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半川墓群

霍家半川墓群

霍家半川墓群位于靖远县大芦乡,年代为隋唐,类别为古墓葬。

2014年7月4日,霍家半川墓群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准格尔旗发现唐代颍川陈氏家族墓群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准格尔旗发现一处唐代家族墓群,经考证,是陈行斌为代表的颍川陈氏家族墓群。该墓群为研究颍川陈氏和河东薛氏的流布、唐代胜州榆林县的历史沿革和周边区域民族构成及葬俗葬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了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葬群7座唐代砖室墓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38件组,包括陶壶、陶碗、铁剪、铜钱、骨簪、墓志、蚌壳及漆器残片等。

此次发掘的墓葬均为带斜坡墓道和甬道的单砖室墓,坐北朝南。墓室内出土有墓志,墓志或放于墓室入口处,或置于尸床南侧,基本保持原位。根据墓志可知,这批墓葬为唐代胜州榆林城颍川陈氏家族墓,入葬时间为唐代开元年间(713年至741年)。

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宋国栋说,该墓群的墓志出现了“大唐昭武校尉颍川陈行斌”字样。“君讳行斌,字行斌,幽都榆林也…………与故夫人河东薛氏追锵凤之庆,祔葬于州之南原,侍先茔也”。由此可知,墓群附近的十二连城古城即是唐代的胜州榆林城,而此墓是葬入“先茔”,进一步印证了该墓群即陈氏的家族墓地

史料显示,陈行斌祖籍颍川,颍川陈氏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汉晋。

(记者 史美越)

这儿挖出半部“四川通史” 成都新川古墓群首次向公众开放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12月5日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1年度社教活动“拨云见日—成都考古社教行”第二场 “走进考古现场·新川古墓群”成功举办。

35位通过“成都考古”微信公众号报名成功的市民跟随考古领队左志强来到了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的新川考古工作站,一起探秘挖出半部“四川通史”的新川古墓群,亲眼见证了传说中的“白金三品”龙币,并参观考古专业人员制作汉砖拓片。这是新川古墓群首次向公众开放。

从战国延续至明代

古墓藏着半部“四川通史”

2020年5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5年来的考古成果: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发现了从战国至明代的千余座墓葬,时间跨度2000多年,其间没有大的时代断层,串起半部埋于地下的“四川通史”。

转眼一年半过去,这处轰动一时的古墓群,后续整理与研究工作进行得怎么样?5日下午1时,35位市民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左志强的带领下,走进考古现场。

左志强向市民介绍,2015年3月~2020年5月,为配合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的建设,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1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开展了连续多年的考古发掘工作。

这5年里,考古工作者们收获颇丰:不仅发现有新石器末期居址遗存,而且揭露了千余座古代墓葬,时代自战国时期延续至明代,跨越2000多年历史,期间没有大的时代断层,堪称埋藏于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区珍稀的通史式的古代墓地

从这些古代墓葬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瓷、铜、铁、玻璃、石质等不同材质遗物。其中以战国末期“郫”戈、西汉时期带外文字母的“龙纹铅饼”、新莽时期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东汉时期画像石棺、晋代“印度太平洋珠”等文物,尤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探秘古墓

亲眼见证传说中的“白金三品”龙币

左志强带着观众们在文物标本陈列室对文物标本及画像石棺,做了一系列近距离观察,并由“文物医生”给大家讲解这些出土的碎片是如何逐步通过科学手段一步步恢复到高度接近当初成品状态的修复过程。这场活动也是考古领队带领市民一起领略美的历程,从发现文物之美到考古研究思辨之美。

观众们对带有外文字母的“龙纹铅饼”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汉代铸造的货币为何会出现外文字母呢?左志强告诉大家,据考古人员推测,这件“铅饼”应是“白金三品”之一的龙币。他同时提到,历史上汉武帝发行“白金三品”,其实是在连年征战、开疆拓土、国家财政面临困窘时的选择,更像是一种巨额“虚币”,也引起了民间大规模的盗铸。“新川创新科技园发现的实物含铅量较高,因此命名为‘龙纹铅饼’,可能是民间盗铸时加了铅所致。这种巨额虚币最终只流通了5年就淡出历史舞台。”

此外,那串可能来自海外的拉丝工艺玻璃珠项链—“印度—太平洋珠”,则可能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来到了成都,或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广西合浦登陆后进入四川盆地,进一步证明了古蜀地区早在几千年前就与海外进行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随后,左志强又带大家来到了工作站附近的新川古墓群考古发掘现场。左志强介绍,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南部的屈家山Ⅱ号墓群中,以汉晋崖墓为主,发现大量三国两晋时期崖墓,为探讨成都地区汉晋崖墓演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新川古墓群为何延续2000年?

考古领队为市民释疑

在活动现场市民化身“十万个为什么”,纷纷抛出自己的问题,如“为什么说崖墓是四川的特色?”“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作为深耕考古一线的专家,左志强耐心的回答着大家的问题。有市民问:“为什么新川科技园这里会出现如此众多的崖墓?”“首先汉晋时期广都城就在这附近,人口众多,出于实际需要加之古人习惯将墓地选择在高敞之地 ,因此古人将墓葬区选择在了这里;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是尽量不占用可耕地资源以减少对生人生活的影响;另外,新川附近的龙灯山公墓从战国时期一直沿用至今,大家也有可能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左志强回答到。

左志强告诉观众们,由于汉代墓葬厚葬成风,常遭盗墓贼光顾且不易保存,故有“汉墓十室九空”的说法。而墓群中幸存的一座完整的汉末三国墓,为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墓葬是人类文明史较为特别的一种存在,不仅是人类物质生活遗存的集大成,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反映,既关乎生,也关乎死,从这个角度上说,人类墓葬史也是一部人类生死观的文明史。

(本文图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甘肃古墓葬丨崔家南湾墓群

崔家南湾墓群位于酒泉肃州区总寨镇,是一处魏晋时期的大型墓群。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出土画像砖彩绘朱雀、飞廉、翼虎、吏卒及银质“裨将军之章”、铜熨斗、尺和铁剪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魏晋考古和我国魏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甘肃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