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王殿

格萨尔王殿

格萨尔王殿,座落在卧龙山龙鼻子的洞窟里,窟长70余米,宽12米,高3米多。正面窟内是格萨尔跨神骏,持刀负箭,珠毛手捧哈达送格萨尔出阵的场面,窟左侧甬道中塑有格萨尔岭国以总管贾擦协尕尔为首的36位将领,进入殿内众英雄跨俊马,手持各种武器、神态各异,豪气满怀,象出阵前一样威武,如此众多英雄的塑像,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格萨尔是一位藏族英雄,他降魔除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约在十至十一世纪,就在我国有雪域之称的西藏、风光绮丽的青海湖边,巍峨雄伟的日月山下,丝绸古道的陇原大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美丽的孔雀之乡的云南等省区藏族民间广泛流传,在裕固族地区也广为传颂。这部英雄史诗比世界上“五大史诗”的总和还要长,共有200多部,一千五百多万字的巨著。国际学术界将它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他镇伏了率兽食人的妖魔,驱逐了虏掠百姓的侵略者,并和他的叔父晁同──叛国投敌的0贼开展了毫不妥协的斗争,赢得了部落的自由和平与幸福。藏族人民有诗赞道:举世英雄格萨尔、力战群魔定乾坤,雄狮大王格萨尔,英雄功绩传千秋。

青海果洛,格萨尔王狮龙宫殿英雄史诗,造福百姓使命的英雄形象

藏地英雄的行宫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主人公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塑造的一位天神赋予神奇力量,负有降妖伏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使命的英雄形象。时至今日藏区许多地方仍将其信奉为消灾灭殃的象征。

格萨尔王狮龙宫殿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格萨尔人物。宫殿四周呈现八宝如意图山形,1000多条山沟犹如连心的叶纹,东南西北都朝向狮龙宫殿。整个宫殿的总面积达180平方米,高约40米。在玻璃瓦顶上安装了塔尖顶宝幢和铜质镀金祥麟法轮。

塑像的内藏里都有舍利塔、各种各样的佛陀菩提佛像、密宗四部和修行佛法等各种经典、贤哲大师们的遗骨和舍利、佛法僧三宝、圣物、法衣以及收集来的各种汉藏法物礼品。

交通指南:格萨尔王狮龙宫殿位于果洛达日县城西侧,县城溯黄河向上15公里处黄河南岸的一块平台上,距县城公路距离在约18公里。游人可在达日县城内包面的前往,来回车费约20元。

开放时间:9:00~18:00。

餐饮住宿:宫殿内设有招待所,有造型精致而洁净的常住僧舍七间,有茶房、院落和大门等,可就地食宿

格萨尔王城City Walk路线怎么安排

最近有小伙伴想到这个格萨尔王城去玩玩,话说这里非常的适合这个City Walk,那么相关的路线应该怎么安排呢?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下面给大家推荐推荐。

格萨尔王城,位于甘孜县城东南部,北临国道317,南部临近雅砻江,依山傍水,最是诗情画意的地方。

格萨尔王城City Walk路线怎么安排

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却又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城。踏入城门,入眼一片五彩斑斓,红墙青瓦、金碧辉煌......一花一草,仿佛都带有浓浓的文化气息。登上城墙,在秋风萧瑟中,俯瞰整座城的风貌,偶尔抬头间,雁过留声,霎时,心中仿佛感受到剧里朝代更迭的心潮澎湃。

格萨尔王城City Walk路线怎么安排

格萨尔王城可分为“王城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等,景区内可泡温泉、可购物、可住宿,享有一切旅游服务。置身于格萨尔王城里,晚上一起在星夜下,唱歌跳舞,畅意交谈,体验那段被时代遗忘的人文传奇。

格萨尔王城City Walk路线怎么安排

踏着慵懒的步伐,远眺卓达拉雪山,近观珠牡圣湖,感受这座千年王城最宁静致远的惬意。再深的院子,也关不住格萨尔王城绚丽斑斓的秋色,再匆忙的脚步,也在陌路花间中缓了下来。

探访“玛地甘德”:格萨尔王史诗故里

《格萨尔王》史诗被称作是“东方的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青海藏区传唱了千年,现存的《格萨尔王》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且内容仍在不断增加,2006年我国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格萨尔王》史诗以及格萨尔王的故事充满了各种魔幻的色彩,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曾回忆:“我生在青海安多藏区的昨那村,我从小就接触传统藏文化,这种文化确实有一些神秘和魔幻的地方。我身边也有神授的真事:一个完全不认识字的放羊娃,突然有一天昏睡过去,睡了七天七夜之后,醒来就能滔滔不绝地讲《格萨尔王传》,词汇量很大,情绪很优美,完全超出了他的知识水平。”在青海藏区,大家对于格萨尔王的故事非常笃定,“神授”这样玄之又玄的事情也屡屡发生。

最近,澎湃新闻去到被认为是格萨尔王史诗的故里——青海果洛甘德县甘德县的德尔文村于2006年申报格萨尔王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曾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格萨尔史诗文化村,据当地学者介绍,2006年时,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曾来到德尔文村一家一户找村民录制格萨尔王史诗,发现无论老幼,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唱出或者说出格萨尔王的故事。

德尔文村

1

格萨尔王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

在接受澎湃新闻的专访时,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果洛州《格萨尔》研究学会会长董·诺尔德告诉记者,格萨尔王的故事三分之一是历史、三分之一是神话传说、三分之一是宗教的改写。

关于格萨尔的诞生,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依照《朗氏家族史》记载,确立了历代岭仓王朝世系和格萨尔王族源为藏族六大姓氏中的“顿”姓氏后裔,诞生在四川德格县境内的岭·阿须之地,格萨尔王狮龙宫殿所在地为岭·俄支寺(今四川德格县境内),而格萨尔后来一生活动的区域则散布在青海、西藏等诸多地方。

甘德地区的历史要追溯到唐朝,当时在青海地区逐渐形成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唐朝多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甘德县所在的区域在唐朝时就属于“羁縻州”。而据考证,格萨尔王在青海的活动就和唐朝的这次对党项族的大规模内迁有关,很多部分迁走以后,剩下的部落群龙无首 诺尔德认为,历史上的格萨尔王的活动就是在这一阶段,他在草原上到处征战,征服了诸多部落,历史上的格萨尔王就与今天甘德地区有诸多联系。

甘德县城的巨大的格萨尔王的雕塑

诺尔德认为,在标识格萨尔王和青海的关系时,也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坐标:阿尼玛卿雪山(积石山)。许多关于格萨尔王的史诗中都谈及阿尼玛卿山神是“战神大王”,说他是史诗主人公格萨尔所在的神山。相关史诗文本中也说:格萨尔是阿尼玛卿山神与龙女梦合而生,安多藏区百姓非常信奉阿尼玛卿雪山,素有对其虔心供奉,顶礼膜拜的传统。文献记载中,格萨尔王活动的区域为积石山旁、析支河(古黄河上游)畔,而以这两个坐标标识出的区域,则是在今天青海果洛州附近,这也是将历史中的格萨尔王与今天的果洛与甘德地区联系在一起的重要证据。

格萨尔王在藏区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在很晚的时期才逐渐有文字的记载,口耳相传就造成传播过程中人为添加的内容很多,许多在藏区神话中才有的故事和内容、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也被添加在格萨尔王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身上,比如传说中格萨尔王受命降临凡界,镇伏了食人的妖魔,驱逐了掳掠百姓的侵略者与妖怪,并和他的叔父晁同——叛国投敌的奸贼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等等,诺尔德认为这些内容构成了神话意义上的格萨尔王。

藏族举行大型活动之前的“煨桑”仪式,相传格萨尔在征战前会对臣民、将士说:“上玛迦山峰之巅,煨名贵柏桑之叶”。

诺尔德谈道,格萨尔王的宗教化和释迦摩尼佛教传到藏区有关,“密宗传过来以后,格萨尔王开始密宗化,比如说格萨尔是莲花生大士的使者或者化身之类,而格萨尔王的相关人物,比如他的王妃也被认为是白度母的化身,格萨尔王的八十大将都被和藏传佛教中的许多人物联系到一起。”

甘德当地的格萨尔文化广场及格萨尔王雕塑

2

7月,“史诗故里·精彩甘德”第二届格萨尔文化旅游周暨甘德县建政65周年庆祝活动在甘德县德尔文村举办,记者也实地探访了被称为是“史诗第一村”的德尔文村。

德尔文村人自称是“三果洛”(对青海果洛地区藏族部落的传统称谓)的后代。“三果洛”,即班玛本(“本”意为10万户)、昂钦本、阿什姜本,这里是全民信仰佛教及格萨尔王的地方。德尔文部落属“三果洛"中的阿什姜本,主要居住在甘德县柯曲镇境内,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共有牧户500户,人口为2518人,全部牧户共有牲畜28830头。

德尔文村的异地搬迁房

数百年来,德尔文部落就以虔诚的信仰格萨尔王,且以能够传唱格萨尔王 诗为人所知。德尔文部落深信自己是董氏格萨尔王的后裔或与董氏格萨尔王有某种特殊的渊源,同时,也和其他藏族人一样深信董氏格萨尔王是莲花大师的化身,是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救世主。

2006年德尔文村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和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格萨尔》文化中国第一史诗村,相继出现了影响果洛《格萨尔》文化传承的挖掘大师谢日坚措,被国家四部委命名的“唱不完”格萨尔说唱艺人昂仁、“写不完”格萨尔艺人格日尖参、“画不完”格萨尔艺人阿吾尕洛以及专门研究格萨尔文化的州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格学专家措吉多杰等。

记者走访时,看到政府为异地搬迁修建了整饬的黄色房子,只是大多数牧民都赶着牦牛去了夏牧场,所以房子很多都是空的。我们去到了一户牧民才让扎西的家里,他家的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书架上摆满了关于格萨尔王的书,他介绍说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不识字的时候,《格萨尔王》的相关书籍就是他的启蒙读物,他就是在一边吟唱史诗的过程中,一边学习的藏文。在书架的一角,格萨尔王的照片和才让扎西信奉的一位活佛的照片摆在一起。才让扎西拿起一本《格萨尔王》随机唱了一个唱段,他说如果想听,他可以组织起全村的人来一起吟唱。

才让扎西

才让扎西家里翻破了的《格萨尔王》的相关书籍

德尔文村的牧民们都以自己是格萨尔王部落的后代自居与自豪,村民们介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谢热尖措就诞生在德尔文部落,他是德尔文部落的格萨尔王祖先,也是岭国大将志嘎德曲江威那之子南卡托合杰的转世,他以记忆前世的特殊智慧撰写和说唱过《大食财宗》《赛马称王》《香雄珠宝宗》(书现已失散)等十多部格萨尔王史诗,对格萨尔王史诗在德尔文部落世代相传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之后能唱出七十多部格萨尔王史诗的谢热尖措之子便是被国家命名为“唱不完的格萨尔说唱家”的昂旺仁增。

格萨尔王的故事在持续的讲述中细节也逐渐被丰富,为此,它被称为是活态的、讲不完、写不完的史诗。如格日尖参从1987年开始创作《格萨尔》第一部作品《列赤马宗》以来,先后写出10部《格萨尔》文本。有《米孟银宗》《董代王流记》《姜岭大战》《沃客神链宗》《罗刹安刀宗》《门格尔香料宗》《尼泊尔羊宗》《美女歌喉宗》《三十六将谱》等,其中《董代王流记》已出版。格日尖参自称属“德仲”(伏藏艺人),能用书面撰写的形式自写《格萨尔》,不论撰写哪一部分,主要人物、场景及过程都汩然而出。

盛夏的青海草场上点缀着许多小花,风一吹草和花都随风摇曳,是草原上亘古不变的风情。我们也找到了当地的一位格萨尔王的说唱艺人

班玛桑吾,他带着一个小孙女一个小孙子坐在帐篷前,说唱了《格萨尔王》史诗中“煨桑”的一个片段,老人先是念白,后开始吟唱悠长又有节律的唱段。

班玛桑吾

3

从德尔文村将目光收回,回 到甘德县县城,作为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县城之一,甘德县的藏民人数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当地海拔几乎都是4000米以上,即便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暑热炎炎的八月,甘德县的气温也会在早晚掉落回零摄氏度左右。县城四周都是温润地铺张开的山丘与漫无边际的草原,大概8到9点之间天空才渐渐暗下去,每一天的时间都格外漫长。

甘德县也被称为“格萨尔马背藏戏文化艺术之乡”,甘德被人们惯称为“玛域甘德”,其中“玛域”一词在格萨尔史诗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其藏语意为黄河流域,是格萨尔王经常活动的地域。

藏戏

草场的面积广大,也给了很多小动物活动的空间,在低矮的草原到处都是洞,当地的高原鼠兔泛滥,虽然每年政府都在其繁殖的季节投药灭鼠,但仍难以遏制其发展,凡有寺庙的地方都聚集着大群的乌鸦、有时候有鹰与秃鹫在盘旋。当地的野生动物还有鹿、麝、雪豹、猞猁、野驴、黄羊、岩羊等,当地政府介绍,冬天食物短缺时,岩羊黄羊就会下山,聚集在寺庙的周围,寺庙的僧人会投喂食物给动物

青海鼠兔

甘德县城也有多处为格萨尔文化修建的纪念广场、纪念宫与地标性的雕塑等等,比较突出的如格萨尔酥油花展示宫,这里有用酥油花技艺塑造的长52米,高2.8米的格萨尔史诗故事墙,主要展示了50名格萨尔大将和70只动物,还有云彩、树木、花草等形象,塑造工艺繁复。酥油雕塑在藏区并不难见到,但是如此大规模的以格萨尔文化为主题的则不多见。甘德县政府介绍,格萨尔酥油展示宫是由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人民政府于2014年投资建成。

政府也将酥油雕塑结合扶贫工作,投入122万元在全县六乡一镇聘请20余名酥油雕塑艺人到这里以《格萨尔》史诗为内容,进行格萨尔人物、动物、花草艺术雕塑,雕塑艺人们需要先把手浸泡在零摄氏度的凉水里然后再雕塑,酥油雕塑的保存也对温度提出要求,这里夏天会一直开着空调,以保证雕塑不融化,在屋子里也可以闻到极其浓烈的酥油味道。

酥油雕塑格萨尔王

甘德境内多处有大规模的寺院,如甘德县东南部有当地规模最大的一所宁玛派寺院,母寺为四川省德格的佐钦寺。寺内建有藏医门诊,1982年也创建了玛域格萨尔文化中心,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莲花生大佛、千手观音等。

寺内的雪域宝塔夏荣卡肖

最近在举办的“史诗故里·精彩甘德”第二届格萨尔文化旅游周中,甘德当地也举办了各种活动,如第二届青甘川赛马会及全县赛牛比赛、果洛州足球比赛、果洛州篮球邀请赛、果洛州射箭邀请赛、牧事趣味赛、全县锅庄比赛、全县原生态歌手比 等系列文体活动,也举办了德尔文格萨尔史诗文化论坛研讨会、邀请藏学、格学专家与学者,深度讨论研究德尔文地区格萨尔史诗文化历史渊源及其影响。

第二届格萨尔文化旅游周举办的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