕:1、6、15、18、39、41路,殷墟站下车步行5分钟即到。

火车〕:安阳站下,在文化宫乘1路公交车殷墟站下,右转步行5分钟即到。

票 价:90元/人

讲解费:80-120元

开放时间:8:00——18:30(4月—9月)

8:00——17:30(10月—3月)

电 话:0372—3932171/3161009

传 真:0372—3161009

网 址:www.ayyx.com

地 址:安阳市殷墟路北段

阳关景区和阳关博物馆是不是一个地方?门票是怎么样的?

一、阳关景区和阳关博物馆是不是一个地方?门票是怎么样的?

阳关景区和

阳关博物馆

的门票是

通票

50元

不过要去阳关景区要做

观光车

要另外10元钱

或者跑过去】

二、阳关的保护状况

1981年、1989年、2011年敦煌市政府曾于三次公布阳关遗址保护范围。1989年划定的保护范围为:东起南工、阳关村耕地,西至青山梁,北至墩墩山,南到元台子山,包括烽燧、古董滩及西土沟两岸。

最新版本划定的阳关遗址保护范围则为:东以阳关镇大沟农业绿洲西边缘为界,西至西土沟以西2~2.5公里垄状沙丘密集带边缘;南抵元山子烽燧以南100米,北达阳关烽燧以北900处农业绿洲边缘、中窝铺、西土沟引水渠一线为界。显然,这两个范围多有重合之处。

2000年左右,甘肃省文物专家敦煌人纪永元介入阳关保护与开发。纪永元认为,阳关遗址存在古关遗迹、古城遗迹、古道遗迹、古长城遗迹、古墓葬遗迹、古水源遗迹等6大遗迹,“这是阳关最精彩之处”。

2000年6月,纪永元与敦煌市政府草签了《阳关保护开发合同》:政府投入土地和文物资源,敦煌阳关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2001年以来,生态园未按规定申报,未经批准,就在阳关文物保护区内擅自搞所谓的生态养殖、防风治沙、旅游开发等项目,大肆违法动土挖掘,肆意开挖水渠,筑坝拦水,修建养鱼池,致使阳关文物保护区内大量古墓葬、古遗存遭到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003 年后,阳关博物馆落成。纪永元也多了一个头衔,阳关博物馆馆长。纪永元表示,除了文物本土之外,周围环境特有的地形地貌,构成的古道边关边塞诗的文化意 象,阳关已经成为文化人的心理驿站。阳关虽然盛名远播,但是面对“听关不见关”的现实尴尬,纪永元萌生了建设阳关的念头。

2014年甘肃省8位文物专家等人士向敦煌市政府提交了的一封联名信。联名信称:“阳关故址(包括墩墩山烽燧和古董滩)、西土沟墓群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久远,风雨浸蚀、沙洪肆虐已经使阳关地区文物遗址、遗迹岌岌可危,而人为的破坏更是加速了湮没的进程。”

2014年3月28日,敦煌市国土局、林业局、文物局、规划局、土地局五部门联合执法,下发5份行政处罚决定,全面叫停企业一切建设,立即拆除省级文物保护范围内的一切违规建筑。

2014年4月,这封联名信很快得到重视。接到甘肃省有关领导的批示后,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率队赴阳关遗址现场调研督查。

2014年7月8日,甘肃省文物局致函敦煌市政府,要求敦煌市“尽快对阳关遗址范围内违法建设案件进行全面调查,切实查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并认真处理,彻底停止在文物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活动,把对文物及其环境风貌造成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敦煌阳关怎么走?阳关博物馆怎么去?

敦煌市至阳关有柏油马路相通,可在市区包车前往阳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区西南70公里处,是由汉唐历史遗迹、大漠自然风光、生态农业观光以及阳关博物馆等景观构成的具有文化价值型、旅游观光型、休闲体验型等多元素的特色景区。

四、敦煌八景

1、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2、鸣沙山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 米处,这里沙山与泉水共处,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代称“沙角山”、“神沙山”。在这里你可以爬上鸣沙山,俯瞰月牙泉,还能在山顶上欣赏大漠日落,感受西北大漠的苍凉广阔。

3、月牙泉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这是鸣沙山景区最著名的地方。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

4、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悲壮苍凉,引发人们对古老边塞的向往。玉门关建于东汉年间,又称小方盘城,随丝绸之路的兴盛而繁盛起来,曾经是西域商贾和中原人士络绎往来的必经之地。因为和田美玉自古从这里输入中原,所以被人称为玉门关。

5、阳关遗址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曾经的交通关隘,如今已是一片荒芜,只有漫漫黄沙似乎还在诉说着曾经辉煌的历史。如今阳关遗址又称阳关博物馆,是一处以古阳关遗址为基础修建的景区。

6、雅丹魔鬼城

“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新发现的这处雅丹地貌,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它的形成经历了大约70万年到30万年的岁月。当大风刮过时,会发出各种怪叫声,因而也被人们称之为“敦煌雅丹魔鬼城”。

7、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千米。敦煌影视古城是1987年中日合拍的历史故事片《敦煌》时仿造宋朝沙州古城建设,后来又成为《封神演义》、《新龙门客栈》、《奔跑吧兄弟》等众多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取景地。

8、三危山

三危山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绵延60公里,主峰在莫高窟对面,三峰危峙,故名三危。三危山被誉为敦煌第一圣境,莫高窟因三危山之佛光而建。敦煌人称三危山为坐镇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将三危山列为敦煌第一景,称作“危峰东峙”。

1、莫高窟

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2、玉门关

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千米处戈壁滩中。关城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

3、阳关

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阳关镇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阳关名扬千古。

4、三危山

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三危山东西数十里,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三危山古代又称碑羽山、神羽山,从敦煌绿洲看,隐三峰崇之,如危欲坠,而得名三危。敦煌人称三危山为坐镇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将三危山列为敦煌第一景,称做“危峰东峙”。

5、鸣沙山

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 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 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6、月牙泉

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在鸣沙山下,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

7、雅丹地貌

地处敦煌西200公里处,分布区长宽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长200~300米。又名三陇沙的地名始见于汉代,位置在古玉门关外,丝绸之路北线由此通过。三陇沙雅丹地貌,其走向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

8、敦煌古城

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造沙洲古城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敦煌八景

敦煌八景,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包括月牙泉、沙泉、鸣沙山、莫高窟、雷音寺、民俗博物馆、白马塔、白云观、阳关,自然景观丰富,戈壁大漠特色鲜明等,门票免费。

八景之一

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根据1960年的数据,月牙泉平均水深是4至5米,最深处达7.5米,而在后来的40年里,月牙泉水位逐年下降。到了1990年代,月牙泉水面已经大面积萎缩,月牙泉的平均水深是0.9m,最深处仅为1.3m。

八景之二

沙泉,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二,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

八景之三

天地奇响,自然妙音──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鸣沙山、沙峰起伏,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是“敦煌八景”之三,景名“沙岭晴鸣”。

敦煌,敦者,大也,煌者,胜也。敦煌者,盛大辉煌之意。

敦煌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甘青新三省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沉淀,使敦煌成为了中国的文化圣地。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曾经在这里交汇融合,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中尤以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两关遗迹,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西湖阳关湿地更为神奇,令人惊叹。走进沙洲夜市,步行商业等。

处处彰显了敦煌文化特色,荟萃东西南北特色餐饮和名优小吃,挖掘推出了敦煌八景宴,敦煌宴,大漠风情宴,敦煌舞宴四大美食系列,并获得全国美食节金鼎奖,其中以唐乐宫商务酒店独立研发创作的敦煌八景宴独领风骚,最为有名。

月牙泉碧波澄清如镜。党河雪润清流,宛如玉带。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城向人们诉说着敦煌的昔日辉煌,千佛神窟,壁画惊魂,雅丹沙岭,鬼斧神工,三危圣境,久负盛名。黄沙呼啸,战马嘶鸣记录着悠久的历史传奇。

敦煌,令人神往的地方。素有戈壁沙漠绿洲,东方艺术明珠,人类文明曙光,世界艺术宝库等美誉。荣获中国感 动世界品牌城市,国家旅游名片城市,中国十佳宜游城市等称号。

敦煌历史文化悠久,元鼎六年汉武帝在此建郡,公元前2年,张骞通西域凿通了丝绸之路,敦煌便成了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中心。

品敦煌名胜,在明清时期敦煌便有了:危峰东峙,千佛灵岩,月泉晓彻,沙岭晴鸣,党水北流,秀壤春耕,两关遗迹,古城晚眺,八景之说。新增加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雷音寺,敦煌影视城,党河风情线,卧佛,西湖阳关国家自然保护区,梦柯冰川等新开发的旅游产品。

五、博物馆是什么意思啊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六、5.玉门关 阳关

文/若伊

多少年来,玉门关和阳关一直是我梦牵魂绕的地方,我期待着有一天可以亲自一睹其风采,亲自站在那片土地上,穿越时空去感受汉时铮铮铁马和唐宋时的繁荣通市。这一天终于来了!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2007年5月15日,我们从雅丹出来沿原路返回去玉门关。10:30左右我们到了玉门关,昔日著名的关口,历经岁月沧桑之后只剩下黄胶夯筑的方形关城。

终于站在这里了!风轻轻吹过,我闭上眼睛,感受着脚下自土地里传来昔日万马奔腾的震动,感受那“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势和历史在这里留下的悲壮。如今,仅剩的这一方关城如期颐般静静立在一片淡黑色的戈壁之中,陪伴它的或许只有这“玉门关遗址”碑了。这就是多年来我所梦的地方,曾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所描述的地方。

我们到的时间没什么人,居然还看到了一名导游,导游费是不含在门票中的,每一个人还要再给导游1.5元,虽然钱不多,但我们不喜欢这样计价方式,也就没有跟着导游。

当我还面对城外的戈壁沉浸在自己的百感交集之中的时候,齐老师唤回了我的思绪,转头一看另外两位早已无踪迹。齐老师说他们早已回车里等了,可能是外面太晒了吧。看看时间也不早了,我也转身 一同向所谓的门口走去。上车前我停下又回望了一眼,这个牵绕了我少年、青年时代的地方,这个可能以后不再有机会来的地方。纵然是万般不舍,我也只能低头进车,按计划去下一站了。

汽车继续顶着太阳在戈壁上奔行,有些地方的道路正在修,一路颠簸着前往阳关。面对那一望无际的戈壁,外面又晒又热,我不觉又打起了盹。等再睁开眼睛,居然看到有了大片的绿荫,似乎这是来敦煌后第一次看到有绿色的地方,大家不免讨论回头是否在这里找个农家院吃饭。12:47我们到了阳关门口。

阳关现今与玉门关截然不同,或许因为私人承包所以看起来维修的略微好些吧,有新建的阳关博物馆,仿汉唐风格的。同伴们说这还差不多,玉门关那样子收40元门票有点太黑了。

       买完票后导游带我们去参观新展馆,为我们介绍丝绸之路、阳关的历史,在这里我和齐老师终于在沙盘前搞清楚了阳关和玉门关的关系。

       话说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据说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阳关。它和玉门 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在离开两关以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

       阳关和玉门关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

     参观完新馆,我们买了通关文牒纪念品,请扮演都尉的工作人员在文牒上写上我们的名字,拿到通往旧址的“关门”,请扮演士兵的工作人员盖上章。导游说在古代,我们这就算是拿了护照出国了。

接着我们一行四人加上导游,骑上骆驼组成驼队到阳关旧址参观。虽然我在那高大家伙身上一颠一颠的有些紧张和提心吊胆(恐高症伤不起啊),但平生第一次真正骑骆驼感觉也挺有趣的,只是在它起来和跪下的时候猛地一下子还真有点害怕。这里要爱心提醒一下:据领驼人讲,骆驼在热天里也是会有脾气的哦,它们的叫声可能就表达了某种情绪呢。

阳关旧址和玉门关旧址类似,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也被一圈栅栏围了起来。因为此时正是阳光强烈的时候,我们都累也有些渴饿了,就都留在亭里远远的望着,听着导游讲解。

      据说阳关是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这里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引人瞩目。

      或许因为是通往西域的最后一道关口,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阳关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意味着分离。可看今日的阳关,早已不再是王维笔下的“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来时看到的大片绿荫,这里如今已是柳绿花红、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了吧。

      墩墩台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头的大沙滩,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 听闻这里流沙茫茫,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俯拾皆是。故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

      与玉门关茫茫一片戈壁不太一样,阳关有一边还能看到郁郁葱葱的绿,这为它添了几许生机。玉门关的戈壁似乎有些偏黑色,而这里有些偏红色。一边和导游聊着,我们休息了一下,拍了些照片,看看时间又坐上骆驼返回新馆。

感叹着沧海桑田,我们诵着王维“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H熬∫槐疲鞒鲅艄匚薰嗜恕!贝┕艄匦鹿荩顺道牖厥星鸪嫡尽

敦煌市已经有了自己的火车站,我们从这里买票去嘉峪关。我依稀不舍,这次还是略有匆忙了,没有事先好好回忆下历史,只凭着一股子内心的呼唤就来了。想着莫高窟的石壁、雅丹的舰队、玉门关仅剩的方城,阳关的戈壁和绿荫,我心里五味杂陈。

       19:25,N858次列车开动了,载着我们离开了敦煌。对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我们不过是千万年岁月中的匆匆过客。再见了,敦煌;再见了,飞天;再见了,玉门关……

PS:

1、玉门关门票40元/张(学生证没起作用,工作人员说没学生票。我们估计是凌晨工作人员睡得正香还没反应过来吧)。

2、雅丹门票40元/张(学生证半价票)。

3、阳关门票25元/张(学生证半价票)。

4、阳关驼运40元/人,通关文牒纪念品30元/人。

5、游雅丹、玉门关和阳关租车费90元/人。

6、补充饮水等费用16元。

7、敦煌至嘉峪关N858车票31元/人。

七、阳关镇的旅游资源

阳关镇紧紧围绕境 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古迹众多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逐步形成了以水上娱乐、文化古迹游览、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建成了野麻湾度假村、新工坝游乐园、高老庄度假村等一批旅游景点。进一步丰富了古阳关文化内涵,建成了阳关军事博物馆。

这里四周沙漠戈壁环抱,规模连片的茂密葡萄胜景与阳关古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天然的生态旅游区相映成趣。游人置身其中,犹如到了世外桃源,真是游兴盎然,流连忘返。阳关镇充分利用葡萄产业的特色优势和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大力发展集葡萄田园观光、农家小舍休憩等突出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建成旅游农业专业村1个,重点建成了反映明清风格古朴典雅的农家园7处,开放性观光葡萄园、枣园80余亩,把农业生产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和致富途径。

古阳关下的林场村依托古阳关旅游热线的必经之路及突出特色的葡萄园美景的优势,积极发展“葡萄田园风光游”,形成了旅游农业专业村,已建成不同规模、风格各异的农家园6家,从业人员27人,年接待中外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经营收入近40万元。农家园成为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健身习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场所,极大地丰富了阳关旅游热线的活动内容,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八、博物院和博物馆有什么区别?

没区别,因为“博物馆”和“博物院”是同一个英文词汇“museum”翻译过来的,只是有的作者翻译“museum”这个英文叫“博物馆”,有的作者叫这个英文叫“博物院”,这俩词意思表达完全一致,随时可以互换。

要理解这两个词语,博物馆的起源肯定要了解。

博物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起源说白了就是大家收藏珍品,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那时叫“mouseion”,意思就是供奉女神缪斯的处所。

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城的宫殿里建立的一个mouseion,存放的是亚里士多德学院里的一些珍品,不过它属于一所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学院的联合体。

到了罗马共和时代,皇室、贵族私人收藏珍品开始兴盛,有人还建造了陈列室供人观赏。

中世纪时期,欧洲一些大教堂有了专门的珍品室,主要用来保管和陈列珍奇物品及遗物。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现了很多希腊著作手抄本,还有古罗马雕塑,以及对殖民地奇珍异宝的掠夺,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博物馆的产生,那些收藏品就是现在博物馆的基础和核心。

1789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大量欧洲艺术珍品变成了国家的,于是政府下令在卢浮宫建立中央艺术博物馆,正式向外开放。随之,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国家博物馆。私人博物馆也相继开放。从而,开始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

时间到了19世纪,博物馆在欧美国家已经很普遍了,集收集、保存、展示、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机构。

“二战”之后,全世界博物馆的数量极速增加,新类型不断产生,博物馆成了各国教育和文化服务的重要部分,也成了旅游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场所之一。

当时众多博物馆主要分三类:艺术、历史以及科学博物馆。其中艺术博物馆主要展示藏品的美学价值,例如绘画、雕塑等,还有民俗、原始和现代艺术。历史博物馆,从历史角度展示藏品。科学博物馆主要是自然科学、实用科学、技术博物馆等。

最后mouseion一词,演变为英文“museum”,意思就是上述各种场所的总称。

那这个词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19世纪后期,正值洋务 动、维新运动,那些去过西方的中国人提倡引进“Museum”。

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了,“Museum”的中文名叫什么呢?

怎么叫都不犯法,大家肯定都有自己的理解,比如古玩库、万种园、积宝院、集奇馆、博古院、陈列所等。

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叫法,比如清末思想家王韬在《漫游随录》中以“博物院”形容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以“博物馆”来日本博物馆。

1905年,实业家张謇自己出钱创建了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从此开启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新纪元。

到了民国时期,是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30年代中期,全国博物馆的数量近八十座。而当时“Museum”的中文名字五花八门。

但叫“博物馆”和“博物院”的还是少数,它们不相上下。当时讨论叫法的时候只是着重功能性,并没有在意“馆”和“院”的差别。

1930年,国民政府《古物保存法》中使用了“国内各博物院”的说法,“博物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通称;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创建,选择用“博物馆”来称呼“museum”。

1949年之后,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成立,在随后的几次座谈会中,基本确立了博物馆的性质、作用和意义,这个时候采用“博物馆”这个通称。

1982年《文物保护法》颁布,就是使用的“博物馆”这个称呼,最终“博物馆”成为书面认可的通称。

其实博物馆和博物院本质上并没有区别的,功能也都是一样的,比如文物、标本的收藏与保管,还有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等功能。而且,咱们国家对博物馆机构的管理区分,只存在性质、分类和分级等方面的区别,没有区分什么博物馆和博物院的说法。

至于一些民间的说法,比如博物院听着比博物馆规模大、等级高,院长比馆长地位高,都是一种误解,并不是业界权威说法。

总的来说,你可以把“博物院”看作是“博物馆”的一个别称。有人说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的,这类博物院只是沿用民国时期的称呼罢了。而一些“博物馆”改名为“博物院”,很多都是老馆新建或多馆合并,为了显示新面貌而已。

九、想在寒假期间去一次敦煌,主要目的是莫高窟。因为是第一次去,并且一个人,所以希望前辈或者有经验者指导

敦煌的主要景点是莫高窟、阳关、玉门关、雅丹地貌、鸣沙山―月牙泉。

一般两天就够了,如果三天就玩得更好了。

从天水到敦煌坐K591次火车,头一天14:53发车,第二天9:27到敦煌火车站。出站后,到马路对面坐12路公交车到莫高窟。整个参观2-3个小时就结束了,参观完之后坐12路公交车到市区沙洲市场吃午饭,然后坐3路公交到鸣沙山即可。月牙泉就在鸣沙山脚下,在沙漠中。你可以考虑在鸣沙山上看日落,很浪漫的。之后再坐公交车回市区,找地方住下,到沙洲市场吃晚饭。

吃晚饭的时候,可以找些散客一起拼团到雅丹地貌,途中会经过玉门关――其实就是个土堆,没啥看头。貌似也有公交到雅丹地貌,你坐12路公交的时候问下师傅。雅丹地貌看日出很好,可以拍出很美的照片,建议你们带个好相机。从市区到雅丹约需2小时,游览时间么不好说,那地方太美了,舍不得走。

从雅丹回来后,可以根据时间决定是否去阳关博物馆。从市区打车到阳关博物馆用时近一个小时,游览整个博物馆需要2个小时左右。

最后整个游玩结束之后,可以到沙洲市场旁边的市场里买些特产和纪念品。然后在丝路宾馆门口坐12路公交 火车站即可。

十、最近想到敦煌旅游,不知道敦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敦煌有什么好吃的,几天需要多少多少钱。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遗址:玉门关遗址:西千佛洞:敦煌沙州故城 珞丹魔鬼城:

雷音寺: 榆林窟,三危山,敦煌博物馆,河仓城,雷音寺,民族风情园,南湖自然保护区,桥湾城,三危圣境,锁阳城,湾腰墩自然保护区,西千佛洞西云观,悬泉置遗址,阳关沙漠森林公园,阳关,敦德冰川,敦煌古城敦煌电影城,哈尔腾国际狩猎场,汉长城,寿昌城,渥洼池,五个庙石窟,阳关博物馆,白马塔

一般主要玩的常规路线就两条:

敦煌东线: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西线:雅丹,玉门关,在市区都有公交车。建议包车或打的,拼车,价钱也不贵。

如果时间充足敦煌景点还有阳关,西千佛洞,敦煌影视城,敦煌博物馆等,敦煌夜市很好特产和小吃。

至于费用就要看你怎么消费了路程有多远,除去路费只是在敦煌玩的话省一点3000左右就够了。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资料里有联系方式。

本人常年承接敦煌旅游租车服务,以热诚好客的心态广交天下来敦旅游的朋友----敦煌张师傅:敦煌游(路线简介) 1、莫高窟 月牙泉 一日游包车费用据游玩时间决定,价格电议---不含景点门票 2、阳关 玉门关 古城 雅丹地貌 西千佛洞,一日游包车不限时----不含景点门票 3、瓜洲榆林窟 梦柯冰川一日游包车不限时----------不含景点门票 4、敦煌D青海湖4-5日游景点包括 莫高窟 月牙泉 阳关 玉门关 古城 雅丹地貌 西千佛洞 茶卡盐湖 青海湖 鸟岛151 塔尔寺 等线路,以上还可根据自己情况决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