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先祖古墓

秦先祖古墓

礼县秦先祖古墓在礼县永兴乡大堡子山北黄土平丘上,在烟云笼罩中,居高临下。两座“中”字型主墓通长87米,墓室长12米,两座车马坑,一座37米,一座110米。附近又有9座小型墓葬。1998年出土的青铜鼎、簋、壶、盒、车、剑等160余件,为研究秦先祖与礼县的历史地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南京这座古墓开挖,揭开一个国家的百年之谜,文莱人终于找到祖先

明初至今,历经多场战乱,渤泥国王墓一度渺不可寻,就连附近的村民也不知其墓主身份,只根据墓前石人的脸部高鼻梁、拱嘴唇、有八字胡翘起的形象,称其为“马回回坟”。

1958年5月,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工作人员在东向花村进行文物普查时,经村民们指点,在乌龟山南麓,发现横卧荒草乱石中的一群石刻,龟趺及神道碑(残断)雕刻艺术风格与明初功臣徐达、李文忠等墓的相似,断为明墓。

后又发现在土中的断碑,碑文中依稀可辨“永乐六年八月乙未”、“浡泥国王去中国”、“体魄托葬中华”、“葬王于安德门外之石子岗”等字样,经普查人员查阅《皇明文衡》卷八十一明代胡广撰写的《浡泥国恭顺王墓碑碑文》,其内容完全一致,始知这座墓是十五世纪加里曼丹岛上浡泥国(即今文莱苏丹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的墓葬。

渤泥国王墓,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两处国外帝王墓之一。因渤泥国信奉伊斯兰教,故当地群众称“回回墓”。

古渤泥国在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就开始与中国友好往来。

洪武三年(1370)八月,明太祖朱元璋派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秋出使渤泥。洪武四年八月,国王马合谟沙遣使随张敬之回访。

永乐三年(1405)冬,国王麻那惹加那乃遣使献土特产,明成祖朱棣派官封其为王。

永乐六年,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带着妻子、弟妹、子女,陪臣共150多人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明成祖以极其隆重的礼仪接待了他们。

渤泥国王在南京游览月余,终因不幸染病,虽经御医精心调冶,终因病情过重,病逝于南京。明成祖遵其遗嘱"希望体魄托葬中华",按王礼埋葬了这位异邦国王,谥曰“恭顺”。

麻那惹加那乃的儿子遐旺袭封渤泥国王。

永乐十年九月,遐旺和他的母亲又一次访问中国南京,祭扫父墓。

浡泥国是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文明古国。据史载,浡泥国人素以“恶杀喜施”著称于世,“人多念佛,素食”。

与我国的友好往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时期。

明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遣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等人,从泉州登海船,“奉诏”跨海出使浡泥国。

1371年,浡泥国王马哈谟沙遣使到中国朝贡,祝贺明王朝的建立。中、浡两国间的友好往来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永乐六年(1408)8月20日,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亲率王妃、子女、弟、妹、亲戚及近臣150余人来中国。

明成祖朱棣得知后,即派中官太监杜兴专程前往泉州迎接。在去南京的途中,所过州县,均由当地官员设宴款待。

8月28日,麻那惹加那乃抵达明都城南京,明成祖亲自在皇宫文华殿会见浡泥国王,互赠礼物。

随后又在奉天门大摆宴席热情款待,王妃则由明廷高官夫人陪宴于他们下榻的会同馆(即国宾馆)内。浡泥国王所献礼物“陈之文华殿”。

明成祖又回赠“仪仗、交椅、银器、伞扇、销金鞍马、金质文绮、纱罗、绫绢衣十袭”,“自王及妃以下悉赐冠带、袭衣。”在会同馆内,还配有太监料理生活。

国王对中华万物充满了赞赏之情,心情非常兴奋。不料,9月间,“王忽感疾”,并日趋严重。明成祖得知后,立即派太医“善药调治,遣中贵人劳问,旦暮相继,又命大臣视王疾差”。

浡泥国王终因病笃,诊治无效,于同年10月1日病故于会同馆内,年仅28岁。

浡泥国王临终前,向王妃等人留下遗嘱,希望“体魄托葬中华,不为夷鬼”。明成祖深感哀悼,辍朝三日,并赐浡泥王谥号“恭顺”,以王礼具办棺椁明器,葬于安德门外石子冈,墓前立碑一通,碑文由文渊阁大学士胡广撰写,长达2千言,真实、生动而系统地记述了国王访华期间的种种史实。

在墓侧又立祠以祭。明成祖命其4岁之子遐旺袭承浡泥王职,朝贡以3年一次。12月4日,明成祖遣张谦、行人周航等人,护送遐旺一行回国,继承王位。

对于石子冈的浡泥国王墓,每年春秋二季,朝廷均派人前往祭扫。这是中国与浡泥国之间友好关系的高潮,是在朱元璋、朱棣父子两代皇帝的积极倡导和浡泥国王马哈谟沙、麻那惹加那乃及遐旺三代国王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种官方友好关系一直断断续续沿续到明嘉靖年间。随着西方各国在海上称霸,对南洋各国经济的控制,明朝政府与南洋诸国的官方贸易也就中断了。

当地政府已将浡泥国王墓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墓前神道石刻等建筑修复扶正,新建了一条水泥路直通墓地,在墓地四周每年增植林木

文莱国王室先后两次派特使前来奠祭他们的祖先。

1994年9月,该国文化代表团团长陛亨·贾米尔经过考查、研究,确认浡泥国王是文莱历史上的国王,并据此著有《文莱苏丹二世》一书。这里成了中国与文莱国世代友好的象征。

渤泥国王墓坐北朝南,前临池塘、遥对牛首山双阙,东、西、北三面环山,实为“风水宝地”。

其墓园环境幽静、林木苍翠,雪松、丁香紫薇等数十个品种的上千株树木环抱着陵墓。从陵区正门通往陵寝的神道呈弧形,神道两侧是两两相对的石雕像,庄严而肃穆。

吴奔星先生诗:“浡泥王墓永留芳,托葬中华岁月长。休道有家归未得,海天空阔共金阳。”

我的祖先——黄氏峭山公!峭公祠!祖先墓园!

黄氏大家族

我的祖先——黄峭山公

黄氏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和上古黄国。其中潢川黄国后裔繁荣昌盛,在今天数千万黄氏后人中,大多数自称是这个黄国的后裔,我所在的这一支也不例外。潢川地处淮河上游,物产丰富,人口迅速膨胀,后来西迁至汉中平原,形成了著名的江夏黄氏大家族。江夏黄氏起源于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为楚相的春申君黄歇,闻名于被汉章帝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大孝子黄香。香公后裔极为兴盛,不断向大江南北扩散。在魏晋至五代时期的第二次民族大迁徙浪潮中,大批江夏黄氏子孙向东南方迁徙,其中一支经由光州固始古黄国辗转南下,最后进入福建邵武境内,形成了著名的邵武黄氏大家族。黄裳,就是邵武黄氏早期的始迁祖。而黄峭山,则被后人尊为邵武黄氏的大显祖。

峭山公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虽名不见经传,事不载史志,但在千千万万黄姓家族中,其知名度绝不低于黄歇、黄香、黄庭坚诸辈,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峭山公,他娶了三个妻子,分别是上官氏、吴氏、郑氏,每位妻子各生七子,共有二十一子。

上官氏生的儿子是:和、梅、荀、盖、楚、龟、洋,

吴氏生的儿子是:政、化、瞿、卢、福、林、塘,

郑氏生的儿子是:发、潭、井、城、延、永、层。

峭山公有一百个孙子,十三个孙女,三百三十四个曾孙,一百一十六个曾孙女,可谓人丁兴旺,家族繁荣。

诗云: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旦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前香,

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黄氏峭公祠

黄氏峭公祠大门前

祠内大殿

神龛

广场照壁

祖先墓园

墓道牌坊一

墓道牌坊二

公墓

锡公墓墓碑

峭公墓全景

峭公墓前远景

峭公墓墓碑

峭公墓旧貌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思源井

上官氏夫人墓

上官氏夫人墓墓碑

吴氏夫人墓

吴氏夫人墓墓碑

郑氏夫人墓

郑氏夫人墓墓碑

峭公【遣子诗】

黄峭二十一子迁徙分布

黄和,峭山长子,字维栋,名肇基。生於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辛亥正月十七日卯时,排行第一。官奉训大夫,居和平下城堡,后徙迁龙归为始祖,卒于天圣丁卯年十月初三日亥时,葬水口象形。夫人张氏生于乾礻右 年庚戍五月初十日已时,卒时间未考,葬南庄。生子一,震(大衍),继妣丁氏,生子四,文贵、文茂、文彬、文锦,广东阿婆,福建平和新修黄氏宗谱记载:再妣何氏、曹氏生子七;显达(恩贡生)志玄,宏基(刑部官),有恭、三友(县丞)、奇方、思明

黄梅,峭山次子,字维相,生於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癸丑八月初二日寅时,排行第二。居泰宁县梅口,后迁江西,妣汪氏,生于唐乾宁三年丙辰六月二十日辰时,生子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念十。河婆、平和宗谱记载:后娶周氏、蔡氏,生子四:文六郎(应恒)、文七郎(明范)、文八郎(诚初)、文九郎。(后裔多居福建泉州)。

黄荀,峭山三子,字维桥,生於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丙辰七月初三日丑时,排行第三,居泰宁长兴上高堡上荀,宋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三十七名,官至大司徒。妣李氏生於光化三年庚申四月二十四日子时,生子三,庚一、庚二、庚三,河婆谱载:又娶吴氏,生子四,允帮(千一郎,官知府)、仁卿(千二郎,左府职)、兆达(千三郎,府学)、至琮(千四郎)。

黄盖,峭山四子,字维林,名祺,又名金标。生於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壬戊六月二十七日亥时,排行第五,居邵武四十一都盖竹。后迁南丰府,又迁河南开封府祥府县,官江表虎臣挂印大将军,妣白氏,生卒未详,葬中村大屋背。继妣胡氏,葬白云庵印匣山。副妣熊氏与胡氏同葬。严氏,生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正月二十八日子时,共生子九:立祖、建祖、承祖、受祖、益祖、宣祖(居中标)、仁祖、厚祖、德祖(居横坑),河婆谱记述:再妣张氏生子:凤林、祥林。

黄楚,峭山五子,字维松,生於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己已十一月初一日午时,排行第八,居建宁县楚溪上堡上黄坊,迁陈留县,又迁湖广沙府善花县。妣韩氏,生于开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生四子:丙一,名惟庆;丙二,名元标,官知县;丙三,名怀玉;丙四,名起顺。河婆谱记述:再娶方氏、李氏、郑氏,生子未祥。

黄龟,峭山六子,字维材,生於后梁太祖,末帝乾化三年(公元913年)癸酉九月十五日卯时,排行第十一,居将乐县上龟洋,妣郑氏,生于贞明二年丙子八月十九日辰时,生子二,长兰、庚一,河婆谱载:继妣邹氏、秦氏,生子三:崇芳、熙重、有俞。

黄洋,峭山七子,字维坊,生於后梁太祖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丙子七月十七日午时,排行第十三,居沙溪黄洋严前。妣刘氏,生于贞明五年己卯三月二十六日已时,共生子三,千一(昭)、千四(其盛)、千六(庭轩)。河婆谱载:继娶唐氏、倪氏、卓氏,生子:千二(与)、千三(敏)、千五(肇明)。

黄政,峭山八子,字维柱,名有恒,生于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辛未二月二十九日辰时,排行第九,居禾坪竹粟下,宋太平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一百七十一名,官司空。妣张氏,生于贞明四年戊寅六月初一日亥时,卒於宋雍熙四年,与夫同葬大鼠岗枫树下,妣张氏,生子一:何泰,何泰生三子:宵、丰、和贵。河婆谱载:继娶邹氏、罗氏、余氏、范氏,共生廿子,系岳、尚训、名世、朝元、中鼎、建璋、玄修、作霖、应乔(武举)、思敬(河南御史)、云波、承宗、子陵(知县)、鹏化、匡福(湖广布政司)、植梧、献明、明藻、清元、孕先(恩贡)。

黄化,峭山九子,字维杭,生於后梁末帝乾化三年(公元913年)癸酉正月十一日午时,排行第十,居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官至广州刺史,卒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辛卯二月十六日未时,妣尤氏,生于贞明元年乙亥三月初三日丑时,生三子,万四郎(字迪,名潜盛、讳道),万五郎,名礻右华,万六郎(名逵,字孝杰),闽粤两省化公传派极盛。

黄衢,峭山十子,字维梓,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元年(公元915年)乙亥三月廿一日卯时,排行第十二,居泰宁县永兴上下衢,妣汪氏,生于贞明六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子时,生子七,长十一、次廿一、三卅一,四秉著,五师魁,六明熙,七朝凯。

黄卢,峭山十一子,官维枢,名伟绩,生於后梁末帝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已卯七月初九日子时,排行十五,居泰宁卢田安吉坊。妣上官氏,生于龙德二年壬午九月十九日酉时,继妣宁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五月初六日卯时,生子六:宣卿(十七郎)、正卿(十八郎)、祥卿(十九郎)、廷卿(二十郎),道卿(名道),世卿(名世)。

黄福,峭山十二子,字维柯,生於后梁末帝龙德元年(公元921年)辛已八月十五午时,排行十六,居福州闽清县细村。妣万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乙酉九月三十日寅时,生子七:庆五、次六、三七、圣道、如皋、文卿。

黄林,峭山十三子,字维枝,生於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癸末二月初二酉时,排行第十八,居泰宁县梅林堡高公桥,后迁朱口,妣朱氏,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八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成生、见生、广生。河婆谱记载:继妣曾氏、肖氏,生子三:广行、廷彩、应蛟。

黄塘,峭山十四子,字维祯,名旭升,生於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乙酉十月二十八日丑时,排行第十九。居建宁县开山堡石塘,官至灵武参军。夫人郑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子时,生五子,戊一、辛一、壬一、大一、小一,河婆谱记载:继妣谢氏、胡氏,生子三:万一(汝厚)、万二(定省)、万三(复福)。

黄发,峭山十五子,字维梁,号发祥,生於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庚申四月三十日申时,排行第四,居禾坪坎头,官湖南县尉,妣上官氏,生于天礻右 二年乙丑九月初二日亥时,夫妇合葬小鼠岗。生子二:恂、茂。河婆谱载:继妣何氏、朱氏,生子四:征吉(官任镇抚)、景观(武举)、用常、善藏。

黄潭,峭山十六子,字维权,生於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癸亥九月二十三日卯时,排行六。居将乐县黄潭乡潭头,后迁江西吉安府永水县。官兵部尚书,夫人韩氏,生于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庚午二月初二日子时,生四子:佑、倬、叔、俊。河婆谱载:继妣刘氏、张氏,生子四:雅宁、师训、如王、圣烈。

黄城,峭山十七子,字维桃,名巨川,号十七郎,生於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丁卯四月初一日己时,排行七,居新城石塘,江西赣州瑞金石城堡,后迁平溪,再迁黎川三都圩,官中书舍人,卒於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已卯月,葬三都,妣朱氏,生於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辛末正月初三卯时,生子五,长朝桂、次念祖、三绍祖、四兴祖、五敏祖。河婆谱载:继妣张氏、涂氏,共生六子:克祖、绍祖、朝桂、念祖、兴祖、敏祖(后裔有分居江西南丰、宁都县)。三位妣氏均葬三都圩金斗窠。

黄延,峭山十八子,字维根,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戊寅九月十一日戍时,排行十四,居延平津口。妣王氏,生於后唐庄宗元年(公元923年)癸末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生子四:玉汝、玉标、三鲲公、四蛟公,河婆谱载:继妣陈氏,生子四,青宵、东瑜、城荫、金祥。

黄允,峭山十九子,字维柏,生於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壬午十月二十七日戍时,排行十七,居建宁县允盛堡毛坊。妣龚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辛卯九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长元凤(元四)、次汝定、三汝安。河婆谱载:继妣吴氏,生子五,元勋衮全、德辉、安雅、宾兴。

黄井,峭山二十子,讳国臣,字维杨,又字君宠,号子城。生於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戊子四月二十四日辰时,排行二十,居江西南丰龙井双井头(现今付坊乡)。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官朝烈大夫,太平兴国四年擢刑部尚书,钦赐铁简上赞云:“命世奇才,山头重望,忠贤烈日,威飞秋霸。”夫人李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申时,生子五:大成、大全、大同、大忠、大用。河婆谱载:副妣载氏、朱氏、丁氏,生子八:历尧、万舜、贲毓、职权、成刚、奎聚、成廉、成恕。公妣墓葬南丰龙井乡双井头石门后弯(南丰董家店朱家坊石门后山峦上)。

黄层,峭山二十一子,字维杉,生於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庚寅十一月十八日酉时,排行二十一,居延平黄层口,妣魏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巳十一月十九日申时,生子二,裕功(十五郎)、裕万(十六郎)。河婆谱载:继妣陈氏、倪氏,生子七:士远、达智、达仁、达勇、祖吉、士珊、宪矩。

中国最“怪异”的5座古墓: 龙墓、血墓、秽墓、唐僧墓和秦皇墓

中国是世界唯一未发生文化断层文明古国,老祖先给我们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而文化是人创造的,但先人死后都被埋在土里,于是中国诞生了许多了“怪异”的古墓

1.龙墓

龙,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能上天入地,是中华图腾的象征。但实际上龙是不存在的,可是北京的潭拓寺里却有一座龙塔,这其实是一座墓,一座专门为龙而修的墓。

传闻华严祖师在修建潭拓寺时,留下一只巨大无比的青蛇守护寺庙。当乾隆皇帝来潭拓寺烧香的时候,大青蛇现身了,向乾隆(真龙天子)讨要封赏,被乾隆骂了一顿:“供众之物,快走!”

当天午饭,大家发现潭拓寺的白粥非常好吃,乾隆赞不绝口,但他吃到最后发现锅底大青蛇的蛇骨,原来大青蛇默默地遵乾隆圣旨,把自己变成“供众之物”。寺庙众人感念大青蛇的忠诚,为它修建了大青塔,又名龙塔。

2.唐僧墓

我们从西游记中经常能看到有妖怪想吃唐僧肉,而唐僧几个徒弟一路保护他,最终唐僧师徒修成正果,到了西天被如来佛祖封神。《西游记》虽然只是小说,但历史上的唐僧确有其人,法名叫“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唐僧是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很多游客路过唐僧墓的第一反应就是:what?唐僧还真的存在?第二个反应就是:那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墓在哪?

3.血墓

三国时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然而刘备两个人都得到了,天下却还不是他的,真是莫大的讽刺。凤雏是庞统字,他生前没有诸葛亮有名,但死后他的陵墓却成了著名的“血墓”。

公元214年,庞统随刘备进攻雒县,他身先士卒,率众攻城,被守城的兵将用箭射死,时年三十六岁。后人为纪念庞统,将他的真身葬在白马关后两公里的山中,而将他他死时掉落的血衣捡起来,在落凤坡为他修建了一座衣冠墓——这就是庞统血墓的来历,现在该墓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秽墓

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却被大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实乃千古奇冤!

虽然岳飞之死有宋高宗赵构的一部分原因,但后人全把愤怒发泄在秦桧身上,使秦桧遗臭万年。而由于秦桧名声太臭的缘故,死时没有人肯为他写碑文。明朝年间有一个盗墓贼挖开了秦桧的墓,从墓中“获金银器具巨万”。但这个盗墓贼没过多久就被抓了,按照朝廷法律,该盗墓贼是要被砍头的,但知府却说:“减其罪,恶桧也”(恶心秦桧)。

秦桧的名声实在太臭了,小编去杭州还能看到秦桧跪着的铁像立在岳飞墓的旁边,供后人唾骂,而秦桧自己的墓被冠上遗臭万年的称谓——秽墓。

5.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赢政是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产生深远影响,赢政更是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而秦始皇身后留下的陵墓更是传奇,秦始皇陵位于西安骊山,当时为建筑陵寝的工匠共有七十余万人,用时四十年,规模举世无双!传闻他的陵墓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顶上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科学家对秦始皇的陵墓探测后感叹:“非神力不能建成!”