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

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

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天池乡境内,是白龙江上游支沟,海拔在16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集高山湖泊、翠海、彩林、奇峰异石、动植物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群山环绕,溪水潺潺,景色秀美,被称做“九寨沟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

2013年,文县黄林沟湿地成为第七批国家湿地公园。

黄林沟,又名“黄陵沟”,位于甘肃省文县天池乡境内,是白龙江上游支沟,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7′55″—104°35′40″,北纬33°20′44″—33°28′24″,海拔在1600m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集高山湖泊、翠海、彩林、奇峰异石、动植物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群山环绕,溪水潺潺,景色秀美,被称做“九寨沟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

黄林沟海拔1900~31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山顶终年积雪。春天气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夏季气温回升且较稳定,平均气温19~22℃,夜晚较凉。秋季气候宜人,但昼夜温差很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即有冻土出现),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以下。

黄林沟四季景色都十分迷人。春时嫩芽点绿,瀑流轻快;夏来绿荫围湖,莺飞燕舞;秋至红叶铺山,彩林满目;冬来雪裹山峦,冰瀑如玉。野生动物资源中,有红嘴仙鹤、绿尾虹雉、蓝马鸡、红腹锦鸡、鸳鸯鸟、百灵、画眉、娃娃鸡、杜鹃鸟、布谷鸟等。野生植物资源中有高山草甸区和地衣台藓等。在这些林区草地中,既有观花植物多色杜鹃、紫斑牡丹,又有观果植物红豆杉果、火棘树等;有水生观赏植物芦苇、水草、水柳树等。

黄林沟与九寨沟、黄龙洞同在一条旅游线上,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正在申报国家湿地保护、地质遗产公园等项目,同时改造公路,规划兴建附属设施。

文县范坝森林旅游资源 文县黄林沟湿地公园

1. 文县黄林沟湿地公园

2021年文县天池景区开放。文县天池(WenxianHeavenLake)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洋汤河上游,景区建有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和文县天池省级地质公园,是由洋汤天池、黄林沟、盆景池、饮马池,共同形成一个大的景区,是甘肃十大旅游景区。

2. 文县森林公园

甘肃省陇南市。

陇南,是甘肃省地级市,省域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陇蜀之城、橄榄之城。

截至2019年末,全市辖1个区、8个县,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城镇人口92.03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陇南市常住人口为2407272人。

陇南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甘肃省东南部,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接区域,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

又因地貌俊秀,气候宜人,素有“陇上江南”之称。境内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宕昌官鹅沟、成县鸡峰山)、2个国家湿地公园(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

陇南还是中国主要的中药材、油橄榄产地之一,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中国油橄榄之乡”的美称。

陇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是秦人的发祥地、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文县白马人被誉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陇南既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又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攻伐消长与民族交往,构成陇南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

3. 文县黄林沟湿地公园门票

陇南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

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有水杉、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和大熊猫、金丝猴等20多种珍稀动物。拥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宕昌官鹅沟、成县鸡峰山)和2个国家湿地公园(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

4. 文县黄林沟湿地公园发生过什么自然灾害

甘k是甘肃省陇南市的车牌。

陇南,是甘肃省地级市,省域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陇蜀之城、橄榄之城。截至2019年末,全市辖1个区、8个县,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城镇人口92.03万。

境内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宕昌官鹅沟、成县鸡峰山)、2个国家湿地公园(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

5. 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

原陇南地区,现陇南市。

是甘肃省地级市,省域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陇蜀之城、橄榄之城。截至2019年末,全市辖1个区、8个县,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城镇人口92.03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陇南市常住人口为2407272人。

陇南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甘肃省东南部,秦巴山区、黄 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接区域,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又因地貌俊秀,气候宜人,素有“陇上江南”之称。境内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宕昌官鹅沟、成县鸡峰山)、2个国家湿地公园(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陇南还是中国主要的中药材、油橄榄产地之一,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中国油橄榄之乡”的美称。

陇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是秦人的发祥地、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文县白马人被誉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陇南既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又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攻伐消长与民族交往,构成陇南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

6. 文县黄林沟湿地公园简介

没有622602开头的身份证。6226开头的身份证是甘肃省陇南市。

陇南,甘肃省地级市。截至2019年末,全市辖1个区、8个县,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城镇人口92.03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陇南市常住人口为2407272人。

陇南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甘肃省东南部,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域,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又因地貌俊秀,气候宜人,素有“陇上江南”之称。

境内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宕昌官鹅沟、成县鸡峰山)、2个国家湿地公园(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

陇南是中国中药材、油橄榄产地之一,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中国油橄榄之乡”的美称。

陇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是秦人的发祥地、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文县白马人被誉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陇南既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又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攻伐消长与民族交往,构成陇南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

7. 文安县湿地公园

广阳区、安次区、三河市、霸州市、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大城县、大厂县、文安县、廊坊开发区等,安次交通发达、境内铁路、高速、国省干线纵横交错,京沪高铁出京首站就是安次,津兴城际铁路途经我区并设安次南站,全区基本形成九横四纵”的路网格局、通车里程达920.76公里,安次生态环境优越、永定河、龙河老龙河穿境而过,各类河渠258公里、林木覆盖率,4231/。拥有近3000余亩天然湿地,被誉为“廊坊之肺”。

8. 文水县湿地公园

卦山位于交城县城北3公里处。卦山因群峰环列,形同卦象而得名。位于山西吕梁交城山东路,距太原约67公里,满山的松柏树,千姿百态,中年长青有许多神秘的民间传说,被道家视为天然道场文化,积蕴深厚。有创建于唐贞观元年的天宁寺铸铁杯等景点。市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旅游景点。

9. 文县黄林沟湿地公园图片

是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

文县地处西秦岭山脉,南秦岭山带,境内海拔在550-4187米之间,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有“陇上江南”、“甘肃 西双版纳”等美誉,拥有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文县也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境内大熊猫数量约占全国数量的十分之一,拥有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10. 文县黄林沟湿地公园好玩吗

甘肃陇南市,成立于2005年1月,属于五线城市,是甘肃省辖地级市,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陇南市的行政、文化中心,省域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陇蜀之城、橄榄之城。截至2019年末,全市辖1个区、8个县,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4.31万,城镇人口92.03万。

陇南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甘肃省东南部,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域,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又因地貌俊秀,气候宜人,素有“陇上江南”之称。境内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宕昌官鹅沟、成县鸡峰山)、2个国家湿地公园(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陇南还是中国主要的中药材、油橄榄产地之一,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中国油橄榄之乡”的美称。

陇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是秦人的发祥地、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文县白马人被誉为“东亚最古老的部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陇南既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又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攻伐消长与民族交往,构成陇南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简介)

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有多绝?那些让人惊叹的美景是如何形成的?

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景色非常的优美,大家可以来到这里进行旅游。让人特别惊叹的就是美景是如何形成的,要想知道里面的奥秘,还需要亲自去探究一番,领悟的才会更加深刻。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是景色比较独特的一个旅游地点,这里的石林特别的多而且奇形怪状,有追溯型的石林以及塔状的石灰岩体组合成的石林。这里的石林跟云南的石林还会有一些区别形成比较独特,因为这里的地质景观以及气候都会有所不同,这里的石林分布比较广泛,并且类型多种多样,新城的原因不同,所以石林的种类也会有所不同,这里有沙砾岩石林,还有石灰岩,石林以及花岗岩石林。

首先来了解一下沙砾岩石林这里的石林高度,总共达到80米,每个石柱都有着高耸入云的感觉,更高的石林能够达到200米,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景观让人心惊胆战。还有黄河石林这里的神灵也是砂砾岩组成的,但是跟前面的几种类型有所不同,颜色主要为浅红色,主要是用粘土凝结而成,排列是没有方向的,可以发现这跟区域内的构造运动是有非常大的联系,因为岩石是热胀冷缩的。

通过冰雪的冻融以及雨水的熔释还有风力的侵蚀,岩石都会有所改变,甚至会崩塌毁坏,但是最终黄河石林的形成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会发现这片石林不仅规模比较宏大,并且景色非常的优美。有很多科学家会对这里的石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也能够在这里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能了解黄河上游地壳运动的变化以及运动构造的方向。所以这里的石榴不仅景色比较优美,而且还有科学研究价值。

黄河石林2022年6月能进去吗

黄河石林2022年6月能进去,已经正常开放了。

黄河石林是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与中泉乡龙湾村毗邻,规模宏大,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景区。群山环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景区内石林景观与黄河曲流山水相依,颇具天然大园林神韵。

黄河石林是一座集地貌特征、地质构造、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遗迹,是甘肃省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

造成马拉松21名选手遇难的黄河石林景区到底有多险峻?

近日来异常户外百公里越野赛发生21人死亡的事故引起广大网友朋友们的关注,虽然相关部门以及主办方说明此次事故发生原因是由于突然发生的极端天气造成,但是,目前事故主要责任承担方无疑就是承办单位,这次事件将对近年来国内发展迅猛的跑步热带来深远的影响,相信不少人以后都会对这类存在生命威胁的户外极限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针对这次事件后续处理情况还在继续,大家肯定好奇的是这片黄河石林有多么凶险,竟然让21名身体强壮的参赛者命丧于此。

百公里越野赛项目

近些年来,国内各地的马拉松比赛、山地越野赛风起云涌,参赛选手也越来越多,实际上很多网友和跑友都知道马拉松,但却对越野赛概念模糊。此次甘肃百公里马拉松就属于长距离越野跑,参赛选手需要在20小时完成100公里左右越野赛跑,地点就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黄河石林是由四百万年前的地址变化形成的,被称为中华自然奇观,以其雄、险、奇、古、野、幽为特点,占地34平方公里。

越野赛事故原因

此次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冰雹、冻雨 、大风等突发极端天气,比赛途中有选手不断弃赛回撤,事件发生后甘肃省白银市市长张旭晨表示,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省委、省 *** 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随着更深一步的调查不少网友发现,此次事故发生不仅是天灾,也是人祸。

黄河石林景区

此次百公里越野赛事故地点黄河石林大景区已经宣布紧急闭园,这座石林公园占地34平方公里,其中石林面积10平方公里,如果在里面迷路可以说是相当危险的,更别说是还遇到冰雹等极端天气的情况下。石林景区属于国家地质公园,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陡崖凌空,景象万千,峰回路转,景区内含有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还有农庄。如果仅是单单的游玩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但是针对没有完善保障的情况下,参赛选手进入其中和真实的进入戈壁沙漠没有任何区别,因此还是很危险的。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石林形成

黄河石林生成于4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陡崖凌空,景象万千,峰回路转,步移景变,石柱石笋大多高达80-100米之间,更高可达200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狭谷蜿蜒曲折,如蛇明灭,皆以沟命名,从东南至西北,共有八沟之多。正在开发的饮马沟大峡谷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进发、西天取经、月下情侣、屈原问天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专家考察评估认定:黄河石林堪称中华自然奇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石林景区有八个沟之多,是在地壳强烈的抬升之下,黄河河谷形成深切峡谷,使沟谷不断上升。

景泰黄河石林自2004年元月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以来,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景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景区入景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以此次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推进AAAA景区创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管护,进一步提升黄河石林文化品牌。2007年入景游客已达15万人次,景区知名度、美誉不断提高。

景区风光鬼斧神工

黄河石林生成于今400多万年的的第三纪末期和第四纪初期的地质时代,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以黄色的河湖相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现。石林景区陡崖凌空,景象万千,峰回路转,步移景变,其造型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观音打坐”、“屈原问天”、“木兰远征”、“月下情侣”、“十里屏风”“天桥古道”、“一线天”等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石柱石笋石林景观随处可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形成S型的回水湾由南向北进入宁夏地界,河的东岸除高耸的石林外,还有背山面河,林木葱郁的“龙湾绿洲”。专家评价:甘肃黄河石林集中国地质地貌之大成,组合优异,动静结合,国内罕见,西北独有,堪称中华自然奇观的一处极具开发价值、高品位的自然生态旅游景区资源。 这里适合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地质考察、漂流攀岩等旅游娱乐项目,还可作为西部影视片、科学幻想片的更佳外景基地。甘肃黄河石林是中国西部旅游观光的一处胜地,是黄土高原孕育而成的美丽奇葩。

黄河石林是亘古旷世的独特地貌奇观,是笼罩在浓郁梦幻色彩中 超越时空的造物杰作,是风格迥异的高品位自然景色优越组合。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挺拔伟岸、牵人心魄的峡谷石林与迤逦绵延、荡气回肠的黄河曲流山水相依,动静结合,刚柔互济;古朴润泽的龙湾绿洲与疏放干亢的坝滩戈壁隔河而望,两种生态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景区集中展现了纯天然、大构造、多层次、紧界面的优越组合,浸透着浓厚的原始古韵,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内地质、旅游专家多次考察后认定,黄河石林集中国地质地貌之大成,国内罕见,西北独有,堪称“中华自然奇观”,成为全省、全国又一知名旅游景区。

之一次看到黄河石林,便被它那气象万千、雄浑壮观的景象所震撼。黄河石林与国内其它知名景区相比,以古、奇、雄、险、野、幽见长,充分体现了粗犷、雄浑、朴拙、厚重的西部特色,使游客在回归自然、领略奇异风光的同时,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徜徉于黄河石林景区,但见长河抱日,峨峰接云,石林耸奇,危崖横断,河映崇山,曲流回旋,平畴十里,小村安卧,老屋旧椽,新滩故道,浓荫铺地,绿蔽河湾,繁枣满枝,瓜果溢香,水车唱晚,浪遏皮筏,真乃世外桃源。若没天桥古道拾级登上南山之巅,则峰林、曲流、绿洲、戈壁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而沧桑之变中不曾嬗变的原始力量,峡谷间透出的穷灵,阳光里荡溢的繁丽,又教人于感悟时慧眼顿开。至于观音崖的凶险,老龙沟的深邃,盘龙洞的神奇,清凉寺的幽寂,还有环村十沟的扑朔迷离和峡谷内景象万千、古韵犹存的石林峰柱的磅礴气势,以及整个34平方公里景区内,山的梦幻、河的灵秀,绿洲的静谥,戈壁的逍遥,不仅令人在沉思遐想中忘却烦忧,超脱尘俗,更能引人向上,催人奋进。

悠久历史的时空,造化神奇的伟力,撼动山川骨架发育成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自然的神工,启迪了人们的智慧,触发了人们的灵感。繁衍生息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纯朴善良的思想感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积淀了景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景区内“观音打座”、“屈原问天”、“木兰还乡”、“大象吸水”、“月下情侣”、“神女望月”、“金龙一线天”等擎天拄地、形态万千、鬼斧神工的石柱石笋石林,都有一个个美丽神奇的传说。这些传说,犹如当地的酿酒、果品一样,散发着原本浓郁的醇香,能使人们普遍感受到它的甘甜。

浑然天成鬼斧神工

黄河石林,山峰林立,座座相连,峰林之中有一仙洞名日:“盘龙洞”。盘龙洞原名兴龙寺,位于盘龙沟内,其沟中有洞五窟,洞顶有天然形成的太极图,图内龙凤呈祥。五洞与黄河石林一同形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地质年代,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的天然洞穴。盘龙洞深16米,宽13米,高3-4米,更高处达8米,洞内常年恒温在17O左右。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龙湾村村民塑造佛像数尊供奉洞内,自此时起,盘龙洞成为附近村民的宗教之地。文革年间洞内受到破坏,1984年龙湾村民又自发修复。现正洞为大佛洞,洞内塑有“竖三世佛”及“十大护法”(增长天、广目天、摩醯首罗天、韦陀天、帝释天、大梵天、吉祥天、摩利支天、持国天、毗沙门天)。西洞为百子宫,其内塑有“送子观音”。东洞为本村方神洞,其内供有十三顶神龛。西洞旁的石窟中造有钟楼,鼓楼未建,洞之上六十米处有一洞现空。山洞对面的右崖上有佛之右手,为“绝无畏印”。盘龙洞中,内外温差较大,在春末或初秋时节,山洞之中,早 有雾气飘出,相传为龙仙居,“有龙必有云,云为龙口之气”,故取名盘龙洞。据传此洞还具有天气预报的功能,每当天气有骤变前3-5日,洞内便有沙粒落下,大自然的种种恩赐更增添了“盘龙洞”的神秘色彩。二十年来,盘龙洞本着“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的宗旨,学习佛教,宣传佛教,愿盘龙洞香火旺盛!

依托黄河灵动永恒

石林则依着黄河的弯转,藐着黄河的水流,这个场面保持着一种惊心动魄的兴奋,一看就是飞逝而去的千万年啊,千万年。老龙湾像一条长长的、波光粼粼的跑道,黄河拍打着细浪,从耸立的石林中,陡峭的岩石旁流过去,固执地向干涸遥远的北方挺进。风吹过,水涮过,千万年的岁月,灵动和冥想,一路歌舞狂欢。突然一刹那就是永恒。停在那里回转的头型,飘飞的发丝,闪逸的裙裾一下子被动结了,面目间的笑意还没有来及抹去。假如有一天,您也来到石林,是否会为这一片晴朗而辽阔的天空下毫无造作、天然凝就的灵魂而感动和震撼?大自然的神笔飞扬,你纵然放开想象,驰骋神思。望尖锐或圆锥状的山峰,基部相连的簇状,是石林发育地貌形态。只要能够联想到的物象,毫无例外活生生矗立在你的眼前,仰观景慕,活灵神现;你没有想到的也一幕幕向你袭来,目不暇接。山峰如聚,峰岭沸腾了一般,黄河石林以它非石非岩的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托起一个立体的神话。雅丹、丹霞、峰林为一体的地貌奇观写意了恢弘的场景,刀锋拥挤,千军涌动,万马奔腾,这俨如一个拼杀的战场,风行走其间鼓动着金属碰撞的铿锵,它不再是一个夸张的舞台,场面不再是一个宏大的舞池。穿越石林,我们不自主地感知黄土高原的阳刚的躯身,缄默的神态,坚毅的面容,它在风雨中矗立,日复一日,从不愿放弃对大地的眷恋,对太阳的向往。

究竟是风剔刻了,还是水涮铸了这样的景观?凌起的那样刚强凌厉,飘散的又这般呼拥静美,刚柔相济。连缀的危峰多么像板梳的齿,背负厚重的黄土,声张出要梳理高远蓝天白云的梦想。风在梳齿间流走,摩挲着发出一种沉闷浑厚的音响,顿感激凌励志,可是这感觉却被踩在脚下河道里的砂子全部吸收,人们无疑感受在钢棉、利钝、峰川的互为矛盾里。林峰百丈,直须仰视。不停歇的风在峰隙间迂回,把峰林打磨的光滑圆满奇特。风还可以在岩体上钻出诸多洞穴,方圆各异,风姿万方,引人遐思联翩,浮想联翩。还有一些峰林如在水中一样流淌的那样柔软,那样多彩多姿。

气势磅礴天下奇观

其实是风与水的杰作,它们联手绘制了叹为观止的峥嵘,奇妙磅礴的景观,把人文的思考渗透近来就是:望秋月、月下情侣、西天取经、飞来石、五指山、圣诞老人、木兰远征、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竞发、西天取经、屈原问天等景点,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惭愧不能以准确丰厚的地理知识来理性描述,只是发现土质砂岩如此刚毅,戳起了几十丈,上百米的耸立。形成圆柱状、圆锥状、笋状、蘑菇状、城堡状的峰林还兼红黄黑橙不同色泽。最为称奇和遗憾的是我们用文字表达不了的奇崛、喧嚣和静穆的成份,是那样深沉沉,厚重重,大片大片地铺展漫流高耸……在景点(饮马沟)的端口,恭候着一个畜力车团队,迎接着八方游客。有骡车、驴车、马车,还有负鞍的马队。畜力车装饰的既鲜艳华丽又不失古朴原貌,人们坐上车子,时代的激进趋于平缓,心里反映了久违的自如与舒缓,惬意啊!现代与原始的角逐,人 向着自然的回归。走进石林主沟——饮马大峡谷,古黄河冲刷过的古石林群带你跨越时空暇思。但见长河抱日,峨峰接云,石林耸奇,危崖横断,陡岩凌空,造型千姿百态,步移景变;黄河石林一尊尊站立起来,站成一排排,一簇簇的精神,那应该是不朽吧?夕阳西下,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上,也就是从沟谷爬上了峰端,我们登上了观景台,放眼一望,目测的方圆百里竟是一个春笋的海洋,眼看着这些笋子节节拔高瞬间长成林子的壮观,直刺青天,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再看地处龙湾肘部的龙湾村,河映崇山、曲流回旋、山村安卧、老屋旧椽、新滩故道、浓荫铺地、绿蔽河湾、繁枣满枝、瓜果溢香、水车唱晚、浪遏皮筏,真乃世外桃源。黄河石林是天地浓郁梦幻色彩中超越时空的杰作,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挺拔伟岸、牵人心魄的峡谷石林与迤逦绵延、荡气回肠的黄河曲流山水相依,动静结合,刚柔并济;迎着夕阳诸峰的间隙泻出金灿灿的光箭,整个黄河石林就是一道横陈的阳光瀑布,风撩起一些尘埃给瀑布遮上一层蝉翼般朦胧的纱幔,静动有序,缓缓地浮动着一些金紫的浪漫,心头陡升一线柔软,柔和。残阳不见,人们百般留恋地,万般不舍地挪动着下山的脚步。这时,天边有数道紫红沿着石林的缝隙射向远山,远山也由紫逐渐转暗,休眠于整个夜色。黄河呀九曲,石林呀万丈!黄河石林天下奇观,人间壮景!

西部风情深邃幽远

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乡龙湾村,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S型大弯。黄河九曲,龙湾多娇,新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的黄河石林就高耸在这黄河两岸。 从石林观景台俯瞰:周围峡谷绝壁凌空,自然造型多姿传神。龙湾村庄与坝滩戈壁一河之隔,屋舍错落有致,炊烟袅袅,还有绵延沙丘与河心洲遥遥相望,构成了一幅幽远、苍茫的西部风情画。

自观景台迂曲而下,转过二十二道弯,再穿过一片枣林和庄稼地,抵达黄河。立足河边,转身仰目,峰林耸立,座座相连,气势磅礴,颇具天然大园林神韵。沿黄河左行、右行,或过河前行,均可游览石林。景区内峡谷蜿蜒曲折,皆以沟命名:七口沟、盘龙沟、喜望沟等,另外还有千米洞、盘龙洞等几十处洞穴。

这里的石柱石笋大多高达八十至一百米之间,更高达二百多米,均由橘黄色砂砾岩构成,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我们左行至饮马沟入口,换乘当地农民装扮得极富民俗风情的驴车前行。进入峡谷,两边布满了巨大的石笋、石人、石钟、石崖、石窟,峰回路转,步移景变,人们将石景命名为:大象吸水、千帆竞发、伴侣驼、“黄河母亲”等等,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沿黄河右行可到达盘龙洞,此处因洞外、洞内各有一处石景酷似传说中的“龙、凤”而得名。在春末或秋初时节,山洞之中早晚有雾气飘出,相传为龙仙居,大自然的恩赐,更增添了盘龙洞的神秘色彩。 这里的村民说,他们的祖先得益有盘龙洞躲避土匪追击幸而避难,这个村庄才延续至今天。现在这里也是当地人宗教信仰之地,故又名“兴龙寺”。乘坐借水力摆渡的船只来到对岸,黄河自然走势造就了这块空旷坝滩,中央处新建了一座“圣境会馆”,可供游人餐饮和住宿。据悉,这里正在规划建设四星级旅游度假村。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林芝雅尼国家湿地公园)

雅尼湿地公园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多远?

雅尼湿地公园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大约37公里左右。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7月29日,《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在 *** 市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横跨林芝,米林两县,总面积为8738公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更大、最深的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3000米),经由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

雅尼湿地公园海拔多少米

雅尼湿地公园河面海拔2920米。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位于 *** 林芝,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在这一带交汇,形成广阔的三角洲湿地,雪山高耸,河流蜿蜒,形成旖旎的山水风光和史诗般壮阔的绝美画卷。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位于 *** 东南部,林芝市的中南部,巴宜区和米林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两江交汇处,公园名各取两江江名之一个字,所以称“雅尼”。总面积6973.44公顷,被人称为“藏在高原深闺处的湿地公园”。公园2009年被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16年正式授牌国家湿地公园。

行走 *** (16)——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日(上)

行走 *** ( 16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日(上)

林芝,不仅美如江南,它境内更有一个颇为豪气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听见这个名字,不知大家是什么感觉,反正它在我的心里是很有分量的,尽管仅仅是自然景观。不知是我误解了它的名,还是当年老师讲得太神。

我印象中,不仅仅因为它是世界之一大峡谷,更是因为这里气候、植被的特别。记得老师讲过,这里虽属青藏高原,但它向南接纳来至印度洋的暖湿空气,形成一种少见的垂直植被,从海拔数百米的谷底,直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顶,依次为热带常绿半常绿季风雨林~亚热带山地常绿半常绿阔叶林~暖温带中山常绿针叶林~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亚寒带高山灌丛草甸~亚寒带高山冰原和寒带极高山冰雪等生态系统,沿谷坡依序分布,被誉为世界山地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

今天,我们要花一整天时间,去感受一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独特。

一大早,我们便从林芝出发,顺着尼洋河风光带一路向前。路况不错,路边看得见背着布包步行的藏族阿妈,前面有个叫什么苯日神山的地方,她们要去转山,也不知她们打从哪里走来,我们坐车都坐很久了呢。据说绕转苯日神山也是很多信徒心中的理想,目的是为了消除罪障以及各种疾病,他们年年都会按时来绕转这座山,不知他们转一次要多久,这是一种修行,他们把自己今生的希望、来世的幸福都寄托给苯日神山,让它满足自己的愿望,希望他们真能如愿。

这里,有个值得看看的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师傅之一次停车让我们下车去看风景拍照。

原来,尼洋河在这里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一大片湿地。这里很开阔,放眼一望,众多的绿色小洲,遍布河滩,被浅浅的河水隔着,有水、有草、有蓝天白云,还有农田远山,一幅幅旖旎的风景映入眼帘,虽人工打造却似自然天成。站在观景台上,山川,草原、溪流,牛羊,组成了一副美丽的 *** 江南山水画,让人不得不惊叹称奇:这分明就是水草丰美的湿地草原,比若尔盖的花湖湿地草原还美还大呢。大家一下车就一边赞叹,一边咔咔咔地拍个不停,直到导游 师傅催促我们,大家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呢!

坐上车,我们还没从雅尼湿地的美好中自 *** ,眼前又有各种美景闯入视野。道路两边,清一色的大柳树,形成一条长长的柳荫走廊,幽深阴凉,密不透光;旁边,浅浅的河水里,长着很多小一些的柳树,河水清清、柳叶青青,倒影也清青,又是一道少见的风景;道路上,时不时会遇见大摇大摆的小黑猪、小牛犊,庞大的旅游车也只得停下来,为其让行,这里,人、畜有一种默契的和谐,的确少见,让人不得不大惊小怪!

顺着河流继续向前,河面时而开阔,时而变窄,远山多有云雾,各种植物不断呈现,都是生机勃勃的,绿得醉人!

不多久,导游又开始提醒:大家快看左边河对岸,那里有个大沙丘,叫佛掌沙丘。我一见,匆忙将手机平贴车窗开始抢拍,生怕错过。后来我们还停车到观景台看了一会儿。导游说过它的形成,不记得了,网上资料介绍:佛掌沙丘位于米林县境内,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兀的地貌景观。好像导游说过是两边山口的风都吹向那里,于是就堆积起来了。这沙丘我看不出像佛掌,据说是和水中倒影组合,才像双手合十的佛掌。远看,佛掌沙丘貌似很大很白,沙很细、干净无杂质的感觉,真想去沙丘打几个滚呢。在宽阔的河滩上,它背倚青山,面临碧水,江中沙洲泛绿,山头云朵飘白,它确实有种鹤立鸡群的特别,让人过目不忘!

我们看了半天又上路,虽说秀色可餐,但我们还是有些饿了,正好路边有卖吃的,师傅又停车,我们买了青稞麦肉夹馍饼,只见臧家小阿姐麻利地切几片藏香猪腊肉(估计不是真的),夹上几筷子土豆丝,放点辣椒一拌一装,10元便消费完毕,不过,青稞麦饼样子看起来没啥特别,味道还不错,也许是饿了,吃什么都香也说不定。小阿姐的摊子上,还有很多包装好的藏香猪腊肉售卖,不知真假,还有点小贵,大家也只有问问看看,没谁真下手,再说路上带着也是累赘。

……

我们的车,时而河边,时而半山,望崇山峻岭,看河清水浊(河水是时清时浊),路上已老半天了,还没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呢,那啥啥垂直植被,我肉眼也没看见,跟我头脑中想象的峡谷还是很不一样,不过,这峡谷的大气壮阔已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