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坪遗址

格致坪遗址

格致坪遗址位于临洮县三甲乡格致坪村北5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齐家和寺洼三种文化。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米。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橙黄陶片,彩陶纹有施黑彩带纹、网格纹、同心圆纹,器形有盆、罐等;齐家文化泥质和夹砂红陶片,饰绳纹、篮纹,器形有单、双大耳高领罐、鬲、盆等;寺洼文化夹砂红褐陶和灰陶片,饰绳纹,器形有马鞍口形罐、双耳袋足鬲等。并采集有磨制石斧、石刀、石弹丸等。遗址保存较好,内涵丰富,对研究前述三种文化的承袭关系有重要价值。

甘肃古遗址丨西坪遗址

西坪遗址位于广河县城关乡西坪村广通河南岸二级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遗址。200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分布于堡子根、西坪山根、张家坟一带。内涵分属马家窑和齐家两种文化。文化层厚0.5米-1米,断崖面暴露有墓葬、灰坑、灰层、窑址、白灰居住面。出土有双大耳罐、折肩侈口罐、盉、单耳罐、垂腹罐和灰陶罐等。墓葬中随葬有陶器、猪骨等。陶器多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粗陶,还有部分彩陶片。纹饰有竖篮纹、绳纹、附加堆纹、交错压印刻划纹等。彩陶片还饰有彩黑平行宽带纹和勾叶纹等。

(甘肃省文物局)

古格王朝遗址游玩攻略 古格王国遗址在哪

1. 古格王朝遗址游玩攻略

达托林镇象泉河南岸的古格王朝都城遗址.日出时间:08:37

在公元10世纪至17世纪初,古格王国雄居在西藏西部,弘扬佛法,抵御外侵,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1630年的一场战争使之灰飞烟灭,销声匿迹。在西藏社会进入各自为政,割据时期。影响最大最长的是古格长达七百年的历史,并为后人留下了壁画、雕塑、石刻等精堪绝伦的宗教艺术作品。“古格”是一个奇迹,多少年来它诱惑了不知多少的探险者、学者、艺术家、记者不远万里前来考察、探迹、寻宝。

开放时间 08:00-19: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门票攻略 普通票:门票65人民币

2. 古格王国遗址在哪

《鬼吹灯》昆仑神宫没有说明是谁的墓。昆仑古墓里的上古巨兽简直堕入牛毛,雪弥勒、白狼王、达普鬼虫、黑蛇王等等不胜枚举。尤其是那个黑蛇王,乃是精绝古城里黑蛇的祖先。

一行九人进入青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300多年前神秘消失的古格王国遗址,寻找古格银眼,据说它是藏地的地理坐标,可以断定冰川水晶尸就在喀拉米尔,而且许多线索都与雮尘珠暗合。在喀拉米尔的龙顶冰川,独眼白狼王率领狼群守护着冰川下的秘密;九层妖塔下埋葬的水晶自在山引发了雪崩;一条隧道直通风蚀湖,这里是白胡老鱼和斑纹鲛的战场,它们到底在争夺什么,是风蚀湖的霸主地位,还是在“戏珠”?翻过湖边的山冈,一座石窟中的城市展现在眼前,城中灯火通明,死气沉沉。

3. 古格王朝旅游攻略

初次看到古格王朝的照片时,很自然就想起汤显祖那句著名的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4. 古格王朝遗址在哪个地方

提到古格总会触碰象雄,很多人甚至分不清两者的区别。应该说象雄和古格亲如父子:当年,吐蕃末代赞普的重孙吉德尼玛衮投奔阿里,娶了当地头人之女,之后才有了古格的缘起。  古格王国遗址所在的西藏阿里。位于青藏高原的最西端,其西、南面与印度交界,西北端与克什米尔相毗邻,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接壤,几乎三面环山,处于亚洲大陆干燥的高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达到4000米。在这片土地上,早于古格王国文明存在的是更为古老的“象雄”——一个以头上长角的大鹏鸟为图腾的文明。象雄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先民以大鹏鸟为崇拜的图腾。古代象雄在汉文典籍中有的称为“羊同”。在唐代著名史籍《通典》的记载中说:羊同有大、小羊同之分,其中的大羊同北面与中亚的于阗相接,面积东西可达千余里,拥有八九万兵力,羊同人的发式为辫发,身穿毛毡织成的长裘,以畜牧为业,这个地方多有风雪,地上的积冰可厚达一丈有余,所出的物产与吐蕃相同,没有文字典籍,只会采用刻木记事与结绳记事的方法,但是刑法却十分苛刻。  按照《通典》作者的看法,大羊同的东面是吐蕃,它的西面是小羊同,其他的一些汉文典籍如《册府元龟》、《唐会要》、《唐书》、《太平寰宇记》等史书,对于羊同的地理位置的记载也与《通典》大体上相同。唐代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记载有“杨同”,与“羊同”属于同音异写,所记载的风俗物产也基本相同:“又迦什弥罗国东北隔山十五日程,即是大勃律国、杨同国、娑播慈国,此三国并属吐蕃所管,衣着言音人风并别,着衣裘毡衫靴裤等也,地狭小,山川极险。”  也有的汉文典籍称象雄为“女国”。如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四“婆罗吸摩 罗国”条下记载云,在此国的北境大雪山中,有一个名为“苏伐刺孥瞿旦罗”的国家,因为出产上好的黄金,唐人也称它为“金氏”。这个国家的地理特点是东西长而南北狭,世世代代由女人执政,所以又号称“女国”。有时虽然也让男人为主,但他们却不知朝政,只知道征战与种田。这里土地宜于种麦,畜养有许多牛马,气候凛冽,人们的性格也十分暴躁。玄奘认为它的地理位置是“东接吐蕃国,北接于阗国,西接三波诃国”。  古格王朝是在象雄王朝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现在一些人,把阿里称为高原中的高原、屋脊的顶峰,是高山缺氧、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这种认识和介绍是极不准确的,实际上阿里的三泉河(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流域的狮泉镇、扎达县、普兰镇、海拔在三千六、七百米,是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农牧兼宜、商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方。古代象雄人也许不知道什么叫“高山缺氧”,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成为藏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藏族自己原创的原始宗教——苯教,正是从这里发源,传遍了青藏高原。称为群山之祖、万水之源的冈仁布齐、玛旁雍措湖则是藏族最想往的圣地。  从古至今阿里历史的脉络十分清晰。藏、汉史书上的关于阿里的历史资料可以相互对照、补充,根据这些资料,阿里历史发展的脉络如下:  (一)象雄(羊同、女国)时期(远古~644年)  (二)吐蕃统治时期(644~841年)  (三)吐蕃后裔建立诸王国时期(935年~17世纪)     1、普兰王国(935年~与古格王国的历史相互交叉)     2、古格王国(10世纪中叶~1635年)     3、拉达克王国(10世纪中叶~1683年开始脱离西藏)     4、雅则王国(12世纪~1801年)  (四)噶丹颇章(原西藏地方政府)统治时期(1683~1959年) 参考资料: http://www.tibetculture.net/httl/2010gg/xgbj/201011/t20101104_765657.htm

5. 古格王朝遗址开放时间

古格王朝海拔380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王朝古城堡遗址。

6. 古格王朝遗址游记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古格王朝遗址旅游攻略 古格王国遗址在哪

1. 古格王国遗址在哪

《昆仑神宫》讲述的是摸金校尉胡八一、Shirley杨、王胖子为解开雮尘珠的秘密,与想要找到“水晶尸”的香港古董商人明叔一行人组成探险队,共同前往古格王国的遗址、喀拉米尔的龙顶冰川寻找古格银眼、冰晶尸骨,却意外遭遇神秘巨兽大白猿以及白狼王等危机,几经波折最终脱离险境的冒险故事。

2. 古格遗址在哪里

古格都城遗址北面的一处断崖上,有一个阴森恐怖的“干尸洞”。据说这是古格王国灭亡后留下的最后遗迹。

这两个洞室内都叠压着二三层尸体 ,洞窟里的尸骨没有一具是完整的,都是身首异处,但是奇怪的是,洞里虽然看不到一具头颅和头骨的痕迹,却有许多发辫和绑扎着的发束,说明尸体本来应当是带着头颅被堆进洞内的,但头骨都不翼而飞了。

有传说是达拉克人使用诈术攻入古格城后,把城中的人全部杀死后抛进了洞中。但古格藏尸洞的真相目前还是个迷,有人认为是和特殊的葬俗有关。

3. 古格皇朝遗址

穿越新疆西藏连线7天旅游攻略路线图(原创),打卡网红景点,新疆南疆喀什.莎车.阿里.喀喇昆仑山.古格王朝.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拉昂错.扎什伦布 寺.卡若拉冰川.羊卓雍措.日喀则,新藏线之新进臧出自驾游自由行线路规划。

【日程安排】:

D1: 喀什→【莎车阿曼尼沙罕纪念陵—叶城(新藏线零公里起点纪念碑)】→三十里营房

D2: 三十里营房→【界山大板—甜水沟(死人沟)—大红柳滩】→多码

D3: 多玛→【班公措—狮泉河—日土壁画】→扎达

D4: 扎达→【扎达土林—古格王朝遗址—冈仁波齐】→塔钦

D5: 塔钦→【公珠措—玛旁雍错湖—拉昂错湖】→ 萨嘎

D6: 萨嘎→【浪措湖—桑桑草原】→日喀则

D7: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白居寺—卡若拉冰川—羊卓雍措湖—拉萨河谷】→拉萨

【打卡网红景点】:

★新藏线:全长145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公路,一路会翻越有5座海拨5000米以上的大山,16个冰山达板,44条冰河,公路的平均海拨在4500 米以上,沿途的雪山冰川、神山圣湖、庙宇古刹、峡谷森林、沙漠戈壁、野生动物、草原湿地、古城民居、异域风情;

★古格王朝遗址: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真实的呈现了沧桑和古老;

★冈仁波齐:是一座神山,向阳面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山阴一面,终年无雪,呈现视觉和心灵震撼力;

★公珠措:蓝天白云、神山圣湖、高山草甸,一派稳稳的大美景色;

★玛旁雍错湖:中国湖水透明度较大的淡水湖,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

★界山大板:新藏公路沿途最著名的山口之一,是新藏公路的最高点;

★卡若拉冰川:沉睡的冰美人,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

★白居寺: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庙;

★羊卓雍措湖:世界上海拔较高的淡水湖,西藏三大“神湖”之一;

★乔戈里峰: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是海拔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世界第二高峰;

★喀喇昆仑山: 世界山岳冰川较发达的高大山脉之一;

★扎什伦布寺: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全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

★班公措:是中国最长的湖,也是国际有名的裂谷湖;

★狮泉河:西藏外流河中径流量最小的河流;

4. 古格王朝遗址怎么去

有优惠,门票信息:单独购买为65元/人,现役军人、学生、6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购买优惠票35元/人;

开放时间:09:00-19:00;

5. 古格王朝遗址攻略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6. 古格王国都城遗址

红雪之谜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喜马拉雅山上,经常出现一种神秘的红雪景象,海拔5000米以上的冰天雪地中,灿若彤云,像玫瑰一样艳丽,又像血染的红绸一样的奇特。据分析,喜马拉雅山上的红雪是由雪衣藻、溪水绿球藻和雪生纤维藻等藻类组成的。藻类是低等植物,它们具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雪藻含有特殊的色素——血色色素。当白茫茫的冰雪被这些雪藻染成血红色后,在阳光的照射下,使瑞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变成了一片玫红色的红雪。

山的科考队员,从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上下来,抬头望,发现喜马拉雅山的主峰变成了火一样的色彩,往日的白雪全披上了红色的外衣,红若丹霞,灿若彤云,绚丽多彩,像玫瑰一样艳丽,又像血染的红绸一样令世人惊叹不已。从此,红雪之谜的各种版本便传了开来。有人说是喜马拉雅山披着红色毛发的雪人搞的怪,也有人说是被冰封的西藏巫师施的咒语复活了……各种大胆、离奇、魔幻的猜想在村民中口口相传弄得人心惶惶不知所解,西藏红雪也渐渐地成为人们不得求解的秘密。直到后来科学家调查后才揭开西藏红雪的神秘的面纱,原来喜马拉雅山上的红雪是由雪衣藻、溪水绿球藻和雪生纤维藻等藻类组成的。藻类是低等植物,它们具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它们所含的色素比例不同,能呈现不同颜色。这些雪藻含有特殊的色素——血色色素。

当白天充足的光和热使雪衣藻的红色素迅速积累起来后,雪衣藻便在喜马拉雅山,红雪与白云相互映照,大片大片地展现出红色的“雪”来。其实,这是由无数的雪衣藻聚成的。每一个雪衣藻都是静止的小球体。它的内部充满了红色素,外面是半透明的外壳。这样的球体生长缓慢,它们成熟后开始分裂,一个球体里的东西先分成两半,而后,这两半再照样分成两半。新生的小雪衣藻从破裂了的外壳中蹦了出来,开始其独立生活。雪衣藻的这种繁殖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单细胞的种类经细胞分裂后,分成2个或4个子细胞,各成一个新个体,此时母细胞不再存在。就这样,在喜马拉雅山上,每当太阳下山的时候,雪上开始时出现鲜红的斑点,以后这些斑点占的地盘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一大片红雪。

珠峰旗云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珠穆朗玛峰的旗云,当然是因为其特殊地貌所致。科学家们发现,在7000米高原以下的珠峰,表面都被冰雪覆盖;从7000米以上到峰顶,反而是碎石坡面。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很快被烤热,热空气沿坡面上升,大约上升到峰顶的高度附近开始凝结成云,当云高出峰顶时,就立刻被强烈的西风吹向东方,于是一面 "云旗"就高高飘扬在峰顶了。在藏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见到旗云就好比见到了佛光,海蜃,都是大吉祥,大福气,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珠峰旗云,气势雄浑,天工之作。我国最早在书面上提出"珠峰旗云"的是地理学界前辈徐近之先生。

古格之谜

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于阿里札达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为研究西藏历史和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格王国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古格王国对内发展生产,与邻国打仗,都需要人力、财力,但随着藏传佛教势力的扩大,国王与佛教首领之间的矛盾日愈尖锐,导致战争,最终灭亡。1961年,古格王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从1985年被考古发掘后,在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现在古格王国旅游的非常受人欢迎。

在索南坚赞编著的《王统世系明鉴》、《西藏王统记》记载古格王国的君主的徽号,汉姓翻译为刘。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地势险峻,洞穴、佛塔、碉楼、庙宇、王宫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弘壮观。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

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第九世赞普朗达玛被杀,其曾孙逃往阿里地区。约公元十世纪,其后裔建立了古格王国,在近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1630年,拉达克人入侵并消灭了古格。然而,从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但古格文明的消失和玛雅文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发生得异常突然。在今天的遗址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十多户人家守着一座可供上千人居住的城市,而这十多户人家并不是古格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如今,浩大的古格王国遗址、神奇的"古格银眼"、无头干尸洞和无数的古物珍宝吸引着考古学家的探索。但古格文明何以突然消逝,仍是一个谜。

象雄之谜

象雄,意为"大鹏鸟之地",汉史记载"单同",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近几年考古发现纷纷证明: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古象雄王国(事实上是部落联盟),史称羌同、羊同,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 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雍仲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雍仲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米沃祖师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饶·米沃祖师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否则探究愈深,离真相可能愈远。"

据考古研究和史籍记载,象雄有公元前10世纪就已在西藏高原崛起,且早于吐蕃与唐朝 立关系。在公元6-7世纪,象雄已是以牧为主,兼有农业了。像雄,意为"大鹏鸟之地",据考古学研究和史籍记载,像雄在公元前10世纪就已在西藏高原崛起,且早于吐蕃与唐朝建立关系。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包括了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尔和拉达克。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八世纪时,彻底征服了象雄。从那时起,象雄王国和文化就突然消失了,其文字文献、宫殿遗址等至今无从考证,留下了千古之疑。

7. 古格王国遗址在哪里

公元832年的一个夏天,这已经是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之后的第三个年头了。在拉萨大昭寺门口的唐蕃会盟碑前,一个名叫贝吉多吉的僧人,用三支箭结束了他的生命。

吐蕃王朝就此画上了句号,朗达玛两位王子云丹和沃松,分别占据了卫如(拉萨)和约如(山南),在各自势力的支持下混战不休。

最终沃松战败,带领部众西迁至后藏,沃松的儿子贝科赞在江孜兴建了王宫。之后在云丹势力的挤压下不断向西发展。

到了贝科赞的儿子吉德衮时,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踏上了西迁阿里的慢慢征途,就此开启了古格王朝近七百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